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橫二小校本課程選課
⑴ 急需一篇高中生物論文 在線等
高中生物論文
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的開發利用
【摘 要】針對生物新課程教材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其進行問題的調查、分析,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學校進行新一輪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的開發研究,促進高中生物教與學方式變革、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生物新課程教材;校本資源;整合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一)生物新課程教材有許多優點,但對於鄉鎮中學的學生、教師而言,由於教學設備的相對落後,信息量不充分,學生體驗不足,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
從2008年9月採用了生物新課程教材後備課組成員在校內外展開調查而表明,大多生物教師對新課程在體現新課程理念方面的變化給予了肯定,學生在課堂氣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敢於發表不同的意見、學習興趣等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備課組成員通過與部分教師、學生的座談發現,我們學校作為農村學校,而且又是普通中學的一所高中學校,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生物新課程有許多優點,但對於鄉鎮中學的學生、教師而言,由於教學設備的相對落後,信息量不充分,學生體驗不足,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
(二)生物新課程教材的問題太側重於大城市的實際,而偏離了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的實際;另外,有些例子又過於理想化。因此生物新課程教材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發現配套資源不完善;對教學內容難度把握不準;缺乏新課程實施的指導等。
生物新課程教材重視知識在現實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對新課程教材中用來引入的例子,我們的教師大部分的看法是:34.5%的認為「足夠多了,切合學生的實際」,46.9%的認為「改編一下即可」,7.1%的認為「根本不合用,按教師的想法重新編擬例子」.因此在生物新課程教材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明顯感覺到配套資源不完善;對教學內容難度把握不準;缺乏新課程實施的指導等.據我們調查的生物教師們反映,新教材的問題太側重於大城市的實際,而偏離了農村,另外,有些例子又過於理想化。用一位老師的話說「顯然新教材是給大城市學生使用的(有點過激,但是也有不少老師有這種說法)」.因此我們備課組成員認為:生物新課程教材進一步推廣時應注意:加強與新課程教材相關資源的建設,即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學校(箬橫中學、大溪中學等)進行新一輪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的開發利用研究.
(三)加強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是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根據學校的適應需要而出發的,是勢在必行。
具體適應需要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使用是要學生在生物新課程學習中能輕輕鬆鬆地理解知識、消化知識、掌握知識,並且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生物校本教材資源是教師為順利完成教材內容,為使學生順利接受知識,所利用的一切資源。它包括生物課堂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的補充;生物新課引入的問題、故事;章節練習題,學生課外探究活動的計劃等。所採用手段包括:CAI課件、錄像帶、投影片、自製教具以及外出參觀等,因此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使用是要學生能輕輕鬆鬆地理解知識、消化知識、掌握知識,並且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生物校本教材資源在配合生物新課程教材下能與農村中學學生成長的需要相一致,能與農村中學的教育目標相一致。
開發符合農村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的校本課程,必須樹立新的教育理念: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指向人的發展,指向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提高,指向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和個性的張揚。只有在這一理念下,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關系,才能使三者相輔相承,相互滲透,有機結合。農村中學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就業技能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惟有如此,生物校本課程在配合生物新課程教材下才能與農村中學學生成長的需要相一致,才能與農村中學的教育目標相一致。加強與生物新課程教材相關資源的建設, 製成與我們這樣學校實際教學相適應的每一節課的CAI課件、幻燈片、課前小故事、課後的思考題、探究方案等
3、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開發對浙科版統編生物新課程教材和大綱起到補充、印證、豐富和發展作用。
生物校本教材資源的開發建設要遵循調查研究,尊重事實的原則,經過細致的研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反復對比,力求真實可靠,對統編教材和大綱起到補充、印證、豐富和發展作用每學期在校內開展一次新課程的教學活動的課堂問卷調查和學生對新課程教材實施中的滿意度問卷調查,為生物校本教材資源利用和開發提供保障。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坐落在農村,學生也大部分來自農村家庭,這一代的學生基本上獨生子女,從小受各方面的寵愛,生性有點嬌懶,家長管製得也少,而且生源相對重點中學來說文化基礎很薄弱,因此在生物新課程教材實施時,在選擇校本教材內容和編排校本教材內容要注重兩點:其一,將現實資源的發掘與統編教材、大綱要求結合起來,作為統編教材的必要補充。其二,把對文獻資料的運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運用恰當地結合起來,引導師生充分關注。
4、利用因地制宜,發掘資源開發為生物校本教材資源與生物新課程教材的整合利用奠定基礎。
校外成熟的條件性課程資源雖然相對稀缺,但素材性課程資源卻十分豐富,如何建立校內外課程資源的協調利用機制,這也是有機整合農村高中學校生物校本教材建設資源的一個重要困難;另外,在學校廣泛自主地進行生物校本教材開發之後,如何盡快建立對學校校本教材建設的指導、管理和評估機制顯得日益迫切,從而能很好的整合到新課程的教學中。
因此我們備課組成員認為:生物新課程教材進一步推廣時應注意:加強與生物新課程教材相關資源的建設,即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學校進行新一輪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的開發研究,同時意識到需要教師的大量心血,它需要教師的大量積累,從生活中收集材料,從學生中收集材料,從各種報刊、雜志中收集材料,從電腦中收集材料。然後進行加工整理,製成與我們這樣學校實際教學相適應的每一節課。
二、策略與實踐
(一)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的策略
1、准確理解生物新課程教材《標准》對模塊式的課程和教材設置的要求
高中生物學新課程由三個必修模塊和三個選修模塊組成。所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認識生命系統的物質和結構基礎、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生命系統中各組分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塊對於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學習這些內容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動的規律,理解科學的本質、過程和方法,了解並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生活、生產和發展中的應用。屬於公民素養的基本要求。選修模塊是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而設計的,有助於拓展學生的生物科技視野、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選修模塊分別側重生物技術、生物學與社會和生物科技進展,為學生選擇學業和職業方向提供幫助。但生物科學的內容浩如煙海,發展迅猛,課標模塊內容與課標要求是否存在落差,這還必須通過實踐發現問題,不斷完善模塊內容的設置。
2、研究生物教科書內容的編寫意圖,創造性地使用生物教科書
生物新教材與原教材相比的新特點: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突出科學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深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改革教材的呈現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改進作業系統,促進評價的改革。在次建議各校高中新課程實驗年級備課組要至少備齊5個版本的教材。對比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對知識內容的選擇、編排和呈現方式等,加深理解高中生物新課標對知識內容的要求,並依據課標優化組合不同教材的課程資源市高中新課程實驗年級中心組要組織專門的研究小組進行研究,並及時地將研究結果通過全市教研活動提供給各校參考。要摒棄過去那種「輕大綱,重教材」、「教學就等於教教材」的舊觀念,樹立「以課標為基本依據,以教材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來進行教學」的新觀念。
(二)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的實踐--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優化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整合利用得以真正落實的重要保證。
1)感知和體會知識內容的變化
1.知識體系的變化
按課標要求,不再是普通生物學體系. 每個模塊的教材各圍繞一定的主線展開,並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確定知識內容的呈現順序,使之形成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
2.處理好基礎性和先進性的關系
知識內容的深難度總體上維持在現行教材水平,避免出現深難重。基礎不等於經典。基礎性應當是現代意義上的基礎性。如免疫。通道蛋白、人類蛋白質組計劃、DNA指紋技術、基因治療、恢復生態學等。選修課集中體現先進性,同時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基礎性與先進性之間有時矛盾,要靈活變通。如水分子的跨膜運輸。讓學生搜集最新進展的資料。
2)、探究能力目標和內容的變化
1.加強科學方法教育,關於科學方法的內容《分子與細胞》——觀察和實證,《遺傳與進化》——假說—演繹,《穩態與環境》——系統分析、 建立數學模型。
2.改進探究活動的設計。安排豐富多樣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體驗過程,領悟和運用方法.
3.鼓勵思考和討論。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討論。在資料分析、小資料、技能訓練、練習、自我檢測等欄目中,有許多關於科學過程和方法的思考題,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方法,活躍思維,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3)、教材呈現方式的變化
生物新課程加強內容的引導性和開放性,促進探究性學習, 變單純的敘述式為圖文結合,增設重要欄目。①有些問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究;②探究活動的寫法重在引導,探究的課題、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不作過死的規定;對於難度較大的探究活動,教材提供了參考案例; ③介紹生物科學上目前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或存在的爭議,體現科學體系的開放性;吸引學生興趣,提高思維的活躍程度,促進探究性學習。
我們備課組通過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的整合利用盡可能地縮小《標准》的理念與教學實踐之間的落差,促進高中新課程實驗穩步地開展。具體實踐的理論指導及實際操作如下:
1、提倡多種教學方式(包括校本教材探究實驗的開展)在新課程教材的實際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優化教學過程。
新課程提倡新的學習方式並不是否定傳統的學習方式,而是要發揮不同學習方式的優勢,根據具體的知識內容、課型、學校條件、學生情況等對傳統的和新型的學習方式進行優化組合,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1)組織好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高中新課程標准將「倡導探究性學習」作為課程理念,必將有力地推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但教材在設計探究活動時,存在著相當的困難。這些教材內容與課標要求的落差,需要教師去彌補,即利用當地的課程材料,當地的生態環境及與社會生產、生活有關的生物學問題;為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備課組成員在生物學科中嘗試實施開展了新課程校本教材探究實驗--體驗制備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的製作比賽並在校園進行展覽,取得相當好的效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該學科的興趣。
(2)把握生物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對實際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一。一方面,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是不可思議的,這樣的「生成」實質上是「放羊」,是放棄教學的責任和教師的責任,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只有預設沒有生成的課堂教學是死氣沉沉的,這樣的「預設」不僅會嚴重束縛課堂教學中師生的「生成」能力,而且會慢慢扼殺師生的創新精神、探究慾望和生命活力。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既要切實改變課堂教學中只有預設沒有生成的僵化模式,又要對只求生成忽視預設的現象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成效與分析
我們發現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中新課程教學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中也存在許多問題。
1.教育觀念滯後的問題
由於傳統的習慣勢力,部分老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是把知識結構、難點和重點反復掂量,圍繞它考慮教學過程如何展開,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的實現.只有對課程目標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才能使教學活動的組織符合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
2.各校的課程資源問題
現在各學校教學硬體還不很足,不少教師過去是僅僅依據一本教科書、一冊教參,就年復一年地教下去。現在實行新的課程標准,必須依託豐富的課程資源,一方面教師有責任發掘和利用多種課程資源,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學校要有相應的投資和建設。各校應盡可能地完善圖書資料、實驗室及相應的器材,還有網路資源等,至少為各備課組配齊5套不同版本的教材。
新的課程標准與原來執行的教學大綱,存在著顯著的差別。新課標是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而制訂的。執行這個課程標准,對於課程管理部門、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研究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於教材編寫者和課程的教師,都是全新的任務。教學活動是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同一內容的教學,不同教師都會有自己的教學策略、方法和風格,可以說,教學活動也是極富個性化的活動。但不管什麼樣的創造,不管什麼樣的個性,都應該是更出色地達到新課程的目標。
(二)對高中新課程教學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在高中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根據學校的實際尋找有效的策略,揚長避短,盡量把該模塊開設模式不利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一般地說,我們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1)應把把宣傳和計劃做在前,整體安排高中新課程兩年教學;
(2)對《標准》和教科書的研究應比實施提早,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和尋找對策;
(3)在新課程教材的實施中適當結合老教材知識;
(4)適時的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自編想應的校本練習資源;
(5)為適應新課程教材的改革趨勢,經常在本校開展各種校本探究實驗;
(6)在課余開設各種選修,在學生選擇特長科目發展方向時,給予及時的指導;等等。
⑵ 箬橫中學的教學成果
2005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突破240人大關,本科率近40%,在台州市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學科競賽6人獲全國級獎勵,1人獲省數學競賽二等獎,16人獲台州市級獎勵。 江山代有新人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素質教育的保證,是學校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學校啟動了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五大」工程,積極探索校本培訓新舉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專任教師中,碩士研究生1人,研究生課程班結業13人,學歷合格達100%。教師的教育研究與教學能力顯著提高:學校現有省級名師1人,台州市211工程培養人選1人,溫嶺市骨幹教師6人,近10人獲各級各類業務比武獎勵。 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是全國38個「空軍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基地」之一,至今已向飛行學院輸送了65名高素質的飛行學員。2013年本科達線260多人,2014年達線230多人。在2015年數學競賽中,數人獲得省級獎項,其中王宏劍同學獲得浙江省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