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生物課程標准與教材分析

生物課程標准與教材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3-15 01:15:54

㈠ 高中生物必修2教材分析、課標要求

生物必修2最主要的是減數分裂和孟德爾,基因,染色體。大題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大
人類遺傳病,遺傳圖譜會出在選擇,雜交育種會有一個兩個空,或者是選擇
其實必修二還是很重要的。
考點還蠻多的去年的考綱中「動物受精過程,染色體結構變異價額數目變異,轉基因的食品安全,人類傳病,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要求對知識點有簡單的了解!(即一類要求)
剩下的都是要知道知識點,並能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也就是要求會高點(二類要求)
這個是福建的高考要求

㈡ 教材分析與處理能力是什麼

是教師進行備課的抄一項能力指標。

教材分析與處理包括專研學科課程標准、教科書和閱讀相關參考書。要求教師要清楚本學科的教學目的、教材體系、結構、基本內容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其次,教師要熟練掌握教科書的內容,包括教科書的編寫意圖、組織結構、認知結構、重點章節等;再次,教師應在鑽研教科書的基礎上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精選材料來充實教學內容。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特點等來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

(2)生物課程標准與教材分析擴展閱讀:

質量優秀的教材有利於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應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內容組織應多樣、生動,有利於學生探究,並提出觀察、實驗、操作、調查、討論的建議。

教科書的內容闡述,要層次分明,文字表達要簡練、精確、生動、流暢,篇幅要詳略得當。教科書在編排形式上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符合衛生學、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的要求。

㈢ 如何解讀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

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內容。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更全面、更准確地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涵,以保證新課程的理念和目標能真正落到實處。《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突出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並增加實踐環節。現行的各個版本的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教科書,都力求體現標準的這些要求。每個版本的教材都是圍繞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10個主題進行編寫的,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特色。在新課程改革中,選用什麼樣的教材應該都一樣,關鍵是在教學中落實標準的要求。如何根據標准用教材,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教材,本人在近幾年的課改實驗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取各種版本教材之長,為我所用
教材版本多種多樣,但各地區的各個學校不可能同時選用多種教材,只能根據標準的要求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選用其中的一種教材。教材多也是一件好事,備課時,可以根據標准,以一本為主,取各種版本教材之長,為我所用。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各種版本的特點。
1.1江蘇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蘇教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每個章節都有學習目標的提示,導圖設計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簡明扼要,這一點是蘇教版所特有的。課後練習題的設計獨特,科學合理,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計,有自我評價、思維拓展、課外探究等,層次豐富、形式多樣、題目新穎,既考慮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狀況,又兼顧了一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當前的科技動態,時代感強,更新知識快,每年的教材都有更新(有圖片、有內容)。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實驗選材容易獲取,探究活動設計形式多樣,可操作性強。教材編寫文字量少,語言敘述簡練,給教師以創造的空間。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以學生為本,降低了難度,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息和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的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等)。
1.2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人教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教材內容新穎,圖片豐富,比蘇教版的多一些,選用的都是實際觀察到的圖片(如紅細胞、白細胞、白細胞吞噬病菌的圖片等),還有卡通圖片等。教學內容豐富,體系完整。邏輯性比較強。設計的幾個版塊適合學生的學習。如觀察思考: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探究活動:提供了知識背景,引導性強;資料豐富,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很多資料和信息,減輕了課後尋找資料的負擔。語言文字優美,經過加工和錘煉,滲透了文學藝術的意境,可讀性強,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點。實驗、探究等活動的設計體現了生物學和生活緊密聯系,生物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選材和探究活動方面,選材容易,可操作性強。課後補充的課外閱讀材料較多。練習題步步深入,有拓展性,考察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和運用的能力,注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應用能力。題目新穎、有創新,綜合性強,難度大。但是教材中知識點面面俱到,過細,偏深。如果不進行整合、刪減,每節內容都講授,課時就不夠。
1.3河北少兒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河北版」)主要特點和優勢
該教材有6大板塊:身邊的事、探究竟、知識鏈、大家談、實際運用、想一想。教材積極探討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科知識有落腳點,知識的呈現通過活動後的總結進行詳細的歸納。這是其他教材所沒有的。設計了「開眼界」欄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圖文並茂,示意圖設計得巧妙、直觀。教材內容選擇側重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尤其偏向農村(家禽、農作物、觀賞植物、動物等)。但是教材中知識點過多、過細、過深,對知識目標要求偏高、偏難、繁瑣。有些內容陳舊,如實驗觀察還保留了解剖家兔、觀察蛔蟲、豬肉絛蟲、製作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等內容。
1.4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北師大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系統性強,史料豐富,介紹了許多生物科學家和他們的經典實驗。如義大利醫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的實驗,法國學者巴斯德的「鵝頸燒瓶」實驗等(八下)。版塊分層,圖片清晰。每章有這樣幾個版塊:「學習目標」、「知識點」、「思考與練習」、「活動」、「小資料」或「課外讀」等。根據教材內容所配的插圖針對性強,新穎清晰、生動活潑。每個「活動」目的明確,方法清楚,貼近學生實際。
上述各個版本的教材都打破了傳統教材的編寫結構,知識的呈現不再像以往的教材那樣有較強的系統性,減少了許多繁、雜、難的內容,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由於各個版本教材都各具特色,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以一本教材為主,其他的教材可以作為資料,在備課時參考,以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
2、根據標准用教材
以前,我們總是按照教材編排的內容和順序,以及教學大綱和考試范圍來進行教學,考什麼,就教什麼。如果不轉變教育觀念就會穿新鞋走老路,以至於拿到新版本的教材,仍然按老的教材和老的方法去教。為減輕學生負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新教材都大幅度刪減了一些偏、繁、難的知識點,而有的老師,生怕有些知識點沒講到,學生結業時考不好,就不停地在課堂上增加教學內容。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轉變以往的「教教材」教學觀念,必須弄清楚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什麼。這實際上還是課程理念問題。作為生物學教師,要通過生物的教學,教給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健康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要按照標准用教材,教材是知識的載體,為教師所利用,而不能單純的就教材來教教材。如何根據標准用教材呢?
2.1細讀標准,全面分析教材
初中生物課程內容標准包括10個一級主題,每個版本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這10個主題來編寫的。如蘇教版的《生物》七年級上冊主要有2個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七年級下冊只有1個主題(生物圈中的人);八年級上冊主要有3個主題(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健康地生活;八年級下冊主要有2個主題(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另外,生物與環境和科學探究2個主題貫穿在四冊教材中。科學探究的主題從七年級上冊開始一直到八年級下冊都有關於科學探究的內容,以循序漸進地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生物與環境則也是貫穿四冊教材,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突出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七年級上下冊的內容跟蘇教版的編排順序基本一致。八年級上冊和下冊的內容跟蘇教版的編排順序有所不同(兩冊內容與蘇教版的正好相反)。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並不影響標準的實施。關鍵是熟悉課程標準的內容,用好教材。
2.2結合教學實際,合理調整教材內容的前後順序
以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為例,談一談如何利用教材。該冊教材共有3個單元34個學時:第一單元6個學時——探索生命的奧秘,可以說是學生接觸到生物學這門學科的序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科的主要有哪些內容?學習《生物》有什麼意義?《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聯系等,這部分內容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入生物科學的殿堂。第二單元6個學時一一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從植物細胞、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到生物體的組成。第三單元22個學時一一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從種子的結構、種子的萌發到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描述了綠色植物的一生以及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還有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從教材的編排順序分析,內容是一環緊扣一環,由序言到方法,由微觀的細胞結構到宏觀的植物體,再到生物圈。按照這個順序教學從理論上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碰到很多問題。首先是季節問題。因為,新學年開學基本上在每年的9月。如果教師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來上課,上到有關光合作用的內容時已經是12月份。這時,安徽合肥地區的天氣已經很冷,光照少,且多陰雨天。這時光合作用產生氧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以及光合作用產生澱粉的實驗探究就很難完成。另外,在上到植物的開花和結果的內容時,也已進人11月份,植物的花早沒了,學生很難觀察到花的結構。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大膽嘗試調整教材的教學順序,根據適合的季節天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具體安排略)。這樣調整可以把第一章第一節作為生物課學習的緒言,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科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在第二章第一節「探索生命的器具」的教學中,讓學生認識顯微鏡,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學會製作臨時裝片,掌握一些觀察微觀世界的基本操作技能。而「探索生命的方法」一節內容可以結合「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的教學,讓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把第六章有關光合作用的內容調到前面來,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的光能,完成「綠葉在光下產生氧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如果按部就班,放在後面進行教學,這些實驗就無法完成。「綠葉在光下產生氧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個實驗可以讓學生在家進行,然後再到課堂是驗證。把第五章的第五節「植物的開花和結果」也調到前面來,可以在秋季尋找到一些植物的花和果實,以便解剖和觀察花的結構以及果實的結構等。果實里有種子,接著上種子的萌發到根的生長等內容也很順理成章。另外,有些章節也可以合並。如第3章的第一和第二節內容可以合並學習,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植物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2.3根據標准拓展教材的內容
如在學習蘇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23章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內容時,可以安排一個課時,讓學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安排一個課時,進行演講比賽。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學生有目的的在網上查找資料,認真准備演講比賽稿。通過自主學習、上台演講,學生對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圈的相關知識掌握的很好,並且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小動物的自覺性。
3、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按照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各種機會和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平台,讓學生主動學習和實踐。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做了如下的探索。
(1)制訂一學期教學計劃,並將計劃發給學生。這樣做是讓學生事先就了解本學期要學習的內容,知道教師調整教材前後順序的教學意圖。
(2)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先學一步。為此,我把八年級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梳理分類,並進行了前後內容的調整。例如,八下第一個單元里有釀制酒釀的實驗內容。製造酒釀需要一定的溫度,對用具的消毒比較嚴格。而且,八下剛開學(2月份),氣溫較低。於是,我將這個單元的內容放到後面,同時,改釀制酒釀為製作酸奶或果酒。有的學生對製作酸奶感興趣,有的學生對製作果酒感興趣,我便將如何製作酸奶和果酒的資料印發給學生,這些學生回家後立即著手製作,並且獲得成功。當時製作酸奶,氣溫比較低,這位學生通過多次製作,總結和摸索出製作酸奶的規律,寫出了製作酸奶的小論文。另一個學生非常想做葡萄酒,可當時不是葡萄上市的季節,市場上沒有葡萄出售,他問:現在買不到葡萄,我能不能用其他水果比如用蘋果來釀酒呢?對學生的發問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正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好機會。我高興地說:你可以試一試,根據釀制果酒的原理,我想是可以的。這個學生回家後真的就用蘋果釀酒了,每天都向我報告發酵瓶中蘋果的狀態。當酒釀成後,他興奮地裝了一小杯帶到學校,給我品嘗,味道可真不錯。別的學生也搶著品嘗,並說回去也做。後來,我又組織學生在實驗室分小組製作酸奶,這時氣溫在30℃左右,第一天製作,第二天即可品嘗。
4、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標下的初中生物教學,學生的學習應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而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導」。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究、觀察、實驗。在這幾年的課改實踐中,我們摸索出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9種。
4.1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
開學伊始,每個班都編好小組,每組4—5人,選好小組長。組編好後一般固定不變。小組成員自由組合,給學生民主的權利。組長可以推選,也可以自薦。
4.2校園調查課
有些內容可以在校園內進行。比如,身邊生物的調查和觀察、校園植物種類的調查、觀察螞蟻的覓食行為、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校園生態系統的觀察等內容都可以安排學生在校園內上課。
4.3網路學習課和用多媒體課件上課
利用網上資源進行課堂教學。如「毒品的危害」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直接上網查找有關知識,網上大量的真實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性。又如,「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護生物圈」等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自主上網搜索資料,因為網上的資料比教材上的內容豐富得多,學生也感興趣。結合教學內容,製作生動活潑、直觀的多媒體課件上課,在教學容量增多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4.4「模擬醫學專家咨詢」課
比如,「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一節內容,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掌握相關知識後,回答「病人」或「病人家屬」的「咨詢」。在上一節課結束時,布置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內容和安排。全班選出6位「醫學小博士」,分成2組每組3人,一組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專家組」,另一組是「防治癌症專家組」,負責回答咨詢者的問題。這樣課上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都自學了不少內容,課堂上的氣氛非常熱烈。最後,選出最佳「醫學小博士」和最會提問題的同學。
4.5演講比賽課(論壇演講)
這種課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上台發言的機會。我們在八年級下學期安排2-3個課時,給學生演講。一次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演講,一次是「保護生物圈」國際論壇演講。這樣教師講得少,但學生的收獲多。我所教的4個班每個學生都上台進行了演講。學生演講時,由各個小組的組長擔任評委,給演講的學生評分,然後計算出均分、排序,最後根據得分多少,評出一、二、三等獎,發給獎狀。
4.6辯論課
如:「關注生物技術」一節里有關於「生物技術的安全和社會倫理問題」的內容,可以開展辯論,通過學生的自我學習辨析而關注生物技術,達到學習的目的。
4.7常規的實驗課、探究課等
這些實驗課一定要上,不能只在黑板上講實驗,做實驗,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4.8課外書籍閱讀課
為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物學知識,教師利用學校圖書館,用生物課的課時帶學生到圖書館看書。讓學生在閱讀課上了解圖書館的功能,學會利用圖書館的藏書,學會查找有關生物方面的資料。
4.9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為課堂教學服務
總之,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學起來不感到枯燥乏味,從而提高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到了知識的同時,形成了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創新精神,增強了學生關注生物圈、保護生物圈的環境保護意識,並付諸實踐形成自覺的行為。

㈣ 生物課程標准對中學生物教學有什麼作用

一、課程性質(7-9'BIO'1.1)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葯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生物科學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的發展過程,並與工程技術相結合,對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
二、課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體學生《標准》的設計是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標准》提出了全體學生通過努力都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有較大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學校的條件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本《標准》規定的課程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該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倡導探究性學習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標准》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設計思路(7-9'BIO'1.3)
《標准》的設計遵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綜合考慮學生發展的需要、社會需求和生物科學發展三個方面,《標准》選取了10個主題:科學探究,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與環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健康地生活。
考慮到具有關心、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培養目標,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內容標准突出了人與生物圈。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兩類作用最大的生物,因此,將生物圈中的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為一個主題。動物和細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慮到各門類動物形態結構和生理知識比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識和人體生理知識有較大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將"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單列為一個主題外,其他知識主要分散在相關主題中。
考慮到生物技術發展迅猛,已經顯現出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並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每個普通公民的生活和發展,因而安排"生物技術"主題。
考慮到使每個學生學會健康生活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之一,也是生物課程的一項重要任務,因而單列"健康地生活"主題。
《標准》規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和能力的目標,需要通過學生主動的、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才能逐步達到,因此,課程內容標准還安排了多種形式的活動建議和案例。

㈤ 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生物學科教學設計題怎麼學習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㈥ 人教版高中生物 說課稿

參加招聘考試進行說課,最主要的要注意說課的幾個流程即:一、說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六、說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再和你一起面試的人中,如果其他人沒有把握住這幾個流程,那麼你的優勢就很明顯了。給你貼上我自己寫的一篇說課稿,以供參考:
說課稿 二、受精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1節作為一個教學主題,其內容需要分解為3課時來完成,為了使「受精作用」的教學相對完整、獨立,符合學生的認知邏輯,我對教材的部分內容進行了整合:
(二)教材整合:
1、模型建構的第一部分「模擬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行為及數目的變化」和「技能訓練(識圖和作圖)」,無論從知識性還是從整體性的角度來看都與「減數分裂」的聯系更為密切,因此我把它們前置到「減數分裂」的教學中進行,但本課時繼續使用模型建構的方法。
2、從學生的思維過程和認知邏輯出發,我將「受精作用的過程、實質及意義」前置到「生物後代遺傳多樣性的原因」之前進行,使知識結構更加清晰。
依據《生物課程標准》、教材《必修2 遺傳與進化》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三)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受精作用的過程和實質;
2、理解受精作用中染色體的來源和數目的變化,以及配子的隨機結合對於生物多樣性形成的意義。
難點:模擬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體行為數目的變化及配子間的隨機結合。
(五)教學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從我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法定教法,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改變學習方式,關注學生體驗,組織交流與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動手動腦相結合,自主創新學習。
二、學情和學法、教法:
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
1、知識基礎: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有絲分裂、減數分裂;
2、能力基礎:模型建構——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觀察、分析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基礎:對生物多樣性有感性認識,體驗過合作學習的樂趣。
同時考慮到高中生所處年齡段的心理特點,我將學情綜合歸納為以下幾點。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而學法的確定還要依據學情,因此針對不同的學情特點我確定了不同的學法和教法: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課型及操作流程
採用「問題——活動」式教學,創設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一個理論與具體事例相聯系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在這種情境中通過試驗、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來開展他們的學習,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其操作流程為:問題激趣→活動探究→歸納提升→應用遷移,當然這個流程不僅僅是在這節課的開始,而是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
(二)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導入新知;
2、播放錄像,理解受精作用的過程、實質和意義;
很多學生在看錄像的時候都是看熱鬧,沒有什麼目的性,錄像一停,腦子里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在觀看錄像前我先設置了問題串,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看和思考,進而總結受精作用的過程。
看完錄像之後,學生基本能夠總結出受精作用的過程,但對於其實質還處於比較膚淺的狀態,這時可展示生命環進行形象的說明:假設親代性原細胞的細胞核中有4條——2對同源染色體,那麼減數分裂後形成的雌雄配子各從親代獲得了2條染色體,經受精作用後就會完成核與核的融合,同時各自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也就完成了「會師」,染色體數就又恢復為4條,所以說受精作用的實質就在於精子與卵細胞核與核的融合,最終使來自雙親的染色體會合在一起。其意義就在於恢復了染色體數目,對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這里生命環的使用既是對模擬活動的提升,幫助學生理解了實質,將減數分裂――有絲分裂――受精作用形成知識網路,促進學生的結構化認知,同時還可以繼續利用它提出問題——既然子代都是各從雙親處獲得了一半的染色體,那為什麼卻會出現「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現象呢?從而引入到下一個環節。
3、循序漸進,進行探究,歸納生物後代遺傳多樣性的原因;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你能用橡皮泥製作的染色體來模擬一下形成原因嗎?

含有2對同源染色體的性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最終會產生幾種類型的配子?

如果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發生了交叉互換的話,又會有多少種類型呢?

人的細胞核內有46條染色體,產生的配子種類又有多少呢?

你能想出什麼辦法來模擬受精作用的過程嗎?

如果前後兩個小組合作,將一個組產生的作為雌配子、另一個小組產生的作為雄配子的話,你們還能夠共同找出什麼原因嗎?
4、鞏固練習,夯實基礎。
新授課結束後,適當的練習對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鞏固知識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精心地設置了3個層次的鞏固練習——基礎練習、提高練習和拓展練習,這些練習既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又適應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檢測,讓教師對本節課的授課效果做到心中有數。
板書: 略

另外在教師招聘考試的面試環節中,往往包括兩個方面:說課和答辯。雖然說課佔了主要的分值,當然也不能忽視答辯環節,要注重自己的語言是否連貫、思維清晰等,加油

㈦ 新課程標准理念下如何進行生物教學設計

探究式生物教學是以問題的討論為主線來組織教學,圍繞問題的解決,實現學生的主動探究。這種教學方法的一般程序是:依據生物教學進程創設問題情景 → 學生自主發現、提出問題 →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發現新問題 → 解決問題……→ 得出多個結論。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次生物知識的「再發現」 ,因此,探究式生物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以場景再現作依託,設計情景式生物教學 情景式生物教學是指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與教學內容相呼應的具體場景或教學資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情景式生物教學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前提,以情景共鳴為基礎,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減輕學習負擔;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的感受性,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愉悅,享受學習的快樂。創設情景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設計:一是進行功能設計,二是進行方法設計。 1、功能設計 功能設計就是創設情景,服務於不同的生物教學需要。(1) 引發內容。通過創設情景,簡捷明快地導入教學內容,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學習水到渠成。(2) 引發情感。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3) 引發思維、創設情景。它不但能調動學生的情感,還能引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 方法設計 方法設計就是以不同的手段來創設生物情景。(1)模型展示法。即利用生物標本、模型來創設情景。(2)畫面再現法。即利用掛圖、課本插圖或多媒體課件來創設情景。此法的優點是能突破時空限制。(3)語言描述法。即利用語言來描述生物現象、生理過程等。(4)實驗演示法。即利用實驗的現象、結果來創設情景。 三、 以平等交往為前提,設計互動式生物教學 互動式生物教學就是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圍繞某一話題,討論交流,實現師生多邊互動,發揮學生的群體效應,使學生在交往中學習生物知識、培養學生興趣和合作的意識。在互動式生物教學過程中,由於師生雙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而能達成共識、共享、共進的目標,實現教學相長。 四、 以開放題為載體,設計開放式生物教學 開放式生物課堂教學,是相對於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系統而言的。它是指把生物教學活動置於一個開放的體系中來進行設計,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現實問題,實現內容的開放化,突破教師單向的傳承,融入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現方法的開放化;走出教室,實現空間的開放化等。開放的內容、開放的方法、開放的空間,打破了生物課堂教學對學生的限制,因而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五、 感想和體會 1、新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生生合作或師生合作是新課程的主要學習組織形式。 3、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4、學生的自主意識得到了增強,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主體人格得到了完善。 5、重視將知識的獲取過程化,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是一個科學研究過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 6、強調教師是領路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親自操作、親自領悟、親自獲取的過程。 7、運用新理念指導生物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並非否定和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事實上,教師的責任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導作用更突出了。 總之,在新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深入地分析生物教材,結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努力創設生物問題情景,優化生物課堂結構。

㈧ 課程與教材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面向全體初中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新課程理念指導著我們的教學工作,落實在我們的全部教學活動中。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角色和任務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單一的知識講解者,而是要成為一個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促成課堂中信息的雙向或多向交流,引導學生尋找知識的甘泉:另一方面教師不再是單一的「蠟燭」「園丁」,而應在向社會奉獻的同時,也不斷地汲取養分豐富自己,成為學生學習上的引路人,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而是一張「網」和網魚的技術與技能。 教學方式的改變,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將悄然發生變化。學生要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學會「織網、用網」。 面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和教師角色的轉變,評價一節好課的標准也要發生相應的改變。那麼到底什麼是符合課程改革理念的好的課堂教學標准呢?在《當代教育科學》中吳永軍先生是這樣寫的:課程改革視野中好課的總體要求應該體現在建構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統一。建構性是好課在科學規律上的體現;生成性是好課在教學展開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課判斷中的一個重要標准。他還寫到:從教學過程的「結構要素」講,好課的具體標准應包括:1. 教學目標要指向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目標要做到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三方面內在統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慧理論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目標要有彈性,給學生留有其發揮主體性的空間和時間;以創新能力與個性發展作為教學目標中的重點。2. 教學內容組織得當。內容要體現基礎性、現代性、綜合性的統一;作為教的內容的教材、教程與作為學的內容的學材、學程要規劃好。3. 教學方式方法選擇運用要貼切。選擇的標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基本參照;運用上要強調科學化、藝術化、個性化地運用。4. 教學評價要完善。一切評價圍繞「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宗旨;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發展及學生的需求、潛能等也需要予評價;評價的方法與手段要多元化;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教育教學的評價。 一、備課備課時教師要時刻不忘新課程理念,吃透新課標;時刻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願望、需求、自主性、尊嚴和生活;備課中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以教材為載體,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情況和學校實際狀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靈活的處理,及時調整教學活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學需要,因地制宜地開發、製作簡單的教具,開創適合自己、適合學生以及適合學校特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此外,備課中教師還要從根本上備學生,即了解學生和家長的情況以及學生的變化,及時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育學資源,請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過程成為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由師生甚至是家長和社區人員共同創造、建構的過程。 二、上課上課是關鍵。備課是為了更好地組織好課堂教學,可以說是教師對一節課的教學規劃;而上課是對這一規劃具體落實的過程,它面對的是有情感、有獨立的思維方式的學生。因此教材與教案無非是個憑借,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的平台。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著眼於學生的實際,敢於挑戰自己的教案,要追求自己的思維同學生的思維在特定情境下的碰撞與交流,要給學生以豐富的情感,從動作、情態、語言等方面去激勵學生、去關注學生、去鼓舞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上的「自主者」,課堂上的「小演員」。我們還要著眼於學生的能力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不要輕易否定學生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得出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答案、結論強加給學生,要允許學生對問題有獨特的見解。正確的結論要鼓勵,錯誤的觀點可以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由參與交流的其他學生提出,從而引起該生的深入思考,真正做到「放下包袱,開動機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時,在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基礎上,教師要成為一個組織者、一個引路人,引導學生相互比較、探究、鑒別,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真正使課堂「活而不亂」,要能靈活地處理課堂中突發的疑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與教案,既放得開又收得攏,使教學手段不流於形式,真正落實到教學過程當中,有效地創設課堂教學的新境界。 三、反思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作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實施中更要強調反思。「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課」,為使每一堂課上得更好,每一節課課後我們都要靜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課的成功之舉、失敗之處;反思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機智以及獨到的見解,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反思的同時,我們應該及時記下得失,重新設計教案,這樣才能不斷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才能把教育手段與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之,新課改下,教師要有新的教學理念、新的師生關系,從而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怎樣評價一堂課,如何上好一堂課是值得我們每個教師深思的一個問題。但不管怎樣,我相信只要我們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抓好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吃透生物課程標准,把教改落實在實處;課堂上,注意學生的每一個細節,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就能上好每一堂課。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