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看法的影響因素
1. 影響校本課程開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就這四方面的因素了...
2. 【簡述影響課程變革的因素】,【簡述素質教育的含義及特徵】【試述教育目的的選擇與確立】
筆者認為要了解教育學的復習方法首先應當對這門學科的性質有個清楚地認識: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廣泛地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之中。人們為了有效地進行教育工作,需要對它進行研究,總結教育經驗,認識教育規律。教育學就是通過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一般地,教育學原理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即教育基礎理論、教育實踐、教育與社會及人的關系。
一、教育基礎理論
教育基礎理論是教育學最基礎的組成部分,也是相對重要的章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 教育學概述:需要認識到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任務,理解和掌握教育學的各發展階段的特點以及主要思想和代表作品,並關注教育學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本土化和國際化、科學性和價值性等若干問題。
預測題型:選擇
(二) 教育的產生與發展:需要了解教育的代表性定義,掌握教育的基本構成要素及其之間的關系,認識教育的本質及其有關爭論,理解教育的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和勞動起源學說,並掌握不同歷史時期教育發展的特點。
預測題型:選擇
(三) 教育目的:理解教育目的對於教育功能、確立教育觀都有重要意義,要清楚表述教育目的的內涵,並了解教育目的的作用和類型以及教育目的確立的依據。結合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個時期的教育目的的變化,正確表述當今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同時,領會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思想淵源、科學含義、具備的社會條件以及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預測題型:選擇、簡答
(四) 教育制度:識記教育制度與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現代教育制度的類型,理解教育制度和學校教育制度的歷史發展過程,把握教育制度和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發展趨勢。運用學校教育制度的有關知識來分析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問題。重點把握現代學校教育制度以及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
預測題型:選擇、簡答
綜上所述,教育基礎理論的復習,需要抓住主要的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發展歷程、教育發展的經緯以及發展方向,以獲得關於教育狀況的整體概念。建議考生復習時採用「網路式」復習法,即採用編、章、節、標題、要點五個層次對教材進行梳理和編織記憶網路。最後做到脫離課本時只看大的編,以編想章,以章想節,以節想標題,以標題想要點。這樣做,不僅記得仔細,對跨章節組織論述題的回答也十分有利。
二、教育實踐
教育理論用於教育實踐主要體現為學校的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課程:了解幾種不同的課程定義,分析並評價經驗主義、學科中心主義、社會改造主義、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等課程論流派的不同觀點。全面了解課程的組織和實施,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等。能說明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等不同課程類型及其利弊。聯系實際分析影響課程變革的因素,了解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理念、目標和內容。
預測題型:選擇、辨析、簡答、分析論述
(二) 教學:理解教學定義,了解包括行為主義、認知教學、情感教學在內的主要的教學理論流派的主張,並結合實際的教學加以評價。認識教學過程的概念、本質、基本要素與基本矛盾。明確教學模式、教學原則、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的區別以及各自的定義,並了解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預測題型:選擇、辨析、簡答、分析論述
(三) 德育:正確理解德育過程的概念、構成要素,能舉例說明我國常使用的德育原則、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徑,分析並認識當前我國學校德育改革的背景、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革的主要趨勢。
預測題型:辨析、簡答、分析論述
(四) 教師與學生:了解教師的職責與角色、地位與作用,分析其特點。描述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教師的專業素質,並了解教師資格制度的實行。闡述學生的基本屬性,描述學生的社會地位。分析師生關系的意義,並舉例分析不同性質的師生關系,結合自身的教育知識,表述理想的師生關系。
預測題型:辨析、簡答、分析論述
對於教育實踐部分的復習重在理論聯系實際。首先要了解教學實踐知識的概念、內容、背景、意義;其次要關注目前我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當前的重要改革;最後要將二者有機結合,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
建議大家在閱讀教材、記誦筆記的同時,多關注一些教育熱點問題,不錯的材料有《中國教育報》、人大復印資料和某些學術領頭人發表的論文。在閱讀的基礎上認真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還可以針對該問題從多角度自行設計題目,然後作答,最後自己判分總結。
三、教育與社會及人的關系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和個人,任何教育學問題都包含在這兩種關系之下。
(一) 教育與社會發展:一方面,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它的發生和發展受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主要表現在: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文化傳統和人口狀況對教育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教育作為社會精神文化的傳播活動也具有自身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教育的經濟、政治、文化、和人口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日益呈現出現代化的特徵,並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需要掌握教育現代化的內涵和主要內容以及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
預測題型:辨析、簡答、分析論述
(二) 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需要正確處理好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系。復習時要識記人的身心發展的含義,了解人的身心發展的各種理論,包括認知發展理論、智力發展理論、道德發展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等。認識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探討包括遺傳、環境、學校教育、個體在內的各種影響因素對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作用。
預測題型:選擇、辨析、簡答、分析論述
這一部分的復習,一方面需要將教育放置在社會的大環境中,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來看待。尤其在解釋教育與社會的相互作用時,既要看到社會對於教育的制約作用,又要考慮到教育的社會功能。另一方面在教育與人的發展部分的復習可以與教育心理學中的「心理發展與教育」相聯系。此即專業課復習時可以利用的「融會貫通法」,由於專業的各門功課之間有著內在的相關性,在復習時,可以先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弄懂,然後把它們串起來,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思維和理解。如果能夠做到融會貫通,無論對於理解還是記憶,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有學者認為目前我國中小學的課外興趣活動就是校本課程你對此有何看法請就某
現在中國的小學生的,學習壓力挺大的,學習時間過長,課外活動時間太短。課外活動是課程非常認同
4. 課堂中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進行價值觀教育
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轉化為學生普遍遵循的行為規范,通過養成踐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於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主要是學科課程教學,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形式,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形成品格和價值觀主要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實現的。因此,深入分析探討學科價值、學習價值,有利於在學科教學中更好地進行價值觀教育。學科課程的日常教學是價值觀教育的最主要渠道。我們可以在各學科中充分挖掘和認定其本身的教學價值,並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價值觀的傳遞與授受。同時,學校可以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給學生進行價值觀課程教育。
5. 求問校本課程特徵是什麼
1、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產生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校本課程開發」(簡稱SBCD)的課程改革思想對世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相繼出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政策和規定,開始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課程決策權部分下到了學校。
3、什麼是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課程資源可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素材性課程資源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日標等方面的因素;條件性資源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現狀等因素。
(1)校本的含義:一是為了學校(目的)是指以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學校所面臨的問題為指向。校本關注的不是宏觀層面的一般問題,而是學校管理者及教師們日常遇到的亟待解決的實踐問題。二是在學校中(主體)是指校本課程開發要經由學校校長、教師的共同探討、分析來解決,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要在學校中加以有效實施。三是基於學校(途徑)是指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所組織的各種培訓、所展開的各類研究、所設計的各門課程等,都應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挖掘學校所存在的種種潛力,將學校資源更充分地利用起來,讓學生的生命力釋放得更加徹底。(2)校本課程的含義: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校本課程強調以學校為主體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滿足學校師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特別是使學生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難以滿足的那部分發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滿足。校本課程是我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中一個組成部分,即中小學新課程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的校本課程是在學校本土生成的,既能體現各校的辦學宗旨、學生的特別需要和本校的資源優勢,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
5、校本課程內在結構的三種基本成分:(1)課程目標:校本課程以貫徹學校的辦學宗旨和促進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的協調充分、各有特色的發展為主要目標,(2)課程內容:以綜合性信息和直接經驗為主要內容,(3)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參與的實際操作、評論創作、調查研究、問題探究和社會服務等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
6、校本課程的四個突出特徵:(1)實踐性:校本課程大多屬於實踐性課程,而不屬於學科類課程。它不以系統知識為基本內容,也不以讀書、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而是圍繞學生需要研討和解決的問題來組織具有多樣性、動態性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調查研究、討論探究等活動中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校本課程在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行為的充分發展的過程中,把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重點。所以,它強調學生應在活動中學,注重直接體驗和經驗積累,反對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顯然,實踐性是校本課程最本質的特徵。(2)探索性。校本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理念。各門校本課程應是圍繞一系列重要問題或挑戰性任務而編排學習內容、安排學習活動的,學生便按照一系列課題或主題參加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收集書面材料和實際材料,進而通過自己的思考、操作以及與同伴的討論去解決問題或提交作品。各個課題或主題的答案多為實際答案(即拿出各種作品),也有認識性答案。有些課題或主題有多個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據,就可獲得優良的成績。(3)綜合性。各門校本課程的內容是圍繞一個一個主題或課題而從多種學科和多種現代媒體中收集組織的。這種綜合性內容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束縛,因而有助於多種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多種能力的均衡發展。(4)以學生為主體。各門校本課程的構建都把學生的發展置於中心地位。首先,以學生的特別需要為出發點,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學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門校本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學習活動的安排都給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一些空間,創造一些條件,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提出問題、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結論或提交作品。
7、校本課程開發是趕時髦做樣子,是額外的工作負擔嗎?「校本課程開發是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在明晰學校自己辦學宗旨或育人目標的情況下,通過對本校學生需求進行科學評估,並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進行開發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是針對本地區、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差異性,著眼於盡量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能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起到補充作用的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是給予學校的權力,它是服務於學校特色建設的,是學校辦學宗旨、育人目標的有效的載體,使學校的辦學宗旨通過課程得以落實。我們都知道現在有特色的學校才會有良好的生存前景,
校本課程開發意味著一種機會,每一位教師都有機會在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得到發展,教師在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和反思中,將逐步加強對學校的認同意識,提高歸屬感,形成課程意識,掌握課程技術,加快專業發展的進程。因此,校本課程開發是教師自我更新和成長的機會。
6. 影響課程開發的因素
課程開發的主體包括國家、地方、學校等,所開發的課程根據管理體制而定,在我國不同主體開發的往往是不同層面的課程。如國家開發的是國家課程,地方開發的是地方課程,學校開發的是校本課程。課程開發包括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宏觀主要是課程方案和設置的問題,中觀主要是課程標准、教材的問題,微觀主要是實施層面的問題。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的對象,在課程的設計上也會有許多差異,這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具體說,影響課程開發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知識、兒童三大方面:
1.社會經濟政治等對課程開發的影響
(1)經濟的發展影響著學校課程的門類。
(2)經濟政治的發展影響著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3)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意識決定著課程的管理和課程的方向。
(4)社會經濟政治對課程開發的影響,還體現在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上。
2.文化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科知識影響著課程開發
文化和科學技術、學科知識是課程開發的知識來源,其對課程開發的影響體現在:
(1)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科知識的進步直接影響著課程的種類、內容、結構。
(2)文化中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直接影響課程的內容及其表達方式。
(3)學科的特徵和性質決定對學科知識的選擇和組織,課程開發要體現學科的性質。
3.學生對課程開發的影響
(1)學生的發展需要制約課程開發的方向。
(2)課程的門類、程度(深度和廣度)編排形式等設計與開發,要考慮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程度和水平,受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所制約。
4.課程理論
此外,一定社會條件下形成的課程理論對課程的制訂起著理論的指導作用,它是影響課程自身發展中一個重要的內在因素。對課程設計產生比較大影響的課程理論有學科課程論、活動課程論、綜合課程論、結構課程論等。比如泰勒的課程理論對課程的設計就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7. 對校本課程有什麼看法
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