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准流程
1. 如何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一、研究和組織教材的能力。教師要上好課,必須事先要備好課。所謂備好課,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把教材的知識弄懂,並融會貫通,使之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其次,要研究課程標准、教材內容和學生,明確教學目的、重點及要求,使之轉化為教師教學的指導思想;再次,要進一步研究教學目的要求、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使教
學內容適應學生接受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實現教育目的的途徑,要實現上述三個方面的轉化,教師就必須有一定的鑽研和組織教材的能力。這種能力越強,備課的效果就越
好,十分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備課要優化備課程序,可以這樣做:不看文本以外任何資料備課—看了資料後反思—反思以後再備課—教學以後再反思。反思什麼?首先反思我想的和別人想的一樣嗎?別人想不到的我想到了嗎?再反思備課和上課會相符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相符嗎?最後反思我的課堂還可以優化嗎?怎樣優化?這樣做你的認知、能力一定會有新突破。
二、研究學生的能力。學情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外部表現了解他們的個性和心理狀態,如思想狀況、道德水平、知識基礎、智力水平以及興趣、愛好、性格等。要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要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不同年齡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特點。只有了解學生的實際,才能做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三、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教學流程安排兼顧了知識邏輯和學生認知規律。活動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要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合理使用多種互動、小組合作、多媒體等教學形式要靈活運用語言、板書、強化、反饋等基本教學技能,提高教學效果。要學會對資源進行分析,如:資源在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的作用;資源與教學環節的匹配等。能夠開發和利用多種資源,如文本、社會、環境、多種媒體等組織教學活動。
2. 教師資格證考試怎麼准備
任何類型的考試基礎最重要,地基打好了才能又快又穩地建起一座高樓。教師資格考試也是如此,基礎牢固才能保證之後的復習事半功倍。那就要求大家必須不斷地復習,在量變積累中向前推進質變的可能—即周而復始地檢驗並前進,最終達到質的飛躍。計劃如下:
1.結合講義,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練習課後錯誤的題目第一輪復習不要只想著要去背什麼,或者只抓重難點,而應該把重點放在知識點的掃盲上,因此,建議把所有章節看一遍,理解並掌握內在的邏輯體系,可以自己嘗試著梳理知識點,最終能夠合上書復述書中的所有內容就達到復習的效果了,如果不行就再系統地復習一遍,我們一定要樹立起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決心和自信心。教育綜合理論看一遍肯定是不夠的,要想達到效果必須反復的看書和復習,並且在復習過程中既要注意知識的廣度又要注意加深對重點知識深度的理解,特別是一些和當前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知識。
復習建議:
(1) 制定周循環學習計劃—周循環學習法。
就是把一周學習量提前做計劃,並循環反復的學習方法。制定周一到周六的學習計劃,每天抽出12個小時完成,萬一沒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補充學習,以便於系統管理學習進度。制定每天的學習口標非常重要,有了口標就更有針對性,計劃落實也會更好。復習招教考試的過程就是一場馬拉松,只有以一定的步伐有節奏地堅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績。根據中國教育考試中心的研究結構,周單位的學習計劃比每日計劃或每月計劃更有效果。所以制定每周計劃,不斷循環的過程十分重要。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不要做過度的計劃,以免產生挫折感,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在制定計劃時要遵循量力性原則,尤其是對於一些還沒有畢業平時需要上課或者口前在工作的考生來說,切不可定過度的計劃口標;要空著周日,因特殊情況而沒有完成的計劃周日彌補,並休息;當日未完成的計劃不要拖到第二日,要果敢地跳過去,待周日再完成。拖到第二日反而會產生連鎖反應而更疲憊。
(2) 可採取多樣化的復習方法。
當天復習過的知識點要進行梳理,尤其是重點章節和重點知識點;在每天系統復習之餘可利用零碎時間在腦中進行回顧,做到回憶和反復識記相結合,尤其是晚上睡前和早上的時間更應該利用起來,加深記憶效果。
(3) 復習和聯系相結合。
在復習完章節知識點後應配合做相應的習題,自己可以准備一個題本,將做錯的題記下來以便以後查漏補缺。值得注意的是習題在精不在於多,切不可遨遊題海,本末倒置。
經過前一階段的復習,各位考生的復習已經基本告一段落。基礎性的內容已經應該達到比較好的掌握。這個時候,需要做一個階段性檢測。檢測的方法是通過一兩套歷年真題檢測自己的復習效果,看看自己復習的薄弱點在哪裡。在做真題的時候,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1) 把握時間。
做真題的時候最好根據現場考試的情景,找一整塊的時間來集中做每一套真題,包括簡答、論述和案列分析,每一題都要寫出來,以整體把握一整套試卷是否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
(2) 把握正確率。
做完之後自己檢測的答案是否正確,對於拿不準的題口,一定要在書上找到出題來源,思考出題人的意圖,為什麼要這樣出題?要考查考生的是什麼知識點?為什麼要這樣出?做到有的放矢。
(3) 整體總結。
根據做的這兩套題,來總結哪些章節是出題最多的地方,並針對重點章節重點復習,並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是在哪裡?有可能考生會發現自己的心理學復習不錯,教育學知識理解不夠深人。或者發現自己雖然基礎知識掌握的還好。但是還無法很好地處理案例分析題口或者作文題口。最好要具體到章節,根據這一整套的分析和檢測結果制定詳細的復習計劃。制定復習計劃時要對自己的情況進行清楚地定位,自己復習完所有的教綜知識總共要花多長時間,再具體到每天要復習多少,復習到什麼程度,一天要花多少時間來復習,對自己都有起碼要求。比如是第一天復習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要花兩個小時,復習到能用思維導圖和本章節的邏輯體系來嘗試性回憶所有的知識點。
3. 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為本,質量為魂,教育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基礎教育內涵發展的關鍵是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教學質量由課程、教學與管理三大因素決定.課程反映學校生活的豐富性,即學生能從學校里得到什麼;教學是形成質量的具體過程,主要表現在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考試、研究等主要環節的質量和相互銜接上;管理是指學校教學工作的規范和有序程度.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上得以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學生們的培養和教師成長,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的生活.從教學時間上看——課堂教學占據學生的時間最長.據統計,一個學生受完普通義務教育要上完一萬多節課;一名小學生90%的在校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從教學形式上看——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從教學功能上看——不同課堂教學水平帶來不同教學效果.從教學效率上看——不同的課堂效率會帶來不同的學習效果.我們知道,「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考試、研究」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聚焦課堂,在新理念下科學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落實知識點,體現三維目標,融入品德教育,上好規范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要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做到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強化備課、面向全體,優化上課、突出核心,淡化補課、寬容落後,提高教育教學的執教力.一、更新理念,解放思想上好課,不僅要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新課程核心追求是:轉變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民族振興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貢獻.深水無聲,大愛無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展示人格魅力,處處體現教育不留痕跡的真諦.多尊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多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發學生的上進心.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啟迪、開發學生想像力、創造力和發展潛力,不同課程只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具體渠道.端正教學思想,教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以課改理念為先導,以優秀教師教學經驗為依託,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提升教師基本素質,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發展,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促進全體學生發展,而不是少數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德智體諸方面)的協調發展,而不是片面發展;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全面基礎上的特色發展,而不是被動、完全均一的發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既學習掌握知識,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同時又可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身心發展、潛能開發的過程.二、 強化備課 ,面向全體備課時應做到「十二備」: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引入、備設問、備訓練、備小結、備板書、備教具、備作業.備課要充分利用現成課件,注重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備課在遵循課標把握教材、處理教材上下功夫.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以舊引新,講新帶舊,做到溫故而知新;分解難點,降低坡度,將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地分解若干個環節、層次,分階段、有層次地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適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精選例題、習題和作業.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結合學生實際.針對課標、教材、學生實際做「三不講」分析,既學生已經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教師不講,也就是學生隨便怎麼跳都摘不到.學生會的反復講,學生掌握不了的還要講,危害也更大,其顯性後果是浪費課堂教學時間,隱性後果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下降,並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的加劇.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個人今天在校的學習方式,必然會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某種內在的一致性,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正是這種一致性的重要切入點.自主、合作和探究首先是一種精神.自主就是一種主動承擔學習責任的態度,是一種積極鑽研、主動求教的精神,而不是教師不講,學生自己學習就是自主學習;合作就是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欣賞他人,學會用開放的心態接納他人,同時學會尊重,謙讓,這就是合作的靈魂,而不是幾個人在一起討論就是合作;探究也是一種精神、一種氣質、一種好奇心,什麼東西都去琢磨,刨根問底,而不是簡單地第一步提問題,第二步提出設想,第三步解決問題,第四步驗證.三、優化上課,突出核心教學全過程要堅持「問題由學生提出,規律由學生尋找,結論由學生歸納」新型教學理念.講課安排要實施低起點、小步子,處理好各層次、環節之間的銜接和過渡,做到分解難點、降低坡度;教學過程要多活動、快反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猜一猜、想一想、試一試、議一議、做一做等,保證學生動手、思考練習的時間和質量;練習中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矯正;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與探究式教學為主,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應用,減少模仿,增加嘗試;教學手段要不斷改進,通過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具、學具、儀器設備,增加教學容量,加快教學節奏,突出核心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教師要有激情,學生才能有熱情,教師要能做到在學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時及時點撥,經常有頓悟,使學生感到新課不新、舊課不舊.對新教師來說能依照課標,按照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提供的教案,准確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知識性、方法性、和過程性錯誤.這就需要新教師有扎實的學科知識,而且要善於表達,能把想要講的東西講清楚講明白,學生能聽懂、接受.對中級教師來說能遵循課標,要在把握教材、教參的基礎上能對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二次開發,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這需要教師有一定經驗積累和教學原創能力.相對於教材與教參中原有的內容來說加一點、改一點,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高級教師來說要求熟悉課標,在課上能兼顧「三位一體」或學生全面發展的多種目標,不僅有知識與技能要求,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前在實施新課改新教材中這是一個令教師不好把握的問題.「三位一體」是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但不簡單等同於每門學科或每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對教師來說大多數課的教學目標還是以「知識技能」為主,這些是短周期目標,在教學結束時應該可以檢查其達到的成度;「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長周期目標,需由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的變化的,所以要在課堂里伴隨教學內容體現與關注,但實現一定是一段時間體驗、積累的結果.對優秀教師課標應用自如不拘泥於教案,能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活用教案,激情的課堂上經常有智慧的火花閃光.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面臨的一對矛盾,教師上課不能沒有預設,沒有準備.但預設與實際之間肯定會有不一致,需要教師在課堂里隨時作出調整.這就是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好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的教貼近學生的學,因學定教——創作教案,因學施教——創作教學.根據學生學的過程設計教的過程;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活用教案,體現出教學活動的生成性. 為每個學生提供盡量多的課堂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感受「成功體驗」.所謂「成功體驗」,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每個學生創造盡量多的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藉助成功體驗的積極效應,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成功的學習者.讓大多數學生在每一門學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學習體驗.四、淡化補課,寬容落後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而這種差異不僅僅是智力水平高低,優劣上的區別,而是有各具特色和風格上的差異.正是由於人的心理的差異性,每個人才成為真正的「主體」,才能作為一個真正的個體而存在.也正是由於人的心理的差異,才形成了個人心理生活獨特性和多樣性.也正是由於這差異越來越大,學生學習的分化現象是不可避免的.現在我們承認這種差異,正是為了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特長,發展學生的個性.所以,教育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鼓勵冒尖,允許落後」.課堂上除了教師上課的水平,教學環節之間的脫節也是當前影響教學質量的突出問題之一.尤其表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及時反饋與鞏固,上課與作業、作業與輔導、評價與教學之間的脫節.對一課一練、階段考試的依賴已經使許多教師放棄了從課堂提問、課堂練習、課堂小測驗、作業等有效反饋教學的通道,有些教師甚至完全不顧學生情況,自說自話地教.一旦發現成績不好,就集體補課,無的放矢,異化了補課的原有價值.補救教學要有針對性.針對第一次教學中沒有解決的問題或沒有學好的學生開展的一種特殊教學.不能把補救教學當補葯隨便用,濫用的結果不僅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效果也是很差的.更可怕的是長期補課加重學生過重負擔,損害學生身心健康,導致學生大批厭學、輟學.目前有少部分中小學生學習態度冷漠,我們知道學生厭學情緒遠比成績不好可怕的多. 關注教學質量還要關注教師第一次教學的有效性.第一次教學是學生興趣和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時候.第一次教學不抓緊,期望通過第二、第三次補救教學解決,結果往往事倍功半.要在教師中提倡少補課,上好第一次教學的風氣,狠抓第一次教學質量,爭取一次就讓學生學會. 要改變教學結果監測辦法,變數尺子為照鏡子,分數管理為達標度管理.分數管理是尺度評價,只能比較進步與否,對鼓干勁有作用.達標度管理屬鏡面評價,可以發現問題所在,為補救教學提供信息,讓教師知道哪些學生應該補,補什麼,怎樣補.假如我們都能克服教學的盲目性,減少無用功,把力氣用在刀口上,提高每節課的教學有效性,增加補課的針對性.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真正做到教師智慧的教,學生聰明的學.讓學生感受到童年的快樂.五、搞好教研,提高質量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進一步加強教研組的建設,以校本教研為切入點,讓教師「開展自己的教研,發表自己的看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三種基本的校本教研方式:教學型教研以教為著眼點,研究直接服務於教學的需要;研究型教研以研為著眼點,這種研究一般以「課題」為載體,圍繞一個科學問題展開;學習型教研以學為著眼點,旨在通過學習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證,為教師專業發展奠定基礎.首先,教研可以不斷激發教師開展教研的動力.教研是教師幸福之源, 「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蘇霍姆林斯基).教研可以提供對教育規律性認識,使教師增添工作的勝任感;教研可以提高對改革的適應性,使教師獲得工作的成就感;教研可以提升職業德行,使教師成為更具人格魅力的人.其次,教研可以明確教師教研的價值取向.教師的教育研究要回歸本原,到教師參與教育研究的最初的意義上來;關注教育實際問題的解決;教師研究的價值需要重新定位.中小學教師參加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外乎三個方面:發現規律,獲得教育科學研究的成果;認識教育、改進工作,獲得教育質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獲得學校、教師發展的成果.第三,教研可以使教師走向研究、學習、工作的融合.教師的研究是融研究、學習與工作為一體的探索性實踐.教師生涯中有三種主要的活動形式:教育教學工作、學習活動和研究活動,研究、學習和工作的融合構成教師生涯的完整意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研究的重要的、永恆的課題. 研究「教什麼」與「學什麼」,需要教師通讀、精讀和解讀《課程標准》與教材.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內容解讀;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教學解讀;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測量學解讀,是教學研究的基礎性工程.教學既是一種科學,又是一種藝術.作為科學,在教學上要有一些有規定性的、有一定形式的東西,也就是說,要有一些基本的教學方式,研究「怎麼教」與「怎麼學」,這既是教學科學化的要求,也是廣大教師的實際需要.學校領導要做好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通過制訂各種有效的教學常規管理辦法.包括:合理安排作息制度,規范有效實施課程計劃,規范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和流程,控製作業總量、改進作業設計,開展科學的教學質量監控,等等.只有這樣課堂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障和提高.
4. 小學數學試講流程啊,急需~!謝了。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是xxx,今天我講的一課是x年級的xxx課。......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敬請各位老師的指導和幫助。謝謝。
5. 自考需要到學校去上課嗎
你現在的問題其實可以分為兩部分:
一、你應該如何考到本科?
你現在高中學歷,想考到本科,有3中途徑:
先考專科,專科畢業後再考本科;專科和本科都可以選擇成人教育中自考、網教、成人高考、開放大學的任意一種形式。
直接選擇成人高考的高起本,學制5年,考試簡單,基本可以保證到期畢業。
專本套讀,專科選擇網路教育、開放大學、成人高考任意一種比較簡單的教育形式,本科選擇自學考試,同時進行。自考是唯一一種在沒有拿到專科學歷的情況下就可以開始學習考試的教育形式,其他三種都要專科畢業後才能報考本科。
你要先選擇適合你的路徑,和具體的教育形式,確定好教育形式後才能知道應該怎麼安排和報考最合適。
二、如果選擇自考是怎樣的流程?
普通的自考是直接在你所在省份的教育考試院官網注冊的,國家不管學習,只管最終的考試,也就是自學考試,是由省教育考試院負責管理,主考院校只是在畢業實踐和論文等方面進行協助。
1.選擇學校和專業
你可以先登錄廣東省教育考試院查詢廣東省專業設置(也可以直接找我要,我可以把所有專業和具體的課程社會發給你),從所有開考專業中選擇適合你的專業,部分專業有多個主考院校,不同主考院校同一個專業要考的課程可能也不一樣,根據課程設置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2.學習
確定好專業和主考院校後,你就知道自己要考哪些課程,然後查詢下次考試開考的有哪些科目,從中選擇1-4門作為你當次的報考科目,就可以開始學習了。
國家不管你的學習過程,你可以自己買教材自學,也可以參加培訓班培訓,最後參加的考試都是一樣的,只是學習過程不同;自己自學就是少花點錢多花點精力,參加培訓就是多花點錢少花點精力,你可以根據你的學習能力、經濟情況等因素選擇。培訓大多是網上授課,報名後,直接登錄我們APP看視頻課程學習即可,學完後還可以再APP上面做題目練習,學習起來比較方便,而且效率比較高。
3.自考注冊和考試報名
廣東省每年考3次,分別是1月、4月、10月,也就是你每年有3次機會可以報名,一般是在考試前的2個月左右,在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官網注冊後,到當地自學考試辦公室現場確認,然後就可以報考當次考試的科目了;
4.參加考試
報考完成後繼續學習,考前一周登錄網站列印考試通知書,上面有具體的考試時間和地點,根據上面的信息按時參加考試即可。
一個專業十幾門課,需要考多次,每門課程總分100分,60分及格,考試成績及格後就不用管了,下次考試繼續報考其他課程,直到你把所有課程全部考過為止,然後向學校申請畢業實踐或畢業論文寫作和答辯
5.畢業和學位
所有課程全部通過後,即可申請畢業,每年只有2次機會,分別是6月或12月,直接在網上提交申請,初審通過後列印畢業生登記表,然後提交畢業材料,過2個月左右即可領取畢業證。
本科成績優異還可以另外申請一個學士學位,一般有三個條件:
①學位課成績70以上。
②通過學位英語考試。
③論文答辯成績達到80分以上或良好以上。
除了政審不過關或者考試作弊被發現的學生,其他凡是符合這三個條件的考生都可以申請學位。
打字不容易,大家給個贊吧,如果有問題也可以私信問我,我會盡量及時回復大家,謝謝支持。
6. 學校在運用數據分析評估學科教學水平方面,有哪些做法和經驗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作業
發 布 者: 張詠梅 (發布
內容:
關於全面把握物理學科課程標准在課程基本理念方面的變化。介紹你所在的學校的做法以及你今後的設想。
答題內容:
在《課程標准》中的五條「課程基本理念」里,為我們教學的內容、方法等各個方面指明了方向,其中直接對課堂教學過程提出要求的是第三條「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這條理念為我們在新形勢下的教學提出了比較明確、具體的要求。物理課程應該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改革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將信息技術滲透於物理教學之中。
怎樣才能實現上述的教學要求呢?通過分析,可以將上述要求總結為如下四點: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學習,拓展與創造,總結與提高。
這是實現課改理念要求的課堂教學過程具體的做法。為實現這種過程的教學,青島市初中物理學科在課改實驗中總結出「討論·探究·創造·評估」四位一體的教學過程或教學模式。
「討論·探究·創造·評估」四位一體的教學過程或教學模式(一)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包含四個方面
1.討論:運用討論式教學作為進行教學、探究知識的手段與背景模式。
2.探究:將《課程標准》中的科學內容用探究教學的形式讓學生獲取。
3.創造:讓學生對探究的成果(包括結論和方法)進行應用、拓展、創造,使知識活化。4.評估:對探究過程進行反思評價,積累經驗教訓,為今後的探究更上一個新的台階做准備。
可見,「討論·探究·創造·評估」四位一體的教學過程或教學模式的四個方面,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同時做到四種教學:討論式教學、探究教學、創造教學、評估反思教學。在一節物理課中,如果能同時做好這四種教學,就可以說是一節符合《課程標准》精神的好課。這也是青島市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評估標准。
(二)這四個方面之間的關系
1.從課堂教學流程的角度來看,這四方面的關系可以用下列示意圖表示:
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是按照探究──創造──評估──……的流程進行的,而流程中的每一部分的實施都要通過學生的相互討論來進行。討論式教學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是教學的背景。
2.從探究教學的角度來看,這四方面的關系可以用下列示意圖表示:
下面我們討論這四個方面的具體實施方法及其應用實例。
討論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討論式教學作為其他三個方面(探究、創造、評估)的實施背景、外在形式與手段,它的實施對本模式至關重要。
(一)討論式教學的實施模式
我們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由一系列小問題組成的過程。每一小問題都是先讓學生「討論」、思維「發散」,然後收回,師生一起「總結」、思維「會聚」,從而構成一個思維小循環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就是由眾多的這種小循環組成的過程
7. 什麼是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 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
我們在說課實踐中認識到,這個定義是不全面的。根據我們的理解,說課既可以是針對具體課題的,也可以是針對一個觀點或一個問題的。
所以我們認為,說課就是教師針對某一觀點、問題或具體課題,口頭表述其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說得簡單點,說課其實就是說說你是怎麼教的,你為什麼要這樣教。
說課也是教師資格證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中必需的環節。
說課的類型很多,根據不同的標准,有不同的分法。
按學科分:語文說課、數學說課、英語說課、音體美說課等;按用途分:示範說課、教研說課、考核說課等;但我們從整體來分,說課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實踐型說課,一類是理論型說課。實踐型說課就是指針對某一具體課題的說課。而理論型說課是指針對某一理論觀點的說課。
(7)課程標准流程擴展閱讀:
1、說課有利於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以往的教研活動一般都停留在上幾節課,再請幾個人評評課。上課的老師處在一種完全被動的地位。聽課的老師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課教師的意圖。
導致了教研實效低下。通過說課,讓授課教師說說自己教學的意圖,說說自己處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讓聽課教師更加明白應該怎樣去教,為什麼要這樣教。從而使教研的主題更明確,重點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某一專題的說課,統一思想認識,探討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2、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我們檢查了很多教師的備課筆記,從總體上看教師的備課都是很認真的。但是我們的老師都只是簡單地備怎樣教,很少有人會去想為什麼要這樣備,備課缺乏理論依據,導致了備課質量不高。通過說課活動,可以引導教師去思考。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教學,這就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3、說課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師通過說課,可以進一步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理清教學的思路。這樣就可以克服教學中重點不突出,訓練不到位等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4、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及設想表達出來,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5、說課沒有時間和場地等的限制
上課聽課等教研活動都要受時間和場地等的限制。說課則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時間也可長可短,非常靈活。
8. 認識大於號小於號說課教學流程怎麼寫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認識=、>和<》。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認識=、>和<》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5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系統學習了《數一數》、《比一比》、《0—5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另外,「=、>和<」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為後面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法」打下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好動,學習習慣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雖然對比多少已有初步的認識,會數、會比較大小,但還不會用「=、>和<」這類符號來表示,沒有符號化思想。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始終讓學生處於情境的包圍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學習。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數學課程標准》要求及學生的認知特徵,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讓學生經歷比較物體個數的具體過程,認識符號>」「<」和「=」及其含義,能用符號或詞語描述所認識的數的大小。
2.在比較多少的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策略和思想,體會和理解比較物體多少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腦的良好習慣,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體會生活中的數學。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的確定和對學情的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探索兩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會用「>」「<」和「=」來表示。
教學 難點:正確運用「>」「<」表示兩數的關系。
四、教法學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學時我打算採用:情境創設法、點撥指導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學習。
新課標還指出:在重視教法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因此,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和創造性。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教學中,我設計了:情境導入、探究新知、練習鞏固、歸納小結四個環節。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整節課以」森林運動會「的情境貫穿於始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上課伊始我出示「森林運動會」場景圖,讓學生當小裁判,看哪兩組在一起比賽最公平?創設教學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自然引出比較數的多少。不僅復習了1—5,而且順利引出新課。
接下來的探究新知階段,以如何確定比賽方案為線索,將新知自然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教學「=、>和<」,讓學生通過給小動物們找朋友的方式,比一比多少,引出「同樣多」用「=」表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時用「>」,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小的時候用「<」。為幫助學生區分「<」和「>」,我教學生用手勢表示,並編了首兒歌幫助學生區分。使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和「<」符號的意義和用法。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我利用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體驗體驗學習數學的美妙,在愉悅的環境中掌握所學知識。
總之,為了較好完成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真解讀教材,針對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確立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希望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又培養其數學能力。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也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9. 基於課程標準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流程
一、 教學設計的意義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最基本的途徑,有效地設計教學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條件。 「直覺不是有效課堂表現的關鍵,實際上,收放自如的優秀表現是經過周密計劃的」。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教學已經取得了很多明顯的成績,教師普遍認為學生思維更活躍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關注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參與、關注課堂效益和質量上,做了許多創造性的勞動。但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育實踐工作者以各種學習和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理念、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小學數學都研究什麼,小學生六年中要學數學的哪些內容?從數學內容層面而言,小學數學研究對象是數與形。研究數與形的表示、意義、關系和度量四個方面。
三、如何使教學設計更有底蘊
1 .追尋本質,將數學學得通透些——要有高度
2 .放慢腳步,把教學過程拉長——拉大半徑,拉大密度
教學內容分析要關注數學本質,整體把握數學內容——將數學學通透些,數學才會更簡單。
教學活動的設計——給學生多一些空間,學生才會施展數學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既包括對一節課的設計,也包括綜合性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的教學設計在關注教學目標的同時,要關注有利於引發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
四、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游戲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
2、精心設計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新課標主要的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為了提高探究的質量、合作的效益,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精心設計問題。合作探究從問題開始,教師設計的問題應注意六性:一是挑戰性。問題能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興趣;二是思考性。問題雖與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有密切聯系,但與學生原有的認知有一定距離,必須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經過合作探究才能獲得結果;三是開放性。問題的答案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但不是唯一的,讓學生在相互啟發中拓展思維;四是層次性。問題能激發不同層面學生的成功體驗。五是現實性。問題必須是真實的或者能夠想像的,這樣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他們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那些自己的思維方式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從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2)講究實效。教師在教學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以下問題:一是為什麼這節課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不用可以嗎?二是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個數學知識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如何點撥引導?三是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合作與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四是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注重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現成的知識結論,更重要的目的是將可得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4、注重過程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就表明,評價也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評價必須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
5、改進備課方法,完善教學設計
傳統的教案管理形式化,強調規范、標准,沒有給教師留有足夠的創造空間。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應該既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勞動,又是師與師、生與生相互溝通共同智慧的結晶。因此,對目前數學備課的過程和教案的形式有必要加以改進。
(1)個性教案與共性教案結合。共性教案就是在同年級的數學教師中明確分工,每堂課由一人主備,寫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教與學的思路、過程以及練習設計等,形成活頁教案、電子教案或備課手冊。在共性教案的基礎上,每個教師都應根據班情、學情、教情,對共性教案進行調整、補充、拓展,力爭形成凸現個人特色的教學設計。這樣,可以匯集集體智慧,減少重復勞動,也有助於新教師的成長。
(2)增強「教後反思」,向「教後案」拓展。我們通常所說的教案,一般教師在授課之前的設計,可以說是「教前案」。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許多教師在教案的格式中增加了「課後反思」,謂之「教後案」。教後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後反思」中主要記錄教學中的新發現、新規律、新見解、新突破等等,經常地、及時地記錄下這些心得體會,並進行必要的歸類總結,不僅使教學設計一直處於審視自我、共同矯正、共同完善的動態發展之中,又使教師逐步形成以課改理念為出發點歸宿點的備課觀、教案觀。
未來的國際競爭,主要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在當今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時代,應試教育走到了極端,新課程標准孕育而生,新課程的頒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教師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引下,將教育事業推向新高度,課堂教學設計是落實教學新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10. 新課標理念下探究式教學流程有哪些
所謂探究教學,就是以知識為載體,突出兩個過程:「突出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在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突出問題的研究過程,在學習中以研究為主線,教師創設一定的條件、環境和氛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通過聯想、推理、綜合、分析,形成科學的觀點,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通過幾年的研究、實踐、總結、體會,我認為對於抽象的難於理解的理論教學,如果教師能為學生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條件和平台,將探究式教學應用於理論教學中,讓學生主動的探知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