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㈡ 什麼叫校本課都學什麼
以學生為本,以學校為基地,以教師為主體,以專家為指導,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校本課程,如研究型課程、自願報名開設的體育課選修(乒乓球、籃球等)、象該校請外籍教師開設的口語課等其實都是校本課程。可以說,學校里的課程都有校本課程的成分。
從校本課程開發的具體活動方式來看,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分為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和課程新編等類型。
(2)選科校本課程擴展閱讀
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像語文、數學一樣以系統知識為主,以長周期、教師講解為主。而目前大部分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都是短期的,以研究性學習和開放性學習為主,在性質和形式上與綜合實踐活動課都非常相似,所以造成了校本課程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校本課程的印象。
校本課程主要分為兩類:
1、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個性化,即學校和教師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的特點和需要。
2、學校設計開發新的課程,即學校在對該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並充分考慮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㈢ 開設職稱評審中選修課及校本課程情況怎麼寫
而職稱評審中,選修課分情況一定要寫清楚,你選修的內容,因為要評審的過程中是主要
㈣ 求問校本課程特徵是什麼
1、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產生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校本課程開發」(簡稱SBCD)的課程改革思想對世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相繼出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政策和規定,開始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課程決策權部分下到了學校。
3、什麼是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課程資源可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素材性課程資源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日標等方面的因素;條件性資源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現狀等因素。
(1)校本的含義:一是為了學校(目的)是指以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學校所面臨的問題為指向。校本關注的不是宏觀層面的一般問題,而是學校管理者及教師們日常遇到的亟待解決的實踐問題。二是在學校中(主體)是指校本課程開發要經由學校校長、教師的共同探討、分析來解決,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要在學校中加以有效實施。三是基於學校(途徑)是指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所組織的各種培訓、所展開的各類研究、所設計的各門課程等,都應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挖掘學校所存在的種種潛力,將學校資源更充分地利用起來,讓學生的生命力釋放得更加徹底。(2)校本課程的含義: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校本課程強調以學校為主體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滿足學校師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特別是使學生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難以滿足的那部分發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滿足。校本課程是我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中一個組成部分,即中小學新課程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的校本課程是在學校本土生成的,既能體現各校的辦學宗旨、學生的特別需要和本校的資源優勢,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
5、校本課程內在結構的三種基本成分:(1)課程目標:校本課程以貫徹學校的辦學宗旨和促進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的協調充分、各有特色的發展為主要目標,(2)課程內容:以綜合性信息和直接經驗為主要內容,(3)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參與的實際操作、評論創作、調查研究、問題探究和社會服務等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
6、校本課程的四個突出特徵:(1)實踐性:校本課程大多屬於實踐性課程,而不屬於學科類課程。它不以系統知識為基本內容,也不以讀書、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而是圍繞學生需要研討和解決的問題來組織具有多樣性、動態性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調查研究、討論探究等活動中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校本課程在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行為的充分發展的過程中,把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重點。所以,它強調學生應在活動中學,注重直接體驗和經驗積累,反對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顯然,實踐性是校本課程最本質的特徵。(2)探索性。校本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理念。各門校本課程應是圍繞一系列重要問題或挑戰性任務而編排學習內容、安排學習活動的,學生便按照一系列課題或主題參加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收集書面材料和實際材料,進而通過自己的思考、操作以及與同伴的討論去解決問題或提交作品。各個課題或主題的答案多為實際答案(即拿出各種作品),也有認識性答案。有些課題或主題有多個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據,就可獲得優良的成績。(3)綜合性。各門校本課程的內容是圍繞一個一個主題或課題而從多種學科和多種現代媒體中收集組織的。這種綜合性內容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束縛,因而有助於多種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多種能力的均衡發展。(4)以學生為主體。各門校本課程的構建都把學生的發展置於中心地位。首先,以學生的特別需要為出發點,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學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門校本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學習活動的安排都給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一些空間,創造一些條件,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提出問題、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結論或提交作品。
7、校本課程開發是趕時髦做樣子,是額外的工作負擔嗎?「校本課程開發是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在明晰學校自己辦學宗旨或育人目標的情況下,通過對本校學生需求進行科學評估,並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進行開發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是針對本地區、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差異性,著眼於盡量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能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起到補充作用的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是給予學校的權力,它是服務於學校特色建設的,是學校辦學宗旨、育人目標的有效的載體,使學校的辦學宗旨通過課程得以落實。我們都知道現在有特色的學校才會有良好的生存前景,
校本課程開發意味著一種機會,每一位教師都有機會在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得到發展,教師在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和反思中,將逐步加強對學校的認同意識,提高歸屬感,形成課程意識,掌握課程技術,加快專業發展的進程。因此,校本課程開發是教師自我更新和成長的機會。
㈤ 校本課程開發有哪些
校本課程開發有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課程新編,具體內容如下:
1、課程選擇:課程選擇是校本課程開發中最普遍的活動,是指從眾多可能的課程項目中決定學校付諸實施的課程計劃的過程。
2、課程改編:課程改編是指針對與原有課程准備對象不同的群體進行的課程上的修改。
3、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
4、課程補充:課程補充是指以提高國家課程的教學成效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材料開發活動。
5、課程拓展:課程拓展是指以拓寬課程的范圍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
6、課程新編:課程新編是指全新的課程單元開發。例如,突出學校特點的「特色課程」、地方性專題課程即我們所說的「鄉土教材」以及時事專題課程,就可以歸為這一類型。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學校基於本校實際,推進校本課程建設,值得鼓勵,但要科學地完善課程結構,規范有序地開發相關的校本教材,努力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㈥ 學校課程與校本課程的聯系與區別
語文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
語文校本課程資源。是由很多東西組成的,每一個科目的資料都與其有關聯。
語文課程資源。就是在校本課程中要應用的東西。
語文校本課程從語文校本課程資源得來。
語文課程資源從很多資料得來,但最終會應用在語文校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