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程標准數學
1.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有哪幾個方面
一、基本理念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3.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5.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2. 初中數學,最新的新課程標准是哪個版本
重慶那邊是人教版。。成都這邊是北師大版,,兩版教材內容學的順序不一樣而已。。反正都要學。。最新的應該也是這兩版吧。。個人認為人教版的編排要好一些。河南那邊啊。。差不多。。只要你搜了這兩版的目錄。。就算版本不一樣,也都會學,不吃虧、、
滿意請採納,謝謝
3.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有哪幾個方面
一、數學課程標準的性質:
《標准》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數學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
數學課程標准規定的是國家對國民在數學方面的基本素質要求,它對數學教材、數學教育和評價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其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其靈魂。
二、課程標準的特點:
(1)體現素質教育觀念 (2)突破學科中心 (3)引導學生改革學習方式 4)加強評價改革的指導 (5)拓展課程實施空間
三、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使數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運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3)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於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4)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5)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對數學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四、《標准》的前言部分:
(1)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什麼?什麼是數學?數學的作用是什麼?
答:出發點: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數學是人們對現實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與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
作用:基本理念第二點
(2)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是什麼意思?
答: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
4.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准四基指什麼
《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四基」是指:1、基礎知識;2、基本技能;3、基本思想;4、基本活動經驗。
5. 新課標新在哪裡:解讀初中數學課程標准
總目標五大變化 「課程內容」修改 泉州市教科所教研員 張白翎 數學課標(2011年版)核心理念:「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總目標五大變化 一、明確提出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二、針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明確提出「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針對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明確提出「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四、對於情感態度的培養,進一步明確「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針對學科精神的培養,明確提出「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 「課程內容」的修改 數學新課標將實驗稿中的「空間與圖形」改為「圖形與幾何」、「實踐與綜合應用」改為「綜合與實踐」,新課標課程內容的四個部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四個部分一些具體的內容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刪除了一些條目,第二是新增了一些內容(包括必學和選學內容),第三是對相同內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進一步細化)。 如,圖形與幾何內容結構上略有調整,分別是圖形的性質、圖形的變化、圖形與坐標(原來是圖形的認識、圖形與變換、圖形與坐標、圖形與證明);對基本事實規定更清晰,不再使用「公理」這個詞;增強了「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條理性,進一步闡述了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的關系,強調了幾何證明表述方式的多樣性。統計與概率減少了概率的部分內容,使得三個學段的層次更加清晰,表達更加准確。綜合與實踐統一了三個學段的名稱,進一步明確了其目的和內涵。 教學中最需要做的事 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應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 怎樣讓課程標准更好的引領初中數學課程教學
第一部分前言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於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學作為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在許多方面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數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
二、課程基本理念
1.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課程內容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於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課程內容的組織要重視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要重視直觀,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要重視直接經驗,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課程內容的呈現應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
3.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4.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應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三、課程設計思路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設計,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數學思考;充分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的實質;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按以上思路具體設計如下。
(一) 學段劃分
為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統籌考慮九年的課程內容。同時,根據學生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1~3年級)、第二學段(4~6年級)、第三學段(7~9年級)。
(二) 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目標分為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等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數學課程目標包括結果目標和過程目標。結果目標使用「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術語表述,過程目標使用「經歷、體驗、探索」等術語表述(術語解釋見附錄1)。
(三) 課程內容
在各學段中,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內容設置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數與代數」的主要內容有:數的認識,數的表示,數的大小,數的運算,數量的估計;字母表示數,代數式及其運算;方程、方程組、不等式、函數等。
「圖形與幾何」的主要內容有:空間和平面基本圖形的認識,圖形的性質、分類和度量;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和投影;平面圖形基本性質的證明;運用坐標描述圖形的位置和運動。
「統計與概率」的主要內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包括簡單抽樣、整理調查數據、繪制統計圖表等;處理數據,包括計算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方差等;從數據中提取信息並進行簡單的推斷;簡單隨機事件及其發生的概率。
「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將綜合運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活動應當保證每學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課內外相結合。
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數感主要是指關於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於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符號意識主要是指能夠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建立符號意識有助於學生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空間觀念主要是指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像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像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等。
幾何直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藉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數據分析觀念包括: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了解對於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通過數據分析體驗隨機性,一方面對於同樣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數據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就可能從中發現規律。
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
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合情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出發,憑借經驗和直覺,通過歸納和類比等推斷某些結果;演繹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包括定義、公理、定理等)和確定的規則(包括運算的定義、法則、順序等)出發,按照邏輯推理的法則證明和計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合情推理用於探索思路,發現結論;演繹推理用於證明結論。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基本途徑。建立和求解模型的過程包括: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數等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求出結果、並討論結果的意義。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於學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
應用意識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有意識利用數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釋現實世界中的現象,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另一方面,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與數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抽象成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方法予以解決。在整個數學教育的過程中都應該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應用意識很好的載體。
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歸納概括得到猜想和規律,並加以驗證,是創新的重要方法。創新意識的培養應該從義務教育階段做起,貫穿數學教育的始終。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
1.
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總目標從以下四個方面具體闡述:
知識技能
●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與建模等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經歷圖形的抽象、分類、性質探討、運動、位置確定等過程,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數據、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獲取信息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積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等解決簡單問題的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思考
●建立數感、符號意識和空間觀念,初步形成幾何直觀和運算能力,發展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
●體會統計方法的意義,發展數據分析觀念,感受隨機現象。
●在參與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
問題
解決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
●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態度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體會數學的特點,了解數學的價值。
●養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學習習慣,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總目標的這四個方面,不是相互獨立和割裂的,而是一個密切聯系、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活動組織中,應同時兼顧這四個方面的目標。這些目標的整體實現,是學生受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標志,它對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技能的學習,知識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其他三個目標的實現。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略
第二學段(4~6年級)略
第三學段(7~9年級)
知識技能
1.體驗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符號的過程,理解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掌握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進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並掌握相交線、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和圓的基本性質與判定,掌握基本的證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圖技能;探索並理解平面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認識投影與視圖;探索並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能確定位置。
3.體驗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和推斷過程,理解抽樣方法,體驗用樣本估計總體的過程;進一步認識隨機現象,能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的概率。
數學思考
1.通過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等表述數量關系的過程,體會模型的思想,建立符號意識;在研究圖形性質和運動、確定物體位置等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經歷藉助圖形思考問題的過程,初步建立幾何直觀。
2.了解利用數據可以進行統計推斷,發展建立數據分析觀念;感受隨機現象的特點。
3.體會通過合情推理探索數學結論,運用演繹推理加以證明的過程,在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能力。
4.能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
問題解決
1.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情境中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2.經歷從不同角度尋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與他人合作和交流過程中,能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結論。
4.能針對他人所提的問題進行反思,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態度
1.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感受成功的快樂,體驗獨自克服困難、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具備學好數學的信心。
3.在運用數學表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數學具有抽象、嚴謹和應用廣泛的特點,體會數學的價值。
4.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勇於質疑,養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7. 初中數學課程標准2016年 考試題
應憐屐齒印蒼苔,
8. 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學目標和初中數學課程標准分別是什麼
(1)精簡教學內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學。 ①不再以整除概念為基礎引出因數與倍數,而是在直觀的基礎上,通過乘法算式得出因數與倍數的概念。由於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區分整除與有餘數除法的知識和經驗,對整除的含義能夠清晰的理解,不出現整除的定義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影響。因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現「整除」的數學化定義,而是藉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②「分解質因數」 和「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不作為正式教學內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分解質因數」 及「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是作為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安排的,因此,「分解質因數」一直作為必學內容編排。而在本冊教材中,由於允許學生採用多種方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分解質因數」失去了其基礎知識的作用,因此不再作為正式教學內容,而只作為一個補充知識,安排在「你知道嗎?」中介紹。 (2)增加了直觀和聯系實際。 以往人們普遍認為,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於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似乎都與現實生活無關;從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難以直觀。而小學數學的大多數教學內容的引出都注意從實際引入,注重提供直觀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注意內容的呈現、展開盡量聯系實際,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例如, 2、5、3的倍數的特徵的教學,例題和習題都增加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和插圖;用鋪地磚的問題情境引出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等。這樣的處理便於揭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有利於學生理解有關概念的現實意義,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開放性。 例如,「3的倍數的特徵」的得出,「做100以內的質數表」,找出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過程等等,都體現了放手讓學生探究,鼓勵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