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
A.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有哪些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如下: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
6、小組心理輔導。
(1)如何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1、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而言,包括智能訓練,學習心理輔導、情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的培養、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性心理教育等。
2、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內容,多屬矯治范疇。具體而言,包括學習適應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懼症、厭學等問題的咨詢和調適;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情緒的調節與輔導:常見行為問題,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行為的咨詢與矯正,身心疾患,如神經衰弱、失眠、神經性強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療和矯正。
專業相關
專業介紹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是適應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適應各級各類學校和相關行業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工作需要而設置的,其目的是以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心理健康教育專門人才,為提高個體、群體、組織與整個社會的心理健康水平服務。本專業注重考核考生運用科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要求考生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較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技能,並具有分析解決大、中、小學生與其他個體、群體實際心理健康問題的能力,成為能較好承擔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或相關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
心理師,幼教、初等和中等學校心理學教師與研究人員,各級各類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教師,醫院、心理咨詢等相關行業的心理學專門人才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理健康教育
B. 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心理素質與教育水平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形成起著關鍵的影響。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說:「如果父母是張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將來成就如何,射向哪裡,無疑將受父母這張「弓」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應重視對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養孩子的親情 愛是孩子的天性,他不但應得到別人的愛與關注,同時也應學會愛父母、愛親人、愛朋友。為此,家長應教育孩子學會愛父母和親人。全球首富比爾蓋茨說過一句話:「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家長可將每年的三月份定為孝敬父母月,要求孩子為父母或親人的生日准備禮物,在外吃飯時點父母愛吃的菜,為父母夾菜等。 二、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是最富有同情心、最樂意幫助別人的,但這種情感需要父母或家人的引導與培養,使其能體驗別人的心情,感受別人的歡樂、痛苦、煩惱和失望。如在父母、祖父母或親人因病住院時領孩子去醫院探視,參加各種愛心捐助活動等。 三、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但它不是生來就有的,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間與學慣用品,准備好自己出遊的食品,養好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等。 四、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也許有人會說,小孩子還未成年,有什麼義務呢?其實不然,孩子生活在集體中就有各種各樣的義務。在班級里有打掃教室衛生的義務,在家裡有參與家務勞動的義務。如何培養這種義務感呢?筆者認為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務,給孩子制訂一個家務勞動的計劃,每周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務勞動,或者將某一特定任務交給孩子去干,只有在這種實踐操作中才能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五、培養孩子的挫折感 現代家庭物質條件優越,一些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現一點小麻煩或困難,往往不能很好地應對。為了避免孩子將來可能遇到難以應付的境況,家長在平時可不時地給孩子製造一些挫折,讓他們不時地去面對一些小小的挫折,學會自己去應對。 六、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2004年,在南京舉辦的兒童保健會上,有專家指出「經過調查發現,現在有八成的孩子感到不幸福,這是令人震驚的。」現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條件優越,父母疼愛有加,可為什麼他們感覺不到幸福呢?因為幸福是一種感受,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領悟,啟發孩子去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什麼是幸福,也可讓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體驗生活的艱苦,從而讓孩子能夠學會珍惜現有的生活。 七、指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與人際關系,以此影響孩子。家長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成員互相尊重、相互幫助、相互關心、講究文明禮貌,家務勞動有分工、也有合作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這種家庭中潛移默化地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交往。 其次,建立家庭幼兒園,為孩子交友提供空間。引導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進行交往,在交往中教會他與夥伴互幫互助,多看別人的優點,學會寬容等。再次,家長與孩子平等相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必須保持一點童心和童趣,使自己與孩子之間有共同的興趣和語言,走進他們的心靈,就他們關心的東西展開交流、探討,在這種親子互動中培養感情,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摘自《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第5期
C.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第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普及心理科學知識、開展心理內保健和良好行為訓容練等。 第二,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幫助信箱,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咨詢方面的知識,並對學生進行個別咨詢指導。 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會教育的內容結合起來,使班會內容更加充實,又有利於解決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 第四,在各科教學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如在語文、政治、歷史、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中有顯性或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發掘並恰當運用。 第五,對家庭教育進行心理保健知識的指導,如向家長介紹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在學校設立心理咨詢日,定期向家長開放,幫助家長有效地教育和指導子女。 第六,利用學校宣傳條件進行多種方式的心理保健知識的宣傳,如專題講座、廣播、牆報、黑板報等,要充分運用這些教育渠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普及。
D. 如何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工作
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困惑的日子,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抱怨開始多了起來:這學生怎麼就這么不聽話呢?明明是為了他好啊!真不理解,上課就是不聽,我看真是不想學了。聽起來的這一切,表面上好象是跟學習有關,其實也反應了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問題。所以,作為班主任,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一)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做為班主任,當你接到新班級時,要主動地向前班主任及課任教師了解班級情況,迅速記清每個學生的名字。讓學生通過談談我自己這就是我等即興演講,向班主任展示自己。班主任要有
意識地展示自己的心理,以促進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班主任要親自對學生進行
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的了解。通過家訪、電話聯系、校信通簡訊等形式了解學生的生活圈子,和家長保持聯系,是一種和家庭聯系的重要的方法。
(二)尊重、理解、真誠、保密是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愛,需要傾聽,教師或父母,沒有人不想了解孩子,可事實上,許多教師或父母與孩子近在咫尺,卻難以溝通,甚至常常發生沖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學會真誠的溝通,很多時候,我們與學生之間就要互相尊重、理解、真誠,對學生不願公開的事情,要替他們保密。只有這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做好,學生才能願意敞開心扉,和老師做朋友。這樣也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有一次,學生張某來報告說,他的同桌柴某偷了他的文具袋。我問他是親眼看到的嗎?他說沒有親眼看到,只是懷疑。我想柴某雖然有些調皮,但品質並不壞,應該不會偷東西吧。我叮囑張某,沒有證據不能冤枉好人,並答應他幫他調查。我找到柴某,他說沒有拿,並讓我檢查了他的書包和桌斗,確實沒有。正在我束手無策的時候,另一位學生拿著文具袋從外面進來了,正是張某的文具袋。原來他去廁所時,在廁所的紙簍里發現的,還說,下課時還發現柴某上過廁所。我明白了。我把柴某帶到辦公室,給他擺明道理,問他是否拿了別人的文具袋。他不吭聲,我看出他的內心正在做斗爭。我想他一定是後悔了,只是還沒有勇氣承認。我靜下心來,對他說,犯了錯誤不要緊,只要承認,還是好孩子,如果堅持錯誤,就是錯上加錯,況且,老師會給你保密的。我想是我的最後一句話打動了他,他終於承認拿了同桌的文具袋,並把它扔到了廁所里,並保證以後再不會這樣了。事後,他的表現確實好了許多,並且再沒有發生類似的事情。我也遵守諾言,保守著秘密,守護著孩子的尊嚴。
(三)學會接納、觀察、聆聽,是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
所謂接納,就是不使用命令、指示、教訓等權利措施,把學生看作是可以相互交流、彼此溝通的朋友。班主任要用這種坦誠的態度,使學生感到教師能對他的思想與情感給予接納,從而創造一種自由的、開放的、無拘無束的氣氛。班主任要訓練自己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了解學習的個性和他們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能及時判斷學生的情緒,觀察到他們的內心。
正確聆聽是談話的重要的保證,如遇到學生吵架,班主任千萬別動怒,無須漫無邊際地大道理一番,這時要耐心地聽他們公說公理、婆說婆理從聽中了解,從聽中分析,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以達到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教育的目的。
有一次,學生去操場上體育課了,我去教室取東西。當我走到走廊的時候,發現我班的張某站在我班的走廊外面,透過窗戶向裡面看。我剛在教室宣布,上體育課的時候,任何人都必須到操場上,不許在教室逗留。而張某竟無視我的紀律,我頓時火冒三丈。我徑直走過去,劈頭蓋臉一陣轟炸。張某站在那裡,臉色通紅。等我平息下來,張某說,是體育老師發現我們班的一位學生找不到了,叫我來教室找找。我頓時愣住了,內心感到難過和內疚。我沒有聽孩子解釋就輕易下結論,並批評他,傷了孩子那顆善良而純朴的心,我連忙向他道歉。在以後的一次寫作中,這個孩子寫到了這件事,並寫到自己一定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因為老師是誠實的,因為老師向他道歉了。所以,我認為接納、觀察、聆聽是班主任和學生進行溝通的重要的方式。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如果教師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個教育環境,那麼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將造成嚴重損害。在學校里,班主任與學生直接接觸每天都有5~6個小時,要比其他學科教師,比學生父母接觸孩子的時間更多,班主任在孩子心目中印象是深刻的。一個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樂於接納教師的職業,每天精神飽滿,滿面春分,真正體驗到教育教學是一件有樂趣的事,那會使學生很願意和你交往,你一定會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因此,班主任無論處於何種心理狀態,都必須注意控制和調節自己不協調的情緒,切不可把學生當做出氣筒,否則最容易給學生造成逆反心理,從而大大降低教育效果。
E. 如何抓住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抓住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增大,對人心理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21世紀,又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每個人都想取得成功,而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但健康成功的心理是通過從小培養出來的。幾年來,隨著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不斷增多,考試焦慮、社交恐怖、人際交往障礙、性心理障礙等導致自殺、離家出走、犯罪等事件的頻繁出現,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特別是現在,我們面對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學習困難、情緒不穩、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進而存在著懶惰、怯懦、自私等缺點。這就要求學校教育應充分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通過多種形式及途徑,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和人格魅力,引導學生掌握「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制、人際交往、承受挫折」的基本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運用學校教育資源,通過激勵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生活和交往中能以積極的心態、滿腔的熱忱、平和的心理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事情,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所以培養中小學生健康的成功心理不僅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更是當務之急的工作。怎樣培養中小學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呢?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良好的環境直接塑造著學生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創設良好環境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途徑。
1、聯系學生的心理實際,編寫系統的校本課程。實踐證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學生的思想實際不可能完全相同。如何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關鍵。為了系統的引導學生進行人格的自我評價,情緒的自我調節,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從事學習、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編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課程,既能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心理知識教育又能開展心理素質培養,是值得倡導的現代教育研究課題。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無論是物理的,還是人文的,對人的心態有很大影響。生活和學習在整潔、衛生、綠化、美化的校園,能使人心情舒暢、愉悅;教室里張貼的科學巨匠畫像,能激發人積極向上、奮發進取;文明禮貌語言的使用,能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氛圍;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校園廣播、壁報,能使學生汲取更多的營養。反之,生活在一個惡劣的、充滿視覺聽覺上污染的環境,必然使人厭惡、焦慮、煩燥、緊張不安,甚至會導致行為上的偏差。所以為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的積極影響是很有必要的。
二、 開展各項心育活動,提高學生心理品質
現在的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都有其共同特點,主要有:1、學習問題,包括學習困難,成績落後,考試焦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2、人際交往問題,包括人際關系問題,異性交往問題和家庭關系問題。由於自身的某些原因,性格上或是沒有掌握好人際交往技巧,和同學之間相處不和諧,要麼關系冷淡,凡人不理,要麼關系緊張,劍拔弩張。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獨生子女從小養成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別人都要圍著自己轉,沒有學習和別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和人發生沖突或交往不當。異性交往似乎是青春期階段學生和教師的永恆話題,現在也是一樣的備受學生關注。家庭中和父母的關系也越來越多的被學生們提出,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干涉自己太多,從一系列的由於父母監管過嚴,孩子殺父母的事件中我們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更多的探討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3、自信心、自製力、情緒控制等問題,這些應該算是一些常見問題,是學生們成長的一部分,反映出他們更多的關注自己,感受自己,渴望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
針對這些共同的心理特點,教育工作者應改變以往工作總結式的班會特點,逐漸滲透心理輔導內容,以學生關心的心理問題為主題,互相探討。
一是定期召開主題班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主題班會《欣賞和贊美別人》,從為什麼欣賞別人,如何欣賞別人等方面進行討論後,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引導他們正確的認識他人,對待他人,與他人和睦相處,向他人學習,克服妒忌等不良心理,樹立正確的心態。從學生的感性問題入手,諸如學習問題、交往問題、自我保護等,分層次設計問題,設置特殊情境,讓學生分組討論,使學生對自己關心的問題有一定的了解。
二是定期舉辦心理講座的開展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學生開展的教育。主要為高一年級的學生講青春期教育,側重於生理方面,對於一些青春期身體保健,應注意的常見病症應有詳細的講解。心理老師為高一年級的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講座,包括有生理方面,性意識方面及自我保護等內容。通過講座形式,使學生們了解更多關於青春期不同階段的知識,揭開一些困擾自己又難以開口請教的問題,起到青春期教育普及的目的。第二部分是針對教師的培訓。作為一名教師應如何看待學生,如何尊重學生的人格、獨特的個性,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學生成為朋友,加強師生間溝通等,使全體教師樹立現代學生觀,如何從心理角度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第三部分是對於家長的教育。為了使家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學校教育,對家長的心理教育指導也是非常關鍵的,為此我們可利用學生家長會為家長們作心理指導講座,指導家長正確認識孩子的心理問題,如何和孩子溝通,怎樣從心理角度做孩子的教育等等,使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了解,為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的更好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輔導
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輔導是團體咨詢在學校教育的擴展,它可以是以講座的形式面對全校或某個年級的學生進行輔導,也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以班級授課制為組織形式進行的,有利於列入學校教育工作安排,有利於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它面對的是絕大多數心理健康的學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有計劃地安排教育內容,就心理健康的知識及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指導,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又能有效地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現實問題,維護學生的健康心理。由於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具有上述優勢,所以它成了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主要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不同於其它學科課程,它不是心理學的教學,掌握心理學的有關名詞概念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心理學的運用,即運用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發展實際,以課堂教學的形式,直接影響和干預他們現實的心理狀態。一方面要講授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健康的心理,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惑怎樣進行自我調適以及怎樣維護自己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已經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帶有普遍性的困惑與問題進行指導和幫助,既要解決學生中的現實問題,又要有效地防止新的問題產生。所以我們強調在教育實踐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必須防止學科化的偏向。
同時我們還應看到,人的感受與體驗是在實踐中獲得的,心理狀態是人的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的碰撞的反映,心理狀態的變化和改善也只能在實踐和活動中實現。所以在教學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要以實踐和活動為基礎展開,除了一些必要的知識需要講解外,主要是以群體參與性的活動形式為主。在教學內容上,一方面我們強調心理素質各個方面的水平都要呈螺旋式上升與提高,內容要有一定的系統性;另一方面每堂課的具體內容要具有針對性,要針對學生中帶有普遍性的典型的問題或困惑,即貼近學生實際,因為我們並不強調學生應得到什麼結論,而是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在教學組織上,學生是積極參與的主體,教學效果如何取決於學生的參與度,取決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否真正地調動起來;教師是指導者,以正面引導為原則,組織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與體驗。通常以個案導入引發學生的內心活動,可創設某種模擬情境,讓學生實際感受;也可以組織討論,讓學生充分訴說或在辯論中明理。
以活動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必要途徑,也很受學生歡迎,但如何提高其實效的問題應認真考慮。活動課上熱熱鬧鬧,課後學生一無所得,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結果。作為指導教師,准確地把握活動目的和有效組織活動進程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著眼點必須放在學生的感受和體驗上,感受與體驗越深,教育效果越明顯。同時要營造一個群體互動的情境,就學生切身關心的問題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地傾訴並展開熱烈的討論,在互動的情境中溝通、分享,從而使學生的心理狀態得到調節與改善。
在學校里,由於最熟悉最了解自己學生的人是班主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組織和教學一般由班主任承擔,但也有由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承擔的。一般每周一節,利用班會、思想品德課或思想政治課、社會實踐或活動課時間安排,課時可長可短。
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外,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要充分利用校園環境中的宣傳陣地,如在校園廣播、黑板報、壁報、校園期刊(學生手寫小報)等,開辟心理健康園地,讓關心心理健康成為全體學生自己的事。
四、面向學生個體進行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學生面對學習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可能出現青春期躁動和一系列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他們迫切需要專業心理輔導來擺脫這些不良情緒。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應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開設電話咨詢、信件咨詢、學生個體咨詢及家長咨詢。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我們力求相互信賴,注重情感,並在十分融洽的氣氛中診斷症結,擬訂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人格的自我評價,情緒的自我調節,性格的自我塑造,以獲得心理疏導的圓滿成功。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從事學習、生活和交往。
面向全體,照顧差異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當個別學生在自我發展、課業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碰到心理障礙,感受到強烈的心理困擾時,或個別學生因心理障礙困擾而出現行為偏差傾向時,就需要學校專門的咨詢人員進行咨詢和指導。
心理咨詢,一般要求由專業人員擔任,他們具有必需的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知識,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教育技巧,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威信。
在心理咨詢中,教師必須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學生,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心情,體察他們內心的苦惱,協助他們解除心理困擾,解開心頭的疙瘩,跨過障礙,恢復情緒上的平穩,順利度過當前的心理危機,從而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心理咨詢和社會醫療機構的心理治療不同,後者的主要對象是精神性疾病患者和心理疾病患者。而在學校心理咨詢中,前來尋求幫助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心理基本健康並關心自己心理健康的,只不過現在遇到了難題,心頭的疙瘩解不開,對周圍的人以及對自己又不相信,持有一種懷疑和否定的態度,故而前來尋求幫助。所以從觀念上講,教師不能把學生當成「病人」,防止心理輔導醫療化的傾向,要把來訪學生看成是心理基本健康的人,滿腔熱情地關心和接納。反之,學生可能會心存疑慮而不會來,或者即使來訪,他所抱的希望也不會多大。
以同情、理解、體諒的態度傾聽學生傾訴自己的苦惱是關心和接納的第一步。心理咨詢的指導效果如何首先取決於學生是否完全地、完整地向教師吐露心中的困惑與苦惱,如果教師能熱情關注,以同情、理解和體諒求得共感後,學生的親近感更為強烈,從而把教師當作知心人,毫無保留地敞開內心世界。有時學生的訴說不完全、不完整,或者只說了一些表面現象而未觸及心靈深處,這不利於教師針對性的指導,因而又需要耐心的啟發和引導。一方面可以採用開放式的提問,廣泛收集有關信息,另一方面也要作出必要的承諾,隱私保密,不向外傳(對有可能出現惡性變化傾向的需要向有關方面轉達或通報)。要幫助學生解除顧慮,讓學生勇敢地坦誠地談論自己的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
教師在心理咨詢中起主導作用。為了保證咨詢的方向性、實效性,教師要運用教育機智有效地把握咨詢進程,即在傾聽時要迅捷地思考,如採取什麼方式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成因、如何設計咨詢會談過程、如何通過會談幫助學生澄清問題解決問題、根據實際准備安排幾次會談等,並隨時調控咨詢進程。
心理咨詢是一種雙向活動,當學生傾訴內心困惑後要和學生一起分析困惑或苦惱的成因。學生心理困惑的成因有的比較單一、明顯,有的比較復雜、隱蔽;有的是現實引起的,有的則有歷史淵源。對單一的明顯的成因,可直接讓學生自己說出來;對比較復雜的也不明顯甚至有其歷史淵源的成因,教師和學生就要共同分析。教師的分析要因勢利導,逐層深入。同時要掌握學生的一些背景材料,如學生是否在單親家庭生活的、以前是否受到過傷害、家長對他的學習壓力怎樣、社區環境的影響如何、最近有無遇到突發事件等,這樣能使成因分析透徹,使學生口服心服,有利於下一步的指導。
指導是以會談形式進行的。根據學生的問題,在分析成因的同時就可以提出或和學生一起探討如何澄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與策略。在幫助學生作出抉擇前,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解決抉擇過程中的內心沖突,因為這個解決過程需要學生自己反省,這種反省就是追根溯源,實際上仍然是成因的分析。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的各種影響可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成因,但作為主觀方面,心理問題總是由個體的一些不合理的認識引起的,改變認識的過程就是調適過程。學生只有通過自省後才能看清自己心理問題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認識,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建立自己的合理的正確的認識,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所以在會談中啟發學生展開積極的思想斗爭,引導他們作出正確的抉擇,是心理咨詢的關鍵所在。
咨詢效果的觀察也十分重要。會談過程中要通過對學生語言、表情和形體動作的觀察來分析指導效果,控制咨詢進程;同時在咨詢後也要通過對學生言行舉止的觀察來看他的心理狀態改善得如何,如果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教育成效,就要繼續安排咨詢指導。
總之,中小學生正處在自我教育力量逐漸增強,他人教育力量作用逐漸減弱的「換檔」關鍵期。抓緊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健康的成功心理,使他們具有健康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對待生活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強,不怕困難和挫折,具有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天職。
F. 如何編寫心理健康教育個別輔導方案
lishuyin5| 心裡的春天
自進入21世紀,很多不同階層的人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心理問題,這是很多人感到苦惱 ,有的還因此而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重或者精神分裂,其實大都是因為自己職業壓力的問題,很少是因為基因怎麼不好。要使自己不至於成為一名精神病患者,就應該從小事做起,從 兒童抓起,建立一個很好的精神衛生機制,走進每個社區,讓沒有精神疾病的人接觸到這一方面的信息,意使自己在這方面是否有缺陷,很早的把精神疾病的萌芽給扼殺在搖籃里,也讓那些已經感染了精神疾病的患者充分了解到這一方面的文明,給他們信心,精神上給於安慰和鼓勵,從自己的身邊做起,最好有愛心大使廣而告之,徹底消除人們對精神疾病的種種誤會,給與他們一個明媚的春天,讓精神緊張的患者放輕松,從而改良他們周圍環境的氣氛,使原本受壓抑的他們嘗到新鮮的空氣,告訴不用避諱疾病,充分感受到自由的呼吸,從而使他們正視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也許是性格的缺點,也許是環境的不善,打破自己思想的格局,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好好生活。心裡徜徉在明媚的春天裡,柔弱的小草都能在這樣的環境里發芽成長,何況我們堅強的善良的人類呢。期待人人心裡有春天,總是陽光那麼明媚.....
我身邊有很多的了精神分裂的朋友,他們都是那麼善良,可天有不測風雲,他們大都在二十幾歲就有了這種頑固疾病,有的直到白發蒼蒼也沒能擺脫掉頑症的折磨,很是凄慘,生活上拖累了很多人,以至於家庭總在一種陰暗的角落裡,受人歧視,而無法很好的生存,這其實是一種社會的悲哀,一種文化的拖累,我們作為普通人,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深深地為他們感到傷心,我想一個民族的改變,是文化的改變,是精神面貌的改變,因為俗話說得好,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精神,但是我們很多人都在是自己的精神處於亞健康狀態,變態的人很多,所以我們不能歧視精神病患者,而更應該歧視那些造就這樣一個亞健康民族的政策,一些官員,一些當權者和有錢人。而那些的精神疾病的人我們何曾為他們做些什麼,精神,顧名思義,就是有景有神,還他們一個自由的呼吸,讓我們這個民族能生活在陽光下,讓太陽冉冉升起,多運動,多走進自然,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和釋放,不能傷害別人,更不能傷害自己,希望民族的開放,是一個國家的生存之窗,精神的解放,是一個國家的利民之本,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愛民族,愛世界。
我也曾經接觸過一例很神奇的關於精神方面的案子。那是95年的事,那個女孩據說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精神疾病,她晚上總是睡不好覺,夜裡聽到好像有人說話,剛開始她還以為是幻聽,到了醫院醫生給她診斷為精神分裂症,讓她在家吃葯吃了好些年,不過後來她嫁了一個很不錯的老公她老公對她很好,婆子也很偏愛他,雖然家庭狀況不如娘家好,但是她卻在這種愛的環境下而奇跡的恢復了,後來生了一個很白的男孩,世人見了都誇,她還對別人說,她是因為信佛,好像是佛祖在冥冥之中幫助了他,後來生活的很有福,並且幫助了很多鄰居發家致富,成了遠近聞名的名人......,且不管她是因為信仰還是因為環境的作用吧,但是她也提醒了我們,愛是人世間治癒精神疾病的良葯,只要心中有愛,光澤是會散發出奇異的光彩的,我們有了信仰,心靈上也實現了愛的另一種歸屬,因為我們可以奉獻愛,相信愛,有了愛與被愛的力量,我們才能在菩提樹下靜靜的焚香......
讓我們散播愛吧,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使我們的家園披上愛的霞衣,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堅信,愛的力量,當我們受不起風吹雨打時,請給自己一份愛的雨暖衣,讓每個善良的人堅強,讓每個堅強的人善良,愛你,愛我,愛自己。
G. 如何營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一)建立一個優雅的環境。
學校應營造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文化氛圍其中包括:
1、靜態的校園文化環境,如校容、校貌、各種設施、設備等會對學生產生-定的影響。可以發展校園文化(走廊文化,班級文化等),建設"花園"式的校園,布置干凈、整潔、陽光充足、空氣暢通、賞心悅目的教室等,使學生生活在一種輕松、和諧、愉快的環境中。
2、動態的校園文化環境,如校風、班風等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以往教師的傳統做法,如低估學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事無巨細,包辦代理;憑個人意志制定班級措施、計劃:偏愛成績好的學生,歧視成績差的學生等都嚴重影響了良好班風的形成,也在無形中導致了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教師應像對待自己孩子般照顧學生,做學生的"忘年交",真誠地與他們溝通、交流,以高尚的人格來感化學生。以民主治班,師生平等交往,教師組織學生參加班級管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創造寬松的班級氛圍:利用晨會、班會、夕會、上課等時間引導集體輿論向正確方向發展,重在引導而非灌輸,通過少先隊活動、團隊活動、牆報、黑板報等途徑維護、促進輿論的健康發展:在適當的時候帶領學生春遊、秋遊、登山、野炊和假日活動等,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到知識,又可以溝通師生心靈,在輕松的氣氛中拉近師生的距離,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班風。
這樣動靜結合,創造一種和諧、向上的群體心理氛圍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的氛圍之中,促進學生在心理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合群、合作精神。要讓學生在互敬互愛的班級氣氛形成合群與合作的品格。
(二)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以教學為主,因此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途徑。所謂"滲透",並不是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生硬地加進去,而是結合各學科教學,運用一些技巧,有意識但又"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教學活動的本質特點決定的,課堂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其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而人的心理素質則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和集中表現,只有當人的心理素質得到提和人的心理潛力得到開發時,人的個性才會豐富、才能夠展現。而且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主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和先導,馬克思在論述人的個性全面發展時,明確提出人的心理素質在內?quot;精神"的發展。
而且,作為課堂教學本身,它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傳授知識、發展能力上,還表現在良好的心理品質(興趣、愛好、性格、態度等非智力因素)和社會心理品質(即情感、交往、處事等)的培養與熏陶上。因而它對學生的影響可分為潛在的和顯在的,潛在的如學習成績的提高、學習熱情的高漲;顯在的如學生人格的升華、為人處事能力的提高等。而前者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通過課堂教學,把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中,生動、活潑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做易於讓學生接受,但同時也為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更多積極的情緒體驗,激發了更強烈的學習興趣,對自己更有信心,更事想像力、創造力,更願意和他人交往,更喜歡熱愛自己的班級時,學習成績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學生也會更?quot;後勁兒"。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首先本身要做到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教學時代,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仍然是很大的,有時隨便的一句話,在成人看來是很普通的。就有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如果不及時的加以引導和疏通,就有可能發展成為心理疾患。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識,而目前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流於形式,許多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不能自覺的運用理學和教育學的有關知識來幫助學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有的學校拿校醫來充當,有些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仍然以教育者的身份自處,學生心理緊張,不敢與其交談、接近,這樣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廣泛地展開心理學知識的培訓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
(三)在小學專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
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理論部分,三要是心理衛生與健康的理論常識,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常識,使學生能夠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況,提高抵禦心理疾病的能力;另一部分可設為實際訓練操作部分,這也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讓他們掌握一些轉移情緒、渲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做到防患於未然。
目前,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種課程化的傾向,有些學校認為開設了一門心理衛生課便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孰不知這只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途徑而並非唯一途徑:有些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向學生傳授大量的心理學的死知識,甚至讓學生死記一些名詞、條條以備考查,孰不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應是生活經驗經驗型的,而不是知識傳授型的,更不是又僅通過記住一些死知識而解決問題的,對學生進行考查更是荒謬至極。這種傾向應該是學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避免的,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並輻之適當地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問題的有關活動。
(四)設置心理咨詢服務處和心理咨詢信箱。
這也是一條很重要的途徑,雖然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重在預防,但我們也必須正視實際中已存在了不少的學生有很嚴重的心理問題。浙江的9歲男孩徐鍵,北京的13歲女孩袁鑫,都是連年以三好學生,都由於心理素質的脆弱,一個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個自殺未成而將永遠為躺在床上;而且當代學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識增強,學生們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致落落大方自然地進進行心理咨詢。據上海青少年心理門診部的反映:近年來高中生獨自來過廳心理咨詢的已經很常見,這類就診者己達20%,這說明當代學生對心理咨詢有著強烈護心理需求。
設置心理咨詢信箱,對於一些不善於面對面交談的學生很方便;或者有些學生有某些文題羞於表達,有些學生礙於顏面。設立心理咨詢信箱可以方便這部分學生,讓他們的心理問題及時的得以發現,使教師有針對性地解決。
(五)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其內容包括智商鑒定的分數、非智力因素的測查(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學習熱情、學習方法、師生、朋友關系等)、氣質類型的調查、人格障礙的調查等。這些情況都應以檔案的形式保存,以備將來資料的查找,方案研究及對學生進行幫助教育之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重在預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抵禦心理疾病的能力,做到防患於未然。當然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而且三者的努力方向應一致,這樣才會對學生起較大的作用,如果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則會削減這沖作用。從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三者的努力方向一致,使個體形成統一的人格;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可能會導致學生形成分裂的人格。例如有一個學生撿到錢,還給失主,老師表揚他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而家長卻罵他是個笨蛋,他就會感到無所適從,久而久之,造成人格分裂。
因此,在學校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H. 心理健康教育A證怎麼拿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培訓A證考核要求。學習收獲(題目自擬,不低於1000字):請結合實際,談談參加A證培訓的收獲。例如印象最深刻的內容,對教育教學及個人生活的啟發,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舉例等等。
論文題目(任意選擇1題,3000—3500字)。學生抑鬱的輔導方法。學生考試焦慮的輔導方法。學生說謊的表現、原因和處理方法。學生厭學的表現、原因和輔導方法。偷竊行為的原因。
(8)如何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擴展閱讀: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首先從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入手,給與一定的投入,於2001年建立心理咨詢室,訂閱相關的辦刊書報,製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圖板。無論是專職心理教師還是兼職心理教師。
學校對其工作的特點給予承認,享受相應的待遇,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硬體建設上有了實實在在的物質保證。咨詢室的建立,(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校機制上的保證)從學校機制上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證,心理教師利用心理咨詢室的(這個)舞台,開展了一系列如
心理咨詢、建立學生心理成長檔案、組織各種專題培訓、針對心理問題比較突出的同學為家長提出許多指導和幫助的活動。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建立一支專兼職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隊伍,為開展心理健康輔導提供思想和人力的保證。
I. 作為班主任,怎樣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優化環境
環境是一個多維的主體的時空網路和氛圍,環境是人的心理素質達到優化的基本條件,是潛在的課程,具有陶冶、滲透、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良好的環境可使人的心理功能處於積極向上的「做功」態勢,並使人能進一步開發自身的心理潛能,從而促進人的健康發展。
1、課堂教學環境
班主任要抓好班級的環境布置。教學過程不僅是智能培育過程,也是健康的個性培育和發展的過程。學生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適應是與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度密切聯系的。教學環境中的光線、溫度、空氣、聲音、顏色和氣味等因素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活動。適宜的光線強度,淡綠色或淺藍色的牆壁,新鮮空氣以及適宜的溫度、聲音等都是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發展健康個性的有效因素。
2、課外、校外活動環境
班主任要注意安排好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第二課堂即課外、校外活動是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知、情、意、行、能和諧協調的過程,它對開闊學生的知識和思想背景,提高文化素養,擴大社交范圍和心理容量,以及發展個性等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也只有通過校內外實踐活動才能進一步發現和發掘自己的潛力。第二課堂的內容:①舉辦各種講座,其中特別要加強社會生活指導、心理衛生指導、社會信息處理指導、閱讀指導、審美指導等。這些可利用班會課,分學期分別舉行。②積極組織各種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活動。③建立多種類型課外活動小組、閱讀小組等。④依據德育大綱和校政教處相關內容安排,結合節日、紀念日以及假日與學生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專題系列活動。第二課堂要求體現知識性、情感性、藝術性、現實性、實踐性以及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提高文化修養層次。
學校的管理環境、班級環境、家庭環境以及自然社會與文化環境也都是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心理品質必要的因素,應從總體上考慮,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
二、心理輔導
青春期特有的生理特點使得其情緒行為具有明顯的不穩定特點,所以在學生初步熟悉校園環境後,學習及情緒行為就應成為心理輔導的主要內容。
1、了解心理現狀與有關知識,達到自我完善
班主任可通過心理測試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點和發展狀況,組織開設心理科學知識講座,了解心理健康、心理異常以及心理保健的一些知識,激發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保健、自我完善的慾望。
2、指導學生業餘生活,提高精神境界
①社交。學生夥伴具有傳遞信息和感情代償的作用。學生從交往中能加速認識人生的規范和責任,促進社會化。為此,班主任應和家長聯系,要積極支持並精心指導他們正確交友,在特別重視對學生的非正式群體的關心和指導,不斷提高其追求層次,使學生的交友環境能對他們每一個人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②閱讀。班主任要在學生中大力倡導讀好書,讀名著,這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陶冶情操、振奮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尤為重要的是在學生讀書活動中,必須加強閱讀指導,即使世界名著也要幫助學生了解名著的時代背景,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吸取精華,剔除糟粕,而不能讓其「囫圇吞棗」或「照單全收」。至於學生讀一些低劣之作,也要通過輔導,幫助他們分清良莠,增強免疫能力。③培養情趣高雅的愛好和特長,積極參加校內外有益於充實精神生活的個體活動。④記載閱讀筆記或生活日記。培養學生具有記載閱讀筆記或生活日記的習慣,可有助於學生將從書中或生活中所獲得的感受升華到較為深刻的層次,並使之條理化、系統化,不僅提高學生認識水平,而且不斷提高其精神境界。
3、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多維的自我調節方法,緩解精神緊張
班主任可教給學生一些調節自我心理的方法。①環境調節法:創造或尋找安謐、寧靜的環境。②語言調節法: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至理名言激勵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斗爭,或用無聲的語言自我提醒,自我暗示。③注意轉移法:將自己的注意力從消極轉移到積極有意義的方面去,盡力去做一些可轉移注意力的事情。④能量發泄法:不良的情緒可通過適當的途徑排遣和發泄,使氣惱的心情平靜下來,使聚積的怒氣消失大半。班主任要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不斷調節自己的心理,解除他們的心理困惑,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4、指導學生學會增強自信心的方法
班主任要善於通過各種方法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自信指個體對自己的一切,包括身體、能力、性格等各個方面,都能確認其正面價值,而且欣然接受自己現實的樣子。不因自身優點而驕傲,不因某種缺點而自卑。自信是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徵,自信力是每個人發揮內在潛能實現做人價值的內在動力機制。在生活中有了信心,有了理想和目標,才能使人一步步進入較高的發展階段,才能獲得學習、事業和生活的成功。
暗示是使學生獲得自信的一種巧妙的方法,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一些方面去努力,以期通過暗示提高自信力。①利用語言:多用肯定的語氣或多用肯定的方式,則可能消除自卑感,從而樹立信心,如:「天無絕人之路」,「天生我才必有用」等。②利用環境:存在抗拒情緒時,首先要調整內在條件;頭腦混沌時,應趕快去進行實際操作,調整周圍的環境;整理物質環境,做到窗明幾凈,條理分明。或者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都會給人以心理上的調整和安定感,甚至心理振奮。③利用動作:解除身體即生理上的緊張,無疑也解除了心理的緊張,如:加快走路的速度;激烈地擺動身體;提高講話的聲音等。④利用順序:逐一實現小目標或一個個具體的目標,或在學習之前將學習過程系統化,都可以增強自信力。⑤利用態度:要有意識地改變自己對事物的態度,盡力使用積極的做法,藉此可產生活力。如:在事物進行過程中,把可喜的結果視覺化,藉此增加信心;「破釜沉舟」,可以堅強自己的意志;每天堅持做好一件事情,既可以產生毅力,也可以培養自信力。
5、培養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形成自強不息的品質
作為班主任可運用以下手段提高學生的辨別、評價、選擇、判斷和踐行能力。①開拓視野法:介紹心理學、人才學、未來學的基本觀點及其他文化知識,了解學生的家庭特點,介紹國內及國際的形勢環境。②把握機遇法:通過學生獲得的成功和遇到的挫折經歷,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結交好友,接觸各種事物。③創設情境法:創設目標情境,指導學生確定適度的抱負水平,擬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和計劃。創設活動情境,指導學生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以獲得對事物較深刻的體會。創設倫理情境,針對學生在道德價值的某個方面所普遍存在的不確定或混亂,設計倫理道德事例引導學生從具體的現實問題出發,通過獨立審慎的思考,作出道德價值判斷與評價、道德選擇以及確立自己的道德立場。創設批評情境,指導學生學會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較為深入的討論(包括對某些模糊問題的辯護),幫助學生明確價值觀念,獲取正確的價值評價,提高道德判斷,道德踐行能力。
三、心理保健
做好學生的心理保健也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
1、青春期教育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成熟階段,圍繞高中階段青春期特點,將性生理、性心理與性人格教育密切結合,通過優化環境,樹立良好班風,開設青春期教育課等手段,提高學生性心理意識的境界,促進學生自我身心發育的優化。
對這一階段的學生使之能夠做到:①良好地調適自己的心情,理智地(自覺地)緩解生理發展前傾與社會成熟後移之間,性成熟與人格不完善,性道德觀念不明確之間的矛盾,在較高的思想境界支配下,確保青春美好,促進精神健康。②接受文明社會所公認的性行為准則和性愛倫理常識,尊重異性,理智地容納自己愛慕異性的情感,有較融洽的與異性同學交往的關系。③對大眾文化傳播有清醒的判斷,能區分淫穢和純潔、低級與崇高、謬誤與真理,有較高的鑒賞水平。
2、藝術教育
高中階段是人一生中對外界事物感知和理性思考最敏銳、最活躍、吸收力最強的時期。學校的所有時空都具有藝術性,班主任要善於捕捉藝術教育的因素,通過總體設計和加工,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藝術認識和實踐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感受美、評價美、創造美的水平,引導學生在塑造美好心靈的基礎上,能從言談、舉止、儀表、服飾等方面逐步形成文雅大方的風度,體現青春的活力、積極的情緒和高尚的情感,逐步形成豐富優美的個性。
3、體 育
班主任要大力組織好本班學生的體育活動。積極的體育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體質,促進大腦的發展,而且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也有很大作用。①創造有利於發展與特長的情景,增強自信力;②激發學生高度興奮,培養學生開朗、樂觀的性格;③有一定難度的運動,可培養學生的意志力。④可增強學生自我更新,自我開拓的能力。
四、注重個性、因人施教
班主任要注意班上學生的個性培養,要因人施教。主觀的要求與客觀的限制之間的矛盾在人格發展不成熟的學生身上會表現為較強烈的心理沖突,以至形成持續的心境,在一定條件下可導致心理異常。為此,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防止和克服不必要的心理沖突,也是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徑。班主任要特別重視與每一個學生形成心理相觸的密切感情,隨時隨地注意對學生採取一視同仁的態度。把每一位學生看成是有豐富個性的活動主體,這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學生施以個別影響的前提。為此,班主任必須努力使自己具有以下水平:①有創造的慾望和一定的創造成果,這是班主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②掌握必要的學生心理衛生知識和學生心理保健的一般方法。③善於洞察學生內在特徵和個性特點。④善於把握學生的表面現象與內心世界活動的區別與聯系,謹慎辨別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 。⑤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特有的可貴之處,明了學生心理沖突的出現不一定說明學生有過錯,更不一定必然產生不良後果,關鍵在於引導教育,謹防教育不慎,成為加劇學生心理沖突的外因。⑥要成為學生言行的導師和年長的朋友、知已,對學生真誠、平等、坦誠、理解,多作肯定的暗示,多做思想上的交流和心理上的溝通、疏導。
五、提高品德素質,促進心理健康
班主任要抓好學生品德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孤立地著眼於某一素質是不能達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必須開拓心理健康的培育領域。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是與學生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積極的生活態度緊密聯系的。為此,高中階段還必須加強理想教育、人生觀教育、紀律教育、道德教育、集體主義教、愛國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使學生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就是幫助他們養成自立、自信、自尊和自強的自我品質 ,從而形成積極健康的自我觀念,為他們以後取得人生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J.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意識的增強和人際關系的復雜,大大地加重了學生的心理緊張和壓力。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適應不同社會環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須具有國際競爭力,且極富創造力的人才。所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是當前教育的重要任務。目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的問題。而作為校教育工作前沿的班主任工作,更應該重視和正視這個問題。
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本人任教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學校,根據本人任教以來的觀察和調查,當前不少學生在「學習心理、人際關系、自我評價、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壓力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適應力差、群體性差、意志薄弱、對人冷漠等心理問題。究其產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學生自身的原因。不同學生的氣質、體質、身體健康、生理發育、智力水平、生活經歷等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與體驗,有的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甚至產生心理疾患。
2、學校的原因。雖然當前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實行「減負」政策,但由於各種因素影響,學校還存在片面追求學生成績的傾向,這依然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教師教育方法的簡單粗暴,學生個體間產生的矛盾,家庭對學生不恰當的要求,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發育,使部分學生厭學,畏懼交往,產生自卑,不能正確、全面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等情況。[1]
3、社會、家庭的原因。社會發展迅猛,舊的觀念受到沖擊,新的理念還沒形成,家庭結構的變化、家長教育思想的陳舊、教育方法的單一,有的家長對子女的高期望、高投入、高要求,外來工、農民工對子女的不聞不問、毫不關心等等原因,都加重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和對策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綜合素質全面提高。使學生的人格健全,心理潛能得到開發,生活上能自理,行動上能自律,心態上能自控,評價上能自省,情感上能自悅。因此班主任要配合學校開展多種形式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同時要發揮班級、家庭、社會的綜合、整合的功能,以關心幫助學生成長為目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於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與原則。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遵循、處理好三個原則:
(1)「普遍性與針對性」原則,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要有統一、有共性,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的發展,考慮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整體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和家長一直把關注學生學習的集點放在學生的分數上,分數作為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種體現,被賦予了太多的內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成了學生沉重的十字架,由此帶來了種種負面影響。當學生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分數時,學生體驗到的就是一種失敗感,漸漸地就形成一種期待性焦慮,對學習產生厭倦和無奈感,學習起來覺得索然無味。學習主動性降低。針對這個問題,班主任應該利用班會和學生多進行交流,使學生明白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兩種成就動機,一種是力求成功的動機,一種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告訴學生,只要是努力了,就是成功的。當人把精力放在關注自身的努力時,他就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自己,不關注一時的成敗,他明白,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都是在朝向目標前進一步,因此,即使面對困難,他也不畏懼,也要設法克服,為了實現目標,他敢於嘗試錯誤,敢於探索,所以他的努力、態度是積極的,學習起來是主動的,這時的學習動機是持久的,內在的。當學生關注自己的努力時,他成功了,歸因於自己付出了努力,失敗了,歸因於自己努力不夠,歸因於努力與否是一種可控的、內部的歸因方式,這種歸因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內在的動機、形成認識失敗,應對失敗,不受環境影響的正確態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都有重要的作用。
(2)「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原則,即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廣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同時重視學生個性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是有差異的人,而且他們的差異表現有多個方面,既有智力差異,又有心理品質的差異。教師只有善於發現差異,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良好的發展。[2]學生正處於身心快速成長時期,過早地用單純的「好」或「不好」來劃分他們的等級是不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師首先就要做到能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努力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對學生一視同仁、施予博愛。
比如我班上的同學XXX,是一位典型的特殊生,不愛學習,上課愛講話,特別是不愛衛生,經常隨地吐痰。因為隨地吐痰,經常引發和同學間的矛盾。同學們都不喜歡他。經過認真細致的觀察,我發現他衣著很整齊,不講衛生主要是沒有同學和他交往,使他在心理上產生焦慮感和孤獨感,促使他經常要做出引起別人注意的舉動來。為了改變這位同學的不良習慣,我首先做好班級同學們的思想工作,把這位同學身上出現的缺點,和班級的榮譽掛上鉤,要求班幹部發動每個同學來關心他、幫助他、監督他。同時,我利用班級的一些活動,宣傳隨地吐痰的危害性。對該同學出現的微小進步給予很高的評價。這樣使他在感受到老師、同學的友愛的同時,積極進入改造自我的腳色中。慢慢地,我發現他愛做值日了,我就耐心的和他一起打掃班級衛生,讓他明白班級的衛生是靠每個同學來維護的。經過一段時間,同學們評價他講文明了,愛衛生了。因為受到同學們的肯定,老師的鼓勵,尊嚴得到了維護,他自我約束的能力提高了。在課堂上,能看到他自信的舉手,聽到他響亮的回答,能看到他飽滿的學習情緒。
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每個學生自身都是富有潛能的個體,他們猶如一塊烏黑的煤炭,蘊涵著巨大的能量,他們需要的是火花,教師和家長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點燃,一經火花點燃,他們將釋放巨大的能量,燃燒成熊熊大火。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就能夠使之發生巨大的效應。當學生獲得成功時,要及時給以鼓勵、強化,我們不要吝嗇表揚,怕他們翹尾巴,學生只有在表揚和鼓勵中才能樹立自信和自尊。這其中尤其要鼓勵那些取得同樣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學生,給予他們良好的評價。
(3)「尊重與理解」原則,即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思想與感受。
學生的心身雖然還處於發展時期,可他們已有了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從師受益、能以平等的人格與人進行交流。他們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師不能無視於學生的個性,隨意扼殺他們的個性,然而教師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把學生納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而忽視他們自身性格、個性發展的要求。要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就得改變「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以朋友的身份來對待學生,引導他們樹立自己的內心信念。[3]同時,我們也應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學會選擇,讓他們在實踐中自我鍛煉、自我學習、自我成長。[4]例如:那些逆反的學生之所以有逆反行為,就是因為他們對人對事所持的批判態度。我們應對此持有寬容的態度,正確認識他們身上所存在的缺點與不足,允許他們犯錯誤,並引導他們認識事物的復雜性、矛盾性,切不可想以長者的訓斥、說教來教育他們。只有放下「架子」以朋友之身對其動之以情,方可曉之以理,幫助他們逐漸步入健康的成長軌道。
2、班主任在學校的工作中,直接組織、管理、教育著學生,班主任在班級的工作中要用心育的眼光對待學生,積極走入學生中間,與學生建立「理解、交流、平等、關愛」的師生關系。要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穩定的健康精神狀態,以飽滿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1)班主任每天都與學生接觸,要處理大量的班級事務。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態度、方法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特別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學生的工作中,要遵循心育的原理,堅持心育原則,貫徹心育思想,在解決矛盾、處理問題時首先從心育角度出發,做到先「聽」後「講」、先「理解」後「教育」,使班級每個學生都成為心理健康者。
我班女同學唐瑩,是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從小就喜歡異想天開,性格十分好動像個 「假小子」。學習成績極不理想。以前的老師這樣評價她:活潑有餘,不愛學習,沒有責任感。這孩子喜歡一些新鮮的東西,如賽車、變形金剛、還特別喜歡體育運動。我想,要是把這些精力用在學習上就好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和幫助,成效不大。班級實行「好人好事登記本」後,我發現她經常往我身邊轉,看得出她想爭取得到表揚,上榮譽欄。如何發揮她的特長,讓她如願以償呢?一個設想在我腦中一現,我對她說:「唐瑩,學校要開運動會了,我班的運動員要如何選擇,合理安排,你能給老師出個注意嗎?」「當然能。」於是,她主動承擔了運動會的組織工作,挑選運動員,安排接力隊,組織啦啦隊和後勤人員等等。結果由她一手操辦的我班代表隊,一舉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當她看到經過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績時,高興極了。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對她進行鼓勵和幫助,希望她在學習上也能有所進步。果然,在以後的日子裡,她不斷的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從我校畢業。
(2)、發揮日記在心育中的重要作用。隨著學生年齡增長,學生心理閉鎖性越來越強。許多心思想法不再說出來,而是寫出來,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抓住這一特點,運用日記開展心育及思想工作是班主任開展心育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一種方式。使用日記時要注意學生的日記內容對家長、同學、教師保密,只有班主任心知肚明。日記中言論不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另外,班主任要認真批閱日記,必須寫評語,針對學生的各種心理,各種疑惑,談談自己看法,要接納學生的意見或建議,疏導學生心理問題,鼓勵學生的良好行為。日記的運用,使大部分學生在日常校園生活中產生心理壓力有地方談,意見或建議有地方提,出現的心理矛盾與沖突有地方解決,它對師生溝通感情、架設理解橋梁,對教師深入學生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具有重要作用。
(3)家長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補充。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源於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後進生存在的許多問題行為源於他們的心理問題與障礙。只有摸清根源,才能對症下葯。有些單親家庭、離異重組家庭,家庭環境不佳,教育方法不當等,使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出現心理問題及障礙:如狂妄自大、自卑、厭學、孤僻等。[5]所以,班主任要建立班級學生的家庭檔案,了解班級學生的家庭情況。走出校門,向家長傳授心理學教育的基本知識,一是提高家長的自身心理素質,在家庭教育中能自覺調整心態,運用科學的家教方法減少、杜絕家長原因給子女造成的心理壓力。二是通過家長開展家庭心育,增強家庭心理疏導的實效,保障子女情緒穩定,教會子女學會自我激勵,自我轉移,自我疏導的調節方法,培養孩子自辨、自控、自理、自治能力。
我班胡XX同學,是個自信自負,自暴自棄多種矛盾結合的個體。起因是從小父母離異,缺乏良好的家庭教養而養成他生活散漫,不愛學習和整天逃學的陋習。發展到後來,經常幾天不回家,家長也對他失去了信心,不是打就是罵。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他的班主任,我認為在學校工作一天,我就得是學生的朋友,教練,心理醫生,代理父母,教育好學生是我的天職。於是,我主動和家長共同探討教育的方法,引導家長用賞識的目光發掘孩子優點,學會表揚他,鼓勵他。我對家長說「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應該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家長聽後十分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首先向孩子道了歉,學會了理解和關心孩子,改變了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使胡XX逐漸改變了陋習,健康的成長。
三、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1) 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
生動活潑的集體活動可促進人際交往,建立團結、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體驗生活在集體中的樂趣,使不同才能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表現自己,取得成功的機會,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班主任設計的活動一定要有針對性,即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哪些心理品質,設計什麼樣的活動作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數。
(2) 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
隨著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班會作為班主任疏導教育學生的一種形式,被班主任賦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輔導的功能,這種班會也被稱為班會心理課。班級是學生最經常活動的場所,同學之間年齡相仿,經歷相似,共同的課堂、班主任、科任教師,對一些問題的理解有著這樣、那樣的共識,所以,同學之間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題班會中班主任和學生的共同研討所產生的良好氛圍,有利於疏導學生心理困惑及矯正學生的不良心態。主題班會前應有所准備,摸清學生的心理發展脈絡,加以適當的引導,以確保班會的正確導向。召開班會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表述時言語和情感上的細微變化,理解學生沒說出的深層次意思,尋找學生群體趨向,及時補充自己的計劃,以解開學生心中的症結。
班主任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首先要認同學生的想法,然後有意識引導,使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由學生自己自然地改變原有的不正確觀念或想法。但同時必須注意,避免揭露學生隱私,防止出現新的心理問題,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暢談自己看法的積極性,通過同學間的互補,使學生放下心理負擔。
總之,今天的學校已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機構,它需要承擔更多社會其他機構承擔的職能,今天的學校被期望成為社會兒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娛中心。[6]學校也要提供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營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服務。在諸多的內容里,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顯現出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我們的班主任老師要首當其沖,切實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