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關於心理教育輔導
Ⅰ 教育局考試——有關心理學和教育學
這里有好多關於教育學心理學的資料,你可以內參容考下http://hi..com/jayyus/blog/category/%D0%C4%C0%ED%D1%A7%BD%CC%D3%FD%D1%A7%B1%CA%CA%D4%D7%CA%C1%CF
Ⅱ 有關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抄育:沒有特定的針對對象,對所有人都適用,就是一種知識。就像法律教育,讓人懂得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教人如何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心理咨詢:咨詢有特定的對象,針對一般心理問題,如生活、學習、事業上一系列事情引起心理的不適都適用。
心理治療:針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群,這類人往往是心理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生理、社會功能,自己可能意識到也可能沒意識到。經常要結合葯物治療。
Ⅲ 教育局招考心理輔導老師考什麼內容知道嗎
1、要看你是哪裡的,現在各個地方的政策不一樣
2、看是統招,還是個別招考
3、和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有關的知識肯定是要考的
4、有什麼不明白的,打電話咨詢當地教育局,得到的信息才最准確
5、祝你考試成功
Ⅳ 近期十八大,國務院,教育部關於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有哪些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綱要》,教育部發的。
Ⅳ 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方式有哪些
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本人任教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學校,根據本人任教以來的觀察和調查,當前不少學生在「學習心理、人際關系、自我評價、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壓力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適應力差、群體性差、意志薄弱、對人冷漠等心理問題。究其產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學生自身的原因。不同學生的氣質、體質、身體健康、生理發育、智力水平、生活經歷等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與體驗,有的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甚至產生心理疾患。
2、學校的原因。雖然當前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實行「減負」政策,但由於各種因素影響,學校還存在片面追求學生成績的傾向,這依然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教師教育方法的簡單粗暴,學生個體間產生的矛盾,家庭對學生不恰當的要求,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發育,使部分學生厭學,畏懼交往,產生自卑,不能正確、全面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等情況。[1]
3、社會、家庭的原因。社會發展迅猛,舊的觀念受到沖擊,新的理念還沒形成,家庭結構的變化、家長教育思想的陳舊、教育方法的單一,有的家長對子女的高期望、高投入、高要求,外來工、農民工對子女的不聞不問、毫不關心等等原因,都加重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和對策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綜合素質全面提高。使學生的人格健全,心理潛能得到開發,生活上能自理,行動上能自律,心態上能自控,評價上能自省,情感上能自悅。因此班主任要配合學校開展多種形式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同時要發揮班級、家庭、社會的綜合、整合的功能,以關心幫助學生成長為目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於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與原則。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遵循、處理好三個原則:
(1)「普遍性與針對性」原則,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要有統一、有共性,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的發展,考慮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整體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和家長一直把關注學生學習的集點放在學生的分數上,分數作為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種體現,被賦予了太多的內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成了學生沉重的十字架,由此帶來了種種負面影響。當學生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分數時,學生體驗到的就是一種失敗感,漸漸地就形成一種期待性焦慮,對學習產生厭倦和無奈感,學習起來覺得索然無味。
Ⅵ 近期國務院、教育部關於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有哪些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基本建設標准
(試行)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舉措,是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為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建設,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和《教育部 衛生部 共青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等文件精神,特製訂本標准。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制機制建設
1.高校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應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指定主管校領導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學生工作部門、宣傳部門、教務部門、人事部門、財務部門、安全保衛部門、後勤保障服務部門、校醫院以及各院(系)、研究生院和相關學科教學研究單位等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研究制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和相關制度,統籌領導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黨委常委會或校長辦公會應定期聽取專門工作匯報,研究部署工作任務,解決存在的問題。
2.高校應有健全的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路,各級各部門應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和協調機制。學校應有機構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具體組織協調開展全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院(系)應安排專兼職教師負責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學生班委會、黨團支部等學生組織積極協助輔導員、班主任和研究生導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制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或實施辦法。應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制訂年度工作計劃。
4.高校應圍繞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的規范管理、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心理咨詢工作流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從業者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5.高校應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幹,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高校應按學生數的一定比例配備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於2名,同時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配備兼職教師。
6.高校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納入學校整體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中,加強選拔、配備、培養和管理。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特別是直接從事心理咨詢服務的教師,應具有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學歷和專業資質。專職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應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序列,設有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教學研究機構的學校,也可納入相應專業序列。專兼職教師開展心理輔導和咨詢活動應計算相應工作量。
7.高校應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的專業培訓工作,將師資培訓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和年度經費預算。應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每年接受不低於40學時的專業培訓,或參加至少2次省級以上主管部門及二級以上心理專業學術團體召開的學術會議。適時安排從事大學生心理咨詢的教師接受專業督導。應支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結合實際工作開展科學研究。
8.高校所有教職員工都負有教育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要著力構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員參與意識。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納入新進教師崗前培訓課程體系。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導師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每年應為他們至少組織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應對學生宿舍管理員等後勤服務人員開展相關常識培訓。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建設
9.高校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應的課程體系。學校應開設必修課或必選課,給予相應學分,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
10.高校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科學規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切實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應有專門的教學大綱或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內容設計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力求貼近學生。應通過案例教學、體驗活動、行為訓練等多種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通過教學研究和改革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建設
11.高校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積極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12.高校應通過廣播、電視、校刊等多種媒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平台建設,開辦專題網站(網頁),充分開發利用網上教育資源。
13.高校應充分發揮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滿足學生自我成長的心理需要。應重視發揮班集體建設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學生成立心理社團,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充分調動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積極性、主動性。
五、大學生心理咨詢服務體系建設
14.高校應根據行業要求設立心理咨詢室,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有條件的高校可在院(系)及學生宿舍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心理咨詢室開放的時間應能滿足學生的咨詢需求。
15.高校應加強心理咨詢制度建設,遵循心理咨詢的倫理規范,保證心理咨詢工作按規定有效運行。應建立健全心理咨詢的值班、預約、重點反饋等制度。應加強心理咨詢個案記錄與檔案管理工作,堅持保密原則,按規定嚴格管理心理咨詢記錄和有關檔案材料。應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個案的研討與督導活動,不斷提高心理咨詢的專業水平。
16.高校應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咨詢服務。應經常開展團體輔導活動,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研究制訂相應的團體輔導計劃和實施方案,努力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健康發展。應向全校學生公布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的咨詢信箱、咨詢電話和網址。有條件的學校可提供網上咨詢預約和網路咨詢服務。
六、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建設
17.高校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重視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路的作用,通過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心理危機定期排查等途徑和方式,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機情況。學校要對有較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予以重點關注,並根據心理狀況及時加以疏導和干預。應加強對患精神疾病學生康復及康復後的關注跟蹤。
18.高校應制訂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預案,明確工作流程及相關部門的職責。應積極在院(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校醫院、精神疾病醫療機構等部門之間建立科學有效的心理危機轉介機制。有條件的高校可在校醫院設立精神科門診,或聘請精神專科職業醫師到校醫院坐診。對有較嚴重障礙性心理問題的學生,應及時指導學生到精神疾病醫療機構就診;對有嚴重心理危機的學生,應及時通知其法定監護人,協助監護人做好監控工作,並及時將學生按有關規定轉介給精神疾病醫療機構進行處理。轉介過程應詳細記錄,做到有據可查。
19.高校應按照有關規定做好心理危機事件善後工作,應重視對危機事件當事人及其相關人員提供支持性心理輔導,最大程度地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師生對心理危機事件的認識以及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
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條件建設
20.高校應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並納入學校預算,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需要。
21.高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場地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場地的建設應符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要求,能夠滿足學生接受教育和咨詢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場地包括預約等候室、個體咨詢室、團體輔導室、心理測評室等。
22.高校應為心理健康教育和機構配備必要的辦公設備、常用心理測量工具、統計分析軟體和心理健康類書籍等心理健康教育產品。
Ⅶ 心理健康教育課歸教育局哪個科室負責比較合理
看你們教育局有多麼重視唄。如果和其他數語外等等學科一樣,一般是放到學科教研室,有專門的教研員,比如初中數學教研員,所以,可以設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如果比較重視,可以專門開設個心理健康教育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