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
Ⅰ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對中學生心理輔導的12種方法
一、聆聽法
聆聽法是指咨詢者認真、耐心地傾聽來訪者訴說的技巧,包括耳聞與目睹。耳聞即用耳聽,目睹即觀察來訪者的體態語言,從而聽出來訪者的心聲。咨詢者在與來訪者的交談中,主要是聽,而不是說;咨詢者與來訪者之間不是師生關系,而是朋友關系。咨詢者對來訪者要平等相處,熱情接待。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會聽。交談時咨詢者與來訪者需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個距離是一種心理距離,這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聽來訪者講話時,咨詢者既不能一直盯著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聽的過程中,咨詢者要不時有簡短的鼓勵對方講下去的反應,如"嗯","是這樣嗎?"等等,表示自己是在關注他的講話。在聽對方的講話時,咨詢者自己的情感和體態語言也要與對方相適應。如對方高興,咨詢者要表示喜悅;對方悲傷,咨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聽時,咨詢者的身體要微微前傾,並不時適當地點頭。總之,聆聽法的關鍵是用心去聽。
二、移情法
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體驗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樣,來理解和分擔來訪者的各種精神負荷。如一個來訪者談到自己在班裡當眾受辱一事時說:"我當時氣極了,真想拿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詢者則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你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這件事對你的傷害太大了?"
三、認知法
認知法又稱ABCDE理論,它是指發生了事件A,由於有B的想法,便產生了心理障礙的後果C。如果通過心理咨詢,將B的想法改為為D(新的想法),就會有E這個新的後果,C這個心理障礙就消除了。這種改變認知結構的方法,就是認知法。這個方法也可以稱為"說明開導"法,接近於日常的個別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
移置法是指一個人的一種奮斗目標慘遭失敗,心理上受到了嚴重傷害,如能將其奮斗目標加以轉移,從而改變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屢遭失敗而作《春秋》,司馬遷受宮刑而著《史記》,張海迪高位截癱而刻苦自學等等。如來訪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詢者就可移置其奮斗目標,可以建議其去考中專、職校或從業,若一定想上大學,不如考電視大學、職工大學,不是照樣可以進大學,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學呢?
五、暗示法
暗示是一種常見的、奇妙的心理現象,人們可以通過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為它而無病生起病來。這就是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暗示法指咨詢者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行為,讓來訪者接受積極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對增強自信心,克服考試焦慮、比賽怯場、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關鍵是來訪者要相信這種暗示,否則收效甚微。
六、松馳法
松馳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從頭到腳逐步放鬆的方法,順序為幾句語言表達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靜;②我的右(左)手或腳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腳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穩、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輕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額涼絲絲的很舒服。這個公式最早是由德國精神病學家舒爾茨提出的,以後各國心理學家根據這個公式,編制了放鬆訓練的指導和暗示語,製成錄音帶讓來訪者進行松馳。一般一次20分鍾左右,一個療程為10天。經過訓練後,來訪者掌握了這套松馳技術,會迅速使自己的肌肉鬆馳下來,血壓會降低,心率會放慢。除了這種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鬆。冥想就是讓來訪者回憶起自己經歷過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經過,越具體形象越好。運用松馳法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放鬆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雜念,呼吸平穩,入靜。此法對因緊張而引起的各種焦慮以及恐慌,尤為有效,還可改善人的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這個方法通常與系統脫敏法結合起來使用。
七、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法是指有步驟地、由弱到強地逐步適應某種引起過敏反應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試焦慮,可將引起學生過敏刺激的過程,分解成若干階段;①考試當天走出家門;②離學校還有100米;③離校還有50米;④離校還有10米;⑤跨進校門;⑥進入走廊;⑦走進教室;⑧入座;⑨考試鈴響;⑩拿到試卷。依次做好10張卡片,編好號。系統脫敏時,先拿出第一張卡(考試當天走出家門),想像當時的情景,心理有些緊張,就接著做松馳練習,放鬆全身肌肉。放鬆後,再拿起這張卡片,如再緊張,再進行放鬆,直到不緊張了,才做下面一張卡片,依次類推。直到10張卡片都做完了,考試焦慮也就消除了。這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張卡片,不可心急。做後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像考試的情境時不於緊張為止。
八、厭惡法
厭惡法是使外界刺激與來訪者的變態行為之間,建立起密切的條件反射,這主要用於治療那種有社會危害性的心理障礙,如性變態。咨詢者可指導來訪者,當自己一有"壞"念頭時,就用像皮筋彈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壞"念頭與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條件反射:一有"壞"念頭,就感到手痛,以此來戒除惡習。這種方法,一定要在來訪者本人有克服這個心理障礙的迫切願望時,才能進行。
九、疏泄法
疏泄法是指將沉鬱在人體內的種種不愉快感受,如悲傷的情緒等排出體外的心理過程。疏泄法有以下幾種:一是讓其痛哭一場。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表明,哭不僅可以減輕心理的悲痛情緒,還有利於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傷器不起來,可建議他看悲傷的小說或影視節目,幫助他把眼淚排泄出來。二是向知心好友訴說自己的煩惱或悲痛。第三,可向報刊或自己信任的有關機構寫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詢室也是一種很好的疏泄場所。
十、領悟法
領悟法又稱認知領悟療法,是中國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鍾友彬等創立。鍾友彬認為,成年人產生神經症的根源不在現在,而在於幼年時無意識的創傷體驗,如父母離異、缺少母愛、各種軀體病痛和災難、體罰、嚴重的情緒刺激、劇烈的驚嚇等,由此產生的焦慮為初級焦慮。成年人處在困境中或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而產生的焦慮,為次級焦慮。次級焦慮經過心理機制的加工被變成種種神經性的症狀,但當事人本身並未意識到。所謂領悟,就是通過當事人對病因的回憶和咨詢者的解釋,使當事人醒悟到發病的根源,從而治好他的心病。
十一、激勵法
激勵法是指激發一個追求某些既定目標的願意程度的技術,包括激發動機、鼓勵行為、形成動力等因素。咨詢者要密切注意來訪者身上的閃光點,要肯定這個閃光點,鼓勵它燃燒起來,以挖掘來訪者的心理潛能。激勵要講究方法,它要求咨詢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明確的目標、誠懇的態度和嫻熟的技巧。激發對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此法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喚起被激勵者的成功經驗和對成功的向入,並創造條件讓其成功。
十二、突破法
心理上的突破法是指人類為創造成功的人生,調整不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的措施和技術,其目的是建立新的適合自己健康發展的心理機制。
Ⅱ 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輔導
1
對於有「精神緊張、焦慮不安」這類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在弄清原因的前提下,與學生談心說理,耐心開解,以消除他的恐懼不安情緒。
2
對於「自卑感重,自信心不足」類學生,教師應重點啟發他們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要讓他們明白,人的才能是多元的,這方面不如別人,那方面卻可能超出別人。高爾基童年飽受貧困、磨難,卻成就了他的頑強與堅毅,貝多芬晚年遭受失聰之苦,卻諦造了他的偉大樂章。所以人不能喪失信心,相信通過努力總會取得一個屬於自己的成功。可以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表現自己。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
3
對於「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學生的心理輔導。堅強的意志是在與困難作斗爭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教師應通過課內外一切活動為學生鍛煉意志創造條件。首先,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有的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就退卻,或轉向老師同學尋求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包辦代替,應鼓勵他們攻克堡壘,以鍛煉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其次,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參加體育鍛煉和比賽等方式鍛煉他們堅強的意志。
4
對於「散漫懶惰,無心向學」類後進生的心理輔導。對他們要多進行理想前途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又重視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要悉心地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此外,對他們應嚴格要求,要他們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逐步培養他們的紀律觀念,當這類後進生有了點滴的進步時,教師應及時肯定和表揚,讓他們充分享受做一個好學生的樂趣,使其增強信心爭取更大的進步,從而慢慢改變其懶散厭學的作風。
5
關心愛護學生,理解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應持的態度,又是原則方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教師切忌對他們諷刺、挖苦、處罰,應親近他們,同他們交朋友,引導他們把心裡話說出來,讓他們安定情緒,減輕緊張程度;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理解他們的苦惱之處,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應在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中同他們擺事實、講道理,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6
教師與家長緊密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當然是主角,但還需得到家長這個配角緊密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的作用。因此,學校必須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懂得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給家長相關的基本知識。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包辦、不代替,而要啟發引導,給孩子以信心和勇氣,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當孩子考試、競賽受挫折時,不責備,不斥罵,而應多鼓勵,讓孩子跌倒後重新站起來,邁開堅實的步伐努力向前,直到取得勝利。此外,教師通過約見家長、家訪、信訪、電話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思想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與家長共同探討做好學生心理輔導的對策,以保證學生身心人格健康發展。
Ⅲ 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的輔導
如何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
很高興坐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由於到目前為止,學校教育還沒有明確的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教材,以及本人也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探討之中,說得不足的地方,請大家多多見諒。
心理輔導活動課也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它具有發展性和預防性,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活動形式,其特點是:它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主線確立活動目標,以學生的心理需要和關注熱點組織活動內容,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體驗為核心,以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成長為歸宿,以學生學會自助和助人為目的。
心理輔導課不同於一般學科課程,不是單純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單純的心理品質的訓練,它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中心,在學生沒有學習知識的壓力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放鬆心情的緩沖地帶,使學生在這里能夠重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為更好地發展自我奠定基礎。如今學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社會、學校、家長的重視,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們廣大教師面臨著新的挑戰,即怎麼樣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怎麼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上好心理健康活動課是我們達到這一目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心理輔導活動課呢?下面我就心理活動課的主題選擇、目標設定、活動形式、教學的設計流程談談我的看法。
一、確定輔導主題
主題的確定非常重要,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設計首先要從課程的名稱開始。課程的主題是一節課的中心或「靈魂」,好的主題能吸引學生,發人深省,引發相關的思維活動。因此,科學准確地選題是班級心理活動課成功的前提。心理活動課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班的具體情況確定。了解學生需要什麼,有什麼困惑,其共性的問題是什麼,有什麼個性的問題表現。這樣的設計才有針對性,學生在課堂上才有話可說。我們在確定主題時要注意三點:⑴選題不要單一。(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對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競賽主題選擇情況的調查中)大多數人選題集中在情緒和人際交往方面為主題的居多,而涉及學習心理、適應問題、網路問題、厭學問題、青春期問題等主題的較少。因此我們應當選擇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的如「長大的感覺」「多變的情緒」「消除誤會心舒暢」等等,這些主題內容具體形象、容易操作,課堂氣氛也較活躍。⑵主體范圍不宜過大。許多心理輔導老師在確定主題時,應該認真考慮主題的范圍和課堂的容量,如人際交往、讓世界充滿愛、歡樂人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等等。這些主題范圍就過大。主題過大,難以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成輔導任務。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方面內容,內容確定之後要用通俗、准確的語言提煉主題。例如進行「人際交往」方面的輔導,可以提煉成「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與父母溝通」等這樣的具體主題進行輔導。主題要小,以小見大,這樣師生在活動中就便於操作,並在活動中達到真正的體驗和感悟,起到調節心理的作用。⑶主題的內容不能引起歧義。如有位老師選擇了《信自己,收獲大》這樣一個主題,在輔導課臨結束是進行總結提問學生:「同學們,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獲呀!」有位學生回答說:「這節課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不要相信別人。」因此,我們在確定主題時,要考慮主題是否會引起學生的誤解,否則就會誤導學生,使輔導效果大打折扣。
二、設定輔導目標
輔導目標是學生通過輔導活動後要達到的學習結果,輔導過程就是圍繞輔導目標進行的。輔導目標是輔導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確定了主題後,接著我們就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目標的設計應當具有導向和調控的作用,應當具體,以便於操作.在認知上應該『了解』什麼、『懂得』什麼或『轉變』什麼,在行為上要『學會』什麼,『養成』什麼或『改變』什麼,在情感上要『體驗』什麼,『感悟』什麼。其次,『可操作』主要體現在目標的適度性上,既不超越、也不低估學生的年齡特徵,目標的針對性應該非常鮮明。」上完了一節課以後,聽課老師往往會根據你所設置的目標去衡量一節課的好壞,看你的目標在你這節課上是否都達成了.而且目標的制定是否圍繞主題而定。輔導目標過多、太散,也就缺乏可操作性了。
比如:有一節主題為《快樂就在我身邊》的輔導課,心理輔導老師把目標定位三個:1、讓學生感受自己身邊的快樂並一起分享快樂。2、了解、掌握、緩解和消除不良情緒的幾種方法3、幫助學生增強對自己情緒的調控能力,形成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這三個目標形成三節課的內容,要在一節輔導課中完成這三個目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節心理輔導課中,輔導目標的設置不宜太多,目標要集中,不要面面俱到。另外,目標的設置要有層次性,層層深入。如《多變的情緒》一課,目標可設置為: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幫助學生懂得情緒雖然復雜多變,但卻是可以由自己來調控的、這兩個目標簡單明了,清晰、操作性強,並且層層深入。
Ⅳ 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所謂心理疏導就是對學生心理障礙的疏通和引導。學生的心理活動的阻塞現象,或心理失衡,失調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障礙」。目前,中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他們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性格的個性化都很強,但其面臨的社會卻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快節奏、多變化的社會,這對初識社會的中學生無疑是一種挑戰,這要求他們有較高的心理素質。而中學階段學生必須面對升學、就業、人際關系等強大的心理壓力,這對於某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情緒波動大的學生就可能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較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礙,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中學生心理障礙的誘因極多,表現形式紛繁復雜,主要表現為:(1)認知障礙。如學生對老師家長的思想教育不理解或對學科學習目的不明確而形成的應付心理或厭倦心理等。(2)情緒障礙。如學生因老師表揚或批評而形成的驕傲心理或自卑心理等。(3)性格障礙。如孤僻心理、抑鬱心理、狂妄心理等。(4)人際交往障礙。如早戀心理、嫉妒心理、懷疑心理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個體身上,上述心理障礙往往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幾種障礙交織在一起。
面對學生的心理障礙,班主任必須准確診斷,對症下葯,因勢利導以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取得了一定的心理教育經驗。我認為要想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創設班級美好的情感氛圍,為學生創造一個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
1.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良好的師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礎。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在教育活動中居於支配地位。因此,教師要從了解學生的心理出發,實現師生間的情感溝通,使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要求,使學生因真實感受到教師的親切與善意而樂於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2.創造心理吐露的機會。班主任要想了解學生的心理,除自己細心觀察外,還要想法為學生創造自我吐露心理的機會,讓學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開心扉、吐露自己的心聲。如:經常性地開設心理衛生知識講座,進行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學生調理好心理狀態,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當學生遇到挫折後,教師要及時與學生談心,平等地交流使學生能與教師作詳細傾訴,以獲得心理上的平衡。當某學生因不能以優異的成績來滿足自尊心時,教師可以創造一事實上的條件,使其在另外的技能活動方面取得好成績以獲得自尊心的滿足;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打擊時,引導學生將不愉快的事情置之腦後,從不和諧的氣氛中解脫出來,瀟灑地生活。
三、運用激勵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學生實現新的心理平衡。
激勵是一門藝術,它要求激勵者要有明確的目的、敏銳的洞察力、誠懇的態度和嫻熟的技巧。僅就激勵的技巧而言,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激發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贊賞學生的優點;有效地與被激勵者溝通,找出與被激勵者共同的信念;容忍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在激勵法中,激發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是關鍵,其根本措施就是喚起學生的成功經驗和對成功的嚮往,創造條件讓學生取得成功,在成功的體驗中真正激發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運用突破法促使學生建立起新的適合自己健康發展的心理機制。
某生因連續幾次考試成績不好,經過一番努力也未見起色,情緒低落,自嘆自己腦子笨,奮斗也沒用,肯定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學習失敗者,想放棄學習努力。這種自卑情緒是對幾次考試成績不好的消極防禦,如固定下來,就會嚴重製約他一生的健康成長。此時,教師及時與他一起討論,做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工作,明確指出其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樹立信心,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重新振作,找出失敗的根源,重揚前進的風帆。讓學生正確對待失敗,從長期的失敗陰影中突破自卑心理,充滿信心地去挑戰、去爭取新的成功,這就是清除心理障礙的突破法。
當然,中學生的心理疏導是一項艱巨而細致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各個方面的協同作戰,共同努力。作為負責做學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疏導,一是要在學生心理障礙出現之前進行及時疏導;二是不僅要消除外部誘因,更重要的是控制內部的、促使潛在的心理障礙變為現實的因素;三是要經常不斷地進行心理疏導,對那些無極端的表現形式,不易覺察的心理障礙要消除在萌芽狀態。
Ⅳ 對問題學生,怎樣進行心理輔導
肯定要找根源,斬草除根。每個學生的問題其實應該算到家長跟老師頭上,學生並不是加工車間里的產品,不會根據老師的意願做事。那些學生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覺得如果學校不包容這些學生,他們會叛逆的更厲害。就跟西班牙不禁毒一樣,他們的做法是,盡可能的給吸毒的人關愛,更包容那些吸毒的人,慢慢的,他們會更感激政府跟朋友的支持,西班牙是全球唯一一個不禁毒的國家,也是全球唯一一個吸毒率最低的國家。這個只是一個例子,希望老師們能做到包容學生,盡可能的去關心他們,而不是分為優生班跟差生班,這樣做是可以提高畢業率,但是並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這是現在的社會追求,但是現在這種教育方式已經落後好多年了。希望老師能夠理解我說的話。把我說的當做一個觀點來看待吧,碼這么多字也不容易0、0
Ⅵ 小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很多,這里只大致劃分為側重調整情緒的方法、側重訓練行為的方法及側重改變認知的方法。
要想了解更多的知識的話
那你可以把標題自己網路下的了
Ⅶ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有哪些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分析: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於學生未來的成長,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這不是說在小學重新開設一門新課程,而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優化整個教育過程。
行為主義觀的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社會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班杜拉(A.Banra)等認為,心理發展是量的不斷增加過程,是由環境和教育塑造起來的。由此可見,要使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展開,研究環境的創設與教育方式的突破是必需重視的途徑:
(一)外在環境的創設:
人與環境密不可分,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時,環境也創造人。」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力之大。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的場所,其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效果,物質環境的高雅有助於學生保持健康的心態、培養良好的品格。
1、 校園環境建設
(1) 校園主環境建設
(2) 校園、班級文化建設
2、校方積極溝通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
心理學專家指出:家庭是在兒童出生後首先接觸到的環境,是對兒童影響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環境。因此,家庭環境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班主任對於特殊家庭的家長和孩子更需多關心,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二)精神環境的創設:
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教師是精神環境的核心因素,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良好的精神環境則依賴於教師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所涵蓋的遠遠不只是一兩位心理健康輔導教師的努力可以達成的,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需要體現的是一個學校的文化,體現的是一個學校的凝聚力,體現的是人文關懷和對兒童文化的尊重。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應該不斷努力,
(三)矯正時注意方法做好保密工作:
要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實效性,讓學生毫無顧慮地說出自己的心聲,找出問題所在是很關鍵的。而要讓學生敢於說出心聲,及時做好保密工作是很重要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加強這方面的保密工作,盡可能保護學生個人隱私。這時,創設使學生感到安全的心理測試、治療的環境和氛圍,運用合理而巧妙的「保密方法」,會對測試的真實、可信提供保障。
四、總結: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新的時代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正確認識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當今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以後,我們應努力對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進行研究:創設更好的校園、班級、家庭等外在環境,合理運用教材內容、和諧師生關系,重視發覺精神環境的建設。
現代化的教育時代中,我們更不容忽視學校、社會、家庭的聯系,形成三者結合的教育網路,建立心理健康的「維護-預防-治療」等體系。在實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時,應該盡量做到家校結合,巧妙地用科學的方法對不同個性特徵的學生進行不同層面、不同方法的心理健康干預,旨在尋求更適合學生個體的教育方法與手段,盡可能減少學生內心的矛盾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目的。
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而細致的工作,今後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許會採用多種途徑和多樣化的方法,這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各科教師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的識,作為教師的我們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必須付出細心和耐心,同時更應該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質,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給小學生以積極的感染。
Ⅷ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意識的增強和人際關系的復雜,大大地加重了學生的心理緊張和壓力。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適應不同社會環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須具有國際競爭力,且極富創造力的人才。所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是當前教育的重要任務。目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的問題。而作為校教育工作前沿的班主任工作,更應該重視和正視這個問題。
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本人任教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學校,根據本人任教以來的觀察和調查,當前不少學生在「學習心理、人際關系、自我評價、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壓力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適應力差、群體性差、意志薄弱、對人冷漠等心理問題。究其產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學生自身的原因。不同學生的氣質、體質、身體健康、生理發育、智力水平、生活經歷等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與體驗,有的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甚至產生心理疾患。
2、學校的原因。雖然當前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實行「減負」政策,但由於各種因素影響,學校還存在片面追求學生成績的傾向,這依然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教師教育方法的簡單粗暴,學生個體間產生的矛盾,家庭對學生不恰當的要求,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發育,使部分學生厭學,畏懼交往,產生自卑,不能正確、全面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等情況。[1]
3、社會、家庭的原因。社會發展迅猛,舊的觀念受到沖擊,新的理念還沒形成,家庭結構的變化、家長教育思想的陳舊、教育方法的單一,有的家長對子女的高期望、高投入、高要求,外來工、農民工對子女的不聞不問、毫不關心等等原因,都加重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和對策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綜合素質全面提高。使學生的人格健全,心理潛能得到開發,生活上能自理,行動上能自律,心態上能自控,評價上能自省,情感上能自悅。因此班主任要配合學校開展多種形式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同時要發揮班級、家庭、社會的綜合、整合的功能,以關心幫助學生成長為目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於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與原則。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遵循、處理好三個原則:
(1)「普遍性與針對性」原則,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要有統一、有共性,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的發展,考慮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整體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和家長一直把關注學生學習的集點放在學生的分數上,分數作為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種體現,被賦予了太多的內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成了學生沉重的十字架,由此帶來了種種負面影響。當學生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分數時,學生體驗到的就是一種失敗感,漸漸地就形成一種期待性焦慮,對學習產生厭倦和無奈感,學習起來覺得索然無味。學習主動性降低。針對這個問題,班主任應該利用班會和學生多進行交流,使學生明白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兩種成就動機,一種是力求成功的動機,一種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告訴學生,只要是努力了,就是成功的。當人把精力放在關注自身的努力時,他就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自己,不關注一時的成敗,他明白,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都是在朝向目標前進一步,因此,即使面對困難,他也不畏懼,也要設法克服,為了實現目標,他敢於嘗試錯誤,敢於探索,所以他的努力、態度是積極的,學習起來是主動的,這時的學習動機是持久的,內在的。當學生關注自己的努力時,他成功了,歸因於自己付出了努力,失敗了,歸因於自己努力不夠,歸因於努力與否是一種可控的、內部的歸因方式,這種歸因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內在的動機、形成認識失敗,應對失敗,不受環境影響的正確態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都有重要的作用。
(2)「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原則,即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廣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同時重視學生個性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是有差異的人,而且他們的差異表現有多個方面,既有智力差異,又有心理品質的差異。教師只有善於發現差異,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良好的發展。[2]學生正處於身心快速成長時期,過早地用單純的「好」或「不好」來劃分他們的等級是不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師首先就要做到能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努力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對學生一視同仁、施予博愛。
比如我班上的同學XXX,是一位典型的特殊生,不愛學習,上課愛講話,特別是不愛衛生,經常隨地吐痰。因為隨地吐痰,經常引發和同學間的矛盾。同學們都不喜歡他。經過認真細致的觀察,我發現他衣著很整齊,不講衛生主要是沒有同學和他交往,使他在心理上產生焦慮感和孤獨感,促使他經常要做出引起別人注意的舉動來。為了改變這位同學的不良習慣,我首先做好班級同學們的思想工作,把這位同學身上出現的缺點,和班級的榮譽掛上鉤,要求班幹部發動每個同學來關心他、幫助他、監督他。同時,我利用班級的一些活動,宣傳隨地吐痰的危害性。對該同學出現的微小進步給予很高的評價。這樣使他在感受到老師、同學的友愛的同時,積極進入改造自我的腳色中。慢慢地,我發現他愛做值日了,我就耐心的和他一起打掃班級衛生,讓他明白班級的衛生是靠每個同學來維護的。經過一段時間,同學們評價他講文明了,愛衛生了。因為受到同學們的肯定,老師的鼓勵,尊嚴得到了維護,他自我約束的能力提高了。在課堂上,能看到他自信的舉手,聽到他響亮的回答,能看到他飽滿的學習情緒。
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每個學生自身都是富有潛能的個體,他們猶如一塊烏黑的煤炭,蘊涵著巨大的能量,他們需要的是火花,教師和家長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點燃,一經火花點燃,他們將釋放巨大的能量,燃燒成熊熊大火。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就能夠使之發生巨大的效應。當學生獲得成功時,要及時給以鼓勵、強化,我們不要吝嗇表揚,怕他們翹尾巴,學生只有在表揚和鼓勵中才能樹立自信和自尊。這其中尤其要鼓勵那些取得同樣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學生,給予他們良好的評價。
(3)「尊重與理解」原則,即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思想與感受。
學生的心身雖然還處於發展時期,可他們已有了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從師受益、能以平等的人格與人進行交流。他們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師不能無視於學生的個性,隨意扼殺他們的個性,然而教師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把學生納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而忽視他們自身性格、個性發展的要求。要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就得改變「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以朋友的身份來對待學生,引導他們樹立自己的內心信念。[3]同時,我們也應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學會選擇,讓他們在實踐中自我鍛煉、自我學習、自我成長。[4]例如:那些逆反的學生之所以有逆反行為,就是因為他們對人對事所持的批判態度。我們應對此持有寬容的態度,正確認識他們身上所存在的缺點與不足,允許他們犯錯誤,並引導他們認識事物的復雜性、矛盾性,切不可想以長者的訓斥、說教來教育他們。只有放下「架子」以朋友之身對其動之以情,方可曉之以理,幫助他們逐漸步入健康的成長軌道。
2、班主任在學校的工作中,直接組織、管理、教育著學生,班主任在班級的工作中要用心育的眼光對待學生,積極走入學生中間,與學生建立「理解、交流、平等、關愛」的師生關系。要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穩定的健康精神狀態,以飽滿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1)班主任每天都與學生接觸,要處理大量的班級事務。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態度、方法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特別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學生的工作中,要遵循心育的原理,堅持心育原則,貫徹心育思想,在解決矛盾、處理問題時首先從心育角度出發,做到先「聽」後「講」、先「理解」後「教育」,使班級每個學生都成為心理健康者。
我班女同學唐瑩,是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從小就喜歡異想天開,性格十分好動像個 「假小子」。學習成績極不理想。以前的老師這樣評價她:活潑有餘,不愛學習,沒有責任感。這孩子喜歡一些新鮮的東西,如賽車、變形金剛、還特別喜歡體育運動。我想,要是把這些精力用在學習上就好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和幫助,成效不大。班級實行「好人好事登記本」後,我發現她經常往我身邊轉,看得出她想爭取得到表揚,上榮譽欄。如何發揮她的特長,讓她如願以償呢?一個設想在我腦中一現,我對她說:「唐瑩,學校要開運動會了,我班的運動員要如何選擇,合理安排,你能給老師出個注意嗎?」「當然能。」於是,她主動承擔了運動會的組織工作,挑選運動員,安排接力隊,組織啦啦隊和後勤人員等等。結果由她一手操辦的我班代表隊,一舉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當她看到經過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績時,高興極了。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對她進行鼓勵和幫助,希望她在學習上也能有所進步。果然,在以後的日子裡,她不斷的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從我校畢業。
(2)、發揮日記在心育中的重要作用。隨著學生年齡增長,學生心理閉鎖性越來越強。許多心思想法不再說出來,而是寫出來,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抓住這一特點,運用日記開展心育及思想工作是班主任開展心育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一種方式。使用日記時要注意學生的日記內容對家長、同學、教師保密,只有班主任心知肚明。日記中言論不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另外,班主任要認真批閱日記,必須寫評語,針對學生的各種心理,各種疑惑,談談自己看法,要接納學生的意見或建議,疏導學生心理問題,鼓勵學生的良好行為。日記的運用,使大部分學生在日常校園生活中產生心理壓力有地方談,意見或建議有地方提,出現的心理矛盾與沖突有地方解決,它對師生溝通感情、架設理解橋梁,對教師深入學生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具有重要作用。
(3)家長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補充。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源於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後進生存在的許多問題行為源於他們的心理問題與障礙。只有摸清根源,才能對症下葯。有些單親家庭、離異重組家庭,家庭環境不佳,教育方法不當等,使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出現心理問題及障礙:如狂妄自大、自卑、厭學、孤僻等。[5]所以,班主任要建立班級學生的家庭檔案,了解班級學生的家庭情況。走出校門,向家長傳授心理學教育的基本知識,一是提高家長的自身心理素質,在家庭教育中能自覺調整心態,運用科學的家教方法減少、杜絕家長原因給子女造成的心理壓力。二是通過家長開展家庭心育,增強家庭心理疏導的實效,保障子女情緒穩定,教會子女學會自我激勵,自我轉移,自我疏導的調節方法,培養孩子自辨、自控、自理、自治能力。
我班胡XX同學,是個自信自負,自暴自棄多種矛盾結合的個體。起因是從小父母離異,缺乏良好的家庭教養而養成他生活散漫,不愛學習和整天逃學的陋習。發展到後來,經常幾天不回家,家長也對他失去了信心,不是打就是罵。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他的班主任,我認為在學校工作一天,我就得是學生的朋友,教練,心理醫生,代理父母,教育好學生是我的天職。於是,我主動和家長共同探討教育的方法,引導家長用賞識的目光發掘孩子優點,學會表揚他,鼓勵他。我對家長說「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應該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家長聽後十分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首先向孩子道了歉,學會了理解和關心孩子,改變了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使胡XX逐漸改變了陋習,健康的成長。
三、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1) 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
生動活潑的集體活動可促進人際交往,建立團結、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體驗生活在集體中的樂趣,使不同才能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表現自己,取得成功的機會,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班主任設計的活動一定要有針對性,即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哪些心理品質,設計什麼樣的活動作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數。
(2) 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
隨著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班會作為班主任疏導教育學生的一種形式,被班主任賦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輔導的功能,這種班會也被稱為班會心理課。班級是學生最經常活動的場所,同學之間年齡相仿,經歷相似,共同的課堂、班主任、科任教師,對一些問題的理解有著這樣、那樣的共識,所以,同學之間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題班會中班主任和學生的共同研討所產生的良好氛圍,有利於疏導學生心理困惑及矯正學生的不良心態。主題班會前應有所准備,摸清學生的心理發展脈絡,加以適當的引導,以確保班會的正確導向。召開班會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表述時言語和情感上的細微變化,理解學生沒說出的深層次意思,尋找學生群體趨向,及時補充自己的計劃,以解開學生心中的症結。
班主任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首先要認同學生的想法,然後有意識引導,使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由學生自己自然地改變原有的不正確觀念或想法。但同時必須注意,避免揭露學生隱私,防止出現新的心理問題,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暢談自己看法的積極性,通過同學間的互補,使學生放下心理負擔。
總之,今天的學校已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機構,它需要承擔更多社會其他機構承擔的職能,今天的學校被期望成為社會兒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娛中心。[6]學校也要提供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營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服務。在諸多的內容里,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顯現出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我們的班主任老師要首當其沖,切實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Ⅸ 如何對內向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性格內向的學生大多性格害羞恬靜,有自己一定的想法,不喜歡主動與人交流,在班級沒有存在感。性格內向的學生與同學老師交流少,直接溝通比較難,可以採用以下幾個方法進行疏導。
一、不吝嗇表揚和肯定。在課堂活動中給他們製造發言的機會,並根據他們勇敢發言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使他們樹立自信。
二、人為製造師生人際關系。發揚班集體團隊力量,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或者興趣小組,並根據他們的特長予以任命相應的職務,使他們主動和教師形成工作關系,保持長期定期的生活交際,克服他們畏懼交際心理,從被動和同學及老師打交道久而久之習慣這種人際關系,從而為他們勇敢踏出第一步奠定基礎。
三、發揮同學帶動作用。在課堂活動中,鼓勵性格活潑外形同學和他們交朋友,使他們在班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和力量,使他們感覺有信任的人可以傾訴。
四、鼓勵他們與他人與自己多重渠道對話
用日記、寫信等方式進行心靈對話。班主任應該鼓勵他們寫日記,寫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把日記當做自己的傾訴對象,讓日記跟自己的心靈對話,班主任通過日記有針對性的翻閱,及時了解孩子的心聲,對性格內行的學生進行輔導。其次還可以鼓勵學生給家人或者老師寫信,老師保密。老師可以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並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