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的評價方法
㈠ 教學評估與教學評價的區別
教學評估的指標體系涉及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體現了國家的教育方針對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是對學校辦學水平、辦學條件的綜合評估,而不僅僅是對教學工作的評估。評估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包括:辦學指導思想、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與利用、教學建設與改革、教學管理、學風、教學效果7個方面及特色項目。前7個一級指標又分解為18項二級指標,其中重要指標11項,一般指標7項。
教學評估的特徵是:第一,具有高度權威性。專家組受教育部委託。第二,具有基礎性。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本科教學是一切高等院校教育質量的基礎。第三,具有社會影響性。公布評估結果,對於學校的社會形象和社會地位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第四,具有綜合性。名義是教學評估,實質是對學校辦學水平和能力的綜合評估。
教學評價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原則,利用所有可行的評價方法及技術對教學過程及預期的一切效果給予價值上的判斷,以提供信息改進教學和對被評價對象作出某種資格證明。
比如您所說的例子
改進物理課的教學應該用教學評價,用評價來發現佳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加以改進。而教學評估設計得比較大,它是由權威的專家組隊學校組成部分,包括教學的整體性評價,評價效果比較廣泛引起的影響較大。我個人的理解。
㈡ 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模式主要有哪些
課堂教學評價能夠達到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是由評價目標和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來實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評價目標和要求是評價的起點,不同的評價目標,其評價體系的架構內容也截然不同。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否完整,那麼評價體系的重點將會在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上;如果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那麼評價體系中關注更多的將是有關互動的環節。評價目的實際上體現了課堂教學評價本身的導向作用,即期望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把教學活動引入某個方面,或者在教學評價中體現某種新的思維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編審部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以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評價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該方案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過程,教是為了學,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首先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來反映課堂教學狀況,來反映教師的教學狀況,來體現教學過程的本質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觀念,來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課堂教學實踐。在這里,明確了評價的目的即評價的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況,期望通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基本狀態來了解教師的教學狀況和體現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觀念的情況。因此,在評價體系的建構中,核心將圍繞著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展開。
㈢ 什麼是課程與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
什麼是課程與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即考試與測驗。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教學評價的作用
1、診斷作用
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2、激勵作用
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3、調節作用
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4、教學作用
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
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教學評價的要求
1、明確多次評價的目的和評價對象,以解決評價的方向性問題。
2、明確每次評價的內容,評價的具體目標。
3、明確為評價而准備的條件。
4、對評價資料進行客觀、科學的判斷。
㈣ 課程與教學評價對改進我國課程與教學評價有哪些啟示
目標取向的評價在本質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對被評價對象的有效控制和改進。這種評價取向推進了課程與教學評價科學化的進程,它簡便易行、好操作,因而一直在實踐中處於支配地位。這種評價取向的缺陷在於忽略了人的行為的主體性、創造性和不可預測性,忽略了過程本身的價值,對於人的高級心理過程而言它的作用非常有限〈3分);
過程取向的評價在本質上是受"實踐理性"所支配的,它強調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交互作用、強調評價者對評價情境的理解、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這種評價取向的價值在於開始承認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過程,把人在課程開發、實施及教學運行過程中具體表現作為評價的主要內容,對人的主體性、創造性給予一定的尊重。該取向的不足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完全走出目標取向評價的藩籬,對人的主體性的肯定不夠徹底(3分);
主體取向的評價在本質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導對評價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與解放作為評價的根本目的。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教師與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是一種"交互主體的"關系,評價過程是一種民主參與、協商和交往的過程,所以價值多元、尊重差異就成為主體取向評價的基本性格。主體取向的評價體現了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時代精神(3分)。
㈤ 課程與教學評價有哪幾種基本取向
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取向是指每一種課程評價所體現的特定的價值觀,它實際上是內對課程評價的本容質的集中概括,支配著評價的具體模式和操作取向。從取向的維度,我們可以把迄今為止紛繁復雜的課程與教學評價歸納為三種,即「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的評價」、「主體取向的評價」。
㈥ 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基本取向有哪些
課程與抄教學評價的取向是指每一種課程評價所體現的特定的價值觀,它實際上是對課程評價的本質的集中概括,支配著評價的具體模式和操作取向。從取向的維度,我們可以把迄今為止紛繁復雜的課程與教學評價歸納為三種,即「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的評價」、「主體取向的評價」。
㈦ 課程與教學評價怎樣立足於學生的發展
教學評價立足於教學,但基點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即為了學生能達到課程標准制訂的各項目標,有助於他們的成長和今後的發展。教學評價有助於教師更准確地把握學科教學的目標,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手段、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有助於發現教師的個性和教學風格,促進教師的個性化發展和教學創新。 有助於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反思,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合理地設計和組織教學,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功能和效率。 有助於教師為學生學習創設更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旨在使所有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長期以來,教師以評價「結果」為目的,過分重視高考,把過多的時間用於考試題型的訓練。教師守著教科書、教輔和考試資料,強行向學生灌輸與考試相關的知識,教師所關注的是如何積累考試資料,如何對這些考試資料進行詳盡的分析,如何使學生掌握與考試有關的語言知識,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技能,而自己無暇讀書、學習、開展科學研究,因此難以提高專業水平和教學技能,短期內學生可以通過教學時間的增加和考試經驗的積累提高分數,但久而久之不少教師的專業知識在萎縮,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呆板、教學手段單調、教學思路封閉、課堂氣氛沉悶,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教師和學生成天圍著應試轉,哪有自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加強學習過程中的評價,淡化終結性測試,還給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權利」,有助於加強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也有助於學生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的綜合訓練,提高學習的能力,教師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反思、專業學習和教學研究,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改變競爭機制,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傳統的評價熱衷於甄別,「分數排隊」,不關心教師的發展,常引起教師間的激烈競爭,影響教師間、教師與領導間的團結和協作;學生被分成三六九等,他們的多元智能、個性差異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也會造成部分學生與教師的關系緊張。現代評價體系重在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新的學習方式主張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相結合,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策略,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師的角色有時要由指導者(guide, conctor, helper, supervisor)變為合作者(cooperator, partner)。教師可以體驗與學生共同學習和成長的快樂,師生的感情會更加親密。對教師而言,評價使教師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教師通過多方面的考查和評價反饋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從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㈧ 課程評價與教學評價的區別與聯系。跪求高人指點 ,謝謝!
回答要點:1、先回答什麼是課程,什麼是教學。
2、再回答課程評價和教學評價是什麼
3、聯系:大課程小教學,小課程大教學·····
4、區別:課程評價和教學評價的維度不同
課程評價和教學評價的內容不同
再看看課本上還有那些內容
㈨ 教育學 《課程與教學論》作業 ;現代課程與教學評價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教學方式變革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1,現代課程與教學評價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從評價功能看――體現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關注人的發展,強調評價的民主化、人性化的發展,重視被評價者的主體性及評價對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
從評價對象看――評價對象綜合化,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以適應人才發展多樣化的要求;評價標准分層化,關注被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
從評價主體看--評價主體多元化,從單向轉為多向,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建立學生、 教師、家長、管理者、社區和專家等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
從評價結果看--評價的結果在於促進發展。淡化原有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控制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
從評價內容看--評價內容綜合化,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以適應人才發展多樣化的要求;評價標准分層化,關注被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
從評價方法看--評價方式多樣化,將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合,適應綜合評價的需要,豐富評價與考試的方法,如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行為觀察和開放性考試等,追求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從評價者和評價對象之間的關系看--關注發展過程,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而總結性的評價結果隨著改進計劃的確定亦成為下一次評價的起點,進入被評價者發展的進程之中。
2, 教學方式變革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教學方式變革的價值
(1)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改變過去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形成較高的學習興趣,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2)滿足學生發展的多樣化需求
傳統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獨特個性。因此,教學方式變革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使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傾向性、學生的特徵、教學內容的特徵等合理地選擇搭配多種教的方式。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傾向性、教學內容的特徵等有效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㈩ 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基本取向有哪些
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取向是指每一種課程評價所體現的特定的價值觀,它實際上是對課程評價的本質的集中概括,支配著評價的具體模式和操作取向。從取向的維度,我們可以把迄今為止紛繁復雜的課程與教學評價歸納為三種,即「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的評價」、「主體取向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