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取得成效

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取得成效

發布時間: 2021-03-15 02:35:09

⑴ 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成效的幾點思考

提高數學教學實踐能力,更新數學教學觀念,更新數學教學方式,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水平,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如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已刻不容緩。為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作為一線的教師,該如何做好日常教學工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呢?我來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抓好教學常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抓好教學常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我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明確的規范要求,如課前准備好學慣用品、作業本的使用、作業時間的安排等都有比較具體的指導,在課前課後我十分注意教會學生預習、復習、做作業、練習、反思總結等。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長期堅持,養成習慣,這就形成了良好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良好學習習慣養成了,就會終身受益,就是學習成功的一半。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知識的入門。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多媒體的發展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需要,優化教學環境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優化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我在上課伊始便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龜兔賽跑》的課件,烏龜圍繞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花壇跑,兔子圍繞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花壇跑,它們同時到達終點,請同學們幫它們算算誰跑得路程長。這道題就是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這節課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周長的概念,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新知的興趣,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習了數學,發展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維的能力。
三、通過知識遷移,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培養學生靈活解答數學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有助於學生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對知識進行類化,使之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應用知識靈活解答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我讓學生運用手中的梯形,小組合作,運用新舊知識的聯系,尋求解題方法,這時學生便積極採用操作實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來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最後小組在探究合作中運用知識的遷移得出了不同的求梯形面積的方法,這肯定比教師講解的公式記憶的更深刻。
這種數學教學模式的構建,科學地反映了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兒童認知規律,教學中讓學生以舊知為依託,通過「遷移」「轉化」等思維方式駕馭新知,充分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質。
四、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與具體實踐操作活動分不開的,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途徑之一。
在學完《圓的面積》後,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練習題,等邊三角形的邊長是1.5厘米,現將這個三角形ABC沿一條直線滾動一周,求A點所經過的路程長度。(如圖)看著學生滿臉困惑的樣子,我說出了四個字「動手操作」,學生便紛紛剪下一個等邊三角形,按題的要求動手操作起來,一會兒學生便根據自己的操作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解答完後,我又趁熱打鐵,讓學生B點和C點所經過的路程長度。
這樣的動手操作實踐把此題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路,體現了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教育理念,從而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五、運用多樣化的數學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在競賽中,由於強烈的好勝心、好奇心驅使,他們總希望爭第一,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們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我就經常組織各種比賽,如在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時以「看誰算得快又對」 「看哪組得星多」的形式比賽,在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是以「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組算出來的人多」 的形式比賽,這樣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都獲得成功,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這樣對小學生的激勵作用將會更大,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就會更高。
六、加強學困生指導,通過轉化後進來提高整體水平。
教學中,要想讓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就不能忽視學困生的教育。他們落後的原因各不相同,就需要教師加強個別指導,因材施教,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在輔導過程中發現有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怎麼成功,在其他各門學科中都有亮點,所以我以高度的責任心、滿腔的熱情、極度的耐心來對待他們,在教學中我循循善誘,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給予他們指導與幫助,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期望與關心、集體的溫暖,與此同時,對他們提出一定的要求,這樣,在壓力和動力的雙重作用下,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使他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不僅「要學會」,而且「學會學」,最終充滿信心地向前進。
七、溫故而知新,及時鞏固新的知識點;
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緊密,有許多的東西需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記憶、應用。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遺忘規律,每周每月都進行復習,因此,在進行練習和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熟記的基礎上應用。這樣學生的知識應用會有所改進,學生的信心也能有所增強。再有讓教師頭痛的是學生在做練習或考試中經常會犯同樣的錯誤。由此,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遺忘規律,我從錯題入手,要求每個學生將自己無論是作業還是考試中的錯題收集匯編,保留錯誤的答案,並分析錯誤原因,用紅筆寫上正確的答案,讓學生在平時有空,加深印象,這樣既能鞏固知識,大大減少錯誤率;又能提高解題能力,從而在考試中發揮出最佳水平。

⑵ 審報中小學教師職稱的課程教學取得的成效什麼寫

教學態度認真,治學嚴謹。精心備課,教學內容充實、豐富,能吸收學科新知識、新成果,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能根據課程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方法和手段,實行啟發式教學,做到因材施教,講授清晰、表達准確,重點突出,難點、疑點處理恰當,課堂設計合理,節奏適度。培養了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有明顯改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⑶ 怎樣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實效性

一、根據學生的數學現實來把握教學目標  問題:為什麼學生面對精心設計的提問無言以對? 
簡析:許多教師的教學目標是根據自己的觀點設計的,甚至說是為自己設計的,或者說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而盲目設計的。 
解決方案:課前調研,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 
根據年齡特點設計教學,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抓住教學切入點。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 
數學學習的基礎首先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現代數學教學在教學設計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密切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因此,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應用題時,要注意聯系學生實際。一方面要根據教學內容所確定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體驗題里的生活情節或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識或自己的生活經驗,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認識和掌握分析的思路和解題的方法。另一方面,要通過圖畫、表格、對話等形式的應用題,讓學生利用問題的情境分析數量關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樣,計算教學和概念教學也要重視創設現實情境,例如,「加、減法混合計算式題」可從「公共汽車上的人上下車」這個問題引入。 
二、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 問題:什麼是有意義的學習情境?為什麼要關注學習情境的創設?數學學習需要什麼樣的學習情境?怎樣創設數學情境? 
簡析: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 
 解決方案: 
 1、創設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情境 
 面向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其中的問題應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當然,學習情境應該與知識內容相聯系。這樣的情境能夠有效地
闡明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幫助學生精確理解知識的內涵,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和熱情,並促使他們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如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有的自然數加、減法以及小數的意義、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小數的加法與減法與自然數的加減法在計算方法上有許多相同之處,都是要相同數位對齊,從末位算起,只不過小數的相同數位對齊是小數點對齊,而自然數的相同對齊的末位對齊。由於在生活中商品的價錢就是用小數表示,學生都有買東西的經驗,並且已經熟練地掌握自然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因此這節課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知識來嘗試探索新知識。 
 2、創設數學內部前後聯系交匯的情境。 
 布魯納認為,促進認知發展的學習,應該以學習「學科知識的結構」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在知識的整體與局部、本質與現象的聯系中掌握知識。在單一知識內容的教學中,要適時創設與前面已學過知識聯系的情境,與已有的知識結構聯系,不斷擴大、充實知識結構。要創設數學內部前後聯系交匯的情境,讓學生積累前後聯系的經驗,促進其主動建構能力的提高。 
3、創設過程展開的情境。 
對有些數學概念、性質,教材往往以結論形式直接呈現,學生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而不是思維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創設過程展開的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引導他們成為主動的建構者。在數學教學內容的形式性與數學發現的經驗性之中,讓他們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⑷ 小學數學教學取得的成效評語怎樣寫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主要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它表現為:(1)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於最佳興奮狀態.
(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製、有毅力.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臘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主要測評學生在學習活動里自學能力結構和合理遷移創造性思維水平.包括:獨立閱讀數學教材和用已有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自我組織學習活動和反饋發散與聚合思維統一體,直覺與分析的有機結合,創造性想像的參與.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評價學生掌握「雙基」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高效、省時、獨立構建知識體的能力.掌握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是什麼、哪裡找、怎麼學、有什麼用.不等同於記住或模仿做題.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主要評價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收集整理信息中發現、抽象數學規律,用數學眼光觀察、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包括:課前收集生活信息,課內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獲知識再認識和想像創新實踐信息.真正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盡可能減少教師的規定行為,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必須給予鼓勵;教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加以引導和發展,避免學習過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並兒童化,克服單調枯燥.調查數據表明,小學生從喜歡某位教師到喜歡這位教師所教學科,進而在課堂上表現出最佳心理狀態.
「教學的最優化就是教師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獲.」教學設計應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出發,用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提供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材料,保證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時間.把學什麼?怎麼學?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學習材料而不是講解,是組織原始信息而不是處理加工;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學好不同水平的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⑸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成效策略有哪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通俗地說,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的認識上,從不懂到懂、從不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裡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傳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1、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成功地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訓練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可設計引入一些於內容密切相關故事,笑話等等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師:「今天我們班可真熱鬧!你們看,老師還把誰帶來了」。課件出示藍貓。藍貓:「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藍貓,今天我想帶你們一起去冒險島尋寶,想去嗎?」一看到熟悉的藍貓要帶自己去尋寶,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了。接著我又安排他們在與藍貓出發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鳥大哥分餅引起大家的不滿的情節,創設了這一問題:要怎麼分才能兩人一樣多,才公平。你有什麼辦法?有學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師: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學生被問住的同時,他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被激發了,求知慾望也增強了。

2、創設操作性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安排了兩個的操作情境。一是塗出教具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樹葉、衣服、六邊形紙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圓、長方形、正方形紙片,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創造出其他的分數來。
兒童往往是在操作中進行思考的,學生提高操作親身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和掌握了探索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增強實踐探究的慾望,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3、營造「競爭」情境,激趣樂學。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大多數學生,恰當地開展一些游戲競賽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把新知識寓於游戲競賽活動中,通過游戲競賽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做到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第四冊的混合運算後,我安排了這樣的游戲環節:四人一組,每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湊出24,誰算出來牌就歸誰,最後誰的牌最多誰就獲勝。這不僅讓學生復習了表內乘除法和運算順序,而且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裡,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於是我就說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現在使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學《旅遊中的數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學生馬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學生當導游,告訴大家離目的地還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負責租房子,有的學生負責景點的門票,有的學生負責中午的午餐搭配。
採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師生關系融洽,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主要靠語言,教師語言情感的流露,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影響特別大,學生們會隨著你富有激情的語言進入到興趣中去,隨著你鼓勵的語言投入到認知中去,隨著你贊揚的語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要准確、清晰、精煉,更重要的是要親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勵性。低年級學生心靈比較脆弱,教師過多地指責和過高的要求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們的創造興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個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好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採用「你真棒!」「再想想」「誰有更好的辦法?」「你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嗎?」等等富有激情的語言。

⑹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蘇教版教材編委、特級教師孫景華就曾這樣認為:課堂教學目標愈簡明的課愈是好課,結構愈簡單的課愈是好課,教法愈朴實的課愈是好課,老師愈省力學生愈賣力的課愈是好課。從孫老師的好課觀中可以看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重要,孫老師長期從事研究教學,並一直強調課堂教學的務實。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下面我就多年的工作經歷談談一些浮淺的認識。
一、正確理解「三維」教學目標,學習目標落實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作為小學數學的課程目標的共同框架的價值取向,從而使學科教育的中心由學科向教育,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整合「三維教學目標」,造就具有良好素質的學生。

1、辯證地認識三維目標的關系。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仍然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是教學的基石,同時,它又是載體。學生數學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都是依附於知識的發生、發展,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而知識與技能,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必須依託教學活動的過程來實現,沒有過程就沒有體驗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

2、認真制定符合新課標和學生實際的課時教學目標。課時目標要符合三維目標的要求,同時要與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水平相適應,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目標是行為的導向,要簡要、明確、具體。

二、積極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學習過程走實

1、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
數學教學有必要改變傳統數學教學的面貌,使其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數學趨於一致。學習數學的目的就不僅僅是獲得計算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獲得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和利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對客觀事實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對科學執著追求的態度。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情境設置,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設備,讓兒童自由操作、擺弄、實驗、觀察和思考,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並得出答案。通過學生主動的活動,包括觀察、描述、畫圖、操作、猜想、實驗、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應用等等,讓學生親眼目睹數學過程形象而生動的性質,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如何實現數學的「再創造」,並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力量,促進數學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實驗,歸納,猜測,然後再逐步找到規律,將意義一般化,概念化。

2、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好的教學的標志是能夠促進有效學習。而教師的主要作用在於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並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教學過程中,應當致力「多樣化」、「合理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構)和個性化發展。例如:計算:6+8=?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計算辦法和想法,教師以直觀圖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他們不同的計算過程。當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也就是思維從直觀動作中分化出來的過程。教師幫助這一分化的實現,並創造條件(記錄在黑板上),讓他們以表象的形式再認自己的行為。進一步,以數字元號的形式表達他們的行為和想法,分別相應寫在直觀圖形的下邊,便於對照。如:

8+1+1+1+1+1+1;

6+8=6+(4+4)=(6+4)+4=10+4;

6+8=(4+2)+8=4+(2+8)=4+10

肯定每種辦法都獲得了成功,再引導學生利用表象比較和評價不同途徑(想法)的數學特徵。

3、數學學習是富有個性的、多樣化的學習

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存在差異的同時,處於同一發展階段的不同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也存在差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多地經歷數學交流的活動,使得他們能夠在活動中感受別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以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促進全面發展,同時,通過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有助於反思與完善自我認知方式,從而達到個性發展的目的。

為此,《標准》把學生的一般發展視為數學教育的首要目標,並且極為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個別差異,指出教科書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起點,素材,使他們在對內容的處理過程中獲得發展。重要的數學觀念,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活動,應當成為教科書的主線,並且盡可能早地,以不同的形式,反復地出現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呈現出一種螺旋式。這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有機會逐步建構對同一知識的不同層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和處於不同認知發展階段的學生的思維方式相適應。

三、融合適合學生多種教學方法,學習形式朴實

課改專家特別強調和呼籲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要適應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的需要,要有利於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傳統教學注重若干個結論,現代教學取其過程。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道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學習,從中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1、運用學生的視覺感知,讓學生去看、去想。

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為主,孩子更喜歡生動直觀、色彩繽紛的圖畫、圖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深刻地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北師大版的數學教材以圖增趣,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畫資料,將看圖和學習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其次,要合理地運用這些圖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後,要鼓勵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大膽想像,提出數學問題。

2、調動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去說、去問。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除了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去看、去想,還要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大膽地去說、去問;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從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提煉出對數學模型的認識,通過學生的口頭語言,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例如,教學比較「高矮」,先呈現兩位小孩幫助一位盲人叔叔過街的情境,讓學生觀察,再「說一說」誰高、誰矮;接著讓同學間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讓學生自己從中觀察並領悟到比身高的要領和規則,再進行實踐體驗;最後「做一做」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獨立思考對繩子或路線的長短、書的厚薄等進行推理、判斷。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自主探索或小組合作的成果都需要在小組或全班進行交流。又如:在教學《分蘋果》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10的分解與組成,實驗老師根據學生的語言積累自編了一首兒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然後讓學生邊讀兒歌邊表演,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慾望。這樣的教學方式,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遵循兒童的學習規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營造開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去玩、去動。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課堂教學應順應孩子的天性,從孩子的愛好和興趣出發來設計教學,將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智慧老人」、「淘氣」、「笑笑」、「機靈狗」引進課堂,以學生喜歡的「打靶開花」、「擊鼓傳花」、「找朋友」等游戲展示活動內容,或以闖關的形式貫穿整個課堂,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情感得以交流,個性得到張揚,自主、實踐、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課堂教學輕松活潑,學生學得扎扎實實。

4、活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去聽、去悟。

多媒體課件的開發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實驗教師要立足於解決教學的實際問題,開發、設計出具有個性化的課件。絢麗的色彩、清晰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將乾巴巴的說教變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變得具體,靜的變成動的,虛幻的變成真實的,既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又能將學生引入想像的世界,使教材「活」起來,使課堂也「活」起來。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原動力,學習結果扎實

1、魅力激趣

有效的數學情景能賦予數學學習新的情趣,它既能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又能將學生引入一種渴求參與的狀態,使學習毫無外部強加或強迫的痕跡。對於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學生,要側重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景,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2、體驗激趣

建構主義強調,知識處在不斷發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景中它們被重新建構。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生主動的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所以我們力求創設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困惑、矛盾情緒體驗的情景,架構起新舊知識的橋梁,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新知。

3、推進激趣

數學教學中,數學和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但同時數學作為一門嚴謹的科學,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於現實生活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所以,教學中創設有效的數學情景使數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有機的結合。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學到數學知識,還能使凝結在生活情景中的豐富的數學內涵、數學思想、數學的精神和美隨著教學的展開盡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也得到較好的發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真正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是最重要的。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新的教學觀,做到為學生營造寬松、良好的教學氛圍,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有積極參與的興趣。同時,做到真正意義的小組合作學習,擴大參與度,使學生學會學習,這樣學生就會永遠處於積極樂觀的發展狀態,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一言以蔽之,我們應從以人為本角度來認識素質教育,改革課堂教學,樹立科學的教學觀,使學生自主發展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

⑺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常態課要求充實,有效率。
一節課非常充實,才能算好課。因此,在教學中,要追求實效,就必須制定明確、具體、全面且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目標,多創設與學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在生動直觀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學習習慣和積極動腦的思維能力。只有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組織教學,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熱情,以學生為主體的再創造學習活動才是有效的。
首先,要准確把握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就要求老師提高備「常態課」的能力。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已確立的教學目標,選擇有利於發揮育人功能的手段與方法引導學生學習,以更好地發揮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特別是情景的引入可使課堂教學更有實效。如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運算律》教學目標:①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②使學生在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中,理解並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並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③使學生在學慣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④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難點: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這兩個運算律。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其次,面向全體,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以關注學生的發展為首要目標,強調要在學生的數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能力與終身學生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分析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與人合作能力。」針對以上目標,我們必須做到:
1、課堂開放
課堂開放要做到課前開放,初步感知新知;課中開放,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後開放,深化理解,拓展延伸。如蘇教版第一冊《認識物體》的教學,課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的物體;課中讓學生在小組內開展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剪一剪等活動;課後開放讓學生回家找一找家裡的物體是什麼圖形。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大課堂思想,又將課堂完全開放,為學生自主、高效地參與探究、研討提供了廣闊空間。
2、教學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的最高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首先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平等地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表達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充分的思考,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在傾聽中學會思考,學會尊重別人。
二 、常態課要求真實,體現教師本色。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中創設貼近學生熟悉的情境,會使學生在參與學習中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而現實中數學教學卻脫離了學生真實的生活,片面的增加了許多為解決問題的復雜題型,增加了學生學習負擔,以致喧賓奪主,沖淡了數學的主題,與新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因此,常態課要求老師做到真實,不作秀,體現教師本色,改變以往課堂教學中教師「導」、學生「演」的教學模式,真正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用數學思考。那麼,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怎樣做到真實呢?
1、情境創設要真實。現行教材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很多生活素材,這就要求教師多鑽研教材,領悟教材編者的意圖,根據教材內容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但教師創設情境也不能一味「生活化」,而應落在如何尋找恰當的生活素材以體現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精神上,引導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收到好地效果。
2、合作討論講究實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要採取合作討論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怎樣讓合作討論有實效呢?首先,要建立一套有序的討論規則,並通過訓練使之養成習慣;其次,教師要善於創設和捕捉合作討論的契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拿來討論,因為討論不能代替獨立思考,討論要源於教學的需要。教師可在學生有不同見解時、在學生解題出錯時,開展合作討論,以實現教學目標。
3、體驗學習真切一點。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學中,教師應做到:一是提供有價值的體驗活動,以活動為途徑,以活動為過程,在活動中學習;二是讓學生在情境、實踐、應用中體驗。《標准》中指出: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
4、課堂練習厚實一點。練習是課堂教學中重要一環,因此練習設計要有自身的特點,倡導將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的思維水平、教學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的發展。在具體的設計中,要注重應用性、基礎性、針對性、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靈。

⑻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更是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對此,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運用恰當的手段。具體來說,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准確把握教學目標,使其切合教學實際
教學目標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因素和能力訓練的具體要求,是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是檢驗、評價教學效果和修正教學過程的主要依據,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並獲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應重視教學目標的設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三維目標,既要讓學生達到知識目標,又要讓其實現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目標是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的,而不能脫離教學實際,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出發設計教學目標,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數學的重點,突破數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從而使教學目標切合教學實際。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變「苦學」為「樂學」
數學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否保持和發展。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獲得強大的學習動力,積極地、主動地、自覺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出發,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緒和興趣,變「苦學」為「樂學」。
1.巧設懸念,以疑激趣。「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引入中有動力作用,在轉折處有啟迪作用。導入中設疑、教學中設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高潮迭起。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沖突,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巧設懸念,以疑激趣,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2.組織競賽,以競爭激趣。小小的勝利可以滿足學生的虛榮心,教師應培養學生好勝的心理,進而使這種好勝心理逐步演變成學習的動力。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引入競爭機制,組織各種競賽活動,將學生應該理解、掌握的內容設計成一個小小問題,讓他們進行小組競爭,從而調動全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多鼓勵、表揚,以成功激趣。學生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它才會樂於學習。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地、不斷地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從而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導入激趣、情境激趣等,只要教師運用的方法不脫離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就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數學知識有些很抽象,很多學生難以理解;有些知識學習起來又很空洞,學生難以接受。基於此,運用傳統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就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這時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優化課堂,從而將空洞乏味的數學課上得有聲有色,最終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相遇問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將例題內容動態演示出來:屏幕上出現張某和李某分別在兩地(指示燈在兩地連閃兩下,強調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後演示兩人一分鍾或一小時的行程,一直走到兩人碰到一起(強調相遇)。這種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准確科學、簡潔明了、真實可信,使學生正確、科學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順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認知過程,大大降低了傳統手段靠單一講解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也有其弊端,教師應學會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它,既要看到其優點,又要看到不足,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認真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一名成功的教師必定經常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不但可以獲得許多寶貴經驗,用以指導教學,而反思過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使教師的教學日臻完善。因此,教師要重視教學反思。具體來說,反思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是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反思。課後,教師要經常反思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使師生溝通更加有效,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互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效果。二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一方面,教師要剖析自身教學行為,尋找不足,從而更加理性地認識自我,揚長避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教師要總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亮點,把教學中的靈光閃現進行總結、提煉,使之成為穩定的理性行為,從而創造更加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只有不斷學習與探索,不斷完善與創新,從學生實際出發,尋找更多符合數學特點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開創小學數學教學的美好明天。

⑼ 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

提高小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要關注的問題
第一個關注的問題:課堂質量
質量和效率是築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命線,具有實效性的課堂,一定是講求高質量的教與學的過程,否則,無論你課堂教學設計得怎樣精彩,課堂教學中怎樣熱鬧,最終結果不能實現課堂質量,等於課堂教學失敗。怎樣才能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呢?我認為,首先教師要教的有效。要教的有效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要實現教學目標,就應該做到①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②多種教學方式融合,精心組織學習活動。③有效捕捉,利用,組織教學資源。④多層反饋,有效調控,適當評價。其次是學生學得有效。怎樣判定學生學得有效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制定:①學生是否扎實有效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學生的學習技能是否提升。②學生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是否經歷了數學化過程,也就是說經歷了數學發現、抽象、概括、推理、建模、應用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③學生是否在這節課中體驗到了學習樂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識的慾望,是否體現了自信與成功。④學生是否獲得了全方面的發展。
第二個關注的問題:課堂效率
第三個關注的問題:實效型教師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實效性的教師是關鍵,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那麼實效型的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我們認為應該是:①深刻領悟教材,為學生本節課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定好位,設想如何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網路,給予學生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學科歷史文化,提升數學素養。②全面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差異,因材實教。③有效地組織教學素材,優化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充滿活力的數學教育。④充滿熱情,有激情,會期待,懂得愛、真誠、友善、寬容、公平,懂得尊重學生和怎樣獲得學生的尊重,給學生以理解和信任。⑤具有教育智慧和教學機智。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方法、策略
1、讓學生面對數學現實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執教者要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數學的重點,突破數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教學的實際。
①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作為執教者,應該做到課前調研。
②數學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作為執教者,應該抓准切入點。
③教學實際要關注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作為執教者,我們應該讓學生親歷過程。
2、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下面就有一個案例。
學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邊長的長度,然後根據公式計算周長。此時,教師給予肯定,並說:請大家拿出各自准備好的圓形紙片,想想用什麼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長?學生有的皺起眉頭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劃,最終大家搖搖頭。在這突然出現的新問題面前,他們不安於束手無策,都想找個好辦法解決老師出的難題,於是出現第一次認知沖突,出現了思維活動的第一次高潮。有的學生說可以在尺子上滾,大家同意他們的看法,各自測量自己的圓的周長,問題得以解決。
(2)正當同學們為想出好辦法,量出圓紙片周長而得意時,老師又提出第二個問題:誰能算出校園內圓形花壇的周長?在新的矛盾面前老辦法又一次束手無策了,於是又激起第二個認識沖突。最後學生得出用一根線貼著花壇圓周繞一圈,量出一圈線的長度,就是花園的周長。老師說:大家很聰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圓的周長,可是誰又能算出這個圓的周長呢?老師邊說邊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看著黑板上畫的圓,滾不能滾,圍不圍,怎麼辦呢?於是課堂出現第三次認識沖突,又激起強烈的求知願望。接著老師又畫了幾個大小不等的圓,問學生:畫圓的時候什麼變了,周長也就變了?周長和它有什麼關系?通過實踐,很快發現:圓的周長÷直徑=π,進而成功地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3)同學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後,老師讓學生明白了只要知道一個圓的直徑就可以算出圓的周長。然後老師並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又給學生創設了第四次認知沖突,把本節課教學目標進一步深化、鞏固。她說:同學們知道我們學校教學樓前有一棵古樹,可我想知道這棵古樹樹乾的直徑該怎麼辦呢? 馬上就有一個學生說:把樹鋸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馬上又有一名學生站起來反駁。老師:是呀,那該怎麼辦呢?
最後得出:用線子先測出樹乾的周長,再用周長÷π得出直徑。
整節課學生精神飽滿,思維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謤知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的特點,把這種矛盾和沖突恰當的展示在學生面前,產生一個個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這樣的學習情境就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就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
3、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採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①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
②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
③創設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
④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製作用,有的人則處於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對策在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我這里有一個案例:
內容是教學小學數學中求平均數。首先讓學生親歷的過程是:為什麼要學平均數。這樣就可以設計一個情境:讓三個人一組拍球比成績,這時用總數就行。但如果某一組有四個人拍球,學生馬上就會說不能再用總數,這樣不公平這就是生長點。切入不是過去那種今天我們來學習平均數,平均數能較好地表現一組數的平均水平的這種直接切入,而應該是從生活的現實背景出發,找准切入點,再讓學生切入的過程。如學生在一次拍球比賽後告訴我:老師,我真的拍了12個,但現在我變成8個了。我馬上問他:那你少的4個呢?學生看了看旁邊的同學:我給他了。是多的給了少的,少的加上了多的,然後慢慢就平了這是不是一個數學過程?是不是在生活中找到了切入點、生長點?本節課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也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學生很輕松地就理解了平均數、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意義和內涵。
綜上所述,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確定好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課堂的生成點。教學風格朴實一點,雙基訓練扎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