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語文
❶ 學科教學(語文),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學科教學(語文):以實際教學能力和教學理論為培養目標的一個碩士專業,主要以就業為主,與學術研究的碩士相區別。
2、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高等師范院校中文系本、專科的主幹課程之一。
二、內容不同
1、學科教學(語文):學習掌握各門學科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規律以及學科內容、教學方法與學生心理發展相互關系的教育心理學分支。
2、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根據中小學語文教師的現狀和需要,側重於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對語文教學的五個領域——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綜合學習,進行了具體闡述和示例。
三、特點不同
1、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心理學研究的范圍很廣。所有中小學教學計劃所列的各門學科,諸如語文、數學、外語、體育、歷史、地理、音樂、美術、自然科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均包括在內。
2、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從理論和實踐上努力凸現課程與教學理論在語文教育實踐中的作用,希望能給語文教師提供直接的、具體的幫助。
❷ 什麼是語文,課程,教學
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范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
意義:語文一詞在不同的學科里有不同的所指。 一般而言,語文是語言文字的簡約式統稱。在「語言文字」這一短語中,語言是狹隘的,特指口語。語言文字的實質即廣義的語言。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言語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言語文化。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 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簡稱。(錢威、徐越化 中學語文教學法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年6月)。 語文也是語言文字或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語文這二字,單看字面上,語文的「語」,意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通俗點說就是你說話時運用的語言),「文」意為「文字」、「書面言論」。語文二字連起來的意思則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與文字。 [哲學] 語文是進行表述、記錄、傳遞口頭或書面信息的文字言詞的物質存在形式;語文是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志、抒發情懷、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種意識存在內容。
❸ 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近三十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語文課程的發展呈現出生活化、多樣化,也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只以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目的語文教學方法就有十種之多:發現法、解決課題法、問題教學法、範例教學法、暗示教學法、SQ3R學習法、問題討論法、欣賞法、觀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討教學法、綜合性學習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等,如此這般,不一而足。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是語文課堂教學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語文課程發展的必然要求。
http://www.yout.cn/Lunwen/Lvsee_11722599/
二、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
(洪鎮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
(於漪)
4、案例教學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學法
(李吉林)
7、導讀教學法
(錢夢龍)
8、目標教學法(布盧姆)
9、反饋教學法(劉顯國)
10、問題教學法(杜威、馬赫穆多夫)
11、欣賞教學法
12、活動教學法
(杜威)
13、點面教學法
14、愉快教學法
(上海一師附小等)
15、成功教學法
(上海閘北八中)
16、整體教學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學法
(美國的斯萊文、前蘇聯阿莫納什維利)
18、啟發式教學法
(《學記》、柏嘗試教學法拉圖)(邱學華)
19、設計教學法
(克伯屈)
20、發現教學法
(布魯納)
21、創新教學法
(奧斯本、吉爾福特、陶行知)
22、差異教學法
(華國棟)
22.
單元教學法
23.
比較教學法
24.
程序教學法(普萊西、斯金納)
25.
直觀教學法
26.
圖示教學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學法
(洛扎諾夫)
28.
競賽教學法(羅樹根)
29.
大語文教學法(張孝純)
30.
非指導性教學法(羅傑斯)
31.
掌握學習教學法(布盧姆)
32.
道爾頓制教學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義學習教學法(奧蘇貝爾)
34.遷移教學法
(馬芯蘭)
35.嘗試教學法
(邱學華)
36.學導式教學法
(胥長辰)
http://ywjxw.lsxy.com/criterion/
❹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
如何體現語文教學的綜合性
張康橋,溧陽市實驗小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常州市十大傑出青年,常州市名教師工作室領銜人,著有《上好小學語文課》《為什麼做教師》《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等,應邀在全國各地講學200多場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開篇就寫道:「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它簡明扼要地概括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其中綜合性是語文課程的重要性質之一。這是2011版新課標一個重要的修訂,而反觀我們的語文教學卻「濤聲依舊」,沒有發生相應的變化和改革,來體現語文課程的性質,來回應新課標的修訂,這就需要我們來正確理解語文課程的「綜合性」。
問題1:如何理解語文的「綜合性」?
「綜合性」是語文課程的性質之一,它滲透在語文課程的各個方面。
從語文課程的目標來看:語文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設計,著眼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素養具體指什麼?《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解讀》中對「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有詳細的闡述,它的外延為:字詞句篇的積累、語言、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概括起來可以說,語文素養不僅包括了原來強調的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聽說讀寫能力),還包括了人的文化素養及其認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是綜合素養的體現。
從語文課程的內容來看:語文課程標准把每個學段的內容分為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五個方面。每個方面的內容不僅包括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還包含著習慣、情感、價值觀等。如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關注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強調尊重、理解、文明等。可見,語文課程的內容不管是從分類,還是從每個類別的具體要求來看都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
從語文課程的實施來看:新課標在「實施建議」中提出,語文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從語文課程的評價來看:語文課程評價要體現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應注意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的有機聯系,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避免只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評價。
當然,語文的綜合性還體現在其他很多方面,如: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的奠基作用……總之,綜合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之一,應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語言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與人的認知以及人的整個心理活動都有著密切的聯系,語言與文化也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無論是從民族還是個人而言,語文素養的發展與人的心理素質、文化素質等都是相輔相成的。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教育「立德樹人」之要求決定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語文課程的綜合化就是「人化」。
問題2:如何體現語文的「綜合性」?
各國母語教育的綜合性,都努力將語文教學與兒童的內在精神發育、外在學習與生活、社區活動、國家命運與世界事務密切聯系。日本中小學母語教育緊扣「一事項(語言)與兩領域(理解與表達)」來統整教學;歐美國家以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為主線加強母語課程的綜合性。例如作文教學方面,我們強調寫周邊的景、物、人、事,以記敘文為主;西方學校注重引導學生關心自我與他人內心,關心學校公共生活,關心社區,關心國事世事,研究報告、計劃、總結、項目方案、倡議書、演講稿等無所不包。與此同時,語文課堂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形態:我們的課堂依然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接受學習為主;西方的課堂以資源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合作探究為主。並非西方的就是好,只是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如何體現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亟須轉型:一是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通;二是書本學習與生活世界的融合。
母語教育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無處不在的語言環境和實踐機會,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語文的學習與熏陶,所見、所聞、所言都是潛移默化的語文學習,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語文與生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它們是天然聯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把語文教學根植於生活實踐,打破課堂中心論、教材中心論,把繽紛多彩的生活引入語文學習,給語文學習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我們現在一直實行的是分科教學,分科教學的確有其優越的地方,例如: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系統學習與掌握,有利於教師有效地組織教學與進行評價等。但分科教學也有很大的不足,例如:輕視學生的需求,肢解學生完整的生活,忽略了現實生活的實際等。知識是可以分門別類的,但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卻是綜合的,幾乎不可能用某一門學科知識去解決,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種學科的聯合、協作,需要超越於各門學科的視野和思路。因此,教育要進行學科間的融合,以便使學生學會從綜合的角度對生活中的問題加以思考與解決。
舉個例子。我們學校門前有一條馬路,每天上學、放學的時候,馬路上就特別擁堵,雖然每天都有值日老師維持秩序,但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了緩解校門口的擁堵問題,有位老師以小組合作為基本方式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一是調查統計。校門口的交通擁堵問題到底是什麼引起的?學生自由地去觀察、調查、采訪,然後繪製成統計表。二是研究對策。根據調查統計的情況,討論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解決這樣的情況?最後確定了以下幾種方法:(1)向自己的爸爸媽媽作一個「自己獨立上學」的演講;(2)寫一份倡議書,倡議其他家長盡量不接送孩子或到規定地點接送孩子;(3)寫一封信給交管部門,建議在上學、放學的高峰期對校門口這條馬路進行限行,並協助管理。三是學習範例。學習有關演講稿、書信、倡議書的範文,了解怎麼書寫。四是具體實施。把這三種方法運用到生活中,用以解決校門口交通擁堵的問題。
這則教學設計就是從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出發,融通各個學科,通過綜合學習,最後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2014年教育部明確了人的核心素養,具體分兩個方面六大主題詞:一是品德層面,主題詞是個人修養、關心社會、家國情懷;二是能力方面,主題詞是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從以上內容來看,如何體現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迫切需要我們依據課程標准,基於兒童立場,超越以教材、考試與接受學習為主的現狀,建構以生活與資源為核心的新語文教學。
閱讀延伸
這兒所講的綜合性是從語文課程性質的角度來闡述的,它跟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是不同的概念。
1.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區別。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是特指的語文課程性質,它滲透在語文課程的各個方面,體現在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全方位。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指具體的課程內容,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習作)、口語交際共同組成了每個學段的課程內容。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是一個上位的理念,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具體的內容,兩者有本質的區別,不可混為一談。
2.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區別。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要素。它是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並存的一門獨立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是語文課程的性質之一,分別屬於兩門課程的范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❺ 如何教學小學語文課程
多看名師的書,教學視頻等等,從模仿開始,我就是這樣做的,慢慢的,你會形成自己的風格。
❻ 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哪些
1、全面發展的教學觀
語文教學中結論更要重過程,讓學生經歷過程,要創設生活情境;教學關注學科更要關注人,學科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2、交往與互動的教學觀。
語文課的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教學論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基於此,語文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3、開放與生成的教學觀。
語文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讓語文教學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生成的過程。
❼ 精品課程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文 章來源 蓮山 課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中山二中高三語文科組 朱艷紅
課堂教學改革是學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耗時多、收效低、「吃力不討好」的尷尬現象已是人所共知。同時,傳統的課堂教學,既忽視作為個體的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和潛在能力,又忽視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邊多重、多種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創造能力。
一、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效率低
首先表現在教師角色: 「傳授型」,以往的教學方式教師強調「齊步走」、「一刀切」。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很明確,只需要「傳授」,教師的基本職能就是「照本宣科」,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利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實施,不利於因材施教。
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精品課程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瞄準三維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必須在有效的教學手段上下功夫。
(一)備好課是上好課的保證。
備課包括:鑽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三個方面。我們可以把備課重點細化,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提高備課的有效性,來保障有效的課堂教學。
1、強調教學目標的全面性。目標對課堂具有引領作用,是一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考慮,以更好地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在此基礎上,還應照顧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情況制定分層次教學目標,以適應不同學生的發展要求。
2、突出教學資源的開發。首先是教材資源。新教材給教師更大的創造空間,給學生更大的探索空間。如一位教師備《蜀道難》一課時,搜集了以往學過的李白的蔑視權貴的詩,抓住兩者的聯系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其次是生活資源。生活中處處有教學資源。第三是網路資源。網路把整個世界縮小了,在課堂里輕點滑鼠,就可以發現大量有價值的資源。一位教師備《月餅消費要講文明》一課時,在搜集到的有關消費浪費的圖片、課件中精選一部分,激起學生的興趣。
4、教學方式的靈活選擇。即倡導教師根據教材、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教學方式、設計教學方法。
三、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於進行深層的學習活動、
目標適宜了,我們再選擇教學方法。方法是為目標服務的。要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呢?精品課程設計時按照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的內容與目標進行選擇。需要特別注意選擇能引發學生思維或情感的學習情境,並且把組織形式、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主體整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向縱深發展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學生進行深層的語文學習活動。在實施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的生成實際,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展開教學。
四、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有情感的投入。
當我們看到上課時部分學生懨懨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師提問,少數人回答,思維積極的往往只有幾個。到老師確實在認真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有些精彩的詞句也在著力推敲,可學生不承情,沒能打動學生的心。這樣懶散的課堂氣氛,教育資源浪費,師生的精力與時間也浪費了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共同存在著一點,那就是缺少一個字「情」。平靜中冷冷的,冰冰的,缺少青少年的勃勃生氣,缺少學習中的熱情洋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通過課標,我們知道了重視情感的培育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之一。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熱情,更指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因此,課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師生就會精神振奮,獨特的感悟、別有情味的語言就會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首先,要先感動自己。即教師要情動於中,要深入文質兼美的一篇篇課文中去,深受感動。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才能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服務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聯教育家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學生們才能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
,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重難點,訓練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就像是一個圓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只有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取最能體現該目標的教學媒體,實現媒體與目標的統一性、協調性、突出性,才能達到解決重、難點的目的。縮短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創設了良好的育人環境,達到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感知語言,培養語感。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強調抽象思維而忽視了形象思維的發展。這就造成了語文課上的「老師講學生聽」。如何才能使學生愛上語文課,能對祖國的語言文字產生興趣呢?如何才能使學生意會到語言文字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終提高他們駕御語言的能力,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門呢?在教學實踐中,本人體會到: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訓練語感,語感就是指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直覺的、整體的把握,是構成一個人語文素質的核心因素。語感的訓練不能憑教師的三言兩語,而是要以形象思維理論為依據,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我們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僅僅是個開端,借精品課程這股東風,揚起語文高效課堂的風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文 章來源 蓮山 課件 w w
❽ 如何確定語文課教學內容
拿到一篇課文,我們大致會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寫了什麼?怎麼寫的?為什麼要編排在這一冊、這一單元?這篇課文隱藏著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哪些可能因子?對這些問題有了一個相對深入的思考,我們便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一篇課文目標制定的過程,我們應該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文本的特點 文本有什麼特點?這是我備課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因為只有把文本研究透了,我們才會深刻把握文本的規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點的教學目標.第二:學習的起點 制定教學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維度,那就是對學情的把握.我們教師必須要隨時了解我們的孩子從何處起步,他們在總體到達了什麼地方,他們將繼續往哪個點前進?所以,我們要對學生曾經掌握了什麼和將要掌握什麼,孩子已經有了哪些本領和將要練習哪些本領,有一個清晰的 了解.第三:編者的基點 我們制訂教學目標,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維度,就是要努力研究編者的邏輯起點.一篇文章,選入教材,它便不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整個語文大廈的有機組成部分.「我的課文我做主」的做派是很要不得的.教師只有仔細分析這些內容才能理解編者思考的基點.第四:課標的落點.制定教學目標,還要充分考慮課標的落腳點.教學目標的制訂要緊緊扣住課程標准.語文新課程理念是在對傳統語文教學經驗總結之上,根據現代語文教學的要求提出來的.它體現了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思想性與審美性的統一,強調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凸顯了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制訂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語文素養的全面性.」語文素養包括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多個方面」.因此,在整個教學目標的制訂中要全面考慮,既要突出主導目標,又要兼顧其他目標,努力讓一節課的學習體現本篇課文的個性,又要凸顯本學段的共性.同時,課標特別強調要「建設富有活力而開放的語文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著力創設指開放而有活力的生動情境.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如多媒體和網路技術)來滿足學生發展語文素養的需要,讓學生在課內、課外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在目標設定中,我提出了「感受神話的魅力」,目的就是通過課堂,引領孩子們踏上親近神話,感受神話魅力的快樂語文之路.當然,不同的人來處理不同的教材,其目標的確定更多打上了教師個性的烙印.很難說我確定的目標就是規范的、合理的,更遑論科學了.
❾ 語文的教學內容指的是什麼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是語
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
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
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
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
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
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
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
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
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
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
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
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
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
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
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❿ 什麼是語文教學
什麼是語文教學?——關於語文教學本體的思考
面對這樣一個並不陌生的問題,幾代語文工作者、幾百萬的教師,思索了半個世紀,結果還是難以形成一個廣泛認同的答案。時至今日,仍然是你說我說大家說,越說越糊塗。「說法越多,頭緒越復雜,目的越不明確。結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鬧到畢業,還是不通。」(張志公)今天我也必須面對這一問題,必須將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斗膽說出來。因為學科性質是學科教學的根。無根將無枝無葉,更不會有花有果。一、「語文」即語言!
「語文」是語文教學的對象,正確認識「語文」嘩撫糕幌蕹呵革童宮闊是語文教學成功的起點。但說清語文不容易。1、「語文」的由來:「『語文』一名,始用於一九四九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雲雲。(葉聖陶)不難看出:「語文」原義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二者合稱「語文」。但取掉了「國」,是否有喪失學科個性的危險呢?2、「語文」解釋的混亂。口語以「語音」為表現形式,書面語以「文字」為外在表現。二者也有交叉,不宜截然分開。所以,後人解釋頗多:①語言·文章②語言·文字③語言·文學……但似乎均有不通之處:文章、文字、文學是不能與語言並列的。文章是語言的物化成果;文字是語言的外在形式(另一形式為語音),文字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在於表現語言;文學有口頭、書面兩種,但比語言概念要小,僅是語言的一種形式、一種功能。三種解釋均有望文生義之嫌,將「語」稱為「語言」,將「文」演繹為文章、文字、文學。是否還可演繹為「語言·文化」「語言·人文」,甚至「語言·文盲」呢?但奇怪的是這些均出自名家之手,刊載於專業傳媒之中,謬種流傳。3、「語文」就是語言。既然無法作科學的分析,「語文」又是「口語」和「書面語」的「合言」,那麼,「語文」就是語言,學語文就是學語言,教語文就是教語言。4、「語文」就是漢語。中小學的語文課其實是漢語課,相當於英國的英語課、法國的法語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