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兒歌教學反思語文課程標准
A. 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反思怎麼寫
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 習作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本次習作的主要目的是想通過練習編動物童話故事來鍛煉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學生都愛聽童話,愛看童話。童話故事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局限和羈絆,使學生從平常狀態中超越出來,在理想的世界裡暢游。童話作品中那種充滿離奇的想像力,那種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較量,那種對茫茫宇宙憧憬著的神秘感,在學生們幼小而又充滿好奇的心靈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因此,我因勢利導,本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老師富有啟發性的語言中自主、合作學習,通過相互評價提高習作能力,在探究中發展自己。下面簡要談談授課後的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三年級的學生對新鮮有趣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要想讓學生充滿興趣和願望去習作,為他們的想像插上翅膀,就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利用聲音、圖片、動畫等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這樣就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了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因此,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觀看了動畫片《機智的小白兔》,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神秘而美好的童話世界中,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俄國文學泰斗托兒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們在平時已經讀過不少童話故事,對於童話也早有了濃厚的興趣,為此我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看一看、講一講所知道的童話故事,激發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更好地、有效地從豐富的情感中找到共鳴。
二、自主審題,明確要求。
對於剛剛接觸習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自主審題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從一開始就要求學生這樣做。開始時,學生可能找不到習作的要點,更找不到習作的關鍵所在。但我沒有放棄,更沒有包辦代替,而是一次次地引導,讓學生抓住每次習作的題眼和重點,久而久之,學生都養成了獨立審題的良好習慣,好的習慣會讓學生受益終生的,這樣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畫面形象,啟發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對於作文來說,大膽而合理的想像會使文章神采飛揚,從而賦予了文章新的內涵。說起小動物,學生們都是熟悉的,可是要編動物童話故事,看上去應該比較好寫的習作,真正動起筆來卻覺得思維不夠開闊。因此作前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作前指導中如何啟發學生思維,進行大膽想像更是關鍵所在。所以,教學中我通過動畫歌曲《動物歌》中一些形象生動、表情各異的動物形象地出現,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啟發他們的思維,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使他們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同時在引導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奇思妙想給予肯定,讓「授人以漁」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四、合作學習,分享快樂。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中年級的學生「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由於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同,他們對動物特點的認識也存在著差異,所形成的故事更是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交流,通過組內說故事、評選故事大王,全班聽故事、交流彼此想法等形式,鼓勵他們說自己的故事,評別人的故事,在一個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中得到歡樂,受到啟發,明白道理,並嘗試著去修改自己的故事,提高口語交際和修改習作的能力。
B. 語言活動《小動物吃什麼》教學反思
教學活動中,教師針對兒歌第一句「小小雞,嘰嘰嘰,吃什麼,吃小蟲」,提出問題:想一想,小雞還喜歡吃什麼?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思考,說出小雞還喜歡吃米粒、菜葉、饅頭等食物,進而依次思考小狗、小貓喜歡吃的多種食物;同時,引導幼兒對兒歌進行仿編,如仿編出「小小鴨,呷呷呷,吃什麼,吃小魚;小小羊,咩咩咩,吃什麼,吃青草;小小牛,哞哞哞,吃什麼,吃樹葉……」另外,。引導幼兒進行表演、繪畫等活動來表現和擴展兒歌內容。這樣不僅能夠發展幼兒模仿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能促進幼兒積極動腦、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充分體驗活動及學習語言的樂趣,並使教學與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從而促進情感、能力、知識等各方面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