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課程課後分享
① 怎麼把微信群的培訓內容做成課件分享出去
微信群裡面培訓後,如果需要自動保存內容,可以用第三方工具,每次講課後的內容會自動保存,保存後有分享鏈接,這樣,其他用戶也就可以通過分享鏈接來查看,可以看下直播超人
② 聽完微商培訓課後怎麼寫感想 心得
今年三月份開始做微商,算起來也有8個月左右了,中間經歷了很多起伏,有一開始打包發貨的興奮,也有遇到瓶頸時無法突破的迷茫。從只知道進貨丶賣貨到現在也懂得去看待丶分析移動互聯網的市場。中間下過的功夫自然不用多說。
其實直到現在還有人說微商是傳銷,剛開始對於有這種看法的人我還會想和他去爭辯著什麼,可是做到現在我看都不會看他們一眼,不是我逼格高,是因為首先,這些人根本不知道傳銷是什麼。一個連傳銷都不知道的人,一個人雲亦雲的人,你和他爭辯多了等於拉低自己的水平。那句老話,對手決定你的高度。
相反,我覺得如果微商能像傳銷的制度那麼嚴謹的話今天也不會有人埋怨代理總是被翹了。微商經過這兩年的發展,確實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也帶動了很多人加入到創業的大潮里來。就像原來只會在家裡做家務的全職媽媽,她們自己也不會想到原來自己也可以創業,到現在也懂得熟練的操作微信,知道到哪裡走什麼快遞便宜,也不會整天在家閑著只會嗑瓜子丶看電視劇。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改變。改變對於一個人來說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改變帶來的是未知,人對未知會有恐懼感。你克服了自己的心魔就是升華自己的過程。結果無論好壞,起碼你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了。
當你想去做件在他的眼裡不現實的事情時,他自己感覺自己做不到那就會千方百計的阻攔你做到,因為如果你做到的話那會撕碎他的自尊心。他的安全感就會被你打破,你說我做不到那我真的做不到,想想這個理由很可笑。可是確實有很多有潛力的人是淹沒在他人的口水的。昨天做的400多人的群培訓時還有一個女微商說本來老公說她再做微商的話就和她離婚,可是她硬是頂著壓力丶承受家裡給她的委屈堅持著,到現在每個月賺的比他老公還多。這就說明了錢是個實在的東西,看得見,摸得著。還有能力是可以開發的,只是你自己還不知道而已。
你問她什麼叫做互聯網思維丶什麼叫做轉化率,她估計聽都沒聽過,可是她知道自己賺錢了,帶動了周圍很多的姐妹一起賺錢了,通過她的努力讓家裡的生活質量一步一步提高,我覺得這就已經很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我開始慢慢在研究這個市場,通過不斷吸收新鮮的知識和看很多成功的案例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因為我知道今天提高的能力是為了提高明天風險來臨時的抵抗力。記得陳安之說過一句話「人的成就總無法超越他的思維格局」,不論大家對陳安之有什麼看法和爭議,我對他這句話還是很認同的。
不要給自己的能力設置范圍和頂層,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有什麼樣的高度,閉門造車的後果就是眼光的局限和格局的淺顯,還會讓自己更加自大。試著讓自己去擁抱更多未知,這樣你才會有所提升。
③ 你通過就是培訓課程,你想學到什麼提升哪方面知識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會——聽說讀寫,因此相應的,要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很多同學在學英語的時候往往只是用了眼睛、或者用了手、用了嘴、用了耳,用了某一個器官,而沒有想到在一個單位時間裡面,其實可以五官並用,這樣的話可以提高自己學習英語的效率。
我覺得朗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讀的過程中既訓練了聽力,又提高了閱讀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對英語的語感。語感是在面對英語試題時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時它是說不清楚的,但往往就是這種能力使我們在考試中能夠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英語的學習應該在平常的生活中見縫插針。僅僅利用在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課後投入大量的時間以鞏固和完善。
1.堅持不懈,從不間斷。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鍾的英語,早晨和晚上是學英語的最好時間。
2.方法要靈活多樣。一種方式學厭了,可以變換其他的方式,以便學而不厭。
3.上下相連,從不孤立。記憶英語要結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記單詞和短語,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記常用語,確保准確無誤。把常用的交際用語背熟,熟能生巧。
5.盡量用第一人稱來記憶習慣用語和句型,以便記憶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來學英語。經常讀報、聽廣播、看外語電影、聽外語講座、讀課本和別人交談等方式來練習英語。
7.敢於開口說英語,不要怕說錯。只要敢說,就一定能學好。
8.要創設情景,加強交際訓練。語言的運用離不開場景的強化訓練,只有交際,才能學好。
9.勤奮和持續堅持。.多背,課文範例,背得越多越好,越熟越好;大多數人學不好英語根本的原因是懶惰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10.把英語當成一門聲音而不是文字來學。英語首先是一門聲音,敢說,加入英語學習,天天說,大膽說,大聲說,不怕錯,錯了及時糾正。
11.建議從學單詞開始就聽音背單詞,建立起人對英語單詞聲音形象的條件反射能力。
總之,是個積累的過程,你了解的越多,學習就越好,所以多記憶,選擇自己的學習方法。
④ 培訓開場白和結束語
培訓開場白:
各位同事們大家下午好!首先歡迎大家的加入到公司,我們從五湖四海相聚在富誠這片土地上我想這是一種緣分。我們不光成為了同事,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會成為很好的朋友。
從現在開始這里是大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富誠公司深知自己的責任,這里承載著你們每個人的夢想和憧憬。也許你想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更多的報酬來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也許你想在這里學習和成長、亦或許你想在這里找到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
培訓結束語:
有付出才會有回報,有忠誠才會有信認。我希望每一位同事能盡快地融入富誠公司,成為富誠密不可分的一分子,同時也希望您在公司的工作能夠勝任、愉快及滿意。 最後,我也熱切地期望: 您因富誠而自豪,富誠因您更精彩!
(4)培訓課程課後分享擴展閱讀
培訓技巧
1、情緒掌控法
掌控情緒既是平常人公眾講話的最大難點,也是培訓師入門的最佳技能,作為一個專業演講師與平常人最大的區別就體現在對情緒的控制上。
2、精彩開場法
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這個道理誰都懂,要真正做到,則需要精心設計。據說在保險行業講課,有個「5分鍾安全時間」的說法:在5分鍾內講師絕對安全,如果5分鍾後不能吸引學員,則會被毫不留情的轟下台來。
⑤ 如何有效的學習培訓課程
關於如何學習好培訓課程,本人也想就此寫篇文章,但看了笑之手筆的文章後,感覺其手筆非凡,特此轉載。時下,培訓行業是一個熱門行業,這一點從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商業培訓公司和越來越多的企業內部設立培訓部門可以看的出來。講壇、公開課、內訓、多媒體教學、互聯網教學,越來越多的培訓形式充斥著我們的眼簾,一時間真的使我們目不暇接。但是凡事必有兩面性,在我們一面大力追捧培訓課程和講座的時候,一些不如意的現象和抱怨也隨之產生了。在這些抱怨裡面,提到最多的就是培訓效果的問題。一個培訓的效果,是兩個最重要的主體來控制的:一個是培訓講師,一個就是培訓學員本身。在當今社會的主流培訓中,我們一般還是以被動聽講為主,也就是說,我們很難讓老師按照我們個性的需求來講授,只能是老師講什麼,我們聽什麼(當然,企業內部培訓除外)。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從老師的名氣、課題、課程大綱和第三方的介紹這幾個途徑來判斷和選擇我們希望學習的課程。那麼在這里,我就從我們自身出發,以一個培訓學員的角度,來談談。 一、首先來談談培訓的作用,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來參加培訓。培訓的作用有哪些,我們說的通俗點,培訓就是希望給受訓者以指引,使受訓者從知識、技能和態度上得以轉變,因此而擁有適應當前和未來的能力。培訓的主要方向在於引導,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講的就是一個「引」字。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培訓課程呢?關於這一點,很多朋友都會有一種想法:「學習培訓是為了解決我們的問題。」這種想法沒有錯,但是沒有把實質的主體說出來。其實培訓能直接解決我們的問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培訓的作用在於引導,而不是為我們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質主體是我們自身,而不是培訓課程。 當然,如果一定要以解決方案為目的的話,那就屬於咨詢行業的范疇,不過,咨詢項目的費用就不是可以和培訓費用同日而語的了。另外如果是現場培訓,那麼加強人際關系和人際面也是很多人的主要目的之一。來聽培訓的學員一般都是某個行業圈子或者職業圈子中的人,群體比較集中,確實是擴大接觸面最好的方式之一。 二、在培訓課程中,我們能聽到什麼、學到什麼?在培訓課程中,我們能聽到、學到的一般都是培訓講師們通過自己多年來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經歷」而加以總結或者推理出來的「經驗」。這句話讀起來像繞口令,但是把主謂賓語挑出來就很明確了:我們能聽到和學到的是經驗。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提到了兩個比較相似的詞「經歷」和「經驗」。在這里,我把我心目中的「經歷」和「經驗」這兩個詞明晰一下,因為我發現總有朋友把它們混為一談。經歷,指事實信息,代表我們走過的歷程,是一個「過程」的代名詞。經歷的優勢:能帶給人過程中的感覺。經歷的劣勢:不可改變,不可復制。經驗,指觀點信息,是基於經歷之後的總結、或者推理出來的。經驗的優勢:可以總結和學習到。經驗的劣勢:難有感覺!畢竟,真正去實踐的時候需要感覺或者說心態。也就是說,有經歷但是不總結,也不會有經驗;有經驗,也並不一定是必須有經歷,因為經驗是可以通過學習或者推理而得到。所以,當你經常聽到有些人說「我知道這件事應該怎麼做。」可能意味他有經驗,但是不一定有經歷;聽到有人說「我做過這件事。」可能就意味著他有經歷但是不一定有經驗。「成功不可復制」這句名言,就是針對於「經歷」說的。「學道、悟道」就是針對與「經驗」說的! 三、培訓效果是如何體現的?既然我們能學習到的是經驗,那麼培訓效果產生的過程就應該是通過「經驗」的指引來驗證「經歷」的過程。大家注意「驗證」這個詞,如何才能驗證?那就需要行動。沒有被驗證的理論不會成為真理。同樣,沒有化為行動的經驗也是徒勞的。我們學習經驗,其實就是希望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部分,然後加以融會貫通,在日後的工作生活中指導自己、提升自己,來達到更好的狀態。很多聽過培訓的人事後都說:「這個課程沒什麼效果,這個老師講的道理雖然都對,我們都懂,但是沒有實操性,沒有用啊。」其實這是一種自己對自己很不負責任的說法。我們可以試著問有這種想法的人幾個問題:1、既然道理都對,自己都懂,為什麼不去做呢!2、不去做的話,是不能做或是不想做還是做不到?3、有人做到了嗎?4、為什麼別人做到了?5、如果大家都做到了,他講還有意義嗎?6、如果大家都做不到,那他還有必要講嗎?其實問完這幾個問題,答案已經很明顯了,其實培訓本身就是給與人提高的機會,但是能不能把握住機會,願不願意把握機會,就與培訓沒有直接關聯,而是與受訓人有著直接關聯了。在對待效果的問題上,我們一要正視自己的態度,負起自己的責任,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四、對待培訓課程常見的誤區:這個講師還給我們講企業管理,他講的那麼好,怎麼還把自己的企業都做砸了?」這種說法,對於一個培訓師來講,是很不公平的,也是很不客觀的。對待這個問題,站在受訓者的角度,我還是希望大家端正一下對培訓師的態度。我也曾經問過一位資深的培訓師這個問題,他嘆了口氣回答我說:「培訓師只是知識和經驗的傳播者,而不是實際行動的實施者。」我認為這個回答是很經典的,也是很客觀的。是啊,我們學習到的只是經驗啊,至於我們的未來的經歷,還是需要自己去走啊!2、「這個講師是大牌,很有名很成功,去聽他的課沒錯,他教什麼,你就照著去做,肯定沒有問題。」這種想法是比較糊塗、不理智的。其實看培訓課程和培訓師不應該是只看名氣和社會認可度,而是應該理性看待他們所講授的內容和適用范圍,更重要的是,把名人的經驗融會貫通,提煉出適合自己的經驗。如果照搬照抄,那就是盲目的效仿,畢竟「成功是不可以復制的」。3、「我學了名人的經驗,而且我也去實施驗證了,但是不管用啊,而且我還吃了大虧。這些講師,都是來騙錢的。」這也是一種比較主流的誤區,和上一個問題比較相似,很多時候都是盲目效仿產生的結果。在這里,我詳述一下:就拿時下或者曾經我們最了解最火熱的幾位名人講師舉例吧。余世維先生是名人,曾仕強老先生、陳安之先生、林偉賢先生以及所有以前或者現在仍然活躍在培訓與企業界的老師們,應該說都是名人!我們受其教誨,得益良多!但是對待名人,特別是名人的理論與見解,我個人的意見是:一定要全面分析,決不能以偏概全。舉個例子,前幾天在網上論壇看到這樣一段關於林偉賢先生的故事:有一網友問:「林老師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是個成功的企業家,還是一個知名的講師,請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林偉賢先生沒有直接回答,他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網友的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也許,這就是企業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網友評論論壇上有很多朋友對這段話進行誇獎、贊嘆。我也很佩服林先生這個論斷,給與下屬機會其實比其他更多的激勵手段都有效。但是,向來喜歡考慮事情正反面的我也寫了一些「潑冷水」的話,來嘗試著補一補那個沒有畫完的「句號」:7管理沒有定論,要看環境!缺口理論有成立的可能性,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它成立的前提是在「下屬是個善於學習、善於發現、勇於改善、有能力改善的好員工」的前提下,要不然可能會給員工如下感覺:(1)領導做事怎麼這么不小心。這么粗心的人,以後真不知道有沒有能力帶好我們。(挑戰型員工)(2)領導也不過如此嘛,跟我也差不多。(滿足型員工)(3)這里出問題了,領導到底知不知道?是考驗我們還是怎樣?(懷疑型員工)(4)這問題,我真不知道跟領導說了他會表揚我還是記恨我!(軟弱型員工),不是任何公司任何部門的任何員工,都是潛在的「優秀員工」的。這種「缺口做法」到底是試探選擇好員工呢?還是意圖淘汰不好員工呢?還是給員工找點事做呢?值得商榷。其實我上面這段話,並不是挑戰林先生的觀點,因為我知道他是有能力知道什麼時候對什麼人用這種方法的。但是看到大多數網友都是持肯定態度,又言之切切的說「值得效仿」,我覺得這是比較危險的,為了平衡觀點、使理論更加豐富些,所以我寫出上面那段話來提醒大家多思考些,其實每個名人的單一理論背後,都是有很龐大的復雜論據在支撐的。同樣一套理論,什麼樣背景的人,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對待什麼樣的事情,面對什麼樣的人,使用什麼樣的方法,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可能產生什麼樣的副作用……都是有著很大變數的,可以說每個環節和關鍵點都很重要。想做好一件事,真的需要非常豐富的經驗和支持,才有可能作的完美。而我們平常聽名人講座或者課程,一般只能聽到論點,但是很難聽到全部的論據和論證,以及支撐論點的「背景與前提」。如果自己不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論證,而是盲目的學習和實施,那危險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至於有些朋友盲目實施,或者由於其他的不確定因素而導致自己的失利,由此而把責任強加在講師和課程的頭上,而得出「這個講師的課程沒有用」甚至更加主觀臆斷的說出「這些老師都是騙錢的」這樣的話來,就是更加不應該的了!因此,讓我們多一些理性,記住:避免「聽課學習無用」論,首先就要「習慣全面思考」先!這個課程題目我蠻喜歡,但是老師的背景行業和我現在的行業一點關聯都沒有。估計聽了效果不大。」這個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還是比較片面的。因為這種課程的適合與否並不是完全與行業有關,而是與你的目的和自身的經驗有關。如果你的目的是學習實際的操作性的培訓課程以確保實踐工作,那麼老師行業經驗可能就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之一,因為他可能會對你的工作給與具體的指導。但是如果你對你的行業或者崗位已經很了解,希望參加培訓的目的是希望從理念和方法上有所改進和發展,那麼,聽取其他行業的那些你不熟悉的經驗和方法論可能就是上上之選了!這樣有助於你觸類旁通,吸取各家之長。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說的都是這個道理。「這部分我願意聽我就多聽點,那部分沒意思我就少聽點。」問題同第三點,需要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任何單一論點的背後都會有其他的相關論點和論據的支撐。另外,一般如果是付費培訓的話,很難說選擇聽幾部分就給幾部分的錢。既然也交了費用,為什麼不多聽一些呢?如果聽到的內容你自己也已經理解到了,那麼豈不是多了一個經過他人驗證的思想;如果聽到的內容和你無關,或者你也不懂,那麼多了解一點總沒有壞處吧,總比聊天和睡覺好得多吧。五、如何進行參加培訓課程前的准備和課後的回顧?不管學習什麼,聽什麼培訓,學習的三部曲總是不會變的——課前准備、課上學習、課後回顧。1、課前准備。如果談到學習效果,那麼有目的的學習肯定應該比隨機學習整體效果要大得多。我們在參加一個培訓課程之前,最好先了解主辦方的相關信息,講師的具體背景資料、課程的成熟度,如果有課程的框架大綱就更好了,可以事先准備好課程的重點部分。再有,就是帶著問題去聽。有了問題、有了針對性的聽課,才能更准確的把握好課程中最適合自己的關鍵環節。課程不能解決問題,但是課程卻可以幫你解決疑惑,為你指點方向。另外,那麼在參加一個培訓之前需要准備以下幾件物品,僅供參考:(1)筆記本和筆。用來記錄。(2)名片。如果現場有其他人,可以交換名片以進一步交流。(3)錄音筆。在培訓主辦方沒有聲明不許帶錄音設備的情況下,如果課程事先你就很認可,希望回去再重新溫習的話,那麼可以帶上錄音筆。如果主辦方有規定不允許現場錄音以維護版權的話,切莫做此事,有損行業道德!在時間上,也應該有一定的考慮。拿我個人來說,我習慣提前半個小時到場,到場後我會看工作人員布置會場、安排事務,更重要的是看他們接待學員。而且,我也會與鄰座的學員互相認識、交流名片,一方面可以結交朋友,另一方面又可以互相分享更多的信息。 2、課上學學習。很多朋友以為:「課程中的學習就是多聽多記唄。」這句話沒錯,但是看似簡單,卻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裡面:我們聽培訓時,當然是全能聽到、全能記下為宜,但是對一般人來講這是很難做到的。如果聽得入神,就經常忘了記;如果只是記錄,那麼寫字肯定沒有講師講得快,可能這句還沒有記完,下句就已經過去了。那麼到底是應該以多聽為主還是以多記為主呢?因人而異,因目的不同而異。有些學員,可能對課程本身其實沒有太大的興趣,而只是以開拓思維和理念為主,以中間某部分重要環節為主,那麼自然可以少記一些,只要把自己在課程中閃出的靈感和某些重要理念和心得記下來就好。而有些學員是抱著更高的目的來聽課的,本身對課程就很感興趣,而且可能是公司外派聽課並且回去需要與大家分享內容的。在這種情況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定要以記為主,包括講師講到的案例分析、小游戲和互動以及學員的回答等。另外,在課程中間休息的時間里,也是我們與其他學員和老師交換名片、溝通的好時間。 3、課後回顧。課後回顧又分為現場和離場兩部分。一般來講,課程結束後,講師在現場逗留一段時間,會有學員上來問問題或者簽名、合影留念。這段時間是最好的與講師溝通和問問題的時間,一方面自己可以問,另一方面還可以聽到其他學員問講師的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分享的大好時間。很多人都說,對他自己而言,這一小段時間,可能比整個的課程還有效果。離開現場後,根據一般的人的習慣,要麼把講義往單位或者家裡一扔,要麼和朋友大侃特侃一下,回頭過個一兩天就好像沒有這么一回事似的。以我的經驗,再好的課程,對你感動再大,如果沒有後來的回顧,都是幾乎沒有效果的。當然,由此也產生了「那些老師講的不錯,不過不切實際、沒有用」這樣的論調。是培訓沒有用嗎?一般來說不是,應該說是:你根本沒有用它。在這里推薦一個好的心態給大家。很多人都知道那句話:你自己覺得懂了,未必是真的懂了;但是如果你能把你學的東西講給別人聽,讓別人懂了,那你才是真正的學懂了!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確實也是最難做到的。因為像做到這點,最主要靠的不是能力,而是態度。沒有好的態度,再高的能力也沒有用。還是以那句話來結尾:「態度決定一切」。培訓課程可以培養和教導你的態度,同樣,好的態度也能讓你更好的學習培訓課程。在這里,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想的到、學的到、做的到,最後還要——做得好!
⑥ 你好 請分享下您參加培訓的課程 謝謝
培訓的課程那麼多,你又不說你想參加啥子課程,別人怎麼給你分享啊
⑦ 安利培訓課後怎樣分享自已的感受
這個別人教不來你的。要你自己聽進去了才能分享出來。真正聽進去的人聽完都會有感觸的。
⑧ 你參加一個視頻培訓課程,然後把課程內容自己寫下來分享在微博,侵權么
是一板一眼的全部寫下來嗎?還是說是你自己的理解?不過我個人覺得,應該不能算是侵權吧。
⑨ 培訓課總結報告怎麼寫
例文:作為事業發展委員會的新員工,我們非常感激這次入職培訓。它使我們迅速地融入華夏這個大集體,在這幾天里,華夏給予了我們新進員工很多的關愛和幫助,使我們充分體會到了心理學的魅力和華夏的魅力。同時,從培訓的安排到課程的設計,我們又充分感覺到華夏人的熱情、認真和專業。這是每個從業者都嚮往的一種職場氛圍,為此,我們真的感到非常幸運。在一些不太規范的公司,新員工第一天入職,很多單位都會臨時組織一些入職培訓,零散而倉促,但在華夏,我們看到了曹芬元老師詳細的培訓計劃,魏霞老師,曲楠老師等各部門老師精彩的課程設計。這讓我們新員工有一種踏實的感覺,知道自己這一天具體要做什麼,學什麼,不僅如此,在培訓過程中,每一位培訓老師都把自己在心理學領域辛勤耕耘的成果和心得無私的奉獻出來與我們大家分享,讓我們體驗到接納,關注和尊重,迅速的融入到這個集體,在收獲了很多的同時,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感動。培訓雖然過去好多天了,可每一天的情景卻依然在我們腦海中回放:第一天,總裁致辭,歡迎新員工。在滿滿的一教室新員工熱切的目光中,魏總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華夏心理,「科技助力 領航心理學教育;心理產業成就健康中國」是公司發展一貫秉承的理念,「和諧人生源自心靈用心成就健康中國」是公司投入心理學教育事業的神聖使命,他希望加入華夏大家庭的新人,能理解和認同華夏的理念和使命,共同努力,實現理想。魏總充滿信心的致辭讓大家倍感振奮,一個踏實厚重的,持久發展的公司概貌躍然眼前。之後,魏霞老師帶來了她的《感受心理學>》。在她熱情溫和的態度中,生動活潑的講述里,我們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活在當下,成為有影響力的人,讓生命影響生命,把心理學的精粹用於生活,工作,人際交往,成為幸福的人……每個話題都是那麼新鮮有趣,充滿了樸素的道理。第二天,年輕干練的營銷總監曲楠為我們介紹公司的營銷、宣傳、網站狀況。信息量大,沖擊力強,是我們的第一感受,脈絡清晰,思維敏捷,是我們接下來的贊嘆,聽完她的報告,才會明白 「她是推動公司進程的超級高手」這句評價對她來說是恰如其分。通過她的圖式講解,更深刻了解公司經營策略和發展目標,啟發了我們每個人對工作的深入思考。下午,年輕卻資深的客服部主管李紅艷講解公司產品,厚厚的一本手冊被她講得清晰明了,加上她時常的提問搶答,課堂氣氛緊張而活躍。第三天,首先由教學部的趙歡老師介紹改版後的遠程教學平台,公司一切新的進展都歡迎我們參與,雖然不熟悉,但也聽得津津有味。接下來,教學部主任曹雪做教學情況介紹,不僅PPT文件做的很漂亮,教學功力深厚的曹雪老師更是把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引領式立體化教學模式講解得透徹清晰,讓人大開眼界。教務部的郎俊蓮老師給大家介紹教務情況,教務工作繁瑣,細碎,又要高標准高質量地為學員服務,需要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細致認真的她對待我們和對待學員一樣呵護有加。事業發展委員會的新員工們再次對每一位辛勤付出的老師表示感謝!培訓之初,曹芬元老師想讓員工初步感受心理學的魅力,熱愛心理學,熱愛華夏;迅速了解公司的基本狀況,盡快進入工作角色。通過這次為期三天、涉及多個方面內容的培訓,通過各位老師的辛勤付出,最初的培訓目的都圓滿達到了,讓人十分欣慰。我們很高興有了這樣良好的開始。培訓結束後,新員工總結談感受時,原法卓首先激情發言,她細細回顧了幾天來的內容,飽含深情,娓娓道來,最後她深情的表示今後的工作充滿挑戰,而她充滿了信心。吳國林從再一次分享朗老師的故事開始,兩個人,一簍魚,一條魚桿,如何做到最好?答案就是――團隊協作,才能共贏。土撥鼠和兔子,又讓我們時刻關注真正的核心目標。梁玫在這次培訓中感到收獲很多,從多個側面更加深刻地了解華夏。她表示要多做功課,爭取早早進入最佳工作狀態。進入華夏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公司,身處這樣一個優秀奮進的團隊,在各位老師和同事的關照和鼓勵中,我們事業發展委員會的新員工決心提高自己,不斷學習,爭取以優良的工作表現來回報大家,回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