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工作是心理輔導或治療嗎
『壹』 社工與心裡咨詢師的區別
任何一個人在其生命的歷程中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而每個人同時又在幫助著他人,所以,我們既是助人者又是受助者。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伊根把助人者劃分為四個等級:1.
親友、同事,陌生人為四級助人者;2.
醫生、教師、上司等為三級助人者;3.
牧師、神父等為二級助人者;4.
心理醫生、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簡稱社工)為一級助人者。
伊根認為,前三級助人是非正式助人者,他們充滿愛心,但他們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助人的專門訓練,作為一級助人者—專門處理人的社會、心理等問題的專業人員,必須接受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的訓練。
個案工作(Social Case Work)與小組工作(Group
Work)、社區工作(Community
Work)是社會工作傳統的三大方法。比較小組和社區,個案工作起源最早,發展也最充分和完備,小組和社區工作必須以個案為基礎。個案工作是專業工作者遵循基本的價值理念、運用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技巧、以個別化的方式為感受困難的個人和家庭提供物質和心理方面的支持與服務,其目的在於協助個人和家庭充分認識自身擁有的資源和潛能,完善人格和自我,增進其適應社會和解決困難的能力,從而達到個人或家庭的良好福利狀態。
同為助人專業,個案工作與心理咨詢有許多相同之處:
1)都以個別的方式、溝通的手段幫助需要的人;
2)關注受助者的困難或問題的心理因素;
3)注重對受助者的同感反應和情緒疏導;
4)心理咨詢以受助者為中心、非評價、非指導和保密的專業原則與社會工作注重的尊重人的需要、相信人的潛能、案主自決等價值觀念有相通之處。
個案工作與心理咨詢的不同之處:1)從解決的問題來看,心理治療與輔導主攻的是「心病」,追求的是心理健康。個案工作常處理的是個人的社會性問題如貧困、失業、家庭、越軌、學校生活適應等問題。2)從知識背景看,生理學、精神醫學和心理學是心理治療與輔導工作的主要知識基礎。個案工作處理的是個人社會功能發揮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更多的則是環境方面阻礙個人正常發揮社會功能的因素。個案工作必須擁有哲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律等學科中關於人和社會的關系、人類行為與人際關系調整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相當豐富的個案社會工作的實踐經驗。3)從工作手法看,心理輔導強調的是「攻心」術,「心病要用心葯醫」。個案工作除挖掘個人潛能,讓個人做調適外,還強調調動個人之外的組織和社區資源來解決問題。4)從工作關系看,在我國心理輔導與治療員在與當事人的關系中多充當權威人物,以專家的身份面對當事人,他對當事人負有專業責任。而個案工作員則強調與當事人保持平等的、工作夥伴關系。
個案工作與心理咨詢有如下區別:
1)心理咨詢特別注重專業技術的精深,個案工作更強調對人的尊重、接納的價值理念和關懷的情懷;
2)心理咨詢注重來訪者問題的個人心理成因,個案工作更注重案主個人問題的社會成因;
3)心理咨詢只限於咨詢室內心理因素的探索與治療,個案工作更強調動用資源;
4)心理咨詢只解決個人問題,不關心其他社會政治因素,個案工作更多了一些社會政治責任。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個案工作和心理咨詢通過強強結合會更有利於社會工作的發展。一方面隨著社會工作教育的快速發展,一些以心理學為學科背景的人從事社會工作的教學和研究,有助於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吸收更多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知識和技術,提高專業助人的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從事心理輔導和咨詢的人如果注重社會工作價值理念的滲透,注重哲學、倫理學、社會學、法律、社會心理學、政治學、管理學、文化人類學、社會醫學等學科,會更有利於心理學的發展和實效。
『貳』 什麼是「心理-社會」個案工作模式,以及對它的思考
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群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群體社會心理現象指群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徵,如群體凝聚力、社會心理氣氛、群體決策等。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受到來自兩個學科的影響。在社會心理學內部一開始就存在著兩種理論觀點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謂社會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在解釋社會心理現象上的不同理論觀點,並不妨礙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特點。
一般來說,普通心理學是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客體包括自然客體與社會客體。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特殊關系,即人與人、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普通心理學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所獲得的規律可以應用於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關系所獲的規律也可以豐富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傳統上著重於研究個體、個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而社會心理學則著重於研究群體中的個體、群體、人與人、人與群體的關系。
社會心理學與個性心理學的關系更加密切、更加復雜。美國心理學會迄今仍把個性與社會心理學放在一個分支里。一般說來個性心理學是研究個性特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關系、涉及較穩定的心理特質,而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直接社會情境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個人對這個情境的解釋的作用。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發現表明,直接社會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會心理學的專題研究,開始於19世紀下半期。1860年出現了拉察魯斯和斯坦塔爾關於民族心理學的系列論文。此後,塔爾德的《模仿律》西格爾的《犯罪的群眾》、勒邦的《群眾心理學》等著作陸續出版,為社會心理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08年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和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分別出版了社會心理學專著。這標志著社會心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和德國心理學家默德開創了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雖然用實驗方法研究社會心理學問題,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關於社會促進的實驗研究,但真正開創、推廣這個方向的是奧爾波特和默德。在他們之後,實驗社會心理學才開始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成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流。
奧爾波特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問世以後,社會心理學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1928年瑟斯頓提出了態度測量法,把由托馬斯和茲納涅茨基開始並成為當時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的態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諾提出了社會測量法,用以測量群體內人際吸引和排斥問題。1938年勒溫把場論引進社會心理學,提出了個人生活空間或場的概念,認為行為是個人特點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數。20世紀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勒溫的影響下,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群體影響和態度問題。
50年代,阿施等人開展順從的研究。以霍夫蘭為首的耶魯學派發表了一系列有關說服的研究。費斯廷格提出了認知失調理論,這個理論成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際關繫心理學》一書奠定了基礎的歸因理論成了研究重點。80年代以來,認知社會心理學和應用社會心理學日益受到重視。
中國社會心理學在50年代以前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而存在過。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紹過作為心理學重要分支學科的社會心理學。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眾心理學》、麥獨孤的《社會心理學導論》以及奧爾波特的《社會心理學》等重要著作的譯本,中國學者自己也編寫了一些社會心理學著作。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側重於研究大型群體和群眾的心理現象,如拉察魯斯、斯坦塔爾、馮特關於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塔爾德、西格爾和勒邦關於群眾心理的研究。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還有影響,如塔爾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體極端化和個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紀初態度的研究成為中心。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出現以後,社會促進的研究成為中心。以後,群體過程、說服、順從、認知失調、歸因等分別成為某一時期的研究中心。
美國是研究社會心理學最多且最有影響的國家,它的研究課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往往影響到其他國家。1980年,美國心理學家斯密斯等人對1979年美國主要社會心理學刊物發表的文章作過一項調查。這項調查表明,研究最多的是歸因及態度和態度改變,論文達50篇以上;其次是社會和人格發展以及認知過程,達40篇以上。
隨著社會心理學的日益發展,研究課題也日益豐富和擴大。從早期的社會促進研究發展到社會惰化的研究從順從的研究發展到反順從和獨立性的研究,從侵犯的研究發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從吸引的研究發展到愛情的研究,從人際知覺的研究發展到歸因的研究,等等。顯示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視野正日益廣闊和深入。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社會心理學家的觀點有所改變。主要表現在:認識到實驗方法的局限性,重視現場研究,重視應用研究,重視以現場應用研究去檢驗實驗室研究所得的理論,加以修正、補充和發展。今天的社會心理學家強調,從現場研究到實驗室研究,或從實驗室研究到現場研究,往復循環、相互論證。同時,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也為處理從現場獲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動了社會心理學的進步。
『叄』 什麼是個案工作
個案工作是專業工作者遵循基本的價值理念,運用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技巧、回以個別化的方式為感答受困難的個人或家庭提供物質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務。
目的:以幫助個人或家庭減低壓力、解決問題、挖掘生命潛能,不斷提高個人和社會的福利水平的一種社會工作方法。
在協助過程中,個案工作者與案主之間維持著面對面或一對一的專業關系,運用專業知識、理論、方法與技巧協助失調的個人改善環境,增進生活適應能力;協調社會關系,建立良性互動網路;調適自我功能,促進人格發展;以健康、成熟的心態,來認識及面對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善用社會資源和機會,來解決問題,以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質量。
特點:注重以個人為工作對象;
注重建立一對一的專業助人關系;
注重個人和社會兩方面的調整,兼顧形成問題的內因和外因;
注重知識基礎。
作用:幫助個人或家庭善用社會資源;
幫助個人或家庭挖掘潛能;
幫助個人或家庭適應新的生活轉變做准備;
幫助個人或家庭處理突發性的危機事件。
『肆』 本科《個案社會工作》、《團體社會工作》、《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這三科自考的模擬試卷或者試題
挺好考的。一周的時間去背來得急
『伍』 社會工作與心理咨詢有哪些區別麻煩告訴我
任何一個人在其生命的歷程中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而每個人同時又在幫助著他人,所以,我們既是助人者又是受助者。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伊根把助人者劃分為四個等級:1.
親友、同事,陌生人為四級助人者;2.
醫生、教師、上司等為三級助人者;3.
牧師、神父等為二級助人者;4.
心理醫生、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簡稱社工)為一級助人者。
伊根認為,前三級助人是非正式助人者,他們充滿愛心,但他們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助人的專門訓練,作為一級助人者—專門處理人的社會、心理等問題的專業人員,必須接受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的訓練。
個案工作(Social Case Work)與小組工作(Group
Work)、社區工作(Community
Work)是社會工作傳統的三大方法。比較小組和社區,個案工作起源最早,發展也最充分和完備,小組和社區工作必須以個案為基礎。個案工作是專業工作者遵循基本的價值理念、運用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技巧、以個別化的方式為感受困難的個人和家庭提供物質和心理方面的支持與服務,其目的在於協助個人和家庭充分認識自身擁有的資源和潛能,完善人格和自我,增進其適應社會和解決困難的能力,從而達到個人或家庭的良好福利狀態。
同為助人專業,個案工作與心理咨詢有許多相同之處:
1)都以個別的方式、溝通的手段幫助需要的人;
2)關注受助者的困難或問題的心理因素;
3)注重對受助者的同感反應和情緒疏導;
4)心理咨詢以受助者為中心、非評價、非指導和保密的專業原則與社會工作注重的尊重人的需要、相信人的潛能、案主自決等價值觀念有相通之處。
個案工作與心理咨詢的不同之處:1)從解決的問題來看,心理治療與輔導主攻的是「心病」,追求的是心理健康。個案工作常處理的是個人的社會性問題如貧困、失業、家庭、越軌、學校生活適應等問題。2)從知識背景看,生理學、精神醫學和心理學是心理治療與輔導工作的主要知識基礎。個案工作處理的是個人社會功能發揮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更多的則是環境方面阻礙個人正常發揮社會功能的因素。個案工作必須擁有哲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律等學科中關於人和社會的關系、人類行為與人際關系調整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相當豐富的個案社會工作的實踐經驗。3)從工作手法看,心理輔導強調的是「攻心」術,「心病要用心葯醫」。個案工作除挖掘個人潛能,讓個人做調適外,還強調調動個人之外的組織和社區資源來解決問題。4)從工作關系看,在我國心理輔導與治療員在與當事人的關系中多充當權威人物,以專家的身份面對當事人,他對當事人負有專業責任。而個案工作員則強調與當事人保持平等的、工作夥伴關系。
Juanmaochong認為,
個案工作與心理咨詢有如下區別:
1)心理咨詢特別注重專業技術的精深,個案工作更強調對人的尊重、接納的價值理念和關懷的情懷;
2)心理咨詢注重來訪者問題的個人心理成因,個案工作更注重案主個人問題的社會成因;
3)心理咨詢只限於咨詢室內心理因素的探索與治療,個案工作更強調動用資源;
4)心理咨詢只解決個人問題,不關心其他社會政治因素,個案工作更多了一些社會政治責任。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個案工作和心理咨詢通過強強結合會更有利於社會工作的發展。一方面隨著社會工作教育的快速發展,一些以心理學為學科背景的人從事社會工作的教學和研究,有助於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吸收更多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知識和技術,提高專業助人的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從事心理輔導和咨詢的人如果注重社會工作價值理念的滲透,注重哲學、倫理學、社會學、法律、社會心理學、政治學、管理學、文化人類學、社會醫學等學科,會更有利於心理學的發展和實效。參考:張曙翟進《社會個案工作》;徐莉婭《個案工作》教材及其他同行的資料,一並致謝。
『陸』 簡述個案工作與心理咨詢之間的區別
個案要根據咨詢對象的具體情況,應用相關適應的方式方法去處理問題內,而心理咨詢是一容個大概念,理論體系全面,博大,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應用經驗來進行溝通!
簡單說:個案是一對一,心理咨詢是一個理論體系! 希望我的解釋符合你的預期
『柒』 個案工作的個案工作與心理輔導或治療的區別
從處理的問題看,心理輔導著重處理較嚴重的精神病疾患,如精神分裂症、人格異常、心因性軀體題症狀等。個案工作處理一般性的情緒不適或心理困擾性的神經症,如焦慮不安、抑鬱等。 從知識背景看,生理學、精神醫學和心理學是心理治療與輔導工作的主要知識基礎。它強調對於所遇到的問題和所處的環境作出個人調整,而不以改變個人的生存環境為己任,所以較少觸及挖掘社會資源和改變社會機制的問題。個案工作處理的是個人社會功能發揮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更多的則是環境方面阻礙個人正常發揮社會功能的因素。社會學、社會心理學、政治學、管理學、文化人類學、社會醫學等是個案工作者的主要知識基礎。 從工作手法看,心理輔導強調的是「攻心」術,「心病要用心葯醫」。個案工作除挖掘個人潛能,讓個人做調適之外,還強調調動個人之外的組織和社區資源來解決問題。 從工作關系看,在我國,心理輔導與治療員在當事人的關系中多充當權威人物,以專家的身份面對當事人,他對當事人負有專業責任。個案工作員強調與當事人保持平等的工作夥伴關系。對人的價值、獨特性、自決權的尊重,是社會個案工作關系強調的重點,工作員在這一關系裡不僅負有專業責任,常常還肩負著社會責任。
『捌』 為什麼個案工作者要具備心理素養
做完工作者之所以要具備心理素質,就是為了他的工作,就是能夠有一個更良好的心態,有促進工作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