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是課堂教學
『壹』 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應是課程的什麼
一、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的課就是好課——高效
我們經常可以在報刊上看到「有效學習」的提法,我覺得這個提法不夠確切,因為任何一項學習活動都可以稱得上是「有效學習」.既然稱得上學習,怎麼會無效呢?關鍵是學習效率的高低之別.也就是說,我們追求的是課堂教學的高效.在原有基礎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稱為高效;只要一堂課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目標明確是指:這節課需要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學會哪些技能,通過哪些活動可以讓學生獲得課堂上的情感體驗等;重點突出是指:這節課哪個知識點最重要,每節課只能有一到兩個重點,其他知識可用「講授式」或「學生閱讀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節課的重點有三個以上,那就無所謂重點可言了.一些老師總認為,什麼都要老師講,講了就心安理得,沒有講就不踏實.實際上,有些知識的鞏固可以通過學生自學、練習、測試等形式來實現.如果一堂課什麼都要講得那麼細,那麼「清楚」,那學生就「不清楚」了.因為,老師所能佔用的課堂時間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課堂時間應當還給學生去學習、去討論、去思考.
二、課堂指令清晰氣氛活躍的課就是好課——默契
一堂好課應當是課堂教學節奏明快、師生配合積極默契的課,而這樣的課一定是有經驗的老師上的.如果一位老師無法發出明晰的課堂指令,那麼師生默契的配合無從談起.如果一堂課老師不斷地發出模糊不清的眾多指令,那麼久而久之這位老師的「課堂指令」就慢慢變成「課堂紙令」——無人遵從的一紙空文了.如果一位老師的課堂指令「要求明確、時限清楚、落實到位」,那麼這種老師所主持的課堂(主持課而不是上課,上課有上講台居高臨下的感覺)就一定是師生配合默契的課堂.在這種課堂上,師生的思維活動一定是活躍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躍的課堂.
三、能夠充分利用課堂資源的課就是好課--智慧
『貳』 怎樣的課堂教學是好的教學
新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課程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應堅決擯棄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堅決反對重紀律、輕情感、重知識、輕思維的現象。
「知識與技能」既是目標,也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學習環節;「情感與態度」是核心的部分。如果學生厭學,其他自然免談。「情感與態度」的問題是考試考不出來的,「人的可持續發展」也不是僅通過考試就可以評估和衡量的。如果沒有長遠的眼光,課程改革就會留於形式。就會出現「考不好就怪罪於課程改革」,「放棄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拚命灌知識,搞題海訓練」等現象。這樣做,成績可能會上去,可課程改革卻斷送掉了。「考不好」說明我們應該調整,但過去的一套肯定是不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當然,考試也必須改革,如果不緊扣《標准》,偏偏出《標准》「刪除的內容」、「降低要求的內容」來考試,而《標准》「關注的內容」、「增加的內容」卻偏偏不考,這樣的考試,學生自然無法考好。所以,出考試題不能隨便拼湊,而要反復研究《標准》,以《標准》為綱。由於考試的壓力,課程改革步履艱難,課堂教學走老路,學生的情感態度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這些問題應引起廣大教育同仁足夠的重視。
現在市面上大量的輔導資料是《標准》頒布以前的出版物,部分資料雖然是《標准》頒布之後出版的,標榜自己是按《標准》編寫,但實際上大量的題目不符合《標准》。所以,我們應選擇性使用。這樣自然就增加了實驗教師備課的難度(認真研究,親自做做)。不想花費精力和時間,隨便抓一本資料或幾個題給學生,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收效甚微。由於費時費事,這里也有一個資源共享的問題,有一個發揮集體智慧的問題。
『叄』 如何實施新課程改革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實施新課程改革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幽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挖掘所用教材中的小幽默,甚至可以將課本中寓意豐富的小插圖改編為小故事等,並予以生動的描述、講解,對故事的關鍵部分故意隱藏,讓學生自主探究,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針對教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擴大分析,讓學生分析、探討相關的教材,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鑽研興趣,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教師要予以肯定,並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中值得鼓勵的地方進行重點的表揚、贊同,還可以適當地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成就學生的滿足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積極開闊課外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進而提高彼此的認知度,改善師生關系,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游戲、小比賽,並將一定程度的知識、技能融入活動中,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技能,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運用計算機與教學重難點進行有效融合
信息技術提供的多媒體內容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可以深遠地影響到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教師可以將大量超鏈接運用在課件當中,能夠加強學生思維的擴散性以及邏輯性,使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是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以後出現的必然趨勢。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使教學內容能夠在學生的面前形象而生動地展現出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將教學目標完成,必須要將兩個常規問題加以解決,也就是所謂的「突破難點」以及「突出重點」。解決這兩個問題在傳統的教學中有非常多的方法,比如,講練結合、板書解析、動手操作、掛圖展示以及語言敘述等。不過,在教學課堂與信息技術有效的融合以後,可以使常規的教學課堂變得更
『肆』 如何在新課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什麼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在視頻講座中,戰老師指出教師能夠上一節簡單又思維含量的課,這就是一節成功的課,也是有效的課堂教學。顯然,在新課程背景下促進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參與、關注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孩子思維的運轉,自主探究、通過自己的方式更為有效的獲得知識呢?這就需要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其次,怎樣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在視頻講座中,戰老師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從有效的組織形式、有效的環節設計、有效的問題設置、有效的課堂追問、有效的實驗操作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理論和實例結合,清晰明了,對於我們教師有很多的指導意義。
但是讓我最深刻的的就是開展有效的組織形式這一講,澳洲小學組織進行加減乘運算的主題教學,數學教師重視情境創設以達到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的教學目的。主題教學——貿易,這是學生在生活中、今後的社會工作中肯定會涉及到的主題,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教師以此為組織形式,學生根據主題教學,結合自己的興趣,自己要清楚自己想要出售什麼,購買什麼,然後讓別人對自己的商品感興趣,或是自己想方法、或是小組交流、或是請教老師,最終確定商品銷售定要對自己的商品進行包裝、宣傳,商品價格定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在自己投入到主題中,因此在製作手工包裝袋時候,作出的包裝袋也是真正可以出售的,而不是應付了事,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創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數學教學有效整合,當所有一切准備就緒,學生之間開始了真正的買賣交易,這個過程之前,學生自主探究、對加減乘的認識不斷深入,漸漸的學生自己學會加減乘,在整個主題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這個貿易中,其中最為主要的算術運算也學習到了,這就是他們的主題教學、自主教學,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揮,知識的獲得更加簡單和牢固。
我認為這樣的生活主題教學和陶行知主張的生活教育思想很是接近,貼近生活社會開展的主題教育,學生更感興趣、也更樂意投入學習,因為學生和教師的思維不一樣,我們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多去思考,或許很多老師羨慕學生只是學習即可,不用煩惱其他事物,可是學生往往更羨慕那些工作的成年人,因為我們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了,將這一點考慮進去,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以滿足學生需要,所以學生自然而然投入課堂、開動腦筋、自主學習探究,這也是我們教師今後所要關注及改革的地方,不僅僅包含語數英,還有德育、體育、藝術、科學等等學科,都可在新課標的基礎上開展怎樣適合學校班級學生的主題教學。
最後,我認為教師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一是主題教學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因而創設的主題情景具有時代氣息,讓學生更加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二是有效課堂應該注重研究教材。教師應用活教材,對教材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開發教材的基本保證,這不僅影響著課堂教學,還會影響著教師的專業發展。一個對教材不熟悉、不理解、不鑽研的教師,又怎麼會開發出有價值的教學資源;三是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教學過程中正確發揮評價作用,注重評價,讓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進而產生激勵效應,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
『伍』 課堂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的異同點是什麼
課堂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都屬於教育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是個人行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體是任課教師,他變革的是自己所從事的課堂教學活動。
課程改革是集體行為(從某種意義上看是國家行為)。課程改革的主體是教材編寫者,他變革的是教育理念和教材內容。
『陸』 高中新課程物理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主要有哪些
建立並形成旨在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積極性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變革的核心內容。學習是學生的自主體驗過程,由於學習風格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各不相同。唯有讓學習適應每一類學生,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本位,從而改進學生的學習,使他們獲得最佳的發展。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學習方式的變革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行為。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教學的關鍵性決策是由教師做出的。只有教師為學習者提供適宜的環境,包括關心學習者,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成就水平,才有可能談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a.自主建構學習。
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基於自己原有的知識自主建構的結果,對同一觀點,每一個學生建構了獨特的意義和含義,並相應地存入大腦。因此,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著力引導學生的自主建構學習。學生通過積極建構學習新知識,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式照搬從教師或課本獲得的信息。相反,他們通過理解學習主題並與他們已有的關於該主題的知識聯系起來的方式積極思考。在此過程中,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他們都可以有自己獨自的再現新知識的方式。在這些再現的知識中,有的可能很好地與教師所授知識相吻合,有的可能相似,有的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甚至相反。但這些,我以為並不是很重要(在教學評價方式改變之前),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積極思考和鍛煉,對學生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b.問題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動態化,新課堂應呈現出"惑--不惑--新惑"的動態發展過程。學習自問題開始。教師要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投入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慾望。
問題探究學習是對科學探究的探究,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獲取和運用知識。請看下例:北京通州的劉秉勤老師(物理教師)在2000年第12期《中小學管理》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舉了這個例子:
「講完熱學後,我做了個實驗:把事先剪好的各色小紙人放在講台上,帶上白手套,拿出摩擦過的黑色橡膠棒,煞有介事的說:『現在請大家看我表演一個魔術。』說著,揮動橡膠棒,彩色小紙人就跟著橡膠棒「跳舞」,見此情景,同學們興奮異常。「你們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且聽下節課分解。」這一懸念,使學生們興奮了好幾天,大家一直期盼著下一節物理課的到來。有的學生甚至已經在下節課之前自己開始了這個問題的研究。」這種研究實際上就是探索和嘗試。這是教師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而閃耀出的火花。
學生既然對某個問題進行探究,說明他對這種知識充滿好奇,富於想像,善於質疑,勇於求異,使自己成為自己感知和思維的對象——這便是探究;在明了問題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問題——又開始了新的探究,如此往復,學生便在這種探究中得到了發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必將是身臨其境,親自去體驗所要學習的知識的產生過程和應用過程。在這種親自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對他們身心的發展和人格的健全也得到了有益的培養。
c. 互助合作學習。
互助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互助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在一起學習,而是在教師的鼓舞下要求學生為「集體的利益」,也為「個人利益」共同完成各自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將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和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信息,分享大家共同學的成果,培養和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和不同的渠道,使學生在爭論與合作過程中學會共同生活,教他們學知,學做,學會發展,這種互助合作學習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學習的本身。這將為學生今後走向社會進行工作創造有利的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四大流派中兩大流派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和王民勤的和諧教學法都在反復強調團隊研討,共同挖掘探究問題。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做到三個改變,一個營造和一個構建,即改變原有的課堂教育環境,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改變陳舊的學習方式,營造一個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教學氛圍,構建一個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學習平台,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
『柒』 新課程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哪幾個方面的變化
課堂教學評價一直是教師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都是以「教師」為主,如教師的言語表達是否流暢,教師的板書設計是否合理,教師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師的教學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結構合理、詳略得當等等,主要關注教師的課堂表現,關注教師是怎麼講的。即使關注到學生的行為表現,也基本上被看作是教師「教」的回應,或者成為教師「教」的點綴。總的來說,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表現出「以教為主,學為教服務」的傾向。
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新課程提出,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即關注學生是怎麼學的。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等學生的行為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即使關注教師的行為,也是關注教師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如教師如何組織並促進學生的討論、教師如何評價和激勵學生的學習、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等,來評價教師課堂行為表現對學生的「學」的價值。因此,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
首先,改變了教師教學的方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教師因遵循學生發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而不是請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參加學習,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
其次,改變了教師課前准備的關注點和備課的方式。「以學論教」是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並思考相應的對策。於是,促使教師從以往「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備課方式中轉變出來,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而不是在課堂上簡單地再現教材。
再次,改變了教師對教學能力的認識,從關注「教」到關注「學」課堂教學評價重心的轉移,將促進教師重新反思一堂「好」課要求教師具備的教學能力是什麼。
『捌』 課堂教學的形式有哪些
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講授式
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二、問題探究式
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三、訓練與實踐式
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擴展材料:
課堂教學的五個定義:
定義1
課堂教學是指在課堂這一特定情境中教師教與學生學構成的雙邊活動。
定義2
課堂教學是指教師按照預定的教學方案,在給定的時空里,運用一定傳授理論、技能、手段和方法,對一個班級或幾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一定內容的講授、談話、輔導答疑臊作示範。
定義3
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難、十分復雜的工作.為確保課堂教學質量評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要求,針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合理性,必須建立一系對教學對象,以課堂為環境,利用教學設備和列合理的評價指標。
定義4
所謂課堂教學是指一種目標明確、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雙邊活動過程。
定義5
所謂課堂教學是指納入教學計劃按照固定的授課時間表對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是按教學規律、語言規律、學習規律將學說普通話變成一種完全自覺的和循序漸進的活動。
『玖』 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主要內容是什麼它給課堂教學帶來哪些變化
課堂教學評價一直是教師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都是以「教師」為主,如教師的言語表達是否流暢、教師的板書設計是否合理、教師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師的教學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結構合理、詳略得當等等,主要關注教師的課堂表現,關注教師是怎麼講的。即使關注到學生的行為表現,也基本上被看做是教師「教」的回應,或者成為教師「教」的點綴。總的來說,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表現出「以教為主,學為教服務」的傾向。
本次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新課程提出,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即關注學生是怎麼學的。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等學生的行為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即使關注教師的行為,也是關注教師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如教師如何組織並促進學生的討論、教師如何評價和激勵學生的學習、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等,來評價教師課堂行為表現對學生的「學」的價值。因此,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雙重功能。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這一視角的轉變對我國現行的課堂教學、教師教學行為及其相關的教學管理等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全新的啟示。
首先,改變了教師教學的方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帶著學生一步不差地進行,學生則基本處於被動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動,也是在教師事先設計或限定的范圍內,為某個教學環節服務。但如果關注學生的「學」,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就會受到挑戰,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將被空前地重視起來。因此,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教師因遵循學生發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而不是請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參加學習,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這將同時帶來一個更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其次,改變了教師課前准備的關注點和備課的方式。「以學論教」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並思考相應的對策。於是,促使教師從以往「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備課方式中轉變出來,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而不是在課堂上簡單地再現教材。因此,寫教案這種傳統的備課方式已不能滿足「以學論教」評價模式對課堂教學的要求。除了寫教案,教師可能更需要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也只有了解學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以學論教」的每一堂課。而教案的使用和設計也需要隨著新要求的變化而有所改進,以增強其適應性。例如,教案並行設計「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兩大部分,將有助於教師同時並重教與學;設計「學情分析」或「開天窗」「課後追記」等內容,便於教師在課前分析、思考,課後總結、補充,在這個意義上,教案並不是寫得越干凈就說明教師備課越認真。
『拾』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請談談你對「組織者」的理解。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最直接的組織者。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教學過程的定向發展有賴於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組織,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①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的系統規劃對教授過程和學習過程進行有計劃的組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自組織功能的提高和完善;②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組織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通過引導和激勵,不斷提高學習活動的自我組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