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的特點
Ⅰ 校本課程開發的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一)涉及課程開發的所有要素
校本課程開發作為一種課程開發活動,它涉及課程目標的制訂、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僅僅是課堂的補充或延伸,不是一種課程開發活動,缺乏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
(二)以校為本
校本課程開發是基於學校、為了學校、屬於學校的課程開發活動,即以學校為基地、以學校為基礎、以學校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發重視學校及社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調學校辦學特色與理念的凸顯,關注教師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自發、自願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以其特色需求為目標的自發性課程發展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兼顧地區性或校際間的個別差異,有利於教師根據本地區、本校的特點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
(四)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
校本課程開發能依照社會變遷與學生需求隨時作出調整與改變,課程更富機動性、多樣性與彈性。它不提倡編寫固定的、正規的教材,而是強調活動、過程,以保持較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適應性。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不能等同於學校課程(即學校內所實施的一切課程),它更強調行動與過程,不要求自編教材,可以是活動方案或活頁資料。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比,校本課程開發屬於兒童中心、興趣中心、問題中心的課程,屬於「教師本位」的課程開發。在學術性課程與非學術性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諸關系網路中,校本課程開發更定位於非學術性、選修類、活動類課程。
Ⅱ 求問校本課程特徵是什麼
1、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產生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校本課程開發」(簡稱SBCD)的課程改革思想對世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相繼出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政策和規定,開始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課程決策權部分下到了學校。
3、什麼是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課程資源可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素材性課程資源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日標等方面的因素;條件性資源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現狀等因素。
(1)校本的含義:一是為了學校(目的)是指以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學校所面臨的問題為指向。校本關注的不是宏觀層面的一般問題,而是學校管理者及教師們日常遇到的亟待解決的實踐問題。二是在學校中(主體)是指校本課程開發要經由學校校長、教師的共同探討、分析來解決,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要在學校中加以有效實施。三是基於學校(途徑)是指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所組織的各種培訓、所展開的各類研究、所設計的各門課程等,都應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挖掘學校所存在的種種潛力,將學校資源更充分地利用起來,讓學生的生命力釋放得更加徹底。(2)校本課程的含義: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校本課程強調以學校為主體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滿足學校師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特別是使學生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難以滿足的那部分發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滿足。校本課程是我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中一個組成部分,即中小學新課程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的校本課程是在學校本土生成的,既能體現各校的辦學宗旨、學生的特別需要和本校的資源優勢,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
5、校本課程內在結構的三種基本成分:(1)課程目標:校本課程以貫徹學校的辦學宗旨和促進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的協調充分、各有特色的發展為主要目標,(2)課程內容:以綜合性信息和直接經驗為主要內容,(3)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參與的實際操作、評論創作、調查研究、問題探究和社會服務等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
6、校本課程的四個突出特徵:(1)實踐性:校本課程大多屬於實踐性課程,而不屬於學科類課程。它不以系統知識為基本內容,也不以讀書、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而是圍繞學生需要研討和解決的問題來組織具有多樣性、動態性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調查研究、討論探究等活動中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校本課程在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行為的充分發展的過程中,把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重點。所以,它強調學生應在活動中學,注重直接體驗和經驗積累,反對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顯然,實踐性是校本課程最本質的特徵。(2)探索性。校本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理念。各門校本課程應是圍繞一系列重要問題或挑戰性任務而編排學習內容、安排學習活動的,學生便按照一系列課題或主題參加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收集書面材料和實際材料,進而通過自己的思考、操作以及與同伴的討論去解決問題或提交作品。各個課題或主題的答案多為實際答案(即拿出各種作品),也有認識性答案。有些課題或主題有多個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據,就可獲得優良的成績。(3)綜合性。各門校本課程的內容是圍繞一個一個主題或課題而從多種學科和多種現代媒體中收集組織的。這種綜合性內容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束縛,因而有助於多種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多種能力的均衡發展。(4)以學生為主體。各門校本課程的構建都把學生的發展置於中心地位。首先,以學生的特別需要為出發點,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學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門校本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學習活動的安排都給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一些空間,創造一些條件,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提出問題、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結論或提交作品。
7、校本課程開發是趕時髦做樣子,是額外的工作負擔嗎?「校本課程開發是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在明晰學校自己辦學宗旨或育人目標的情況下,通過對本校學生需求進行科學評估,並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進行開發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是針對本地區、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差異性,著眼於盡量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能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起到補充作用的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是給予學校的權力,它是服務於學校特色建設的,是學校辦學宗旨、育人目標的有效的載體,使學校的辦學宗旨通過課程得以落實。我們都知道現在有特色的學校才會有良好的生存前景,
校本課程開發意味著一種機會,每一位教師都有機會在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得到發展,教師在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和反思中,將逐步加強對學校的認同意識,提高歸屬感,形成課程意識,掌握課程技術,加快專業發展的進程。因此,校本課程開發是教師自我更新和成長的機會。
Ⅲ 小學保護鳥類校本課程導學案
學習目標:
1.說出常見的鳥類
2.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徵
重難點 :
鳥類的主要特徵 知識鏈接
1.與能飛的動物-昆蟲比較
2.與蝙蝠的比較
3.與飛機比較適於空中飛行的特點
學法指導: 1.比較法 2.分析歸納法 3.自主學習法
學習內容: 1.鳥都能飛嗎? 2.在脊椎動物中,鳥類在種類和數量上居第一位,現在世界上的鳥類有 余種。
3.現存最大的鳥是 ,丹頂鶴是國家 級保護動物。 4.鳥適於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 一、形態 身體呈 形,減少飛行阻力; 體表被覆 ,適於飛翔,保溫; 前肢變成
,是飛行器官。
二、結構 胸骨上有發達的 ,附著發達的 ; 骨骼 、 、 ,有些內部 ,可 ; 消化系統:含量 ,消化能力 ,直腸很 ,食物消化吸收後很快就形成糞便排出,利於減輕體重。 呼吸系統:呼吸作用 ,有與肺相通的 ,可 。 循環系統;運輸氧和營養物質的能力 。 鳥類有沒有膀胱? 5.家鴿呼吸一次,氣體 經過肺,在肺里進行 氣體交換,這樣呼吸方式叫做 。是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它提高了 的效率。 6.鳥的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 ;而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 。體溫恆定的意義是 。
7.說出鳥類的主要特徵 8.鳥的翼與昆蟲的翅一樣嗎?說明一下。 9.飛機應用了鳥的什麼原理。
目標檢測
一、家鴿適於飛行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鴿的身體呈 型,可以減少空氣阻力,利於飛行動作。 (2)飛行器官發達:前肢變成了 ,胸部有很突出的 ,其兩側有發達的 ,可牽動兩翼完成飛行。
(3)消化系統把食物消化後形成的殘渣,隨糞便及時排出體外,這樣可以
,利於飛行。
(4)飛行時,體內產生的熱量,通過體內的
經呼吸作用,散失到體外,以便保持體溫恆定。
二、l.下列家鴿的外部形態結構特點中,哪一項與飛行的關系不密切( )
A.身體呈流線型 B.前肢變成翼並生有幾排大型羽毛 C.體表被覆羽毛 D.身體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2.觀察鳥的羽毛,發現鳥的羽毛有兩種類型,分布具有一定特點,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正羽只分布在兩翼和尾部 B.正羽分布在體表,兩翼最多 C.正羽沒有保溫作用 D.絨羽在正羽下面,兩翼處沒有 3.鳥飛行時,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其動力主要來自( ) A.四肢 B.胸骨 C.胸肌 D.羽毛 4. 蜂鳥一天所吃的蜜漿,約等於它體重的2倍。蜂鳥攝食和消化的特點是( ) A.食量小,消化能力差 B.食量小,消化能力強 C.食量大,消化能力差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強 5. 家鴿的體溫高而恆定,這與體內產生熱量多有關。下列哪項不是家鴿體內產生熱量多的原因( )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強 B.呼吸作用旺盛 C.血液運輸氧氣的能力強 D.體表被覆羽毛 學習小結 一. 鳥適應空中飛行的特點 1. 外部形態 身體事流線型;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 2. 內部結構 胸骨有龍骨突,胸肌發達;含量大,消化能力強,排便很迅速;肺發達,有氣囊可輔助呼吸;運輸氧和營養物質的能力強;沒有膀胱,尿隨糞便排出。 二.體溫恆定的意義 三.鳥類的主要特徵。
Ⅳ 教育學中按照不同的標准課程類型有哪些,每種課程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教育學中按照不同的標准課程類型有:學科課程VS經驗課程、分科課程VS綜合課程、必修課程VS選修課程、國家課程VS地方課程VS校本課程、基礎型課程VS拓展性課程VS研究型課程、顯性課程VS隱性課程。每種課程的主要特點是:
1、學科課程VS經驗課程
按照學科固有的屬性(不同的內容)來劃分,分為分科課程和經驗課程。
學科課程也叫分科課程,是一種主張以學科為中心來編定的課程,以文化知識為基礎,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
經驗課程也叫活動課程或生活課程,是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兒童的主體性活動的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經驗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使學生獲得關於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切體驗。
2、分科課程VS綜合課程
按照課程內容的組織(組合)方式,分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
分科課程:單科形式,使學生獲得邏輯嚴密和條理清晰的文化知識。分科課程與學科課程的本質是一致的,但是劃分的標准不一樣。
綜合課程主張把兩門或兩門以上學科的內容合並起來組成課程;強調學科之間的關聯性與統一性;是基於各門學科內在聯系編制而成的課程;是針對學科課程而言的。
3、必修課程VS選修課程
從課程計劃對課程設置實施的要求來劃分,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
必修課程是指國家、地方或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的公共課程,是為了保證所有學生的基礎學力而開發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體現對學生基本的要求。
選修課程是指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方向,允許個人選擇的課程,是為了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而開發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於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
4、國家課程VS地方課程VS校本課程
按照設計開發主體可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國家課程(一級課程)主要是由國家制定的一些課程,所體現的是國家的教育意志。
地方課程(二級課程)主要是由省教育行政部門指定的課程,滿足的是地方發展的現實需要。
校本課程又稱之為學校課程。學校課程(三級課程)主要是由學校的教師負責編寫的課程,是在確保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和優勢及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和選用的課程,來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
5、基礎型課程VS拓展性課程VS研究型課程
按照課程任務可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
基礎型課程主要培養的學生的基礎能力,比如:「三基」(讀寫算)的能力。
拓展型課程主要拓展學生的特殊能力。比如繪畫課、音樂課主要擴展學生的繪畫、音樂能力等。
研究型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和能力,主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索、自主設計來完成教學任務。
6、顯性課程VS隱性課程
根據課程呈現形式,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顯性課程也叫顯在課程、正規課程、官方課程,指的是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以及有目的、有組織的課外活動。顯性課程特徵之一就是計劃性。
隱性課程指學生在學校情景中無意識地獲得經驗、價值觀、理想等意識形態內容和文化影響。具有非預期性、潛在性、多樣性、不易覺察性的特點。
(4)校本課程的特點擴展閱讀:
課程的類型在教師資格證和教師招聘考試中都屬於高頻考點,主要以選擇題的方式出現,通常會在題干中給出課程的描述,要求考生選出相對應的課程類型;或者給出課程類型,要求考生選出分類標准。因此,要做到將不同課程的名稱、特點及分類標准對應清楚。
古德萊德的課程分類:
1、理想的課程,由一些研究機構、學術團體與課程專家提出的應該開設的課程。
2、正式的課程,由教育行政部門所規定的課程。
3、領悟的課程,任課教師對正式的課程所領悟而形成的課程。
4、運作的課程,教師在課堂上所實際實施的課程。
5、經驗的課程,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實際上體驗到的東西。
Ⅳ 校本課程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與國家課程開發相對應的一種課程開發模式.校本課程開發是在國家課程計劃規定范圍內,以學校為課程開發的場所,以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依據學校的性質、特點、條件和學生的需求,旨在滿足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課程開發模式,是對國家課程的補充.
Ⅵ 校本教研的主要特徵
校本教研強調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這意味著要把教學研究的重心置於具體的學校教學情境中,因為教學研究的問題是從學校教學實踐中歸納和匯集的,而不是預設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學校的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對於許多教學問題,如果脫離了具體的教學情境抽象談論是容易做到的,但意義不大。比如,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三級課程管理政策對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不僅要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還有權力和責任開發適合本校特點的校本課程,這樣就會出現與以往任何時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學情境,再加上各個學校的情況差異較大,對於具體學校而言,解決所謂「面上」的教學問題就顯得不那麼「真實」,總有一種隔離感,不能對學校的教學實踐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校本課程如何開發?綜合實踐活動如何開展?大班額背景下如何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類的問題,只有把它們置於學校的具體教學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如果教師持續地關注某個或某些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想方設法(「設計」)在教學「行動」中解決問題,並且不斷地回頭「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那麼教師的教學工作就同時具備了教學研究的性質,教學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強調教學研究的基地是學校,這意味著教學研究的工作方式將發生很大變化。一方面,學校內部的教學研究要立足於學校自身的真實教學問題,另一方面,校外教學研究機構不僅要採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還要更多地採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傾聽和反映學生、教師和校長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問題。教學研究除了研究教材、教參和教法之外,還要重視研究學生、研究課堂、研究學校、研究課程。如果只是傳達指示和分派任務,即使天天在學校,也不能說教學研究的基地在學校。 校本教研強調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認為教學研究不能只是少數專職研究人員的專利,還應該是所有教師的權力和責任。只有當越來越多的教師以研究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工作,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解決實際教學問題能力的時候,學校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以教師為主體所從事的教學研究不同於以倡導「思想觀念」和「理論流派」為己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應該是「問題解決」式的行動研究,自覺和主動地致力於探索和解決自身教學實際中的教學問題,從而達到改進教學實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強調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就應該對中小學在教學研究中的一些誤區加以澄清。例如,在一些學校,教學研究項目僅由學校個別科研能人乃至校外專家代勞,或者教育科研項目越做越大,甚至動輒就要形成某某理論,這不僅讓廣大教師對教學研究望而卻步,也否定了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權力和責任,而且這樣的研究游離於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之外,脫離教師的經驗范圍,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起不到應有的支持作用。這些現象的存在和蔓延,會使教學研究越來越遠離學校的教學實踐,這與校本教研機制方面的制度建設跟不上有密切關系。加強校本教研,必須提高教師教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是整個教育創新的活力所在。 這應該是教學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校本教研,無論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活動,還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機制,其直接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身心健全發展,這是體現學校辦學水平的主要內容。丟掉了這個直接目的,「以校為本」就會變成一句空話。
考察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於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否與學校日常教學行為的改善聯結起來。而且,評判的最終主體應該是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不應該是學校之外的其他主體。這一點,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說,當學校認為教學研究沒有直接指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時,他們應該在制度上能夠很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這並不是否定校外評價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確認校內評價的應有地位和作用。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應該由學校師生自己確認,這一點在制度上應該獲得更多的鼓勵和肯定。教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為研究而研究、為「裝門面」而研究的現象,是與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的。
Ⅶ 語文校本課程,語文校本課程資源,語文課程資源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語文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
語文校本課程資源。是由很多東西組成的,每一個科目的資料都與其有關聯。
語文課程資源。就是在校本課程中要應用的東西。
語文校本課程從語文校本課程資源得來。
語文課程資源從很多資料得來,但最終會應用在語文校本課程。
Ⅷ 小學可開設哪些特色課程
這個關鍵看家長和老師:傳統的特色課程都可以,也都不可以,關鍵看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觀念和實踐能力,孩子在幼兒階段,只要能在比較自由的環境中激發孩子的自主、熱情和創造力的家長和老師,幼兒園就可以開設各類行色課程。如果是孩子在沒有自由、不能自主、要較多模仿或聽命於家長和老師、看重短期效果而不能激發孩子較強熱情的,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參加特色課程,否則孩子最後會失去靈感和創造力或興趣,同時更嚴重的是失去自信和成長的活力或失去正確的審美觀,這樣我們就害了孩子。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受這種傷害的事情一直在上演,任何人也不能改變這一現狀,因為...不說了,現在的中國社會還不是說真話的社會,大家心裡都明白。冒著挨批的風險說這么多露鋒頭的話,只是希望能提醒下還不了解現狀的家長注意防止孩子受到傷害,並不是說特色課程就一定不好。
Ⅸ 校本課程開發有哪些局限性
校本課程開發與地方課程建設一樣,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實,局限內性並不僅存容在於校本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彌補國家課程的局限性。
一般來說,校本課程開發的局限性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師資 具體到一個學校,師資水平肯定不如國家、省、市專門組織的隊伍高。
2.資源 具體到一定區域,其課程資源肯定不如更大范圍的地區豐富。
3.本地無突出特色。
Ⅹ 小學校本課程教材
對聯趣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本課程開發之民間對聯
對 聯 趣 談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充滿趣味和智慧的對聯世界。
巧 對(兩則)
陳摩人
(一)
清代初,連山蓮塘人彭希商,號會齋,十三歲時即在當時縣學就讀,學使來查員生的業績與才學,信口出了一上聯曰:「諸肉不如豬肉味」求下聯。彭希商略一思索即時應對曰:「百花怎比柏花香」學使聽了非常高興,稱贊這孩子有出息,以此正式名列泮庠(即成為秀才,據說從此彭族開始成為「書香門第」之家)。後來彭希商由拔貢授福建泉州府教授(學政官)頗有聲望。
(二)
清代中葉,有個人叫鄧維森,據說自幼聰慧,進入私塾讀書前就能吟詩作對,遠近聞名。有一次,外地江右來了一位名士,聽說鄧維森是個神童,便來和睦鄉來找他,正巧和鄧維森在村頭池塘邊相遇,江右名士便出一聯曰:
「一池浮萍,許多魚蝦藏底下。」
鄧維森聽了,毫不困難地對道:
「兩株喬樹,若干鳥雀宿其中。」
江右名士聽後非常欣賞,贊揚道:「好對,好對!」
「頭落地」對「角朝天」
從前,有位書生趕路上京考試,走到一個三叉路口時,不知從那條路走好。剛好看見有位老大爺在河邊大石上磨斧頭,他走上去向老大爺問路。老大爺抬頭看看書生,想了想,就說了幾句話:「磨斧頭,上山頭,砍木頭,頭頭落地」。他說:「如果你對得上,就指路給你。」書生想了很久都答不出,只好回家去了。
回到家裡,妻子奇怪地問他:「為什麼又走回來?」書生只好將路上遇見老大爺,問路出對的情況告知妻子。嘆了口氣說:「你別著急,明天一早我就幫你想出來,今晚上你就安心睡覺吧!」
第二天一早,妻子早早起床來,叫書生跟著她去,看她做工。她走出門外,就折起一邊衫角,直走到塘邊,坐上小船,到塘里摘菱。書生看看瞧瞧,果然有所醒悟。於是,辭別妻子趕路去,又在三叉路口遇上老大爺,他對:「折衣角,落塘角,摘菱角,角角朝天。」老大爺聽了,高興地指路給他前去。
研討與練習
一、 仔細閱讀故事中的三副對聯,請你說說對聯都有那一些特點。
二、 讀了文中的三個小故事,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結合實際上談談你自己的切身體會。
三、 利用課余、寒暑假時間,收集出現在你身邊、生活中一些對聯,如行業聯、裝飾聯、春聯、壽聯等。並拿回學校與其他同學交流欣賞。
課本內容說明
《巧對》兩則,分別講了彭希商和鄧維森兩人對對子的故事,故事內容真實、生動有趣且充滿智慧。彭希商因對對子而成為秀才,鄧維森因對對子大受江右名士稱贊,能讓學生從中受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故事中的兩對對聯無論在字數、平仄、詞性、內容方面都對得很工整。
第一則中的對聯,屬於異字同音對,即把一個字或幾個字形、字義不同而讀音相同的字,分別字排在一副對聯內。如「諸」和「豬」同音,「百」和「柏」同音。上下聯都是七個字。上聯末字音調是去聲,屬仄聲;下聯末字音調是陰平,屬平聲,符合對聯的仄起平落,平仄相合,音調和諧。相同位置詞語的詞性也對得十分工整,如「諸肉」對「百花」(名詞對名詞),「不如」對「怎比」(虛詞對虛詞),「豬肉」對「柏花」(名詞對名詞),「味」對「香」(形容詞對形容詞)。並且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聯講的是所有的肉類都不如豬肉的味道,下聯運用一個反問句,表明所有的花都比不上柏花香。
第二則中的對聯,上下聯都是十一個字。上下聯末字分別是「下」和「底」,同樣符合對聯「仄起平落」的要求。且詞性也對得十分工整,如「一池」對「兩株」(數量詞對數量詞),「浮萍」對「喬樹」(名詞對名詞),「許多」對「若干」(副詞對副詞),「藏」對「宿」(動詞對動詞),「底下」對「其中」(副詞對副詞)。上聯講的是在浮萍下藏著許多魚蝦,下聯講的是在喬樹中宿著若干鳥雀,內容也相關。
《「頭落地」對「角朝天」》講了一個書生問路應對的有趣故事,對聯同樣充滿智慧。此聯屬復字對,即將一個或幾個字按照某種規律,重復出現。如對聯中的「頭」和「角」字。除此之外,在字數、平仄、詞性、內容上也對得十分工整,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
研討與練習
一、 細閱讀故事中的三副對聯,請你說說對聯都有那一些特點。
此題意在讓學生初步了解對聯的基本特點,形成初步認識。能判斷什麼是對聯,並為填寫簡單的對聯打下基礎。
二、 讀了文中的三個小故事,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結合實際上談談你自己的切身體會。
此題目的讓學生從文中人物身上受到思想教育,從而認識到博覽群書、刻苦學習的重要性。
三、 利用課余、寒暑假時間,收集出現在你身邊、生活中一些對聯,如行業聯、裝飾聯、春聯、壽聯等。並拿回學校與其他同學交流欣賞。
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語文活動教案——對聯趣談
活動目的:
1、 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和課內交流,知道對聯是我國獨特而寶貴的文學遺產,是我國文學園地中的一枝奇花草。
2、 豐富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了解對聯的特點,並嘗試對簡單的對聯。
3、 激發學生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說話和思維的能力。
活動准備:向學生推薦一些談對聯的書籍和文章,並要求學生摘錄一些對聯故事、知識,收、隼精彩的對聯,准備課內交流。
活動過程:
一、 教師談話引入。
泱泱中華大地,孕育了多少靈秀人物;滔滔歷史長河,流淌著多少文化特產。這些文化傳統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異草,裝飾著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人類文化大觀園,對聯就是其中的一種。古人學語文,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學對聯,古往今來,許許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對對子來展現自己的才華,為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和豐富的軼聞趣事。
二、說對聯故事。
巧 對(兩則)
陳摩人
(一)
清代初,連山蓮塘人彭希商,號會齋,十三歲時即在當時縣學就讀,學使來查員生的業績與才學,信口出了一上聯曰:「諸肉不如豬肉味」求下聯。彭希商略一思索即時應對曰:「百花怎比柏花香」學使聽了非常高興,稱贊這孩子有出息,以此正式名列泮庠(即成為秀才,據說從此彭族開始成為「書香門第」之家)。後來彭希商由拔貢授福建泉州府教授(學政官)頗有聲望。
(二)
清代中葉,連山和睦鄉的鄧維森,據說自幼聰慧,進入私塾讀書前就能吟詩作對,遠近聞名。有一次,外地江右來了一位名士,聽說鄧維森是個神童,便來和睦鄉來找他,正巧和鄧維森在村頭池塘邊相遇,江右名士便出一聯曰:
「一池浮萍,許多魚蝦藏底下。」
鄧維森聽了,毫不困難地對道:
「兩株喬樹,若干鳥雀宿其中。」
江右名士聽後非常欣賞,贊揚道:「好對,好對!」
「頭落地」對「角朝天」
從前,有位書生趕路上京考試,走到一個三叉路口時,不知從那條路走好。剛好看見有位老大爺在河邊大石上磨斧頭,他走上去向老大爺問路。老大爺抬頭看看書生,想了想,就說了幾句話:「磨斧頭,上山頭,砍木頭,頭頭落地」。他說:「如果你對得上,就指路給你。」書生想了很久都答不出,只好回家去了。
回到家裡,妻子奇怪地問他:「為什麼又走回來?」書生只好將路上遇見老大爺,問路出對的情況告知妻子。嘆了口氣說:「你別著急,明天一早我就幫你想出來,今晚上你就安心睡覺吧!」
第二天一早,妻子早早起床來,叫書生跟著她去,看她做工。她走出門外,就折起一邊衫角,直走到塘邊,坐上小船,到塘里摘菱。書生看看瞧瞧,果然有所醒悟。於是,辭別妻子趕路去,又在三叉路口遇上老大爺,他對:「折衣角,落塘角,摘菱角,角角朝天。」老大爺聽了,高興地指路給他前去。
(1)討論對聯的特點:
從這三個對對聯的故事中,你發現對聯有什麼特點呢?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小結
對聯一般有四個基本特點:
A、 字數要對,就是要求兩個句子的字數相等,配好成對。
B、平仄相合,音調合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有抑揚頓挫之美。
C、對仗工整,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以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
D、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自上而下,不能顛倒。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作用。
(具體分析見課文內容說明)
(2)從這個小故事中,你學到了什麼?
三 學生交流對故事
1 同學們課前都收集了許多有趣的故事,請說給一般說給班上的同學聽聽。
2 指名說。
四 練習寫對聯
欣賞了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來寫寫對聯,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1 老師這有幾副上聯,請大家對下聯。
蠶吐絲——(蜂釀蜜) 辭舊歲——(迎新年)
說時機_——(顧大局) 畫餅充飢——(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
神如東海闊——(壽比南山高)
處處春光好——(家家氣象新)
家中世界小——(網上天地寬)
冬去山清水秀——(春來鳥語花香)
2、個人或小組出對,同學應對。
3、我這里還有不完整的幾副對聯,請大家幫忙對對。
(1)寫缺字對聯
活到老,學到老,老不服老。
畫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數字對聯
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忙著貼對聯,一個窮得快揭不開鍋的老秀才為自己寫了一副對聯。
橫批:南北----沒有東西
上聯:二三四五----缺一(衣)
下聯:六七八九----少十(食)
你知道這副對聯含著的意思嗎?
(3)敦沫若幼年在私塾讀書,有一次和同學們偷吃了廟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狀,先生追問學生,沒人承認。先生說,我出個對子,誰能對上免罰。先生曰:「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敦沫若思索了片刻,對道:「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先生驚其才華,極為高興,全體學生都免予處罰。
四、 欣賞對聯
a) 對聯有著廣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場合看到過對聯呢?
b) 從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從一副副精妙的對聯,我們不難發現:對聯確實是中華民族的奇葩,它能表達種種復雜的思想感情,它能增強喜慶氣氛,給人一種喜氣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讓我們再來欣賞幾副對聯:
(1)無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似河水清。
(2)人過大佛寺,
寺佛大過人。
(3)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
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
(4)六畜興旺,
五穀豐登。
(5)爆竹一聲除舊,
桃符萬戶更新。
(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7)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五、 贈言結課
對聯是節慶賀婚滿堂生輝的使者,是華夏民族文墨精華的象徵。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對對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對聯,用心去感受這一精髓所蘊涵的豐富的精神營養,不斷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