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新課程標准
⑴ 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各科的周課時量是多少
北京市政府《關於全日制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暫行意見》中規定:中學語文教師每人教兩個班(10課時~12課時);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教師每人每周授課12課時~16課時,平均14課時;其他各學科每人每周授課14課時~18課時,平均16課時。
小學教師每人包教一個班的語文、數學,或每周授課16課時~20課時,平均18課時。其他省、市根據本地區特點,對中小學教師工作量均有類似規定。
(1)初中美術新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
⑵ 初中美術是如何體現新課標的
根據《標准》劃分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在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中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自己如何把握這四個學習領域,擺脫了長期受專業美術教育的影響,使美術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降低了知識、技能難度,使學習具挑戰性的同時,能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和進步,都有成功的體驗。
關鍵詞: 新課標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
中學美術新課程標准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外化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欣賞評述則傾向於內化為文化品位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慾望,體驗愉悅和成就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本次課程改革,要改變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來劃分學習領域。在淡化學科中心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較為寬泛的教學空間;而每一學習領域之間的劃分並非絕對、封閉,每一學習領域各有側重,又互相交融,緊密相關,進而形成一個具有開放性的課程內容體系。各學習領域在總課時所佔比例沒有規定。指導教師要重視該套教材體現的內容編排特點,是按一定的知識系統,以單元主題活動形式貫穿四個學段的,既隱現了「美術·人文·科技」融合為一體的綜合理念,也體現了美術文化含量復蓋面大與凸顯民族美術文化的鮮明特色。教師應充分利用配套教參了解新教材的使用方法,並開闊教學思略,靈活有效地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選擇、重組和整合(並非要將本教材出現的內容全盤採用),以充分激活教材的知識,組構設計成富有本校特色或教師特色的教學空間。因此,在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中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自己如何把握這四個學習領域,擺脫了長期受專業美術教育的影響,使美術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降低了知識、技能難度,使學習具挑戰性的同時,能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和進步,都有成功的體驗。
(一) 對「造型•表現」的把握
1、學習領域
有意圖地運用形、色、肌理、空間和明暗等美術語言,選擇恰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學活動建議
○學習基本的視覺元素和形式法則,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選擇寫實、變形和抽象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經驗。
○學習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和方法,進行練習。
○進一步學習透視知識,提高空間表現能力。
○了解明暗造型的多種方法,嘗試描繪物體的立體感。
○創造漫畫和卡通形象,表達思想和情感。
○採用易於處理的板材,通過畫、刻、印等方法,製作版畫作品。
○在美術活動中,進一步學習色彩知識,提高色彩表現能力。
○採用泥或硬泡塑(聚苯乙烯)等材料,製作人物、動物的浮雕或圓雕小品。○運用計算機、攝像機、數碼照相機等進行造型活動。
3、評價建議
○是否對學習美術有興趣。
○能否結合所學透視知識表現物體的空間關系。
○是否知道以線造型的基本方法,並能進行簡單的描繪。
○能否在美術表現活動中大膽、綜合地運用色彩。
○能否運用多種材料、工具進行造型表現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能否運用雕塑的基本知識與方法製作浮雕和圓雕作品。
(二)對「設計•應用」的把握
1、學習領域
了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2、教學活動建議
○學習設計基礎知識,作色彩的對比、調和及聯想等練習。
○為自己喜愛的書籍、影集、紀念冊等設計封面。
○為校運動會或文藝活動設計招貼畫。
○為商品做包裝裝潢設計。
○了解鍾表、電話機、汽車等工業產品的造型設計知識,並練習繪制簡單的效果圖。
○用計算機或其他手段進行圖案的製作練習,為家長會設計製作請柬,並對會場進行裝飾美化設計。
○用各種手段繪制童裝、學生裝或校服的設計效果圖。
○學習立體構成知識,用各種線材、面材、塊材進行立體構成製作練習。
○對竹木、廢導線、廢金屬箔(如易拉罐)等材料進行加工,設計製作小裝飾品和實用工藝品,裝飾自己的學習、生活空間或饋贈他人。
○集體討論校園或附近社區的環境美化方案,並進行設計練習。
○練習製作陶藝小品。
3、評價建議
○能否運用所學的設計方法和技能,動手製作與完成作品。
○能否運用所學的美術設計知識,設計方案,改進生活和學慣用品,體現創意。
○能否以口頭和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創意和製作過程,說明選用工具、材料的理由。
○能否關注校園及社區環境,並從實用功能與設計的關系角度,評價身邊的環境。
(三)對「欣賞•評述」的把握
1、學習領域
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
2、教學活動建議
○從多元文化的視角進行繪畫藝術的主題賞析,從中了解和感受經典作品的內涵。
○欣賞不同類別的現代設計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與形式感。
○欣賞現代廣告藝術作品,感受和分析作品的創意和方法。
○了解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比較其不同的造型和裝飾趣味。
○欣賞我國書法、篆刻的代表作品。
○欣賞現實生活中的優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語言的特徵。
○欣賞建築經典作品的形式美,體會建築與人的關系,認識建築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選擇自己喜歡的園林、文化廣場或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從形式美的角度進行評價,並與同學交流。
○了解美術作品作為商品的價值,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邀請當地美術家和民間藝人來學校進行展覽和交流活動。
○參觀美術館、博物館,訪問藝術工作室或藝術作坊,了解美術展覽的方式及藝術作品的製作過程。
○以聯系、比較和歸納等方式,通過欣賞經典作品了解中外美術發展的概況。
○介紹中外美術史中的重要畫派及其代表人物。
3、評價建議
○能否主動地學習欣賞的方法,並具有初步的鑒別、評述能力。
○能否通過查閱資料、個人體驗、集體討論、觀摩和評述等方式,領悟美術與生活的關系,探究美術的文化價值和意義。
○是否了解中外美術發展的概況。
○能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作品的意義和審美特徵。
四、對「綜合•探索」的把握
1、學習領域
調查、了解美術與傳統文化及環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製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
2、教學活動建議
○配合班隊活動以及學校的藝術節、運動會等活動,策劃、設計、製作會標、海報或進行CI設計,並通過評選運用於該活動中。
○根據學校或社會的時事新聞,創作有關漫畫、宣傳畫,布置專題展覽或開展討論。
○選擇語文、英語、歷史課本內容編寫劇本,設計、製作面具、服飾,布置場景,並表演故事劇。
○結合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中的知識,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製作出有創意的立體造型或活動模型,裝飾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園環境。
○調查、了解美術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系,按社區或村莊的功能,考慮環保、居住、休閑、健身和景觀等需要,設計未來發展規劃圖或製作模型。
○收集本班級的各種資料,設計出班級主頁和學生個人的網頁,組成班級網,參與網路的交流。
○針對一個社會性主題,從跨學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現。
○針對一個共通的原理和法則,從跨學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現。
3、評價建議
○是否積極地參與探究性的活動。
○能否用文字、圖像等形式記錄調查與思考的結果。
○能否積極地動腦筋,結合其他課程以及在生活中所獲得的知識,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能否積極地動腦、動手,用美術等形式傳達自己的思想或意見。
○能否通過討論或採用書面的形式,發表自己對探究過程的感受和體會。
○能否與同學進行良好的合作。
五、初中美術教材四個學習領域分類表: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
七
年
級
上
冊
第一課 你我他
第二課 我的故事
第三課 向日葵
第四課 傲雪梅花
第五課 花圃
第六課 和平鴿
第七課 燈與光
第八課 門
下
冊
第八課我們的奧運
第二課 橋
第三課 綠洲
第四課 中國結
第一課過去的日子
第五課 遠古的呼喚
第六課 星空
第七課 運動
八
年
級
上
冊
第六課 觀影的交響
第七課 多彩的風景
第一課 我喜愛的書
第三課 繽紛家用電器 第四課 觸摸美麗
第五課 與米羅游戲
第二課 蒼松翠柏
第八課 絢麗的陽光
下
冊
第一課 五角星
第二課 黑白世界
第三課 方寸之間
第四課 清晨
第六課 駛向未來
第七課 心靈的關愛
第五課 大提琴
第八課 紅屋頂
九
年
級
上
冊
第二課 我的居室
第三課 靜物優有聲
第四課 凝固的音樂
第六課 以形養神
第二課 我的居室
第八課 過大年
第一課 長河漫步
第三課 靜物優有聲
第四課 凝固的音樂
第五課 走進微觀世界
第七課 幽默與智慧
下
冊
第三課 水
第四課 小區
第五課 讓圖表說話
第七課 祖國大家庭
第八課 我們的展示
第一課 走出神殿
第二課 長城贊禮
第六課 我的網頁
因此,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學習的方式。那麼,美術教師作為學生的組織和管理者,在新的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成為有健全的人格,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初中美術新課程標准剛要》
《廣州市義務教育新課程美術教學指導意見》
初中美術課本《教材說明》
《初中美術一級標准輔導材料》
⑶ 、《初中美術課程標准》為什麼要強調使美術學習從單純的技能技巧
《初中美術課程標准》提出:美術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弘揚優秀的中華文化,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展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形成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可見初中美術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奠定基礎的課程,而不僅僅是培養有美術技能的專業人才。美術本事就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我們應該通過美術課程教學,使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了解多樣的美術對生活的獨特貢獻,並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
當前我們的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困難,比如教學設備的短缺,學生課業壓力過大,學習材料難以准備等等,因此有些學校把美術課當成畫畫課來上,美術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授方法單一,教授內容比較枯燥的問題。沒有把課程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看不到美術的價值,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更無從談起創造性和想像力的培養,這樣做是嚴重錯誤的,其實是教師缺乏創造性,對美術教學缺乏激情,在教學的准備上沒有做精心的設計和構思,一味地照教材生搬硬套,所以沒有豐富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了。更談不上教學任務的完成了。
我們中學教師不能把美術僅僅作為一門專業課來對待,應該把視野放寬一些,把美術課程與文化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美術回歸生活,服務生活,揭示人類文化的深厚底蘊,使學生學得輕松,感受到美術的實際作用,學會用自己的雙手美化自己的生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思維。(比如,運用多媒體展示優秀美術作品、共同欣賞建築、雕塑等等美術傳世之作),給學生提供一個比較和諧和愉快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的學習興趣和心態。
2、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不僅要分析其美術技巧,並深入剖析其文化內涵。
3.豐富學生學習的途徑。打破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開放式的美術學習。教師經常組織學生融入社會生活和自然。
4.引導學生動手服務社會,用自己的雙手美化生活環境,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鼓勵學生積極創新。
5..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審美實踐活動,以增強他們的感官體驗。讓學生形成時時處處有美術的觀念。
總之,美術教學必須與文化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從實踐和生活中感受、學習和發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⑷ 如何寫初中美術的課堂評語
近幾年來,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對於美術教學評價的要求越來越高。因為評價是美術創作與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美術課程標准》的評價建議中也提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學生是一個充滿個性、活潑、靈動的獨特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經驗、生命體驗、情感世界,評價標准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從而去追求更為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方式。
一、尊重個性差異,注重情感的評價
教師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心理需求,從多個角度,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點滴進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使之獲得「我也行」的情感體驗。
杜威曾說過:「每一個兒童來到學校的時候,除了懷有獲得知識的願望外,還帶來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怎樣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感知教師的期望和評價,從而去充滿熱情地學習呢?我在執教《我們的雙手會表演》一課時,先帶領大家玩了手形游戲,用手變出小孔雀、小狗、小兔子等動物。這時,一位男孩子舉手說道:「手指不僅可以做游戲,還可以傳遞信息,如一至十的數字、OK等手勢,中國人拜年時做的恭喜的手勢。」說著,他還淘氣地做了個「V」的手勢。在場的聽課教師無不為小男孩的精彩發言而暗暗喝彩。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表揚了這位學生,並即興帶領大家來做一做相關手勢。小男孩看了看老師,興奮的坐下,眼神中充滿了自豪的表情。
《美術課程標准》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人文性在本質上強調人的情感、人的體驗。美術課以畫為載體,承載人的情與意,是學生、教師二者感情碰撞的空間,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二、關注個體差異,注重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具有激勵性評價是培養和保護學生創新思維的條件,只有在寬松、愉悅、不斷獲得鼓勵的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才會變得活躍。教學中,教師關注個體差異,用鼓勵性的語言,贊揚學生的每一次成功,及時抓住學生稍縱即逝的新奇、獨特的想法,給予贊揚,讓學生產生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不斷追求成功,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讓學生從內心體驗成功,產生學習的動力。
《美術課程標准》中提到:評價要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我在美術教學評價中,注重評價結果的激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敢於創新和勇於發展個性。在上《秋天來了》一課時,我以「秋天的禮物」作為整堂課激勵學生的評價手段。課上只要善於傾聽或者積極發言、補充的,畫的有創意、構圖飽滿、色彩運用恰當的,都能獲得一件老師准備的秋天的禮物:一片紅色的楓葉、一朵黃色的菊花、一支金色的麥穗、一隻誘人的蘋果……這種生動富有激勵性的評價給學生美好的遐想,既激發了他們表達與交流的慾望,又給他們一種藝術的享受,還再一次突現秋天景物的特點,可謂生動有效,拉近了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距離。
三、關注學習過程,注重評價的多維性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過程,注重鼓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評價,開展自評、互評活動。同時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體現教師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改進,而不是為了甄別,體現以多維性和多級性的教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發展的現代評價觀。1、肯定性評價
美術課堂中的評價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樣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稜兩可,否則這樣的評價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取捨。否定的評價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因此使用時一定要委婉,因此盡量多鼓勵,少批評。當然不是說不批評,必要的批評也是給孩子指明方向的。肯定優點就是放大優點,讓缺點自動萎縮。2、肢體語言評價:
教師以滿腔的熱情、飽滿的精神,對學生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贊許、拍拍肩膀的激勵、握握手的感激成為教師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種表現。這種評價,簡便、直接、有效,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3、技巧性評價
教師注重以多樣的評價方法和技巧,滿足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獲得鼓勵和成功的機會,發揮了評價的促進功能,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參與學習和評價活動的興趣。
⑴我在執教《我心中的太陽》一課時,首先營造了很寬松的作畫氛圍,孩子們興趣很濃,表現得無拘無束,有的學生創作出扎小辮的太陽,有的帶帽子,有的瞪著大大的眼睛,有的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充滿了兒童特有的氣息。他們表現的就是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們可能會看不懂,不理解,甚至無法定出高低。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張貼在作業展示台上,然後提問,一是:「你認為哪位同學畫的太陽既神奇又美麗?」這個問題是讓學生自己做老師,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去分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發現創造的價值。其評述是對別人作品的一種全新詮釋,也是一次口頭的二度創作,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並且提高他們對美的鑒賞能力,使繪畫者發現嶄新的角度。二是:「說說自己的小太陽有多美麗和可愛。」這個問題我提供給動手能力相對落後一些的學生,讓他進行自我評價,說說自己為什麼喜歡這樣去表現太陽。通過學生說,教師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師能夠了解他們繪畫時的心理過程,以引導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發展,使作品的客觀評價闡發出深刻的內涵,為學生的人格發展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地參與,從中可以認識自己的價值所在。
⑵同桌間交換作業,先對對方的美術作業在心裡作一個大致的評估,並找出對方作業中的優、缺點,教師適當選出幾幅有代表性作業在課堂的小結部分進行交流。這樣的作業評價方法能使學生在過了把「小老師癮」的同時,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加深對本堂課教學要求的理解。4、優化作品評價:
在作業評價的環節中,用我的面部表情「
」「 」「 」「 」「 」等評價作品的方式來代替傳統「A,B,C」的等級評價方式,並把這些表情畫在學生作品中最與眾不同並值得一提的地方。老師喜怒哀樂的臉是種有趣並富有人情味的評價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大大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每個表情代表作品中表現優秀的一個方面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每一個表情都是對學生的表現作出的評價。5、立體動態化評價:
通過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方式,收集起記錄學生成長與進步的一件件實物,一幅幅作品,最滿意的作業、失敗的作品、自畫像、與各科學習相關的資料、小製作、學習感受、家長反饋卡、小組評議等,讓學生體會自己的進步。而「作品集」、學習成果展覽更是從情感、態度、能力等多方面展示學生的成績,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進步。
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它涵蓋了教學的整個過程,囊括教學前的扎實准備,即時的教學評價在整個過程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只要老師多一份寬容、多一點等待,多一些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恰當的課堂評價,多一些充滿人文關懷、飽含智慧與幽默、富有情趣的評價,就能使學生充滿自信投入學習,使學生暢所欲言,
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集思廣益、獲得靈感,
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和諧。同時,更能有效地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把美術課堂教學帶入一個嶄新的天地
⑸ 什麼是中小學美術教學的基本方法我在繼續教育網學習初中美術課程標准談到這個問題。誰能深入談談。
過去的美術創作教學模式常常是以「師」為中心。按照常規的教學模式一步一步地教給學生。並且認為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達到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目的,其實這無所謂叫「創作」,而只是模仿,因為它不含自主性,創造性。就像「畫匠」與「畫家」的區別。畫匠只是按部就班地模仿畫別人的東西,而畫家則是在創造一種藝術。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對學生是極有幫助的。所謂幫助,主要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引導學生自己去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美術教學進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通過美術課程培養的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美術創作教學不僅是技能教育,更是一種人文教育。《美術課程標准》提出: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此理念的指導下,為充分發揮美術的教育功能,發揮美術教育特有的魅力,對美術教學所採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幾點探微。
一、創設情境,激發美術創作的熱情
所謂創設情境就是通過聲像、游戲、再現生活等方式營造一種氛圍,以便於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創作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創設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經常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創設寬松,和諧,自由的氛圍,不斷改變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我發揮,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利用一切機會,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以主體形象,貫穿整個學習過程。課堂的情境包括課堂的場境和學習的氛圍。創設情境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內在的動力支持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是激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的內驅力,
1、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欣賞美
美術的題材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它與生活實際密切相聯。因此,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盡量去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美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引出問題,引起一種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中去,拓展其思維的主動性,增強其求知慾望。例如我在上《春天的色彩》這課時我讓學生走出教室,先帶他們漫步在校園中,讓學生感知春天的氣息,觀察嫩綠的小草、金色的迎春花、快樂的小鳥、忙著采蜜的小蜜蜂和在花叢中飛舞的小蝴蝶……學生們邊走邊看,感受著濃郁的春天氣息,最後我們圍坐在草坪上大家暢談春天的色彩:黃的、嫩綠的、粉紅的、大紅的……學生大膽的描述著,就在草坪上學生用油畫棒畫出了自己看到的春天,每個人心中的春天都不同,每幅作品都不同。
二、創設童話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美
童話故事是學生最愛聽的,也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動人的童話故事啟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輕松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如我在上二年級《漂亮的瓶子》一課時,設計了「阿里巴巴」這樣一個童話形象,讓「阿里巴巴」帶領學生參觀「瓶子王國」,了解「瓶子王國」中成員的造型、色彩、功能。由於童話的形式既生動形象又接近學生的心理,所以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能夠很好的參與進來,感受著童話王國中各個瓶子成員的美。
三、創設游戲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美
有人說:「游戲是兒童的天使」,它適用於每一個孩子,適用於每個孩子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游戲在兒童學習活動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性和持久性。巧妙的運用游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寓教於樂。如在上《好吃的水果》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瓜果大賣場」的游戲。游戲形式是這樣的:請10個學生分別扮演水蜜桃、蘋果、南瓜等瓜果的攤主,其餘學生扮演買瓜果的顧客。攤主要根據自己瓜果的色、形、味等方面向顧客介紹推銷自己的產品。顧客則根據攤主的介紹進行選購。最後比一比誰最先把自己的瓜果推銷出去。通過「瓜果大賣場」使學生在游戲中觀察了解了瓜果的形狀、顏色等,變枯燥乏味的觀察過程為生動又形象的游戲過程。
四、創設音樂情境,引導學生創造美
古人很早就提出了「琴棋書畫」四藝,反映了藝術的相融相通。音樂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作用,通過音樂,創設具體的環境氛圍,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音樂之聲,能調動人的情緒,促使學生的感官、直覺發展到比較敏銳的程度。對音樂的直觀感受,誘發了他們創造性的想像。在畫國畫時我經常播放一些民族音樂如《春江花月夜》、《彩雲追月》、《好一朵茉莉花》等,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畫國畫,如痴如醉的樂曲能讓學生很快地靜下心來,激發學生的感情,使得他們感情上產生共鳴,繼而使學生發揮想像,無形中牽引學生的思緒進入意境,把音樂地旋律轉化成一張色彩豐富的畫作。實踐證明經常在學生作畫的時候放一些節奏舒緩的樂曲,有助於消除學生的急燥的心情,產生一些繪畫創作的靈感。
綜上所述,通過情境的創設,有利於學生情感的主動參與,搭起了溝通教材和教育對象的橋梁,促進了學生情感體驗和表達。學生在各種情境刺激下,創造性思維能力更趨主動、活躍,思維追求個性化,美的創造力日益增強。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美術的快樂。
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花的世界》一課時,創設了童話情境。
案例:《花的世界》新課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到花園里玩玩。
(運用電教媒體,將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物的環境中,增強了主題感受。孩子們靜靜地傾聽著優美的樂曲,悠揚婉轉,激越空靈。看著花兒搖曳生姿。把孩子們領進了一個美麗神往的花的世界。)
師:你看到了什麼了?
生:我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花兒。
生:我看到了綠綠的葉子,上面還有露珠。
生:我看到花兒好像在笑。
……
師:你認識哪些花兒,說出它的名稱?
生:水仙花、茉莉花、荷花。
生:梅花、菊花、牡丹花
……
師:告訴你,在花園里要走得很輕很輕,不要踩到它們了,更不要隨意採摘。
(畫面繼續展開,將物體拉近,便於學生觀察。)
生:水仙的瓣兒真漂殼!
生:花兒的顏色真好看!
……
從這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無須用更多的語言便將學生引領進了對新知自覺感悟的幻境中。讓孩子身臨其境,獲得直觀體驗,為創作《花的世界》奠定了基礎。
我在教學四年級《各式各樣的帽子》時創設的是生活情境。
師:我帶大家去逛逛帽子商店吧.你想買哪頂帽子呢?
(圖片展示各式各樣的帽子,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生:我要買那頂白色的,白色挺配我。
生:我要買帽檐卷卷的那頂.
師:為什麼呀?
生:因為它的式樣挺漂亮的。
生:我要買軍帽.
師:為什麼要買軍帽呢?
生:因為我長大想當警察。
……
創設的生活情境「買帽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買」的過程不知不覺領悟到帽子的式樣特徵和功用,並且尊重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權利。
二、在探究中進行美術創作活動
探究過程是一個學生自我鑽研熟悉教材的過程,教師精心設計所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的個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發展,在同學的相互作用和教師的點撥指導下,思維由淺顯入縱深,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並有新的發現和啟迪,提高其獨立取得知識的本領。「美術創作」教學指在美術領域內「運用材料、技法、過程、要素和分析來製作視覺藝術作品」的行為,是與復制、臨摹相對的,它不同於諸如美術技能、理論和以臨摹為主的教學,更不用於其他學科。
美術繪畫課要明確教學目標,安排富有情趣的教學內容,通過看看、想想、講講、畫畫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使學生全面提高並且主動發展,使課堂教學素質化得到真正體現。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這樣寫道:「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認為兒童在學校的學習固然包括學習現成的書本知識,但更主要的是自己進行研究發現。因此,我認為兒童美術創作教學迫切需要引進探究式學習方式,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會產生不同的視覺藝術效果。美術創作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不可能由老師教出來,而只能由學生自主探究來進行。
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探究式學習方式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創造性特點。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設自主、民主的學習氛圍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保證,是探究式學習的最佳情境。教師巧妙地「引」,學生主動地「學」,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在和諧的教育氣氛和積極主動的學習生活中得到發展。此時此刻,學生處於—種放鬆狀態,思維極其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教師以學習者的身分參與了學生的質疑、討論和辯論,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使學生在做學習主人的意識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廣益,從而以極大的學習熱情去遨遊知識的迷宮,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尋找合適的答案。
《樹葉拼貼動物》教學設計
(我根據欣賞-實踐探究-總結經驗的教學模式,結合語文課《樹葉畫》的教學安排了三次教學活動。)
活動之一:欣賞
l、多媒體課件展示秋天的樹林.
2、讓我們一起在秋天的樹林里散散步吧,你能撿到哪些樹葉呢?
3、展示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樹葉。
4、樹葉還能做成畫呢。展示多幅樹葉畫,學生欣賞。
5、你能給每一幅畫取一個漂亮的名字嗎?比如「金魚戲水」
6、樹葉畫真漂亮!小朋友想自己動手做—做嗎?請大家回去試一試吧。
活動之二:實踐探究
學生帶著問題,試做樹葉畫。
1、做樹葉拼貼畫需要怎麼樣的樹葉?
2、樹葉拼貼畫是怎麼做的?
3、如何根據樹葉的形狀特點拼貼動物
實踐過程中學生可請家長幫忙,可與同學交流,也可以問老師。
活動之三:總結經驗
1、分小組自由交流。
2、讓口頭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上台,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樹葉畫
①樹葉畫的名稱是什麼?
②是用哪幾種樹葉拼貼起來的?
③樹葉畫的每一部分是用什麼樹葉做成的? (可以說名稱、形狀或顏色)
3、師歸納總結。
4、學生對作品進行修改,辦樹葉畫展。
在這一美術創作過程中,教師沒有手把手地教孩子怎麼做,而只是用欣賞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有利於探究的環境。學生在這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自主探究,自覺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並且學習的熱情很高。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到的知識更深刻,技能更鞏固。
運用探究式學習來進行美術創作,可以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之悅、攀登之趣、體驗知識之樂、創作之美,催其奮進,增其信心,真正成為「發現者、探索者、研究者」。
三、在合作中進行美術創作活動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依不同性別或能力,混合編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導,共同努力達成教學目標。合作學習在教育領域中的研究始於20世紀中期的美國,結果發現,合作學習不但有利於兒童形成積極的同伴關系,而且對兒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美術課程標准》中這樣要求「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體驗、觀察、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可以滿足學生的社會需要,有利於改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能真正發揮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強化學生與環境的交互活動,有效促進學生心理機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而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最簡便易行但效果顯著的模式,對低年級兒童的身心發展非常切合。
1、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1).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全體學生,尤其是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堂參與機會,增強了主體參與性。
2).小學學生的小組學習活動不能等同於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組織形式和探究過程的相似,為學生獲得科學研究的相關體驗提供了基礎。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將個人獨立學習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認識成果,培養了群體意識和活動能力。
4).小組合作學習有互查作用,能使學生從別人的經驗和方法思路中學到更多知識。
5).小組合作學習後的匯報有利於開展有競爭的合作,還可以將小組共同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能激發創新,拓展思維,提高了教學實效。
6).小組學習過程中存在著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過程,具有激勵和導向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能力。
2、合作小組的組成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只對小組成員的知識水平、智力因素進行調配是不夠的,要考慮到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不同水平。我們還要注意男女生的比例搭配。否則,男生組或女生組思維方式及活動能力都會損失一些多樣性,對開拓思路、發展創新思維也有一定局限性。
在組成小組時,人數的設定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我所在的學校實施的是大班額教學,學生人數在50---60入之間,應該說大班制不利於合作學習的組織。我在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在教學中,我開始以6人為一組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出現了這些情況:6人中總有一兩人容易脫離討論,或被忽視;美術課堂上教學時間很短不能給很充分的時間討論研究,小組討論中6人輪流發言所佔用的時間就顯得很長;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存在合作和與競爭,必須團結協作才能與其他小組競爭,要統一小組意見6人組難度也較大。因此,我將學生就近按四人為一組從新分組,小組合作中個人的發言時間、受關注程度、統一意見的合作效率與意識立刻得到提升。
由此,我得出結論,針對像美術課這樣教學時間短、實踐時間長的學科,採用四人小組學習法更恰當,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很適合人數少的組合,甚至採用兩人一組的互助學習也對培養合作學習能力非常有益。
3、小組合作學習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
1).從肢體動作的指導開始培養小組合作習慣。
有人可能認為只要小組成員在一起就可以進行討論,不用注重學習的肢體動態。其實不然,學習的效果好壞是很受肢體動態的影響的,明確地說就是小組學習氣氛往往要靠肢體的動作來營造。
一節美術課上,我指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說一說自己對美術書上的作品有何感受。我的問題是:你喜歡哪一幅作品,喜歡它的什麼特點?為什麼喜歡?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組的同學,由組長負責組織發言,每個人都要發言。當我布置完學習要求後到各組去巡視,發現他們各看各的書,偶爾和同桌的同學交流意見,小組內並沒有活動起來。我巡視到哪個組,哪個組就有學生舉著書,想告訴我他們的看法,並不理會同組的學生。這怎麼行呢?這和我來問,學生舉手回答有什麼區別呀?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都沒有什麼幫助,這一教學環節也成了擺設,沒有起到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作用。我連忙指導組長安排本組同學或按座位順序,或按舉手先後順序發言,但是討論的氣氛依然冷清。我掃視全組,發現他們都低著頭看自己的書,即使有人發言,也沒有注意傾聽,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中。我們都知道:交流是說與聽雙方的事。眼神、表情是語言的說明,和生動的語言具有同樣的感染力,面對面交流是傳遞信息最好的方法。我靈機一動,讓同組的學生都放下手中的書,聚集過來圍在一本書周圍,把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發言同學所說的畫面上。討論的氣氛立刻就不同了,學生開始很自然地就其他同學的發言內容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就這樣我對每個組提出了形體上的要求,使課堂討論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由此可見,由於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較強,又多是獨生子女,交流能力弱,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必須通過肢體活動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
2).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培養小組合作的能力。
教學中我們發現,沒有進行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生根本不知要如何進行合作,尤以一年級學生為最。他們的知識經驗少,對合作交流的認識幾乎為零。我們首先要通過教師的示範在他們大腦中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概念。例如在欣賞作品時,我先請分析能力較強的學生發表見解,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的意見,如果不同意就補充不同的意見。然後再請學生針對不同的作品模仿老師與同學的交流方法進行兩人討論,使其形成一種模式,給學生一個導向,再放手讓學生在小組中自由討論。這樣由於教師示範在先,學生合作起來才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3).培養小組長,提高合作學習時效。
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沒有組長的組織和指揮,學習小組只是徒有其名,學生或盲目行動,或遲疑不動,根奉無合作可言。況且低年級學生自製力很差,貪玩好動,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就會導致課堂組織紀律散亂,教學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為了能有效地進行合作交流,選拔並培養小組長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們可以通過
以上幾點是我在課改初始階段的淺顯體會。要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深入有效,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小組結構,精選合作內容,豐富合作形式,使之真正成為有效可行的學習方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合作學習需要改變傳統的整齊、標准化課堂教學模式,建立美術課堂中學生思維活躍,表現風格多樣的教學景觀。座位排放是合作學習的教室物理環境,教師可根據各種美術創作活動的需要來合理設置座位。積極的相互依賴是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認知差異,構建一個結構合理的合作群體,在生生互動中進行「幫扶」學習、互幫互學。合理的合作環境的營造,能使合作學習運作更加流暢、和諧、默契,合作的成果也會因此而水漲船高。
總之,創作中的合作學習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提高了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主動、全面發展,敢於創新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健康心理得以發展;學生增強了交往,掌握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師生的創作激情,形成了愉快教學的良好氛圍。
四、整合生活經驗進行美術教學
對學生而言,未知的領域是無限廣闊的。當學生對美術創作有了探索的慾望和探究的能力時,僅靠課內是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的。此時,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把探究的領域擴展到課外生活中。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內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新課程的美術創作教學,應是知識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整合,課程內容只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融會貫通、整合構建,才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深刻、牢固,讓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發展的能力。
案例:《有趣的拓印》教學片段
在「有趣的拓印」教學中。課前我讓學生們欣賞課文彩頁,研究需要帶哪些工具和材料,並且去實踐一下哪些東西可以拓印.教學時我巡視了一下教室,發現孩子們帶的拓印材料五花八門,盡有盡有。
師:小朋友一定知道有許多東西可以拓印吧!
生:老師,我拓印了樹皮和樹葉.(他很自豪地舉起他的作品)
生:我知道硬幣可以拓印。
生:我知道鞋底可以拓印。
生:我知道粗糙的牆可以拓印
生:我知道汽車輪胎可以拓印
……
在學生們熱情高漲的時候,我建議大家將自己的作品與其他同學進行經驗交流,說說拓印的方法、過程和新發現,並且在交流過程中互相幫助修改不足,使自己的作品更美。在這一片斷教學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經過探究合作交流,使生活經驗得到了升華,知識技能更加深刻。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的整合,一是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能力的發展;二是解決了教學內容中難點問題;三是便於學生獲得的知識與技能更牢固;四是美術新課程創作資源在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整合中得到創生新與發展。
《美術課程標准》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以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離不開學生的生活世界。植根於學生生活世界的美術教學是豐富多彩的,為學生生活世界服務的美術課堂教學是鮮活生動的,學生的生活世界將會成為美術教學的源泉。
五、給予積極的鼓勵性評價促成可持續發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對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重要。美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具有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培養美感和愉悅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悅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作為美術教師,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們極其興奮地把作品拿到你的面前,眉飛色舞地向你講解他的創意。他們的意圖並不是讓你指正缺點,而是希望聽到你的表揚和肯定。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兒童美術創作表達的是兒童自我的思想情緒,屬於最原始的思維,這種思維惟兒童獨有。因此,教師對兒童創作進行評價的,要順應兒童的思維,尊重兒童的想法。蘇霍姆林斯基曾精闢地指出:「你任何時候也不要急於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評價時否定學生的作品,最容易使學生失去這種力量。評價作品時要以表揚為主,要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用激勵性的語言給以肯定和鼓勵:「你真棒!」「顏色真漂亮!」「你這個想法真有創意。」「你觀察得很仔細。」「你畫的人很誇張傳神。」……使學生獲得喜悅和滿足。這種喜悅和滿足會進一步產生自我激勵的心理狀態,自信心也會隨之產生。
美國藝術教育家維克多·羅恩菲德在《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中提出美術教育的任務「既不是藝術本身,又不是藝術作品,也不是審美體驗,而是兒童通過藝術教育,他們將愈來愈富有創造力,愈來愈思維敏捷。」
⑹ 教育部對中學各科每周的標准課時量的規定
中學包含初中和高中,中學教師周課時量
高中: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1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0節;政治、歷史、地理周課時不少於10節,音樂、美術、體育、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4節。
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初中:
①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3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2節;政治、歷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地理、生物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音樂任教8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②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2節。
③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周課時不少於2節(一校兩址或學生數在2000人以上的減半),副校長周課時不少於4節,中層幹部周課時不少於6節、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
④對跨年級、跨學科教學的,可在上述規定課時減少1-2節;
⑤對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的老教師,在規定課時中相應減少20%。
⑥對因病、懷孕待產及處於哺乳期的教師,可酌情減少課時量。
⑦專職教輔人員每校不超過3-4人;實驗室教師為專職教師。
(6)初中美術新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我國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意見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攻堅、綜合改革、重點突破,擴大改革受益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始終被列入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始終是中國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教師隊伍有力支撐著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
意見提出,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⑺ 初中教師資格證的美術和高中一樣嗎
依據教師資格考試大綱知:
初中、高中《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核目標、范圍及知識點不同。
比如:
①初中,了解初中美術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運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2011年版)》指導教學。
②高中,了解高中美術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運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准(實驗)》指導教學。
教師資格考試復習時,可參照考試大綱進行備考。
⑻ 如何建立初中美術教學的評價標准
近幾年來,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對於美術教學評價的要求越來越高。因為評價是美術創作與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美術課程標准》的評價建議中也提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學生是一個充滿個性、活潑、靈動的獨特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經驗、生命體驗、情感世界,評價標准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從而去追求更為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方式。
一、尊重個性差異,注重情感的評價
教師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心理需求,從多個角度,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點滴進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使之獲得「我也行」的情感體驗。
杜威曾說過:「每一個兒童來到學校的時候,除了懷有獲得知識的願望外,還帶來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怎樣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感知教師的期望和評價,從而去充滿熱情地學習呢?我在執教《我們的雙手會表演》一課時,先帶領大家玩了手形游戲,用手變出小孔雀、小狗、小兔子等動物。這時,一位男孩子舉手說道:「手指不僅可以做游戲,還可以傳遞信息,如一至十的數字、OK等手勢,中國人拜年時做的恭喜的手勢。」說著,他還淘氣地做了個「V」的手勢。在場的聽課教師無不為小男孩的精彩發言而暗暗喝彩。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表揚了這位學生,並即興帶領大家來做一做相關手勢。小男孩看了看老師,興奮的坐下,眼神中充滿了自豪的表情。
《美術課程標准》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人文性在本質上強調人的情感、人的體驗。美術課以畫為載體,承載人的情與意,是學生、教師二者感情碰撞的空間,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二、關注個體差異,注重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具有激勵性評價是培養和保護學生創新思維的條件,只有在寬松、愉悅、不斷獲得鼓勵的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才會變得活躍。教學中,教師關注個體差異,用鼓勵性的語言,贊揚學生的每一次成功,及時抓住學生稍縱即逝的新奇、獨特的想法,給予贊揚,讓學生產生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不斷追求成功,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讓學生從內心體驗成功,產生學習的動力。
《美術課程標准》中提到:評價要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我在美術教學評價中,注重評價結果的激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敢於創新和勇於發展個性。在上《秋天來了》一課時,我以「秋天的禮物」作為整堂課激勵學生的評價手段。課上只要善於傾聽或者積極發言、補充的,畫的有創意、構圖飽滿、色彩運用恰當的,都能獲得一件老師准備的秋天的禮物:一片紅色的楓葉、一朵黃色的菊花、一支金色的麥穗、一隻誘人的蘋果……這種生動富有激勵性的評價給學生美好的遐想,既激發了他們表達與交流的慾望,又給他們一種藝術的享受,還再一次突現秋天景物的特點,可謂生動有效,拉近了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距離。
三、關注學習過程,注重評價的多維性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過程,注重鼓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評價,開展自評、互評活動。同時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體現教師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改進,而不是為了甄別,體現以多維性和多級性的教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發展的現代評價觀。1、肯定性評價
美術課堂中的評價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樣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稜兩可,否則這樣的評價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取捨。否定的評價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因此使用時一定要委婉,因此盡量多鼓勵,少批評。當然不是說不批評,必要的批評也是給孩子指明方向的。肯定優點就是放大優點,讓缺點自動萎縮。2、肢體語言評價:
教師以滿腔的熱情、飽滿的精神,對學生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贊許、拍拍肩膀的激勵、握握手的感激成為教師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種表現。這種評價,簡便、直接、有效,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3、技巧性評價
教師注重以多樣的評價方法和技巧,滿足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獲得鼓勵和成功的機會,發揮了評價的促進功能,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參與學習和評價活動的興趣。
⑴我在執教《我心中的太陽》一課時,首先營造了很寬松的作畫氛圍,孩子們興趣很濃,表現得無拘無束,有的學生創作出扎小辮的太陽,有的帶帽子,有的瞪著大大的眼睛,有的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充滿了兒童特有的氣息。他們表現的就是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們可能會看不懂,不理解,甚至無法定出高低。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張貼在作業展示台上,然後提問,一是:「你認為哪位同學畫的太陽既神奇又美麗?」這個問題是讓學生自己做老師,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去分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發現創造的價值。其評述是對別人作品的一種全新詮釋,也是一次口頭的二度創作,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並且提高他們對美的鑒賞能力,使繪畫者發現嶄新的角度。二是:「說說自己的小太陽有多美麗和可愛。」這個問題我提供給動手能力相對落後一些的學生,讓他進行自我評價,說說自己為什麼喜歡這樣去表現太陽。通過學生說,教師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師能夠了解他們繪畫時的心理過程,以引導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發展,使作品的客觀評價闡發出深刻的內涵,為學生的人格發展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地參與,從中可以認識自己的價值所在。
⑵同桌間交換作業,先對對方的美術作業在心裡作一個大致的評估,並找出對方作業中的優、缺點,教師適當選出幾幅有代表性作業在課堂的小結部分進行交流。這樣的作業評價方法能使學生在過了把「小老師癮」的同時,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加深對本堂課教學要求的理解。4、優化作品評價:
在作業評價的環節中,用我的面部表情「
」「 」「 」「 」「 」等評價作品的方式來代替傳統「A,B,C」的等級評價方式,並把這些表情畫在學生作品中最與眾不同並值得一提的地方。老師喜怒哀樂的臉是種有趣並富有人情味的評價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大大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每個表情代表作品中表現優秀的一個方面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每一個表情都是對學生的表現作出的評價。5、立體動態化評價:
通過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方式,收集起記錄學生成長與進步的一件件實物,一幅幅作品,最滿意的作業、失敗的作品、自畫像、與各科學習相關的資料、小製作、學習感受、家長反饋卡、小組評議等,讓學生體會自己的進步。而「作品集」、學習成果展覽更是從情感、態度、能力等多方面展示學生的成績,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進步。
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它涵蓋了教學的整個過程,囊括教學前的扎實准備,即時的教學評價在整個過程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只要老師多一份寬容、多一點等待,多一些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恰當的課堂評價,多一些充滿人文關懷、飽含智慧與幽默、富有情趣的評價,就能使學生充滿自信投入學習,使學生暢所欲言,
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集思廣益、獲得靈感,
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和諧。同時,更能有效地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把美術課堂教學帶入一個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