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四基
⑴ 簡單闡述一下小學《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四基對學生的作用
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基礎知識- - 般是指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質、基本法則、基本公式等。基本技能內容包括基本的運算、測量、繪圖等技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為適應今後進一步學習或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數學抽象的思想、數學推理的思想和數學模型的思想。數學思想是數學學科發生、發展的根本,是探索數學所依賴的基礎,也是數學課程教學的精髓。-一個人完成學業進入社會後,如果不從事數學相關領域的工作,他學過的具體的數學定理和公式可能大多用不到,若干年後他會漸漸忘記,但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如果也獲取了上述這些數學思想,一定會終身受益。
數學活動的教育意義在於,學生主體通過親身經歷數學活動過程,能夠獲得具有個性特徵的感性認識、情感體驗以及數學意識、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學生智慧的形成,不可能僅僅依賴於掌握豐富的知識,還需要實踐及在實踐中獲得經驗。數學思想也不僅僅在探索推演中形成,還要在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上形成。
「四基」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數學教學的主要載體,需要花費較多的課堂時間;數學思想則是數學教學的精髓,統領課堂教學的主線;數學活動是不可或缺的教學形式。教學中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數學基本思想的培養,注重學生對數學基本活動的參與及對基本活動經驗的領悟,這樣的教學對學生身心發展有著積極的、長遠的作用。
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 解讀 ,四基指的是什麼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⑶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四基」與「四能「是什麼
《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四基」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四能」是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⑷ 數學課程標准數學" 四基"和" 四能"有哪些
2011版數學新課標「四基」和「四能」
「四基」: 基礎知識、基本回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四答能」: 發現問題能力、提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的課程目標從"雙基"到"四基"、從"兩能"到"四能",在原有"雙基"基礎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在原有"兩能"基礎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⑸ 小學數學《課標》中關於『四基』的內容是什麼
「雙基」變「四基」
2001年版: 「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011年版 「四版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權想、基本活動經驗。
並把 「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
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 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⑹ 新課程標准 四基是什麼
新課程標准四基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課程是一個歷史的范疇,直接受制於教育目的,所以,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課程觀。「課程即教學的科目」或「課程是教學內容和進展的總和」等是受到人們普遍認同的觀點。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這里的「教學科目」或「教學內容」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傳授分門別類的知識。這種課程觀最大的弊端是:教師向學生展示的知識世界具有嚴格的確定性和簡約性,這與以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為特徵的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毫不匹配,於是教育、課程便遠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
在實踐中,與知識、技能的傳授無直接關系的校內外活動,往往被看做是額外的負擔而遭到排斥。這種知識本位的課程顯然不再符合時代的需要。基礎教育課程應該全力追求的價值是促進學生和社會的發展。
拓展資料
新課程標准(簡稱「新課標」)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准,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
基礎教育各門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經過全國近300名專家的共同努力,18種課程標准實驗稿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
⑺ 國家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四基」指的是什麼三能指的是什麼
研討內容: 1.? 《國家數學課程標准》已經把「雙基」擴展為「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增加「基本數學活動經驗」與「基本數學思想方法」。重視基礎是為了發展,數學教育改革中堅持「四基」,不僅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而且也更加突出數學的學科性質。三能:(一)運算能力(二)空間想像能力(三)邏輯思維能力其中邏輯思維能力應是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轉化等能力的綜合體,數學能力的培養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的。因此,有效利用教學時間,合理、有序、有度培養數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2.數學「四基」之間的關系 關於數學「雙基」的涵義非常豐富,可以有知識形態、教學形態與個體形態等三種表現形式[12].從教學的角度,邵光華教授與顧泠沅先生指出:「雙基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講究精講多練,主張『練中學』,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練,以使學生獲得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的學科能力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13]其中的「精講多練」、「練中學」、「熟能生巧」等主要是圍繞「演繹活動」而展開的,其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形式化的結果知識——用數學術語或數學公式所表述的系統知識.基本活動經驗則主要是指在數學基本活動中形成和積累的過程知識.由於在我國的數學教學中過分強調「演繹活動」而削弱甚至忽視了「歸納活動」,因此,基本活動經驗更加強調關於歸納活動的經驗.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雙基」與基本活動經驗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二者的不斷融合、多次的實際應用中,通過反思提煉而形成的一種具有奠基作用和普遍指導意義的知識經驗便是數學基本思想.由此,我們可以給出數學「四基」的如下關系結構: 從知識的角度來看,「雙基」是一種理性的、形式化的結果性知識,而基本活動經驗則是一種感性的、情景化的過程性知識,它們各強調了數學知識的一個側面,前者形成的是一種知識系統,而後者形成的是一種經驗系統,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就方法而言,「雙基」主要以演繹法為主,演繹法只是一種依據固定的前提(定義、公理、定理等),利用相對固定的推理程序(三段論),得出固定結論的方法,而結論的預測與發現,推理思路的探索與調整以及知識的實際應用等,靠演繹法是推不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兒童不可能通過演繹法學會新的數學知識!」 關於「雙基」的學習需要有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此過程是以原有經驗為基礎的,又是從操作性的經驗開始的,並且所建構的意義最終是以經驗的形態儲存學生的大腦當中的,就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作的關於人獲得知識過程的嫁接樹枝的比喻:「我們要有自己的經驗做根,以這經驗所發生的知識做枝,然後別人的知識才能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方才成為我們知識的一個有機體部分.」 因此,「雙基」只有通過經驗化才能真正成長為學生的數學素養.相對於「雙基」而言,「基本活動經驗」是比較模糊的、不太嚴謹的,缺乏明晰的結構體系,尤其是那些沒有經過加工的「原始經驗」,含有許多主觀的、片面的非本質因素,就像數學家克里斯戈爾所描述那樣:「數學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總是不夠精確的和片面的,其整體結構好像一片原始森林,或者說是交相纏繞的樹枝.」 因此,要使「基本活動經驗」更加確切、合理而有效,就需要經歷一個概念化與形式化的過程,雖然,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某些經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和實用價值,但畢竟數學知識本質上是追求嚴謹性與確定性的.經過概念化與形式化,「基本活動經驗」就可以轉化或融入到「雙基」之中,不但使「基本活動經驗」得到了升華,也使「雙基」因為充滿了學生的感受而獲得了某種生命的活力. 數學活動經驗是指學習者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識、情緒體驗和應用意識.感性知識是指具有學生個人意義的過程性知識,也包括學生大腦中那些未經訓練的、不那麼嚴格的數學知識;情緒體驗是指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的成功體驗、對數學嚴謹性與數學結果確定性的感受以及對數學美的感受與欣賞等;應用意識包括「數學有用」的信念、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與思考問題的意識以及拓展數學知識應用領域的創新意識,而且應用意識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核心成分 史寧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繹和歸納,這應當是整個數學教學的主線,是最上位的思想.」[7] 關於數學基本思想,在以往的文獻中有諸多論述.胡炯濤先生認為:「最高層次的基本數學思想是數學教材的基礎與起點,整個中學數學的內容均循著基本數學思想的軌跡而展開.……『符號化與變換思想』,『集合與對應思想』以及『公理化與結構思想』,它們構成了最高層次的基本數學思想.」[15]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影響比較大的是任子朝先生提出的四種基本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函數與方程的思想,化歸的思想[16].然而,在眾多的數學思想中起著奠基性、引領性作用的還應該是歸納思想與演繹思想.如「化歸思想」,在探索化歸的方向、發現問題的結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時,主要運用的是歸納思想;在鏈接「中間問題」、整理和表述化歸結果時,則需運用演繹思想,而且化歸的主要策略——「一般化」與「特殊化」本身就是歸納思想與演繹思想的具體體現.從形成過程來看,演繹思想主要是在「雙基」的形式化訓練中練就的,而歸納思想則主要是在「基本活動經驗」的不斷積累中逐步孕育的.歸納思想與演繹思想是數學思想體系的兩翼,二者的協同發展,才能使數學知識健康、和諧地成長為學生的智慧. 總之,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活動經驗與基本思想既是數學學習活動的核心內容與主要目標,也是學生數學素養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共同構築了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
⑻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四基」與「四能「是什麼 一定是新課標.
《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四基」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四能」是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⑼ 數學課程標准數學" 四基"和" 四能"有哪些
「四基」是指: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專
「四能」是指:屬 發現問題能力、提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的課程目標從"雙基"到"四基"、從"兩能"到"四能",在原有"雙基"基礎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在原有"兩能"基礎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公共基礎的地位,要著眼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
(9)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四基擴展閱讀
數學學業質量水平是六個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水平的綜合表現。每一個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劃分成三個水平,每個水平通過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和體現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進行質量表述,這四個方面為:情景與問題,知識與技能,思維與表達,交流與反思。
數學學業質量分為三個水平:數學學業質量水平一是高中畢業應當達到的要求,也是高中畢業的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依據;
數學學業質量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也是數學高考的命題依據;
數學學業質量水平三是基於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的某些內容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提出的要求,可以作為大學自主招生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