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的申請表
『壹』 中小學生第二課堂基地 如何申請
關於申報省校本教研示範學校的報告
發布人:上帝的笑 發布時間:-12-7 點擊次數:38
關於申報省校本教研示範學校的報告
為了健全我校校本教研製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根據省課改辦[2004]7號文件《關於建立和健全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的意見》精神及省課改辦[2005]2號、市課改辦[2005]1號文件要求及慶教研[2005]第17號《關於開展「慶元縣第一批校本教研示範學校」評選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將以此為契機,通過評選活動的開展,推動校本教研向系統化、科學化、特色化邁進。我校根據近年來在校本教研領域所取得的成績,認為申報校本教研示範學校有著深遠的意義。特提擬此申請報告。
立足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校本教研作為推進課改進程的首選策略,其重要性正隨著改革的深入日顯突出。我校於2001年開始著力於「以校為本」的教育教學研究,提出了《反思型教師的研究策略》主課題,各學科、各教研組結合自己學科特點提出子課題,盡管在研究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但由於對校本研究還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認識,在理論上又未具有專家的引領,在實踐方面也沒有系統而成熟的經驗,因此,近年來,我校就如何建立科學有效的校本教研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其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支撐作用,作為重要課題進行摸索,並在理論上不斷總結和實踐中深入探究,同時,本著邊學習、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研究成果在實踐中已逐步顯現。
一、 確立目標,明確任務,提高開展校本教研的自覺性
校本教研強調以校為本,建立自下而上的教研製度,以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問題為研究載體,進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為了增強開展校本教研的自覺性,我校提出了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首先,轉變教師的角色意識,樹立教師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教研組即研究組的觀念,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育科研並不是少數教育專家的專利,不僅僅是專業研究人員份內工作,每一個教師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科研也並非神秘莫測的高深東西,它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產生於教學生涯之中。其次,探討校本教研的具體展開方式,開辟多樣化的研究途徑。積極研究如何開展自我反思,如何提高先進教育理念引領的針對性,如何提高同伴互助的有效性。再次,逐步建立校本教研的保障機制,從制度、時間、條件、指導督促、交流合作等諸方面為校本教研創造寬松的環境;最後,溝通校本教研與專職教研渠道,實現二者的有機整合,使之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針對以上思路,我校採取了具體策略:第一、加強學習,增進認識。學校是建立以校為本教研製度的主體,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是校本教研製度的組織者與領導者。因此,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領導小組,校長帶著教師學習校本教研相關理論,要求教師制定切實可行的業務自修計劃並按時進行自修,做好學習筆記,通過學習,全校上下對校本教研有了立體的認識,教導處、教科室及各教研組對校本教研分別提出了思路,構建了學校校本教研製度和計劃。第二、研訓一體,豐富理論。學校以學科為單位成立教研組,以每周五的定期與不定期為形式組織教研活動,活動以課例、論壇、集體備課、沙龍等為載體或結合日常教學活動,圍繞某一典型案例、教學情節用新課程理念、觀點進行剖析,以教研評先活動作為激勵教師的機制,提高教師參與教研的熱情。同時,教學研究還與教師培訓同步進行,螺旋式推進。我校培訓形式豐富,實效性強,深受廣大教師稱贊。教師培訓不僅採用「走出去,請進來」方式,還進行教師自我內化式參與培訓,即「自下而上」的培訓、「互動式」培訓、「參與式」培訓、「實戰式」培訓。我校先後選派教師外出學習每年平均有70餘人次,多次請外面教育專家、名師到校講座、講學,如聘請嘉興名師到我校為學校教師及全縣骨幹教師講學等。學校還請本校骨幹教師先上課,然後結合實踐講理論,教師既獲得理論的指導又有實踐操作示範,增強互相學習的借鑒性。我校十分注重教師培訓的投入,僅培訓一項,學校從有限的資金中注入校本培訓費用竟達每年10萬余元之多。
二、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增強落實校本教研的實效性
校本研究是以學校為研究的基地,教師作為研究者,要致力於梳理教育教學的先進思想,研究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還要成為學習型的教師,學校要營造濃郁的研究學習氛圍,促進教師自我反思,發揮集體智慧。
1、完善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全體教師都是校本教研的參與者、行動者、研究者。為了保證校本研究有序開展,我們擬定了相關管理制度,如教研組活動計劃、教研論文獎勵制度、課堂教學評比制度、考核與獎懲制度、教師自學制度等。學校以教研組、教科室為單位,制定翔實的活動計劃,每一項計劃都做到人員、內容、組織保障、檢查督促四落實;所有的中層幹部都參與校本研究活動。通過完善制度保障和強化規章的約束,促使教學研究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自發走向自覺,由無序走向有序。
2、同伴互助,形成一股互幫齊進的學習氛圍。為了讓教師更快地成長起來,首先,學校開展了「一幫一」結對活動和「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活動。由學校名師與年輕教師進行業務結對,並制定名師培養計劃和結對計劃,通過過程管理和終結考評,對成績突出者予以表彰。其次,廣泛開展聽課、議課、賽課活動。學校規定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鼓勵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相互聽課,聽後要求議課和評課。各教研組以「課例」為載體,採用「一課多輪」和「多人一課」的教研形式,通過同一人同一內容的多輪上課和同一內容由不同教師來上,教師在與自已的比較和他人的比較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備課時,我校大膽改革,要求大年級組採用集體備課,教師個人再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備出子教案,讓教師從抄教案的劣跡中走出來,將更多時間用於教育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同時,學校通過推門聽課、邀請課、檢查課相結合檢查教師備課情況,要求教師每月上交一篇優秀教案,每學期一次現場撰寫教案比賽。再次,我校強調教師將身邊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作為課題研究,力求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幾年來,學校課題研究質量迅速提高,在省市級立項、獲獎的課題數量逐年呈上升趨勢。最後,組織教師個案研究,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去年,我校組織教師以學科為單位、以「課例」為研究對象,撰寫《課堂教學評價與分析報告》,學科組通過合作分工,各位教師都寫出了質量較高的個案分析報告,其中方建友等教師合作的個案研究報告被上海教科所確定為優秀研究成果,並被評為二等獎。
3、自我反思,促進教師自我成長。教學反思能有效地促進教師行動跟進,並能促進教師豐富教育教學理論,形成自已的教育思想。我校要求每學期兩篇教學隨筆和每周一篇課後反思。同時,要求教師對課前和課中也進行反思,教師通過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逐步養成了教學反思的習慣,促進教師從「傳道、授業、解惑」者向「學習型」教師轉型。
4、平等對話,提供交流對話平台。學校建立值周校長交流對話制度,每周確定2名教師為值周校長,針對學校教育教學全方位進行換位思考,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同時,學校還擴大平等對話面,成立「教師信箱」,建立網路,形成校園文化氛圍。學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設立了「關於江小」、「新聞頻道」、「教師頻道」、「學生頻道」、「留言」、「論壇」、「教育教學專欄」等欄目,教師可在網上發表論文或教學隨想,推薦優秀課例,進行教學評論,也可向學校提出合理化建議;學生可在網上發表作文,提金點子等。這些措施拉動了師生間的交流溝通,教師與各處室,教師與教師之間進行信息的交換、經驗的共享、深度會談、專題研討的對話。也為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提供了對話平台。
5、能說會寫,苦練教師基本功。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有較好的語言感覺能力是我們每位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為了提高全體教師的語言感覺能力,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學校對全體教師舉行普通話培訓,利用每周星期二、三、四的第六節課進行集中培訓。培訓內容以普通話測試材料為主,另加教學日常用語等。本次培訓列入教師考勤,規定45周歲以內的教師一律參加,45周歲以上的教師提倡參加,並作為校本培訓的內容記學分;學校不定期開展教師辯論賽,以新課程改革研究為論題,既豐富教師的教育理論,又鍛煉教師的口才,我校教師的辯論能力顯著提高,各種賽事成績卓著,如在縣首屆小學教師辯論賽中獲亞軍,其中鄔玲莉、林海華等教師還代表我縣參加市小學教師辯論賽。學校要求教師每學期上交一篇優秀論文,制定論文獎勵制度,激勵教師積極撰寫論文。幾年來,教師在全國、省市級論文比賽中頻頻獲獎,並在《中國教師報》等國家級刊物中經常發表。學校已著手將教師論文編輯成冊。
三、 結合實際,勇於創新,努力構建校本教研特色化。
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我校校本教研取得了一些成果,並在某些方面具備了自已的獨特優勢,但我們也深深體會到,校本教研要走向特色化、系統化,還需要不斷探索,勇於創新。
1、閱讀考級,促進學生熱愛讀書,養成閱讀思考的好習慣。學校開展了「好書伴我行,智慧滿人生」讀書活動,開辟了閱讀考級讀書園地,編審了閱讀考級辦法,鼓勵學生爭當「星級閱讀能手」。
2、家校聯合,形成教育合力。學校建立家校聯系制度,編印家校聯系卡,促進家校多向聯系,形成合力。學校還每周以喜報的形式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各方面進步情況,一方面激勵學生上進,另一方面增強家長配合教育的力度和積極性。
3、幼小銜接,加強幼小合作力度。學校要求幼兒園為小學部開設公開課,讓幼兒教育的藝術性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在小學部輻射、推廣。同時,規定幼兒園教師經常深入小學一年級聽課,為幼小銜接找到合理的定位。
4、教學開放,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每學期定期舉行教學開放周活動。本學期,我校205班、108班分別向家長進行小班教學開放,今後,學校還將在全校各班向社會開放,邀請教育專家、兄弟學校教師、家長、教育行政領導等參與開放周活動,促進學校教學在有序、開放、監督的環境中進行。
5、開發校本課程,努力發掘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學校成立了開發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和校本課程組成員。學校根據新學校、強師資、重藝術、雜生員的特點,確立了校本課程開發思路,以慶元廊橋文化為學校文化特色,挖掘慶元廊橋與學校特點的結合點,進行合理組合,形成自已的優勢項目,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以山區孩子的德育實效性作為研究對象,充分發揮強大的師資隊伍的功能,讓教師都能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
江濱小學的校本研究就像江濱小學本身一樣年輕,還需要歷練,需要默契,只有抓住每一次機遇,努力探索,開拓創新,必定能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新路子。
『貳』 校本課程可以申請專利嗎
教學方法不能申請專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五條明確內規定:「對下列各項,不容授予專利權:……獨創性。
1專利申請:
在中國,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申請,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依照法定程序審查批准後,才能取得專利權。在中國,發明創造目前包括三種類型,分別是: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申請階段,分別稱之為發明專利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獲得授權之後,分別稱之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此時,申請人就是相應專利的專利權人。
2分類:發明專利:針對產品、方法或者產品、方法的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發明專利;
實用新型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外觀設計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
『叄』 校本教研基地學校的申請報告
關於申報省校本教研示範學校的報告
發布人:上帝的笑 發布時間:2005-12-7 點擊次數:38
關於申報省校本教研示範學校的報告
為了健全我校校本教研製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根據省課改辦[2004]7號文件《關於建立和健全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的意見》精神及省課改辦[2005]2號、市課改辦[2005]1號文件要求及慶教研[2005]第17號《關於開展「慶元縣第一批校本教研示範學校」評選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將以此為契機,通過評選活動的開展,推動校本教研向系統化、科學化、特色化邁進。我校根據近年來在校本教研領域所取得的成績,認為申報校本教研示範學校有著深遠的意義。特提擬此申請報告。
立足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校本教研作為推進課改進程的首選策略,其重要性正隨著改革的深入日顯突出。我校於2001年開始著力於「以校為本」的教育教學研究,提出了《反思型教師的研究策略》主課題,各學科、各教研組結合自己學科特點提出子課題,盡管在研究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但由於對校本研究還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認識,在理論上又未具有專家的引領,在實踐方面也沒有系統而成熟的經驗,因此,近年來,我校就如何建立科學有效的校本教研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其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支撐作用,作為重要課題進行摸索,並在理論上不斷總結和實踐中深入探究,同時,本著邊學習、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研究成果在實踐中已逐步顯現。
一、 確立目標,明確任務,提高開展校本教研的自覺性
校本教研強調以校為本,建立自下而上的教研製度,以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問題為研究載體,進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為了增強開展校本教研的自覺性,我校提出了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首先,轉變教師的角色意識,樹立教師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教研組即研究組的觀念,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育科研並不是少數教育專家的專利,不僅僅是專業研究人員份內工作,每一個教師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科研也並非神秘莫測的高深東西,它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產生於教學生涯之中。其次,探討校本教研的具體展開方式,開辟多樣化的研究途徑。積極研究如何開展自我反思,如何提高先進教育理念引領的針對性,如何提高同伴互助的有效性。再次,逐步建立校本教研的保障機制,從制度、時間、條件、指導督促、交流合作等諸方面為校本教研創造寬松的環境;最後,溝通校本教研與專職教研渠道,實現二者的有機整合,使之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針對以上思路,我校採取了具體策略:第一、加強學習,增進認識。學校是建立以校為本教研製度的主體,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是校本教研製度的組織者與領導者。因此,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領導小組,校長帶著教師學習校本教研相關理論,要求教師制定切實可行的業務自修計劃並按時進行自修,做好學習筆記,通過學習,全校上下對校本教研有了立體的認識,教導處、教科室及各教研組對校本教研分別提出了思路,構建了學校校本教研製度和計劃。第二、研訓一體,豐富理論。學校以學科為單位成立教研組,以每周五的定期與不定期為形式組織教研活動,活動以課例、論壇、集體備課、沙龍等為載體或結合日常教學活動,圍繞某一典型案例、教學情節用新課程理念、觀點進行剖析,以教研評先活動作為激勵教師的機制,提高教師參與教研的熱情。同時,教學研究還與教師培訓同步進行,螺旋式推進。我校培訓形式豐富,實效性強,深受廣大教師稱贊。教師培訓不僅採用「走出去,請進來」方式,還進行教師自我內化式參與培訓,即「自下而上」的培訓、「互動式」培訓、「參與式」培訓、「實戰式」培訓。我校先後選派教師外出學習每年平均有70餘人次,多次請外面教育專家、名師到校講座、講學,如聘請嘉興名師到我校為學校教師及全縣骨幹教師講學等。學校還請本校骨幹教師先上課,然後結合實踐講理論,教師既獲得理論的指導又有實踐操作示範,增強互相學習的借鑒性。我校十分注重教師培訓的投入,僅培訓一項,學校從有限的資金中注入校本培訓費用竟達每年10萬余元之多。
二、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增強落實校本教研的實效性
校本研究是以學校為研究的基地,教師作為研究者,要致力於梳理教育教學的先進思想,研究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還要成為學習型的教師,學校要營造濃郁的研究學習氛圍,促進教師自我反思,發揮集體智慧。
1、完善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全體教師都是校本教研的參與者、行動者、研究者。為了保證校本研究有序開展,我們擬定了相關管理制度,如教研組活動計劃、教研論文獎勵制度、課堂教學評比制度、考核與獎懲制度、教師自學制度等。學校以教研組、教科室為單位,制定翔實的活動計劃,每一項計劃都做到人員、內容、組織保障、檢查督促四落實;所有的中層幹部都參與校本研究活動。通過完善制度保障和強化規章的約束,促使教學研究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自發走向自覺,由無序走向有序。
2、同伴互助,形成一股互幫齊進的學習氛圍。為了讓教師更快地成長起來,首先,學校開展了「一幫一」結對活動和「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活動。由學校名師與年輕教師進行業務結對,並制定名師培養計劃和結對計劃,通過過程管理和終結考評,對成績突出者予以表彰。其次,廣泛開展聽課、議課、賽課活動。學校規定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鼓勵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相互聽課,聽後要求議課和評課。各教研組以「課例」為載體,採用「一課多輪」和「多人一課」的教研形式,通過同一人同一內容的多輪上課和同一內容由不同教師來上,教師在與自已的比較和他人的比較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備課時,我校大膽改革,要求大年級組採用集體備課,教師個人再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備出子教案,讓教師從抄教案的劣跡中走出來,將更多時間用於教育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同時,學校通過推門聽課、邀請課、檢查課相結合檢查教師備課情況,要求教師每月上交一篇優秀教案,每學期一次現場撰寫教案比賽。再次,我校強調教師將身邊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作為課題研究,力求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幾年來,學校課題研究質量迅速提高,在省市級立項、獲獎的課題數量逐年呈上升趨勢。最後,組織教師個案研究,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去年,我校組織教師以學科為單位、以「課例」為研究對象,撰寫《課堂教學評價與分析報告》,學科組通過合作分工,各位教師都寫出了質量較高的個案分析報告,其中方建友等教師合作的個案研究報告被上海教科所確定為優秀研究成果,並被評為二等獎。
3、自我反思,促進教師自我成長。教學反思能有效地促進教師行動跟進,並能促進教師豐富教育教學理論,形成自已的教育思想。我校要求每學期兩篇教學隨筆和每周一篇課後反思。同時,要求教師對課前和課中也進行反思,教師通過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逐步養成了教學反思的習慣,促進教師從「傳道、授業、解惑」者向「學習型」教師轉型。
4、平等對話,提供交流對話平台。學校建立值周校長交流對話制度,每周確定2名教師為值周校長,針對學校教育教學全方位進行換位思考,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同時,學校還擴大平等對話面,成立「教師信箱」,建立網路,形成校園文化氛圍。學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設立了「關於江小」、「新聞頻道」、「教師頻道」、「學生頻道」、「留言」、「論壇」、「教育教學專欄」等欄目,教師可在網上發表論文或教學隨想,推薦優秀課例,進行教學評論,也可向學校提出合理化建議;學生可在網上發表作文,提金點子等。這些措施拉動了師生間的交流溝通,教師與各處室,教師與教師之間進行信息的交換、經驗的共享、深度會談、專題研討的對話。也為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提供了對話平台。
5、能說會寫,苦練教師基本功。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有較好的語言感覺能力是我們每位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為了提高全體教師的語言感覺能力,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學校對全體教師舉行普通話培訓,利用每周星期二、三、四的第六節課進行集中培訓。培訓內容以普通話測試材料為主,另加教學日常用語等。本次培訓列入教師考勤,規定45周歲以內的教師一律參加,45周歲以上的教師提倡參加,並作為校本培訓的內容記學分;學校不定期開展教師辯論賽,以新課程改革研究為論題,既豐富教師的教育理論,又鍛煉教師的口才,我校教師的辯論能力顯著提高,各種賽事成績卓著,如在縣首屆小學教師辯論賽中獲亞軍,其中鄔玲莉、林海華等教師還代表我縣參加市小學教師辯論賽。學校要求教師每學期上交一篇優秀論文,制定論文獎勵制度,激勵教師積極撰寫論文。幾年來,教師在全國、省市級論文比賽中頻頻獲獎,並在《中國教師報》等國家級刊物中經常發表。學校已著手將教師論文編輯成冊。
三、 結合實際,勇於創新,努力構建校本教研特色化。
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我校校本教研取得了一些成果,並在某些方面具備了自已的獨特優勢,但我們也深深體會到,校本教研要走向特色化、系統化,還需要不斷探索,勇於創新。
1、閱讀考級,促進學生熱愛讀書,養成閱讀思考的好習慣。學校開展了「好書伴我行,智慧滿人生」讀書活動,開辟了閱讀考級讀書園地,編審了閱讀考級辦法,鼓勵學生爭當「星級閱讀能手」。
2、家校聯合,形成教育合力。學校建立家校聯系制度,編印家校聯系卡,促進家校多向聯系,形成合力。學校還每周以喜報的形式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各方面進步情況,一方面激勵學生上進,另一方面增強家長配合教育的力度和積極性。
3、幼小銜接,加強幼小合作力度。學校要求幼兒園為小學部開設公開課,讓幼兒教育的藝術性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在小學部輻射、推廣。同時,規定幼兒園教師經常深入小學一年級聽課,為幼小銜接找到合理的定位。
4、教學開放,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每學期定期舉行教學開放周活動。本學期,我校205班、108班分別向家長進行小班教學開放,今後,學校還將在全校各班向社會開放,邀請教育專家、兄弟學校教師、家長、教育行政領導等參與開放周活動,促進學校教學在有序、開放、監督的環境中進行。
5、開發校本課程,努力發掘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學校成立了開發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和校本課程組成員。學校根據新學校、強師資、重藝術、雜生員的特點,確立了校本課程開發思路,以慶元廊橋文化為學校文化特色,挖掘慶元廊橋與學校特點的結合點,進行合理組合,形成自已的優勢項目,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以山區孩子的德育實效性作為研究對象,充分發揮強大的師資隊伍的功能,讓教師都能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
江濱小學的校本研究就像江濱小學本身一樣年輕,還需要歷練,需要默契,只有抓住每一次機遇,努力探索,開拓創新,必定能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新路子。
慶元縣江濱小學
二00五年九月
『肆』 校本課程可以申請專利嗎
教學方法不能申請專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獨創性。1專利申請:在中國,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申請,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依照法定程序審查批准後,才能取得專利權。在中國,發明創造目前包括三種類型,分別是: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申請階段,分別稱之為發明專利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獲得授權之後,分別稱之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此時,申請人就是相應專利的專利權人。2分類:發明專利:針對產品、方法或者產品、方法的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