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學研究課程的建議
㈠ 對任課教師教學工作的意見及建議是什麼
多和學生交流,要善於觀察學生,了解學生。
㈡ 你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的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健康發展。校領導在放暑假時就安排在假期思考對學校的發展由和好的意見?我認為應
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切實抓好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隊伍素質
1、切實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學校成立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師德師
風建設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教師的師德行為和品行操守,
學校結合實際、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
2、切實加強教師業務學習。一是落實好教師的培訓;二是落實好教研學習
制度,做到業務學習有計劃、有專題發言人、有專題發言稿存檔、有記載;三是
落實好教師自學,每位教師建立業務學習摘記本,並注重實用、真實,克服流於
形式現象。
3、切實加強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管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
用。
4、切實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教育教學技能。
5、切實抓好教學管理人員和英語、美術、音樂、體育、自然、科學、計算
機等專任教師的專業培訓工作,提高專業水平。
6、切實做好教師合理分配、流動,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師資源
(二)落實教學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學期初,學校要組織教師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出詳盡的、切實可行的學科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各種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應重點解決以下幾個
問題:
(1)認真學習研究各學科課程標准,吃透課標精神,把握教學方向,明確
各學科教學總體要求。
(2)結合各年級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題性研究,如起始年級的銜接問
題、畢業年級的復習問題、各種課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問題等等。
(三)抓常規,規范教學行為。
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要轉變觀念,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和質量意識,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考核與評價等教學基本環節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並建立考評制度,嚴格考核辦法,把教師教學常規工作業績與年度考核、評優、評模、評職等掛鉤。
(四)抓評價,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各校要淡化教學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注重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教師提高
和教學改革的功能。要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使評價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
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建立有利於教師主動發展的評價機制。各單位要改變長期以來以學生學
習成績作為評定教師教學能力的唯一標準的做法,
建立起多元的、
符合素質教育
思想的、有利於教師成長的新型教師評價標准。
2、建立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的評價機制。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學生的知
識來源於三方面:
教科書提供的知識、
教師個人的知識、
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
各單位要重新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要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教育理
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素養、即時效果等納入評價標准
中,要重點突出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建立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評價機制。學生評價,主要應發現和開發學
生的潛能,
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在整個學生評價過
程中,要做到:評價指標多元化,評價方式民主化,評價機會多次化,評價內容
合理化。應採取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家長評、教師評相結合的形式。學校
要充分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
在學生發展過程中做好指導和記載工作,
學期末為
每個學生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
(五)抓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興趣、
習慣的黃金時
期。所以,我們要將學生的習慣養成作為一項大事來抓。
㈢ 您對教師的建議有哪些
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遵循教師成長規律,科學設置師范教育類專業公共基礎課專程等。
以「三個面屬向」為指導,構建體現先進教育思想、開放兼容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遵循教師成長規律,科學設置師范教育類專業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學科理論與教育實踐緊密結合,教育實踐課程不少於一個學期。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融入課程教材中,精選對培養優秀教師有重要價值的課程內容,將學科前沿知識、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特別應及時吸收兒童研究、學習科學、心理科學、信息技術的新成果。要將優秀中小學教學案例作為教師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
(3)給教學研究課程的建議擴展閱讀:
教師的相關要求規定:
1、注重未來教師氣質的培養,營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圍,激發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興趣,樹立長期從教、終身從教信念。
2、邀請優秀中小學校長、教師對師范生言傳身教,感受名師人生追求和教師職業精神。開展豐富多彩師范生素質培養和競賽活動,重視塑造未來教師人格魅力。
3、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列為教師教育必修課程。
㈣ 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有哪六個方面
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分為以下六個方面:
1、數學教學活動要注重課程目標的整體實現;
2、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3、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導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
5、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6、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個關系:「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
拓展資料:
一、課程標準的內涵:
課程標準是對一門課程從產生到設計和實施的標准化規定,包括課程的性質(定 位)、設計思路、目標、內容框架和實施建議等內容。它是政府或學校對課程的基本規 范和質量要求,也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核的依據,以及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二、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的區別:
1.從教學的角度出發,對教學目的、教 學內容的確定、知識點的具體要求及深度難 度、詳細的教學順序、各部分內容的課時、 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要求。
2.出發點是直接指導教學工作,從教師 教學的角度出發,過分追求知識的系統性, 邏輯關系的嚴密性,以便改進教師的教學, 關注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
3.以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技能為首要目 功能 標,將發展思維能力作為能力培養的核心。
4.強調「學科知識體系」 ,即重視知識 的傳承,重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 而使教師較為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扎實的基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也沒有強調通過課程 教學使學生「能做什麼」
5.教師是「教教科書」,教師是教材的 執行者。 「筆試考核」。 規范的行為主體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信行為 主體 息單向傳遞、教師單向控制,教學活動以教 師為中心、主體。
參考資料:中國教育信息網
㈤ 如何做好教學反思的幾點建議
一、教學理念的自我反思
新課程標准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正確認識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奮斗。
二、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抓住時機,認真進行反思記載。
(一)教學過程反思的時機:包括課前溫課中的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
1、課前溫課中的反思 課前溫課中的反思主要是:(1)對新的課程改革,如何突破習以為常的教育教學方法,應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改進教法,優化教法。(2)教學情境設計是否符合實際(學生的實際、教材的實際、生活生產的實際等),是否有利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解決問題。(3)對所選材料要「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取其長處,去其糟粕,避免差錯。
2、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調整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和高質。具體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明確;教學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能否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地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能否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堂出現的問題,並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等。
3、課後反思 教後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一節課留下些許遺憾在所難免。課後可在新知導語、課堂氛圍、學生思維、板書設計,課件應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課後反思可作為以後教學的借鑒和參考。
(二)教學實踐中反思的內容:
1、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作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下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5、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了一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6、記教學方式、方法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鮮有師生互動,更談不上激活體悟、啟迪智慧、開拓潛能。我們不能不反思,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符合現代教育思想?新課程標准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三、在相互借鑒中自我反思
教師之間,多開展相互聽課、觀摩活動,不但可以避免閉目塞聽、孤芳自賞而成為「井底之蛙」,而且能夠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不要放過聽課的機會,不要放過一些細節。除了要多爭取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還要研究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從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客觀、公正評價其得失。教師對所聽和觀摩的每一堂課都要研究、思考、探討,並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
總之,數學教學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才能與時俱進。願我們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緊跟時代的步伐。
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學反思被認為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許多學校均倡導甚至要求教師必須寫教學反思,在教學常規工作檢查中列入考核,作為履職晉級的一個得分點,但一些教師寫的教學反思就好像流水帳,只是對自己日常教學過程作一些簡單的描述,或者為了完成應付教學常規而無病呻吟,根據考核標准,胡亂塗鴉幾句,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談的教學評論,就湊成了所謂的教學反思,敷衍了事,缺乏對教學現象和教學本質的深度思考,甚至諱疾忌醫、粉飾太平、這樣的反思,一般是對教學沒有什麼幫助的,即使用之於教學,要麼只重表面,不能深入實質,收效甚微,要麼指導錯誤,使教學越來越更加糟糕,換句話說這種反思也只能作為一種供檢查時應付差事的擺設,難登大雅之堂。
那麼,教學反思的反思點應該在哪兒呢?教學中的哪些內容應該反思,哪些內容可以或者說不需要進行反思呢?教學反思的深度有多深,應該如何體現?應該如何尋找教學中的反思點,進行行之有效的反思呢?下面我將結合自己在物理教學中一些切身體會,以及與同伴之間的教流合作,來談談我的教學反思觀。
一、反思自己教學知識儲備,不打無准備之戰
不論是新課程還是舊課程,學生的學習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新課程的實施中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群學生和一間教室的「五個一」模式,要求老師改變傳統的那種單調,枯燥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運用各種新技術設備,針對不同基礎,不同經歷的學生群體,採用不同的授課模式,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去對新知識進行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親自體驗出來,而且在新教材中也適當安排有一些非本科目的東西,這就要求我們除了吃透教材中相關知識點外,還必須掌握有一定的其它科目的知識和一些方法,在教學中能夠天衣無縫的信手拈來,既體現出自己的知識儲備的豐富性,又能夠促進自己的教學,例如多媒體的使用,對於初中物理來說,它不是教材的主要內容,但是我們的一些實驗或知識點就要應用到,而且必須應用到,譬如雙耳效應和色光的合成,單獨的說教是無法准確的描述的,而採用多媒體就能夠讓學生置身其中去親自體會,從而增加對知識的理解,並增強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北大附中的紀連海老師說得好,「全國有多少個中學歷史老師,但在中央電視台做講座的只有一個紀連海,而且是所有講座中收視率最高的,只因為在這之前我曾經做了近十年的冷板凳」,這其實說的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儲備問題,我們的身份不變,而環境、學生的經歷和教材是隨時改變的,如果還用舊知識、舊方式去為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教出來的學生除了是一群跟不上時代的書獃子之外,我們也將越來越糟,教學效果直線下降,只有隨時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識,隨時儲備自己新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以變應變。
二、反思教學准備過程,以便教學中游刃有餘
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只是一個前提,還不能搞好教學。新的教學課程改革對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變,我們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的讓學生只是聽老師的講授,記老師的講授,而主張學生的親自參與和切身體驗,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撐舵的同伴,而不同的學生由於其生活環境和自身的經歷以及基礎知識不一樣,在教學中表現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儲備階段對學生的現狀了如指掌,根據不同群體和不同知識,對教學過程作好充分的設計,並備有預備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群體的不同表現,採用不同方案,有的放矢,游刃有餘地進行教學。一旦情況有變,立即啟動預備方案,很輕松地把教學進行下去而不顯尷尬。
三、反思教學活動過程,揚長避短
教學反思的另外一個關鍵環節就在教學過程,不論你有多豐富的知識儲備,教學設計再完美,最終的決定環節是教學過程的實施,要上好一堂課,知識儲備和教學設計必不可少,但教學過程實施環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必須能夠根據不同章節的知識和課堂上學生的具體反映,靈活地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新的課程主張學生的親身參與探究,在教學活動中,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可能會對同一個知識點有不同的感受,提出不同疑問,我們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要巧妙靈活地採取不同手段將之處理掉,課後反思還應重新認識這節已授課,從中找出優點或缺點,供以後的教學參考和選用,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工作中不斷的成熟、長大。「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表面看似不合理,但聯想到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實教」,這句話就絕對是正確的,一個老教師曾經對我談起過一個故事:我們都熟悉「對牛彈琴」這個故事,其實我們熟知的只是這個故事的上半部分,其下半部分是這個人認為好的音樂應該是與自然相和諧的,須如行雲流水能引起萬物共鳴,而自己的彈湊牛不能夠聽懂,說明自己的技藝不夠精,後來又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牛終於聽懂了他彈湊的曲子。我們的教學又何嘗不是呢?當費盡心血,筋疲力盡授完一節課,學生仍然一片茫然的時候,我們除了報怨一句「真是對牛彈琴」之外 ,是否也想到過去重新設計我們的授課方案呢?當我們滿懷激情地按即定方案授課而學生反應冷淡時,我們是否曾懷疑過我們自己的能力呢?我們是否曾考慮到同樣的一門課,別人的學生用這種方法能很好接受,而我的學生一片茫然,他們的基礎、興趣、經歷一樣嗎?有的問題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我們是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呢?還是總以一種過來人的成熟去面對學生的幼稚呢?如果人人都能夠象紀連海老師那樣先去坐十年的冷板凳再來教書,我想那教學效果應該是會好的。
四、反思教學反饋信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作業和測試是傳統教育教學中檢測教育教學工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手段 ,教改並不是要否定過去,否定一切。新課程中,作業和檢測仍然是檢測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我們應該用好這兩塊陣地,不要敷衍了事,批完就止。要通過作業和檢測中所反應的問題,找出其原因,有針對性地加於彌補,這也是體現教師人格魅力,增強師生凝聚力的一條重要途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非常了解,對他表現的問題非常關心,樂於幫助他彌補缺陷,他才會有親近感,才會主動走近老師,並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學習上,搞好學習,成績才可能有所提高。也只有這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教育效果,教師的價值才能夠得以體現。
五、反思教學心態,給自己的教學打分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不論做什麼事情,良好的開端是取得成功的一半,教育教學工作要想取得一個良好的效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環節必不可少——端正自己的教育教學心態。作為一個人民教師,只有隨時隨地清醒地認識自己的社會作用,自己的社會價值,區分清楚事業和職業的真正含義,要弄清楚我們的職業是一個教書匠,而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在進行著一項培養人的工作。換言之,從職業的角度來講我們只需要照著教科書把上邊的知識一點不少地按部就班教會學生就行,不論它是什麼知識,學生學後有沒有用。而如果從事業的角度出發,我們在進行的這項工作是改造人的思想和靈魂的工程,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東西將會決定學生的一輩子,學生將來的表現將決定我們今天的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們的功過得失將要等到許多年以後再來由學生的成功與否來判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隨時隨地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聯系起來,牢記教書與育人的同時性,認真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各種表現並相互對照,隨時隨地處處檢點自己的一言一行,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模範教育,而不是立足於照著教學參考書把課本上的知識講完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工作就是為了拿工資吃飯,把教師工作簡單化。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找到工作的動力,認認真真地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分清主次,有條理地去准備和工作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體現教師的真正人生價值和崇高魅力。
對教學的反思是一個復雜的工作,它包含了教學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實施方式,但不管怎樣,作為一個新課程中的實施者和實踐者,必須隨時認真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重復反思,使自己盡快成為新課程的合格實施者和受益者,使自己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㈥ 優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關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意見
有效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策略,
更是一種教學理念。
現代教學論認為
「教學過
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所謂「有效」
,主要指通過教師在
一段時間的教學後,
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有效教學包含三層含義:
一
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有效教學的根本體現;二是有效教學必須合乎教學規律;
三是有效教學要能滿足學生個體的學習需求。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
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
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
有效教學理念的核心是教學中的效益問題。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
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
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
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
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一、教學准備
在走進課堂之前,教師需要清楚:
—
我為什麼走進課堂?學生對我有什麼樣的期待?
—
這節課我准備教什麼?我准備如何將學年目標與教學標准整合進入我的課程
里?
—
我在教學設計上是否已提供了足夠的教學資源?
—
這節課結束後,我期待我的學生學到什麼?
—
我和我的學生將會開展什麼活動?
—
我怎樣知道我的課獲得成功?
1
、
關注需求
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
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性、
心理特徵、
學習特點和興趣愛
好,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
研究學生知識背景、認知結構,根據至少
90
%學生都能掌握為標准,實事求是
確立教學起點,
同時選擇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解決,
最
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
研究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閱讀、聽講、探究、思
考、解題、概括、記筆記等方法指導,滿足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的需求;
研究高考改革,
不隨意超綱,
不隨意拔高教學難度,
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升學需求。
2
、
明晰目標
深入研究並精確把握學科課程標准、
教學要求和考試說明,
根據學期目標—單元
目標—課時目標的層級關系,准確把握教學目標的定位。
提倡設計具體明確的課時目標,
並以可觀察、
可測量、
可評價的行為動詞加以陳
述,如列出、寫出、認出、辯別、比較、解決、設計„„同時,還應該用體驗性、
過程性的目標表述情感、態度和價值感,反對有內容無目標的做法;
提倡讓學生了解課堂教學目標,
了解自己的學習的結果,
反對有內容無效果的做
法;
提倡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應著眼於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激勵和幫助,
主動考
慮具有不同知識和能力結構學生的實際情況,反對統一標准、統一要求的做法。
3
、
精選內容
圍繞目標精心組織教學材料,
保證教學材料與教學目標的適切性,
避免只是教教
材而忽視教學目的的做法。
明確本堂課教學內容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
建立不同內容間的有機聯
系,既包括本學科的縱向聯系,也包括不同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
以教學內容的重點為線索,
延伸、
拓展課程資源,
既有一定的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也涉及對學生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影響和引導。
努力將教學內容情境化、生活化、結構化,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實踐
性以及科學性。
4
、
優化設計
提倡對講述法、演示法、練習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問題教學法、自學指導
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教學方法,合理選擇,揚長避短,優化組
合。反對固定模式、千課一法的做法;
提倡對教學媒體要合理使用,
充分考慮教學任務的實際需要、
教學內容的性質和
特點、學生的接受水平,如創設情境、出示問題、提供背景、出示練習等,通過
使用積件為教學目標服務。反對過度使用、不合理使用教學媒體的做法;
提倡對教學提問精心設計,教師要明確提問目的,提問要有啟發性、趣味性、開
放性、發展性,如設計重點問題,設計問題串,設計開放型問題,設計學生提問
環節等,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質疑探究。反對「滿堂問」
、隨意問、無提
問。
提倡教學環節要有整體性、層次性、連貫性,先講什麼,後講什麼,中間如何活
動,課前要周密安排。如講授式有激發動機、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
反饋調控等主要環節。反對無程序、無環節、無層次的做法。
提倡板書要體現藝術性。結構簡練,布局合理,反映教學的精華。工整規范,圖
文相宜,讓學生一目瞭然。反對雜亂無章、隨意塗畫和無板書的做法。
二、教學實施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意識並關注到:
—
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有差異的生命?
—
我如何創造或維持有效的學習環境?
—
我做到清晰授課,使要點易於理解?
—
我做到有效提問,注意到多樣化教學?
—
我是否注重任務導向,較多時間用於教學重點?
—
我的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
我是否吸引或支持所有學生學習?
—
我是否注重了情感、學法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1
、創設氛圍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追求民主、和諧、生動、高效的學習氛圍。
提倡讓課堂產生學生思想,鼓勵學生大膽設想、質疑和探究,反對課堂「霸權」
的做法;
提倡師生、生生之間有價值的互動,鼓勵學生與文本、與同伴、與教師對話和交
流,反對「滿堂灌」的做法;
提倡讓學生學會從錯誤中學習,反對讓學生因錯誤而受到責罵或譏諷的做法;
提倡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對他們有適當的高期望,
反對過度拔高教學難度的
做法。
㈦ 對各科教學意見建議
要求對各科教學進行總結並寫明自己的相關想法與建議。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強化教師隊伍基礎作用,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深化改革,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堅持德育為先,教育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堅持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7)給教學研究課程的建議擴展閱讀:
教育教學改革意見的相關要求規定:
1、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行動,嚴格落實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結合地方文化設立藝術特色課程。廣泛開展校園藝術活動,幫助每位學生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會唱主旋律歌曲。
2、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優秀藝術,增強文化理解。鼓勵學校組建特色藝術團隊,辦好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建設。
3、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專業藝術人才到中小學兼職任教。支持藝術院校在中小學建立對口支援基地。
㈧ 如何對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提出意見和建議以及評價
建立新的教師培訓機制,切實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切實做好各級培訓工作。充分重視和有效利用網路平台和資源,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教師培訓的最大效益及可持續性。各級教研員應以學校為基點,以課改研究為中心,切實抓好校本研修。同時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和教研活動,造就一批吃透新課程理念、具有較高專業素養、富有教學特色的學科骨幹教師。
2、要從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樹立「沉進去」、「走出去」、「坐下來」、「鑽進去」、「放開來」的五種「意識」,要認真細致地抓好新課程實驗的落實工作。實行工作例會制度,定期進行工作布置、專題研究和階段總結;重視信息交流和資料積累制度。教研員應經常深入學校,走進課堂,虛心學習,與教師平等對話、交流。幫助教師及時總結經驗,為教師搭建學習交流的平台,在學習和總結中指導,在指導過程中提高。
3、在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和加強學校教研組的.建設,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要不斷指導和督查各校集體備課、集體評議課制度的實施;引導教師通過教學實踐,並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課題研究,鼓勵教師針對新課程實驗中的實際問題開展教學研究。提倡教師自覺加強專業學習、進行自我反思、開展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努力實現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㈨ 對教育教學意見和建議怎麼寫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的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健康發展。校領導在放暑假時就安排在假期思考對學校的發展由和好的意見?我認為應
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切實抓好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隊伍素質
1、切實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學校成立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師德師
風建設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教師的師德行為和品行操守,
學校結合實際、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
2、切實加強教師業務學習。一是落實好教師的培訓;二是落實好教研學習
制度,做到業務學習有計劃、有專題發言人、有專題發言稿存檔、有記載;三是
落實好教師自學,每位教師建立業務學習摘記本,並注重實用、真實,克服流於
形式現象。
3、切實加強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管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
用。
4、切實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教育教學技能。
(二)落實教學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學期初,學校要組織教師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出詳盡的、切實可行的學科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各種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應重點解決以下幾個
問題:
(1)認真學習研究各學科課程標准,吃透課標精神,把握教學方向,明確
各學科教學總體要求。
(2)結合各年級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題性研究,如起始年級的銜接問
題、畢業年級的復習問題、各種課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問題等等。
(三)抓常規,規范教學行為。
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要轉變觀念,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和質量意識,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考核與評價等教學基本環節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並建立考評制度,嚴格考核辦法,把教師教學常規工作業績與年度考核、評優、評模、評職等掛鉤。
(四)抓評價,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各校要淡化教學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注重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教師提高
和教學改革的功能。要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使評價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
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