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師心理健康輔導課經驗
㈠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張麗錦講座
做一個幸福快樂的人民教師 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抑鬱是精神障礙的一種,主要表現為:非常普遍和嚴重的消沉,包括無價值感及一些軀體活動的困擾,如睡眠障礙,興趣喪失,無法體驗快樂,且症狀持續兩個星期以上。有些教師由於工作壓力大、個人生活不如意等原因,也很容易患上抑鬱症。如果他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往往形成錯誤的認知,如覺得自己無能、人情淡泊等。有些人性格比較內向,難以得到適當的幫助和專業的咨詢,就會在一些生活事件和困難的引發下,導致抑鬱症。
一、形成因素
在學校心理咨詢中,接觸到一位患有抑鬱症的初中化學教師小劉。小劉的父母都是教師。從小學到初中,在網路中,輸入 免費ppt課件下載站 ppt課件 ppt課件下載 ppt教學課件 免費ppt課件 教學課件 關鍵詞,可以找到免費的。小劉的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高考時由於緊張,只考取了本省的一所師范專科學校ewg.com。從此,覺得不好意思見高中同學,大學三年很少外出,經常一個人在化學實驗室里。大學期間,同學和老師很少見過他笑。工作後,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上課很認真,但由於不苟言笑,師生感情不融洽,除了上課、做實驗,平時大部分時間待在宿舍,很少與人交往。同年,學校來了一位女英語教師,人長得很漂亮,與他還是高中同學。加上一塊兒在食堂吃飯的緣故,二人接觸較多,發展成了戀人,他的精神狀態大為改觀,工作表現積極,與人交往增多,漸見笑容。但好景不長,學校調整人事,女教師調入縣城另一所中學,同時,在一次體檢中,查出他患有乙肝。女朋友雖然沒有表示什麼,但她父母與兄弟希望他們分手。在這期間,他們除了電話聯系外,很少見面。由於師生關系不太好,他的教學成績不很理想,再加上學校公布將實行聘任制,未聘上的可能離崗或下崗,小劉開始表現出明顯的抑鬱症症狀。
二、主要症狀
首先,軀體症狀,小劉出現了嚴重的失眠,他自述睡眠質量極差,晚上難以入睡,一個晚上感覺只睡了二到三個小時,睡著了也難以進入深度睡眠,一有動靜,就會醒來,醒來後很困,但又睡不著。白天無精打采。身體抵抗力也差,感冒持續兩個星期了。
其次,情緒非常低沉,覺得整個世界是灰暗的,一天到晚唉聲嘆氣,覺得什麼人都與他過不去,什麼事都不順心,覺得自己的前程與愛情都完了。對家人、朋友態度冷漠,小劉父母來學校看他,他打了一聲招呼,就不理不睬,獃獃地坐著。甚至表現了退化行為,在實驗室做實驗的時候,他突然躺在地上,放聲大哭。
在小劉的哥哥的陪同下,他們來向我求助,根據他們的敘述,我讓他完成了貝克(Beck)抑鬱問卷,他的得分高達34分(如果得分在21分以上即為重度抑鬱症)。小劉覺得活著沒意思,有自殺打算。單獨詢問他哥哥時,他哥哥說小劉表現奇怪,將銀行卡密碼等全告知他,對以前愛好的活動全無興趣,口口聲聲說他活不久。根據他表現的症狀與其親人的敘述,可以斷定小劉患了抑鬱症。
三、輔導方案
為了改變小劉的困擾,我決定採用多種方法對其進行幫助。首先,提供社會支持,由他哥哥陪他一段時間,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因小劉覺得自己活不長,冬天來了,過冬的衣服和鞋子都沒有買,我建議他哥哥陪他准備這些物品,幫他收拾房子,將卧室布置得溫馨、漂亮。同時,我聯系他的親人、朋友,讓他們多與他相處、交談,給他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與他女朋友交流,了解到他的女朋友沒有打算終止戀人關系,家人的反對她不會在意,我要求她多與小劉聯系,並向小劉表明立場,讓小劉減少這方面的顧慮。
其次,減輕小劉的軀體症狀。要求小劉按醫生的處方服葯。小劉認為抗抑鬱葯副作用太大,只服用了一天,即停止了。為了改善睡眠,小劉服用了兩個星期的安神補腦類的中葯。同時我為他提供一些有關乙肝的資料,告訴他,攜帶乙肝並不可怕,怕的是悲觀和不好的生活方式,沒有必要亂用葯。建議他臨睡前圍著操場慢跑幾圈;睡覺前可以試著用一些方法放鬆,如深呼吸、聽一些輕松歡快的音樂等。
再次,運用認知療法(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因為人有一些錯誤的認知,如,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不行,而不是認為只是自己考試考得不好。這種認知影響了行為,則在其他活動中也會自動帶上不行的帽子。認知療法就是通過改變這種認知,從而改變人的行為,這樣他會在其他活動中積極參與)對其進行幫助。在完全了解其症狀後,我與他建立了信任與友好的關系,通過提供上述的一些策略,減輕了他的一些軀體症狀。經過他與家人的同意,我們引入了認知療法。幫他找出一些主要的自動性思維(自動性思維是指「插在外界事件和個體對它們的情感反應之間的想法」)。如小劉形成了「做人很失敗」的自動性思維,許多事情的發生都可以引發這種想法,高考沒有考好、工作沒有搞出成績、女朋友工作調動等事件,都會使他自動產生這種想法,而他自己又難以注意到。其實人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但有自動思維的人不是對某事作出評價,而是擴大化,從而產生極嚴重的失敗感。在實際操作中,我根據他的經歷,並通過質疑的方式來解釋他的這種自動性思維,如,「你們校長是否正式通知你不勝任教學工作?」「在過去一年的教學中,你知道學生對你的評價嗎?」「你見過多少新教師剛開始工作就成為教學能手」……
再有,給小劉布置「家庭作業」,讓他記錄每天產生的不愉快情緒,包括引發這些情緒的事件,其中的自動性思維是什麼,理性的反應應該是什麼,對自動想法進行評價。如他記述:一天早上,他的同事騎摩托車路過,沒有和他打招呼,他就產生了同事很冷漠的自動思維,但記下之後,他明白這是一種自動思維,理性的反應應該是他穿新衣服,人家沒有認出。中午時,果然那位教師問他新衣服哪裡買的,說他穿著新衣服人都變了。這就否定了他先前的自動思維,也就否定了早上失望的情緒。在否定了自動思維後,我又啟發他建立一些合理信念,並在工作、生活中運用與檢驗這些信念的合理性,如,關心他的人有很多;愛人不會因為他的一點小毛病而離去;喜愛教師這份工作;多與同學交流,向老教師學習,教學工作會搞好等。
四、效果
兩個月後,他逐漸有所改變,身體有所好轉,睡眠得到改善,不再擔心攜帶乙肝病毒會死亡與不能結婚,白天有足夠的精力工作。經過與同事、朋友交談,與其他教師的關系也融洽多了,生活不再那麼悲觀。改變了以前與學生的交往方式,一有機會就參加學生的活動,放學後與學生一起打籃球,和學生一起外出旅遊。師生之間接觸增多後,他的學生上課更認真,也逐漸喜歡上了他的課,期末考試總體排名前幾名。與女朋友的交往也正常化,平時通過書信或網路聯系,周末互相往來。半年後,兩人舉辦了結婚典禮,此時,他的精神與心理狀態更加健康。小劉以前的自信與好學等品質重新出現,工作成績突出,多次獲得縣和鎮教育部門的表彰,被學校作為骨幹教師培養。
五、建議
首先,教師要加強體育鍛煉,多參加戶外活動。中學教師一般都實行坐班制,整天在辦公室備課、改作業,如果平常也很少參加戶外活動,常會導致肩周炎、頸椎病、肥胖症等疾病,進而引發更多的壓力與焦慮,從而導致情緒低沉,發展到抑鬱。多參加體育鍛煉及戶外活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強身體抵抗力。
其次,教師要對人際關系有一個積極的態度。社會支持是身心健康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生活中,每個教師都不是孤立的,遇到困難時,要想自己還有家人、朋友的支持,沒有過不去的難關。同時,把與學生相處當成一件愉快的事情,從而體會師生互相理解、學生成績提高帶來的幸福感。有些事情處理不好或由於工作心情煩悶時,可以找知心的同事聊一聊,傾訴心中的不快,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再次,教師要了解一些心理調節方法。如看事情多看到它的積極方面,追求的理想要以自己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正確認識自身的病痛,定期做體檢;感覺緊張時可以嘗試放鬆的方法,如,安靜地坐在一個舒服的地方,閉上雙眼,讓全身肌肉充分放鬆,集中注意呼吸,呼氣時輕輕地對自己說「1」,保持積極的心態,讓放鬆(呼吸)保持自然的節奏。排除其他雜念或忽視雜念,繼續重復數字「1」。
最後,教師不妨多一些「幽默」。緊張的教學後,可以大聲呼喊「解放了」,讓自己輕快一些。
㈡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記錄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獲很大。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松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
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咨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通過學校開通的心理咨詢箱,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獲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㈢ 如何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
如何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表現為:在人格上是完整和諧的;在情緒上是樂觀穩定的;在意志上是堅韌不拔的。在人際關繫上是協調和諧的;教師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正是教師勞動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教書幾年,和學生鬥智斗勇,更明白教師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 一、保持健康的情緒良好積極的情緒狀態。 凡是心理健康的人,他們的情緒總是愉快的、樂觀的,對生活、工作充滿熱情。人們的情緒越是樂觀,心理健康的水平越高。一般認為健康的情緒應當是輕松、愉快、精神振奮、適度,一切發生很自然,從原因、強度、時間的變化上都是常態的。如果喜怒無常,強弱顛倒,時間上延續的長短也有變異等,都屬於不正常的情緒。影響人的情緒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們作為教師要善於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控制爆發情緒。 爆發情緒就是激情,它是一種十分猛烈的、暴風雨般的、為時短促的情緒體驗。我們常用"大發雷霆"、"火冒三丈"等形容之。爆發情緒在生活中既有積極因素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其積極方面,可以在艱難險阻時,爆發出像黃繼光用胸口堵敵人槍眼,董存瑞手托炸葯包去炸敵人碉堡那種革命的激情。消極的爆發情緒則是工作的阻力,事業的障礙。"激石成火,激人成禍",它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的思考,一旦遇到強烈的刺激就頭腦發漲,不計後果,做出簡單粗暴、盲目無忌的蠢事來。有些教師在工作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時性急打罵學生,以致失手打傷學生,造成嚴重的後果,就是明證。轉化、控制爆發情緒,必須充分利用認識問題的誘導規律,將一時產生的消極激情,轉化到積極方面去。心理學認為,激情爆發程度取決於人的認識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師控制激情的能力,最根本的是提高其思想覺悟和辨別能力。 (二)培養持久情緒。 持久情緒,在心理學中稱為"心境"。心境是指在長時間內影響人的整個行為的比較持久的一種情緒狀態。有的心理學家形象地稱心境是被拉長了的情緒。積極的心境使人朝氣蓬勃,處於欣喜狀態,頭腦清醒,求知慾旺盛,能提高工作效率;而消極的心境則使人消沉,常處於一種被動的抑鬱不歡狀態,因而影響工作和學習。職業和環境對教師的心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長著的、有個性的人。 一位教師在談到一次作文批改中的感受時說:它給予我的是事業心的鼓舞,是責任感的鞭策,是心靈美的享受,當我一次又一次陶醉在這種崇高的心境中時,我是那樣的興奮欣喜,如同在道德的高山攀援,峰巒座座,山外有山,……我感到自己是這樣年輕而心又火熱,忘卻了在二十多個春秋的燈下伏案中,白發已爬上了雙鬢。這種輕松愉快的心境和忘卻了白發爬上了雙鬢,甘當"紅燭"的精神,是教師內心的真實體驗。當一個人心境愉快的時候,往往傾向於用肯定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的一切;相反,一個人心境不愉快的時候,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會覺得不順眼。所以,教師應設法消除惡劣的心境,培養自己積極向上的持久情緒。 (三)培養幽默感。 幽默感是種特殊的情緒表現,也是人們適應環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使人們對生活總是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許多看來令人痛苦、煩惱、厭惡的事物,用幽默的辦法對付,往往使不快的情緒盪滌無余,立即變得輕鬆起來。當人們長期以來對某事抑鬱不歡時,旁人如用幽默、風趣的言辭敘述或形容,以生動逼真的情態摹仿或扮演,總會惹人哈哈大笑,頭腦中的煩惱頓時煙消雲散。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表現出親近、平靜而又幽默的情緒。單純的平靜會使人感到索然無味。如果一個教師談話機智、風趣、幽默,這有助於發揮他的課堂講授技巧和藝術效果。幽默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和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聽起來不覺得累,反而感到輕松愉快。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機智,常常在師生之間築起一道無法理解的牆,增加許多無謂的矛盾。實踐證明,富有幽默感的教師比起缺少這些特點的教師來,更善於緩和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緊張局面,因而也更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處置矛盾,從而使自己內心保持輕松、平靜。 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人與人彼此間的交際關系。 每一個人都有合群的需要,通過相互交往,訴說各自的喜怒哀樂,增進彼此情感的共鳴,求得心理的滿足。培根曾說過:"當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悶抑鬱的時候,向知心摯友的一席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積郁會使人致病……"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那麼教師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呢? (一)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師應克服居高臨下、把個人凌駕於集體之上的錯誤思想;教師要了解學生和研究學生,對學生既要尊重和信任,又要熱愛和嚴格要求,熱切地期待每個學生獲得成功;教師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民主公正地對待學生,客觀地評價學生,盡最大努力使每個學生都產生良好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被全體學生所愛戴,增強師生之間的聚合力,形成健康的和諧的師生關系。2.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 教師要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就要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1967年提出了學校領域內師生之間交往的四種形式。其一,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保持單向交往,效果較差。其二,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保持雙向交往,效果較好。其三,教師和學生保持雙向交往,但也允許學生之間的交往,效果較好。其四,教師成為相互交往的中心,並且促使所有的成員雙向交往,效果最佳。學校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是師生關系,因此,研究師生間的交往形式對密切師生關系有重要的意義。 (二)建立融洽的教師之間的關系 1.相互尊重。 教師都是知識分子,他們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有強烈的自尊心。教師之間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做到感情融洽,合作共事。如果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容易引起極端行為。 2.利益協調。 教師在協調人際關系的時候,應該從分岐利益中發現一致利益,縮小手段競爭的范圍,擴大手段合作的范圍。隨著人們心理發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不著眼於一時一事的得失,而著眼於長遠的利益和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這樣有利於建立融洽的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 (三)建立與學生家長的和諧關系 教師要尊重學生家長。教師要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在教育學生時,教師決不能貶低家長,不負責任的隨便指責家長。教師要虛心向家長學習,以提高自身的修養。其次,端正與學生家長聯系的動機。教師與學生家長聯系,其目的是為了和家長互通情況,統一步調,調動家長積極性,共同教育孩子。而不是告狀、解恨、推卸責任。再次,教師應主動和學生家長聯系合作,徵求家長意見,這樣有利於和學生家長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此外教師還應該建立與行政管理人員以及其他人員的和諧的人際關系。
㈣ 教師們,如何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活動課
上好心理健康活動課的前提是准確把握學生的需求,並在此基礎上選擇主題。目前你的主題已經確定,就是提高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挫折應對能力是現在學校心理輔導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需要的,但是設計方案和執行方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這個年齡可能遇到的挫折事件,這樣才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方案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但一般包括:活動主題、活動時間、活動對象(年級、班級)、活動目的、意義(為什麼進行挫折應對能力輔導)、活動方法(講解法、討論法、表演法、活動法等等,方案裡面可以寫得豐富一點)、活動程序內容(這個是重點,使你具體執行的東西)。一般抗挫折的活動,首先活動開始前老師要像學生講挫折應對能力的重要意義,但是主要可以用栗子的方式,引起學生的重視和注意,比如誰考試成績不理想而跳水自殺、睡覺朋友不成功而鬱郁寡歡、誰遭到什麼打擊因不能正確對待而纏身什麼嚴重後果,等等,例子越與同學生或接近,越能喚起共鳴和重視,然後可以讓學生發言誰遇到過那些挫折,為什麼認為是挫折,他睡怎麼處理應對的,啟發同學討論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 讓大家各抒己見,引導同學就每個人的回答都發表建議,為防止學生舉不出例子,自己提前收集一些例子,既可作為案例分析,又可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議措施,作後總結一些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
㈤ 請從心理健康的角度,談談如何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校園軟文化的建設和創新
首先,應當充分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深入學生生活,多做實地考察和了解,經常回找學生談心,答縮小教師與學生的代溝。同時,可以聘請一部分專業大學生做心理輔導老師。因為大學生與在校生年齡相差較小,一般可以比較充分的覺察到學生心理問題。至於校園軟文化,我認為可以在學校中選拔一部分優秀學生幹部,利用年輕的力量去發展,實現創新。
我認為,學科老師與班主任同時擔負著傳道授業的任務,同時,班主任又要時刻掌握班內情況,學生動態,也是協調學科老師與同學關系的紐帶;學校行政領導主要負責校內行政工作,起到領導班主任、學科老師和心理輔導老師的作用;心理輔導老師主要就是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讓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同時學會處理與班主任、校領導與學科老師的關系。
㈥ 如何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明確教內育目的,確定教育對容象。這就要求做好前期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工作,了解急需解決的問題是那些,具體制定計劃。
2、需有主題,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可以分年級進行。
3、教育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4、教育內容選取要聯系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最好選用發生在本校或周圍的案例。
5、最好有比較專業的心理學老師或專家指導和參與。
6、要採用個例教育和普遍教育相結合的辦法,個例有心理輔導老師制定計劃輔導,普遍教育課利用學校組織的,升旗活動,黑板報,學生手抄報,或者舉行演講賽等形式。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㈦ 如何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一)社會體制層面。該層面的工作主要是通過各種政策的制定,來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促進教師群體職業化的進程,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二)社區層面。該層面主要從社會支持系統入手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社會支持系統是個體應對壓力的重要外部資源,系統中的個體能進行各種信息的交流,這些交流使個體相信自己是被關心的,被愛的,被尊重的,有價值的,歸屬於一個互惠的、能互相交流的社會網路。社會支持系統對心理健康間接或直接的促進作用早已被各類研究證明。(三)學校層面。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很復雜,但問題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學校情境和教學活動,因此,社會層面的改革和支持只是為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要切實而有效地幫助教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還必須從學校和個人層面入手。學校層面的措施強調工作環境的結構性改變,如降低學生和教師數的比率,縮短工作時間,提高行政管理人員對教師的壓力源及其他問題的敏感性,提高群體支持,給予教師更多的工作靈活度和自主權,提供更多職前和職中訓練等。(四)個人層面。以個人層面為切入點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教師的壓力應對技術。綜合國內外研究,較為常用的提高教師壓力應對技術的方法有放鬆訓練、時間管理技巧、認知重建策略和反思等。放鬆訓練是降低教師心理壓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指一種心理治療技術,也包括通過各種身體的鍛煉、戶外活動、培養業余愛好等來舒緩緊張的神經,使身心得到調節。時間管理技巧可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過度負荷,具體包括對時間進行組織和預算、將目標按優先次序進行區分、限定目標、建立一個現實可行的時間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時間給自己等。認知重建策略包括對自己對壓力源的認識和態度做出心理調整,如學會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認知(如「我必須公平地愛每個學生並且使每個學生都成功」),經常進行自我表揚(如「至少部分學生學到了很多東西」);學會制定現實可行的、具有靈活性的課堂目標並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揚自己。反思也是一個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它指通過對教學經驗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教學行為,從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過程。這種反思不僅僅指簡單的反省,還指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作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將永遠停留在新手型教師的水平。反思的傾向是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專家型教師的核心。具體地說,反思訓練包括每天記錄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獲得的經驗、心得,並與指導教師共同分析;與專家型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課,隨後與對方交換看法;對課堂上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等。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的信念和職業理想是教師在壓力下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因此,堅定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積極的教師信念,培養對學生無私的理智的愛與寬容精神對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