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及教學應用
㈠ 淺談微課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設更為客觀真實的教學情境,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幫助一年級學生認識並且理解字詞的意思等,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質量關繫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一直以來,小學教育都沿用「教師講,學生學」的傳統方式,而新課程卻要求改變過去那種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學習的現狀,倡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合作的能力。
我認為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應從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內打好識字基礎;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課外鞏固,注重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盡快完成課標提出的識字任務。我們還應根據課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長,綜合應用、靈活運用多種方法組織教學,徹底改變單調乏味的識字教學現狀。但怎樣提高一年級的識字教學質量呢?微課,利用微課不但解決了這個困擾我們已久的問題,還培養了學生對識字的興趣。
1. 微課把識字由抽象變為具體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學生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利用了微課在學生的起步階段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根據一年級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我利用微課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景中。例如,在開課之初,教師就演示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會意字、形聲字,通過微課,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生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秘的慾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教學《口耳目》一文時,要讓學生了解象形字演變成漢字的過程,務必讓學生看到真實的物體,再結合象形字和現在的漢字才可以進行學習。但是很多學生甚至教師都沒有親眼見過這些物體,而且有些字在課本上又沒有插圖,滿足不了教學的要求。那麼巧妙借用《口耳目》的微課程,就可以生動地向學生展示象形字的形成過程,學生終於體會到了象形字演變的奇妙,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利用微課,解決識字的疑難 ,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師生互動的問題探究,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讓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技能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微課,及時挖掘課文中的矛盾因素和學生興趣與課堂深度的契合點,找出學生最感興趣而又和認識漢字有著緊密聯系的問題。巧提問題,力求新穎,發人深思。於無疑處生疑,利用圖文並茂的講解,及時在學生「憤」「悱」之時加以啟發。
2. 微課把識字帶入生活
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利用微課勾勒出生活中的小物品,並且圍繞這些物品開展實踐動手活動。每個活動有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並交流收獲。如舉辦「自選商場」、「水果超市」 「逛商場」等等識字活動。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活動和交往是發展的源泉。」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像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於識字、善於識字後,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例如:教學課文《自選商場》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找出文中要認識的商品「麵包、牛奶、火腿腸、牙膏、毛巾、洗衣粉」在學生積思求解之時,及時出示微課,通過實物對比,結合課文內容分析,讓學生明確在生活中也能認識字,不僅僅局限於教材中;由圖到文,對比分析,學生就能理解不同物品所代表的不同意思,這樣也改變了以教師分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使學生迅速進入動態的教學環境,及時得到啟發,從而學得興趣盎然。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對生字的難理解問題。
再如學習《菜園里》,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畫出菜園里的「南瓜、西紅柿、青瓜、茄子」等蔬菜,生動形象的讓學生加深對蔬菜的印象。結合課文分析蔬菜的特點,讓學生明白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特徵,這樣可以把學生被動認識蔬菜變化為主動認識。同時,也巧妙的把識字用於生活中。
3.微課令 識字童趣化
藉助微課,學生可以在閱讀童話故事中認識字。這些字的教學,就可以運用微課,將與童話故事中的主題關系最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利用他們內在的邏輯關系,直觀真實地呈現於學生面前,既可以輕松地引導學生認識字,又能享受童話故事裡的樂趣。
比如《小熊住山洞》一課,可以用微課配上輕松歡快的音樂呈現六幅圖畫:小熊想建造一間木頭房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熊想砍樹卻不捨得砍;小熊一直住在山洞裡,森林裡的動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上課時先讓學生看微課視頻,說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然後進入識字的教學過程。 通過直觀動感的視頻畫面與輕快富有生氣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在視覺沖擊中領悟生字的意思。 利用微課,感受童話故事的美好。 微課能把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設一個更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這樣,直觀形象與想像、聯想相結合,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認識字。
利用微課,培養學生的認字能力,童話是創作文學作品的源泉,識字因為童話故事而充滿生機和活力。
3 、結語
微課教學通過圖像、聲音、文字、光彩、顏色、視聽並舉,提供的現象直觀、清晰、生動,烘托由色彩、形象、聲音等混合構成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從而使學生簡便、快捷地直觀現象,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如身臨其境,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開辟全方位立體的思維通道,加大信息的接受量,促進學生分析力的形成、理解力的增強、鑒賞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充分開發和利用微課教學,能更好地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吸收和感受課文要求認識的字,讓學生真正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從而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
㈡ 如何運用微課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未來是以網路的全面深入運用世紀。隨著網路的廣泛普及應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計算機網路的普及使網路教育的進程已在我們身邊迅速展開,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一種極為便捷有效的途徑。同樣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網路資源,增強課程吸引力,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加深並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微課作為網路資源最基礎、最生動、最形象的在線課程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以下是個人結合現有的完善的網路資源建設實際情況,就充分利用微課這一環節,提高學校教學效益進行學習總結。
一、完善的網路條件是微課得以實施提高學校教學效率的基礎
首先,學校教學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課,必須要具有完善的網路條件。現在的高等院校,都極為重視學校的現代化建設,學校領導必須認清社會教育網路化發展的趨勢,不惜巨資加大了網路方面的投入,建設現代網路化校園,並時刻注意保持與教育改革同步。
學校必須全面開通校園網,這樣才可以充分共享網上資源,及時了解教育教學信息;校內伺服器也已提供了豐富的學校內部網路教學資源,例如,當前最為流行的清華大學多媒體網路數字化資源庫。一律實行現代網路化辦公;投影儀、「三線」等已走進每一間教室,切實實現了「班班通」、「校校通」,真正地實現了校園高效率的網路化管理。這樣也又利用優秀的微課能夠惠及到全國各地的學生,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以上完善的校園網路建設是利用豐富的網路教學資源的先決條件,並為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豐富的微課資源是提高學校教學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際網路上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教育資源,且網上信息具有傳遞迅速、更新快、共享性好等優點,例如可實現對現代科技發展的實時跟蹤。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信息科學和信息傳播手段日益發展,知識量在短時間內發生猛增現象,有人稱這種現象為知識爆炸。而網路化的教學卻也能以其獨有的特點,迅速、准確地進行新知識的教學活動。
正是鑒於網路可以提供海量資源,支持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網路環境下的學習才得以全面提出及開展。多樣的外部刺激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與保持,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網上豐富的資源有利於充分實現交互與共享,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習主體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從而最終有利於學校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教師的網路應用水平是產出高質量微課資源的有力保障
面對豐富的網路資源及現代化的網路技術條件,要想將其充分運用於教學,為教學服務,就需要我們廣大的教師具有較高的與之相適應得計算機水平,這對廣大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
目前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他們的計算機網路化應用水平比較高,而一些中老年教師在青年教師的帶動下,積極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並且學校定期對中老年教師進行計算機網路應用及課件製作的培訓,使之達到熟練應用和製作的目的。這樣,學校教師整體計算機水平較高,從而大大提高了網路資源的利用率。這極為有利於教師的備課與教學,同時學生也對這種現代的網路化教學手段產生了濃厚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整體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是微課得以普及的前提
網路信息時代教育的培養目標除了要求學生具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本素養外,還應具有高度的創新能力和很強的信息能力,因此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除吸收傳統知識技能的精華外,還應有意識地強調培養和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分析能力與加工能力。而當前正流行的熱門研究課題「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將研究性學習定義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自主探究方式。這是與當今教育改革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的變革,也是遠程開放教育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利用網路資源培養並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提升學生素質,是遠程開放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我國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
為此教師可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經常地適時組織學生到電子閱覽室進行自主網路探究。探究過程中的相互交流不僅可擴大知識的攝入量,更可培養學生形成一種在交流中學習成長的意識。培養良好的基於網路的自學習慣,實現從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進而為實現教育改革的新的課標要求打下良好基礎。
總之,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快速發展,與當前廣泛應用的眾多社會性工具軟體(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樣,微課也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後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基於微課資源庫的校本研修、區域網路教研將大有作為,並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特別是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㈢ 如何在歷史教學實際中運用微課程
1、中學歷史學科的微課應用素材與資源分類研究;
2、微課資源開發和利用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前景研究
3、如何開發(設計與製作)中學歷史學科微課資源的研究;
4、微課資源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5、微課資源開發利用與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研究。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類型,微課在歷史教學工作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微課研究的相關理論建設正在完善充實中,微課資源建設處於剛起步階段,探索微課技術在新課程中學歷史教學中的資源開發和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和重大現實意義:
(1)從理論方面看,把微課引入中學歷史學科,有利於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普及微課概念,遵循學生學習心理的規律,落實新課程理念。
(2)適合於中學學生自學,因為視頻時間短,有利於學生保持高度注意力,透徹理解視頻中的教學內容。微課符合人的注意力集中規律,尤其適合在沒有教師督促的情況下學生自學。
(3)本課題的研究能夠帶動一線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錄像軟體和視頻處理軟體方面的能力。微課技術在新課程中學歷史教學中的資源開發和應用,能夠促成大部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恰當的使用微課,一批優秀教師掌握微課的設計與製作。
(4)由於微課的概念不貪多求全,只要求某一微知識內容合理呈現即可。通過對微課技術在新課程中學歷史教學中的資源開發和應用研究,可以促使教師集中精力對微課內容濃縮精煉,優化資源質量。
(5)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既使用其他兄弟學校做得好的或比較成熟的微課,也期望我們課題組的教師為微課技術發展「添磚加瓦」,推動參與課題研究學校教師的優質微課資源輻射到其他兄弟學校去,做到資源共享。
(6)在大數據時代,微課細化到了知識點和具體某一教學環節,可以很方便的進行資源庫索引,同時,微課作為知識體系的一個「標准零件」,可以適用於各種教材版本,而不像過去,教材一經改動,配套的教學光碟馬上作廢,過去,教學資源是被教材版本綁架的。微課,將會變革資源庫建設理念。
具體內容如下:
(一)是研究微課在中學歷史教學科的應用素材與范圍,注重微課的學科知識點體系設計,從微課在中學歷史應用的教材范圍和學法指導、微課應用的類型與要求等方面進行探索。
(二)是研究微課在中學歷史學科的具體應用策略。微課應用於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策略研究,可從課題任務分解與分工、微課製作與使用、微課分享與交流等方面進行具體實踐。
(三)是研究微課在中學歷史學科教學中的作用。從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水平與質量、學生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促進微課在歷史學科的校本研修和管理策略上應用以及促進微課資源在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上發揮作用。
把微課引入中學歷史學科,有利於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能力。同時形成在微課方面的生動案例、鮮活經驗和系統的微課校本教材,實現微課實踐在網路中的分享與交流,推動同行在微課方面加深認識、推廣應用。
㈣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程
(一)課前導入
「萬事貴乎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雖然不能說是課堂成功的一半,但能影響整堂課的氛圍。一次語文課上,學習的課文是林海音的《竊讀記》。教師利用微課程介紹作者,簡潔的文字配上圖畫及音樂,一下子讓孩子們進入了作者的生活年代,使學生對老北京的生活有了濃厚的興趣,對老北京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整節課因為有了微課程作鋪墊,營造了良好的場景,學生體悟得相當好。我們也不得不重新定位微課程在課堂上的作用。又如學習《晏子使楚》,可以從外交家談起,先利用微課程講周恩來機智應對的外交故事,再轉回課文,古代也有言辭犀利、機智過人的外交家,引出晏子。
(二)解決難點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為學生的作文水平難以提高而頭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出現很多低技術水平的錯誤,明明是自己或者同學可以修改的,卻一直保持到最後由教師批改。他們不願意和同學交換修改,自己修改的激情也不高。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給學生播放這樣一則視頻《四色筆》:視頻中的學生准備了黑、綠、藍三支筆:自己寫作文用黑色筆,同伴修改使用綠色筆,自己再修改時則使用藍色筆,最後,教師使用紅色筆點評或批改。因為字跡的顏色不同,所以能清楚地看到學生互動的過程,也能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過程。同時,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與同學的合作,也習慣了互相修改作文,學生作文的水平會在不斷的自我修改與互相修改中提高。
(三)拓展延伸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開闊視野。
㈤ 如何運用微課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學校教學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課,必須要具有完善的網路條件。現在的高等院校,都極為重視學校的現代化建設,學校領導必須認清社會教育網路化發展的趨勢,不惜巨資加大了網路方面的投入,建設現代網路化校園,並時刻注意保持與教育改革同步。
㈥ 如何錄制優秀的微課及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錄制優秀微課的方法:
(一)微課保證畫質清晰,視頻中有作者本人頭像或畫面;文字內容正確無誤,無科學性、政策性錯誤;聲音清楚,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詳略得當,講解精煉。(採用電腦錄制,錄制時調整電腦分辯率1024*768,顏色位數為16位。ppt盡量做到簡潔、美觀大方;文件大小不超過20m)。
(二)時間控制在十分鍾左右。
(三)微課片頭顯示標題、作者、單位、微課適用對象及微課所屬學科、教材、單元、知識點等信息,微課標題以知識點命名。
(四)微課選題得當,具有針對性,適合於多媒體表達,避免「黑板搬家」現象。選題應圍繞日常教學或學習中典型、有代表性或課堂教學過程中難以用傳統方式解決的問題進行設計。
(五)微課基於教學設計思想,圍繞選題設計,突出重點、難點;教學目的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組織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主線清晰、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明了易懂;具有針對性地解惑、啟惑,能夠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等問題,同時調動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
(六)視頻格式為:flv、mp4,視頻尺寸為:640*480或320*240。音頻格式有:aac 、 mp3、 vorbis 等
注意:
滑鼠不要在屏幕上亂晃。
字體和背景的顏色要搭配好。
講解課程時,滑鼠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畫面要簡潔,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圖標、背景、教師人頭像等,都要刪除。
錄制視頻的環境要安靜、不要有噪音。
在微課程中適當位置設置暫停或者設置後續活動提示,便於學生瀏覽微課。
㈦ 影響微課程教學應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教學的「基本」的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課程資源(或稱之為「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以前人們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殊不知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
㈧ 如何運用"微課程"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微課程的來主要載體是短小精悍源的微視頻,也可以是其他媒體形式的微內容.如文本、音頻、動畫、軟體等。我們從微課程的發展歷程來看,它與20世紀90年代傳人我國的「學習對象」概念相類似,但它所不同的是,目前出現的微課程概念大多是由一個視頻文件組成,以講授一個「知識點」(包括概念、知識、問題等)為主體,它與學習對象相比較更加強調「視頻」這一媒體的應用,這與慕課的核心內容——基於「視頻教學」不謀而合。在我國最初的基礎教育領域實驗中,微課程只是一種微視頻課件,著重在於解決傳統教材由靜態文本向動態資源轉變,以及解決傳統教學視頻「顆粒度」過大問題。但在慕課的影響下.微課程的含義開始延伸.它不再僅限於對「知識點」的講授、問答、演示、練習、反饋等教學環節的加入,並且將覆蓋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它包含著教學(學習)目標、內容、資源、活動和評價等必要的課程要素,並以整合課堂教學或在線教育應用為基礎。因此,微課程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媒體、工具和資源而存在,而是作為一種新型的「課程」組成單元而存在。
㈨ 微課程的應用概括說是非常六加一,六指的是什麼
1、微課是一種課程,其載體為微課視頻,不能將微課視頻等同於微課。回完整的微課教學,還需要配答合其他教學活動或者教學環節、教學要求和教學反饋等內容,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環境。 微課視頻僅僅是教學的一種資源,而非教學的全部。
2、為了保證教學的效果,胡鐵生等人提出了「非常6+1」的微課框架:1是長為5-8分鍾的微課視頻,並藉此網路視頻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微反饋「6」個配套資源,共同組成微課。
㈩ 如何運用教學策略將微課程植入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堂
1、學習探索有效課堂的基礎理論、基本策略、典型案例、實施途徑及評價方法、標准,形成比較完備的理論體系及評價體系。
2、加強構建有效課堂實施過程中的典型案例,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的研究,形成一批有效且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教育科研成果,更好的服務於教育教學實踐。
3、構建符合校情學情的具有特色的有效課堂新模式,並推廣運用。
4、扎實開展有效課堂的構建活動,鑄就一批課堂教學名師。
5、注重過程管理,強化指導、評價,使學校教育教學進一步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得到轉變,素質明顯提高,教學質量大幅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