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本課程語言文字的研發漢字

校本課程語言文字的研發漢字

發布時間: 2021-03-14 19:28:19

❶ 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如何設計

2006教學工作計劃 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繼續以"關注課堂"為工作主線,並注意整合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教育質量。 具體工作: 一、認真學習理論,明確課改方向。 要把理論學習作為伴隨課改全程的活動。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知識不斷更新,新的理念不斷涌現,學習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從事著教書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學習。只有那些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的人,看問題才會更准,思路才會更清,行動才會更快。教導處將統籌安排,將學習安排到全校業務學習活動中,滲透到教研組教研活動中。在學習中,既要學介紹具體經驗文章,也要學難懂的理論性較強的文章,防止東施效顰;既要學正面宣傳的文章,也要學提出爭議的評論,防止人雲亦雲。採用理論聯系實際、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要求每位教師做好學習筆記。並經常組織交流,使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紮根於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本期與上期一樣,每周一篇學習筆記,一月一篇案例設計一篇教育故事。 二、嚴格執行常規,提高教育質量。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法規,任何人無權變更,教導處將不定期抽查教師上課情況,嚴格督促教師自覺按課表上課,嚴禁私自調課或侵佔技能課等現象發生,如有特殊情況確實需要調課的必須報請教導處批准。 2、本學期將繼續組織教師學習常州市教研室修訂的《中小學各科教學常規》,修訂我校教學常規要求,使全體教師明確要求,自我對照,切實落實常規,有效地改進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教導處將提倡「推門聽課,翻本檢查」工作制度,繼續實行學月常規檢查制度。 3、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是教師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教師成長成材的搖籃。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學習課改理論、寫讀書筆記、鑽研課標教材、集體備課、聽評課,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探討等)、定好主題和中心發言人。教研活動要在「實」與「新」上做文章,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熱情,鼓勵教師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個教研組要創自己的特色,及時、認真總結得失,在期末進行交流,開展先進教研組的評選。 4、抓好集體備課。備課組活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集中活動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著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各班要針對班級實際進行修改,並在教學過程加以調整,倡導課後撰寫教學後記和教學案例。 5、加強對教學質量的調研。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的靈魂和生命線。每位教師必須樹立「有效教學」觀念,增強質量意識,憂患意識,爭先意識,努力提升所任學科的質量。本學期教導處將加大學科的階段性調研力度,分析存在問題,落實解決措施,力爭不使一門學科、一個班級、一個學生掉隊。抓好幾個調研與比賽,即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二年級朗讀比賽,三—六年級「六一」作文比賽,低年級口算調研,中高年級計算、概念、應用題調研,英語階段性調研。 6、抓緊畢業班復習迎考工作。認真總結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分析我校六年級教學工作的現狀,引導全體教師進一步明確各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針對性的應對舉措;及時召開畢業班家長會,加強家校聯系溝通,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支持,為學生復習迎考,打勝小學畢業最後一仗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有力支撐。抓兩頭,促中間,分類輔導,採取學月考試,獎勵前五名和進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畢業考試的優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課改實驗,提升實施水平。 1、加強課改實驗的師資培訓。本學期繼續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把握其精神實質,加強對三年級等使用新教材教師的培訓與管理。 2、加大課程研究的力度。加強教研和科研的結合,以教研為載體,以科研為先導,促進全體教師實施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水平。繼續與教研室多聯系,爭取專家的支持、指導,健全教研製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組制定計劃時要立足本校,結合自身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好每次活動的內容,開展小型、多樣、高效的教研活動,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讓教研和科研活動真正為提高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服務。學校將有針對性地組織有關學科的校級教研活動,對品德與生活(社會)等術科教研活動也將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師駕御新課堂的能力。 3、繼續加強課程管理開發的研究,根據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南」的有關要求,加強管理,使之不至流於形式,加強課程開發的研究,繼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本期綜合實踐活動由教師自願報名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組組長鄭志強指導,集中力量進一步開發、完善我校校本課程——《我的家鄉---梓潼》,使校本課程真正成為拓展學生學習領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育學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徑。 四、調動教師熱情,加強隊伍建設。 1、上期,我校開展青年教師賽課,一部分教師在活動中脫穎而出,一部分教師迅速成長。本期,我校將進行中老教師示範課,讓教師們在這樣的活動中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同的教學風格 2、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水平。加強計算機及其網路技術的培訓,重點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師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上倆節課,由張玉全作好記載。 3、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評優課活動、學術研討和參加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活動,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著力造就優秀教師。 4、繼續組織校課改積極分子、青年骨幹教師、優秀教研組等評優活動,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教學是學校的主要、重點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課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教導處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深入課堂、深入各班,檢查教學的各環節的落實,使我校的教學再創佳績。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枯,為及時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我校確立的科研課題為: 1、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促進小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國家級)2語文課題將申報「愉快識字法」(市級) 3、校本教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4、數學課題組 路漫漫其修遠兮,親愛的教師們,辛勤的付出,必會換來金秋的收獲。 教學工作大事表 2006年2月 主要活動: 二月份: 1、制定教學工作計劃。 2、召開教研組長會議,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3、各科教師制定學科教學計劃。 4、召開綜合實踐指導老師會議,制定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學常規檢查。 2、召開英語教師研討會,討論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關措施。 3、修訂學校教學常規細則。 4、校新課程教材培訓。(一、二年級數學) 5、中老年教師示範課 8、召開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 9、課題組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四月份: 1、學科期中調研測試。 2、徵集、評選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3、畢業班復習教學研討活動。 6、第三次常規調研。 五月份: 2、三—六年級慶「六一」作文競賽。 3、一、二年級口算比賽。 4、二年級朗讀比賽。 六月份: 1、檢查各教研組落實教研活動情況。 2、六年級模擬考試。 4、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 5、評選課改積極分子、優秀教研組。 6、撰寫教學論文與案例。 7、舉行期末考試,做好試後分析。 8、第四次常規調研。 很不錯哦,你可以試下
x《uⅥzw浚ㄝ{mpo侉c┢茛c┢茛c┢茛30212544162011-9-16 4:32:33

❷ 描寫文峰小學作文400字

揚州市文峰小學始建於1950年,1992年遷至現址,是廣陵區城區小學。目前學校共有14個教學班、718名學生,35名教師,其中小學高級教師14人,大專以上學歷33人,市區級骨幹教師5人,兩人為市級學科帶頭人,另有6人為區域內參與集群交流的優秀教師。學校有計算機房、多媒體教室、科學實驗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圖書室、閱覽室等功能教室,班班配有多媒體投影儀,各類現代化教學設備一應俱全。
近年來,學校秉承「營造師生共同成長的幸福家園」的辦學理念,以「立德、樂學、規范、健體」為學生培養目標,注重師德建設,強化內部管理,著力從提升教師素養、營造德育環境、建設書香校園、開發校本課程等方面落實精緻管理。學校先後被評為揚州市素質教育先進校、揚州市少先隊紅旗大隊、揚州市數字化校園、揚州市依法治校示範校、揚州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等。
學校堅持走科研興校之路,承擔了市級課題的研究,圍繞課題開展各類教育教學展示和評比活動,極大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學校「兒童閱讀」語文課程建設有力促進了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學校校本課程採用「課程超市」自選模式,建立了藝術、棋類、球類、文學、信息技術、民間傳統文化等二十多個社團活動組織,為學生搭建了個性發展的平台。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學校周邊的住宅區逐步增多,學校現有的辦學規模很快將不能滿

足區域內生源的需求,在廣陵區政府的統一規劃下,我校擴大規模異地新建項目將於2015年7月正式啟

動,新的機遇將會促進我校內涵發展得到進一步提升。

❸ 幫我做一份初中校本課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❹ 初中的校本課程怎麼寫急!最好有樣子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❺ 如何結合文本特點體現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這一核心目標

目標任務

宏觀目標:

1.
熟練運用

三次備課兩輪打磨

這一校本教研方式,呈現一個完整的
教學研究案例的打磨過程,
教師發現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誤區,
凸現針對問題開展觀課、
評課和總結反思的過程,體現教師在磨課過程中的成長。

2.
圍繞

引導第三學段學生在閱
讀中積累和學習運用語言文字,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這一主題,通過課例打磨,
教師進一步明確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微觀目標:

1.
在課堂教學
中,
根據教學目標,
採用靈活多樣、
富有實效的教學策略將領會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與對課
文內容的理解這兩方面有機結合,
特別突出領會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這
一核心目標。

2.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規定的年段目標、文本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
過程中採用質疑討論、讀中感悟等多種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自主建構,
自我領悟,
發展學生
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3.
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以小組學習、合作學
習為依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落實教學目標。

4.
注重課堂書面練習的設計,課內
安排語言文字運用的練習,及時總結評價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1
.如何結合文本特點體現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這一核心目標。

在實際教學中,教
師鑽研教材往往不到位,
對課文語言表達的特點、
作用、
效果等方面研究得不夠,
不能准確
地把握課文在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特點。在這次磨課中,我們將重點討論:怎樣才能准確、
深入地解讀文本,
我們應該在課文中尋找什麼,
發現什麼,
來與學生共同體會語言文字運用
的精妙。

2
.如何做到

由多到精,刪除枝蔓

,篩選出最有訓練價值的語文因素。

一節課
的內容要相對集中,
教學才能相對透徹。
我們將重點討論如何強化主幹,
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做到一舉多得,省時高效。

3.
如何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語文課程
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
實踐性課程。
對於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和領悟文章的表達
方法,
教師生硬講解多,
學生自讀自悟少。
我們將重點討論運用怎樣的教學策略體現學生的
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相互討論中有所收獲。

說明事項

說明事項

1
.按照


三次備課兩輪打磨

的要求,做實打磨過程,完成各項打磨任務,並做
好數據統計和分析,
及時上網展示並實施研討。

2
.研修組要積極爭取國家課程專家、
省課
程專家的指導,組織開展教學研討、專業培訓等專題活動。通過活動,提高認識,集中解決
磨課中遇到的問題,
促進打磨計劃的順利實施。

3
.按照平台關於打磨的環節及要求,
研修
組長、
執教老師、成員認真按時的完成相關的研修任務。
群組成員之間要群策群力,互幫互
助,體現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4.
及時與其他專題組交流信息,努力提高磨課的質量。

❻ 如何開發學校語文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校園文化資源做為語文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注重校園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開發校園文化資源,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以下的策略:
一、發揮圖書館資源庫的作用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語)。學校圖書館收藏著大量的圖書,其內容涉及天文地理、醫療衛生、環境科學、少兒網路,是語文課程教學極為重要的資源庫。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定期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教授閱讀的方法,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
圖書室還可以建設電子閱覽區,讓學生在廣闊的電子書海中遨遊。學校圖書室為學生全面開放,學生到圖書室借閱圖書,讓學生在語文閱讀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為了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圖書室可開展「每周新書推介」向全體師生推薦介紹新到的圖書,培養了學生對圖書的閱讀興趣。
同時,每個班開設圖書閱讀課,通過圖書閱讀課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另外,每個班都建立了「圖書角」「學習園地」「讀書會」等,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
二、創設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環境
校園環境也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顯性和隱性兩部分。顯現的校園景點中那碧綠的草坪、盛開的鮮花、逼真的假山、高大雕塑以及其他設備設施,可以成為學生文娛生活、養育熏陶的好地方和學生進行文學創作的好素材。這些校園文化資源都能成為學生進行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資源。
例如,我們可以按照語文教學的需要,有步驟、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對學校環境進行觀察,觀察花草樹木在一年四季的變化、標志性建築的結構、學校雕像所蘊含的意義,然後布置學生進行寫作,讓這些校園文化資源成為學生寫作的對象,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深厚的感情,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校園文化資源的獨特魅力。隱性的是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如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都可以視為語文教學資源來開采、挖掘、利用。例如:學校定期組織各種閱讀知識競賽,如講故事會、朗誦會、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習作集、語文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語文競賽等活動中促進發展,形成扎實的語文能力,並且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3-6年級的語文課程標準是要求學生每個單元都要進行必要的習作,習作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寫人的,有記事的,有寫景的,也有狀物的,這些習作都和學生的家庭生活、學習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班級把學生的優秀習作進行展示,達到共同學習,不斷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在校園進行美文誦讀、講故事、硬筆書法、作文等語文競賽。通過競賽,可以讓學生在美文誦讀中感受到美文誦讀的節奏、品味美文誦讀的韻律,在講故事比賽中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和理解故事中的真、善、美,在硬筆書法比賽中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感悟中華民族文字所蘊含的巨大的人文內涵,在作文比賽中鍛煉學生的遣詞造句、修辭、結構等習作技巧,進而提高學生高超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班班通互聯網為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引導學生瀏覽《中國兒童文學網》、《中國兒童網》、《小學語文網》、《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小學語文動漫課堂》等網站,品味既充滿童趣,又富文學性的語文課程資源,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積極開發學生資源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資源。因此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應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將學生的生活經歷、經驗、特長以及隨機生成的一些信息納入教育教學過程。
( 一)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開發與利用
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執教者了解到很多學生通過網路等渠道,收集了大量圓明園中奇珍異寶的圖片及文字資料,這些對於學生而言,已不再是需要教師重復講解的重點,那麼執教者就把重點放在作者布局謀篇的特點上。課堂上,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有關圓明園原貌(照片、歷史)及珍貴物品的資料(如曾展出的銅猴首、銅羊首、銅虎首的價值),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為什麼用大量篇幅寫昔日的輝煌?」由此,將學生的思考引向了深入。
(二)對學生優勢特長的開發與利用
學生總在自已感興趣的事物,學生總會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發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的優勢特長成為語文課程學習的資源,也是校園文化資源的組成部分。我們根據學生不同的優勢特長,在學校成立了「朗誦興趣小組」、「國學興趣小組」、「播音興趣小組」、「小作家興趣小組」等文學小團體,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詩歌朗讀的技巧和方法,接觸和學習國學經典內容,學習播音,如何練習文章寫作,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團體文學活動中,理解中國文字的內涵,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四、編撰校本教材
(一)在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作文,這些作文可以成為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資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編輯《小學生優秀習作選登》、《小學生優秀觀察日記選》、《小學生自編童話故事集錦》,我們可以把這些集子裝訂成冊,置於教室,供所有同學閱讀,交流彼此寫作經驗,共享語文教學課程資源。 (二)編寫《國學經典誦讀本》。兒童誦讀國學經典,「具有相當現代的合理因素,第一,充分尊重兒童生理階段的特殊性。國學經典的句子,大多數短小、韻律,適應了兒童心理特點,通過誦讀的反復刺激,有助於早期語言能力的開發,同時也打下文言語法與詞彙的心理底子。」[1]第二,哲學史家和教育心理學家對科學史的研究已經證明,人類的學習能力,很大的一部分,是潛移默化的學習。看起來他好像學了並不懂的內容,看起來他真正記得的也並不多,其實這些將轉變成一種「內隱記憶」,在心理背景中漸漸會產生作用。[2]基於以上的兩點認識,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從《三字經》、《諸子百家》、《百家姓》、《千字文》等古典文獻中節選適合小學生誦讀及理解的內容作為校本教材,組織學生進行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和接受力,增強文化心靈的動力。
(三)組織學生製作校報。小學生愛畫畫,
也愛寫字。他們的世界通過畫畫和寫字體現出來。做為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畫畫、愛寫字的特點,組織學生定期、分班製作校報,愛畫畫的學生在校報上畫圖,讓愛寫字的學生在校報上寫字,讓愛寫作的學生撰寫文章,共同完成校報。通過展示,發揮校報這種校園文化資源的作用,磨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發掘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
(一)「畫與寫」的課程。無論是古代詩詞,還是現代文學作品,有很多都是可以通過繪畫把它描述出來的。古代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如王維的詩《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自古「詩畫不分家」。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畫畫的天性,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如上完《詠鵝》這首古詩,可以讓學生根據「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波清波。」畫出鵝的樣子;如講到鯨的特點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對鯨的描寫,畫出鯨的特點。「畫與寫」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繪畫的興趣,又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每周一詩」活動。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對於小學生而言,這樣要求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就是通過背誦,積累詩文中的詞彙、句法、詩法,獲得語言材料,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每周一詩」活動就是把所有要求背誦的詩詞彙編成冊,分發給學生人手一冊,讓學生提前背誦,每周背誦一首,積少成多,周復一周,久而久之,學生可背下所要求背誦的古詩,語文素養可得到大幅的提高。
總之,只要我們充分重視校園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發揮圖書館資源庫的作用,創設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環境,積極開發學生資源,創造性地編撰校本教材,發掘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就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❼ 小學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小學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向課外知識延伸。由課文的內容向相關語文課外知識延伸,擴大學生知識面。包括1、中點輻射型。以課文內容為中點,向四面八方輻射。如學習了《江姐》我們可以以「走進英雄」為主題,讓學生排一排英雄譜;講一講英雄的故事;學一學英雄不朽的詩篇;寫一寫想對英雄說的話。2、起點延續型。以課文的內容為起點,確定主題縱向延伸。如學習了《赤壁之戰》後,可以以「我對課文人物的了解」為主題,指導學生讀《三國演義》相關的章節,組織學生對人物進行討論,認識一個個豐滿的人物。
(二)向生活實踐延伸。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課文內容,通過學習將課文的內容拓展延伸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包括:1、聯系學生生活。找准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相似版塊,激發學生回憶生活、記錄生活、描繪生活。如:學習了《我愛家鄉的秋白梨》,可以以「家鄉的特產」為主題,讓學生讀一讀描寫家鄉特產的文章;介紹家鄉的特產;為家鄉的特產設計廣告語等。2、開展實踐活動。根據課文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學習了《我盼春天的薺菜》後,可以以「我眼中的薺菜」為主題,帶學生去野外認薺菜、挖薺菜;嘗一嘗薺菜的味道;寫寫自己的體會;與小作者比一比童年等。
(三)以地方特點為素材,全面開發鄉土資源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開發校本課程的優勢,讓學生走進家鄉,充分地了解家鄉,感受家鄉的一切。選擇的內容要富有鄉土氣息,根植於學生生活,存在於學生周圍,是學生平時能夠接觸和感受到的。通過梳理將這些內容確立為一個個主題,然後圍繞主題進行課程編排和實施。下面就是部分主題的課程內容確定。
主題一:家鄉的山水。學一學描寫家鄉山水風景的美文;游一游家鄉的名山秀水;當個小導游,介紹介紹家鄉的景點;用筆描繪家鄉的美景;憧憬家鄉未來的藍圖等等。
主題二:家鄉的名人。讀一讀家鄉名人小傳;調查家鄉名人的工作情況;給家鄉的名人寫一封信;采訪家鄉的名人或者名人的親人;追尋名人童年的足跡;為家鄉的名人寫傳記。
主題三:家鄉的各種農具。查一查從遠古走來的農具;設計標簽,給家鄉的農具貼上標簽;給家鄉的農具配上使用說明書;展示家鄉的農具;用一用家鄉的有關農具;談一談農具的變化;說一說你想要發明的農具;家鄉農具上的文字的考證。
主題四:家鄉的傳說故事。讀一讀家鄉傳說、故事;聽長輩講家鄉的傳說、故事;記錄家鄉的傳說、故事;把聽來的故事講給同學聽;考證故事的原發生地。
還有「家鄉的工廠」、「家鄉的交通」、「家鄉的特產」等等主題,這些主題鄉土氣息很濃,當通過學生自身積極主動有效作實踐,浸潤其中時,不但提高了實踐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成了他們情感陶冶、品行養成、知識獲得、個性發展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四)以校園環境為依託,充分利用每個角落。
校園是學生最為熟悉的地方了,在校園里只要我們留意,時時處處都有學習語文的機會。花壇里寫著如詩的公益廣告語;文化牆上刊有內容豐富的牆報;廣播室傳來琅琅的播音;公開欄里貼著種類繁多的應用文;學習園地里盛著同學們一份份語言文字的自主餐。這些都可以成為語文校本課程的內容。低年級可以帶學生認字,學拼音;組織學生按時收聽校園廣播,學習普通話。高年級可以帶學生給校園里的花木貼上生物學標簽;為學校的花壇、食堂、閱覽室設計廣告語;參與應用文的寫作等。
(五)‍以時事信息為焦點,動態補充語文課程。
校本課程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變化,不斷充實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我們的周圍天天都發生著一些學生認為新奇的、重大的、有意義的事情,這些事情的發生給我們的校本語文課程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使學生既學到了語文知識,同時智力得到訓練,感情得到了陶冶,人格得到了塑造。這樣的事小到一場雪、一次運動會;大到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 「神州成功6號上天」……都可以成為校本語文課程的內容。抓住報紙、電視等有效的載體,進行讀、查、做、想、練的活動,從而使校本語文課程豐滿而富有活力。
語文校本課程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只要從學生、學校、教師的實際出發,有效地利用好各種課程資源,那麼無論從哪個角度去選擇語文校本課程的內容,都將會創出一方新的天地。

❽ 校本課程怎麼寫

類似於科研課題的總結報告,只要補充校本教材的編撰誕生的情況以及目標綱要等介紹。
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