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新課程探究性教學

新課程探究性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3-16 11:23:34

A. 化學新課程教學如何運用以探究式教學為主的多樣化教學方式

化學新課程中的探究式教學是一個亮點,也是教師最不好操作的,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那麼,探究性教學課堂上,教師就應該把握好「導」。怎樣才能導的恰到好處,怎樣才能導得精彩,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對所教學生有一個很全面的了解,同時也要把握教材的思想,也就是說,上課之前把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做好,再來准備課堂。小小建議,僅供參考。

B. 新課標理念下探究式教學流程有哪些

所謂探究教學,就是以知識為載體,突出兩個過程:「突出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在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突出問題的研究過程,在學習中以研究為主線,教師創設一定的條件、環境和氛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通過聯想、推理、綜合、分析,形成科學的觀點,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通過幾年的研究、實踐、總結、體會,我認為對於抽象的難於理解的理論教學,如果教師能為學生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條件和平台,將探究式教學應用於理論教學中,讓學生主動的探知是可行的。

C. 如何更有效地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

1.《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的界定:
(1)本課題研究的是「十一五」時期我國基礎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問題,即建設小康社會和創新型國家時期,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這一時期我國基礎教育的特點是:以提高全體學生全面素質為目標,貫徹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法」,深入開展以課程改革、考試改革為核心的教育改革試驗,實現教育公平和教育創新正在成為教育工作者的行動口號。這既是本課題所面臨的國內教育的形勢背景。
(2)本課題所說的「課堂教學」主要指中學的課堂教學,也涉及小學的課堂教學,即中小學傳統意義上的每節課的教學和廣義的由教師按計劃組織的室外乃至校外的學習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涉及到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問題;也涉及到課堂教學中師生教與學的理念、教與學的內容、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和教與學的管理及教與學的評價等多方面問題。
(3)本課題說到的「有效性」,是指新時期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中實際產生的教學效果問題。涉及到有無效果和效果好壞等幾種情況。課題研究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應有的理念,和從「十一五」基礎教育承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戰略任務出發,建構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計劃、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等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如何能夠得到迅速提高的問題。即找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等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4)「策略」指的是達到一個目標所採取的步驟、方法和途徑。本課題所說的『「教學策略」指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取得預定的效果所採取的方式和方法。
總之,本課題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時期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精神,深入開展教育改革、強調教育創新的形勢下,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學效果如何迅速提高的方式、方法問題。
2. 課題立項的背景 :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主渠道,是體現師生主導和主體地位的主戰場。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向教育領域的全面滲透,社會對教育日益重視並不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科學技術方面,以信息化為時代的特徵,已成為促進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的生長點。各個國家都將知識創新、自主創新作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擺在突出的位置。科技創新之路,關鍵在人才,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教育。這種認識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各主要發達國家都非常關注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尤其是關注課程改革,特別是其中的核心問題——課堂教學改革。於是教育改革呈現出十分活躍的局面。「十一五」期間圍繞新課程改革,許多新的問題、新的思路、新的經驗、新的實驗會層出不窮,在這種形勢下研究提高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強烈的針對性、迫切的時效性,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極其重大。

當前,課堂教學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已受到包括我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關注。這就要求我們尊重教育規律,以人為本。使課堂教學從內容到形式,更強調學習者過程的體驗,使學生用輕松活潑、易於理解、樂於接受的主動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重視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創造性與開發性思維的培養,強調價值觀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突出學生個性發展是新形勢下課堂教學的特點 。比如美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掀起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課程標准運動,這次運動的思想內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新的課程標准推動下,他們形成了最佳實踐的課堂建構策略是:內容整合的教學單元策略,小組活動策略,表現學習策略,真實性體驗策略,發展性評價策略。(見《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胡慶芳、程可拉的文章《美國新課程標准推動下,最佳實踐的課堂建構》)。
根據對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調查的結果發現:我們已在構建我們的課堂教學策略,一方面產生了寶貴的經驗,同時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其一,如何進一步通過課堂教學改革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目的的實踐和研究,在我國已經全面展開。從課程門類設置、大小課堂的試驗、課堂教學內容(教材)、課堂教學結構、到大小課堂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及評價考試方式等全方位的課堂教學改革試驗逐年深入。啟發式的教學、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理念、研究性(探究式學習)課的設置等正在深入人心。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許多學者主要採取了三種課堂教學策略:即主動發展的激勵策略、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求異創新的思維策略。這些為我們深入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問題積累了豐富的研究資料與實踐經驗;
其二,由於受升學考試和傳統理念做法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於被動狀態、忽視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抑制學生智力能力發展的情況,仍然大有所在。如,從課程設置、內容(教材)安排、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整體情況來看,不利於學生成長成才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的傳統獨白式教學,仍是我國課堂教學方法的主流模式;課堂教學中缺少恰當的師生對話、師生互動和師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圍 ;學生學習強度大,教師教學任務重,課堂教學手段與技術滯後等情況也還沒有得到改變。
因此,這些情況從正反兩方面影響著我們取得課堂教學效果,一方面積極有益的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和實踐會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獲取與提高;另一方面盲目錯誤的課堂教學理念和實踐會把課堂的教學的效果引向邪路,甚至產生與素質教育相背離的相反的效果。在此,我們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與研究課堂教學的改革結合起來;反之,深入地開展教學改革,必須注意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故,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是關繫到課堂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如果不注重有效性,或沒有實效,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事倍功半,以至不能很好的完成素質教育的預期任務。如果注意了有效性,或有有效性,但不能正確的理解,或片面理解了有效性,其結果,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適得其反,同樣不能實現實施素質教育的大目標。
現實情況是人們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性認識不足,把握不好,研究不夠。表現在課改實驗和日常教學過程中:一種人只從高考上看課堂教學效果,另一種人從課堂教學花樣翻新的形式上看效果,還有的人強調素質教育,在談教學效果是把素質教育與高考對立起來,也有的人似乎根本不管效果,只重播種不去收獲。可以說眾多教師對課改茫然、困惑很缺乏深入地學習和了解。甚至有人持懷疑和反對的態度,這些在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實施推廣過程中的課堂教學里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現。
但是,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也有許多有關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好做法、好經驗值得總結和研究推廣。例如,要提高課堂有效性,首先要端正有關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克服形而上學思想;其次要從實際出發,研究、編寫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標;第三要研究課堂教學的創新,即研究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的民主與創新等問題;第四要研究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有助於檢驗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性的評價體系。
總之,在深入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形勢下,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上都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立項開展專題的研究,總結有關的正反經驗是十分必要的。這正是確立本課題並組織全國范圍的學校進行攻關研究的背景。
3. 選題的意義和研究的價值:
(1)貫徹、落實中央教育工作精神,為學校系統更好地解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切實提高新時期教改形勢下的課堂教學質量————提供新的理論上的保證和新的實踐上課學習借鑒的依據。
其一、理論上:針對實施素質教育形勢下,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研究、重視不夠,仍處於盲目狀態的情況,開展相關的理論研究。界定實施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研究普遍意義上的「課堂教學」內涵;探究素質教育下課堂教學的規律;最終,從理論上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明確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意義,增強參與課改努力提高教學有效性的自覺性,克服盲目性。
當前,為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新課程和教學改革已經成為一項戰略任務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的面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所涉及的問題千頭萬緒。經過幾年的探索與思考,人們所形成的共識是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促進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因而大力推進中小學課程和教學改革也成為了當前基礎教育最重要的一項工作。而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的指引下,制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頒發各學科的課程標准,組織編寫多樣化的教材,逐步形成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運行機制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要落實到課堂教學,而且都要體現在教學的有效性上。
課堂是人們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活動的時空集合體。它既是一個有目的性的自主行為群體,又是一個人際交往高密度的社會體。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因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過去是、當今依然是我國中小學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教學改革、課程改革要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就是要「聚焦課堂」、「決戰課堂」。通過高效的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對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對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民主與創新實踐研究,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本次新課程改革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因此可望在一個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層次上對課堂教學模式和它具有的有效性開展研究:
①倡導「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觀,課堂教學目標惟有同時關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多個方面,才能真正地、全面地實現人的素質的提升。
②倡導開放、生成的新知識觀,即強調知識的內在性、動態性、開放性、生成性,視課堂為開放、動態、生成的知識系統。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是教學領域中發生的一系列生動事件,是師生基於教材文本相互交流,民主對話所產生的意義、價值,是知識、情感、個性、素質持續不斷的創新生成。
③倡導創生、建構的課堂教學觀。課堂教學的創生取向與新知識觀的內在精髓是相通的。在創生取向的課堂教學中,知識的教學成為教師與學生圍繞知識資源進行雙向建構的活動。
④倡導關注過程、尊重差異的課堂教學評價觀。關注過程的評價旨在倡導、鼓勵學生從事知識的探究活動,體驗知識的原創過程,感受知識生成的激動與歡欣,釋放知識過程性的教育功能,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造。課堂教學評價除了具有共同的內容、標准、要求,還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課堂學習差異的尊重,實質上是尊重知識的多樣性與人之存在的個體性。
在理論層面上,在研究如何進一步澄清一些基本理念的內涵,如何進一步促進新理念與傳統教育觀念的有機融合;如何進一步理順新課程理念與傳統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的關系;如何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評價體系,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如何因地制宜的選編適合本地本校學生需要的地區、校本教材等等問題的同時,必須十分重視地研究課堂教學改革的這些方方面面到底取得的效果如何,有無有效性。這一系列問題都有待深入研究和驗證。
其二、實踐上:有關課改的新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時,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從實踐操作層面看,新問題主要表現是:
第一、課堂教學表面熱鬧,學生的自主學習流於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陷入誤區。在學習方式上,人們普遍將「發現學習」認定為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實際上,有意義的學習的發生並不是以某種學習方式為條件的,接受學習不等於機械學習,發現學習也並不等同於有意義的學習。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各自適合運用的情況。而真正的自主學習離我們的課堂似乎還很遠。什麼是造成我們課堂學習方式轉變的主要阻力,怎樣在發揮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中融合新型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基礎學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這里涉及到忽略實際情況,形式主義地實施各種課堂教學改革措施,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背離的問題,很值得我們去研究和解決。
第二、在課堂教學信息化的過程中,表現出課件使用失當,教學藝術缺乏。在當前課堂教學中,人們對教學藝術好像突然失去了興趣,在談及教學現代化時,似乎就是指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好像課堂教學不用多媒體就意味著落後沒有創新。教學媒體與技術的運用,本身並沒有過錯,問題出在人的思想上。只有當教學媒體自覺恰當地為教學藝術服務時,才能取得錦上添花的教學效果,也才能真正實現教學創新,體現出教學媒體的價值。如果忽略對教學本身內容的扎實鑽研,對教學藝術的追求,而片面強調課件的運用或者對教學技術過分依賴,只能導致教學技術化的危險傾向。這種並非課堂教學真正創新的現象在人們教學實踐中還廣泛存在著。這里也涉及到了教學上的形式主義與提高教學有效性相背離的問題。
第三、基礎教育階段性之間出現不和諧的現象,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銜接問題。如低年級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改變後,中學特別是高中階段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卻跟不上,以致在一些城市,由於新課程改革是分區分步驟推進的,因而在招生中出現實驗區學生不如非實驗區的受歡迎這一局面。而實驗區的學生到高一階段的新學校後,有許多課程要補習,原有的課堂學習方式出現不適應症狀等等。顯然,高一階段的課堂教學改革必須緊密跟進,必須與低階段的課堂教學自然銜接,這樣才能促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才能真正促進人才的培養。小學與初中階段之間也存在這類問題。這里也涉及到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
第四、在教學內容上,從教材的選編到具體教學環節內容的安排仍然是:上級規定什麼就是什麼,教師說了算,學生沒有發言權、沒有參與的被動局面。這無疑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
第五、在教學改革中,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高考與素質教育對立,表現為課堂教學中只講考試的內容,以考試的效果評價課堂教學,忽視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這種教學即使有較強的效果,也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解決課堂教學上的諸多問題和環節存在的困惑的辦法,可以尋求到或構築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時代要求,又帶有學校特色的、民主與創新型的、有利於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課堂教學方案、辦法或模式。為如何通過課堂教學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學生的素質,提供可行性強、實踐性強的參考和借鑒依據。這一課題的研究還可以取得另外兩個收獲:
(1)端正教師開展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科研工作中的務實態度,為學校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師提供經驗。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是通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研究,成為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直接參與者。教師通過教育科研尋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可行性的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同時也在實踐的探討和反思中促進自身的成長。抓住本課題的研究,推動全體教師向務實性的研究型教師方向提高,反過來又可促進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2) 探索總結以「求真務實」的科研為導向,促進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重視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整體辦學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經驗。
學校堅持以「求真務實」的科研為導向,從國際國內大背景出發,立足本地本校實際,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的立項,採取邊研究、邊實踐、邊改革的做法,達到帶動全面工作提高學校實施素質教育辦學水平的目標。還可藉此辦出學校的特色,摸索出創建實施素質教育形勢下的教學特色、課堂教學特色學校的經驗和模式。
總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入開展課程教學改革,積極倡導「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今天,我們提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組織全國范圍的學校進行研究,不僅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針對性,是現實的需要;而且勢必會產生強大的輻射作用,形成一套系統的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新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以及一批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可行性強的模式在內的研究成果。

D. 新課程數學教師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學

一、創設探究的環境
心理學家探究表明快樂、興奮的情緒與溫和、寬松的學習環境,對認知創新思維活動具有擴散、強化的功能,平等寬松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喚起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使學生敢想、敢問、敢做、敢於展現自我,保證「探究」活動順利、高效地進行。
二、提煉要探究的素材
探究性學習主要是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生活動的。因此,探究性學習的關鍵是要把知識的學習轉化為對數學問題的「探究」。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智能水平,選擇和設計有利於學生「探究」的教學內容,創造性地將教材中的知識結論變成「探究」的問題,讓學生置身於問題情境之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主動地參與到探索發現科學知識的「探究」活動過程中去。
三、不斷創造機會
在教學中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數學課堂變成一個有豐富內涵的個性表演舞台,在數學習活動中,學生各自的思維方式、智力活動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必須讓學生盡可能經歷合作與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合作與交流使學生共同參與、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使學生獲得的概念更清晰、結論更准確,使學生在相互評價中取長補短增強學習信心。
四、拓展延伸中再現風采
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說到底是一種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感受、體驗、訓練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將未知變成已知,根據已知推測未知是它的自然要求和較高追求,因此,要盡可能對學習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把學生的興趣由課內探究引到向課外探究,激發他們進入更高層次的探究性學習。

E. 新課程怎樣理解探究性學習

摘要: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科學課程標准更是把科學探究作為科學學習的核心。怎樣科學地理解探究性學習、正確地處理探究性學習中的各種關系,如何設計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日益成為教師討論和思考的焦點。作為第一批融入新課程的實驗區教師,筆者深刻體會到探究性學習對於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性,深刻意識到成功實施探究性學習是真正實現由「學科」向「科學」跨越的關鍵。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科學課程標准更是把科學探究作為科學學習的核心。在原先的自然科學教學中,好多教師也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但大多數未能把這種學習方式提升到學生能力這一層面上,而現在的科學課程標准已明確的把科學探究作為標准內容之一,從教材安排的大量探究性活動也清晰地反映出這一點,這就要求學生由被動的掌握學科知識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將科學知識與科學方法以及科學本質的學習熔為一爐。因此,怎樣科學地理解探究性學習、正確地處理探究性學習中的各種關系,如何設計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日益成為教師討論和思考的焦點。作為第一批融入新課程的實驗區教師,筆者深刻體會到探究性學習對於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性,深刻意識到成功實施探究性學習是真正實現由「學科」向「科學」跨越的關鍵。
探究性學習是與接受式學習相對的,它是一種在好奇心驅使下的、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和猜想、制定實驗計劃、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怎樣提高學生的探究動機、興趣?筆者結合自己平時指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認為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形成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慾望。
問題情景的形成是整個探究活動的起因,問題得出的好壞與否,將決定著探究活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它將決定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因此,問題的提出是課堂探究能否順利完成的前提。由教師引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直接切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產生一種探究的動力,支持他們不遺餘力地自已去探索。如:在講解「物質溶解性」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斷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呢?又如:把兩個雞蛋分別放進裝有水和醋的杯子中,雞蛋會下沉還是上浮呢?學生一般都會回答下沉,然後教師做演示,發現雞蛋在水中是下沉的,而在醋里的雞蛋先是下沉,蛋殼表面產生大量的氣泡,然後會慢慢上升,最後浮在液面上。學生對這一現象感到奇怪,產生了探究的慾望,心裡就想要了解兩者的區別。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通過實驗現象可以引發很多問題。如:在講解「物質變化」時,事先准備好澄清的石灰水,然後讓學生用嘴通過玻璃管向裡面吹氣,學生發現「水」變得白色渾濁不清,學生看到明顯的顏色變化會產生極大的興趣,想要問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留意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細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觀察、思考身邊的自然現象,引導他們自覺地提出疑問,激發探究的興趣。如: 「天狗吃月」的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狗為什麼要伸長舌頭?冬天人講話時為什麼會有一團「白氣」呼出?燈泡和日光燈用久了其玻璃壁為什麼會發黑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探究教學中的一些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2、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說。
猜想和假說是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的開始,它就好象黑夜中的燭光,燭光越多,夜就越亮。即使某種假說是錯誤的,也會為別人提出更多的假說而創造靈感。要讓學生獨立做假說、猜想和預測,才能充分體現探究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逐步養成科學研究的正確態度和方法,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如在學「是什麼將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內容時,學生會提出很多假說,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到這一思維活動之中去。
3、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的問題進行探究。
對於某種現象進行探究,學生提出的問題會很多,但往往都比較零碎,那麼,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處理哪些問題才是值得探究的呢?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取捨,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解決學生最感興趣或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其他問題可作為後續活動展開。如:在探究「水的沸騰」時,學生會提出許多問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歸納出:「水沸騰時,溫度是否會改變?」「水沸騰需不需要繼續吸收熱量?」「水沸騰時為什麼會出現氣泡?」「水沸騰時氣泡為什麼會上升、變大、最後破裂?」,然後再分別對這些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說。
4、學生需要收集用於解釋和評判證據,對科學性問題作出回答。
比如,對月相進行觀察並繪制圖表說明其變化情況,用不同的材料接入電路並記錄所引起電路中電流的變化。觀察、實驗是獲取科學事實和證據的最基本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途徑,學生也可以從教師、教材、網路或其他地方獲取證據,對他們的探究進行補充。要根據所收集到的事實證據形成解釋,對科學性問題做出回答。所謂解釋無非是將所觀察到的事實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它就是我們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對學生來說,這意味著對現有理解的更新和知識的增長。比如,學生根據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解釋受熱和遇冷時液體的變化及其原因。
5、學生要交流和論證他們所提出的解釋
讓學生們交流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以為其他人提供問問題、檢驗實證材料、找出錯誤的推理、指出實證資料所不能證明的表述以及根據同一觀察資料提出其他不同解釋的機會。學生間相互討論對問題的解釋,能夠引發新的問題,有助於學生將實驗證據、已有的科學知識和他們所提出的解釋這三者之間更緊密地聯系起來。最終,學生能解決彼此觀點中的矛盾,鞏固以實驗為基礎的論證。
6、學生的科學探究性學習需要一個寬松民主、和諧互動的課堂環境。
作為教師,必須要理解的是學生究竟是如何學習科學的,否則就不可能真正認識到營造這樣環境的重要性。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行為是從這樣一種假設出發的,那就是離開了我們的教,學生就無所適從。而事實上,主動探究環境可以說是學生的天性,他們一次次地遇到不解的現象、內心失去平衡而努力恢復平衡,而這正是其知識結構不斷建構和豐富的最自然的過程,學生的想法即使與標准答案不一致也應得到理解和尊重。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從本質上就是一個不斷的探究過程。在科學探究性學習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筆者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了教師角色和行為轉變的價值。在那種刻板僵化、追求形式、面面俱到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的壓力下,很難想像一個教師在課堂上會真正聚焦於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教室里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質與量。
以上僅是筆者自接觸新課程以來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積累的點滴想法,當然,要使探究性學習真正成為科學課堂的現實,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還很多,我想只有推動探究性學習研究和教學實踐的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由「學科」向「科學」的跨越。
2、《透視科學探究性學習》汪永忠3、《帶著問題走進新課程》周磊

F. 如何在研究性學習中落實新課程標准

我認為研究性學習就是為學生創設一個類似於科學研究的環境,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主動去探究、質疑、研究、調查、檢驗的過程。學生通過這個方式讓自己主動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而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一個傳授者,更是指導者、合作者,並且與學生一起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而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接收者,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渠道來獲取知識,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達到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能力。而新課程的標准就是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經驗的取得,要求學生實現主動參與、探究發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那麼,當前我們的教育模式要使研究性學習落實到新課程當中來就必須轉變幾點:

1、 要把課堂的封閉學習轉變成開放學習,讓教師和學生從單一的教與學的模式轉變成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多元化的學習。同時也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學習轉變成主動發現學習,讓學生親自去探究,去實踐,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如何去獲取知識。

2、 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著轉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擔任著主導者的作用,也擔負著學生的向導。同時教師應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還要主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對一些學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刻意去訓斥,輕易否定,那些看起來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師意料之外的想法或問題,正是學生一瞬間產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 由獨立學習轉變成整體協作。研究性學習著重體現了團隊協作精神,要求各成員發揮各自的特長、能力,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相互借鑒,相互學習,以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G. 在做探究性教學時應該注意哪幾個方面


一、在做探究性教學時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活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的探究活動作鋪墊。學生探究是由學、思、疑、問四個相互聯系的學習要素組成的。
作用:學生在探究中,能把學、思、疑、問連結在一起,就會給自學探究增添無限的樂趣和動力。
2、自主探索,展開討論
在學生自行探索的基礎上,教師可組織引導學生合作與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理等活動,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散,有利於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加以分析,作出判斷。
作用: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整等能力,又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與交往能力。
3、反思練習,歸納總結
在學生合作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探索的過程和得出的結論,共同來分析討論思維的正誤,讓他們在心態輕松的情況下自我檢查、反省,逐步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4、質疑深化,學以致用
質疑深化,學以致用則是提高性的練習。要求學生初步能將所學的新知與舊知有機地結合起來,比較靈活地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勇於提出自己的疑惑,必要的時候可以展開第二次的討論。
二、探究性教學的意義:
探究性教學,實際上是以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為依據,以問題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主動展開探索,並發揮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關系展開討論,逐步得出科學的結論,並適度的加以靈活運用。

H. 探究式教學與傳統講授式教學有什麼不同之處

  1. 兩種教學方式所關注的教學目標比較
    我國的現代學校教育制度脫胎於歐、美、日等現代工業化國家的教育制度,是經濟時代的產物,因此課程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傳統物理課程內容之所以以學科為中心設置,是因為物理學教學孜孜以求的是如何教給學生物理學知識,以此來作為把人培養為生產工具所具備的一種素養.
    在工業經濟時代,乃至更遠的時期,傳統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生產和消費的工具,對經濟的增長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要求教育不再只傳授知識、專注經濟增長,而更應注重人的發展和環境保護.在這種形勢下,課程變了,教學方式也變了.教學在注重物理科學知識傳授的同時,更注重對學生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並把三者有機地統一起來,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物理科學素養.

  2. 講授和實驗方式在兩種課程中的比較
    講授方式就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形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把講述、講解和講讀三種方式在教學中穿插結合使用.其優點在於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其缺點在於容易束縛學生,不利於學生主動學習.
    在傳統的物理學教學中,講授式用得相當普遍,滿足了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需求.然而,在物理新課程中,除了要落實物理知識目標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價值觀.因此在教學中,講授式的地位大大降低,因為能力和價值觀的形成只有在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顯現.
    在物理新課程的教學中,對講授式的教學,我們應繼承並加以創造性地運用.講授可以在如下情況中進行:用生動的語言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時間緊內容多的情況下進行講述以達到知識目標――知識是形成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基礎;一些重點難點內容可以進行准確生動的講授等.
    實驗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操作,觀察和研究實驗的現象和過程,以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在物理學教學中也經常使用,這是由物理學科的特點決定的.但是,傳統物理課程的實驗教學主要以傳授知識為目的,過多的重結果.而物理新課程的實驗教學在注重獲取物理知識的同時,還注重過程和方法.在實驗中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得到鍛煉;求實的科學態度,探究的科學精神和熱愛科學的情感得到培養.這種意義在探究實驗中尤為突出.
    對講授和實驗兩種教學方式在課程中的特點.第一個步驟主要是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第二個步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自主合作的精神;第三個步驟突出本節內容的重點;第四個步驟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
    從講授的角度看,傳統的物理學教學講得多,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新課程中的物理學教學優化了講授,講得精要,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實驗的角度看,傳統教學中,實驗教學為獲取知識服務;而新課程中的實驗教學既重知識的獲取,又重過程和方法.

  3. 傳統課程單一的教學方式與新課程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比較
    如前所述,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決定教學方式,即有什麼樣的教學內容、目標就得有相應的教學方式與之相適應.
    傳統物理課程,構建的是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這種編排利於傳授知識.傳統物理課程教學目標單一,主要是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較為有效的方法就是講授.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由於物理學科的這一特點,實驗教學在傳統物理學教學中也佔一定地位.傳統物理課程的教學方式,一是講授;二是實驗.僅此而已,顯得單一呆板.要實現課程內容,達到三維目標,就得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與之相適應.新課程的教學,以探究為核心,講授、實驗、討論、角色扮演、游戲等多種形式並存,顯得豐富而靈活.
    教有法而無定法,盡管如此,在今後的物理新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如下幾點:
    ①對傳統的講授和實驗兩種教學方式應繼承革新,發揮講授式的優點,強化實驗教學,特別應重視探究性實驗的開展.
    ②根據教學方式反作用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特點.開展教學時應針對具體內容確定教學目標,選取恰當的教學方式.
    ③在使用教學方式時應突出探究教學的核心地位,寓探究教學於其它教學形式中,如開展探究性實驗、探究性討論和探究性提問等.
    ④開展教學時注重良好教學環境的營造,使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氣氛中自主合作地進行學習.

I. 新課程標准下如何開展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

當前,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必須牢固地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以學生的能力發展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以完善學生的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正確進行探究性教學。探究性教學是一種模擬性的科學活動,它強調教師要創設一個以「學」為中心的智力和社會交往的環境,讓學生通過探索來解決問題,其根本目的不是把少數學生培養成科學的精英,而是要使學生成為有科學素養的公民,它既重視結果,又強調知識獲得過程,既關注意義建構又注重應用,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和全體參與,因而它特別有利於素質教育,創設新教育的有效實施。數學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索研究討論學習的活動,探究性學習的核心是探索。布魯納指出:「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研究性學習需要經歷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過程。」
一、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如果學生的學習沒有興趣作為基礎,那麼教學的效果、質量就會大打折扣。由此可以看出,在開展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之前,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證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的順利開展,也才能夠保證探究性教學能夠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具體的實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創設良好的探究性學習情境。在進行具體的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出相應的學習情境,這樣才能夠成功的帶領學生進入到探究性學習的角色里,既能夠有效的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又能夠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第二,建設良好的探究性學習氛圍。學習氛圍一旦形成,就能夠作為軟性的因素去約束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如此,良好的、有效的學習氛圍更能夠直接的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熱情的投入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進而從本質上確保了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的效果以及質量;第三,設計良好的探究性學習方案。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設計適度可行的探究性學習方案,使學生在不斷地探索發現過程中獲得發展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二、選擇適合的探究方法
(一)操作——發現
在開展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因為通過自身的實踐操作所發現的知識才是學生自己的知識,而通過教師的講授所獲得的知識卻還需要通過消化、接收才能夠得以轉換。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做一個平行四邊形,並且在學生動手之前創設出具有探究性意味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帶著這些疑問去實踐、去動手,而在完成實踐之後,鼓勵學生大膽的探討所發現的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更有效、更直接的掌握這些知識點,並且從中獲取傳統教學所得不到的教學體驗。 (二)猜想——驗證
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產生很多的猜想,比如說對題目答案的猜想、對理論知識的衍生產生猜想等等,而這種時候如果教師直接為學生公布答案,學生的思維便會停止在猜想的階段,從而不利於學生良好探究習慣的形成。正是因為這樣,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積極的鼓勵學生對自己所產生的猜想付出驗證的實踐,因為通過不斷的驗證、不斷的實踐,學生的能力就會獲得不斷的提高,而這種通過自身驗證所獲得的知識,是不需要任何轉換的,換句話來說,這種知識才是學生自身的知識。不僅如此,在驗證的過程中,學生還會形成探究的習慣,進而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學習數學知識的規律。
(三)觀察——歸納
從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過程來說,其本質就是不斷的觀察、不斷的歸納,學生從觀察的過程中初步的認識知識,從歸納的過程中將知識內化,從而真正的將知識轉換成自己的東西。正是因為這樣,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探究性教學的時候,必須重視學生對知識的觀察、分析、總結、歸納,從最初的引導逐漸的發展成為學生自身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自覺的、主動的分解知識。不僅如此,還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從不同的知識角度進行觀察、分析、總結、歸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全面的掌握初中數學知識點,也才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模式、探究模式,最終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能力以及良好的探究學習習慣。
三、總結
總而言之,探究性學習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發展,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採用探究性教學方法,則能夠促進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從根本上獲得成長、獲得進步。正是因為這樣,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及時的、積極的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條件,將探究性教學融入課堂教學當中,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J. 探究性課程報告

初中科學學科探究性學習方式研究結題報告

2006-9-18 點擊:1053

「初中科學學科探究性學習方式研究」的
課題結題報告
一、 科學學科探究性學習方式提出的背景:
我國基礎教育對現行的課程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課程肩負著時代的使命,帶著新的理念即將走進中
小學校園,走入師生的生活,並正在改變著中小學師生的生活方式。此次改革給基礎教育的各個方面帶來了
巨大的變化,也使整個社會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建立具
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提高國民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整個教育步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教學
改革仍然顯得十分緩慢,如何加快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
個緊迫課題。面對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我們作了認真思考,採用探究式可被認為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選
擇。它改了傳統以講授式教學為主,將科學假設為一種可以直接灌輸讓學生學到的一堆知識,將學生假設為
一種品質良好的容器,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吸納這些真理的過程,教師更多地只是將這些知識理清頭緒,盡
可能清楚地告訴給學生並使他們能重現。而探究式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
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
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
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國內外研究現狀:根據我們所掌握的情報資料國外,亞太地區首屆"網路時代"的學與教--實踐、挑戰與前景;
美國「信息素養」的提出等。國內情況: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終身學習、全人發展」;楊福家教授的
「優質基礎教育」;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運教授的「時代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
育」等。目前國內中小學「探究型」課程開發,實施較為迅速,但探究性學習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無成熟的
理論體系與系統的實踐經驗。鑒於上述的現狀,我們認為,當前加強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
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現實的、深遠的意義,要是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科學學科探研性學習方式研究目的、意義:
浙江初中科學課程首先順應國際改革潮流,設計了31個「探索與研究」的學生實踐活動,意圖是採用以問題
為中心的主題式研究學習的途徑,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
科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使探索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和發展有一個切實的的落腳點。
這就意味著在科學課程中,探究既是教師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又是課程目標的
重要方面,也是選擇教材內容的一個依據。
科學探究活動有別於傳統教學:
1.辭海中的「科學」解釋為「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科學是結果,更是
一種過程,科學不僅僅是具體規律性知識的理論體系,更應該是人類獲得知識改造社會的活動,是一種人類
努力探究的事業。學習科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與獲
得直接感受和豐富體驗的「認識活動」,即實踐和探究活動。
2.科學在哪裡。科學在書本,在實驗室,在電子網路,更在我們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生產實踐中,學習科學
與學生生活、生產實踐互相聯系,將學生生活經歷與廣闊的社會背景聯系起來,學習內容建構在事實情景之
中,學習具有啟發性、趣味性、探索性,實現認識與情感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結合,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
在我們身邊,科學探究無處不在。
3.科學如何教。傳統教學關注學生「知道什麼」,突出教師「教」,上課大多採用講授法,知識被作為一
個結果告知學生,強調知識點考核和死記硬背,沒有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學
生得到了「魚」,科學素養不高,學生的觀察和實踐探究能力差。現代科學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學」,關注
學生怎麼才會「漁」,在讓學生自己學會並進而會學方面下功夫,教學方法提倡採用學生分組探究等實踐活
動。
4.科學怎麼學。學科的本質決定了科學的學習方法,人類具有探究的天性,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有效途徑。
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探究中學,在探究中建構知識,促進學生對科學的理解。筆者認為
開展初中科學小課題探究活動,以教師提供的或學生自主選擇的小課題進行設計和研究活動,給學生在具體
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上構建一個平台。這樣的探究學習活動,有利於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方法和能力、
態度和情感在學生自身人格中內化,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發展。
本課題旨在通過科學學科探研性學習方式研究,改變學生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
調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多樣性的學習方式。
三.科學學科探研性學習方式研究的實驗過程
1、 實驗步驟:
1).准備階段:(2005.4----2005.5) 成立課題實驗小組,聘請研究顧問; B. 制定課題實驗方案; C.
確定實驗班、對比班及實驗評價方案; D. 對參與實驗的教師進行教科研、電化、科研理論和多媒體技術的
培訓。
2).實驗階段:(2005.9-----2006.5) A. 通過對《科學》教材內容的整理、論證,採用用教課書去教而
不是教教課書,適當增補、聯系實際、引進設計開放性題目等手段,改革教學內容,課堂上注意讓學生主動
參與學習,提倡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努力開放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 B. 建
立以小組學習為主的課堂組織形式,把握小組學習的應用時機,加強合作教學,在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基
礎上能夠獨立設計實驗和解決方案並親身體驗和參與實驗過程,使學生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自覺參與課
堂學習。 C. 調整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使課堂結論和結果開放,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結構,檢測采
用小組和全班互評的方式,利用計算機和網路優勢,及時檢測,及時反饋。 D. 設計部分電教教材,自製CA
I課件。 E. 組織一些學生的課外調查、課外實踐等課外活動。
3).總結階段:(2006.5----2006.7) A. 整理實驗數據和資料,對實驗效果進行檢測。 B. 整理教學設計
系列,做好成果匯編。 C. 寫出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實驗研究論文和實驗報告。
四.科學學科探究性學習方式研究的實施
(一)實驗的理論假設
開展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理論假設是:依據科學•人文主義教育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及社
會學習理論,假設學生的需要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前提,價值是客體滿足主體的效能,以需要引導發展,「
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探究科學原理和綜合思維能力及應用科學知識解決
生活中科學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需要,以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建構和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實驗目標,從而探
究學生在知識、情感、能力方面獲得主動、全面、可持續的發展的方法。
根據這一理論假設,在實驗中著重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介定。
2.教師和學生在實驗中的角色定位。
3.學生在實驗中知識、情感、能力三者的和諧發展。
4.科學問題情景設計與科學假設的相關性及思維程序控制確定。
5.開展探究學習方式的基本途徑。
6.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目標和評價。
尋求以上問題的答案,即是我們實驗研究的目標,又是我們實驗方案制定的依據和評價實驗結果的重要尺度。
希望通過幾年的實驗、驗證、修改和完善這一理論假設,最終形成較科學的「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
操作模式和評價指標。
(二)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操作過程
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操作過程可簡單概括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表述成果——感悟成果。針對科
學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師與生的關系,設計了在科學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師與生的關系圖(圖1):

(三)實驗變數的控制
1.自變數的控制
用「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學習方式,通過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獲得科學的知識,開展課題
類研究和項目類研究,展示學生的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綜合能力及求新求變的創新精神、求真
求實的科學精神、求善求美的道德情操。
控制方法:
1).在教學目標上,不僅要考慮如何完成新課程標准所規定的目標任務,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
能,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發展,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特點和知識結構,使目標具體明確,有利於學生
四大能力的發展。
2).在教學內容上,關注學生的情感、知識、能力的同步發展。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能激發學生學習
興趣的活動,通過活動激發興趣、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感,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完成教學和研
究目標。
3).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科學探究方法(如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分析與綜合法等)的培養和圖形思
維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
2.因變數描述
本實驗的因變數是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它通過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綜合能力四大指標來衡
量,通過學業的考試、評價指標、調查問卷的形式來進行因變數的測量。
五、課題研究方法和措施
1.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指標體系的建立
為了保證本實驗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體系的建立,使初中
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能對目前的科學學習方式的改革起到參考和促進作用。本實驗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基
本以國家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和本實驗的目標為依據,通過對本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和征詢有關科學
教研員和初中科學教師的意見,我們將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分為「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綜
合能力」4個方面、12個特質作為評價指標。
根據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層次結構,參閱國內相關的評價量表和本次課改中《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中
的有關內容,並結合本實驗過程中我校學生的行為表現和相關科學教師的意見,在12個特質中篩選出33個項
目,並將初中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的發展水平分為強(A)、中(B)、弱(C)三個等級。A級為內化性水平,
這是穩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持續性的堅持性行為,表現為強的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B級為認同性水平,
這是在經歷基礎上表達情感、態度、價值觀並作出相應反應的接受性行為,表現為中等的科學探究性學習能
力。C級為感受性水平,這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嘗試性行為,表現為弱的科學探究性學
習能力。具體見表1:
表1 中學生科學探究性學習能力行為表現的等級示意
等級 A級 B級 C級
搜集信息能力 堅持用網路、電視、圖書館、資料、學校、相關部門或社會調查訪問等方式搜集科學資料 采
用網路、電視、圖書館、資料、學校、相關部門或社會調查訪問等方式搜集科學資料 嘗試用網路、電視、圖
書館、資料、學校、相關部門或社會調查訪問等方式搜集科學資料
自己設計問卷、確定取樣過程和研究對象,搜集第一手科學資料 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問卷、確定取樣
過程和研究對象,搜集第一手科學資料 嘗試設計問卷、確定取樣過程和研究對象,搜集第一手科學資料
處理信息能力 獨立地對資料信息進行篩選、整理,並確定哪些信息適合於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教師的
指導下對資料信息進行篩選、整理,並確定哪些信息適合於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 嘗試對資料信息進行篩選、
整理,並確定哪些信息適合於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
解決問題能力 獨立地選擇探究方法,設計並探究途徑 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探究方法,設計並探究途徑 嘗
試選擇探究方法,設計並探究途徑
獨立地開展探究,解決問題 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探究,解決問題 在教師指導下模仿探究,解決問題
參與能力 課堂上積極主動地發言,主動地要求回答老師的提問 不提出問題,跟著教師或同學的問題思考,
較少舉手發言 從不主動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極少發言
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校內外活動,產總想表現自己 較少參加各類校內外活動,並有時表現自己 從不參加
各類校內外活動,並畏縮極少表現自己的
交住能力 善於與他人溝通 喜歡與他人溝通 不喜歡與他人溝通
在群體中有一定的凝聚力 在群體中有凝聚力 在群體中沒有凝聚力
追求理想和目標,克服困難和挫折 遇到困難和挫折,經鼓勵、督促才能堅持 害怕困難,遇到挫折就退縮
適應能力 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善於理解不同觀點尊重他人 願意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善於理解不同觀點
尊重他人 拒絕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善於理解不同觀點尊重他人
在群體中樂於助人,善於合作不自私 在群體中有時樂於助人,互相合作,但自私 在群體中自私、霸道
主持公道,敢於批評不良行為 逃避矛盾,做和事佬 不辯是非,縱容不良行為
語言能力 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解釋、分析並記住他人所講的內容 有時傾聽他人的講話,說出他人所講的
內容 對他人所講的內容一無所知
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有效地表述觀點,並具說服力 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有效地表述觀點 表述觀點時,
語無倫次
評價所讀材料 解釋、分析、概述所讀材料 描述所讀材料
靈活動用文字、圖表撰寫研究報告或總結或方案,表述觀點 採用文字、圖表撰寫研究報告或總結或方案,
表述觀點 嘗試運用文字、圖表撰寫研究報告或總結或者方案,表述觀點
讀圖能力 靈活地觀察、分析、比較、篩選圖表信息 獨立地完成觀察、分析、比較、篩選圖表信息 嘗試在
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分析、比較、篩選圖表信息
善於抓住關鍵詞,將文字、語言、靈活地轉化成各類正解的信息 能抓住關鍵詞,將文字、語言轉化成各類
正解的信息 嘗試將文字、語言轉化成各類正解的信息
思維能力 靈活地運用各種數學技能、統計、氏解釋數據和信息 能採用各種數學技能,統計、解釋數據和信
息 嘗試採用各種數學技能,統計、解釋數據和信息
使用一些特殊的現象,分析歸納一般的科學規律、原理 能從一些特殊的現象中分析歸納一般的科學規律、
原理 嘗試從特殊的現象中分析歸納一般的科學規律、原理
運用一般的科學規律、原理推出和解釋一些特殊的現象 能運用一般的科學規律、原理推出和解釋一些特殊
的現象 嘗試運用一般的科學規律、原理推出和解釋一些特殊的現象
靈活運用各種事物、現象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展開聯想 喜歡運用各種事物、現象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展開聯想 嘗試運用各種事物、現象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展開聯想
發展能力 有明確的目標,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目標不明確,有上進心,不甘落後 沒有目標,自甘落後
堅持聽取他人意見、吸取他人的長處,客觀地評價自己,看到不足 重視他人的意見、吸取他人的長處,客
觀地評價自己 拒絕聽取他人的意見驕傲自大
對各種事物和問題作出准確的判斷 喜歡對各種事物和問題作出判斷 不能辨認各種事物和問題
堅持採用將他人有益的建議,及時糾正、補充自己的不足,並轉化到行動中 重視他人有益的建議,糾正、
補充自己的不足 對他人有益的建議不不重視,我行我素
靈活運用各種方法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 重視運用各種方法,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 不能認識事物發展的趨

養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關注可持續發展 不關注可持續發展
當然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評價也有其一定的原則,那就是評價應重在學習過程而不是探究的結果;重在知識技
能的應用而不是知識的數量;重在親身參與探究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
經驗;重在全員參與而不是只關注少數尖子學生。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
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基於以上原則,我們嘗試設計了以
下評價表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進行定性(評語、等級)和定量(計分)相結合的評價。(具體見表2):
表2 《學生探究能力個人評價表》的設計思路及具體說明:
評價內容 自我評價 協作者評價 教師評價 加分 教師評語
提出探究主題 主題可行性(2分)特別新穎加(2分) 2 2 2 2
能否提出假設及具體說明(2分) 2 2 2 ——
找到合適的協作者(2分) 2 — — —
確定主題前與協作者充分協商(2分) 2 2 — —
有初步探究計劃、任務分工等(2分)有詳細探究計劃加(2分) 2 2 — 2
完成探究主題 收集相關資料,使用手段多樣性(2分),其中使用網路、電視、圖書等三種以上手段加(2
分) 2 2 2 2
較多有效地了解相關資料(2分) 2 2 — —
是否針對主題進行反復討論(2分)
研討記錄完整、真實加(2分) 2 2 2 2
獨立查閱資料(2分)
有詳細記錄加(2分) 2 2 2 2
獲得新知識、技能及活動中的創新精神、反思、體驗等收獲體會的書面說明(2分) 2 2 2 2
承擔主要任務、責任感強、合作愉快(2分) 2 2 — —
主題成果交流 完成對主題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動(2分)
形式多樣,效果顯著加(2分) 2 2 2 2
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創新水平(2分) 2 2 2 —
在班、校媒體發表展示(2分)
利用網路或校外發表加(2分) 2 2 — 2
有繼續探究的計劃說明(2分) 2 2 2 —
總計100分 30 28 18 14 得分:
等級:
說明:
1. 其中每欄中不符合為0分,部分符合為1分,完全符合為2分
2. 85——100分評價等級為優秀、68——84分為良好、50——67分為合格、50分以下為尚需努力
2.課題實施過程:
(1).優化學生心理
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習只有建立在平等的信念之上。」對學生,尤其是動手能力和接
受能力差的學生,即使錯了,教師也不能用訓斥、恐嚇的手段對待。我們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認真分析,
積極鼓勵,對學生要及時鼓勵,耐心指導;對復雜、難做的實驗和難懂的知識,要手把手地教,耐心仔細的
分析,使其增強自信心,增強爭取成功的勇氣。
另一方面,教師要抓好學生課前的預習工作,特別是實驗演示課和實驗課,使學生對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及
實驗中的注意問題,實驗中要觀察什麼,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引導他們注重實驗過程的調查、觀察,學會通
過現象分析實質,得出結論,讓學生逐步做到自主觀察,獨立動手操作,按自己的方式思考、表達,充分調
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總之,能讓學生在科學課中有一個輕松、愉快得學習情緒。
(2).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
1、改革傳統的不適應現代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優化教學過程,符合現代教育科學發展的總趨勢,
也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迫切要求,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師指導
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收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
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是認知的
主體,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主動的建構者。學生要用探究法、發現法進行意義建構,在此過程中學生主動
去搜集並分析有關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並努力加以驗證,通過與已有知識聯系並認真
思考,在此過程中,注入教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
的主觀能動性,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探究,就是探討追究。從大的方面看,能在生產生活學習中發現問題,並分析解悶問,是探究;從小的
方面看,追究一個詞一個句子的意思或用法,也是探究。探究,是過程,是探究者發揮主體積極性去學習或
創造的過程。通過探究,獲取直接經驗和體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運用
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的結果,或是學到新的知識,或是產生獨特的見解。對於
學生來說,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獨立學習的品格,有了開拓創新的基礎。可以說,探究是一種重要
的學習方式,也是創新的必經過程。
3、科學探究性教學,就是重在引導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理念,強化實踐意識,培養科學精神。學生了解了科
學規律,具備獨立探究的能力,今天或將來他們就能夠自學科學、自主靈活地運用知識,能更大程度上發揮
才智。由此,我們採取行動研究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力求探尋科學探究性教學的意義、原則和方
法,探尋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互動特點,探尋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時空的運行
規律。也尋找切實可行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模式。
4、實驗前的學生探究活動情況
1)學生調查:
(1)你喜歡教師採用什麼方法上科學?
A.示範的方法,如講授例題.
B.研究的方法,如研究二力平衡條件.
C.實驗探究的方法,如測一墨水瓶水的質量.
D.對話的方法,如師生間的問答討論.
表3
選項 人數 百分比(%)
A 78 12.8
B 92 15.4
C 320 50.4
D 140 21.4

從表3中看出,半數學生樂於接受實驗探究的方法。
(2)問題:在「大氣的壓強」新課學習剛一開始,教師就演示了「雪碧瓶變癟」的實驗,如圖1所示
你的想法是:
A.希望自己親自演示一下這個實驗.
B.教師馬上解釋雪碧瓶變癟的原因.
C.自己迅速閱讀課本開頭的一段話,以明了其原因.
D.教師稍候一會兒,讓自己猜想可能的原因.
表4
選項 人數 百分比(%)
A 129 20.5
B 86 13.7
C 43 6.8
D 378 59.0
從表4中看出:(1)大多數學生(79.5%)已不再滿足於現象直接的感官作用,他們有了問題解決的要求.
(3).運用多媒體,揭示事物本質,優化教學過程
1) 多媒體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能力,可以沖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對象,再現各種
事物的細節和變化,有效地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提高教學效果。如七年級科學上冊《細胞》一
課,傳統教學很難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個體微小的細胞。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就能使學生不僅清楚地看
到細胞的內部的構造,還能利用其連續播放畫面的技術,使學生看清細胞的運動及細胞的分裂等過程。
2)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教學中進行時空變換、大小變換、速度變換、虛實變換,把許多宏觀和微觀的、
瞬間的和漫長的、簡單和復雜的事物展現在學生面前,揭示事物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侓,促進學生的
認知活動從感性向理性飛躍。在科學課教學中,有很多章節內容由於受到條件的限制,課堂上是無法用實驗
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觀察。如七年級科學上冊《遙望星空》等一系列天文知識類章節,九年級《生物群落》等
表現多種生物之間聯系類章節,以及《人體系統》等講敘人體生理類章節,這些內容都能利用多媒體技術,
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學生觀看,而且效果比實物還要好。特別是「宇宙」,用實物是難以展示在學生面前的,
而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3) 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由於多媒體技術能將文字、畫面、聲音有效地融為一體,將教學內容形
象、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如七
年級科學上冊:《物種與分類》,這本來是一節枯燥、乏味的思維訓練課,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先給學生播
放一段《動物王國運動會》的動畫課件,然後再讓學生去討論「羊屬於哪支運動隊?(哪種動物)」 、「蝙
蝠是不是鳥?」等問題。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運動會」的情景,積極思考,主動探討問題。這樣就
能很好地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那些後進生,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看到一些生動、形象、
有趣的畫面時,會不知不覺地被吸引,這是這個年齡段所有學生的共性,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
4) 應用多媒體技術,強化學生實驗操作的技能。對一些裝置和操作學生感困難的實驗,應用多媒體技術為
學生先進行模擬操作,訓練實驗操作技能,然後再進行真正的實驗。如制氧實驗的操作教材中所述:①在試
管里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管口放一小團棉花,塞上有氣管的橡皮塞用鐵夾夾住試管口1/3處,試管口略往下
傾斜,②把集氣瓶裝滿水倒立在水槽中,③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把導管放在水槽里;④待氧氣把水排出後,
用玻璃片在水中蓋住口,把瓶移出水槽。⑤收集氧氣完畢,必須把導氣管移出水面,再熄滅燈火,不然水吸
到試管內使試管炸裂。這一操作技能,光靠課堂演示,並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整個實驗過程,因此用
多媒體設計一個全開放的實驗環境,讓學生在實驗中自由選擇實驗所需儀器葯品,二次錯誤選擇後,計算機
給予正確提示,然後由學生自主地用所選的儀器搭建實驗裝置,整個裝置完成後,由計算機給出評價,並對
不正確的裝置給出實驗後可能會產生後果的模擬,象試管口未向下傾斜產生水流到試管底部使試管破裂等。
(4).增加合作探究性作業:
作業是教學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傳統作業模式有它的弊端:
它一味強化了「教」的作用。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但傳統作業內容封閉,僅局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