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本課程的開發從理論上確立了國家

校本課程的開發從理論上確立了國家

發布時間: 2021-03-15 08:22:01

A. 「校本課程開發」的涵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求解

一、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
校本課程開發的涵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其狹義是指校本課程的開發,所開發出來的是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的校本課程。其廣義是指校本的課程開發,既包括校本課程的開發,也包括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它直接體現著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和目的。依據各個學校不同的教育哲學與資源條件,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表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同時,由於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過程,它的內容相應地表現出開放性和拓展性。當前,大多數學校將校本課程分為必修課、活動課和選修課。從活動方式角度分析,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包括:
1.課程選擇。這是校本課程開發最普遍的活動,是指在眾多可能的課程中決定學校付諸實施的課程計劃的過程。2.課程改編。指針對原有課程,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進行一些學科上的修改。校本課程中的課程改編主要是指教師對正式課程的目標和內容進行某些具體的改動以適應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3.課程整合。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課程整合的方式一般有關聯課程與跨學科課程兩類。4.課程補充。指為提高國家課程的教學成效而進行的課程材料開發活動。課程補充可以是矯正性和補救性練習,報紙、雜志、聲像材料、圖畫、模型的摘選等。5.課程拓展。課程拓展的目標是拓寬正規課程,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內化價值觀和掌握技能的機會。6.課程新編。校本課程開發也可以開發全新的課程板塊和課程單元,例如,特色課程、鄉土課程都屬於這一類。
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無論哪一個都與教師直接關聯,或是由教師為主體進行的開發活動。教師都是課程開發的主要承擔者、實際的操作者,在整個課程開發活動中處於核心地位。
二、學生:校本課程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
現代教育理念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這就決定了學生的發展是校本課程研製開發和具體實施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促進學生高品質的學習和個性的和諧發展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之一。
在校本課程研究中,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需要和能力傾向,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內容(如,國家審定通過的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中的內容)進行適時的選擇、補充,乃至改編、整合和創新,在此基礎上開發學生喜歡的校本課程內容。
例如,《好大一棵樹》就是東北地區某師大附小進行國家課程校本化處理的一個典型事例它是在充分考慮了學生的需要和年齡特徵的基礎上,經過不同學科的教師合作開發的一個綜合課程內容,屬於在六年級學生中開展的小課題學習活動。這個內容共分為三個板塊:一棵樹的價值、回收廢紙、一次性筷子。通過品德課與數學課的整合,學生們不僅在活動中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激發了數學學習興趣,鍛煉了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了探究的快樂,同時,強化了節約意識,提升了思想品德修養。
上海市某小學開發的低年級數學校本課程思維訓練活動課,則是列入學校課程計劃的數學活動課屬於學校自己開發的校本課程。這種活動課,在課程目標方面強調學生在興趣中擴大數學視野、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創新意識;在教學內容上,讓學生在參與中探究,在探究中創新,在創新中求得發展。以一年級第一學期的思維訓練活動課③為例,其基本內容分為活動性內容、探究性內容和讀寫性內容。
另外,學生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作用是隱性的,學生的需要有時候不能通過學生自己表達出來,但這並不代表學生的作用可以忽視。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教師必須主動與學生及時進行交流和溝通,隨時了解學生的需要,及時調整課程實施的進程,以求優化課程實施效果。
三、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力軍和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
當前,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活化教材轉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和踐行。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尤其要關注教師的這種角色轉變。在這里,教教材通常是指教師只是按照國家統一的課程標准、教學計劃、教科書進行教學,教師只扮演著被動的課程接受者、實施者的角色。而用教材教,活化教材則集中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選擇、運用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教師從心理上、角色定位上都發生極大變化,積極性、主動性高漲,有利於課程實施的高效順利進行。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師不僅是主力軍和直接的執行者,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
為此,教師首先要對國家標准標准以及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做到心中有數。因為校本課程開發並不是開發校本教材,而是按照國家課程標准,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以教師為群體,以自主、開放、合作的形式,形成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課程,既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校本化處理,也包括針對本校實際自主創生的新的課程內容。當然,就目前我國中小學實際而言,前者占更大的比例,而後者所佔的比例視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不超出國家規定的12%(如,新課程關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及比例中規定,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比例為12%)。教師只有在較好地把握課程標准對相應內容的要求,較好地理解一套標准實驗教科書的基礎上,密切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進而開發出適合本校學生需要的課程內容。實踐表明,那種撇開課程標准和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憑自己的經驗和理論進行的所謂校本課程開發,往往是不可行的。
其次,教師還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學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准確把握學生的需求和認知水平,才能將理想的課程,經過實施的課程,轉變為學生習得的課程,進而不斷提升校本課程的生命力。畢竟每位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成長經歷,他們的內心需求、愛好特長、思想表現、品行修養、學習能力、學習動因以及心理素質千差萬別,對課程有不同的興趣和接受能力,作為教師,理應當想學生之所想,想學生之所需。為此,了解學生,既要從宏觀上熟悉學生的整體發展狀況,又要從微觀上把握學生個體的鮮明特徵。同時,學生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資源,在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中,教師也可以從學生那裡獲得意想不到的智慧和靈感。
再次,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也是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條件。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由於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學經驗,對教學往往缺乏必要的監控能力,這就使他們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的需要把握不準,也就不可能很好的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因而,重視對新教師的培訓,關注教師的不斷成長和專業發展,變得尤其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往往不是孤軍奮戰,更多情況下需要與其他教師通力合作。 校本課程整合作為校本課程開發(或稱校本課程發展)的一種模式,是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重點之一。這就需要不同年級、不同科目教師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圍繞著共同的研究主題重新建立起新的非正式的、開放的組織氣氛和組織制度,從多學科的視角以平等對話、開放、合作的組織方式研究、設計、實施校本課程整合的學習主題④
,形成校本課程開發的共同體。
四、校長:校本課程開發的領導核心
對於課程改革有這樣一種說法 動不動在局長,改不改在校長,好不好在教師。可見,校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校本課程開發與否,校長是校本課程的領導核心,所以,校長的素質在校本課程開發中至關重要。已有的研究表明,校長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應該具有六種職責:確定明確的辦學宗旨、建立良好的課程決策結構、建立良好的校內溝通網路、協調影響校本課程開發的各種因素、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建立一個民主開放的組織機構與五種素質領導能力、規劃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交際(合作)能力。
就校本課程的實施現狀而言,筆者認為,發揮校長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領導作用的基本前提,在於校長首先要具備必要的素質和能力,這些素質和能力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一)是否具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和先進的教育理念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命運。校長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反映著校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境界,決定了校長對校本課程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作為一校之長,應該考慮諸如學校的教育目標什麼?辦學特色是什麼?教師有什麼特點?學生有什麼需要?學校和社區之間的關系如何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思熟慮,在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和學校生存需要的前提下,密切切合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實際,校長就會逐漸形成基於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比如,如果校長一開始就把課程開發定向為促進教師和學校的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的話,那麼,在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校長更多的是關心教師的積極參與,讓教師在開發過程中提高課程意識,形成發現問題的習慣,養成課程開發的能力,構建一個積極、創新的教師課程開發的共同體。其中,充分調動起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成為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關鍵。
(二)是否具備有效交流與協調的能力等領導才能
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領導人,校長必需具備一些基本的領導才能。中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具有有效的交流與協調的能力,是校長領導才能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這既有利於得到上級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又有利於得到課程專家的指導,更有利於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進而有利於創設校本課程開發所需要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
(三)是否具備必要的課程知識
校本課程開發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作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開發出的校本課程有效和高質量。如果校長缺乏必要的課程知識,要想成功地領導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將是不現實的。比如,前文所提到的某師大附小的校長,自己既是課程論方面的專家,又在校本課程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對課程方面的相關知識十分嫻熟,對當前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動態時刻關注,同時,無時無刻不在考慮本校的具體實際,因而能夠領導本校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取得顯著成績。當然,這樣的小學校長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還是少數,這也並不是說,所有的校長都要具備相當高的課程知識水平。只要校長平時注意積累必要的課程知識,時刻關注課程改革的新動態,就會對校本課程開發有幫助。
(四)是否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事物不斷發展的助推器。學校的發展是在不斷創新中實現的,而校長的創新能力是核心。我們認為,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利用中,校長的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校長自身要有敢於向困難挑戰的勇氣和信心;要有不斷學習的良好品質;要善於反思,不斷提出新的見解和主張;要永遠不滿足於現狀,針對學校發展的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進行大膽改革和創新。

B. 簡述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

2001年7月,國家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新的教育哲學和課程理念提出了「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和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老金廠中學的領導、教師認為《綱要》確定的改革思想和改革目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對今後較長時間內基礎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全面規劃。我們在2002年伊始就組織學校領導、教師學習《綱要》及有關課改的理論書籍、文章,繼爾就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開發校本課程等課改主題做了實踐探索。現就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實施研究作階段性總結。

一、 對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幾點認識。

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一個理性、民主、科學的決策過程。校本課程作為課程形態而存在要有其自己的課程理念和內涵,所以,學校開發校本課程必須做好前期的理論准備。校本課程應該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一樣,要有自己的課程理念、課程計劃和評價標准,使之成為真正的「有目標有計劃的教學過程」。

(一)課程本義和校本課程。

1、校本課程開發,就是以校為本,以校長為首的教師群體,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辦學指導思想,按照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基礎,依託校園周圍的人文地理環境,自主地為本校學生設計開發的,具有獨特性、多樣性、可選擇性和補充性等特徵的特色課程。校本課程開發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促進了學校特色的形成與教師專業的發展。

2、並不是本校教師自己編寫的課程資源才叫校本教材,校本課程資源也不要求都要本校教師來編寫,開發校本課程也不是一定都要要編寫成教材。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編寫教材,也可以選擇適合學生實際需要和特點的課程資源作為校本教材。但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確也存在部分學校缺乏規范性、系統性,隨便申報開課,然後將一些活動課、選修課的簡要教案、簡要資料合並起來便稱為校本課程,這是不夠嚴肅的。

3、校本教材並非都要印製成冊,或學生人手一冊,以免增加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又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老金廠中學的做法大體是以下幾種:一是可以讓學生人手一冊,如《我的家鄉—老金廠》等,由學校自籌經費印製,免費發給學生。二是由學校購置一個班級的使用量,上課時發給學生,下課時收回,循環利用,如使用農函大的綠色農業培訓系列教材、計算機技術課程等。三是學校添置部分放在圖書館,如《初中生心理教育讀本》、《吉林省地理》、《生活中的數學》、《農村實用技術》,讓有興趣的學生借閱。四是教師開發生成的教案、講義等資源,用於教師授課用,或只提供給教師滲透課堂教學用,不編印成教材,也不提供給學生。

4、教育的目標是著眼於人的發展。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就是著眼於教師的成長與學生的發展。課程的發展首先是人的思想的發展,沒有教師思想的發展,就沒有課程的發展。因而,活動課、選修課程的開發,有利於提高教師對常規課程的編制的研究能力、整合能力,有利於教師利用專業技能真正成為教材、課程開發的主體和主角,從而更有效地實施教育教學。實踐表明,用活動課、選修課等課程形式,通過安排探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課程教學方式,可以使校本課程得到較好的實施,使學生得到較好的發展。

(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意義。

開發校本課程就是為了補充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不足。學校開發課程不僅可以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形成一個完善的課程體系,實現對國家、地方課程的補充和延伸,使課程形成一個縱向結構,讓課程內容充滿活力,同時,在開發校本課程中,從教師、學校社區等不同角度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關注與重視。校本課程的實施從學生的興趣、需要,情感和個性特長出發,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情境,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實踐活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自我調適會大大提高他們的個性化學習能力,促進他們創新品格的形成。

(三)校本課程的開發途徑。

多少年來,我們的教育實踐常常是憑教育者的良好願望讓學生去知道什麼,應該怎樣做,違背學生的意願和需要,所以,《綱要》強調開發校本課程一要依據學校的傳統和優勢;二是依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例如我校的新編校本教材《我的家鄉——老金廠》。在這個前提下,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實施要與時俱進,呈多樣化,具有選擇性,能為不同的學生提供滿足不同需要的可能,所以說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十分理性的過程,也是教育創新的過程。

實際上,在以往的學校教育中已經有了一些校本課程的客觀存在:一種是活動課和選修課,特別是一些興趣小組活動,本身就體現了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課程的原始表現形態;一種是學校從學生發展需要出發,或依據學校特色、當經濟特點而編寫的校「本」教材的實施

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同時,從學生實際需要,對國家、地方課程進行一些適應性的組合與改編的校「本」課程是自編教材為載體開發校本課程。《綱要》中也提到「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所謂「選用」即拿來主義。校本課程的開發也應該重視校外的課程資源,如網路資源、鄉土資源、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的資源。這些資源能否直接形成課程這要看具體的情況,但它總可以作為的參照和補充。

二.老金廠中學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老金廠中小學是樺甸市第一批九年一貫制試點學校,有許多可開發利用的資源,由於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一個新事物,沒有可借鑒的模式,我校決定由我先行探索,我畢業吉林農業大學,對農業、農村、農民有著自己的看法,在加上這幾年生物教學,二著一結合,形成了以老金廠地區為背景,以學生家鄉為依託,將農業、生物和家鄉有機結合的校本教材,即《我的家鄉——老金廠》就有了 雛形,有了大的方向,下一步就是收集各方面的資料,搜集資料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而整理資料又是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一開始主要依《老金廠鄉志》為藍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目的的選擇,現簡單介紹一下:

(一)《我的家鄉——老金廠》的內容

我校開發的校本課程《我的家鄉——老金廠》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它的綜合性,在主題選擇與實施過程中,始終將人、自然、社會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學生展現的是一個真實、完整、動態的世界,一個與學生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世界。除此以外在生物,體育,數學,語文,地理等學科也有教好校本課程開發,是對《我的家鄉——老金廠》的有益補充。

《我的家鄉——老金廠》的內容根據新的教育哲學和課程理念提出了「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和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我的家鄉——老金廠》主要由概述,美麗的傳說,地名小考,物產資源,歷史戰事五部分主廠主組成。每一個部分可以獨立,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開發和實施過程中,不斷豐富其內容。

1、美麗的傳說:主要是發生在老金廠地區的傳說,七年級學生剛剛從小學進入初中,兒童的心理對他們起很大的作用,他們很喜歡聽故事,也很喜歡自己講故事,校本教材中收集了《借燈橋的傳說》,《老金廠的傳說》,《老牛溝的傳說》,在老金廠這些傳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學生多少都知道一些,會感到很親切,很熟悉。課堂上以講故事的方式,同學積極參與,合作探究.,課堂氛圍很好,課下學生仍然興趣很濃,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是在講美麗的傳說時用,效果非常好,把學生觀察,思考,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2、 地名小考:七年級學生來自不同的村小,這種融合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同學之間願意了解更多的對方的事情,地名小考這一章主要講的是老金廠的五個行政村,以及相關的自然村,絕大多數學生來自這些自然村,了解自己家的一些來歷,可以加深對家鄉的認同感。用活動課來學習地名小考,利用老金廠行政區圖,學生找自己的家,課後收集與家有關的資料。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增加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3、 物產資源:各種動物和植物是身邊最常見的資源,利用梅花鹿,羊,野豬,狍子,人參,五味子,貝母,黃芪等,讓學生關心身邊的事,與生物建立聯系,讓學習生活化。學生對大自然可觸可摸,一種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被調動起來。利用實踐基地的建設,豐富校園的教育資源,活躍了學校的教育活動,使學生與自然貼得更近,利用網路資源收集的各種圖片,文字以及視頻資源讓學生可以很好的學習動物和植物資源。男生對動物感興趣,而女生對花草較親切,教師在為學生准備材料的同時也有很大的收獲。

4、歷史戰事: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紀念,利用發生在老金廠的一些歷史戰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歷史戰事的講解主要是以發生在老金廠地區的有名的戰事為主線。通過講故事,扮角色,找資料等形式教學,以相關的主題活動帶動學生的探究,用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來感受當年老百姓的苦難生活,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5、其他學科也有很好的開發,例如語文在自主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方面取得了教好的效果,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體育教學在依託本校的實際情況開發了「穿越沙塵暴,做環保小衛士」創編體育游戲;生物學科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生態農業等方面有教好的開發利用。

(二)、老金廠中學的校本課程的實施

1、 課堂上以講故事的方式,同學積極參與,合作探究.,課堂氛圍很好,課下學生仍然興趣很濃,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是在講美麗的傳說時用,效果非常好,本人寫的《借燈橋的傳說》教學案例與點評被《中小學語文教學案例》採用,發表在2006年第五期。

2、用活動課來學習地名小考,利用老金廠行政區圖,學生找自己的家,課後收集與家有關的資料。

3、 網路資源收集的各種圖片,文字以及視頻資源讓學生可以很好的學習動物和植物資源。

4、 於歷史戰事的講解主要是以發生在老金廠地區的有名的戰事為主線。通過講故事,扮角色,找資料等形式教學。

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階段總結

校本課程總是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開發策略之間求動態平衡,兩種策略之間應是互補和融合的趨勢,以至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課改剛剛開始,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也剛剛起步,因此,這里的總結從理論上不可能有更深層次的概括,所以只能談些體會和認識,也可以說是經驗之談。

(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推動了學校教育的創新,提升了特色辦學的品位,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找到突破口和生長點。老金廠中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實成為課題實施過程中重要方面,也可以說是子課題研究。

(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搭築了新的平台,開辟了新的途徑,提供了優質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促進了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和提高。
老金廠中學正是通過這三個「教育」推進了教育改革與創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的個性特長,無論在藝術、體育,還是在數學,寫作出現「童星」璀燦的好景象。這在社會上已經有了廣泛影響和良好的口碑。

(三)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為學校打造和發展創新型教師提供良好的氛圍和機會,教師積極投身教育科研和貫徹課改《綱要》的實踐中。目前,老金廠中學共有多名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科研興教(校)的氛圍基本形成,以課題研究為載體整合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與此同時,教師積極投身課改實踐中去。例如,開發校本課程不少教師都做了努力,生物教師以「美化生活」主題編寫「美化校園—做學校的主人」;體育教師改革傳統間操模式,創造了「音樂無口令間操」。這些教育改革與創新實踐大大促進了創新型教師的培養和發展。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堅持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合力,發掘社會教育資源,擴大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技術性含量。老金廠中學近幾年先後與多個單位建立關系,學校吸納家庭群體中和關系單位中的人才優勢和物質資源,為學生的素質教育創設條件,彌補學校條件的不足。

總之,學校要發展,要進步必須努力參加課改實踐,有些工作早做比晚做好,有些工作必須做,例如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必須做好的事。

C. 作為校長,如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採取什麼措施

為保證高中新課程方案的實施,充分挖掘並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課程資源,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等形式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教師創造主動發展的無限空間。根據高中新課程方案要求及學生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加強教育科研為後盾,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立足本校,全員參與,全面展開,切實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和領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開發與實施。

二、課程目標

1、開發目標

①主體性:課程編制以學校為主體,充分體現本校特色。課程編制充分尊重教師意見,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課程的編制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②基礎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綜合為目的,為每個學生打好基礎服務。

③發展性:課程編制應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④全面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的、互補的課程設置來促進學生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2、培養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②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⑤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可行性原則:從本校教師實際特點和學校資源現狀出發,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制定校本課程。

2、互補性原則: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通過校本課程的設計,使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能相互協調地發揮整體的育人功能。

3、針對性原則:從學校實際和辦學特色出發,從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出發,從學校教師的特點出發。課程設置利於形成學校特色,發展學生特長和發揮教學的特點。

4、多樣性原則:課程設置從社會多樣化需要出發,培養多樣化人才,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門類供學生選擇。

四、課程結構與內容

1、課程結構設置

我校在2002年開發了《康傑人啟示錄》、《關公文化》、《燦爛的電腦文化》等13本校本課程,並以講座的形式開設了校本課程。我們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下列選題及方向上開發校本課程:

①學生社團類:根據學生的需要,培養其興趣愛好,提高其藝術品位,組織如書法、繪畫、器樂、健美操、跆拳道及球類等社團活動小組。

②學科競賽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與信息學奧賽輔導。

③課外延伸類:利用各學科的自編教材和選編教材,拓展學生課外知識。

④學術講座類:利用教師、專家及社會多種教育資源,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專題介紹,培養興趣,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⑤校園活動類:利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如英語周、藝術節、校運會、元旦文藝匯演等,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展示、競爭等綜合素質。

2、課時安排

年級

學期

內容

課時

學分

高一

上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18/18

1+1

下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高二

下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高三

上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3、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上,按學生興趣選課,實行「走班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和學習狀況選擇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學有所長。

五、課程管理體制

1、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1)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林濤、郭樹立

成 員:解良田、張世溫、潘前進、任向陽、薛馥秀、何華堂、梁元成、李春草、梁宏康、衛會民、雷佩娟、雷愛萍、連 芳、張國保、焦均龍、景曉波、王鐵鋒、牛乾太、范進成、柴天平、王 華、高清泉、陳張英、喬芙蓉

(2)校本課程實施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樹立、郭林濤

成 員:梁元成、秦光明、李春草、朱 岩、程順剛、鄧凱、尉惠玲、

楊俊恆、雷愛萍、馮雷傑、郭六雲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由教研處負責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導處負責校本課程的實施。

2、過程管理

①定題: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首先分析校內外教育資源;教師的素養、能力、特長、優勢;學生的需求狀況後,再確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項目及項目框 架。

②申報:由校本課程開發教師經過研究討論後提出開課申請,提交開發方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課程實施建議、課程評價建議等)

③審定: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對開發方案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可同意開發,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見,對不符合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慮課程的相關內容。

④開題:經審核通過後,可編入《學生選課指導手冊》,向學生公示校本課程開課計劃,學生自主選擇門類報名。

⑤原型評價:校本課程的原型評價通常安排在課程試驗前進行,由學科專家負責實施。原型評價的范圍包括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程的構成要素、課程的呈現形式、課程內容組織、課時安排等諸多要素,目的是評定校本課程的質量,並及時發現和確定需要補充和修訂的內容。

⑥課程實驗:課程試驗由學生擔任被試,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及學科專家擔任評估者,試驗工作在小范圍(一個教學班)內進行。評估者利用各種手段收集有關信息,如課堂觀察、檢查學生作業、座談、提問、問卷調查等方式。

⑦課程評價:校本課程由任教老師根據課程特點自己選定考核方法(如成果展示、匯報演出、辦展板、櫥窗或作報告),校本課程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學分制。

3、學生管理

①選修同一課程的學生成立新的班集體,選出班長配合老師管理班級。

②對學生的評價實行學分制管理,根據平時考勤及考核情況(成果展示、匯報表演、調查報告等)綜合計分,三年必須修滿6學分方能畢業。

③定期進行評教評學,以便及時調整及改進。

④嚴格考勤制度,規范課程管理,對學生的出勤進行公示。

4、教師管理

①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處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②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③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④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⑤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⑥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六、課程實施步驟

1、確定學校校本課程目標;

2、建構學校校本課程的框架設想;

3、形成學校校本課程方案;

4、組織實施校本課程開設:

①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對各類開發的校本課程進行討論評估,教導處確定開設的課程和開設的時間,並安排指導老師。

②組織好教師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知識,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任務,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或課程實施計劃並嚴格執行。並由教研處審核備案。

③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活動,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該課程的特點,制定方案;加強集體備課,製作教學用具,達到資源優化和共享。

④組織好校本課程開發,積極參省級、市級的課程研究。

⑤組織好學生學習成果展示,記錄好學生參加的各級各類比賽的獲獎名單、先進事跡、榮譽稱號等。

七、課程考核和評估

1、校本課程的日常考核與評估由教導處負責。

2、學生校本課程成績評定採用學分制,每位學生三年內修滿6個學分才能夠畢業。

3、學分制的管理採用《學分卡》,學生憑卡上課,任課教師負責學分制的執行和落實,根據學生上課的出勤和表現填寫《學分卡》,每學期期末由教導處統一登記並存檔管理。出勤率未達到規定課時的80%者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

4、教導處對學生的上課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

5、凡在國家、省級、市級各類各項競賽活動與資格考試中獲獎或獲得資格證書的學生均可獲得獎勵學分,並可免修相應類別的校本課程。

D. 課程如何設置:國家、地方與校本課程三級管理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程應以國家課程為主,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輔;隨著年級的升高,在高中階段應加大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比例;而在高等教育階段,學校課程應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主,國家不宜對學校的課程設置及其內容做太多的要求。

義務教育階段之所以要以國家課程為主有以下原因。第一,國家課程體現了國家意志,既保證了全體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也為學段之間的順利銜接提供了保障,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一個重要作用或目的也是為了保證國家課程的有效實施。第二,由於長期以來我國課程管理的權利相對集中在中央一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長以及教師等的課程意識還比較淡薄,課程開發能力、課程與教學領導能力較弱,地方和學校在課程管理和課程開發方面能力有限,經驗不足,特別是在校本課程的開發方面還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國家課程中的課程政策和課程標准,都是集中了全國的專家學者、優秀教師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負責人,甚至一流的科學家等參與研究、制定與設計和開發的,因此其科學性較強。

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國家課程,並不意味著排斥或否定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我國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差距較大,部分課程能力較強的地區和學校應加大對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力度,進一步探索並總結地方、學校管理課程、開發課程的經驗。

三級課程的管理政策在我國剛剛開始實施,將經歷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其中有許多問題值得在實踐中進一步摸索。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落實和完善必將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發展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E.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構成了我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系

國家課程、地來方課程和校自本課程構成了我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系,幼兒園課程則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依據,地方課程和園本課程相結合為主。什麼是園本課程呢?園本課程來源於校本課程,在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並沒有明確提出其概念,而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綱要》從本地、本園實際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

F. 校本課程編制的基礎和前提是什麼呢

校本課程是相對於國家課程而提出的。國家課程是指那些由國家教育權力機構組織專家決策、編制的課程,是全國統一的,並採用自上而下的推廣模式。校本課程則由學校、教師決策,體現地區差異和學校特色,採用實踐開發模式開發。 課程開發指的是適應社會變化,不斷評價和改革學校課程的一種動態的持續性的實踐活動,強調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各方面的人士共同參與課程決策,而不是單純的計劃和編寫教案。校本課程開發又稱學校中心課程規劃或學校中心課程本新,是與國家課程開發相對應的課程開發策略。校本課程開發在一些比較先進的學校早就存在了,只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沒有用校本課程的基本理論加以概括而已。如上海市和田路小學以「和田十二創造技法」為主要內容的科技發明活動;上海大同中學在80年代初就開始自己探索和構想有利於培養學生特長的課程結構;天津河西區上海道小學開展小學綜合活動課校本課程,等等。 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質是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參與學校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活動,強調學校根據本校的教育哲學,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採用選擇、改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並在校內實施以及建立內部評價機制的各種專業活動。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和已有的課程實踐,開發校本課程必須具備和創設多方面的條件。它們既有外部條件,也有學校內部條件,這里主要探討的是學校內部的條件。

(-)具有明確的教育哲學和辦學宗旨

國家課程開發注重基礎性和統一性,校本課程開發充分尊重和滿足廣大師生以及學校教育環境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國家對於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有統一的規定,這種規定是最基本的原則性的要求,不能照顧到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特殊性,很難滿足今天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要求。學校要具有自己獨特的教育哲學和辦學宗旨,要根據師生的特點、學校環境、教育資源及辦學宗旨確立自己學校的發展方向,即在達到國家對於學校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自己學校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教育哲學觀而提出自己學校的辦學宗旨。 任何一所學校都有一種教育哲學在支配著自己的辦學,只是有的學校已經概念化,而且明確表達出來了;有的意識到了,但還沒有明朗化;有的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如,山西省通寶育傑學校的辦學宗旨是「對孩子的一生負責」;華東師大二附中的辦學宗旨是「追求卓越,培養創造未來的人」;江蘇錫山中學的辦學宗旨是「站直了,現代中國人」。再如,同樣是普通高中,有的學校辦學宗旨確定為「科學家的搖籃」,有的定位為「全面發展,人文見長」。因此,只有具備獨特的教育哲學觀和辦學宗旨的學校才能實現校本課程的開發。沒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宗旨只能是低水平的校本課程開發,或者根本無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

(二)具有民主開放的學校組織機構

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開放民主的決策過程,要求學校有一個民主開放的組織機構。校本課程開發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參與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活動。學校要具備廣泛而通暢的交流渠道,能分散權力,有利於小組工作和小組內部以及小組之間良好的溝通。在這樣的組織機構中,人們正式接受領導的根據是基於專業能力的認同,而不是僅僅憑借權力。只有民主開放的教育氛圍,學校才能成為對教師和學生具有吸引力的場所。學校要實行校本課程開發,受到來自校內外的各種壓力,校長的工作難度增加,校長的職責更加重要。校長的作用不僅具有核心意義,而且在實踐中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校長應具備相應的領導素質與領導藝術、與上級行政部門的協調合作能力、開放意識、對話鼓勵能力。同時,學校的領導還應具有全新的思想意識,充分認識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特別是在促進教師隊伍建設中的特殊作用。「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報告團」在全國巡迴演講中,哈爾濱市南馬路小學校長趙翠娟的報告非常感人,受到好評。該校在校長的帶領下,共同創建「學習化的校園」,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和諧、民主平等,使這所學校的教師在這里工作感到幸福,這所學校的學生在這里學習感到愉快。

(三)具有鑽研精神和專業技能的教師隊伍

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並具有課程開發意識與課程開發技能是保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有效前提與基礎。教師參與課程開發首先要進行角色的轉換。教師主要職責以教學為主,因此,要從以教學為主轉入課程開發、實施和評價於一身。課程開發者還要具有課程開發的基本技能和扎實的專業知識,需要教師有很強的責任感和教育素質。校本課程開發對教師的業精神和專業技能是一種考驗,而我國目前現狀是大部分教師從未經受過課程開發的訓練,缺乏課程開發意識與課程開發技能。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仍然有很多學校和教師只知道有教科書,不知道有課程。有些致力於課程革新的學校和教師也把課程改革僅僅視為教科書的改編,一聽見「校本課程」就認為是學校或教師自編教科書或教材,把課程看作是靜止的、封閉的、平面的。因此,要對中小學教師進行課程方面的「補課」。這是對中小學教師,也是對我國教師教育的重大挑戰。要使廣大教師認識到開發課程不僅是課程專家的事,廣大中小學教師也可以辦到。只要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法、勇於探索、勤於奉獻,就能為課程開發貢獻自己的力量。實踐證明,課程開發對教師隊伍建設也有特殊的作用,校本課程的開發可以鍛煉教育科研骨幹,造就一批懂科研、懂教學的教師隊伍。

(四)具有科學的課程評價體制

校本課程開發離不開課程評價。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自主進行的,而且各不相同,國家很難採用統一考試等評價手段來評價校本課程的實施成效。校本課程開發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自我評價,而且也不能用一成不變、僵化生硬的評價手段來對不同的課程實施評價。要不斷反思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只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標准,嚴密的評價過程,靈活多樣的評價形式,自主能動地對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加以評價,才能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因此,建立學校的評價與改進機制是學校開發校本課程必不可少的條件。 校本課程評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力圖表明課程目標、教學目標的實施程度;二是對課程本身的評價,課程本身的評價貫穿於校本課程開發過程的始終。課程評價體系中既要有量的評價,更要有質的評價,既有終結性評價,更要有過程性評價,自評、他評相結合。

(五)具有基本的辦學經費和必備的教育設施與設備

「校本課程開發應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開發。」學校辦學經費、教育設施和設備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又一條件,而且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三大制約瓶頸之一。如果經費投入不足,就無法滿足教師們在校本課程開發中所需的教具、場地等的需要,無法利用網上資源。尤其是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中小學校的經費不足更嚴重。校本課程開發要依據學校的財力、物力、資源現狀開展,要認識到並不是一步就要達到很高的標准。有條件的可以獨立開發和研究,條件尚不具備的可選用或學校之間相互聯合開發,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G. 2010年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再教育-理解普通高中新課程在線考試答案

1: [判斷題]
課程標準是國家規定的對國民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領域的基本素質的要求。這些基本素質的要求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靈魂,因而它發揮著指導教材、教學和評價的功能。
A : 正確 Y
B : 錯誤
2: [判斷題]
學校在課程管理方面的自主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國家課程進行合理地調整,保證課程實施的質量;二是自己挖掘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發揮學校的特色,保證學生的發展。
A : 正確 Y
B : 錯誤
3. 通過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程度等選擇適合學生自己的課程。學生課程的選擇性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己"設計"學習課程,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自主的選擇。
A : 正確 Y
B : 錯誤
4: [判斷題]
發展性學校評價的內容涵蓋學校建設的各個方面。具體地說來,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發展規劃、學校的組織與管理、課程實施、教師隊伍建設、學生發展、學校環境與辦學條件等。
A : 正確 Y
B : 錯誤
5: [判斷題]
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積極主動地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擴展,使得課程標准和教材成為支持教學的課程資源,而不是束縛教師和學生發展的繩索。
A : 正確 Y
B : 錯誤
6: [判斷題]
校本課程,就是以學校為課程編制主體,自主開發與實施的一種課程。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是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實現學校的課程創新,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
A : 正確 Y
B : 錯誤
7: [判斷題]
在開發地方課程資源時,應突顯地方課程資源的特色,促進學生的發展。
A : 正確 Y
B : 錯誤
8: [判斷題]
地方課程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國家課程標准為基礎,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學校課程資源所設計的課程。
A : 正確 Y
B : 錯誤
9: [判斷題]
社區課程資源是指社區內一切可以形成學校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包括素材性課程資源和促進課程實施的條件性課程資源。
A : 正確 Y
B : 錯誤
10: [判斷題]
教學過程是不斷生成的過程,教師應把學習看成是意義建構的過程,避免按照預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機械地進行教學。
A : 正確 Y
B : 錯誤
11: [判斷題]
普通高中校內課程資源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課程標准和教材。
A : 正確 Y
B : 錯誤
12: [判斷題]
課程資源開發的價值取向之一就是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興趣、需要以及發展方向等情況有明確的評估,使課程資源開發有明確指向,提高課程資源開發的效益。
A : 正確 Y
B : 錯誤
13: [判斷題]
課程資源是廣泛多樣的,它們的存在方式與各地域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及學校自身的發展狀況沒有緊密的聯系。
A : 正確
B : 錯誤 Y
14: [判斷題]
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一個根本性目的是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及社會適應性。
A : 正確 Y
B : 錯誤
15: [判斷題]
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完整再現教學設計而已,而是師生共同建設、互動對話的過程。
A : 正確 Y
B : 錯誤
16: [判斷題]
課程資源的概念可以從廣義和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從廣義上來說,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都可稱為課程資源,生活中存在的不可能成為課程資源。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來源,對課程實施有必要的直接作用的資源。
A : 正確
B : 錯誤 Y
17: [判斷題]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的成果的表達除了研究報告、學術論文之外,還可以採用記述教學敘事、生活敘事以及撰寫教育自傳的形式。
A : 正確 Y
B : 錯誤
18: [判斷題]
教師自我反思的主要內容是教學反思,指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發展的一種活動。
A : 正確 Y
B : 錯誤
19: [判斷題]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一種基礎性研究,是一種質的研究,是一種行動研究。
A : 正確 Y
B : 錯誤
20: [判斷題]
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自己必須從"教書匠"變成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專家型、研究型教師。
A : 正確 Y
B : 錯誤
21: [判斷題]
課程改革的地方化是以學生主體性及個性的發展為基本著眼點和著力點的,它同時強調了學校教師個體開發課程的責任,這不僅是教育本真即人的回歸,也是課程本真即經驗的回歸。
A : 正確 Y
B : 錯誤
22: [判斷題]
校本教學研究強調研究的實效性和可持續性,所有的教學研究都應該旨在改善學校的日常生活,改善教學的實踐效果。
A : 正確 Y
B : 錯誤
23: [判斷題]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以中小學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方法對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究的一種活動。它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研究,有利於教師及學校的專業發展。
A : 正確 Y
B : 錯誤
24: [判斷題]
成長記錄袋則是本次課改主要倡導的一種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
A : 正確 Y
B : 錯誤
25: [判斷題]
模塊成績的認定應遵循校內自主的原則,可以由兩部分內容組成即模塊測驗的成績和平時的過程性評價的結果。
A : 正確 Y
B : 錯誤
26: [判斷題]
新課程倡導以下幾個評價原則: 1.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體現評價功能的多元化。 2.以學校內部評價為主,發揮多種評價主體的作用,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3.量化的評價與質的評價並重,體現評價方式的多元化。4.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體現評價標準的多元化。5.評價的結果與過程並重,體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A : 正確 Y
B : 錯誤
27: [判斷題]
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在於檢查,更在於診斷和促進發展。
A : 正確 Y
B : 錯誤
28: [判斷題]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入實際的社會情境,參加並親身經歷各種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領域,參與社區和社會的實踐活動,獲取間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A : 正確 Y
B : 錯誤
29: [判斷題]
研究性學習內容確定的基本原則是以學生的生活世界為主體,關照自然、社會和學生自我三個方面。
A : 正確 Y
B : 錯誤
30: [判斷題]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領域。
A : 正確 Y
B : 錯誤
31: [判斷題]
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必修課的區別在於,它沒有課程標准和教材,具有生成性和適應性的特點。它是國家規定、地方指導和學校開發的課程。
A : 正確 Y
B : 錯誤
32: [判斷題]
對於選修課Ⅰ,學校可以根據學校、學生狀況進行設置,保持學校課程設置的自主性。對於選修課Ⅱ,它屬於地方課程開發范疇,學校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開設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一方面體現學校的特色,一方面保證學生發展的需要。
A : 正確 Y
B : 錯誤
33: [判斷題]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每個學期分兩段安排課程,每段4周。
A : 正確
B : 錯誤 Y
34: [判斷題]
高中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構建時代性、選擇性和基礎性的課程體系,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A : 正確 Y
B : 錯誤
35: [判斷題]
學分制有利於學習年限的靈活性、學習內容的選擇性、培養過程的指導性、崇尚學生的個性化以及教學計劃的彈性化。
A : 正確 Y
B : 錯誤
36: [判斷題]
教師和家長在學生選課過程中的角色是指導者,而不是學生選課的最終決定者,學生是選課的主體。
A : 正確 Y
B : 錯誤
37: [判斷題]
課程改革的使命就是,通過對課程各個要素的調整,謀求學校特色化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的統一。
A : 正確 Y
B : 錯誤
38: [判斷題]
自主學習是指個體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調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
A : 正確 Y
B : 錯誤
39: [判斷題]
促使學生主動發展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1)強調學生的選擇。(2)重視學生的主體性。(3)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4)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A : 正確 Y
B : 錯誤
40: [判斷題]
素質教育的根本價值之一是要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發展機制,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同等的教育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成為學校教育的成功者。
A : 正確 Y
B : 錯誤
41: [判斷題]
學生發展的基本含義是通過教育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個性潛能盡可能得到發揮,學生能主動發展,並為其可持續發展和終生教育奠定基礎。
A : 正確 Y
B : 錯誤
42: [判斷題]
學科發展的需要趨勢要求打破學科課程占據絕對主導的局面,活動課程、綜合課程和經驗課程逐漸進入到課程領域。
A : 正確 Y
B : 錯誤
43: [判斷題]
學生發展是教育永恆的追求,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促進人的發展。從教育產生至今,教育發展的每一步都是圍繞人--學生來進行。
A : 正確 Y
B : 錯誤
44: [判斷題]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實施應試教育的核心環節。
A : 正確
B : 錯誤 Y
45: [判斷題]
教師不在是學習者的主宰者,而成為學習的指導者。
A : 正確 Y
B : 錯誤
46: [判斷題]
課程內容秉承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原則,使課程由封閉走向開放,學生的發展由同一走向多樣化。
A : 正確 Y
B : 錯誤
47: [判斷題]
給予學生課程的自主權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愛好和課程提供的選擇的可能性來進行選擇。
A : 正確 Y
B : 錯誤
48: [判斷題]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
A : 正確 Y
B : 錯誤
49: [判斷題]
卓越的教育就是使人盡其才,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個性潛能,使人的個性得以張揚。
A : 正確 Y
B : 錯誤
50: [判斷題]
學生發展需要的能力的核心就是終身學習具備的能力。
A : 正確 Y
B : 錯誤
51: [單項選擇題]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在本質上遵循------的基本過程,即明確問題、制定計劃、收集資料、獲得結論並展開行動的過程。
A : 行動研究 Y
B : 量的研究
C : 基礎性研究
D : 學術研究
52: [單項選擇題]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不是為了構建一種宏觀的教學理論,而是為了通過解決學校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課程實施與教學實踐的效果。它是一種應用性研究,是一種質的研究,是一種------研究。
A : 量
B : 數
C : 靜態
D : 行動 Y
53: [單項選擇題]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經提出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

H. 談談你是如何理解「校本課程開發」的

額 。。這個我們原來也搞過這個東西。。
這不是誰理解不理解的問題
這個是每個學版校根據每個學校自權己各自的特色所開展的一項活動。
所以如果你要開發一項校本課程的話,你要想了解這所學校和其他學校不同的地方。根據其特色去開發。
如果你只是要評價校本課程的話,你可以去求助你的老師,他們會把更具體的事項告訴你,
還有疑問去找老師吧。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