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新課程地理教學論重點

新課程地理教學論重點

發布時間: 2021-03-14 19:05:57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什麼特點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內容提要: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學實踐中,由於受升學考試的壓力和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目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還普遍較低。本文結合地理教學實踐,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幾個方面闡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途徑。還從營造和諧課堂融洽師生關系、創設問題情景啟迪學生思維、倡導合作探究改變學習方式、科學布置作業注重建構拓展等幾個方面敘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關鍵詞: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其具體目標就是要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風,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這是新課程改革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一、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提出的背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渠道,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當前,課堂教學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這就要求我們尊重教育規律,以人為本,使課堂教學從內容到形式,都強調學習者過程的體驗,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創造性與開發性思維的培養,強調價值觀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突出學生個性發展是新形勢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特點。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由於受升學考試的壓力和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現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益低下仍很突出。如:課堂教學中缺少恰當的師生對話、師生互動和師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圍;學生的學習強度大,教師教學任務重,課堂教學手段與技術滯後等情況也還沒有得到改變。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正確理解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1、有效教學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2、有效課堂教學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1、有效教學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2、有效課堂教學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1、有效教學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2、有效課堂教學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1、有效教學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2、有效課堂教學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

❷ 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學分析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台。
能夠反映日、地、月三者關系的自然現象有很多,例如:月相、月食、日食、潮汐等等。教材選了人們最經常見到的月相知識加以介紹。該部分知識的難度不大,便於學生們聯系實際理解。由於大綱中沒有規定講述月相的內容,因此教材將本部分內容處理為選學。
雖然學生們對月亮的圓缺的各種形狀司空見慣,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變化規律。如:農歷每月某一天的月亮是什麼形狀的,什麼時間可見,在天空中的哪個方位,月面(即半圓面)朝哪一個方向?這一系列問題在新教材中幾乎沒有文字說,只有一幅月相成因示意圖。怎麼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住月相變化規律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後想到了三個教學方法:
第一,圖表結合講解法。鑒於教材中的圖像統和文字系統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運用空間想像的思維方法,通過讀圖(月相成因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但是,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們在初中時地理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空間想像思維特別是女同學的空間想像思維比較差。如果只通過圖表結合的方法,憑借學生們的空間想像思維,將其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對於他們來說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覺得用這種方法,教學效果不會好。
第二,利用教學器材來演示月相成因示意圖。學校的地理教學器材比較齊全。經過整理,我找到了月球儀,可以很好的演示一個月中月相的變化和日、地、月三者的關系。但是,在預演時我發現月球儀也有缺陷,就是儀器太小了,而且整個演示過程中只能靠近儀器時才可以看清楚。這樣一來,對於課堂教學來講,坐在後排的學生就無法看見。由於課堂時間的限制和課程進度的要求,不可能讓每個學生花幾分鍾時間近距離觀看。所以,我放棄了這種方法。
第三,我把籃球當月球。經過反復思考,我想到了用一個體積比較大的球體---籃球來代替月球,讓學生在課堂上演示月相成因圖。
在上月相課之前,我從隔壁辦公室借到了一個充氣不足的籃球,並且將籃球的一半用白粉筆塗成白色,代表反射太陽光的一面。
「咦,老師,你收的誰的籃球啊?」當我帶著籃球進教室時,一個學生好奇地問我。我說「不是的,是上課要用的。」於是,學生們就先議論開了,並且猜測籃球是用來當地球儀的。我沒有跟他們解釋籃球的用途,而是讓他們繼續好奇下去,以激發他們的興趣。
「通過前面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星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稍留意就會發現,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形狀是在不斷變化的。下面我們就來演示一下一個月中月亮的圓缺情況。」說完這段話後,我拿出了籃球。下面一片嘩然,終於知道了籃球的用途。我先設置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系,並告訴他們太陽光線從南方照射進來,籃球上塗成白色的一面就代表月球被找亮的部分,要求演示時亮半面要始終朝向南邊。當我說我需要兩個助手來演示月相成因時,四個班級中的反應是不同的。有的班級活潑的學生比較多,積極要求演示的學生也比較多;有的班級本身比較安靜,學生不夠積極。但是,最後,我還是在各班選了兩名學生來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兩人的工作,一個人代表站在地球上的觀測者,另一個學生「拿著月球」。在我的指揮下,地球上的觀測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斷的移動。我把整個教室八個方位作為月球移動的位置。首先,我讓「月球」站在觀測者的右側,(觀測者要隨著月球的移動在原地轉身,改變觀測方向。)讓觀測者說出他所看到的月亮的形狀和月面的朝向。我的工作就是,根據他所說的形狀及月面朝向,在黑板上畫出圖形。我發現,每換一個角度,觀測者觀察到的月相與教材中的月相成因示意圖總是一致的。當這兩位同學在演示時,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學,發現他們也在很認真地觀察。月相這部分的教學效果比較好。
不過這節課的設計也有不足之處,主要是在「月球」移動的方向上,我不應該告訴學生應該如何移動而應該由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自己完成。這一問題,是我的指導老師給我指出的,並且在後面的兩個班時我也及時做了調整。
這個案例來源於實際,使教材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案例分析的過程,調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運用新學的知識來理解月相,使知識變得鮮活、有趣。
案例分析的過程,採用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促進思維,開闊視野,是學生得到綜合能力的培養,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在這個案例的教學中,融入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體現了地理教學的育人功能。
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和規律需要我們用地理知識去解釋和研究,如何用更有效,更直接的方法去讓學生們理解這些知識,是我們地理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和思考的問題。

來自 大科學 團隊

❸ 高分尋找09繼續教育培訓:新課程培訓-高中地理、地理課程與教學論和教師職業道德答案

本人去年暑假參加了省新課程骨幹培訓,而這次網路培訓,又聆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感觸頗多,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通過這次學習,收獲很大,下面談談切身體會。

一、對於地理課程標准應本著以下基本理念: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以上兩條理念是根據高中地理課程的性質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來的,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高中地理課程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和諧統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從兼顧社會、學科和學生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出發,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互相統一和滲透整合,並力圖將這一課程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整個高中地理課程的框架設計、目標制訂、內容選擇、標准擬定、活動安排以及課堂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課程最核心的理念。而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上。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出:「幾乎所有學科——經濟學、政治學、法律、技術或其他學科,都受到國際性和環境方面的影響。因此學習這些學科的學生必須具備地理素養。」地理素養是一個人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識、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機綜合體與反映。地理素養既內化為隱性的素質,又外顯為具體的行為。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提到的「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其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地理知識與技能——便於學生溝通橫向學科領域,促進相鄰學科的學習,是學生正在構建的現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為學生深入學習地理和其他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些知識技能不僅關繫到學生平時的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而且關繫到日後從事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學習能力、地理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學習能力是學生不斷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鑰匙」,並且只有當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地理了,他們才會把地理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與終身發展的需要。地理實踐能力、生存能力的培養,則是初中階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續。

地理意識——包括空間意識、環境意識、全球意識等。地理意識是在地理認知達到一定境界後的自然感悟與意念流露。判斷空間方位,確定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及結構,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質組成之一。環境意識和全球意識則是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地理思維活動、影響地理判斷能力、支配地理活動的精神支柱,它表現在學習興趣、文化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和諧統一的高中地理課程是這次地理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其中,「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旅遊地理」、「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等7門選修模塊的開設以及採用學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說是高中地理課程改革邁出的重要的一步。

二、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探究,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高中地理課程的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各種學習方式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可以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第二、實踐體驗階段;

第三、表達和交流階段。

以往的地理課程,無論是教學大綱、教科書還是教學過程往往都是以「教」為核心或者說相對忽視學生的「學」。教學大綱是「教」的綱目,教科書是「教」的素材,教學過程是「教」的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不利於知識技能的形成,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不利於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當然,新課程也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結合。

探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分為兩種: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類。課題研究以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地理社會調查、地理科學實驗和地理文獻研究等。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如繪制一張模擬地鐵線路規劃圖、模擬規劃一個居住小區的商業網點等。地理學習的自主性應注意體現:選題的自主性,課題組成員組合的自由性,指導教師的可選擇性,學習過程的自覺性,時空的不固定性等等。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地理問題的探索學習,有利於創設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探索學習課題研究之成敗,也往往取決於小組成員間合作的好壞。

高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五條是「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以往的地理學習評價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甄別輕發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重「打擊」輕鼓勵、重定量輕定性、重他評輕自評、重共性輕個性,並且還過於強調標准化,過分強調學生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統一性,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實施建議」都對地理學習評價提出了建議:評價目標追求多元化、評價內容力求全面化、評價方法倡導多樣化、評價主體注重多元化、著眼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標准注重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等等。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行為的變化;提倡多種評價手段、評價方式和多元評價目標;注重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並且強調地理學習評價的三個「相結合」,即: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其中,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尤其值得重視。定量的評價往往用「分數」來體現,但「分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與干擾,有時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分數的假象會掩蓋一些容易忽視的傾向。而定性評價就是教師通過觀察與分析,用恰當的語詞對學生的學習作描述性的評定。相比之下,這種評價比打個分數的評價難度要大得多。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定性評價,除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教學參與度的評價;對學生質疑求異活躍度的評價;對學生探究水平的評價等等。

三、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日益顯著。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時代性,地理課程要突出時代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包括在地理課程內容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運用和地理教學評價中,都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除了要求學習必修模塊中有關地理信息技術的章節和地理信息技術選修模塊以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快速取得豐富的網路資源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地理學習重點的改變,側重對學生地理信息素養的培養,注意教師自身角色的轉換,盡力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環境,充分認識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技術手段並高度重視學校多媒體網路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等等。

以上是我的一點兒體會,高中新課程還有待我們探索實踐,任重道遠,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吧!

❹ 地理課程與教學論考研哪些學校好求推薦,萬分感謝!!!

六所免費師范院校都不錯的,就是招生人數太少了,基本上都是4個左右的,還包括本校的推免生。建議你看看這個吧······一、教育學一級學科中的教育學考研學校排名:重點優勢學科單位:1北京師范大學2華東師范大學3西南大學4南京師范大學5華南師范大學6華中師范大學7東北師范大學8浙江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1西北師范大學2湖南師范大學3遼寧師范大學4曲阜師范大學5廈門大學6陝西師范大學7福建師范大學8上海師范大學9四川師范大學10山東師范大學11雲南師范大學12首都師范大學13河南大學14河北大學15北京大學16安徽師范大學17華中科技大學18山西師范大學19廣西師范大學20西華師范大學21江西師范大學22沈陽師范大學23浙江師范大學
二、教育學一級學科中的教育學考研學校排名
教育學原理
重點優勢學科單位:1華東師范大學2北京師范大學3南京師范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1東北師范大學2華中師范大學3山東師范大學4遼寧師范大學5西南大學6西北師范大學7上海師范大學8華南師范大學9武漢大學
課程與教學論
重點優勢學科單位:1北京師范大學2華東師范大學3西南大學4華南師范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1西北師范大學2首都師范大學3華中師范大學4南京師范大學5東北師范大學6湖南師范大學7陝西師范大學8哈爾濱師范大學9上海師范大學10安徽師范大學11廣西師范大學12山東師范大學
教育史
重點優勢學科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1華東師范大學2浙江大學3西南大學
比較教育學
重點優勢學科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1華東師范大學2西南大學3華北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學
重點優勢學科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1北京師范大學2南京師范大學3西南大學
高等教育學
重點優勢學科單位:1廈門大學2北京師范大學3華中科技大學4華東師范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1北京大學2湖南師范大學3西南大學4蘇州大學 5南京師范大學6南京大學7浙江大學8清華大學9武漢理工大學10上海交通大學11河海大學12長江大學
成人教育學
重點優勢學科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1北京師范大學2華南師范大學3西南大學
職業技術教育學
重點優勢學科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1北京師范大學2天津大學3西南大學4南京師范大學
特殊教育學
重點優勢學科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學
重點優勢學科單位:1華南師范大學2北京師范大學3華東師范大學
優勢學科單位:1南京師范大學2西北師范大學3西南大學4內蒙古師范大學5東南大學6山東師范大學7四川師范大學8吉林大學9山西師范大學10浙江師范大學11華中師范大學

❺ 高中地理新課程中如何進行地理實驗教學,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對地理實驗項目開發和設計的看法。

所謂實驗抄就是著重抓襲實踐,也就是書本知識與學生的親生經歷或感受相結合,讓學有所用。這樣是為了進一步的把課堂教育與社會教育相融合,這就是近年來新課標的出發點和本質的要求,其目的是在於培養出適合知識爆炸時代的合格的莘莘學子,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舉個例子:問為什麼白天在海濱吹海風(由海洋向陸地吹),晚上吹陸風(由陸地向海洋吹)? 原因:這是由於陸地於海洋的不同的升溫速度導致的。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的原因就必須考慮到水與沙土的比熱融誰大誰小的問題。

於是,就可以用實驗來證明了。
這就把地理知識學習與實驗相結合了。

❻ 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優化地理課堂教學

一、 地理教學設計要有創新性
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多樣,這就要求教師要鑽研新課程標准,既要熟悉新教材的內容、體系、特點和優勢,靈活運用教材,又要熟悉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地設計,使地理教學設計具有創新意識,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設計的好壞,關鍵是看能否調動學生的興趣,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猶如寫劇本,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樣才能刺激學生大腦皮層興奮,智力活動活躍,讓學生感到不積極動腦就跟不上節奏,催促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能使學生越學越有勁。如講述「南美巨人——巴西」時,筆者就運用巴西的國旗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1)、從國旗上白色拱帶引出巴西的地理位置。2)、指導學生根據巴西國旗中的白色拱帶中的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說說巴西的白色人種主要來自於哪個洲?並由此介紹巴西「人種大熔爐」形成的歷史背景,進而引出巴西的人口的內容。3)、根據國旗黃色代表的含義,黃色代表豐富的礦產資源,並由此引出巴西是怎樣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發展經濟的教學。巴西由一個單一經濟的「咖啡王國」,發展成為一個農業生產多樣化、輕重工業都很發達的國家,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4)、根據巴西國旗上綠色代表森林,並由此引出熱帶雨林的教學。這樣教學設計,使學生很感興趣,他們沒想到一個國家的國旗能反映這么多的地理知識,而且以國旗為主線能把有關的學習內容串聯起來,整節課教學效果很好。又如講述「澳大利亞」時,運用「問題式」教學設計:1)、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2)、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3)、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又如學習區域地理《新疆》可以運用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進行設計等等。地理教學設計要有創新性,要因「材」設計,因「人」設計教學內容。
二、地理教學設計要有開放性
新課標提出「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的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跳出學科看教學,跳出教材用教材。首先,在設計中注重教材自身資源的開放性使用,對「教什麼」和「如何教」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要以教材設計者和組織者的積極姿態選擇、開發和重組教學內容,
研究教的內容和創造教的方法, 創新課程呈現和學生學習活動方式, 將學生從教材中解放出來。例如關於六年級地理《地圖的語言》的學習,可為學生設計如下教學內容:
①熟悉校園,為畫學校平面圖做准備; ②回到教室, 畫學校的平面圖;
③討論、匯集在平面圖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④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出現的問題;⑤研討平面圖製作的基本技能(
例如怎樣測兩點間的距離,如何確定比例尺、方向和如何注圖例和標記等) ; ⑥學生交流製作平面圖的經驗和收獲。這樣處理教材, 開放、靈活,
改變了按教科書講知識點的做法, 大大提高了學習質量, 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其次,在設計中注重地理與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渠道開放。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索地理與其他不同學科(如語文、歷史、政治、科學等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交叉與綜合,將地理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結合,如在設計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內容時,可結合講解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發現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並提出太陽系學說;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把哥白尼學說更推進一步,認為大自然是無限的等知識,豐富講課的內容,營造良好的地理課堂氣氛,引發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促進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設計中注重地理與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渠道開放,就能因地制宜地設計與其他課程相配合的「跨領域學習」的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在設計中注重現實生活中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師要善於和敢於對現有教材適度拓寬、加深,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時政問題;把現代最新科技成果和創造發明充實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如在六年級地理《地圖》一節的教學中,可適當向學生介紹電子地圖、遙感圖像和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讓學生知道這些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應用,如市場上出售的電子地圖光碟;火車站、飛機場、大型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所設立的電子查詢系統;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出現的衛星雲圖等等。最大限度地拓展地理學習內容,突破教材的極限,彌補教材缺陷,使課堂教學富於時代氣息和現代氣息。
三、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從生活走向地理,從地理走向社會」, 「
讓學生獲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它體現了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地理規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源於生活,對生活有用。當然,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進行教學,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教學資源,學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敏感地捕捉學生生活實際與經驗中有教育價值的地理問題或現象,創設生活情境,將抽象的地理知識生活化,將具體的生活經驗地理化。例如,
在學習「中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時,教師可以設計為綜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教學方式。首先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作為一個專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查閱資料, 之後, 學生自由選擇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 按照「生活在北方好還是南方好」的辯論題,
展開辯論。通過辯論,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到了南方和北方在自然、人文、經濟等方面有顯著差別的知識,體會到地理與社會生活的關系,體會到地理的真正價值,這樣才是教會了學生終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學設計要做到結構和內容的自主生成
教學結構是指教學的程序。教學設計是教師課前對課堂教學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長和建構,是師生在教學情境的交互作用及師生對話互動中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意義構建的過程,是師生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它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生成和合作發展。因此,首先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學情和教材安排特點來靈活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及安排順序可作一定的取捨和調整,以滿足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生成和合作發展。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內容定得太窄、太死,要把握設計與生成的內在關系,從生成與建構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教學設計時,突出生成性教學策略,運用有彈性的預設,只設計活動方案,如創設誘人思考的問題情境;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組織辯論賽等,為課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給學生留有自主建構的空間和時間,為課堂生成提供平台。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應把自己定位在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而非教學內容的安排者和發現者,要把自己的智慧融進富有創造性的設計當中。
總之,有效的地理教學設計不但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地理認識能力,建構地理知識,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優化地理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發展。而且可以促進地理教師的科研能力,專業水平和教學理論水平,改進地理課堂教學。使地理新課程在實施中達到學生、教師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❼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思考

初中地理以區域地理教學為主,目標是掌握地理現象並能對簡單的地理現象做成因分析,更多強調「地」而非「理」,這就決定了初中生必須識記大量的地理現象,學習方法以記憶為基礎。高中地理則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礎上更偏重於地理原理的理解和應用,因此決定了高中生必須具備理解、探索的基本學習技能。初高中地理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明顯差異,導致許多剛進高中的學生,感到初、高中地理知識跨度大、聯系難, 甚至逐漸對高中地理產生了畏懼感和疏遠感。為了幫助學生銜接初高地理的學習,高中階段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筆者從教初中地理多年,在這一問題進行了以下實踐探索。
一、研讀初高中地理教材與課標。
地理教材與課標是指導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最好依據,也是研究初高中地理異同的最佳素材。通過研讀教材與課標,初中老師能對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知識框架及對學生知識能力要求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就能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高中地理知識的框架,也能更好地把握好教學的重難點。
二、培養初中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具有穩定以及持久的特性,興趣是學生的學習極為重要的內在驅動力。初中學生具有年紀較小,容易接受新鮮知識的身心特點,對於枯燥無味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形式具有一定的抵觸心理。生活體驗是培養興趣的有效手段,貼近生活的地理知識能讓初中學生體會到學習和探索的趣味,讓學生愛上地理。
如氣溫的日變化這個知識點中,初中階段只需要學生知道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14:00,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高中學生則不僅要知道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間,還需利用「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這個知識點來解釋原因。初中生知識儲備有限,初中階段也沒必要將高中知識下放,但對很多學生來說,難以解釋的東西無法深深印在腦海中,必須找到相關的生活體驗才能將知識消化。因此,針對這個知識點,我們可以用生活體驗來加深印象,我是這么為初中學生解釋的:大多數學生都得在14:00左右離開家上學,能感受到中午的熱浪;下午太陽落下氣溫要開始下降了,而早晨太陽出來了氣溫就得開始升高了,一降一升畫個折線圖,學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一天當中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而不是想當然的午夜24:00。
不斷強化生活體驗與地理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只要善於發現、善於思考就能積累起豐富的地理知識。
三、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
當代的初中生生活體驗很豐富,他們的信息來源廣,絕大多數初中生都有外出旅遊、探親的機會,還能從電視、網路上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不乏與地理有關的知識。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深遠,當代中學生求學的動機有明顯的功利性特點。地理學科生活聯系非常密切,很多知識能直接服務於生活。當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獲取到各種其需要的地理信息,就會認識到地理對其「有用」。同時,初高中是學生心理和生理快速成長變化的階段,學生普遍希望擺脫家庭「束縛」要求「獨立」,希望被人關注被人認可。
如2012年7月18日至7月28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直播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面對馬拉河湍急的流水、飢餓兇猛的鱷魚、脾氣暴躁的河馬,角馬們年復一年在塞倫蓋蒂草原和馬賽馬拉草原之間遷徙,很多人都會問這是為什麼?初中階段的學生就能用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在觀看直播的過程中簡單地為為親戚朋友解釋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角馬的遷徙。
讓學生掌握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鼓勵學生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學生這種對學科的積極認知,將是整個初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不竭動力。
四、適當觸及高中重要知識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索欲
很多高中階段的重難點知識,之所以成為了難點,不僅僅是學生缺少對地理現象的直觀認識,更重要是缺少對地理現象必要思考和關注。
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人類居住地——聚落一節中要求能分辨出鄉村和城市,為與高中知識相銜接,可將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現象引入,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在城市的發展變化談談鄉村和城市之間的關系,簡單分析所在地城市化過程帶來的影響。同時明確告訴學生,這是高中的內容,甚至可以告訴學生,所講解的內容比較難,聽不懂沒關系,如果聽懂了則有利於未來的學習。好奇心會驅使初中生非常認真的參與課堂的討論,為高中進一步學習城市化作鋪墊。
五、改變傳統初中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由於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同時中考分值小,日常課時少及部分老師對初中地理教學存在誤解,使得初中地理教學普遍陷入老師整理知識點,學生考前一個月死背知識點的尷尬境地。這不僅不利於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更會讓學生產生一種錯覺:地理的學習方法就是背。
雖然初中地理教學更側重地理現象的闡述,但這並不意味初中地理的教與學僅停留在整理知識、記憶知識的層面。在初中階段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尤其是讀圖能力。圖表是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載體,貫穿於地理學習的每個階段。
如初中教材在介紹世界氣候的知識時不管是人教版還是粵人版教材都沒有完整的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圖,其實這幅圖有助於鍛煉學生的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有利於學生理解氣候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該圖,選取一種氣候認真講解如何讀圖,如何從圖中歸納某種氣候的特點,再由學生按照老師教授的方法總結其他氣候的特點,反復進行,直到學生能獨立讀懂氣候類型圖,這樣這個知識點就會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學生也能掌握讀圖提取信息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驚奇地發現初三學生對圖表已經有較好的理解分析能力,這種讀圖能力的加強將非常有利於未來高中地理的學習。
做好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不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而且有利於後繼課程的教學,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在這方面所作的探索只是初步的,我們將繼續認真分析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學脫節的各種情況和主客觀因素,努力探索做好教學銜接的具體方法和措施,使初中地理教學更好地服務於高中地理教學。

❽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整合高中地理教材(專題1拓展資料)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中學李文
一、整合教材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適合學情
1.認真解讀課程標准,精確把握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不能按照教材來制訂,而要依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准確把握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教學過程與方法的選擇和組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涵。並以此來整合教材。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基本上沿襲了傳統教學中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情感態
度與價值觀」是過去思想教育的擴展,只有「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是全新的。有許多教師在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處理中,更多地關注了後兩者。而事實上,三維目標的劃分雖然拋棄了過去的知識本位觀,但並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得更多的知識。高中地理教育是基礎教育,無論是必修模塊,還是選修模塊,均明確提出地理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要求。因此,掌握地理基本知識與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地理課程的基礎目標,整合教材一定要擴展和豐富「雙基」,而不可有半點削弱或輕視。
2.重視研究學情,明確單元教學目標
地理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不僅是課程標准,還要根據學情。教師要重視研究學情,明確單元教學目標。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應體現全面性、具體性及可操作性,使用「運用……說出……並歸納……」「運用……分析……」「閱讀……說出……」等行為動詞,使學生具體明確「學什麼」、「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在什麼條件下做」,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的教學目標,就要明確為「給出三圈環流示意圖,說出圖中三圈環流的名稱,標出氣流運動方向並說明其成因」。依此整合教材,不必要的難度得以降低,又有示意圖作為載體,能比較好地利用先前活動的學習成果來說明地理成因,
二、整合教材要從實際出發,兼容並蓄
1.重組教材,理順內在邏輯關系
教材中有的章節涉及知識點較多,如果知識點的因果關系、內在邏輯關系沒有理順的話,學生學習起來會感覺混亂,有時只要稍微調整一下同一框題中教材資源前後出現的次序,學生心目中的疑問即迎刃而解。如「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分布」這節課的「人地關系」是難點,但教材中卻把學生較易理解的「環境問題的表現分類和分布特點」這部分內容放在之後。若能先從學生已知的、感興趣的環境問題具體表現人手,引導歸納出環境問題兩種類型,再分析其成因和分布,最後引導到人地關繫上。這樣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凸顯出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更為有效。同時教師對教材的重組也鼓舞了學生不拘泥於教材、大膽創新的意識,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就這樣在教學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貫徹和落實。
2.合理刪減,強化主幹知識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內容多、頭緒多、涉及面廣;課時少、參考資料少。由於教材容量過大,一些有益的課堂探究活動不能充分展開.往往由於趕進度而被迫草草收場,過多的內容與有限的課時形成一對突出的矛盾。要走出這個困局,教師必須對教材進行合理刪減,以強化主幹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用兩張典型的圖片可以說明問題,就沒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圖片都用上;如果有更易於為學生發現問題和理解問題的例子,就可以不用教材中的例子。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問題研究「北京的自行車是多了還是少了」,研究探討如何選擇城市交通運輸工具,發展城市交通。如果學生已經了解了問題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該課題與學生生活實際距離又較遠,就可以舍棄。
3.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博取眾家之長
新課程實行「一綱多本」,出現了人教版、湘教版、中圖版、魯教版四種版本教材。在這種局面下,教材並不完全是按照課程標準的順序和內容劃分而編寫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由於對課標理解的差異、把握角度的不同,都在課標基礎上有所創造,各有特色。教師要注重對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尤其要注意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述相同的內容,可以將各版本中個性化的內容及相關表述作為取捨教材的重要參考和借鑒,以博取眾家之長。如關於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這幾個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落實課程標準的內容上,相同點是:都分析了工業區位因素、工業聯系、工業集聚、工業地域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工業對環境的影響。不同的是:分析的角度不完全一樣,如分析工業區位因素,人教版主要從原料、市場、動力、勞動力、技術及其區位因素的變化角度進行分析;中圖版主要從原材料、運輸、市場、勞動力、環境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而湘教版集中分析了運輸、土地、集聚三大因素。同樣,關於工業的地域聯系、工業地域的類型和工業對環境的影響等,這幾個不同版本教材分析的角度也不一樣。教師應該以教材為主,吸收其它版本的精華。
4.適當補充初中內容,做好初、高中教學銜接
高中地理學習是在初中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寬和深化,它們之間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做好初高中的銜接,才能使高中地理學習更順利。高中地理課程不是區域地理,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形成的區域分析、區域比較的方法和能力應當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與鞏固。高中地
理中的各個案例,都應當在區域背景下加以討論。農業地域、工業地域的典型案例,更要注意其區域地理背景。因此要適當補充初中內容,逐步形成區域地理的知識結構,熟練分析區域地理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作為分析各種地理問題的基礎。▲

❾ 地理新課程互動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是一門既具有豐富的地理知識,又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容的學科。教師應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特別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它獨到之處,為適應新時期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要,有利於21世紀人才的培養,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給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當今世界,知識飛速發展,學科間橫向聯系強、相互滲透緊密。知識面狹窄的單領域人才,已不能滿足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首先從我國優越的國土條件出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堅強信心,地理課中有關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要從全面深刻地認識祖國入手。只有全面認識祖國,才能更好地熱愛祖國,進而致力於建設祖國。這是地理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比比皆是,大量體現在闡述祖國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方面。如海陸兼備的地理位置,寬廣遼闊的領土范圍,種類繁多的礦產資源,體現了中國國土條件優越的主要特徵。如我在講述初二地理第一章第一節《遼闊的疆域》時,告訴學生我國三面靠陸、一面臨海的海陸條件,既豐富了我國自然條件的種類,又有利於國際交往,無論是靠陸地或海洋,我們都有優越的條件來建設祖國。東西寬達5000千米、跨60多個經度,南北長達5500千米、跨近50緯度。不論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所處的溫度帶等看,學生對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既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又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立足初中地理本學科教學,注重打好「雙基」
重視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地理綜合運用能力。靠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於教材,立足於基礎知識。知識是基礎,能力是歸宿,沒有知識的積累,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地理教學中,一方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以教材為基本內容,建立以章或單元的知識結構體系,注意知識的不斷深化,使學生逐步形成知識結構系統,能在大腦記憶系統中構建起「地理認知結構」,形成一個條理化、有序化、網路化的有機體系,做到基礎知識扎實,並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學生的能力培養。如對於教材中的陳述性知識,要經過師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識呈現給學生,要理清知識的層次脈絡,使之系統化;初中生的時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從初中學生實際出發,教學中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講解,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的暗示或提醒,同時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強化表達能力。例如在「黃河水系」的教學中,黃河下游的流域面積明顯地比中、上游小,這種一反常態的現象,可以作為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中進一步訓練其抽象思維能力的一種好素材。我們都知道,黃河因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緩的華北平原沉積,使河床抬高而成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納支流入黃河幹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人盡皆知,但這一點僅從流域的平面圖中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學生必須通過抽象思維才能得出的結論。
立足本學科教學時,應注重夯實學生的「雙基」。知識是能力的載體。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每一個知識點真正弄懂、吃透。要形成地理知識的系統網路,綱舉目張,只有系統了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才能運用自如。
三、重點教學系統地理知識,適當拓寬和補充區域地理知識,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運用能力,綜合分析往往是學生掌握的難點,也是教學活動的重點,它必然源於教材,卻又「高於」教材,源於單科知識,往往又融合其它的科知識,這就要求各學科的教學中要加強聯系,探索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整合的途徑,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地理學科而言,綜合性本來就是本學科的基本特徵之一,所研究的對象——地理環境又是一個由自然、社會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綜合體,必然與其它學科之間有不少相互滲透、交叉之處。如環境問題就滲透了自然環境、人類活動、歷史因素、生態環境、人地關系、國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識。運用相關學科知識綜合分析,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綜合意識,鍛煉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立足本學科,就是要按照《初中地理教學大綱》,抓好本學科的教學,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並且要善於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以教材的不變應萬變。
四、加強地圖教學,掌握讀圖方法,提高讀圖能力
地圖不僅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充分運用地圖獲取有用的地理知識,是教學中的難點,也是重點。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圖的教學,必將給學生留下知識的大漏洞。學生讀圖能力的高低,關繫到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掌握的程度,也直接關繫到地理綜合能力運用的高低。所以,在地理教學中,要加強地圖知識的教學,要教給學生讀圖的方法,提高讀圖能力。平時的教學要注重運用各種地圖,如區域圖,最重要的是正確識別圖示地區是什麼地方?這就要根據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面狀地理事物的輪廓特徵、線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點狀地理事物的相關位置等去加以識別。教會學生一圖多思、多圖並用,圖文轉換的技能,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填圖、畫圖、用圖的良好習慣,並用這些信息聯系已學過的地理知識來理解、分析、解決現實問題,提高讀圖、析圖、用圖的能力。
五、捕捉教學信息,關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重視自然和社會熱點問題,以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指導學生從地理視角去審視、分析、評判他們熟悉的地理事實、地理環境和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對自己周圍的地理環境進行觀察和思考;同時要提供事實材料或背景,指導學生獲得取有用信息,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思維對事件作出評判。
在教學中要關注社會熱點和國際焦點問題,例如資源、能源、人口、糧食、環境是全球人們最關心的五大問題,人類如何在發展過程中正確處理這些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也就成了一項全球性的全民戰略問題。對未來的公民,對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必須對人類當前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給予關注。思維是人類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面的拓寬,思維也逐步地從具體的感性思維向抽象的理性思維過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是強有力的影響因素,無論是從思維的模式、方法或就其深刻性、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作為初中地理教師,應認清並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培養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

❿ 新課程背景下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
內容提要: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學實踐中,由於受升學考試的壓力和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目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還普遍較低。本文結合地理教學實踐,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幾個方面闡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途徑。
還從營造和諧課堂融洽師生關系、創設問題情景啟迪學生思維、倡導合作探究改變學習方式、科學布置作業注重建構拓展等幾個方面敘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 有效課堂教學 策略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其具體目標就是要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風,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這是新課程改革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提出的背景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渠道,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當前,課堂教學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這就要求我們尊重教育規律,以人為本,使課堂教學從內容到形式,都強調學習者過程的體驗,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創造性與開發性思維的培養,強調價值觀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突出學生個性發展是新形勢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特點。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由於受升學考試的壓力和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現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益低下仍很突出。如:課堂教學中缺少恰當的師生對話、師生互動和師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圍;學生的學習強度大,教師教學任務重,課堂教學手段與技術滯後等情況也還沒有得到改變。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正確理解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 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
2、有效課堂教學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
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 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
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
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 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
2、有效課堂教學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
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 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
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
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 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
2、有效課堂教學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
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 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
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
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 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
2、有效課堂教學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
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 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
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