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綜合實踐課程標准

綜合實踐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 2020-11-27 22:17:43

㈠ 綜合實踐課程是國家課程還是三級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他是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
(一)是一種經驗性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是一門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以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為目的的課程。
(二)是一種實踐性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比其他任何課程都更強調學生對實際的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
學生是通過動手操作實踐的方式來獲得經歷和體驗的。動手實踐,是綜合實踐的基本學習方式。
(三)向學生生活領域延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密切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
「盡信書,不如無書」——「一個人的知識、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在這種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社會。查詢、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尤為重要。通過查找資料和學生的實踐,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並學會如何鑒別信息,靈活運用信息的能力。學習書本知識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解決生活,必然要跳出書本狹隘的圈子,從生活、自然以及社會交往中去學習。關於「盡信書」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學習領域和實踐中得出來的。
(四)是三級管理的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集中體現了新的課程管理和發展制度。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由國家統一制定課程標准和指導綱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門根據地方差異加以指導,學校根據相應的課程資源,進行校本開發和實施。「國家規定——地方指導——校本開發與實施」,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三級課程管理制度」的特徵表現。
具體講,國家提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宏觀目標和原則要求;地方對落實國家的要求提出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學校負責針對學生和學校實際,來開發具體的活動內容,針對具體內容來預設具體的活動目標、方式方法的採用、基本活動流程、實施針對性評價等,是校本開發與實施的過程。在校本實施的開發與實施過程中,體現學校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

㈡ 中華傳統節日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設計背景: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每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的情趣、豐厚的底蘊。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受西方文化的浸潤,更注重西方的洋節,尤其是小學生在社會的影響下,知道西方的許多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知道的卻寥寥無幾。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是圍繞著「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的。在本組教學中選擇了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
在學習本組課文後,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中國的傳統節日了解,體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豐富,結合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我設計了《走進中國傳統節日》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主要通過傳統節日這個窗口,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與我校的《利用傳統節日開展班級文化活動的研究》課題接軌,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資源,體現在學科教學中滲透、運用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學生的靈魂深處,夯築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礎。
活動設計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幾大傳統節日,知道人們在過傳統節日時各地的風俗。
2.通過搜集、交流、匯報傳統節日的資料,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誦讀有關傳統節日的詩歌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熱愛之情,弘揚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活動准備:
活動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民族傳統節日傳說及習俗的資料;教師搜集相關的資料並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活動情境:
師: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北京的春節》一課中老舍先生是怎樣描述北京過春節的情景?
生:這篇文章先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即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師:那麼在我國的其他地方是怎樣過春節的呢?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播放課件:快樂春節回味)。
生:描繪看到的情景和知道的春節習俗。
師:春節是我國最盛大、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有許多,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風情吧。
(設計意圖:回顧學過的課文,回味北京春節的風俗,過渡到其它地區、民族的春節熱鬧、盛大的場面。通過課件演示,播放人們喜聞樂見的歡度春節的畫面,學生觀看了春節中包餃子、貼春聯、放鞭炮、看春節聯歡會、拜年等活動,對春節進行品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創設快樂、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為活動的探究創設了情境。)
二、探究活動主題
(一)、傳統節日知多少
1.師:悠悠五千年的中國歷史長河,創造了舉世矚目、燦爛古老的東方文化,也形成了許多各具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漫長的、帶有濃厚中國文化韻味的節日。大家所知道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說說這些傳統節日的時間。(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以農歷計算。)
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知道的傳統節日,教師適時小結。)
2.(出示課件):下面的節日哪些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 節( ) 端午節( ) 勞動節( ) 兒童節( )元宵節( )植樹節( )國慶節( )中秋節( )聖誕節( )重陽節( )母親節( )清明節( )
(通過選擇學生,學生明確了哪些節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3.(出示課件):請你將中國的傳統節日按時間排排隊。
師:小結,出示表格:

節日
日期

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農歷

正月
初一

正月
十五

4月5日左右

五月
初五

八月
十五

九月
初九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活動,不僅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了新知,知道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及時間,而且使學生明確了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期的積淀。)
(二)、節日習俗大放送
師:同學們每個節日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課前,你們搜集了哪些傳統節日的習俗?簡單地說說這些節日的風俗習慣。
1.小組內交流搜集的資料。
2.匯報學習的成果(師適機點撥):
生:我們搜集了關於端午節來歷的資料。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的。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說他因自己的見解得不到國王的理解,憂國憂民投入汨羅江中而死。屈原死後,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人們扔下飯團和肉,希望魚不要吃他的屍體。從此,在端午節那天,人們就通過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屈原。
生:關於端午節的另一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當時,吳國有人讒言陷害伍子胥,吳王夫差聽信奸臣所言,賜伍子胥自殺,伍子胥視死如歸。他死後,屍體於五月五日投入江中,因此相傳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之死。
生: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就是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傳說曹蛾的父親溺江而亡,多日不見屍體,年僅十四歲的曹蛾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就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曹蛾抱著父親的屍體浮出水面,被傳為佳話。
生:端午節這天有很多習俗,比如劃龍舟、吃粽子、懸艾草、吃雞蛋等。端午節流行廣泛,不僅在漢族地區流行,而且在少數民族地區也相當活躍,如壯族、傣族、白族……
生:我們還搜集了一首贊揚屈原的歌謠,如:「端午節,吃粽子;配香囊,賽龍舟;悼屈原、頌屈原,愛國詩人不平凡;一心為國為民想,疾惡如仇立場堅。」
師: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說法有很多,各地都是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對它作了自己的解釋。其中紀念屈原是端午節來源的最為流行的一種說法。知道屈原的故事嗎?(播放屈原投汨羅江的課件)(我們課外可以找些他的作品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通過匯報交流,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知道端午節的習俗。了解詩人屈原,對屈原那種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肅然起敬。)
生:我們小組搜集的是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中秋夜這天人們吃月餅,代表團圓。月餅又叫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傳說,月餅是為了紀念古代奔月的嫦娥仙子。人們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融為一體。中秋之夜,遙望像玉盤似的明月,思念著遠方的親人。
師:我們學過哪些望月思鄉的古詩?
生: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我們小組匯報的是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叫老年節。重陽節早在戰國時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後來在重陽節這天又有賞菊花、吃年糕的習俗,古代還有插茱萸的習俗。我們學過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望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我們小組匯報的是清明節。清明節也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間。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每年清明節,人們都要掃墓、上墳來祭祀死去的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生:我們小組搜集了少數民族過春節時的一些習俗。藏族過春節時,人們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藏話叫「薩舉」。藏歷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伴,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葯王山,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歷正月初五,舉行隆重的開犁禮。蒙古族歷來崇尚白色,所以將農歷正月稱為「白月」,把過年節稱為作「白節」。蒙古族過年的准備工作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即開始。除了掃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還要人著新裝,馬佩紅纓和新鞍。要把放有哈達的整隻牛、羊獻給至親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先向長者敬辭歲酒,再向同輩敬酒,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給長輩拜年一定要在上午。白族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願日子比蜜甜。早飯後,孩子們由成人帶領到親友家給長輩拜年。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是節日不可缺少的活動。
師:(小結)中國傳統的節日習俗還有很多,它們是中國悠久歷史中的一束奇葩。(出示課件播放元宵節、重陽節、中秋節的故事。)
(設計意圖:師生資料交流分享,加深對傳統節日習俗的了解。學生在主題實踐中感悟傳統節日、享受實踐中的快樂,感受中國文化的傳統底蘊。在小組學習、匯報成果、教師小結的學習方式中,創建了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體現了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師生平等的教學理念,激發了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國家非常重視保護傳統節日這種非物質文化,制定出台了弘揚非物質文化的政策。同學們想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你現在想做些什麼?
生:辦小報、設計廣告語、畫宣傳畫、編詩歌、進行詩歌朗誦等。
師:課後同學們可以組成小組,用你喜歡的方式來為弘揚中國文化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產生保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慾望。相信從這次活動開始,孩子們會加入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行動中來。)
三、總結活動成果
中國的傳統節日越來越被人們的關注,傳統節日中的習俗也越來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和感受。(出示課件)
在我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時,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時,我聽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時,我想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時,我想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活動成果,學生心靈產生震撼,情感得到升華,完成本節課的活動目標。)
師:傳統節日的風俗就像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種子,它將會在人們心中生根、發展,代代相傳。

活動簡析: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我設計的《走進中國傳統文化》這一專題活動,在主題探究中通過「傳統節日知多少」、「節日習俗大放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三個活動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增強他們保護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㈢ 對小學綜合實踐課,新課標有哪些要求和規定

第一,學生要融入社會,接觸社會,體驗社會。
第二,學生要動手操作例如:六年級課程中的調查活動要讓有興趣的學生去調查,這里有很多的實踐活動要學生親自完成如:擀麵、包餃子、調查同學們心中的偶像等)
第三,教師也要融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參與學生的活動中去,這樣會提高學生的實踐積極性。

㈣ 高中綜合實踐活動有國家課程標准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規定的課程活動,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他是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

㈤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目標與學科教學的目標之間有什麼不同,如何撰寫

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課程相比較,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不是建立在體系化的課程內容基礎之上的。在課程標准中,學科課程的具體課程目標總是以「內容標准」的形式呈現的,或者課程的具體目標總是與課程內容相伴而生的。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目標則不是與體系化的課程內容相伴隨,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具有獨特性,它沒有體系化的課程內容,綜合實踐活動真實的課程內容其實就是學生活動的主題。但這並不能否定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所具有的內在體系。在校本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課程目標的類型、層次及其整體性的設計是極易忽視的重要問題。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內在結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內在結構包括課程目標的類型結構和層次結構兩個方面。其課程目標的類型結構是指對學生在該課程學習經歷中的應達到的具體的素質領域及其相互關系,其層次結構是指各種具體素質領域目標的不同發展水平及其相互關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具有內在結構。有結構的目標設計及其實現,有利於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有效性,有利於保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可持續性」。

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應有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課程目標。如果校本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中,課程目標缺乏層次性分析和類型分解,容易使教師和學生覺得:綜合實踐活動在不同學段和不同年級的實施中是完全可以重復的。目標缺乏層次性,缺乏對課程目標類型的分解,容易導致學生在實施過程中的「興趣衰減」。如果缺失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課程目標,那麼,對學生來說,不同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就變成了活動方式的簡單重復。要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可持續性」,基本前提是保證課程目標的層次性。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類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類型是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對學生不同素質領域發展的基本要求。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要在一兩次主題活動中,是難以完全達成的。綜合實踐活動不同類型的目標需要在不同學段的不同主題活動中分類實現,或在不同主題活動中分類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類型結構是由不同維度的課程目標構成的。

美國《應用學習標准》就規定了五個類型的課程目標:1)五個領域的目標,即A1 問題解決;A2 交流的手段與技巧;A3 信息手段與技巧;A4 學習與自我管理手段與技巧;A5 與他人合作的手段與技巧。2)九大能力,即(1)收集、分析、整理信息;(2)交流思想和信息;(3)安排和組織資源;(4)與他人共同工作和從事集體工作;(5)解決問題;(6)使用數學思想和技巧;(7)使用技術;(8)隨時根據需求進行學與教;(9)理解和設計(生產)系統。

日本廣島縣教育廳制定的綜合學習時間(即2003年更名的綜合活動學習課程)的實施規劃中把該課程的目標分成以下不同的類型:1.信息處理技術·能力,包括運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術與能力、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分析和選用適當的信息、運用概念圖式整理與表述信息;2.表現的技術與能力,包括運用寫作、繪畫等多種方式靈活地表達、具有個性的表達、問題解決過程中合理地表述觀點、應用本人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並適當加以區分;3.內容·思考·判斷能力,包括自主地提出活動課題、論理的合理性、課題設計的明確性、內容的適切性、深入地分析課題的意義、學會運用問題解決的基本方法;4.興趣、關心與態度,包括興趣與意念的發展、活動的參與程度、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參與活動的評價、自主學習與自我反省,以及自信心的增強。

在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實施過程中,學校應結合學校獨特的辦學理念和學生發展目標的校本設計,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類型。一般來說,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可分為認知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等不同類型。認知與技能目標,可以包括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等具體類型。每一個具體類型的目標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如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可分解為文獻搜集的方法與技術,數據的統計、整理與分析;信息發布的方式等具體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可設計如下類型的具體目標:提出問題的能力、規劃能力、各種問題解決方法的運用能力(如調查研究與訪問、實驗研究與觀察、設計與製作、參與與服務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可以分為基本的思想意識、良好的個性品質等不同類型。在基本的思想意識方面,主要包括環保意識、資源意識、人本意識、社會責任感、合作意識等等。對於不同類型的課程目標,學校在研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方案中,要初步預設本課程目標的類型結構,保證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經歷中,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層次性

課程目標的層次性,是指課程實施對不同年段、不同年級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不同程度的要求。同一類型的課程目標,在小學、初中,以及在某一學段中不同年級的課程實施中,應有不同水平程度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同樣涉及目標的程度差異問題。盡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許多類型目標在不同年級難以作出明確的水平差異規定,但至少在不同學段還是應有目標水平的不同要求。

美國《應用學習標准》中關於課程目標的設計,就對五個目標領域的分學段、分年級提出了不同程度的目標要求。我國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也提出了小學、初中兩個學段的具體目標要求。但從總體上看,目標還過於寬泛和籠統。這就要求學校在校本實施的過程中,對不同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提出不同程度的目標要求,比如在問題的深刻性、主題的廣度、創新性,以及對方法的規范性和技術要求等方面,由小學中段(3-4年級)到小學高段(5-6年級),再到初中階段(7-9年級)應有發展程度的差異。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層次性問題,還涉及活動主題對學生的挑戰性問題。如果僅僅是學生在實施過程中僅僅憑借做點表面的討論、形式化的實踐操作就能完成活動任務,活動過程對學生的能力、思維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挑戰性,這種活動主題對學生來說,既缺乏有效性的影響,有缺乏可持續性的過程。

二、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實施中的價值選擇與目標設計

綜合實踐活動是最能體現校本化理念的一門課程。校本化的課程實施,必然需要兩個基本前提:一是學校特有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理念的滲透,二是課程價值選擇和目標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校本開發,需要以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理念,以及對學生發展規律的理解為基礎。學校試圖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實現學生哪些領域的素質發展,達到什麼程度,不同學段和不同年級學生素質發展的側重點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是校本開發時應明確回答的基本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問題,實質是課程實施中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問題。學校為什麼要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對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何在?對學生的發展規律意味著什麼?這些問題是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核心問題。從根本上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在地蘊涵著新的學生發展觀和學習觀。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首先依賴於系統的書本知識的習得,但以書本知識的傳遞為主的課堂教學並不是對學生發展惟一有價值的渠道,不僅如此,單一的書本知識的教學是有局限的。全面發展觀要求以全面發展的教育為基本方式。作為學生發展過程的學習,也應該是多維的、多向度的、多渠道的。實際上,學生的發展過程和學習過程面對的間接經驗系統和直接經驗兩大系統。直接經驗系統的豐富、發展、提升與意義轉化,是純粹的課堂知識教學難以實現的。正是從此意義上,杜威認為,「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與改組」。基於實踐的學習、體驗的學習、交往的學習、探究的學習,是對經驗的改造與改組具有其他學習方式不可替代的發展價值。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開發,客觀地要求學校管理者和廣大教師切實轉變學生發展觀和學習觀。

綜合實踐活動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課程目標的設計,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中的重要內容。中小學要以學校科學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類型分解、層次分析,建立校本化的課程目標體系。這是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㈥ 綜合實踐的知識

一、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各學科課程整合的背景、意義
改革學習方式,崇尚改造,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個性的解放,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為此,在基於新的學習哲學重建各學科領域的同時,新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學生變以接受學習為主體的學科學習方式為以自主探究為特徵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提供了獨立的實施領域。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之間既有其相對獨立性,又存在緊密的聯系。綜合實踐活動中所需要的知識是以學科課程為基礎的,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綜合運用在學科課程學習中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而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自主獲得的知識以及問題解決的基本能力又促進學科課程的學習,有助於知識的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可以在學科課程中產生,學科課程的知識又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和擴展。但由於綜合實踐課程沒有課程標准(只有指導綱要)沒有教材,沒有教參,沒有專職教師,沒有評價標准。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舉步維艱,難以得到全面實施,為了使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常態課,我們在實踐中積極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各學科特別是生物教學如何相互滲透,再將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生物教學進行有效整合,更強有力的促進教育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與各學科課程有著本質區別的新的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在談到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的關系時提到:「各學科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延伸、綜合、重組提升;綜合實踐活動中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在各學科教學中拓展加深;在統籌規劃的原則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與學科課程相互滲透、有機整合,從而進行實驗研究。主要方式為:1.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學科知識; 2.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運用學科知識解決;3.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中的活動整合;4.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理念滲透於學科教學。因此,求同存異,妥善處理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領域的關系,既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課題,又是一個富有創造性和藝術性的課題。
正確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各學科之間的關系,在實踐中,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交融與相整合。整合各學科知識已成為現在和今後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的特點,而這種整合是「雙贏」的,不僅有利於促進學科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對學科知識學習的興趣。老師也可以更大限度的發揮創造性,設計出有趣多樣的教學活動,貼近學生在各科所學到的知識及生活經驗。總之課程整合就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獲得綜合知識、培養綜合能力的有效平台。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各學科相互滲透的依據
第一,兩類課程在目標上的一致性。
作為學校課程體系的兩部分,活動課程和學課程都以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為自己的根本任務,只是二者發揮作用的角度和側重點有所不同。學科課程的目標側重於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系統文化知識,具備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此基礎上致力於學生基本素質全面和諧地發展;活動課程的目標則在於通過各類實際活動,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
第二,兩類課程在內容上的互補性。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不同內容的知識的互補。眾所周知,學科課程的知識內容是根據各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系統組織的,一旦確定,就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不宜隨時推陳納新。這在科技發展迅速、知識更替頻繁的今天,成為學科課程的一個明顯的不足之處。活動課程則不同,其內容的選擇有較大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可以根據需要因時因地迅速調整,納入一些有價值的「即時信息」,如在科技活動中介紹有關的科技新成果,在班團隊活動中收集介紹最近的國內外時事等。這樣,活動課程在較大程度上彌補了學科課程內容滯後的不足,保證了學生所學知識在時間上的完整性。
二是不同形式的知識的互補。學科課程的組織形式決定了其內容側重於成鏈狀排列的分科系統知識、理論性知識,這些內容,從知行結合的角度講,更注重知的方面。尤其是操作技能和道德品質的內容,學生從學科課程中學到的主要是操作技能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對於操作技能的具體實踐和道德品質的行為表現則相對不足。活動課程的內容多是圍繞一個個問題或活動主題來組織的,呈立體狀的結構,側重於綜合性知識、應用性知識。而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知識並不像課程中的知識那樣以分門別類的形式存在著,它們是理論性與應用性、分類性與綜合性等多種知識形式融合在一起的整體。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中不同形式的知識內容相互補充、有機滲透,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既可以系統地學「深」,又能聯系實際學「活」。
第三,兩類課程在學習活動方式上的互促性。
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學習分類理論,我認為,在學科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主要是接受學習,對於活動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有人認為主要是學生的自主活動。這一觀點做到了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習活動方式,但是沒有抓住活動課程的本質特徵,表述不夠恰當。考察杜威的活動課程和當前我國部分實驗學校的做法,可以看出,「從做中學」才是活動課程應採用的較合適的基本學習方式。離開了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從做中學的基本方式,活動課程將不成其為活動課程。
那麼,學生在學科課程中的接受學習和在活動課中的「從做中學」是如何相互促進的呢?兩種學習活動方式的互促關系是通過二者對學生產生的不同影響在彼此之間遷移而實現的。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一方面,學科課程中的接受學習適合於學生學習大量的間接經驗,培養邏輯思維的能力,這為活動課程中的「從做中學」提供了重要的知識基礎和基本的思考方法,使學生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另一方面,活動課程中的「從做中學」方式強調學生的親自參與和自主選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主體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意識用於接受學習,有利於克服過去在接受學習中常有的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弊病,達到對學習材料進行有意義學習的良好效果。其動手操作能力則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科課程中的活動的質量。
第四,兩類課程在功能上的整體優化性。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在功能上的區別是由二者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習活動方式上的不同特點決定的。學科課程所選擇的知識內容使其成為學校完成傳遞和傳播人類文化遺產任務的最重要媒介。它採用的接受學習活動方式便於教師經濟有效地同時向許多人傳授知識,這決定了它在普及基礎教育和提高民族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具體到學生個體,學科課程則有利於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培養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學科課程只能給學生提供很少的實踐機會,內容難以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在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活動課程內容的即時性、實踐性和「從做中學」的活動方式則決定了活動課程具有可以彌補學科課程不足的突出功能:1.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2.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經驗,並培養創造才能。3.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他們的特長。4.加強中小學課程的社會適應性。這是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在功能上的相互補充,同時二者還相互促進。
三、目標
1、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生物學科教學的相互滲透。
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與生物教學內容的整合,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與教學方式的整合,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與培養創新能力的整合,在此基礎上構建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理論體系。
2、 用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探索綜合實踐活動在學科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規律、形式和方法,為學校培養創新人才提供理論和實踐的依據,建構開放的教育環境,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途徑,總結培養學生創新能斬的實踐經驗。
3、建構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根據各學科教學的內容、任務和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的要求,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有關理論和規律,總結出一套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模式、教學技術和方法,從而提高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素養與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㈦ 語文綜合實踐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好語文,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課標中所提到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指的就是在課內外進行語文學習的種種實踐方式,它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讀、寫,也包括參觀訪問、辦報辦刊、演課本劇、開故事會等,還包括課外語文興趣小組的活動以及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圖書館等進行的語文學習等。那麼如何開展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呢?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找准活動的途徑
1、結合口語交際開展活動
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應最大限度的結合教材,不應脫離語文教學的需要。自小學語文教材改版以後,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計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內容,其實口語交際本身就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口語交際這一形式將自已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與人進行交流。然而這一活動要如何組織呢?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結合教材創設口語交際的「模擬情境」,如結合生活學習的校園,讓學生做一回小導游來介紹我們的學校,學習了故事性強的文章,舉辦「小小故事會」等等。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興趣盎然,表現自我的慾望空前強烈,效果十分顯著;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積累素材,如讓學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去觀察景物的變化,感受季節的變換。觀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為舉止等,從觀察中獲取口語交際的材料,同時,觀察能力得於全面提高。
2、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活動
進行廣泛的閱讀不光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還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以閱讀來增加知識的儲量。其實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博覽眾書,在看的過程中撰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過課內外的閱讀,學生們不光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儲量,而且為語文實踐提供了素材。如教師在上《鳥的天堂》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上網搜索,查到了有關於大樹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鳥的天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講讀感悟時學生滔滔不絕地講出自己的見解,課後又讓學生了解大樹的現狀,對課文拓展延伸,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
3、將實踐活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
今天的小學生對於教師圍繞一本語文書要求讀寫背誦一個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厭惡,他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趣味十足的課外活動。那麼我們如何將課堂所要教學的知識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打破語文教學僅限於書本、僅限於課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創設語文實踐的空間,如舉行古詩文誦讀賽、書畫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讀書交流會等。
4、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過去我們過分的強調考試和分數,只讓學生在課堂里讀書,做練習,割斷了學校與生活間的聯系,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應該打破老的教學模式,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間的教育信息,從而建立相對寬松的實踐空間。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日常生活,但又不能與日常生活完全割裂開來,我們應該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組織參觀、調查活動,學習寫調查報告,如根據鴉灘鎮公路嚴重破損這一情況,組織學生調查了解造成這一情況的具體原因,並指導學生寫好倡議書,根據開學初學生將自已的壓歲錢亂花這一情況,組織學生進行了有關零用錢使用情況的調查等等。
二、創設寬松的活動環境
1、教師要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中,有的學生畏首畏尾,他們怕自己做得不好,老師責備他們。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活動前教師要准備充分,合理安排,設計科學合理的活動程序,,使學生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勝任工作,全面放手讓學生去做。如《設計賀年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前,我讓學生到商店去看一看,問一問,了解賀年卡的各種樣式,通過詢問了解賀年卡的用途。活動中,先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設計思路。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製作。並指導學生填寫賀年卡。整個活動過程井然有序,充滿樂趣。
2、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應力求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教學描春天的文章時,為幫助學生加深對春天的印象,課前我組織了春遊,帶著孩子們走進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那輕微的風,偷偷探出頭的小草,樹枝上的嫩芽,一下子將學生帶入了春天的懷抱中。回到課堂後,先讓學生們談談自己看到的春天,然後再學習課文,並讓學生們用手中的畫筆畫出色彩繽紛的春天。不經意間,孩子們已將感性的認識與抽象的文字聯系在一起,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與生動豐富的語言融為了一體,並將生機勃勃的春天映在了腦海里。再如學完《魚游到了紙上》之後,發給學生一張金魚的白描畫,讓學生用喜歡的顏色塗繪,並要求學生課外收集有關金魚的資料,在一起進行交流活動。
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開展相應的活動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智力結構等特點開展適宜的語文實踐活動。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但不持久,我們在教學中應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開展一些游戲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通過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如由學生來扮演某個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一名學生戴上「木」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木」,其他的學生可以戴上如「公」、「白」、「風」等偏旁,兩組同學蹦蹦跳跳結合在一起,讓其他同學認識這是一個什麼字。再如,由一名同學扮演偏旁如「白」,其他同學扮演部首如「禾」、「木」、「一」等,根據不同的組合,讓其他同學來識字。這個過程既是游戲的過程,又是識字的過程。在游戲中識字,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 而中、高年級學生無論是學習的主動性還是持久性都有所增強,並且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因此可以進行豐富多彩的動手操作及語言描述類活動。如結合教材中故事性較強的課文表演課本劇、舉行故事會;結合身邊的熱點問題及現象開展社會調查等。
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主動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完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實踐既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目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只有緊密聯系實際,堅持不懈的探索,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才會更加完善。

㈧ 綜合實踐課程標准說課比賽會提哪些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的說課,跟其它學科的說課一個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是簡單的說課,它是要把已經上課的過程,把已經完成的活動,再現出來。把所進行的活動進行概括、簡單、完整地解說。還有一個不同,那就是綜合實踐活動的說課要進行的解說更多的是活動設計的目的和產生的效果。
綜合實踐活動課說什麼?首先說的就是課題產生的背景,或者也可以說是主題怎麼確立,還可以說是怎麼選題。這是第一塊。第二個要說的就是學情。學情主要的是在進行活動的時候,你會遇到、學生會遇到哪些問題。比如說,安全問題你一定要提前想好。要想到會遇到哪些交流方面的問題。比如說,要采訪就要囑咐、提示。再有,就是方法。很多我們要進行的實踐,比如說要搜集資料,要從網上查詢,網上查詢應該怎麼檢索。第三,就是說如何去實踐、去探究、去活動。 這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把相關的重點畫面一定要把它用視頻採集下來,將來為說課做准備。第四,是說交流收獲、體會。說我們指導學生的交流面,不要僅僅圍繞知識,還要有幾個面,面是非常寬的,非常廣的,而不是單獨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知識不唯一,它注重的是探討。
綜合實踐的說課要具備以下幾點:1、基本流程要說清楚;2、主要的內容要重點說;3、亮點內容、特色內容、最能展現教師指導水平的內容要突出說;4、極力突出一堂課的某個方面,在其他環節略說以後,針對這個方面詳細地談自己的方法和心得。5、在說課或上課中,既要體現學生的思考,也要體現老師做為指導者的指導作用。6、教師的表現力要能打動聽眾。
說課簡而言之:即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它是對課堂教學方案的研究說明,不僅解決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而且還要說出「為什麼這樣做」;它是介於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於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於上課來說是一種更為嚴密的科學准備。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門年輕的課程,每個實施者都是先行者。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說課內容可以有以下幾大要素:一、課程活動名稱;二、活動主題提出的背景;三、活動的具體目標;四、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五、活動中會遇到的問題和對策;六、從活動中引發的反思;七、學生體會。
我個人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說課在課前、課中、課後都可進行,課前供研討修正,為使上課達到更好效果;課中供承前啟後,讓後半段的課程走得更好;課後是自我反思,並談思路及設計的想法供聽課者參考,而且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殊性,課件視頻等會呈現得豐富多彩。

㈨ 勞動實踐時間占綜合實踐活動課時比例多少才達標

新課程標准已經發布。新課程標准(簡稱"新課標")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准,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基礎教育各門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經過全國近300名專家的共同努力,18種課程標准實驗稿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

㈩ 怎麼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

(一)首先我們要有寬容的態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事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只是試行,課改是一種教育實驗,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需要大家在實踐中理解、拓展和不斷完善。不要在一開始就用各種條條框框束縛住教師的手腳,要充分肯定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二)在我們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不妨嘗試先回到原點。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僅僅是為了增加一門課而已嗎?不是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是為了加強課程之間的聯系,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社會實踐的能力。綜合化是課程發展的一大趨勢,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更是如此。只要在課程實施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以上幾種能力,筆者認為可以不必要拘泥於具體的概念和形式。(三)面對新課程改革,很多人形成了只唯書、只唯上,把課改綱要、課程標准當成聖經、當成金科玉律,教條式地進行理解和執行。與此相對的實踐則是鮮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多樣化的模式,原因就在於每個學校的情況和學生的情況是各不相同的,許多學校甚至還不完全具備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條件。為此,一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漸變方式也應該是允許的,也應該給予理解和引導。學生的發展是刻不容緩的,是不可重復的,所以我們可以、也必須先積極穩妥地改革與發展,然後再逐步規范,最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因地制宜地推廣好的實施模式。(四)課改呼喚教育者的實踐智慧和實踐精神。實踐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尊重的。課改的理念是先進的,事實是艱難復雜的,如果說全國上下都是一種模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那麼這將不利於課改深入進行甚或導致課改受挫。綜上所述,這些模式的出現需要我們進行科學的分析與實踐驗證。有些模式存在較大的缺陷,如條塊分割式,但它存在的理由和原因有助於我們分析思考,有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所出現的問題。這些多樣化的實施模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既不能盲目推崇,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不同的學校可以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借鑒並有機整合這些模式。比如,系列專題式的系統可以與自助課題式的靈活相結合,條塊分割式的深入可以與改造整合式的全面相結合,記錄本式的實施模式則完全可以貫穿到其他各種實施模式中去,記錄下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成長足跡。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應充分發揮各種模式的優點,盡量避免各種模式的缺點,以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模式越來越優化。這一優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先進的課改理念真正紮根課改實踐的過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孕育、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