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心理咨詢輔導
1. 我想去大學做心理輔導老師,具體要怎麼做
碩士不談至少有張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心理咨詢是一項復雜的科學,不是說你覺得自己會開導別人之類的就能做了,它得至少具備相當的基礎知識。理論性的基礎知識點是很多的,心理學是理科專業。
想去正常的大學做心理輔導老師沒這么簡單,撇開關系不談,光碩士也沒用,起碼是心理學專業相關碩士,而且本科是否是關聯專業,高校也會看的。
建議樓主多看書,我記得搜狐網有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導論公開課,樓主也可以先進行了解。
2. 怎樣做心理輔導【夫妻】
您的問題發表已將近一周的時間,沒人來回答,說實在話一個原因是問題沒提的太好,因為不知道是您要用在自己的家庭中間,還是對外輔導。另外還有一個是因為現代人基本沒有幾個真正關心家庭關系維護的,有為數不多的也有點力不從心。雖然不太完全理解您的提問用意,但本人還是折中一下,表達一點粗淺的意見。 首先要明確婚姻的意義。我們中國話是講到天賜良緣,也有講是天意的;而西方傳入中國的說法是:婚姻是神聖的、婚姻是聖潔的,也在一段時間內得到國人的承認。這些說法也是真實的,是必須要尊重的。 但是必須提到的是:言傳身教 這個詞,因為沒有自己生命里的經歷,就沒法真正尋找問題的突破口,無法輔佐、無法真正體會到接受者的心裡感受和需要;再者已婚人士若要面對家庭問題,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是:雙方必須尊重婚姻,必須相互坦誠,這是解決一切家庭問題的起步點,沒有真愛就沒有誠實,沒有尊重就沒有互助。所以您若要解決家庭婚姻問題的話(無論對己還是對人)就必須深切的明白以上的一點言語。(現代人幾乎不明白婚姻的意義,因為根本不尊重婚姻)輔導時必須明確受導雙方的相互坦誠率。(我憎惡離婚) 現在外面應該也有一些輔導的資料,不過我認為都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推薦25336865的QQ空間,裡面有講到一些關於基督徒婚姻的文章,您若願意了解,一定能得到幫助。如果可以的話,建議您尋找在中國為數不多的真正的基督徒,他/她們的標准和原則是最上等的,我也是從這些人的見證里的到幫助和啟迪的。祝您一切順利!
3. 如何輔導學生心理健康
要長時間的去。感恩孩子講心理學的健康。慢慢的就不到他心理健康了。你要和他去講一些。關於課外的學習。或者是娛樂。這樣的話孩子慢慢兒的。學生都心理健康是非常好的。
4. 在家裡如何給孩子做心理輔導
首先要心平氣和,多與孩子交流,通過交流找到問題的所在。再一一攻破。
望樓主採納為滿意答案,謝謝!
5. 如何給孩子做心理輔導
1.教育疏導。孩子有些心理問題是因為對所見所聞不理解看不慣而引起的。這需要及時給予教育,幫助分清是非。
2.以身作則。孩子有些心理問題是由於家長行為不檢點或情緒不健康造成的。這時,家長只有教育自己,以自己的心理健康帶動孩子心理健康。
3.精神支持。孩子有時會遇上「好心不得好報」甚至惡意的回報而處於委屈、痛苦之中。針對這種情況,要從精神上支持孩子,幫助他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4.理智思考。在孩子感情沖動、不能冷靜地思考間題時,要幫助孩子克制自已,及時反思,不做出過激的舉動或後悔莫及的事情
5.情緒激發。孩子常常會不明不白地出現情緒問題。遇到這種情況,只有激發情緒,以情制情。至於以什麼情制什麼情,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6.迴避轉移。引導孩子把一些不愉快的念頭、感情和沖動置於一邊,或者把情緒轉移到有意義的方面去,在不知不覺中保持心境的安寧。
7.宣洩放鬆。幫助孩子將積壓在心中的消極情緒和怨恨釋放出來,以鬆弛緊張的肌肉,緩和焦慮的情緒。
8.彌補過失。如果是孩子自己的過失而引起的煩惱,就要幫助其改正錯誤,使別人得到安慰,也使自己得到快樂。
6. 如何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首先,別當他是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將自己和他的身份平等開袋。輔導之前肯定要做些「功課」,忘記自己的身份,不要帶著居高臨下的口吻與他對話,學生感覺得到,便往往不願意說實話。不要以「我建議/覺得/希望你...」或者「你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之類作為一句話的開頭,讓他感覺到被責備立刻產生了抵觸心理。
朋友式的平等對話更適宜,引導性的對話,也就是你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而自己做一個傾聽者,從他的話語中分析原因並選擇他能接受的開導方式,比如第一句說,「最近看你總是......是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正如很多心理出現小瑕疵的學生,多半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懷的。
具體學生具體分析,大致的道理和方法都寫在上面了。
7. 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一、了解情況,有的放矢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目標是: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提高他們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為很好地實現目標,首先應對學生存在的心理現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為此開展了「中學生心理行為情況調查」。從學習、與人相處、有哪些不良習慣,怎樣看待家長、老師的批評,與異性交往持何觀點、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私下裡與同學談論最多的話題是什麼?等二十九項內容,以不記名問卷的形式對在校十二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調查,從統計結果來看:對升入理想學校缺乏信心的佔71.3%。對家長、老師的批評指責,不能正確對待、厭煩的佔71.4%,認為自己有不良好習慣的(如:抽煙,上網吧,說謊等)佔49.7%,在精神上需要別人幫助的佔63.4%。在「最害怕的」一欄中有72%的同學填考試成績不好,遭家長老師的批評;對與異性的交往過密有31.3%同學不贊成,有42%的同學表示不會有壞影響;私下談論與學習做人無關的佔71.9%。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在心理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通過調查,掌握了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便可有針對性地開展好具體工作:
1、通過開家長會、家訪等途徑,向家長介紹同學們在校表現,向他們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導,幫助他們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應對策略,積極創造適於學生成長的社會心理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如:通過召開「讓別人妒嫉我吧」主題班會,培養同學們敢為人先、勇於進取的心理品格和成就事業的毅力。通過主題辯論「怎樣對待家長、老師對我們的批評、指責」,幫助同學們培養耐受挫折、寬厚待人、能屈能伸的心理品格和堅忍不拔的性格。把握好時機,以不定形式,訓練同學們勝不驕、敗不餒、不自卑、不怯場等心理品格以及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等。
3、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只有在學生自覺成為教育的主體,即把外來的要求轉變為自覺行為時,教育工作才能有真正的效果。而自我教育的前提便是一定的自我意識水平。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念、自我體驗、自我概念、自我監督和自我評價等形式。自我意識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中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學生的情感、意志、行為、處理人際關系的特點,無不受到自我意識的影響和制約。自我意識較高的同學,一般都有較積極的自我形象,容易悅納自己,做到自愛、自重、自信、自尊,而這恰是學生保持心理健康、走向成功之路的基本條件。為此,班主任要幫助每個同學提高自我意識水平,如在班級張貼「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的標語,以及與之相關的條幅,營造環境,時時警覺同學。讓同學們喊響「三我」口號——「我要做好,我能做好,我一定做好」,並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出的「積極進步二十要」,將它們制牌掛於教室前方,創設氛圍,讓同學們時時對照,嚴格要求自己,增強自我意識。同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過程。要及時指出同學們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並予以引導、糾正。學生只有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會產生改正和提高的願望。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予以肯定、鼓勵,從而使其產生奮進的信心。除運用的自我督促、自我命令、自我鼓勵手段外,還注意讓同學們做到自我計劃、自我禁止。讓自我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教育教學管理中,還要幫助學生從第三者的角度去冷靜地觀察自己,客觀地去分析自己的個性的積極特徵和消極特徵,探索自己的實際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動機水平、正視自己的價值。如:開展以「我有陋習嗎?我現有的習慣能給我帶來什麼好處?」為主題的演講討論。通過這一活動,讓同學們都受到了很好地教育,無陋習者認為更進一步提高,有的也有了很好地認識,以致努力改正。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促其心理健康不可忽視的因素,班主任要幫助學生首先做好與自己關系比較密切、親近的同學、老師、家長的友好相處。要引導學生掌握積極傾聽的技能,准確領會他人意圖的技能,幫助學生形成虛心向他人學習的態度與對他人的長處表示贊賞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向他人提出請求和委婉地向他人表達否定性意見的能力等。如:開展主題演講「溝通理解是關鍵——正確對待父母、老師對我們提出的要求」。要求先認真寫好演講稿,然後進行演講交流;開展「我應向他們學習」主題演講,以致同學們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等。
4、正確引導同學們對升學問題的認識。造成學生厭學、抑鬱等不良心理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升學的壓力(能否考上理想學校,選擇好理想的專業)。現實的情況是絕大多數同學對此很盲目、很被動。從而班主任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開拓眼界,使學生認識到社會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滿足社會需要便是自我價值的最好實現。在此前提下引導學生,確定切合實際的自我期望值和奮斗目標,自我設計、自我實現、不背包袱,發揮好潛能,從而取得自己滿意的結果。
二、注重反饋,提高效能。
反饋,是控制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班主任應注重做好心理輔導效能的追蹤反饋。從班主任角度講,要求不斷地把自己頭腦或生活中儲存的信息輸送給學生,讓這些信息作用於學生,引起學生的反應,從學生方面講,要不斷地把班主任輸入的信息再以不同的方式輸出。讓這些信息重新作用於班主任。學生的信息輸出能力反映了班主任心理輔導效能的高低。由於學生的心理素質高低不同,知識基礎和潛能也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對心理輔導的效能就公有不盡相同。有的部分輸出,有的原型輸出,有的同時發出新的信息。班主任應根據學生心理信息的輸出情況,及時跟蹤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特點,靈活地、及時地調整心理輔導的內容和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學生能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反饋。成功,對一個學生本身來說,是對其進步的最高獎賞,能激勵其更好進步。同時,成功者又是一個絕好的榜樣,褒揚他是激勵其他同學最有力的手段。在教學管理中,通過評出每月「進步之星」的做法,讓同學們去體驗轉變、進步的喜悅,追求成功。另外,將走出校門(或就業或升學)同學的感受——取得成功的經驗,特別是他們在校時的心理表現、變化等。以書信、座談等形式反饋給在校同學。激起學生勇於實踐,勇於前進的信念,增強追求成功的慾望和信心,進而產生健康的心理活動,提高心理輔導的效能。
三、情感交流,貫穿始終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和對象所持的態度體驗,屬非智力因素,是對人的身心各方面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強大精神力量,它不僅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具有廣泛的影響,而且在實踐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一千次的確信,如果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的清示,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人們的認識過程,總是伴隨著情感過程,認識的程度也與情感有關。從而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要注意運用好「情感」這一杠桿,首先班主任要加強自己的情感修養,重視和增強自己活動的感染力,以豐富、高尚的情感去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其次班主任要善於把自己內心的感情充分地表現出來,從而有效地發揮情感感染力的作用。再次,利用好情感遷移功能,設法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的積極情感遷移到教師所講的內容上,即「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為班主任,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應隨時把著眼放在如何增強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的實踐中,注重做好心理輔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