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校本課程教材
⑴ 誰知道如何利用當地教學資源開發美術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亦稱「學校本位課程」或「學校自編課程」。具體地說,校本課程就是某一類學校或某一級學校的個別教師、部分教師或全體教師,根據國家制定的教育目標,在分析本校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基礎上,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編制實施和評價的一種課程。
實踐證明,國家課程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在推廣國家課程的過程中,國家課程普遍暴露出諸多脫節現象。第一,國家課程與地方教育需求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全國各個地區的,但是,各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不同,教育需求各異,國家課程很難全面顧及每一個不同地區的教育需求。第二,國家課程與辦學條件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所有基層學校的,由於全國各地基層學校的辦學條件差別很大,有些學校難以全面達到國家課程的既定要求。第三,國家課程與學校教師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全體學校教師的,而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和學科之間的師資質量參差不齊。第四,國家課程與學科發展之間的脫節。由於國家課程的編制周期和修訂周期間隔較長,教材老化和知識陳舊成了某些學科的通病。
相對國家課程來說,校本課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獨特的地方環境和教育需求,更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因為老師最了解學生需求、能力、興趣和特點,所以他們能夠開發出學生滿意的校本課程,並且能夠根據情況的變化,經常修改校本課程。校本課程能提高教師對課程的興趣和滿意程度。校本課程的開發減少了外界對課程的控制,擴大了教師的自主權,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校本課程鼓勵和吸收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參與,在提高課程質量的同時,也有利於不斷提高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滿意度。
雖然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是兩種不同的課程形式,但是他們之間呈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系。在推行國家課程的同時,應該允許開發一定比例的校本課程。而推行校本課程的學校,也不應該貶低或排斥國家課程。校本課程是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的。學校是一個復雜的組織,學校和學校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每所學校所處的環境是不同的,因此,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開發者必須進行學校外部環境分析和學校內部環境分析。只有了解了本校的環境,才能開發適合本校環境的課程。而學校環境分析要素就包括了當地的教學資源。
美術課程的資源開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學校內的美術教學資源:圖書館資料資源、展示美術作品的場所、美術教學設施與設備等。校外美術教學資源:公共文化設施、當地文物資源以及自然環境資源、藝術家工作室和藝術作坊等。信息化資源:信息獲取、信息交流等。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教育發展的水平不一致,使各地的美術課程資源也不相同,每一地區、每所學校、每一位美術教師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符合當地的教學資源以及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還要為校本課程的開發留有空間,美術教師可充分利用和開發當地課程,設計融和各學科領域為一體的美術教學活動,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的,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作用。例如:我校處於風景甲天下的桂林城區,在風景優美的木龍湖畔。看著美麗的木龍湖,有誰會相信,以前的木龍湖只是一個叫鐵佛塘的臭水塘,現在的木龍湖是近兩年經舊城改造工程修建而成的兩江四湖工程的一部分。在我校讀書的小孩,年齡大一點的也許親眼目睹了木龍湖煥然一新的過程,年齡小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還有一個叫鐵佛塘的池塘。針對我校的人文地理環境,我校開展了校本課程的研究,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老師先開展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形式可以用書寫、也可以用口頭回答等形式。內容就是有關木龍湖的過去與現在。經過老師、學生共同收集整理,我們得到了許多圖片和文字資料。而我作為一個美術老師,也適當地組織開展了一個「新舊木龍湖」的全校性繪畫活動。又如:廣西出版的美術課本中有一課內容《家鄉風光》,為了突出該教材的民族特色,面向全廣西的學生,課本內容選了幾幅反映少數民族地區的風光圖片,以龍勝梯田為主。我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了解到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對於龍勝梯田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跟家長去過那裡旅遊。你叫他們做作業,他們怎麼可能會提起興趣,有感情地畫和去創作呢?而我們學校的周圍全是美麗的風光,一出校門,桂林的山山水水盡在眼前,留著這么好的教學資源不利用,真是可惜。作為美術老師,於是我直接把學生帶出校外,讓他們坐在美麗的木龍湖畔寫生、創作,結果教學效果比呆在教室對著書本臨摹好多了。
從目前我國中小學的一般情況來看,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課程資源的狀況比西部地區優越,城市比農村有優勢。廣大貧困地區和基礎薄弱的學校,經濟條件相對落後,在需要較大經濟投入的課程資源方面顯然沒有優勢,但從作為課程要素來源的課程資源方面看,其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挖掘自身潛力,努力開發校本課程。
⑵ 音體美校本教材編者的話怎麼寫
我幫你找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對校本課程和教材的一些認識
由於校本課程的開展還處於嘗試階段,因此在校本教材編寫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理解、操作方面的誤區,教材也幾經修改。
我目前理解的是校本教材的編寫要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將教學的整體內容進行統籌,使知識具有層層遞進的延續性和系統性,教學內容應有趣味性和拓展性。之前的裝飾畫教材就趣味性的持續性和拓展性上做得有欠缺。
二、教材內容和結構的確定
從以往開設有關裝飾方面的活動課程經驗來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成功體驗,並將這種愉悅的心情帶到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由此可見,該課程的開設使學生在創作中充分體驗成功的感受,有助於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提高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及課外生活,從中形成豐富的情感世界,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同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裝飾畫的難度並不大,創作過程的趣味性、實踐性,表現內容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以及工具和材料的方便性等特點,使學生容易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二、裝飾畫教材編寫、實踐過程中的感受、想法
在編寫裝飾畫美術校本教材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的興趣性和創造性,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本課程也將從裝飾繪畫的基礎概念開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安排課程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易懂易通。
但經歷一個學期的實踐,我發現,學生對於單一形式的繪畫方式逐漸地有乏味的跡象,因此,我將教材內容進行了新的調整,我將裝飾畫學習的形式多樣化,來更好地提升學生興趣同時加以持續。
校本課程和教材的編寫是一個「積累——編寫——交流——實踐——反思——改進——充實。」長期的反復的過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我們要通過實踐不斷修改和完善校本課程。
1、有效課堂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層次化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就教學與發展問題,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我們教學至少要確定兩種發展的水平,第一種水平是現有發展水平,第二種是即將達到或可能達到的水平,這兩種水平的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提出我們的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我們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獨特性意味著差異性,他們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技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最近發展區」和「層次需要」也是不同的和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在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上要具體化、層次化,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標要「跳一跳,夠的到」,我國傳統教學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優秀經驗,學生也只有明確了適合自己的具體的、層次化的教學目標,才能認定目標,集中注意力,進行有的放矢的、切實有效的學習,才能避免學習陷入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2、 有效教學內容的精選化、整合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學生能否通過音體美課堂教學的形成學習的習慣,興趣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000年的調查也表明,學生在回答「不願意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時,將怕累(54.5%)、沒有喜歡的項目(51.3%)和沒有習慣(50.0%)列在前三位,由此可見,教學內容是否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前提,是決定著「有效教學」的理想能否實現為課堂教學實踐的關鍵因素。《課程標准》也指出:教材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並從學生興趣、需要和能力出發……,因此我們要樹立有效教學的意識,不完全拘泥於教材,對教材要科學的使用或「再度開發」,要用好、用活、用實教材,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運動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基礎上,對教材中精選和整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愛好、需要和學校的實際,開發和利用好音體美課程資源,開設學生喜聞樂見和感興趣的項目,如健美操、合唱、畫畫、籃球、排球、羽毛球等項目,切實的調動學生參加音體美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學得主動、扎實,富有成效。
3、有效教學過程的靈活化、最優化
(1) 靈活處理音體美教學中「預設」與「生成」。課堂教學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在課前要認真備課,即精心進行「預設」,但同時我們還應該清醒的認識: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而動態生成具有復雜多變性和不確定性,這就需要以課堂上的動態生成來指導我們理智的處理預設,教學不應該是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的完全執行過程,而是持續生成教學內容的過程,它應該基於預設,又要突破預設的樊籠,不拘於預設,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既有教師精心的「預設」,又有智慧的「生成」。
(2)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最優化。課改專家特別強調和呼籲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於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對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學生認知和能力發展水平,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長和風格,靈活運用各教學方式,實現各種方式的優化組合。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不是萬能的,教學方法選擇的最優化實質也包含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的含義。就一堂課而言,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表現為課堂教學縱向上是多樣化的,即在一堂課上,教學可能會使用幾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講授、探究、討論、操作等。就不同的課而言,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又表現為不同課堂教學所採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是多樣化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同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機會。
(3)系統的課堂教學反思。教學實踐之後的反思是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我們要經常靜心反思: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問題的提出是否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是否有價值?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如果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如果我們多一點教學反思的靈感,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就能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真正不斷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小小的幫助:
編者的話你可以寫寫這份音體美校教材的簡要介紹,解釋一些內在含義(內涵),教幾個學習方法,寫寫你對這份教材的看法和對學生們的的祝福
⑶ 關於美術模塊校本課程教學論文這么寫
校本課程包含兩方面含義:
一是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個性化,即學校和教師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區的特點和需要;
二是學校設計開發新的課程,即學校在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並充分考慮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⑷ 美術課堂中都有哪些可開發利用的教學資源
我國目前課程改革和發展方向是積極建設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強調發展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美術教學的重要途徑。強調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開發並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李建平在《課程改革教師要直面「蛻變」》一文中強調:教師要學會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教師不僅要會「教書」,還要會「編書」。作為美術教師,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如何進行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呢?
一、巧用「拿來主義」:
過去人們往往把教材奉為教育的「聖經」,認為教師的教學必須絕對遵循教材要求,不得越雷池一步,教師的作用就是照本宣科,這種教材觀念在今天這樣的信息社會已經是不可能的,一套相對靜止的教材永遠無法承載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現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的教材就有十幾套,如人美版、人教版、蘇教版、湖美版的等等,除了國家的,還有地方的教材,如遼海版的教材……我們如果能夠巧用「拿來主義」,也會創造出許多優秀的美術課程資源。
如:在《中國美術教育》2002年第六期上刊登的江蘇版新美術教材《鞋》單元教學設計,即《漂亮的鞋》、《鞋的聯想》、《心靈手巧——我設計的鞋》,我就充分地利用了這一課程資源。附我的課後感想:
《鞋》一課對我的啟示
當我看到江蘇版美術教材《鞋》的單元教學設計,即《漂亮的鞋》、《鞋的聯想》、《心靈手巧——我設計的鞋》內容後,感覺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那麼的吸引人。在上這一課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將此單元的課例用在了美術課堂上,上完第一課時後,更是讓我激動不已。
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鞋進行了展示,並通過課前查閱的資料以及登陸了鞋的相關的網站,學生的表現讓我大吃一驚,更讓我受益匪淺。
通過對鞋的研究,使學生了解了鞋上的歷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與生活的關系……上一學期,我曾讓他們畫過鞋,目的就是讓學生觀察寫生鞋,說白了,就是看看誰畫得最像,結果那終究是少數學生的成功。而今天再讓學生上這一課的內容,它的意義是建立在一種鞋的文化上面,通過一雙小小的鞋,讓我和我的學生了解到了那麼多的相關的歷史與文化:如學生談到了古代閨中婦女穿的綉花鞋;皇宮中妃子宮女穿的鞋;京劇中小丑的鞋;卓別林的大鞋;童話故事中灰姑娘的水晶鞋;小腳老太太的小尖尖鞋;以及現代人穿的富有個性的高跟鞋、休閑鞋、尖頭鞋、厚底鞋等等。學生們甚至想到了日本的木屐和宮廷中的鞋的比較,還有中國古代朝中官員穿的靴子的不同圖案代表不同的官職……他們在畫鞋設計鞋的時候,想出了鞋的很多的功能,如能散發香味,引來蝴蝶的「百花開鞋」;保護人身安全的「防閃電鞋」;黑暗中能發光的「夜光鞋」;白天收光,晚上放光的「早收晚放鞋」;走路時能聽收音機的「廣播鞋」;甚至是童話故事中的那種「一步登天鞋」……簡直是五花八門,每一個學生都在積極的投入到自己的設想中來,每一個學生這節課的收獲都很大。
今天美術課堂上我的感受是:我與學生之間是交融互動的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收獲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迸發出靈感的過程……
我感覺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手中一定要擁有幾套不同種類的美術教育雜志以及不同版本的美術教材。比如《中國美術教育》、《中小學美術教育》、《少兒美術》、《小畫家》等,裡面總是登載著一些最新最前衛的東西,一些非常具有實用性的東西。如《「蝦」是什麼樣子?》、《三角形和方形的組合設計》、《舊報紙新玩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美術教育教學隨手可取的資源。
二、開發自身的興趣:
因為有了統一的國家課程標准與通用的美術教材,所以確保了教學的基本要求。但教材並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教師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與利用的程度以及發揮效益的水平。因此在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方面,可以更大膽、更開放、給教師更多的創造空間,發揮教師自身的特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說,開發利用教師自身的資源,是美術課程資源開發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那些我們以前很少關注、或從不關注的教師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一旦被充分挖掘,並使之賦予教學意義而得到展現的同時,便成為可以利用的豐富的課程資源。
在工作中飽含激情的狀態固然重要,但我覺得工作之外幹些什麼更重要,要學會忙裡偷閑,這樣會成為快樂生活的滋補品。休息時,我會創作一些作品放在辦公室裡面或是家裡顯擺,親戚朋友來了之後,總會欣賞並會贊揚一翻。辦公室裡面擺放著芭比娃娃、CD架、花籃等等;家裡擺放自己製作的裝飾畫、首飾盒、影集、相框……如今,在手工教學方面,我已經開發了很多的課程資源比如:花卉系列了、人物系列了、動物系列了、花瓶系列、文具系列、布貼畫系列、服裝系列等等。擁有了這些教學資源,讓我上起課來有一種信手拈來的感覺。這種創作也喚起了我對生活的熱愛,回到家裡,就拿枯燥的做飯來說吧,也變得蠻有樂趣的。在炒勺翻飛的時候,我就會不由的想:要是能把炒勺用紙製作出來,掛在牆上該多好看呢!第二天早上起來,它們就真的掛在了牆上——昨天晚上我又忙到了12點。我感到在自身興趣這種資源的挖掘、利用、充實的過程過程中,也就是教師課程開發能力的提高、個性美麗凸顯的過程。
三、發現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中,能使學生的愛好、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如何盡最大限量地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達到張揚個性的目的,是我們開發美術課程資源的又一途徑。學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和學習主人。教學實踐中有大量的、豐富的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和學生來共同開發。這種課程資源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特點,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並在愉悅的情境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下面就是我在開發校本課程中的一個小案例:
校本課程的開發——折紙
開學初,校領導召開了一個全體教師關於開發校本課程的會議。我所教的對象是一年級學生,針對一年級的學生特點,設想折紙這個教學的內容。當孩子們一聽折紙這個內容,一下子就報了上了三十多個人,於是折紙班就順利地組建成了。但我只會折有限的幾樣東西,況且這幾樣東西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怎麼辦呢?下班後到書店裡去「充電」吧!來到書店,急急忙忙沖到花花綠綠折紙櫃台前,挑了又挑,最後選了幾本帶回家,飯也沒功夫做了,邊喝著牛奶啃著麵包,邊看著書中的示範,邊折著……折著折著,還真折出興趣來了。有時書中的圖示,我還真的好好琢磨琢磨,還好,一番研究我居然學會折好幾種了,今天晚上的收獲還真不小呢!
經過幾天精心練習和准備,我充滿了信心開始了折紙這門校本課程的實踐了!第一次給他們上課時,我教他們折小房子,學生們當時一聽是特別的高興。當我和學生一起折一遍後,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學會了,此時別說我是怎樣的著急,而那不會折的學生更是急壞了,手裡拿著或是折了一半、或是折了幾下的半成品直喊:「老師!老師!這塊兒怎麼折呀?」我剛想告訴他,又有好多的學生在喊「老師」……教室里頓時亂成了一團,甚至有的學生都跑到了講台前,此時的我真恨不得能生出個「三頭六臂」來!「老師!我會折!我告訴他吧!」一個女孩手裡擎著折好的小房子,得意地喊著,她的這一喊還真啟發了我。我馬上說到:「太好了,會折的小朋友,你們去教一教不會的小朋友吧!」「來,我教你!」「來,我教你!」會折的孩子還真是得意這個「美差」,你教兩個,他教兩個……真是人多力量大,一會功夫,全班小朋友都會折小房子了,於是他們又興奮的折了第二個、第三個……最後,又將折好的小房子貼到了黑板上,又用彩紙做了花草樹木在房子的周圍布置一番,一幅美麗的「村莊」圖便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後來我們的折紙班裡,好多的學生從家裡拿來了折紙的書給我看,並要求我今天教他們折這個,明天教他們折那個。我呢,也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還有的時候,我也被他們難住了,有的學生還自告奮勇的來教我呢!再後來,一到折紙班的活動時,好多的學生從家裡拿來了折好的東西,「老師,這是媽媽教我的,這是爸爸教我的!……」興奮的樣子真是溢於言表。
折紙班成立一年來,我的感受是:在校本課程中,師生各自發揮了自己的主動性,學生與老師一起設計自己的學習過程,形成了互相尊重、互相促進、平等的師生關系,我和我的學生是在折紙的過程中共同的成長與進步著!
其實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還有很多的途徑,比如圖書館資料庫、公共文化設施、當地的文物資源以及周邊環境等。正如生活就像百寶庫,學生就像百寶袋,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心裡有教育,眼裡有資源,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為了趕上時代的腳步,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重塑自己。在課程資源方面,用資源豐富教師的內涵,用資源啟發教師的思考;用資源促動教師的實踐,用資源鼓勵教師的再創造;最終實現:用資源促教師,用教師創資源,這樣一個資源生成與轉化之路;在美術教學資源的開發、積累、轉換、生成過程中,促動美術教學改革的發展。
⑸ 高中美術校本課程
高一高二 都在學校理學 高三的時候 可以出去 學習 也是 提高美術最快的時候 但是版你要在高一高二的權 時候 好好打好基礎 哈 這是很重要的····書不用買 到時候 根據學習的 情況 和課程再定 ···有哪方面不懂的 在具體問吧 很高興可以幫助你··【藝術真真】回答
⑹ 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有什麼區別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校本課程越發得到基層學校的歡迎與喜愛,但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許多學校都習慣地把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混為一談,背離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造成了實踐中的混亂。為進一步發揮校本課程的實踐功效,實現校本課程的育人目標,本文結合有關研究成果,談一談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的主要區別。
區別之一: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的內涵有本質的不同
校本課程的內涵一般是指由學生所在學校的教師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它的本質內容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課程的權力方面,學校擁有課程自主權;二是在課程開發的主體方面,教師是課程開發的主體;三是在課程開發的場所方面,具體學校是課程開發的場所。校本教材的內涵一般是指以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為主體,為了有效地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並共同開發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與學素材,作為校本課程實施的媒介,這些素材構成了校本教材。可見,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在內涵上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課程,後者是課程實施的媒介,二者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目的與手段的關系。
區別之二: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在存在范圍等方面有明顯不同
校本課程是基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自然條件、風土人情、教育環境等存在很大差異,而我國這種統一管理又往往不能關照各地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學校的教育效果,在此基礎上作出的一項課程政策。校本課程要求每所學校都必須做到,但校本教材則不同,它是校本課程開發後,有些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由校長和教師編制的教材,而非所有學校都必須具備。換言之,校本課程是落實新課改要求的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標准,是所有學校的必 l須,校本教材則不一定是所有學校的必備,即便是有些學校編寫了一部份校本教材,也因為校本課程的時效性、變化性等特點,使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圍、使用周期和使用效率都受其限制,更何況考慮到教師的時間、學校和學生的經濟負擔以及課程的成本等因素,不可能使所有的校本課程都配有校本教材。所以,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在存在范圍等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
區別之三: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在政策的合法性上有根本不同
校本課程早在 1999年6月13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就明確提出:「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2001年6 月8日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更明確規定:「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這兩個文件中有關課程方面的規定,無疑為這種新生的順應了國際課程改革和課程決策民主化潮流的校本課程提供了課程政策上的合法性。但與之相比的校本教材則不然,盡管目前我國教材本身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概念,特別是按照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要求的「編寫教材事先須經教材審定結構審定後才能在中小學使用」,「教材的編寫、審定實行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和省級行政部門兩級管理」。但目前學校編制的校本教材都不具備上述的審定條件,因為校本教材的出現,主要依附於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而校本課程自身的時效性、變化性和動態生成等特點,使校本教材的編寫必要、使用范圍、使用周期、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極其有限,所以目前出現的校本教材很少要經過行政部門的審批。從這個意義上講,校本教材是不具備教材政策的合法性。所以,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在政策的合法性上是有根本不同的。
您所編謝的當屬課本教材。
——對不起,這是我的錯誤,應該是校本教材!
⑺ 美術教育校本課程的成功案例有那些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校的校本課程研究和開發,在大家3年的悉心培育下也接出了豐碩的果實!2003年我校的學生參加宜賓市少兒藝術節,美術類獲得了2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10多個優秀獎;舞蹈類獲得了2個二等獎,聲樂類獲得了1個一等獎的優異成績;同年我校的節目《姥姥門前看大戲》,參加縣兩代會和春節晚會演出均獲得了很好的評價,同時我也獲得了「優秀編導」的榮譽;由於我在教學工作的突出表現和對校本課程開發所的成績,同年我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我們帶領學生參加宜賓是第一屆少兒藝術考級活動,我校40多名學生參加,取得全部考核通過的優異成績;同年我校又組織了一台「春天的微笑」專場文娛演出和美術書畫作品展,我們的興趣小組的同學又一次充當了生力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受到了領導們的一致好評;這一年又一因為我為學校在文藝工作方面做出的貢獻我再一次獲得 「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5年由我們的舞蹈興趣小組同學參加的快板節目《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代表學校參加縣上的文娛演出又獲得了很好的評價!介於我在藝術教學造詣方面的不斷提高,2004年我又代表縣上參加了宜賓市美術賽課活動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所設計的教案也獲得市一等獎的好成績;同時由於我在對校本課程的不斷研究和總結中我自身在藝術方面的素質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多次代表縣上到北京、成都、重慶、宜賓等地演出,獲得了很多鍛煉自己和開闊眼界的機會。
3年來,我始終堅持不渝、一如既往的開展和研究著我們的校本課程,我感到「任重而道遠」,在過去的時間里不能說已經有了多大的成功,但是小小的成績卻鼓舞了我繼續將這條路走下去的信心和決心,讓我看到了在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道路上的盞盞明燈,我有信心把我們將來的工作做的更好更出色,同時我也要感謝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教育前線的工作者帶來的和煦春風,它吹暖了我的心房,讓我在我的教學崗位上尋找到了做教師的光榮和無限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