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外出讀初一的心理輔導
① 關於心理方面的,孩子14歲讀初一放假了整天在家裡把自己關在房間從來不出門不是打游戲就是玩手機怎麼辦
一款游復戲APP的設計,要制通過許多心理學家組成團隊,通過科學合理的研究和大數據演算才能完成。
游戲的全過程,通過由簡到難不間斷地闖關,給人一種成就感,同時還設立了獎勵機制,讓你有無限超越自我的空間想像,無論什麼人一旦接觸,就會欲罷不能,就會像抽雅片一樣,很難戒癮,你不讓她玩,她很難受啊,她偏要玩。
君不見,有些孩子,一連幾天吃住在網吧,面黃肌肉,給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你的孩子才14歲,讀初一,如果不能把她從游戲中解救出來,這個孩子就廢了。
如何解救,家長還不能太著急,你讓她一下子不玩,那肯定做不到。要循序漸進,循循誘導。
一開始你可以讓她每天做10分鍾的作業,不然不許她玩手機。10分鍾應該好堅持,這樣,為了能玩游戲她一定會答應的。
有了這10分鍾就有了一個好的開頭,並且要鼓勵贊賞肯定她,以後再慢慢過渡到20分鍾,30分鍾……
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幫她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告訴她,你不可能靠玩手機過一輩子,你還要掙錢,還要成家,還要撫養下一代,你必須上學,有好的成績才能做到這一切。
用這種方法應該是很奏效的,不妨一試。
② 孩子厭學怎麼辦我兒子讀初一還好,這個學期進初二以來,完全不愛學習了,天天鬧著不肯讀書要出去打工,
個人認為,和他好好溝通,確認他不願意上學是哪些原因 。大部分是因為跟不上課程。你可以告訴他,你現在太小,出社會也沒有人要。而且就是現在不學,等出了社會一樣要學習。只是要時間問題。另外告訴他,學習的人打工是什麼工作,不學習的人打工是什麼工作。讓他自己認真思考一下,未來的生活要活成什麼樣子。
下面是人家的回答,你可以參考一下。
在非重點中學,初中生厭學現象比較普遍。厭學之風日長,不但使家長茫 然、教師憂慮,而且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其後果將十分嚴重。 初中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從學生自身來看,巨大的思想壓力 和精神負擔使他們難以承受,久而久之便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多數學生家長 "望子成龍"企望過高、要求過嚴,孩子在學校要完成過重的學習任務,在家 里也的不到輕松,成績稍差還會受到家長指責。這種氛圍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厭學情緒便會油然而生,進而形成一種與家長、老師 "對著干"的逆反心理。
其次,從家庭因素來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環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強的初中生 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到侵蝕。有的家長忽視自身作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師"的 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們湖塗認識多,偏頗看法多,簡單粗暴多,放任自流多。有的家長認為,送孩子上學是義務教育的規定,孩子學差學好全靠學校; 有的家長不但不重視子女的學習,反而經常在孩子面前做"經商致富"的宣傳,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們的價值觀;有的學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 草率離異,在孩子的心靈上投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使他們無心學習。面對學生厭學現象,搖頭嘆息無濟於事,一味地強調客觀原因也與事無補。老師和家長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經常鼓勵他們的進步,幫助他們端正 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盡快地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 來。家庭中,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給孩子起表率作用,要盡量營造 一種積極進取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在平等、民主、關愛、和睦的環境下,保持 身心健康,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中去。對待學習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③ 怎樣和初中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幫助他學習
進入初中,學生進去青春期,逆反心理很強,怎麼才能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反映孩子逆反心理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家長怎麼和逆反心理強的孩子打交道? 問:我的女兒14歲,逆反心理很強,怎麼才能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反映孩子逆反心理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家長怎麼和逆反心理強的孩子打交道? [林丹華]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也是令家長頭疼的問題。為什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心理學把它稱為疾風暴雨時期,孩子的情緒波動會非常大。這個時期,青少年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心理變化,就是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高漲。 [林丹華]這時孩子有一種強烈的,想要成為成年人的慾望,有一些內在的需要,這種需要是極其強烈的。由於他的心理年齡、生理年齡擺在那裡,他又沒有辦法成為成人,具有半獨立性、又具有半依賴性,所以學生會出現強烈逆反的心理。家長不要覺得我的孩子為什麼會變化這樣,原來他很好,心裡會有一種驚慌和害怕。當家長有了這種擔心、恐懼和害怕的時候,這種心理狀態會帶到他和孩子的交往中。 [林丹華]第 一,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看到孩子有逆反心理、和家長對著乾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第 二,如何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溝通。孩子們通常把自己的東西鎖起來,有一些心裡話也不和你說,甚至和你有強烈的情感上的沖突。當孩子有強烈的情感反應出現的時候,家長要去聽,不要去講道理,這是一種沒有效果的做法,已經被無數人證明了。我們要傾聽孩子為什麼有這么強烈的情緒反應,是不是因為孩子渴望成為成人、渴望獨立,我們沒有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 [林丹華]第 三,因為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我們要給予他們相應的信任。孩子們常常說,我爸爸、媽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予他一定的權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讓他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麼好的一面。因為他們處於半成人期、兒童化的狀態,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林丹華]曾經有一位父親和我說,他的孩子上高 一,這個小孩經常曠課,一段時間媽媽經常生病,他爸爸經常給孩子打電話說媽媽病了,你到醫院看看她吧。孩子有時會去看望他媽媽,有時不去看望。有一次媽媽病情加重,他趕到醫院看媽媽,然後問爸爸,說你怎麼不及時告訴我,為什麼不給我打電話。父親本來想說:我給你打電話你從來都沒有回來過。但父親忍住了,說,我以為你知道媽媽的病情,你會回來的。孩子什麼話都不再說了,在媽媽住院期間一直陪著媽媽、照顧媽媽。所以,這時家長對孩子的信任、接納,對孩子做得不夠好的方面給予他們寬容,這是非常重要的,滿足他們內在的需要,成為「獨立人」的需要,滿足他們被信任、認可的需要。 問:青少年怎麼保持自己良好的情緒? [林丹華]除了青少年特定的心理年齡之外,可能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看待情緒。情緒是心理健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人的心理健康的發展過程中,你的心理是否健康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你是否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是今天中小學生甚至很多成人需要去學習的一個重要的人生課題。怎麼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林丹華]第 一,認識情緒。在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中,我們往往覺得積極情緒是好的,消極情緒是不好的。什麼是消極的情緒,比如憤怒、生氣、悲傷、恐懼。很多父母告訴孩子,你不可以憤怒,不允許生氣,很多家庭有這樣的家庭規條,孩子在大腦中形成一種想法:生氣是不好的。當我生氣時怎麼辦呢? [林丹華]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憤怒壓下去了,但在人的潛意識里還存在。當我一次、兩次、多次壓抑憤怒的時候,它會累計到一定的程度。壓抑到一定程度,我沒有辦法再壓抑,有一天就會爆發出來,這時是巨大的爆發。另外一種是逃避壓力。在消極情緒背後其實是有積極的意義,每個人都會出現消極情緒,當我們看待這些消極情緒的時候,不能「一刀切」。 [林丹華]我舉一個例子,一位媽媽的孩子兩歲多,比較常見的方式是拿自己的頭去撞牆,甚至撞出血來。這么強烈的情緒反應背後是什麼呢?兩歲多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有時媽媽讓她去刷牙,她不去,媽媽就強迫她去。媽媽說你要把玩具收起來,我們一家人要出去了,但她不願意,玩得正高興。當她有不開心、負面的情緒出來,小孩子不知道怎麼化解,而她又想表達她心中的不滿。她最後就運用頭撞牆的方式表達我內心中的生氣、不滿和憤怒。 [林丹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當孩子生氣、憤怒的時候,父母告訴他你允許有這種憤怒的情緒,你告訴媽媽為什麼會憤怒。我們從認識情緒變到第二個方面:接納情緒。 [林丹華]接納承認我們的孩子有一些負面情緒的存在,而不是告訴他你不允許有負面情緒。我們看到了你的負面情緒,允許你有負面情緒,讓我們一起看看你為什麼這么生氣,怎麼接納這些情緒。在和孩子交談的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習,我有了憤怒情緒時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表達、宣洩,而不是自己一味「摸索」。 [林丹華]第三個方面:轉化情緒。當我出現了負面情緒時,可以通過放鬆、想像、改變認知的方式,去調整、轉化我的情緒,使消極情緒逐漸變成積極情緒。如果一時調整不到積極情緒,比如我今天還是非常焦慮,沒有關系,它提醒我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就讓它存在著,沒有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擔心的是,我很焦慮、我怎麼辦?當我越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可能就越焦慮。相反地,焦慮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允許它存在,它可能是我的朋友。當我們換成這樣一種方式去看待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負面情緒對我們產生的消極影響反而會減少很多。 [林丹華]影響心理健康不健康的因素都有哪些呢?第一個因素,就是環境的因素,其中包括家庭因素。小孩子出生到長大,家庭是他成長最重要的一個環境。孩子6歲之前,是兒童心理、人格發展最關鍵的時期。父母的教育方式如何、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如何?包括父母的期望、家庭的結構。我們可以想像,離婚家庭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成長會有一些差異,盡管這些差異不是絕對的。但我們看到,離婚家庭的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相對更高一點。 [林丹華]第二個因素,學校因素。學校里師生關系如何、學校的規章制度怎麼樣、學生在學校里是不是被班級體所接納,在被班級體接納的過程中要形成一種歸屬感。如果學生在班級中沒有歸屬感,會有被排斥、遺棄的心理。這對成長中的中小學生具有很大的沖擊。學校里的師生關系、人際關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林丹華]第三個因素,同伴的影響。同伴是小學階段、中學階段都是影響青少年行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青少年和同伴之間的關系如何,能否被同伴所接納、認可,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林丹華]第四個因素,個體因素。比如青少年的氣質類型,我們不能絕對說哪一種類型是好的,哪一種類型是不好的,但是氣質類型如果和環境因素交互發生作用的時候,我們設想一個氣質類型比較內向、膽小的孩子,他正好遇到了非常嚴厲、苛刻的父母,在環境和個體交互發生作用的時候,這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會出現心理問題。 問:青少年的自我接納、認知因素不夠的原因是什麼? [林丹華]導致青少年很難去自我接納、自我評價,這是一個時代現象。我們做過很多調查,在咨詢經驗當中,我們也摸索到很多個案,發現一些共性現象。不僅在兒童、青少年階段里我們發現不能很好評價自我、接納自我的現象,甚至在成人當中這個問題也是非常突出的。 [林丹華]青少年為什麼不能很好地接納自己呢?我們要看一下他對自我的評價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小孩子
④ 小孩讀初一了,學習不主動,態度不端正怎麼辦
已經是初中生了,應該有自律性,如果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要培養他養成好的學習方法。多鼓勵他,多讓他和一些有自律性的人在一起接觸,多一些陪伴,少一些埋怨,孩子才讀初一,還是有機會改正的。
初中的學習是一個很關鍵的時候,因為正處於高年級的爬坡狀態,如果父母管教不嚴,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就可能影響後面的學習任務。孩子厭學,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作為家長一定要負起自己的責任,幫助孩子趕緊改正這個毛病。
⑤ 家長怎樣給即將上初一的孩子做心理輔導
嗯,先帶你孩子去他即將上的學校看看,趁著孩子在途中和欣賞新學校的時間內告訴他你對他容未來3年的期望,而且告訴他,不管以前的他是什麼樣子,是成功還是失敗,對於這所新的學校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未來3年裡他想為自己留下什麼樣的回憶在這所學校,這要問問他自己。
開學後,你就找你孩子的班主任談談,然後和孩子交流一下。
以後要多多注意你孩子的情緒變化,初中他可能會遇到一些感情上、學習上,甚至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你需要多多開導他
⑥ 孩子剛上初一,想家,要走讀,在學校跳牆跑出去了,找了個沒人的角落待了好幾個小時,這屬於心理問題嗎
更多的是還沒有適應住校的生活吧。建議家長多跟孩子溝通,做好疏導工作
⑦ 如何做好初一孩子的心理輔導
初一抄的孩子,剛剛進入中學襲,從童年期進入青少年期,他們開始注重同一性的建立,同伴關系在這一時期非常重要,所以要注意孩子的交友狀況,還要注意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尤其要注意童年期沒有得到足夠的贊許的孩子,這一時期不僅要注意他的自我評價,還要多贊許他,使他盡快渡過童年期的心理,進入青少年期的心理狀態。
⑧ 我12歲,今年上初一。我需不需要看心理醫生並請心理醫生給我發一套正規的心理測試題。謝謝
學生 最容易自卑的。。。因為 所考慮東西太多了。。。壓力也是很大。。專。這時候你恨自己不如別人屬 。。也嫉妒別人 念那麼好。。。自卑是你 缺乏本錢。。。你外表不出眾 又沒才華。。在班上很低調。。。但你要淡定的面對這些事。。。心態決定一切。。。別人的好是他們 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
⑨ 我的小孩13歲讀初一怎樣讓他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我這個做母親的應該怎樣幫助他
理解,溝通和信任。 13歲,差不多自我覺醒。高姿態只有反效果,類似平輩或者姐姐的身份溝通會好一些。 切忌高姿態,要做知心朋友。
⑩ 我的孩子上初一,喜歡出去玩。學習成績差,怎麼辦呢
我認為你應來該先嘗試肯定他自,要求他在學習完成的前提下再去玩,畢竟學會自己安排時間是很寶貴的財富。尤其他現在還小,培養自律好好溝通都對他有很大幫助,必要時家長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不是不允許玩而是做完自己該做的事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