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政治校本課程名稱

政治校本課程名稱

發布時間: 2021-03-14 12:52:41

㈠ 誰有現成的高中政治的校本課程教案啊

等我上完在給你啊

㈡ 校本課程怎麼寫

類似於科研課題的總結報告,只要補充校本教材的編撰誕生的情況以及目標綱要等介紹。
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㈢ 初中政治小課題研究有那些較好的課題

1、中抄學政治探究學習襲方法運用的研究;
2、將研究性學習引入中學政治教學初探
3、範例教學法在政治課堂中運用的研究
4、中學政治學科反思教學促進教師成長的研究
5、中學政治情景---體驗教學法
6、初高中政治學科銜接的研究
7、初中政治活動課的研究
8、中學政治課堂情景教學模式的運用研究
9、常規教學中如何發揮好自學指導的教學功能
10、政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信息技術整合
11、校本課程、地方課程的研發與應用;
12、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驗;
1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指導與效果檢測研究;
14、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的方法、途徑研究;
15、教學環節的高效創新研究;
16、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研究;

㈣ 校本是什麼課

校本課程即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

「校本課程」是一個外來語,最先出現於英、美等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在中國新課改的教育形勢下,校本課程成為了新課改的重點。

校本課程作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其質量好壞、成果大小,直接反映我校課改效果和辦學特色。新的學期,我們要在認真總結反思的基礎上,樹立強烈的效能意識,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理念、爭光的態度,扎扎實實提高活動效果,使學生的技能,特長得到提高。

(4)政治校本課程名稱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的決定》指出要「建立新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可見,「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

隨著社會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與經濟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對學校課程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受教育者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既要強調傳授知識的普遍性,還要強調根據地區的差異選擇不同的課程。

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空間選擇和內容選擇,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多元性和選擇性。

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另外,教師參加課程開發,不僅可以提高課程的活力,而且也是教師繼續教育的良機,有助於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㈤ 課程如何設置:國家、地方與校本課程三級管理

所謂國家課程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統一課程,它體現國家意志,是專門為未來公民接受基礎教育之後所要達到的共同素質而開發的課程。它是一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計劃框架的主體部分,涵蓋的課程門類和所佔課時比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相比是最多的,它在決定一個國家基礎教育質量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在初中階段所開設的數學、語文、外語、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物理、化學都屬於國家課程。

所謂地方課程是在國家規定的各個教育階段的課程計劃內,由省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或其授權的教育部門依據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發展需要而開發的課程。地方課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反映基礎教育的地域特點、增強課程的地方適應性方面,有著重要價值。如信息技術教育就屬於地方課程。

所謂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的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如我校初一、初二年級開設的心理健康、語文學科的學法指導、名作賞析、閱讀寫作、英語(Q吧)學科的寫法指導、英語興趣小組、英語奧賽輔導等都屬於校本課程。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這是從課程設計,開發和管理來區分
的三種類型。其中,國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體現國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已往國家課程倍受關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得不到實質性的開發。新課程將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這樣既能保證國家的統一的基本要求,又能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不同辦學條件和不同辦學模式的需要。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不是互不相乾的"三套"課程,而是彼此關聯、內在整合的,因為國家、地方、學校這三類課程決策的權力主體是相互交往的,三者在交往中形成了課程變革的"共同體"。三級課程不存在說哪一級課程是高級的或重要的,哪一級課程是低級的或次要的。它們都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共同構成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整體,分別為廣大中小學生的發展和我國社會發展承擔著各自的不可替代的責任。各級課程在總體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和互補性,他們都服從和服務於我國基礎教育的總體目標,都要體現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各個階段的教育培養目標。

三級課程的管理政策,要求課程必須與教學相整合,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作用。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著。教師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在學校,課堂實施中不斷增值,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新課程越來越需要教師具有開發本土化,鄉土化和校本化的能力。

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可以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給地方和學校開發課程留有餘地。國家和地方課程主要解決一定范圍內同一批受教育者的共同素質問題,而校本課程則是要滿足每一位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和興趣。學校除了開發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校本課程外,還有權利選擇經過國家、省級審查通過了的教材。
這樣的課程設置可妥善處理課程的統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建立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體制,實現了集權與放權的結合。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確立,有助於教材的多樣化,有利於滿足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本次課程改革重新劃分了國家,地方,學校在基礎教育課程管理中的職責分工,調整了國家課程在整個課程計劃中的比重,在課程內容和課時安排上增加了一定的彈性,讓地方和學校擁有相應的選擇餘地。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運行,為課程適應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特殊性,以及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體現學校辦學的獨特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並且對於加速我國課程建設民主化,科學化進程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㈥ 初中的校本課程怎麼寫急!最好有樣子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