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9初中歷史與社會課程探究性教學分析

9初中歷史與社會課程探究性教學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3-16 08:55:12

1. 淺析初中歷史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

歷史探究式學習主要指任課老師按照所要教學的內容指導學生採取歷史學家式的歷史探究方法了解、收集、學習、運用相關歷史知識。這樣的學習方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提問、找尋答案的方式進行歷史知識學習的一種新方法。
怎樣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呢?下面筆者根據多年初中歷史教學的經驗,談談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
1.開放課堂,發掘自主探究潛能
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思路必然會開闊起來,思維的火花會不時閃現,教師如果沒有給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學生就會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這樣會嚴重阻擋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盡量是開放的、探究的,要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原來刻板的教學模式,將「先講後練」變為「先學後教」或「先嘗試再點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將有利於學生的再創造,有利於學生的嘗試和驗證。
2.注重問題價值,拓展探索空間
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就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擇並確立研究專題,以類似或模擬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進行表達和交流的學習活動過程。它最根本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其目標是通過全體參與,促使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能力的綜合發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實踐證明,不管歷史什麼事情、什麼問題都需要勇於探究,這是獲得良好學習方法的重要途徑。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歷史的時間、地點是固定的,是不需要探究的。教師不能隨意提出歷史問題,讓學生張口就能答出,所提出的探究課題,一定要具有探究性,有一定深度,才能有效吸引學生,必須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或跟同伴進行合作探究,在對歷史問題有深入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所得到的問題結論才有意義。由此可見,要想讓學生真正探究性學習歷史,關鍵是問題的設計和探究的方式。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了解學生,廣博知識,再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努力設計出有一定探究性的、有價值的歷史問題。
3.抓准重點、難點和疑點
教師應抓住歷史教材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和疑點,以及學生感到不甚理解或難以理解的問題進行質疑,鼓勵和引導他們探索、深思、發現和解決。這不僅能夠有效地推動探究性學習和教學,培養學生大膽地質疑和解疑的能力,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獨立獲取與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及正確的認知方法和歷史觀念,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在講「中英鴉片戰爭」時,設計如下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1)英國為什麼要發動鴉片戰爭?(2)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3)鴉片戰爭後,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受到了哪些破壞?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性質等方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結合《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內容和電影《火燒圓明園》的情景,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分析、比較和歸納,加以老師的引導、點撥,這樣很自然地使學生對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有了清楚認識,從而進一步揭露帝國主義掠奪侵略的本性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提高他們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收到愛國主義教育的功效。
4.以多媒體創設歷史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現在看來它們從時間和空間上都很陌生,這給學生帶來了學習難度。但是,教師可以精心選用情景資料,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再現」歷史場景,縮短和縮小學生感知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感其情,以此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如講「三國鼎立」這一內容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三國中不同類型的歷史人物分門別類,並將諸葛亮、曹操、劉備、張飛、呂布、司馬懿等人物一一展現在屏幕上,同時在下方打上字幕並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學生邊看邊聽邊隨聲附和,如痴如醉。之後,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三國歷史故事的視頻,諸如《三顧茅廬》《揮淚斬馬謖》等,讓學生在影像資料的欣賞中學習歷史知識,自然進入探究角色,教學效果很好。
總之,初中歷史課堂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積極效果,對教師的教與學也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有利於學生分析、思考、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鼓勵其掌握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本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引起廣大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關注與重視。

2. 如何提升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的教學效果

情境是一堂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 初中新課程歷史與社會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怎麼樣,初中

初中新課程歷史與社會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專在這個情境中屬,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4. 請推薦適合浙江地區的《歷史與社會》9年級教輔用書,要多教材分析的

嗯。。我浙江的。 初三畢業。
我九年級的時候歷史與社會沒用輔導書啊。。
如果真的想要用的話,去看看 教材一加一。
我們八年級老師推薦過,教材分析蠻多的,題目也很新的來著。 我現在預習高一什麼的用的就是這個系列的~

5.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不聽老師教導甚至不時與老師對著干,再高明的教師也難以施展才華。要追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要解決的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現在的教師面對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絕大多數家庭生活中,父母與子女之間是一種平等、民主的親子關系。現在的學生深受大眾傳媒的影響,許多人具有獨立、民主、自由與平等的觀念。唯老師馬首是瞻的傳統師生關系在現在的教育是肯定行不通了。教師要改變教師居於支配地位,學生處於從屬地位的傳統師生關系,建立一種適合新課標理念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在課堂內外,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個性與獨立人格。子曰:愛其師,信其道。建立平等、民主、互尊、互愛與互信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可與尊敬。師生關系平等、民主,不會出現傳統師生關系中教師以勢壓人,學生被動接受的情形,這為營造和諧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最奧妙的相互接觸①,實現師生的平等交流,課堂教學氣氛輕松,學生才能沒有壓力,思維活躍,發言踴躍,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此我們才能培養不輕信、不盲從、不唯書、不唯上的自由社會、民主社會的建設者② ,從而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③、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④。 二、科學合理地設計與組織教學 (一)全面落實新課標的要求 歷史與社會新課程標准制定的教學目標是歷史與社會教師教學活動的核心和基本准則,能否完成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傳統的教學大綱過分強調認知性目標。讓學生獲得知識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從而忽視了對學生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等育人目標的開發,這樣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意識薄弱、情感不豐富的人,一個不完整的人。這樣的課堂教學會有實效嗎?新課標確定的三維目標,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教師教學的價值要求,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十分遺憾,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並沒有理解新課標的教育理念,沒有完全執行新課標的要求。現實的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出現了這樣兩種的教學模式:一部分老師的教學模式還是在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葯,他們還是緊盯知識與技能,而對於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注得不夠;而另一部分老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特別重視三維目標中的後兩項,對知識與技能卻有所放鬆,唯恐打牢了基礎知識就不符合新課標的理念,重視能力就會落入傳統教學的窠臼。課堂教學變成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機械操作或者作秀表演。這兩種模式有違歷史與社會學科的特點和新課標的宗旨,不利於 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和人文教育,培養創新精神、社會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⑤ 新課標的三維目標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統一體。教師能正確認識和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就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奠定了基礎。准確全面地理解新課標理念的真正含義,並在教學實踐中全面貫徹落實,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根本保證。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樂於學習新知、探求未知、掌握某項技能的內在自發動力。教師在教學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會收到十分滿意的效果。如何啟發誘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學習潛能挖掘出來,是影響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1、新課的導入要別致新穎 傳統課堂教學不是很重視新課的導入,這使得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不高,大大降低了教學的實效性。導入新課是一門教學技巧,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導入方法。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導入,都應當遵循讓學生聽得懂,感興趣的原則。由此可見同一教材內容的導入設計應緊扣主題,立足於了解課文及與課文有密切關系的現實生活。不要一開始就拋出類似探究式難度的問題,而應由淺入深,鋪墊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氣氛和能引起學生關注的問題和現象的導入法為佳。例如在學習《長江》時,我先播放一段2008年春節前後南方雪災的視頻給學生看,然後問雪災主要發生在我國哪條大河流域,這樣自然導入新課了。在學習《美國》時,我問當我們想到美國時,你們頭腦中會出現什麼?學生回答美國喜歡侵略別國,美國軍力強大,美國很富裕,美國科技發達等,我分別將美軍入侵南斯拉夫與伊拉克的畫面、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與當今世界上唯一的第四代隱形戰斗機f22的圖片、美國大富豪比爾·蓋茨與沃倫·巴菲特的相片和美國登月照片與近年美國探測火星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然後就與學生共同探究美國的誕生、成長、壯大與稱霸世界的歷史事實與原因。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新課能有一個好的導入,在課堂教學中有個先聲奪人的氣勢,將能把握住學生求知探究的心理,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這難道不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嗎? 2、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歷史本身是具體的、豐富多彩、有血有肉的,其情景性強,但囿於篇幅的限制,教材往往是高度凝練、概括的語言。由於教材的簡約性,使本來引人入勝的史實大為失色。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去創設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具體的歷史。相應的情境氛圍會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輕松愉快地接受和較好地理解知識信息。在學習英、美、法、日和俄等國家興起的歷史時,我給學生看了《大國崛起》這套紀錄片。我發現很多學生看得很很投入。事後我還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有很多學生認為這種方式直觀、信息量大,對教材的理解也更加透徹。 除了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教師還應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地圖冊、練習冊等資源,歷史插圖涉及人物、地圖、場景、器物等,提供了直觀的、確切的圖像,包含大量信息,有文字難以表達的效果。它們與教材文字配合,相輔相成,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形象生動的插圖,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也容易接受。教師可教授學生看圖的方法和技巧,並引導去觀察分析,這對於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是不無裨益。 (三) 以新課標為准則,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分析和解決一些歷史與現實問題的能力。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課堂教學中,掌握某些方法與技能,遠勝於掌握一些知識與現存的結論。因此,教師教學的重點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傳授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指導學生學懂、學會、會學,最終想學、願學、樂學,達到多數問題學生能自行探究、自行解決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要多設計一些研究性學習的課題。 新課標要求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倡體驗、探究、參與、合作、討論、調查、社會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發展。⑥為特徵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在基礎教育中方興未艾。學生在掌握基本史學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和自主化的實踐活動,體驗歷史認識的過程,進而獲取更多的新知。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堂高效優質的歷史與社會課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知識,訓練他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豐富心靈、提升情操、完善人格。下面介紹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運用的幾種研究性學習的方式: (1)運用編故事法學習原始社會史。 在教學實踐中,學習原始社會史時,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缺乏,書本中常有許多結論缺乏推理,令學生感到很生硬、唐突,不容易理解,教師也沒有辦法解釋。遇到這類情況,怎麼辦?我探索出一條運用編故事法學習原始社會史的方法一解決這一難題,效果較好。例如在學習北京人使用火時,課後有一個肯動腦筋的學生問我北京人最早怎樣使用火燒烤食物呢?沒想到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還真把我給問住了。我當時的解釋牽強附會,真難以自圓其說。事後我經過冷靜思考,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很重要,沒有任何一本史書上有明確祥細的記載,不如讓學生集體來回答這個問題吧。第二天上課,學生們也覺得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一時之間沒有人敢舉手。我啟發他們說,既然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你們就可以想像嘛,只要合理就行。大家紛紛動腦,編了一些故事。大家公認比較合理的故事為:某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一群飢腸膔膔的北京人外出圍獵。由於最近幾天打獵都空手而歸,他們很看重今天的活動。但半天下來,大家累得頭昏眼花,一無所獲。一些人准備放棄行動,打道回府,但首領要求大家繼續努力。幾番搜索,最後在一處開闊地找到一隻被原始森林大火燒焦的山羊。大夥興高采烈地扛羊回家。分食羊肉時,大家覺得今天的羊肉味道鮮美可口,與以前所生吃的肉食味道大不一樣。以前生吃的肉食血腥味很重,不容易咀嚼下咽,而被火燒烤過的肉食就無上述問題。從此以後,他們將打獵所得的獸肉都要用火燒烤後才食用。他們還發現一些植物的根莖和果實被火燒烤後味道比生食要好。這樣,他們學會了用火燒烤食物。他們將森林中尋得的火種帶回山洞內,小心照看,以備隨時之用。 我還運用這種方法解決了諸如山頂洞人最早怎樣學會人工取火的?等許多原始社會史中的難題的,很受學生歡迎。 (2)編演歷史課本短劇。 讓學生通過歷史課本劇的編演,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的體驗和歷史事件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搜集、歸納、整理資料等基本的史學研究方法,並培養了創造性和團隊合作精神。正是在編與演過程中,學習者反復求真、探究、反思與溝通,觸摸歷史事件,把握人物心理,感受歷史情境,體會合作的艱辛與成功的喜悅,完善自我的人格。在初一與初二的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寫了許多歷史小劇本,比較優秀的作品有《山頂洞人的一天》《兵酒釋兵權》、《梁啟超拜師》、《李鴻章、榮祿和翁同龢三大臣問話康有為》、《譚嗣同夜訪袁世凱》、《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革命與改良的大論戰》等。為此本人還撰寫了《君子動口又動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歷史與社會課堂劇教學》一文,獲益非淺。 (3)製作專題網頁 每當學習完一個專題時,我組織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歷史題材製作專題網頁。學生會自己組合起來,每個成員發揮自己的長處,電腦水平高的負責製作網頁的基本框架,有美術功底的負責頁面的美術設計,對專題內容感興趣的就負責素材的收集,文筆好的就負責文字起草工作。經過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學生製作出了許多精美的網頁。比較有優秀的網頁有:《深圳歷史文化網》、《中國書法網》、《中國古代科技主要成就網》等。通過製作網頁這種學習方法,增加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鍛煉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豐富了學生收集、分析、總結資料的方法,展示了許多學生的特長,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加強了學生彼此間的合作精神和友誼,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其它還可以開展歷史課堂辯論會、討論會、歷史故事演講賽、撰寫歷史小論文、製作歷史手抄報、社會調查報告和歷史書籍讀後感等多種有益於學生的成長與終身發展的研究性學習方式。 3、課堂教學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和難易層次性。 如何激發學生的思維,牢牢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是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的關鍵。提問要精心設計,不可隨意,否則導致提問的無效性,干擾學生思路,浪費時間。問題要與已學知識特別是本堂所學的知識有關聯,使學生沒有陌生感,學生才會有興趣思考,努力探究。大多數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抓住他們的興奮點,使全體學生都能夠開動思維,搞活整個課堂氣氛。少數問題要照顧那些思維敏捷,喜歡探究的學生。此時千萬不可忘記因材施教的原則。歷史與社會課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課程,問題的答案沒有唯一性,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通過提問讓學生作答。如果學生回答的答案和問題設計時老師自己的答案不一樣時,教師要讓學生講一下他的思路,從而判斷學生的答案是否有道理,切不可盲目批判。如果學生的思路是錯誤的,可以通過學生的分析找到錯誤的根源以便及時加以引導。 (四)對教材進行精加工和深加工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編寫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與要求,視角獨特,注重專題、中外史學的比較、歷史地理知識的結合和現實性問題的探究。但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如某些內容過於簡單,結論綱要多,史實細節少,教材內在聯系不夠,內容龐雜零亂等。如何克服教材中的這些不足,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新課標要求教學既要立足教材,又不要局限於教材。這要求教師科學地利用教材,不必局限於教材,讓教材成為訓練學生思維發展的基石。教材是教師主要的教學資源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努力尋找各種教學資源,優化組合,彌補教材的不足之處,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例如我帶領初三學生復習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母親河》這一內容時,我單獨將《母親河》中的《長江》的內容作了擴大化處理,要學生在預習掌握大眾傳媒的種類與功能,公民的基本權利,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長江的基本知識點(發源地、注入的海洋、分段,流經的省區市、地勢與地形區,長江流域主要位於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什麼地區,流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百分比,幹流在航運方面的優勢等)、長江流域的古代人類遺址、長江流域發生的著名戰爭(役)、統治過長江流域的割據政權、自古至今與長江流域有關的著名水利工程等。學生就將七年級至九年級與長江流域的地理與零碎雜亂的歷史內容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整合。這堂課也較好地展示了歷史與社會課的綜合性。後來我還將這堂綜合性較強的復習課分別上了校級與區級公開課,受到聽課專家、領導與同行的好評。我所布置的課後作業讓學生將教材中與黃河流域有關的地理和歷史知識進行綜合整理。這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作業有布置要有針對性 教師布置作業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從學生所做作業反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自己的教學及時做出調整。中小學生減負的口號已經喊了多年了,落實了多少只能是一個疑問了。有的教師喜歡搞題海戰術,布置的作業量大、難度也大,搞得學生苦不堪言。本校一位姓謝的副校長經常說:教師要跳進題海游泳,精選一些有代表性的題給學生做,要量少質高;杜絕讓學生在題海中游泳。我覺得他說得太有道理了。學生每天面對的不是一門功課的作業。幾門功課的教師中只要有兩位教師玩題海戰術,學生非得累趴下不可。教師布置的作業量少質高,針對性強,是落實減負的關鍵措施之一,也是讓學生各門功課均衡發展的科學途徑。所謂針對性,其一是學生常犯錯誤的知識點要布置作業,其二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知識點要布置作業,其三是具有舉一反三、綜合性較強的知識點要布置作業。 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件,是要經過廣大師生共同努力,長期摸索、探究與完善的實踐過程。拙文是本人對自己教學實踐的一些不成熟思考。本人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專家為我們這些在一線任教的教師提供更多的理論指導,讓我們開闊視野,少走彎路,不斷自我提升,在教學改革中取得更多的成績。

6. 幾種教學方法在歷史與社會課堂中的運用

一、前言
從目前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的情況來看,其主要存在著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足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科學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結合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採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對其進行不斷的改進,以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上的進步。
二、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現狀分析
通過對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情況的調查發現,其主要存在著如下現狀:①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上課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與教師的配合度不緊密。很多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很多學生都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在課堂上浪費大量的時間,長此以往會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②學生缺乏對初中《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三、改革措施分析
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地是問號。」可見,《歷史與社會》教師如何設計問題?如何提出問題?如何落實問題?這對於能否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至關重要。但是,正如上文提到,在現在的中學《歷史與社會》課堂中,課堂提問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提問的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加強對課堂提問的設計,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成為很多《歷史與社會》教師關注的焦點。 為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要注意以下問題:
1、啟發提問,激發興趣。愛因斯坦曾說:興趣乃是最好的老師。 一個提問要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必定要巧妙地設置問題,要注意:問題的設計不僅要以知識點的落實為依據,還要善於在解決問題中提出問題,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人到學習活動中。
2、問題設疑,留有懸念。古人有雲:「學起於思,而思源於疑」。有「疑」才能引起學生尋根問底的「思」。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的問題要有懸念,才能幫助學生打開探尋知識的大門。
3、巧設問題,把握兩「度」。在課堂教學提問中,教師設計的提問一定要有「 深度」,有「力度」,真正讓學生有話可說,而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要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的,如果提問缺乏深度和力度,那麼這樣的提問意義就不大,這樣的問題也無法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會讓學生覺得只是就事論事,就像一碗白開水,學生無法嘗到解決問題後的美妙滋味。
4、增強責任,提高技巧。從教師角度出發,要增強責任心,教師是關鍵因素。 要想提高課堂提問水平,就要從根本抓起,要從教師抓起。教師是個良心活,用不用心,有沒有責任心很大程度上取決去教師的道德觀。 如果要提高課堂提問的技巧,教師的責任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擁有責任心,教師才會認真的去備課,分析每一個問題,都得精益求精。
5、引起重視,培訓技能。無論是教師、學校、社會,都要重視《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程,因為這門課程對於塑造人、培養人具有獨特的功能。 社會呼喚文明,呼喚《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對學生價值的導向作用,只有對《歷史與社會》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對《歷史與社會》課提問的方式方法上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來關注,來研究。
四、 結語
本文主要針對於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進行了相關方面的分析和探討,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了解到,在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認清形勢,充分的調查在目前初中《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的教學中存在著的問題,進而採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對其進行解決,這樣才能夠不斷的激發學生對初中《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使學生在初中階段能夠夯實基礎,促進學生更高階段的學習。

7. 初中歷史與社會 教學設計中的反思怎麼寫

一、教材分析

《鴉片戰爭》是八年級歷史上冊第一課內容。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中國開始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因此本課在教材中有開篇點題的作用,了解並掌握本課有助於對中國近代史基本特徵的認識,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歷史使命感的重要素材。

二、學情分析

根據初二學生的心理特徵以及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因為大多數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歷史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有限,所以教師仍需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採取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講授方法進行因勢利導,不斷啟發。

三、教學目標分析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帶來嚴重危害。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通過學習認識清政府的腐朽和落後是中國戰敗的主要原因,認識面對外來侵略中華民族始終進行著頑強的斗爭。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分析能力,了解掌握林則徐虎門銷煙,確定《南京條約》為重點,其理由是:《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的簽訂使中國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教學的難點則為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怎樣理解中國中國開始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五、教學方法分析

為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本課以討論分析為主,輔之以講授法。目的是讓學生在認知的基礎上增強分析歷史事件對社會造成影響的能力。

六、教學設計

導入設計

1、 給學生展示有關鴉片的圖片(罌粟花的圖片、鴉片的製作過程、鴉片名稱的由來、鴉片的用途,清朝人吸食鴉片的情形以及出示本課標題。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回答。

2、展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3、學生預習課本1、2頁及自由閱讀卡回答下面問題

⑴英國為什麼向中國走私鴉片?

⑵鴉片輸入對中國的危害有哪些?

⑶面對災難,中國應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其他學生補充,最後教師出示答案

4、鴉片走私受到中國抵制,英國決定發動侵略戰爭

5、思考討論:⑴通過展示歷史史料,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⑵有人說鴉片戰爭是由林則徐的禁煙引起的。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⑶小討論;中國為什麼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6、教學鞏固 補充練習:處理練習,布置作業

七、教學反思

課堂情節設計合理,恰當整合教材,用圖片導入新課,簡單易行,方便教學,引導學生關注教材,圖片資料豐富,增強直觀教學,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但是如何將文字材料和圖片有效結合,提高效率;教法有點單一,這兩方面仍需努努力。

8. 淺析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的課堂有效性

初中課程<歷史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性的人文社會學科,這門課程的開發是本次教育改革的一個亮點.其中既包含了地理知識,又囊括了歷史知識,可以說把人文地理、歷史知識以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等相關知識做了一個有機的整合,因此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的課堂有效性,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9. 如何進行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歷史與社會課程教學設計的中心任務,是以系統理論作指導,對教學諸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以及學生的狀況與教師自身的條件等,在此基礎上擬訂教學方案,以達到教學的優化組合,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明確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及其作用

所謂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在學完某一教學單元(或一課)後能做什麼的具體而明確的表述。教學目標表明了在特定的教學中期望學生達成的行為或表現。

教學目標是行為科學在教育科學領域中的具體應用。目前,闡明教學目標已成為教學實踐中的普遍要求,同時也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

在這里需引起注意的是,教學目標與教學目的的關系。一般說來,教學目的比較抽象,是教學的普遍性、統一性、終極性的宗旨或要求。而教學目標則具體得多,是教學活動特殊的、階段性的要求。教學目的的最終實現有賴於一系列具體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目的的內涵貫穿於各個具體的教學目標之中。

在《歷史與社會課程標准(二)》中第二部分「課程目標」列出了總目標,以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的要求。總目標高度概括地提出了本門課程的教育任務,或者說是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應達到的基本要求。三方面的要求是對總目標的進一步說明,是總目標具體化和細化性的規定;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把總目標歸納為這三方面的要求。歷史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設計,若是對某一單元進行教學設計,那麼需明確該單元的教學目標。通常情況是對某一堂課進行教學設計,那麼就要明確該課的教學目標。

明確教學目標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依據教學目標,師生之間、學生相互間可以明確地交流自己所教、所學的東西;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學評價人員有了統一的評價教學的依據。

第二,教學目標清楚地向學生闡述了所要學習、掌握的基本內容,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一堂課、一個單元,甚至整門課程和要求,使學生心知肚明。

第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制定恰當的教學策略,選編合適的教學資料,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從而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第四,教學目標代表著大多數學生應該獲得的最低水平的行為表現。因此,大多數學生如果專心學習,並得到適當的指導,那麼他們都能達到目標,從而促使學生滿懷信心地學習。

制定、明確教學目標的作用需充分肯定。但也有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利教學的情況,如教學過程喪失彈性;目標的設定面向大多數而不能顧及個別差異;尤其是一些學習活動的結果不能完全通過行為外顯出來,像一些較高層次的思維、較深層次的價值觀因素。

針對這些不足之處,在確立歷史與社會課程教學目標時要注意教學目標的彈性。在擬定的教學目標中除了有外顯行為部分,有關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因素也需考慮在內,以便全面落實各方面的任務。

2.教學(教育)目標分類

教學目標是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目標之中涵蓋著教學目標。為了方便,在不存在分歧的前提下,這里對兩者不予區別。

教育目標的分類學說可以上溯至20世紀20年代,美國人博比特在課程編制領域掀起的追求效率的活動。以教育目標具體化、標准化為特徵的這場課程科學化運動,在實踐中遇到一個實際問題:當時的教育目標通常是由州教育廳確定的,教師只有做出選擇的機會。因此,當時的課程編制被人們看成是「膚淺的、輕率的」。後來有「行為目標之父」之稱的美國教育家泰勒明確指出:「教育是一種改變人的行為方式的過程。」但泰勒對「行為」的理解與眾不同,既包括外顯行為,又包括「思維」「情感」等內隱行為。

泰勒的學生布盧姆1948年研究教育目標分類,對之歸納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在1956年、1964年和1972年與他人合作相繼出版了三個領域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使教育目標明確化、系統化、具體化,是美國教育研究的重大成果,並在國際上享有盛譽。1986年布盧姆應邀在我國進行了一系列講座,他的學說對我國教育界影響很大。

美國另一位心理學家加涅致力於學習分類的研究工作。1965年他出版了《學習的條件》一書,並在1970年、1977年和1985年三次修訂,是對學習進行分類研究的經典著作。原先,加涅把學習由低級到高級分為八類,在修訂中加涅提出五種學習結果的劃分。

第一,言語信息,指能陳述用語言文字表達的知識;

第二,智慧技能,指運用符號辦事的能力;

第三,認知策略,指對內的、控制與調節自己的認知活動的特殊認知技能;

第四,動作技能,指習得的、協調自身肌肉活動的能力;

第五,態度,指習得的、決定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狀態。

這五種學習又分為三個領域:前三種學習結果屬於認知領域(包括知識、技能和策略);第四種學習結果屬於動作技能領域;第五種學習結果屬於情感領域。把人類的學習結果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幾乎成了一切學習和教育心理學家的共識。加涅的五種學習結果分類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認。由於學校教學目標也就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因此這一學習結果對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

把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與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進行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兩個分類的大框架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說,加涅和布盧姆等都把學生的學習結果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

3.本課程教學目標的擬定

擬定歷史與社會課程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課程總目標的具體化。歷史與社會課教育總目標的實現,有賴於教學的整個過程,每節課的積累。擬定好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使之既明確具體,又在實際教學中努力達到之,這是完成總目標、落實總任務的基礎與保證。

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依據,同時也是教學評價的標尺和准繩。因此,是一節課教學設計的核心。

怎樣擬定歷史與社會課的教學目標呢?首先,明確擬定一節課教學目標的基本原則。

一節課是相對獨立的整體,同時又是整個課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從大處著想,從具體實際出發,是擬定一節課教學目標的基本原則之一。從大處著想,就是要有整體觀、全局觀,把一節課置於一個單元、一冊課本,甚至全部課程之中來考察。從具體實際出發,即從一節課的地位作用出發,從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出發,從學生實際的認識水平出發。擬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狀況。擬定一節課教學目標,要認真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一節課要注意教學目標、教育任務的全面落實與完成。因此,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是擬定歷史與社會課教學目標的另一基本原則。歷史與社會課教學不能光顧知識教學而不及其餘,也不能因突出能力培養而忽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育。應該根據每節課的具體情況和其特點來考慮各項任務的落實。

其次,確定擬定一節課教學目標的基本步驟。

第一,認真鑽研課程標准和教科書,並對學生現有實際狀況進行充分的了解。

第二,對本節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理清事物、現象、事件、人物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進而提出知識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時,結合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考慮或提出能力培養與情感態度價值觀培育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三,用准確、具體、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表達出來。能否正確表述教學目標,是對一節課的教學任務能否真正把握的一個標志。並且教學目標是為了指導教學、檢查評價教學效果而擬就的,表述不符合要求就會失去作用。

再次,檢查擬定一節歷史與社會課教學目標是否有偏差。教學目標的擬定經常會出現一些偏差,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若干種情況:過於籠統,流於一般化,因而不具有可操作性;過於繁復,以教材分析作為教學目標,統得過死;要求或高或低,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尚有差距;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培育要求相分離。

在這里需強調指出,在擬定歷史與社會課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從本課程的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加涅與布盧姆提出的目標分類學說。

加涅與布盧姆的目標分類是關於學校整個教育的,帶有普遍性;又是首創性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在制訂《歷史與社會課程標准(二)》時,把課程目標分解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大部分。在知識與技能方面,注重的是知識的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與運用。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注重的是能力的培養。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注重的是愛國的情感、崇尚科學的態度、終身學習的願望,以及作為一名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民主與法制觀念、社會責任感等。

《歷史與社會課程標准(二)》值得注意之處有三:

其一,關於知識與技能,把「會用多種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收集、保存、處理和評價社會信息」作為一項最基本的要求提了出來。這是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需高度重視學生掌握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把這一能力視作與讀、寫、算同等重要的新的終身有用的基本能力。

其二,關於過程與方法,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學科學習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更為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其三,關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前這一方面的要求我們往往是以思想教育來表述的。現在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從學生人格發展的視角提出來的,而不是從教育工作者的視角提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而不僅僅關注學習的結果。因此,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來替代思想教育,更切合歷史與社會課的實際情況,也符合課程改革總體要求。

總而言之,表述明晰、精當的歷史與社會課教學目標,應是關於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行為;應力求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並可作為評價的依據;應全面反映學習的結果,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而不能局限於知識的掌握。我們更應注意課程改革的動向與教學目標的發展趨勢,在強調學習結果的同時更為關注學習的過程。

(二)了解、分析學習者(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只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才能取得成功。了解、分析學生,其目的是為教學設計提供依據。

首先,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興趣愛好和思想狀況,以便對學生基本狀況有所了解。初中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歷史與社會課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歷史與社會課教師應經常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了解、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是學生進行新的學習的基礎。教學設計中具體方案的難易程度,要與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相適應。若難度過大,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若太簡單了,學生學起來會提不起興趣。在設計教學時要把握好「難與易」這個「度」。

由於歷史與社會是綜合性課程,所涉及的學科領域較多,知識面甚廣,因此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與認知狀況,是學習本課程的一個關鍵性前提條件。歷史與社會課教師要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處,尋找其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在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時,既要了解大多數學生,也要了解程度較好的與較差的學生。所制定的教學方案,需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但也要兼顧兩頭。

最後,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得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了解了他們的學習情況、學習方式,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可以針對其薄弱環節,加強學習指導,加強學習方法的訓練。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