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最古老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取向詩

最古老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取向詩

發布時間: 2021-03-15 05:56:45

A. 課程與教學論的歷史演進

(一)古代:教學思想的孕育
教學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代教學經驗的總結、近代教學思想的形成與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諸階段。
古代教學經驗的長期積累孕育了最初的教學思想,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與古希臘時期。那個時期百家爭鳴,智者雲集,人類思想處於胚胎階段。中國先秦涌現出一大批教育家,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他們闡發了諸多教育、教學主張。
此外,我國漢代以董仲舒為代表的經學教學思想,以劉安為代表的黃老學派教學思想,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嵇康為代表的玄學教學思想,唐代以韓愈為代表的儒家教學思想,宋明時期以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理學教學思想和以葉適、陳亮為代表的功利教學思想等,標志著中國古代教學思想的繁榮。
在西方,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闡述了各自的教學思想,出現了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政治學》等。古羅馬昆體良系統地總結了羅馬教學成就和自己的從教經驗,寫出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學法專著《雄辯術原理》(又譯為《論演說家的教育》)。
(二)近代:系統教學思想的形成
伴隨著工業革命的發生和自然科學的發展,近代教學理論逐漸從古代哲學中分離出來,走上了自身發展的軌道,並形成獨立的體系。誇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赫爾巴特的教學思想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它們對後世教學理論與實踐產生了深刻影響。
(三)現代:多樣化教學理論的發展
杜威,美國教育家,1916年出版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杜威在批判赫爾巴特的「外爍說」與盧梭、裴斯泰洛齊的「預成說」各有偏頗的基礎上,認為兒童發展是在先天本能與沖動的基礎上,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不斷增加經驗意義的過程,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兒童經驗的不斷改造和連續發展,「教育是在經驗中、由於經驗和為著經驗的一種發展過程」,提出了基於經驗的教學理論。在他看來,「經驗」(Experience)即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人作用於環境與環境作用於人兩方面的聯合。杜威強調知與行的統一,認為「行動處於觀念的核心」,「認識本身就是行動」,倡導「從經驗中學」、「做中學」。他還認為,經驗中包括思維,沒有某種思維的因素便不可能產生有意義的經驗,力倡「反省思維」,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提出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五步教學階段:問題感覺、問題界定、提出假設、邏輯推理、行動檢驗。1896年杜威創辦了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組織商業、烹飪、縫紉、紡織、木工等活動,促進兒童經驗的不斷改造。杜威總結了古希臘、古羅馬以來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提出了諸多見解,奠定了「現代教育」理論的基礎,對當代教學理論與實踐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20世紀以來,教學論研究大致呈現兩大發展路徑:一是哲學的研究取向以認識論和倫理學為理論基礎,主要探討教學的目的、任務、原則、內容、手段方法、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如德國、蘇聯、日本、中國。二是心理學的研究取向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把教學理論作為一種處方性和規范性理論,探討教學的程序、策略與技術,如英國、美國等。「二戰」後,由於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引發了世界教育改革熱潮,催生了眾多新的教學理論與流派,如前蘇聯贊科夫的「小學教學新體系」、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美國斯金納的程序教學理論、布魯納的發現教學理論、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理論、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加涅的教學設計理論、羅傑斯的「非指導教學」理論,保加利亞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德國瓦根舍因的「範例教學」,克拉夫基的「范疇教育」、沙勒和舍費爾的「交往教學」理論,等等,教學論發展呈現多樣化態勢。

B. 自考課程與教學論中羅傑斯的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取向是什麼

1、自考課程與教學論中羅傑斯的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取向是人格發展。
2、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是以人格發展為取向的教學設計模式,「非指導性教學」模式的創立者。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為之心儀的教育目標是自我實現,「非指導性教學」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自我實現。非指導性教學的學習觀是有意義的經驗學習。

C. 課程與教學目標三種價值取向對我國當前的課程改革有何啟示

一、現代人本主義教育觀 人本主義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人本主義教育觀的價值體現。 (...

D. 1朱熹的課程與教學思想 2孔子論詩的「興、觀、群、怨」說 課程論的發展歷程 課程論及主要流派

朱熹提出要「率情寫作」、「知行並重」、「學思結合」、「熟讀精思版」、「涵泳」、權「摒棄應試教育」。
興、觀、群、怨"說是孔子在《論語·陽貨》里里提出來的,文中說:"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用現代的話簡單地說.興,就是說詩歌有感發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聯想;觀,就是說詩歌可以起到觀察社會現實的作用,能看到世風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說詩歌可以使人們交流感情,達到和諧,起到團結人的作用;怨,就是說詩歌可以干預現實,批判黑暗的社會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興、觀、群、怨"說對後世影響極大,成為後世文學批評的一個標准,影響了我國文學中現實主義傳統的形成.

E. 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課程實施的取向是指對課程實施過程本質的不同認識以及支配這些認識的相應的價值觀。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由於持不同的教育價值觀,相應地會對課程實施有不同的認識,並會以不同的態度和方式參與課程實施。課程實施存在三種基本取向,即忠實取向、相互調適取向和課程創生取向。
一忠實取向(Faithful orientation )
忠實取向即視課程實施為忠實地執行課程方案的過程。衡量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是課程實施過程中實現預定的課程方案的程度。實施課程愈接近預定的課程方案,則愈為忠實,課程實施程度也愈高;若與預定的課程方案差距愈大,則愈不忠實,課程實施程度愈低。
這種觀點強調課程設計的優先性與重要性,強調事前規劃的課程方案具有示範作用,教師應當不折不扣地執行。倘若課堂中的教師不能忠實地實施課程,則認為投資可觀的資源、時間與精力以及規劃最佳的學校課程便是前功盡棄。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不給教師留下太多的彈性與自由發揮的空間,不鼓勵或允許個別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情境中因應變革而修改課程內容。其基本假設是,倘若教師的課程實施選擇權不多,則課程實施的方法愈明確,課程實施就愈「忠實」。忠實取向強調課程專家在課程變革中的重要地位,把課程變革看成實施預定課程計劃的機械、線性的過程,對課程實施者的主動性認識不足,容易陷入機械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泥潭。
忠實取向的課程實施適用於某些特定的課程情境,特別適用於課程內容極為復雜、困難且不容易掌握精熟的新課程方案,或是學生的理解有賴於配合課程內容的特定安排,因此,課程實施的順序有必要在事前加以規定。然而,課程的規范說明與行政命令規定可以規范課程科目知識的最小范圍與最低標准,但無法硬性限制師生的最大選擇范圍與最高成就標准,更不應該限制師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 相互調適取向即把課程實施視為課程設計人員與課程實施者雙方同意進行修正調整,採用最有效的方法以確保課程實施之成效的過程。相互調適取向強調課程實施不是單向的傳遞、接受,而是雙向的互動與改變。課程方案有必要因應學校教育的實際情境而加以彈性調整。事實上,所有的課程方案在實施過程中都必須經過修正調整才能適用於特定而變化的課堂情境。惟有如此,教師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獲得最大的效能。
相互調適取向認為,一項課程方案付諸實施之後,可能會發生兩方面變化:一方面,既定的課程方案發生變化,以適應各種具體實踐情境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既有的課程實踐會發生變化,以適應課程方案的特定要求。課程實施中的相互調適現象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相互調適取向傾向於把課程變革視為一種復雜的、非線性的和不可預知的過程,而不是預期目標與規劃方案的線性演繹過程。因此,應關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社會情境因素的分析,藉以揭示課程變革的深層機制。相互調適取向考慮了具體實踐情境,如社區條件、學校情境、師生特點等對課程實施的影響,反映了師生的主動性、課程實施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過程性。與忠實取向相比,更符合課程實施的實際情況。 課程創生取向即把課程實施視為師生在具體的課堂情境中共同合作、創造新的教育經驗的過程。真正的課程並不是在實施之前就固定下來的,它是情境化、人格化的。課程實施本質上是在具體的課堂情境中「創生」新的教育經驗的過程。既有的課程方案不過是一種供這種經驗創生過程選擇的工具而已。
課程創生取向強調「課程是實踐」。課程不是被傳遞的教材或課表,不是理所當然的命令與教條,而是需要加以質疑、批判、驗證和改寫的假設。
課程創生取向強調「教師即課程」。教師是決定新課程成敗的關鍵角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和各學科課程標准的制訂,不過是課程改革的第一步。課程改革是教師的再學習過程。課程開發意味著教師的專業發展,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課程的開發。新課程與舊課程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新課程認定課程知識不是由專家、學者發展出來傳遞給教師,再由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專家設計的課程僅僅是一種暫時性的假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實驗,與學生交互作用,與同事討論對話,經由這種過程建構的結果才是知識。教師和學生是在觀察、實驗、分析、對話和爭論中建構知識的。因此,教師必須改變角色,做一個學習者、反思者。當「每一個教師都成為課程設計者,每一間教室都成為課程實驗室,每一所學校都成為教育社區」之日,也就是新課程得以完美落實之時。
由於創生取向強調教師和學生在課程開發中的創造性,重視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制定過程中的作用,因此這一取向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很高,推行的范圍相對有限。
上述三種取向從不同側面揭示了課程實施的本質,各有其存在的價值。從忠實取向到相互調適取向,再到課程創生取向,意味著課程變革從追求「技術理性」到追求「實踐理性」,再到追求「解放理性」,體現了課程變革的發展方向。

F. 課程目標編制的三種取向是什麼

1、行為目標取向

行為取向的課程目標是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具有導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勵功能與評價功能。行為目標具體、明確,便於操作、評價,對於學習以訓練知識、技能為主的課程內容較為適合。

2、生成性目標取向

生成性目標不是由外部事先規定的目標,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目標,它關注的是學習活動的過程,而不是像行為目標那樣重視結果。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差異,強調目標的適應性、生成性。

3、表現性目標取向

表現性目標,指在教育情境的種種遭遇中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關注學生的創造精神、批判思維,適合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程安排。

拓展資料

課程目標編制是指為了完成一項課程計劃而進行的整個過程,它包括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階段。

盡管課程系統千差萬別,編排它們卻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程序,總要把思想上、觀念上的東西加以具體化,經過若干過程和步驟,最終形成所期望的課程結構。這一過程或步驟就是課程目標編制。嚴格地講,課程目標編制是一種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技術。課程目標編制理論或技術是專門研究如何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科學地編制課程並使之形成某種結構的一門學問。

G. 課程與教學評價有哪幾種基本取向

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取向是指每一種課程評價所體現的特定的價值觀,它實際上是內對課程評價的本容質的集中概括,支配著評價的具體模式和操作取向。從取向的維度,我們可以把迄今為止紛繁復雜的課程與教學評價歸納為三種,即「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的評價」、「主體取向的評價」。

H. 課程目標具有哪三種取向,並結合實例進行說明

行為目標取向。主要受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的影響,在他看來,陳述教育專目標的最有效的方式屬,是既指出要使學生養成的那種行為,又要言明這種行為能在其中運用的生活領域或內容,前者要求學生表現出來的行為,後者是指這種行為所適用的領域,這樣可以明確教育的職責。行為目標的長處在於他的具體和可操作性,短處也明顯,它容易忽略那些難以測評、難以轉化為行為的內容,不利於把學習作為一個整體。 生成性目標取向。這種目標取向關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規定的目標,而是強調 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進展情況提出相應的目標,注重的是過程。以杜威為代表,他認為學校教育由知識技能的掌握、社會價值觀和規范的確立、思想體系的形成構成。後兩者肯定不能用事先規定的行為陳述,提出過程模式。

I. 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基本取向有哪些

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取向是指每一種課程評價所體現的特定的價值觀,它實際上是對課程評價的本質的集中概括,支配著評價的具體模式和操作取向。從取向的維度,我們可以把迄今為止紛繁復雜的課程與教學評價歸納為三種,即「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的評價」、「主體取向的評價」。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