生物課程標准生物
⑴ 高中生物新課標課程標准是什麼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實驗)》在吸納現行高中生物學教育有點的基礎上,更尊重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更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課程具體目標包括:1、知識。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3、能力。
內容標准:必修1、2、3。和選修1、2、3。
具體內容相當於以前的教學大綱太多了,很具體。但並不神秘,可以比附以前的會考目標。
⑵ 《生物學課程標准》中五十個核心概念是指哪些
一、凸顯重要概念的傳遞
二、共同學習十個主題中的50個重要生物學概念
三、「課標」中關於凸顯重要概念傳遞的教學建議
(一)精選重要的生物學概念
1.在十個主題的113項具體內容標准中精選了50個生物學重要概念。
2.按要求平均每1.5周(3~5課時)學習一個生物學重要概念。在兩個學年的學習中,平均每3周(6~9課時)學習兩個生物學重要概念。(二)進一步明確什麼是概念、生物學概念、生物學重要概念
1.概念是對事物的抽象或概括。
2.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組成。
3.生物學重要概念處於學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對生命基本現象、規律、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對學生學習生物學及相關科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⑶ 生物課程標准對中學生物教學有什麼作用
一、課程性質(7-9'BIO'1.1)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葯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生物科學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的發展過程,並與工程技術相結合,對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
二、課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體學生《標准》的設計是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標准》提出了全體學生通過努力都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有較大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學校的條件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本《標准》規定的課程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該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倡導探究性學習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標准》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設計思路(7-9'BIO'1.3)
《標准》的設計遵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綜合考慮學生發展的需要、社會需求和生物科學發展三個方面,《標准》選取了10個主題:科學探究,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與環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健康地生活。
考慮到具有關心、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培養目標,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內容標准突出了人與生物圈。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兩類作用最大的生物,因此,將生物圈中的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為一個主題。動物和細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慮到各門類動物形態結構和生理知識比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識和人體生理知識有較大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將"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單列為一個主題外,其他知識主要分散在相關主題中。
考慮到生物技術發展迅猛,已經顯現出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並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每個普通公民的生活和發展,因而安排"生物技術"主題。
考慮到使每個學生學會健康生活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之一,也是生物課程的一項重要任務,因而單列"健康地生活"主題。
《標准》規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和能力的目標,需要通過學生主動的、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才能逐步達到,因此,課程內容標准還安排了多種形式的活動建議和案例。
⑷ 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
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發展最為迅速的科學之一。生物科學研究在20世紀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結構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動物體細胞克隆的成功、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等,這標志著21世紀人類將進入生物科學技術的新時代。生物科學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轉化為社會生產力,顯現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生物科學也向著更加關注人類自身的方向發展。隨著與物理學、化學、數學以及其他各學科之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生物科學已經日益呈現出主導學科的地位。同時,生物科學在解決人口增長、資源危機、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等諸多問題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有力地促進了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新研製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註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並增加實踐環節。《標准》期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使他們對今後的職業選擇和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課程性質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葯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生物科學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的發展過程,並與工程技術相結合,對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
二、課程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標准》的設計是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標准》提出了全體學生通過努力都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有較大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學校的條件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本《標准》規定的課程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該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倡導探究性學習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標准》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設計思路《標准》的設計遵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綜合考慮學生發展的需要、社會需求和生物科學發展三個方面,《標准》選取了10個主題:科學探究,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與環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健康地生活。
考慮到具有關心、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培養目標,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內容標准突出了人與生物圈。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兩類作用最大的生物,因此,將生物圈中的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為一個主題。動物和細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慮到各門類動物形態結構和生理知識比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識和人體生理知識有較大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將"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單列為一個主題外,其他知識主要分散在相關主題中。
考慮到生物技術發展迅猛,已經顯現出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並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每個普通公民的生活和發展,因而安排"生物技術"主題。
考慮到使每個學生學會健康生活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之一,也是生物課程的一項重要任務,因而單列"健康地生活"主題。
《標准》規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和能力的目標,需要通過學生主動的、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才能逐步達到,因此,課程內容標准還安排了多種形式的活動建議和案例。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課程總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初步具有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為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要的基礎。
二、課程具體目標
知識獲得有關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命活動、生物與環境、生物進化以及生物技術等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的基礎知識。
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能力
正確使用顯微鏡等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在科學探究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和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第三部分內容標准
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內容標準是(標准》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10個一級主題:
1.科學探究
2.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3.生物與環境
4.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7.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
8.生物的多樣性
9.生物技術
10.健康地生活
每個一級主題一般由若干二級主題及具體內容標准和活動建議組成。具體內容標准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所要達到的基本的學習目標。活動建議列舉了有利於學習目標達成的觀察、調查、資料的收集和分析、討論、實驗、實踐等活動建議。
一、科學探究
生物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科學探究通常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將科學探究引入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內容標准,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能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體驗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創新精神。
科學探究能力和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在學生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這就需要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因此,本《標准》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准之中。教師應積極提供機會讓學生親自嘗試和實踐,並將科學探究的內容標准盡可能滲透到各主題內容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時不僅應讓學生參加科學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動,也應該注意讓學生有機會參與若幹完整的探究活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1、理解科學探究
(1)體驗到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
(2)意識到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基礎,解決科學問題常常需要作出假設。
(3)意識到科學探究可以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多種途徑來獲得事實和證據。
(4)意識到科學探究既需要觀察、實驗、調查,又需要進行推理和判斷。
(5)體會到科學探究需要正確地表達、需要與人交流和合作。
2、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過程 基 本 要 求
提出問題 嘗試從日常生活、生產實際或學習中發現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嘗試書面或口頭表述這些問題。描述已知科學知識與所發現問題的沖突所在。
作出假設 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估計假設的可檢驗性。
制定計劃 擬定探究計劃。列出所需要的材料與用具。選出控制變數。設計對照實驗。
實施計劃 進行觀察、調查和實驗。收集數據。評價數據的可靠性。
得出結論 描述現象。處理數據。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撰寫探究報告。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
案例: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 各種變式
課時:1課時。
目的:探究哪些環境因素影響鼠婦的分布。
材料器具:培養皿,吸水紙,紙板等。
方法步驟:
(1)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在課前觀察鼠婦的生活環境,捕捉鼠婦若干個(注意:不能破壞學校或社區的草坪或花壇等)。針對鼠婦的生活環境提出問題。(提出問題)
(2)通過交流自己是在什麼地方捕捉到鼠婦的,對影響鼠婦分布的主要環境因素作出假設 。 (作出假設)
(3)利用教師提供的器具和實驗室可利用的其他器具,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用以驗證自己的 假設。(制定計劃)
(4)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觀察並記錄鼠婦在一定時間內的活動變化。 (實施計劃)
(5)各組交流實驗數據。分析小組和全班的數據,討論實驗數據是否支持假設。 (得出結論)
(6)討論"環境中的陽光、溫度、水分等因素對於鼠婦的分布有什麼影響"問題後, 交流與撰寫探究報告。 (表達、交流)
活動完成後將鼠婦放回大自然中。
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生物體有一定的結構層次。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長是細胞重要的生理活動。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體的各種組織,由功能不同的組織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細胞生物體依靠細胞、組織、器官之間的協調活動,表現出生物體的生命現象。
理解有關細胞的知識是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基礎,教師應提供機會,引導學生探究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初步學會顯微觀察的方法和技能,激發探究的興趣。
1.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具體內容標准 活 動 建 議
說明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使用顯微鏡和模仿製作臨時裝片。闡明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功能單位。
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給學生提供多種動植物材料,通過模仿製作臨時裝片,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
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描述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重要功能。 觀察某種原生動物(例如草履蟲)的取食、運動、趨性。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指導學生從網路中查找有關方面的資料。
⑸ 如何解讀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
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內容。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更全面、更准確地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涵,以保證新課程的理念和目標能真正落到實處。《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突出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並增加實踐環節。現行的各個版本的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教科書,都力求體現標準的這些要求。每個版本的教材都是圍繞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10個主題進行編寫的,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特色。在新課程改革中,選用什麼樣的教材應該都一樣,關鍵是在教學中落實標準的要求。如何根據標准用教材,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教材,本人在近幾年的課改實驗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取各種版本教材之長,為我所用
教材版本多種多樣,但各地區的各個學校不可能同時選用多種教材,只能根據標準的要求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選用其中的一種教材。教材多也是一件好事,備課時,可以根據標准,以一本為主,取各種版本教材之長,為我所用。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各種版本的特點。
1.1江蘇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蘇教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每個章節都有學習目標的提示,導圖設計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簡明扼要,這一點是蘇教版所特有的。課後練習題的設計獨特,科學合理,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計,有自我評價、思維拓展、課外探究等,層次豐富、形式多樣、題目新穎,既考慮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狀況,又兼顧了一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當前的科技動態,時代感強,更新知識快,每年的教材都有更新(有圖片、有內容)。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實驗選材容易獲取,探究活動設計形式多樣,可操作性強。教材編寫文字量少,語言敘述簡練,給教師以創造的空間。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以學生為本,降低了難度,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息和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的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等)。
1.2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人教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教材內容新穎,圖片豐富,比蘇教版的多一些,選用的都是實際觀察到的圖片(如紅細胞、白細胞、白細胞吞噬病菌的圖片等),還有卡通圖片等。教學內容豐富,體系完整。邏輯性比較強。設計的幾個版塊適合學生的學習。如觀察思考: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探究活動:提供了知識背景,引導性強;資料豐富,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很多資料和信息,減輕了課後尋找資料的負擔。語言文字優美,經過加工和錘煉,滲透了文學藝術的意境,可讀性強,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點。實驗、探究等活動的設計體現了生物學和生活緊密聯系,生物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選材和探究活動方面,選材容易,可操作性強。課後補充的課外閱讀材料較多。練習題步步深入,有拓展性,考察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和運用的能力,注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應用能力。題目新穎、有創新,綜合性強,難度大。但是教材中知識點面面俱到,過細,偏深。如果不進行整合、刪減,每節內容都講授,課時就不夠。
1.3河北少兒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河北版」)主要特點和優勢
該教材有6大板塊:身邊的事、探究竟、知識鏈、大家談、實際運用、想一想。教材積極探討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科知識有落腳點,知識的呈現通過活動後的總結進行詳細的歸納。這是其他教材所沒有的。設計了「開眼界」欄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圖文並茂,示意圖設計得巧妙、直觀。教材內容選擇側重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尤其偏向農村(家禽、農作物、觀賞植物、動物等)。但是教材中知識點過多、過細、過深,對知識目標要求偏高、偏難、繁瑣。有些內容陳舊,如實驗觀察還保留了解剖家兔、觀察蛔蟲、豬肉絛蟲、製作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等內容。
1.4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北師大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系統性強,史料豐富,介紹了許多生物科學家和他們的經典實驗。如義大利醫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的實驗,法國學者巴斯德的「鵝頸燒瓶」實驗等(八下)。版塊分層,圖片清晰。每章有這樣幾個版塊:「學習目標」、「知識點」、「思考與練習」、「活動」、「小資料」或「課外讀」等。根據教材內容所配的插圖針對性強,新穎清晰、生動活潑。每個「活動」目的明確,方法清楚,貼近學生實際。
上述各個版本的教材都打破了傳統教材的編寫結構,知識的呈現不再像以往的教材那樣有較強的系統性,減少了許多繁、雜、難的內容,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由於各個版本教材都各具特色,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以一本教材為主,其他的教材可以作為資料,在備課時參考,以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
2、根據標准用教材
以前,我們總是按照教材編排的內容和順序,以及教學大綱和考試范圍來進行教學,考什麼,就教什麼。如果不轉變教育觀念就會穿新鞋走老路,以至於拿到新版本的教材,仍然按老的教材和老的方法去教。為減輕學生負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新教材都大幅度刪減了一些偏、繁、難的知識點,而有的老師,生怕有些知識點沒講到,學生結業時考不好,就不停地在課堂上增加教學內容。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轉變以往的「教教材」教學觀念,必須弄清楚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什麼。這實際上還是課程理念問題。作為生物學教師,要通過生物的教學,教給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健康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要按照標准用教材,教材是知識的載體,為教師所利用,而不能單純的就教材來教教材。如何根據標准用教材呢?
2.1細讀標准,全面分析教材
初中生物課程內容標准包括10個一級主題,每個版本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這10個主題來編寫的。如蘇教版的《生物》七年級上冊主要有2個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七年級下冊只有1個主題(生物圈中的人);八年級上冊主要有3個主題(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健康地生活;八年級下冊主要有2個主題(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另外,生物與環境和科學探究2個主題貫穿在四冊教材中。科學探究的主題從七年級上冊開始一直到八年級下冊都有關於科學探究的內容,以循序漸進地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生物與環境則也是貫穿四冊教材,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突出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七年級上下冊的內容跟蘇教版的編排順序基本一致。八年級上冊和下冊的內容跟蘇教版的編排順序有所不同(兩冊內容與蘇教版的正好相反)。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並不影響標準的實施。關鍵是熟悉課程標準的內容,用好教材。
2.2結合教學實際,合理調整教材內容的前後順序
以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為例,談一談如何利用教材。該冊教材共有3個單元34個學時:第一單元6個學時——探索生命的奧秘,可以說是學生接觸到生物學這門學科的序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科的主要有哪些內容?學習《生物》有什麼意義?《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聯系等,這部分內容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入生物科學的殿堂。第二單元6個學時一一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從植物細胞、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到生物體的組成。第三單元22個學時一一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從種子的結構、種子的萌發到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描述了綠色植物的一生以及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還有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從教材的編排順序分析,內容是一環緊扣一環,由序言到方法,由微觀的細胞結構到宏觀的植物體,再到生物圈。按照這個順序教學從理論上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碰到很多問題。首先是季節問題。因為,新學年開學基本上在每年的9月。如果教師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來上課,上到有關光合作用的內容時已經是12月份。這時,安徽合肥地區的天氣已經很冷,光照少,且多陰雨天。這時光合作用產生氧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以及光合作用產生澱粉的實驗探究就很難完成。另外,在上到植物的開花和結果的內容時,也已進人11月份,植物的花早沒了,學生很難觀察到花的結構。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大膽嘗試調整教材的教學順序,根據適合的季節天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具體安排略)。這樣調整可以把第一章第一節作為生物課學習的緒言,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科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在第二章第一節「探索生命的器具」的教學中,讓學生認識顯微鏡,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學會製作臨時裝片,掌握一些觀察微觀世界的基本操作技能。而「探索生命的方法」一節內容可以結合「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的教學,讓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把第六章有關光合作用的內容調到前面來,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的光能,完成「綠葉在光下產生氧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如果按部就班,放在後面進行教學,這些實驗就無法完成。「綠葉在光下產生氧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個實驗可以讓學生在家進行,然後再到課堂是驗證。把第五章的第五節「植物的開花和結果」也調到前面來,可以在秋季尋找到一些植物的花和果實,以便解剖和觀察花的結構以及果實的結構等。果實里有種子,接著上種子的萌發到根的生長等內容也很順理成章。另外,有些章節也可以合並。如第3章的第一和第二節內容可以合並學習,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植物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2.3根據標准拓展教材的內容
如在學習蘇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23章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內容時,可以安排一個課時,讓學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安排一個課時,進行演講比賽。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學生有目的的在網上查找資料,認真准備演講比賽稿。通過自主學習、上台演講,學生對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圈的相關知識掌握的很好,並且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小動物的自覺性。
3、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按照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各種機會和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平台,讓學生主動學習和實踐。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做了如下的探索。
(1)制訂一學期教學計劃,並將計劃發給學生。這樣做是讓學生事先就了解本學期要學習的內容,知道教師調整教材前後順序的教學意圖。
(2)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先學一步。為此,我把八年級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梳理分類,並進行了前後內容的調整。例如,八下第一個單元里有釀制酒釀的實驗內容。製造酒釀需要一定的溫度,對用具的消毒比較嚴格。而且,八下剛開學(2月份),氣溫較低。於是,我將這個單元的內容放到後面,同時,改釀制酒釀為製作酸奶或果酒。有的學生對製作酸奶感興趣,有的學生對製作果酒感興趣,我便將如何製作酸奶和果酒的資料印發給學生,這些學生回家後立即著手製作,並且獲得成功。當時製作酸奶,氣溫比較低,這位學生通過多次製作,總結和摸索出製作酸奶的規律,寫出了製作酸奶的小論文。另一個學生非常想做葡萄酒,可當時不是葡萄上市的季節,市場上沒有葡萄出售,他問:現在買不到葡萄,我能不能用其他水果比如用蘋果來釀酒呢?對學生的發問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正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好機會。我高興地說:你可以試一試,根據釀制果酒的原理,我想是可以的。這個學生回家後真的就用蘋果釀酒了,每天都向我報告發酵瓶中蘋果的狀態。當酒釀成後,他興奮地裝了一小杯帶到學校,給我品嘗,味道可真不錯。別的學生也搶著品嘗,並說回去也做。後來,我又組織學生在實驗室分小組製作酸奶,這時氣溫在30℃左右,第一天製作,第二天即可品嘗。
4、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標下的初中生物教學,學生的學習應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而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導」。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究、觀察、實驗。在這幾年的課改實踐中,我們摸索出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9種。
4.1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
開學伊始,每個班都編好小組,每組4—5人,選好小組長。組編好後一般固定不變。小組成員自由組合,給學生民主的權利。組長可以推選,也可以自薦。
4.2校園調查課
有些內容可以在校園內進行。比如,身邊生物的調查和觀察、校園植物種類的調查、觀察螞蟻的覓食行為、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校園生態系統的觀察等內容都可以安排學生在校園內上課。
4.3網路學習課和用多媒體課件上課
利用網上資源進行課堂教學。如「毒品的危害」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直接上網查找有關知識,網上大量的真實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性。又如,「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護生物圈」等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自主上網搜索資料,因為網上的資料比教材上的內容豐富得多,學生也感興趣。結合教學內容,製作生動活潑、直觀的多媒體課件上課,在教學容量增多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4.4「模擬醫學專家咨詢」課
比如,「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一節內容,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掌握相關知識後,回答「病人」或「病人家屬」的「咨詢」。在上一節課結束時,布置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內容和安排。全班選出6位「醫學小博士」,分成2組每組3人,一組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專家組」,另一組是「防治癌症專家組」,負責回答咨詢者的問題。這樣課上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都自學了不少內容,課堂上的氣氛非常熱烈。最後,選出最佳「醫學小博士」和最會提問題的同學。
4.5演講比賽課(論壇演講)
這種課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上台發言的機會。我們在八年級下學期安排2-3個課時,給學生演講。一次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演講,一次是「保護生物圈」國際論壇演講。這樣教師講得少,但學生的收獲多。我所教的4個班每個學生都上台進行了演講。學生演講時,由各個小組的組長擔任評委,給演講的學生評分,然後計算出均分、排序,最後根據得分多少,評出一、二、三等獎,發給獎狀。
4.6辯論課
如:「關注生物技術」一節里有關於「生物技術的安全和社會倫理問題」的內容,可以開展辯論,通過學生的自我學習辨析而關注生物技術,達到學習的目的。
4.7常規的實驗課、探究課等
這些實驗課一定要上,不能只在黑板上講實驗,做實驗,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4.8課外書籍閱讀課
為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物學知識,教師利用學校圖書館,用生物課的課時帶學生到圖書館看書。讓學生在閱讀課上了解圖書館的功能,學會利用圖書館的藏書,學會查找有關生物方面的資料。
4.9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為課堂教學服務
總之,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學起來不感到枯燥乏味,從而提高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到了知識的同時,形成了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創新精神,增強了學生關注生物圈、保護生物圈的環境保護意識,並付諸實踐形成自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