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機器人校本課程

機器人校本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1-28 10:58:46

Ⅰ 教育機器人的組織

RoboCup(Robot World Cup)是一個國際性組織,1997年成立於日本。RoboCup以機器人足球作為中心研究課題,通過舉辦機器人足球比賽,旨在促進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及其相關學科的發展。RoboCup的最終目標是在2050年成立一支完全自主的擬人機器人足球隊,能夠與人類進行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足球賽。RoboCup至今已組織了八屆世界盃賽。比賽項目主要有:電腦模擬比賽、小型足球機器人賽、中型自主足球機器人賽、四腿機器人足球賽、擬人機器人足球賽等項目。
②機器人滅火競賽。機器人滅火的想法是在1994年由美國三一學院的Jack Mendelssohn教授首先提出的。比賽在一套模擬四室一廳住房內進行,要求參賽的機器人在最短的時間內熄滅放置在任意一個房間中的蠟燭。參賽選手可以選擇不同的比賽模式,比如,在比賽場地方面可以選擇設置斜坡或傢具障礙,在機器人的控制方面可選擇聲控和遙控,熄滅蠟燭所用的時間最短,選擇模式的難度最大,綜合扣分最少的選手為冠軍。雖然比賽過程僅有短短幾分甚至幾秒鍾的時間,用來滅火的機器人體積也不超過31立方厘米,但其中包含了很高的科技含量。機器人滅火比賽已成為全球最普及的智能機器人競賽之一。
③機器人綜合競賽。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主要是亞太國家參與的一項國際機器人賽事,2002年中國北京成功舉辦了第四屆比賽,有包括韓國、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菲律賓、泰國在內的七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這一賽事,比賽圓滿成功,第五屆比賽於2003年月11月6日~10日在韓國舉行。
FLL機器人世錦賽,1998由美國非盈利組織FIRST發起,目前有10多個國家(英國、法國、德國、北歐5國家、新加坡、韓國、中國)及美國的46個州參加該活動。每年秋天,由教育專家及科學家們精心設計的FLL挑戰題目將通過網路全球同步公布。各國/區域選拔賽在年底舉行,總決賽於4~5月在美國舉行。競賽內容包括主題研究和機器人挑戰2個項目,參賽隊可以有8~10周的時間准備比賽。
④其他比賽。在國外,1980年,第一屆全日本機器人走迷宮比賽;1992年,第一屆美國人工智慧學會移動機器人比賽;1998年,第一屆國際海洋機器人競賽;2001年,日本政府舉辦第一屆國際機器人節,舉行了十幾項各種機器人比賽。教育智能機器人是歐美國家流行的用於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學習工具。
孫媛媛、何花撰文指出,國際機器人競賽有以下特點:比賽規模不斷擴大,比賽項目不斷完善,比賽的影響力不斷完善,推動技術進步,促進學校教育[7]。
2)國內比賽。在國內,2000年,FIRA中國區比賽;2002年,CCTV杯機器人比賽;2004年,第五屆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大賽;自2005年開始的全國青少年教育機器人競賽[8];中國科協主辦的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央電教館舉辦的中小學生電腦製作活動,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發明協會舉辦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9]。還有近幾年各省、市組織各種類型機器人比賽。
3)機器人競賽的教育價值。何智等撰文指出中小學機器人競賽對當前的教育會產生重大的作用:促進教育方式的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於建立一門新的標准課程;寓教於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寬容為懷的人文品格[9]。
北京科技大學的郗安民教授在接受訪談時指出,大學生機器人比賽是一項很好的科技創新活動,不僅易於激發興趣,而且綜合了多學科的知識,是一項比較大的訓練工程[10]。張雲洲等探討了機器人競賽對於大學生教育的價值:機器人競賽活動的開展有效激發了學生參與科技創新、開發與研製的興趣愛好,有利於其綜合素質的培養[11]。
5.2 學科及課外教學,除將教育機器人用於參加各種比賽外,教育機器人還被用於課內外教學,以提高學生設計、開發、應用機器人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湖北等省市已經先後將教育機器人納入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到2005年底,我國已有76所中小學成為機器人教學實驗學校。教育機器人正在逐步地走入我國的各類學校[3]。
王立春撰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各個方面探究教學機器人所具有的獨特的教育價值,指出教育機器人在教育領域的頑強生命力和巨大發展前景[12]。
張興華以碩士論文的形式深入探究了基於機器人的青少年活動的教育價值。她從親身體驗的活動案例出發,把握了全國基於機器人的青少年活動的形勢,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認為基於機器人的課外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對青少年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促進教育方式的改革;有利於建立一門新的標准課程[13]。

Ⅱ 如何在中小學開展機器人普及課程

智能機器人技術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它涉及自動控制、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感測器、人工智慧、微電子技術和機械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面對未來的科技發展的外部競爭和現實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在大力實施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戰略的進程中,抓住時機,在中小學引入智能機器人教育,提升學生對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全面認識和理解,激發他們對創意和創新的興趣,並作為一種培養創意思維和創新人才的新載體,是十分必要、迫切和切實可行的。
● 開設機器人普及課程的實踐
智能機器人教育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應該說還僅處在「活動」層面,智能機器人教育大多是以課外活動和各種興趣班、培訓班的模式開展的。也的確有相當數量的中小學校能夠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智能機器人的活動或競賽,但作為課程引入到教學中的卻少之又少。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接觸機器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我校在2008年組建了機器人俱樂部,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嘗試著普及機器人課程。
1.課程實施
(1)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我校在小學三年級開展機器人普及課程。上學期主要學習中鳴實體機器人製作及程序編寫,下學期主要學習創意機器人製作。
(2)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我校在嘗試一年普及課程的基礎上,在小學部三至六年級,初中一年級開設普及課程,課程安排兩周一次,每次兩節連堂,真正做到科普教育遍地開花,全校普及。通過機器人普及教學,讓全校參加學習的學生都能認識機器人,都會製作機器人,了解科技創新的奧秘,體驗到智能化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通過在全校各年級開展科技普及課程,真正做到將我校建設成為科創校園、科普基地。
(3)從2012到2013學年開始的這段時間內,我校組織組內教師、優秀機器人俱樂部成員,成立校本課程研究小組,探討機器人科普教學內容,撰寫機器人科普教學校本課程,補充和完善各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教學方式。
2.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程的特點,我們將俱樂部機器人普及課程教學的方法統一為:任務驅動、新知教授、實踐應用。
(1)任務驅動。教師根據每節課的學習內容,合理地設計教學任務。課時安排為每周兩節課,兩個課時已經足夠學生完成一個作品的製作。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進行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小組討論等環節,讓學生發現問題,引起認知沖突,以便引入新知。
(2)新知教授。學生將任務進行仔細剖析,並填寫學生工程冊(學習工程冊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憑證,也是學生進行任務分解、問題解決過程的記錄)後,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反映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由於機器人普及課程的特殊化,我們可以將每個新知(一般的感測器的應用)分為「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怎麼使用、應用了哪些學科知識」幾個部分。學生通過以上幾個部分可以較為深入地認識每一個固件,也可以擴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進行創作。由淺入深、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能更多地將學習貼近生活,將生活的問題搬進學習中來。
(3)實踐應用。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內,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教師應設計與生活相關的主題,讓學生將生活與學習有效聯系起來,達到培養學生體會生活、觀察生活的目的,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3.評價方式
(1)評價主體多維化:改變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指導學生自評、互評。由於作品要求體現各個小組的創新性及與實際生活的相聯系性,因此我們還可以請學科以外的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對作品進行評價。
(2)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評價課內所學,還要評價課外的實踐;不僅評價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掌握情況,還應著重考查學生對生活中細節的把握程度和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能力。
(3)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不僅僅關心的是學生製作了多少作品、製作的作品創新性有多高,更應注重學生發展的過程。在學習中建立機器人普及課程的學生學習工程冊,將學生分解問題、問題解決建議、提出和學生作品展示記錄下來,讓學生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存量基礎之上,遵循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
(4)評價形式多樣化:除了在課堂上進行評價之外,還應該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參加競賽。讓學生通過成績的獲得,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Ⅲ 為什麼機器人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一、機器人教育是創新教育的平台
1.機器人教育概述。
機器人教育是指以機器人為主要教學內容或教學工具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這些活動是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完成的。機器人教育涉及到計算機、數學、物理、電子、機械、通信、感測技術、自動化技術和軟體編程等多個技術領域,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術知識、程序構造的基礎上,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計算機和網路平台進行創新設計,探索機器人的組織構造和實踐應用,從而培養自身的創新素養、知識與技能、思維與方法等。
2.機器人教育現狀。
在國外,機器人教育一直是個熱點。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早已將機器人教育列入中小學科學技術課程的學習內容,廣泛開展的機器人課程和競賽活動被眾多學生稱之為「快樂的學習方式」。幾年前,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也充分認識到機器人教育的重要性,加大了投入和研究,現在已經在機器人教育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
我國的機器人教育起步較晚,雖然近年來機器人教育也得到相當多的關注,經常有學生走出國門,參加國際機器人大賽,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機器人教育的范圍還很窄。經濟發達地區開展的機器人教育廣一些,經濟落後地區則開展的很少;即便是經濟發達地區,也大都是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參與的人很少,而非普遍地開設課程學習。
3.機器人教育是創新教育的有效載體。
要實現創新教育的目標,必須轉變陳舊思想,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而機器人的出現為創新教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台,幾乎沒有一種技術平台比它更適合創新教育。機器人教育不單是學習機械工程學、信息科學等知識,更是一個著重參與體驗的活動,是一個認知、分析、創造、合作和體驗的過程。
(1)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機器人製作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機器人涉及的知識面極為廣泛,通過學習和製作,學生能夠擴大知識面,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前沿,還會接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使他們對科學技術產生興趣,極大地激發他們學習創新的興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直接參與者,老師只是提供基本知識和信息的推動者。從設計課題的方案制定到方案實施,整個過程由學生獨立完成,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他們的學習從被動轉化為主動,從而能很好地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2)增強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關鍵,有了意識才能抓住機會,啟動創新思維,獲得創新成果。機器人的學習環境不受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強調自主式和開放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這對於營造一種創新氛圍極其重要。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才有可能從一些平常的事情中產生創造的靈感,才能別出心裁,才能創新。而且,在機器人活動中,完成同一個任務,可以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可以搭建不同的小車,可以設計不同的程序,這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機器人教育,相對於其它學科,它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統一的教學模式,就像一張白紙,可以供學生任意書寫,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學生可以用各種方式組裝機器人,可以組裝成任意形狀,可以通過不同演算法編寫程序,機器人教育將學生的學習由「吸收——儲存——再現」轉化為「探索——研究——創造」,讓學生在思考中去感受、去領悟、去探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如何發揮機器人平台的創造價值
1.選擇適合創新的器材。
市面上可供選擇的機器人器材品種很多,有樂高、廣茂達、鍾鳴、紫光、納英特等等。但對於機器人課堂教學來說,筆者認為樂高器材是不二選擇。因為國內的很多機器人器材,完全是針對比賽而設計的,外觀、功能、程序等方面大同小異,運用於教學,往往缺乏創意、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而風靡全球的樂高積木以其千變萬化而著稱,樂高積木表面上看來平淡無奇,但只要稍花心思便可以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東西,樂高積木曾經的宣傳口號就是「樂高多創意」。樂高機器人器材,在樂高積木的基礎上添加了可編程式控制制器、馬達及各種感測器等,又能與所有的樂高積木很好的搭配使用,深得各個年齡層的機器人愛好者的歡迎。在機器人課堂教學中,採用千變萬化的樂高機器人器材,能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
2.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
(1)機器人課堂教學。
在機器人教學過程中,由於器材及場地的局限,通常需要學生統籌安排、就地取材、精心設計,這極大地挖掘了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當基礎知識學完後,學生為達到某個目的,如:設計一個更好的程序、做一個與眾不同的機器人、在課堂比賽中戰勝別人取得好成績等,這就需要學生做出不斷地嘗試,大膽地投入新元素,這就產生了創新意識。如果能夠付諸行動並實現,這就體現了創新能力。如果在教學中能恰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充分發揮想像力,其製作的成品可能是很多老師們所不及的,這也是我們教育所期望的。
(2)機器人比賽。
機器人比賽是一項很好的科技創新活動,內容包括滅火、足球、FLL等多個項目,每年又有新的比賽項目產生,深深吸引著機器人愛好者的眼球。比賽不僅主題有趣,更重要的是設計方案的開放性,參賽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達到同一個目標,這就能很好地培養參賽者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機器人比賽融科普性、趣味性、觀賞性和競爭性為一體,通過完成比賽項目,使參賽者初步學會從科學技術的角度提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其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探索未知領域。
(3)豐富多彩的機器人活動。
開展多種多樣的機器人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而且可以普及機器人知識,增強了他們的創新素養。例如,定期舉辦機器人展覽、機器人表演,並充分利用校園電視台、校園網、宣傳欄、主題班會加強機器人宣傳,不僅可以普及機器人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3.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1)探究性學習。
機器人學習其實就是探究性學習,每一節課學生們都會根據課堂任務自己進行創新性探究,以確保能完成任務。在機器人課上,可以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主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思考,讓他們在組裝、調試機器人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發現不同的解決方案,使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很好的發揮。和單純的知識教授相比,在探究的過程中學到的知識,留下的印象更深。所以老師也應想方設法地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主題,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老師更應該鼓勵與眾不同的方法、思路,對學生有創意的想法或做法全力支持。
(2)任務驅動。
在機器人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勵學生積極思考,開拓創新。每節課開始,教師就應該告訴他們這節課要完成的任務。有了明確的任務,學生就會想方設法為完成任務而努力;有了任務,學生在潛意識里就會調動自己所有的能量,為完成任務而努力,這樣就容易成功,容易產生創新的火花。
(3)小組合作。
機器人教學過程中,由於時間的限制,一個人往往不能好好地完成任務,所以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有利於任務的完成,也有利於創新的產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新設計、搭建機器人、編寫程序、實驗調試、研究反思等,每個小組內部又根據具體任務進行責任分工。這種教學方法任務明確,靈活自主,操作性強。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他們已經有效地構建了知識系統,並創造性地應用於實踐活動,而且通過相互的探討與合作,往往更容易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4.正確的教學評價。
正確的評價和激勵無疑是對學生創新活動的最大支持。在機器人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經常從實際出發,捕捉學生活動過程中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使每個學生在既輕松愉快又緊張熱烈的狀態下,學習和製作機器人。在每次活動結束後,應以表揚鼓勵為主,及時進行正確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自始至終地保持強烈的動手慾望,養成積極創新、大膽動手的好習慣。教師要珍視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學生勇於探索,暢所欲言,直抒己見,標新立異,並對學生的創新點多加肯定,使他們償到創新的甜頭,更加積極地去創新。
我校從2002年開始對機器人教育進行研究和探索,2004年起將機器人教學正式作為校本課程納入常規教學。開展機器人教育至今,我校在各級各類機器人大賽中屢獲大獎:獲省一等獎46次,獲全國機器人競賽一等獎26次,並在國際大賽中獲獎軍、季軍的好成績,實現了省內領先、國內一流、走出國門的目標。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究其原因就是通過機器人教育這一平台,學生的創新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未來社會是創新的社會。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教育者不僅要傳授他們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創新素養,使他們成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機器人教育這一平台,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創新空間,它已不再停留在實驗室,而是融入到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使他們通過動手和實踐獲得實際經驗,對培養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的教育改革和機器人技術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真正是滿園繁花中的一枝獨秀!

Ⅳ 教育機器人發展何去何從

科技教育再次迎來機遇 教育機器人進入快速發展期
教育機器人是機器人應用於教育領域的代表,是人工智慧、語音識別和仿生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典型,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教育機器人未來將成為趨勢,當今社會需要具有創新意識、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未來的社會更是如此。
國內已有一些企業和公司可以生產教育機器人或教學平台。不同種類的教育機器人將不斷涌現,如北京水木寰虹教育公司的i奇機器人,有著自己獨創的易學編譯平台,並將機器人教育理念深入到小學、中學、大學各個層次。針對不同的人群採用功能不同的實驗室教學,最大化的發揮學生的潛質。
科技教育伴隨時代發展而進步。從手工勞動課程里的折紙飛機到現在普及開展的電腦課教育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手段,到今天,從單純的電腦基礎課程學習進入融合多種學科知識的機器人教育學習,科技教育正迎來又一次新的飛躍。
隨著近幾年創客概念的提出,機器人教育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很多的資本力量進入我們這個領域,未來5-10年必將出現機器人教育的上市公司,國家新三板的出現加速了這個進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教育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教育機器人市場規模為6.1億元,同比增長21.1%,隨著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人工智慧中小學落地,預計中國教育機器人市場將持續穩定增長,預計2018年中國教育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6億元,增長率為25.8%。
教育機器人的應用展望
當前,教育機器人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在實踐應用中存在課程管理平台、相對應的學習內容和師資缺乏等諸多困難,但是隨著教育機器人市場需求的日益增加,其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和樂觀的。預計2020年機器人技術市場在全球范圍內預計將達到827億美元,基於全球教育和機器人的相關市場調查報告及相似產品的發展歷程預測未來5年(2016~2021年)全球教育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111億美金。
在機器人發展前景大好的大環境下,我國也非常重視教育機器人的應用發展,不僅開展了各種比賽,教育機器人還被應用於課內外教學,如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已經將教育機器人納入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從而促進學習者創新思維、設計思維和計算思維的培養。隨著機器人技術的逐步成熟,研究教育機器人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Ⅳ 如何利用機器人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性學習

智能機器人技術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它涉及自動控制、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感測器、人工智慧、微電子技術和機械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面對未來的科技發展的外部競爭和現實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在大力實施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戰略的進程中,抓住時機,在中小學引入智能機器人教育,提升學生對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全面認識和理解,激發他們對創意和創新的興趣,並作為一種培養創意思維和創新人才的新載體,是十分必要、迫切和切實可行的。
● 開設機器人普及課程的實踐
智能機器人教育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應該說還僅處在「活動」層面,智能機器人教育大多是以課外活動和各種興趣班、培訓班的模式開展的。也的確有相當數量的中小學校能夠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智能機器人的活動或競賽,但作為課程引入到教學中的卻少之又少。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接觸機器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我校在2008年組建了機器人俱樂部,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嘗試著普及機器人課程。
1.課程實施
(1)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我校在小學三年級開展機器人普及課程。上學期主要學習中鳴實體機器人製作及程序編寫,下學期主要學習創意機器人製作。
(2)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我校在嘗試一年普及課程的基礎上,在小學部三至六年級,初中一年級開設普及課程,課程安排兩周一次,每次兩節連堂,真正做到科普教育遍地開花,全校普及。通過機器人普及教學,讓全校參加學習的學生都能認識機器人,都會製作機器人,了解科技創新的奧秘,體驗到智能化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通過在全校各年級開展科技普及課程,真正做到將我校建設成為科創校園、科普基地。
(3)從2012到2013學年開始的這段時間內,我校組織組內教師、優秀機器人俱樂部成員,成立校本課程研究小組,探討機器人科普教學內容,撰寫機器人科普教學校本課程,補充和完善各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教學方式。
2.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程的特點,我們將俱樂部機器人普及課程教學的方法統一為:任務驅動、新知教授、實踐應用。
(1)任務驅動。教師根據每節課的學習內容,合理地設計教學任務。課時安排為每周兩節課,兩個課時已經足夠學生完成一個作品的製作。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進行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小組討論等環節,讓學生發現問題,引起認知沖突,以便引入新知。
(2)新知教授。學生將任務進行仔細剖析,並填寫學生工程冊(學習工程冊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憑證,也是學生進行任務分解、問題解決過程的記錄)後,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反映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由於機器人普及課程的特殊化,我們可以將每個新知(一般的感測器的應用)分為「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怎麼使用、應用了哪些學科知識」幾個部分。學生通過以上幾個部分可以較為深入地認識每一個固件,也可以擴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進行創作。由淺入深、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能更多地將學習貼近生活,將生活的問題搬進學習中來。

Ⅵ 智伴機器人怎麼樣,前景如何

我是在南京做智伴兒童機器人代理,感覺還不錯的,大的方向概念是很準的。

Ⅶ 教育機器人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目前教育機器人的發展有點迅猛,數不清的機器人培訓機構開業,也有大量的機器人比賽舉辦。就連大疆,無人機做的好好的,早段時間也發布了自己的教育機器人 ,並隨後發布了比賽的消息。越來越多的資本湧入機器人教育這行業,目前來說前景是很好的

Ⅷ 機器人教育在中國是否能夠普及。

先看看美國,美國聯合市場研究(Allied Market Research)預計 2020 年機器人技術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將達到 827 億美元;基於全球教育和機器人的相關市場調查報告及相似產品的發展歷程,則預測未來 5 年(2016~2021 年)全球教育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 111 億美金。
再來看中國,我國對於機器人教育這一塊也很重視,開展了各種比賽,教育機器人還被用於課內外教學,像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已經將教育機器人納入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以促進學習者創新思維、設計思維和計算思維的培養。隨著機器人技術的逐步成熟,研究教育機器人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相信未來機器人教育是可以普及的。

Ⅸ 教育機器人的教育開展

我國的機器人教育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及眾多知名專家以及一些發達省市的大力推動下,有了很大的發展。(請參見一中的「專家論述」)教育機器人逐步成為中小學技術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的良好載體。新的高中課程標准在「信息技術」科目中也設立了「人工智慧初步」選修模塊,邁出了我國高中階段開展人工智慧教育的第一步,這也意味著我國的人工智慧教育在大眾化、普及化層面上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我國兩大主要研究部門: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共舉辦了兩界「全國中小學程序設學計與機器人教學研討會」。2005年啟動了「全國中小學機器人教學實驗區、實驗學校」項目,由苗逢春主任擔任項目負責人主 。打造了機器人教育交流的全國性網路平台:機器人教育在線。
從各地情況來看,較多的學校只是以課外活動、各種興趣班、培訓班的形式開展機器人教學。通常的做法,是由學校購買若干套機器人器材,由信息技術課程老師或綜合實踐課程教師進行指導,組織學生進行機器人組裝、編程的實踐活動,然後參加一些相關的機器人競賽。只有極少數的地區和學校將機器人教學納入了正規課堂教學。
2000年,北京景山學校以科研課題的形式將機器人普及教育納入到信息技術課程中,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中小學機器人課程教學。2001年,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盧灣高級中學等學校開始以「校本課程」的形式進行機器人活動進課堂的探索和嘗試。2005年,哈爾濱市正式將機器人引入課堂教學,在哈爾濱師范附小、60中、省實驗中學等41所學校開設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課程,用必修課形式對中小學生進行機器人科學方面的教育。此外,香港在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的改革中,也在高中「設計與應用科技」課程中增設了機器人製作的課程。2012年,河北省部分城市也將機器人教學課程納入到信息技術課當中,全國各地機器人教育遍地開花,足以證明我國對機器人教育的重視,相信不久之後我國的信息技術知識方面會有一個大的提升。
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湖北、黑龍江、浙江、遼寧、河北、陝西、等省市已經開展了較大規模的機器人教學實驗。這說明,我國青少年的機器人普及教育正在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在國際上獲過獎項的省市有:上海、山東、北京、廣州、成都、大連、西安。 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青少年機器人世界盃
全國GBC挑戰賽
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
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NOC)
中國城際家庭機器人挑戰賽
未來夥伴杯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
石家莊首屆機器人大賽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