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微課程
『壹』 微課程是什麼
微課程(www.lexuezx.com),微學習處理相對較小的學習單元以及短期的學習活動。
一般來說微學習指的是微觀背景下的學習,比如教育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微學習可以被理解為一個隱喻,指的是微觀方面的各種學習模式,概念以及過程
『貳』 什麼是微課程
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術語並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高等教育紀事報》介紹說,這些大約只有60秒長度的展示帶有具體的結構,它們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演示。
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術語並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微課程
微課程
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高等教育紀事報》介紹說,這些大約只有60秒長度的展示帶有具體的結構,它們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演示。在國外,早已有了「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於2008年秋首創的。後來,戴維·彭羅斯被人們戲稱為「一分鍾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維·彭羅斯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
『叄』 微課程有什麼作用
微課程
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術語並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高等教育紀事報》介紹說,這些大約只有60秒長度的展示帶有具體的結構,它們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演示。在國外,早已有了「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於2008年秋首創的。後來,戴維·彭羅斯被人們戲稱為「一分鍾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維·彭羅斯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
微學習
微學習(microlearning)區別於微課程,微學習處理相對較小的學習單元以及短期的學習活動。一般來說微學習指的是微觀背景下的學習,比如教育和培訓。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微學習可以被理解為一個隱喻,指的是微觀方面的各種學習模式,概念以及過程。[2]
微內容
微內容(microcontent)主要和學習內容方面相關。微內容一詞1998年最初被尼爾森等人使用時,指向的是一種用以描述宏內容的短小扼要的摘要形式的東西,比如Email的主題句、網頁的標題介紹、元數據描述詞等這一類的文本。隨著Web2.0的先驅者們對網路內容構成趨向的深入理解,微內容一詞被賦予了新的認識和語義特徵。微內容可能來自一封郵件、一則網路新聞、一個即時簡訊、一篇剛更新的博文、一句twitter里的碎語、一段土豆網上對一本新書的評論、一個Wikipedia中新增的詞條、7Flickr上的圖片、一段Youtube上的視頻、甚至只是一個Facebook中好友留下的電話號碼……
「提分微課程"是由清大世紀教育研究院專家團隊集合國內百名重點學校一線教師重磅推出的"短時高效"的精品課程,該課程採用"題型精講——方法傳授——考點歸納"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即以重點常考題型為出發點,精講解題方法及過程,並進行重點考點歸納,是一套真正符合現代學生學習特點的"短(學習時間短)、平 (價格便宜)、快(學習見效快)"高清視頻系列課程。
按照課堂教學方法來分類。根據李秉德教授對我國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的分類總結,同時也為便於一線教師對微課分類的理解和實踐開發的可操作性,筆者初步將 微課劃分為11類,分別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如表1 所示):
表1 微課的分類及適用范圍
分類依據
常用教
學方法
微課
類型
適用范圍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
講授法
講授類
適用於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如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這是中小學最常見、最主要的一種微課類型。
談話法
(問答法)
問答類
適用於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檢查知識。
啟發法
啟發類
適用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討論法
討論類
適用於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
演示法
演示類
適用於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或通過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
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
練習法
練習類
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尤其適合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
實驗法
實驗類
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類微課較為常見。
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表演法
表演類
適用於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戲劇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現,以達到學習交流和娛樂的目的,促進審美感受和提高學習興趣。一般分為教師的示範表演和學生的自我表演兩種。
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
自主學習法
自主學習類
適用於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類
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
探究學習法
探究學習類
適用於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
『肆』 微課程的分類有哪些
微課程是一套以微視頻為核心,輔之以相應的教學資源與學習支持的學習資源。微課程可以單獨講解一個知識點,這個知識點可以是學科知識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可以是生活中的科普知識或社會文化,可以是在職學習、考試培訓等。
按課堂教學方法分類
根據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的分類總結,同時也為便於一線教師對微課分類的理解和實踐開發的可操作性,微課程可以劃分為五類,分別為知識講授型、解題演算型、實驗演示型、角色扮演型、學習活動型。
(1)知識講授型
主要用於課程要點講授、重難點分析等,表現形式以教師授課視頻為主,適用於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如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這是最常見、最主要的一種微課程類型。
(2)解題演算型
主要用於對典型例題及習題進行講解,演算過程分析、邏輯推理等,表現形式以電子白板、手寫板演示講解為主。
(3)實驗演示型
主要是對實驗過程演示和重難點講解,
可以是教師在實驗室操作實驗的現場視頻,也可以是利用網路虛擬實驗動畫加教師旁述講解,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在實驗類課程中較為常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或通過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一節微課程作品一般只對應於某一種微課程類型,但也可以同時屬於二種或二種以上的微課程類型的組合,其分類不是唯一的,應該保留一定的開放性。同時,由於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不斷發展,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斷創新,微課程類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1.3.2 按微課程製作技術分類
(1)高清攝像機實景拍攝型
這類微課程的製作最為復雜,一般要求由專業化公司進行製作。製作工具要採用高清攝像機,教師在演播室以講授某個知識點內容為主,結合屏幕演示、板書、教學用具等活動完成的課堂教學,對教學過程高清標準的攝像,拍攝完畢後對視頻進行專業化的後期製作,添加視頻特效及字幕,結合與課程相關的背景資料可以進行必要的編輯和美化。實景拍攝型微課程可借鑒微電影拍攝模式,由學校組成微課程研發團隊,對課程內容進行情景劇設計策劃,撰寫腳本,選擇導演、演員、場地進行拍攝,經過製片人後期視頻剪輯製作,最終形成微課程。此類微課程中教師會全景出現並貫穿始終,教師是整個視頻的主角。
(2)虛擬模擬二維、三維動畫型
虛擬模擬二維、三維動畫型微課程是利用計算機進行動畫的設計、創作與製作,產生真實的立體場景與動畫,可以使人的視覺產生新的沖擊,動畫以其形象直觀、表現力豐富的特點不僅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書本上的知識,深受師生的喜愛,給人一種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這類微課程的製作採用專門動畫軟體進行開發,教師本人一般不出現在畫面中。這種類型微課程由設計者按照課程教學內容在計算機中首先建立一個虛擬的世界,並按照要表現的對象的形狀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場景,再根據要求設定模型的運動軌跡、虛擬攝影機的運動和其它動畫參數,然後按要求為模型賦上特定的材質,並打上燈光,生成最後的微課程視頻。
三維動畫技術模擬真實物體的方式使其成為一個有用的工具。由於其精確性、真實性和無限的可操作性,目前被廣泛應用於教育領域。在微課程製作方面,這種類型的微課程能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受到了眾多學生的歡迎。關於虛擬模擬二維、三維動畫型微課程在教學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的三個方面。
第一,虛擬模擬二維、三維動畫型微課程可以提供事物的具體形象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學生的思維發展要經歷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過程,而他們要學習的知識大多是已有的經驗知識,不能親身體會知識發現的過程,更不能獲得一些事物的具體形象,而三維動畫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使學生從事物的具體形象上升到抽象邏輯思維。
第二,虛擬模擬二維、三維動畫型微課程可以再現實驗情景。在自然科學的教學中,教學常常始於實驗現象、過程以分析事物的運動變化規律,由於實驗本身或現實條件的限制,真實實驗情境的再現受到很多局限:有的實驗時間跨度很長或稍縱即逝,實驗現象不易觀察;有的實驗條件過於苛刻或實驗設備過於昂貴難以完成;有的實驗過程的發生和進行不便控制,變化細節和內在的變化規律不一定能直觀地看到。產生於科學思維的理想實驗、理想模型、科學想像等在現實中不可能做到,僅通過言語表述難以溝通表達等,這些都會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利用三維教學動畫的「虛擬真實性」可以彌補這些方面的不足,實現替代性體驗。
第三,虛擬模擬二維、三維動畫型微課程可以將抽象概念、規則具體化。基本概念、規則的學習會對後續學習的順利進行與否產生較大影響。但是,概念、規則又常常是以定義的方式呈現,抽象程度較高,學習者在學習中往往感到困難。三維動畫微課程可針對學生理解上可能產生的誤區進行設計,將定義描述以可視化的方式表現,直觀地表現現象與抽象規律間的聯系,採用各種動畫表現手法逐步引導學習者從現象中抽象出內在規律,幫助學習者突破思維上的難點,引導學習者的思維往更深層次發展。
(3)觸摸一體機PPT演示加真人拍攝型
這類微課程的製做需要在配備觸摸一體機的專用教室或錄播室里進行,視頻記錄工具為高清攝像機。製作時一般由教師站在觸摸一體機前進行教學內容講解,觸摸一體機同步播放課程PPT,教師可對PPT的播放進行控制。觸摸一體機PPT演示加真人拍攝型微課程與實景拍攝型微課程製作過程基本一致,也需要進行後期視頻剪輯製作,最終形成微課程,這類微課程中教師會全景出現並貫穿始終,教師是整個視頻的主角。
(4)電腦屏幕錄制型
這類微課程的製作相對簡單,教師稍加培訓就可以掌握,錄制時一般由教師本人獨立完成。電腦屏幕錄制型微課程製作首先要選定教學主題,搜集教學材料和多媒體素材,製作PPT課件,然後在電腦屏幕上打開錄屏軟體,帶好耳麥,調整好話筒的位置和音量,教師對照要PPT課件進行講解,調整好PPT界面和錄屏界面的位置後,進行錄制。教師在錄制時按照教案,一邊演示幻燈片放映或對其進行各種操作,一邊講解。電腦屏幕錄制型微課程在錄制時可以選擇是否錄制教師本人的頭像。錄制完畢後,對錄制的微課程視頻用後期視頻編輯軟體進行適當的編輯和美化。由於這類微課程視頻主要呈現教師的PPT課件,PPT課件的製作水平決定了微課程的質量,教師一定要製作精美的PPT課件上多下功夫。
(5)可汗學院(手寫板)型
這類微課程的製作相對簡單,由教師通過手寫板和畫圖工具對教學過程進行講解演示,並使用屏幕錄像軟體錄制。教師稍加培訓就可以掌握,錄制時一般由教師本人獨立完成。製作時首先針對微課主題,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形成教案;其次安裝手寫板、麥克風等工具,使用手寫板和繪圖工具,對教學過程進行演示;第三步,通過屏幕錄像軟體錄制教學過程並配音;第四步,可以進行必要的編輯和美化。這類微課程中教師一般不出現在視頻中。
(6)數字故事型
數字故事型微課程就由數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發布為視頻而產生的課程。數字故事是用數字化的方式表達故事,以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媒體元素,創造可視化故事的過程。數字故事作品作為一種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被眾多一線教師採用,在學習、製作過程中,教師不僅能學會常用的教學軟體的使用藉以能夠提升自身信息技術素養,同時可以將教學故事的可視化用以表達教學內容與知識點。數字故事型微課程主要用於學校的德育工作、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高級思維能力培養中。數字故事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在教學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數字故事型微課程由教師自己製作,通常使用PPT軟體進行製作,根據自己當前的教學目標,設計故事主線,並收集和加工相關的圖片、視頻、音樂、動畫等素材,按照講述故事的形式製成3
~5分鍾的PPT課件,用然後把PPT課件發布為視頻而形成的一種微課程形式。
『伍』 什麼是微課程微課程的要求是什麼
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術語並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
微課程應用較多的領域是職業教育,考試培訓和企業培訓市場的微課程還比較少,隨著智能手機應用,微學習已經開始飛速蔓延,微課程以其剪短精悍,隨時隨地特點也勢必會成為炙手可熱的課程教學方法。
即以教材同步的基本知識點為出發點,精講內容,重點歸納,智能診斷,針對訓練,是一套真正符合現代學生學習特點的智能、高效、方便、省錢的系列課程。
『陸』 微課程和微型課程的區別是什麼
微課程和微型課程的區別是:微課程是受終身學習需求和「微時代」發展所催化的產物,人們希望藉助移動技術和設備,在任何時間、地點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內容。微型課程是針對當時學校教育中課程教學時間長、規模大的弊端而提出的。
『柒』 什麼是微課,微課的含義與發展
我復制的,希望你採納
微課的含義與發展
黎加厚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上海)
一、 引子:你攤上大事兒了
2013年新學期剛開始,我幾乎每一周都接到電話和電子郵件,一些省市的教育部門、基層學校熱情邀請我去參加報告會或培訓班,給一線教師培訓學習微課程教學設計。我感到奇怪,為什麼大家現在一下子象發燒一樣,到處都在說微課程、翻轉課堂、可汗學院?
上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志社編輯又給我發郵件,又打電話,希望我幫雜志社最新一期撰寫關於微課的稿件,還說邀請了華南師大的焦建利教授、最早在國內基層教育部門組織微課大賽的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網路中心胡鐵生主任一起撰寫微課稿件。正在我思考如何完成雜志社這項任務的時候,我的手機又響了,這是一所高校的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打電話,要我給該校全體教師培訓微課教學設計,電話中他一開口就說:你攤上大事兒了!
我問他為什麼現在要搞全員教師的微課程設計培訓?對方說,你看看,過去我們學校的計算機中心機房,學生上機要排隊、發上機票、門庭若市;現在,門可雀羅,除了教師規定必須到機房上課以外,幾乎沒人來這里,機房裡的電腦都蒙上灰了;而在校園里,學生個個拿自己的電腦和手機無線上網。你再看看大街上,人人都有手機,家家都有電腦。下一步的發展,幾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學生人人用自己的設備上網學習,教師不「翻轉課堂」,還用過去的課堂教學模式,行嗎?時間已經到了一個節點上了!
啊,我明白了,我攤上大事兒了!我們搞教育信息化的和從事教師培訓工作的人都攤上大事兒了!
二、「課」和「微課」的含義
在正規學校課堂教學中,師生所說的「上課」了,「一堂課」,是指目前學校教育普遍實施的班級集體教學的組織方式與基本單位。學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學活動,是以上課作為主體,上課是學校日常教學工作的核心。在經典教學論的學術專著中,對「課」的定義是:「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有組織的教學過程的單位,其作用在於達到一個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學目的。」[1]
觀察和分析一節課的組成,包括了教師-學生-教學目的-教材-各類數字化媒體-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方法-教學評價與反饋-學習環境等多種要素,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系統,系統中的各個要素相互關聯與互動,構成了教學系統的生命活動。
與「課」的概念相對應的「微課」(微課程),是最近從「翻轉課堂」中涌現出來的新概念。去年,當大家注意到可汗學院的課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講授知識點的「小」課程,就開始把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師授課的「微視頻」稱為「微課程」。後來發現,僅僅是一段「微視頻」,如果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方式沒有改變,這樣的「微視頻」還在停留在上個世紀的「積件」的思路上,即將課堂錄制的課堂實錄視頻切片,做成一個個教學片斷,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師上課的教學資源,或者用於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反思的「微格教學」。但是,在新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流程中,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師授課的「微視頻」成了學生自主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師培訓翻轉課堂的項目中,根據教學論的系統觀,我們給「微課」(或者稱為「微課程」)的定義是:「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鍾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中,可汗式「微課程」是指記錄教師給學生講授課程內容的一段10分鍾以內的「微視頻」。這段「微視頻」需要與學習單、學生的學習活動流程等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微課程」;如果離開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僅僅是錄制的一段教師上課講授活動的內容,實質是一段視頻記錄的課堂教學實錄,可以作為一段學習材料,沒有形成「微課程」的系統。因此,有關「微課程」的評價標准,需要包括教師講授教學內容的微視頻,還要包括學習單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安排。
為什麼「微課程」的視頻時間要在10分鍾以內,這是根據國外可汗課程的統計和腦科學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在10分鍾左右。我們在各地培訓教師設計微課程的實踐也發現,其實,微課程的時間一般在3-5分鍾為佳,超過6分鍾,人們觀看視頻就感覺有些冗長。(上面介紹的是人們的經驗證據,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將微課程的時間長短作為心理實驗研究的課題,通過大樣本實驗統計得出精準的結論。)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微課程主要使用微視頻作為記錄教師教授知識技能的媒體,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科和不同教學情境的需求,採用其他方式,如音頻(錄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體,不一定局限在微視頻格式。
三、微課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系統中的每一個要素都在發生著變化。微課的出現,就是時代變化引起的教學系統的新變化。
在教學系統的諸要素中,變化最為明顯和積極的,是人類科技迅猛發展引起的教學媒體的變化。在人類教育史上,由於語言的進化、文字的出現、學習內容載體(媒體)的演進,從遠古的岩石繪畫傳意,到甲骨、青銅、紙張、印刷,人類教育經歷了口耳相傳、私塾、書院到班級、學校的演進;從幻燈、電影、電視、計算機、網路,到移動設備、平板電腦、增強現實、三維列印;從世界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把傳統的課堂帶到遠程教育、網路教育、虛擬教育、1對1學習、翻轉課堂。在這個歷史久遠的演化過程中,教學媒體的變化最明顯,而教學方式的變化相對緩慢。
在中國電化教育發展史上,從上個世紀早期主要使用的是幻燈、無聲電影,錄音等,電視和錄像是80年代初隨著日本索尼錄像機進入中國後,逐步成為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教育系統製作了一大批教學電視節目,各地電教部門都有以多少T為存儲單位的課堂教學實錄資料。人們逐漸發現,有相當數量的電視教材不能進入課堂。(周君達,1984)〔2〕 北京大學電教中心的追蹤調查發現,電視教材利用率僅為0.046%,很低。提出了對一般教學片應當發展小片(約3-5分鍾)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播放。(萬明高,韓桂榮,1989)〔3〕在八十年代初,電教工作者就總結出學校課堂教學應發展內容集中單一、時間短,由教師隨堂靈活運用的「插片」。(王興中,1983)〔4〕九十年代後,我國電教界已明確將「片斷性內容」電視教材作為電教教材的一種類型。「這類電視教材,可以沒有尾,也可以沒有解說,只是就某一課程內容的問題提供形象化的片斷材料,教師使用這類教材時,需要邊展示邊講解。這類片斷教材,盡管只有一、二分鍾長,但往往是教學上非常珍貴的形象材料,對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好處。是一種值得提倡的電視教材」(李運林,1991)〔5〕可見,長期以來,人們將微視頻主要作為輔助教師講課的輔助材料,還沒有微課程的概念。
同期,在面向社會的廣播電視台的節目中,開始出現了一種短小的電視教育節目,被稱為「Micro Course」(微課程)、「Mini Course」(迷你課程),用幾分鍾甚至幾十秒鍾講述一個主題,如「Who to」(如何做……)節目,用微課方式幾分鍾介紹一種小技巧,諸如「如何打領帶」,「如何做比薩」等。但是這種方式並沒有大規模進入正規教育的課堂中。
「微課」或者稱為「微課程」,是近年來隨著翻轉課堂和可汗學院在全球迅速走紅而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人們發現,由於信息技術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機的時代到來,BYOD(讓每一個學生自帶信息設備來上課)終將成為現實,前面提到的傳統的課的組成結構將會發生變化,那就是,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自己的手機(或者其他的設備,如iPad、三星平板電腦、MP4播放器等)學習原來在課堂上由教師講授傳遞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將上課講授的關鍵內容(教材的重點\難點\易錯點)製作成微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上課則幫助學生解決不懂的問題,師生互動討論,或者給予學生個性化的輔導,這種近乎理想化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們的濃厚興趣。從2012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翻轉課堂和可汗學院的傳播,這種錄制教師上課的「微視頻」和「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中教師輔導疑難」教學組織流程相結合的「微課程」開始在國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