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班的利弊及其影響
⑴ 小學生參加課外輔導班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小學生沒有必要上補習班,可以上特長班,學習樂器、唱歌、繪畫等等,培養愛好,陶冶情操。
為什麼說小學生上補習班沒有用呢?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鼓勵孩子克服畏難情緒,當孩子遇到難題時,一定會出現畏難情緒,沒有能力或不想主動去攻克難題,有輔導能力的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題,研究題意,一定不要告訴孩子答案,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讀懂題會一半兒,只要孩子弄清題意後,就會有解題思路的,如果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家長給予提示,在家長的提示下,孩子也可以攻克難題。
如果家長沒有能力輔導,就將難題集中起來,請老師答疑解惑,家長督促孩子將知識消化理解,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達到效果。
⑵ 中小學課外輔導的利弊影響
從社會因素方面看,許多社會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日益增高,隨著高校的紛紛擴招,大專、本科生早已不再吃香,許多學生一開始入學便把考研、考博、出國留學等定為奮斗目標。我國多少年來一直實施的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是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准,評定學生優劣的一種非素質教育。雖然經過若干年的教育改革,努力向素質教育轉變,但是擇校考試、中考、高考這一系列教育評價體系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未來命運,所以學生們要想獲得理想的工作,就必須擁有高學歷。而現今社會競爭激烈而又復雜,往往在同等條件下,有一技之長的人比較容易成功,所以很多中小學生在完成課內學習任務的同時,不得不參加多種課外技能訓練,比如樂器、繪畫、舞蹈、專業性計算機技術、小語種外語等,不勝枚舉。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某些校外培訓機構的產生和發展。
從學生及其家長方面看,大致分三類情況:一是學生學習能力強,課堂學習有餘力,此類家長們當然不願讓孩子課余時間花在游戲和休息上,給孩子加壓也是順利成章的事。二是學生學習能力較弱,學校教的東西「消化、吸收不了」,家長們便急著到處找老師、家教、培訓班給孩子補課,不惜一切代價為達到自己對孩子的過高期望而努力。三是學生處於中等水平,並沒有補課的必要,也無餘力學習新知識,但是看到其他同學紛紛參加,往往有攀比心理。而一些本不打算給孩子額外負擔的家長們為了不影響孩子前途,迫於無奈隨大流,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孩子參加課外輔導。這些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情、過高的期望值和從眾行為,成為課外輔導有償服務存在與發展的溫床。
⑶ 上輔導班的好處
我認為上補習班兒不僅僅只是可以幫助我們增長知識,還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因為如果整天守著你那點兒小文字能學點兒什麼東西嗎?我不敢否認你真的可以學一些東西,但是我必須問一句:你真的學進去了嗎?如果真的學進去了,但效率真的值得懷疑。所以說還是上補習班兒的好,有個老師看著總比一個人學效率高。上補習班兒的時候,當你遇到不會做的題時你總可以第一時間解決。假如你自己在家學的話,並不可以第一時間解決。按這樣來說最好的情況就是一天漏掉一道題,整個假期下來就會漏掉幾十道題(要強調的是 這是最好的情況),這樣下來不單單只耽誤了自己的學業,還耽誤了自己的前程。與其弄的兩誤,還不如花點兒錢去補習班兒。其實補習班兒還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其實每天在補習班兒里都會發生許多有意思的事兒,就和在學校里一樣,在那裡你也會有自己的同學,學校的生活難道沒意思嗎?它給你呈現的是一種愉悅輕松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里你的效率怎會不被提上去呢?我不反對自學,但是假如你每天自己學的話,難保你不會發生厭學心理,因為那種生活是千篇一律的,你很快就會厭倦了那種生活。
現在很多家長應為事業忙,沒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我認為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送去補習班兒,免得孩子們因為沒家長照料而玩兒野了。把孩子放在老師那裡其實是明智之選,有個人看著總比沒人看著的好,而且還是個老師,現在就算不聽父母話的孩子也會聽老師的話,因為在眾多孩子的眼裡:老師的命令是不出一般情況是不可抗拒的,老師是有很大尊嚴的。找個能讓孩子聽話的人是不錯的,更何況還可以幫助孩子補知識。
⑷ 上輔導班的好處與壞處
每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不免讓很多家長都緊盯著孩子的成績,希望孩子們通過升學來讓自己走的更遠,更好.每年名落孫山的人並不在少數,可是為什麼他們會在如此看重孩子學習的時代沒有榜上有名呢?
課外輔導不在於去或者不去,而在於去哪裡找家教,一個值得信賴的品牌難能可貴,找打好的課外輔導是值得的,找到不好的課外輔導是悲哀的.有沒有必要完全取決於課外輔導的性價比哦.
⑸ 關於上補習班的好處與壞處。
孩子上輔導班的好處
1、現在競爭非常激烈,多學一樣本領就多佔一份優勢。
2、現在大多數補習班都是提高性質的,可以掌握高年級的知識,對於提高學業成績有好處。
3、有一種類型的學習班是特長類的,如:美術,舞蹈,鋼琴……參加這種學習可以強身健體又有一技之長。
4、在輔導班裡,你可以結識新的夥伴,交際范圍更廣。
5、上補習班可以讓知識更豐富,提高能力,考試的時候能拿高分。
6、在補習班中,可以找到一些比自已身上優點更多的人,可以經常在一起交流。
7、補習班是利於創造的,因為它可以開闊人的思路,豐富思想。
8、它可以給學生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即可以幫助學生消化不懂得知識,更能查漏補缺。
孩子上輔導班的害處
1、許多輔導班都在星期六和星期日開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個星期,周末應當放鬆放鬆;雙休就是讓大腦和身體以及神經放鬆的時候,參加補習班,大腦會得不到休息,況且還有雙休作業。
2、上自己沒有興趣的補習班,學生會更加排斥,沒有興趣,只會適得其反,如果逼孩子上自己不喜歡的補習班,他會把這件事當成一個任務去做,而不是興趣了。
3、補習班上的內容和老師教的方法會和學校的老師有沖突,這樣孩子會無所事從,可能會使成績下降。
⑹ 補習班的利弊是什麼意思
一曰利:
其一-------古人曰:學而時習之,又曰:溫故而知新。說的就是知識需要不斷的溫習,在學習中有心得和體會,並加以提高。從這個角度看,補習可以起到鞏固舊的知識和提高的目的。
其二--------可以給學習不好的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機會,增加其學習的自信心,避免在新學期由於上期功課的不足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其三--------可以讓學生發現自己在以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學習態度和方法上有所改進。
其四--------可以讓學生有機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避免出現生活的紊亂,影響新學期的學習規律。
二曰弊:
其一--------容易主觀增加孩子的額外負擔,因為畢竟學校布置了假期作業。
其二--------補習班的學習是鬆散型的,對於需要補習的知識不一定會有好的效果,存在事與願違的幾率。
其三--------很多補習班是不規范的,尤其是補習班的師資沒有保證,學習效果也就沒有保證,學習和教學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對於孩子學習的引導上也沒有保證。
其四-------孩子的個性是有差異的,對於自學能力強的孩子強迫上補習那麼就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
補習班的存在是我們現在教育體制的結果,在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的孩子的選擇是被動的,畢竟生存競爭是很殘酷的,我們能給孩子什麼?讓孩子掌握能夠適應競爭的能力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沒有萬貫家財,即使這樣,你也必須讓孩子掌握社會需要的本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⑺ 上輔導班的利弊
每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不免讓很多家長都緊盯著孩子的成績,希望孩子們通過升學來讓自己走的更遠,更好.每年名落孫山的人並不在少數,可是為什麼他們會在如此看重孩子學習的時代沒有榜上有名呢?
課外輔導不在於去或者不去,而在於去哪裡找家教,一個值得信賴的品牌難能可貴,找打好的課外輔導是值得的,找到不好的課外輔導是悲哀的.有沒有必要完全取決於課外輔導的性價比哦.
⑻ 補習班的壞處於好處!
暑期來臨,筆者沒有回家,閑來無事便找了一份為輔導班招生的工作,但是所見所聞卻讓我有些觸動。於是,一沖動便辭了工作偷偷的展開了調查。
據筆者觀察,目前市場上的補習班不下於三十家,珠心算、奧數、英語班,美術、舞蹈、音樂特長班,物理、數學提高班……各種各樣,名目繁多;校門口、鬧市區、居民區,宣傳廣告隨處可見。補習的學生在校學習成績是什麼層次?他們都是自願的嗎?他們多數處於哪個年齡段?他們又都來自於哪裡?暑假補習班利大還是弊大?帶著這幾個問題,筆者展開三天的「明察暗訪」。
高中低檔 參差不齊
據調查發現,參加補習班的學生有的確實成績不理想,需要額外的努力。而很多學生本來就成績優異,但是卻同樣來到這個地方。他真的需要補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另外我們還發現,報名補習的學生家庭一般都比較富裕,而農村的孩子很少,這會不會從另一種形式上拉大了城鄉差距、貧富差距?這會不會造成另一種意義上的教育不平等?這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兩極分化嚴重 多數被逼無奈
在調查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補習的學生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小的僅有五歲,剛剛上幼兒園,大的已上高中,且以高三居多,而中間的初中生較少。「趁著暑假,讓孩子多學點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開發孩子各項潛能,促進其全面發展,多好呀!」不少家長在回答為什麼孩子那麼小就要送他來上補習班時都這樣說。而更多高中生則因為面臨高考怕被別人落下才來「偷學」。
孩子「進補」得少失多 文化課補習效果待考量
面對補習班,家長孩子趨之若鶩,盲目在所難免。不少學生和家長見班就報,也不管是否適合、是否需要。補習了,固然鞏固了文化知識,但效果卻遠遠不能達到他們的期望值,同時本來可以集中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獨立生活能力、道德意識、誠信意識等等美德的長長假期被擠占,這使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變得十分薄弱。所以,補習文化課成績與利用暑假參加社會實踐、體驗生活、增長見識相比的確是得不償失。
「禁補令」形同虛設 補習班何去何從
國家教育部明文規定:不得佔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組織學生上課和集體補課,不得要求和統一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學科輔導班和學科競賽。據此規定,各省市教育部門也紛紛下達「禁補令」,但是因有需求,有利益驅使,補習班屢禁不止。所以,在此我們希望教育行政部門增加執行「禁補令」的有效措施,也呼籲社會能夠給與孩子一份真正的關愛和幫助,盡早的將暑假這塊「乳酪」還給孩子.
⑼ 教育機構有什麼利與弊
對於中國的教育制度討論最多的幾點是:
一、關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教育制度可謂是十人評價九人搖頭啊,我們天天要求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們的高中教育,無不是只重視升學率,每年一個學校能考上多少個清華、北大,整天學生是埋首於故紙堆之間,作題、作題、還是作題。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像山東,以及一些縣立高中,只要高考資源不能在全國各地相對平均的分配,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
二、關於教育產業化的問題
幾時教育變成了一種產業,盡管國家一直都不承認這個問題,可是教育已經成了一門產業,教育的收費問題真是一大頑疾,西部的許多地區的孩子上不起學,農村的許多學生上不起大學,在一些大城市裡面有高額的擇校費,據說,教育曾被評為「十大暴利行業」之一。
三、關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
教育資源是什麼,如師資力量就是一類,但是我這里所說的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指的的國家分配不公,國家的財政支持、政策支持。財政支持的不公,具體上是東西部的不公,農村與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與縣立高中的不公等,政策的不公,具體是高考是分省錄取、高考有許多的加分政策等,這樣,就產生了許多問題,高考大省里的學生們,拚命的學習作題,人數教少的省的學生過的是瀟灑有滋味,還有什麼高考移民等。
四、關於九年義務教育的免費問題
為什麼世界上有許多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如我國,卻已經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免費,像古巴、東南亞的許多國家,而我們卻在口口聲聲的說以目前的形勢看,中國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想問一下,到什麼時候我們才具備呢?十年前我們這樣說,十年後我們還是這樣說,真是悲哀啊,教育是一長久投資長久收益的行業,其在我國現代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中國教育制度中的這些問題,之所以不能解決,還大程度是我們的政府在縱容,在現在的社會,一方面,國家在改革中強調效率,另一方面,卻又在忽視公平,許多的利益群體的幕後操縱,是現今中國存在的許多的問題的原因之一。
優點:中國教育有很大的優勢,中國教育培養出的人才,有過硬的基本功.無可厚非.比如就是通過中國的教育,學生的基礎會很扎實,這樣對以後學習其他更高級的東西也是有利的. 基礎能力扎實 ,小學就學到了美國初中的知識,初中就學到了美國高中的知識 ,一個中國學生到美國上大學 ,做一道題的時候用了一個公式 ,美國大學生就說不要用沒學過的公式 ,中國學生就有點詫異:"這個是中學就學過的公式啊" ,結果翻教材,赫然是在美國大學的教材里幼兒時期。
他會將很多同年齡的小孩聚集在一起,這是他的第一個優勢,會體會這個時期一幫孩子在一起的快樂。
當然,他們還會一起讀小學。在這一時期的開始,也就是一致三年級,他們被迫強制學習,有利於養成他們自己學習的興趣。之後,當他們長大,童年的有趣,會伴隨他們快樂的學習。
高中開始,他們會有自己的學習興趣,而在這一時期,在升學壓力之下,才是他們當中大多數人經受挫折的時候。
中國的教育的最大優點就是:培養出來的學生,個個都是很模仿能力很強,中國的盜版在世界上出了名的。不是應該這么說,應該是模仿能力在世界上是最強。從假煙,假酒,假錢,到假證,甚至到了人造美女,在中國沒有什麼東西是假不出來的。雖說是假,但是模擬程度比真的還要真,在中國的很多地方,盜版的CD要比正版的還要好,不單單說價錢,甚至連質量都好。人造美女,還要拿個亞洲小姐冠軍回來,也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這只第一點。那麼第二點,就是中國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考試特別厲害。中國的留學生到美國等等其他發達的國家去留學,那一次大考,不是中國人拿第一的,山姆叔叔你靠邊去吧。
說起理論知識,可以說是無人能比,但真要真刀真槍那就慘了。所以說中國培養的人才,動手能力差是不用說的,在高中實驗室上,有多少個高中生能獨立完成一個像樣的實驗。但在高考的考場上,這些試題卻是考生最喜歡做,因為大家都可以拿到很高的分數。這第一點,中國學生的缺點。還有就是第二點,那麼就是創新的能力太差了,因為有一個模仿能力強,所以創新能力自然就變得很差了。中國土生土長也在中國拿這個諾貝爾獎可以說是沒有,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中國人是不善於創新,而是中國教育缺少創新的
(1) 雖然我們唾棄教育制度的不公平 但是這已經是我們身邊最公平的事情 讓小孩子相信很多事情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好的結果
(2)由於教科書比較難的緣故 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孩子的思維 促進她們的智力開發 (不過也讓從小就變的教條了)
(3)我們的教育特別強調愛國主義 有從小到大每冊語文書都有魯迅的文章可以看出 這對培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一定的幫助
其他的我實在想不出 讓小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教室里 避免他們到外面闖禍算不算呢 。
1.中國的教育是面對大多數學生,我不否認這種「廣泛」的教育尺度或者方法會埋沒一些所謂天才學生,如韓寒這樣的少年,但,我們做教育的原則是教會大多數的學生,而不是只教成你一個韓寒。
2.很多學生抱怨很多課程沒有用,但是還設置了。其實,這個是學生沒有注意到,這些課程的重要性。在人生中,很多的知識是一定要學習的,只不過是學習時間和空間上的一個先後的問題。估計韓寒的自然,哲學以後要自己看了。
3.面對中國的學生現狀,中國的教育現狀,我認為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解決,慢慢的完善和發展現有的太是重中之重。
中國教育的最大優點是質量比較高。周濟說,我覺得中國教育,包括基礎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最大優點就是教育質量比較高,學生的基礎打得比較好,對學生的要求比較嚴格,學生們學習非常努力。周濟給大家講了兩件事情。一個是他在武漢市當市長期間,曾經問來中國辦廠的外國企業家為什麼願意到中國投資。企業家們說除了種種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勞動力的素質相對比較高,比起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勞動力普遍接受了良好的九年義務教育,他們認為這很重要。再就是他接觸過的國外的一些教育家、大學校長等,認為中國的本科生教育和碩士生教育的質量也是比較高的,當然,中國的博士生質量還有待提高。周濟說,中國教育任重道遠,除了繼續擴大規模以外,還要進一步提高質量,要特別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知識的系統化傳授 2、快速准確的計算能力 3、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4、課堂紀律的嚴肅性 5、整齊化一的行動。培養這些優點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
弊端:當今社會是知識的時代,如果你沒有一技之長在手,你將無法立足於這競爭激烈的社會。為了不被社會淘汰,每個人都正抓緊時間補充能量,尤其是學生,更是為之付出了所有的應當擁有的歡樂,以下是一個中學生的作息時間表,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5點到5點30起床洗漱;5點35到6點15學外語背課文;6點15到7點吃早飯上學;7點到11點30早自習四節課;11點30到13點午飯午休;13點到14點40兩節課;14點40到17點自習完成作業;17點到18點30晚飯;18點30到22點晚自習復習功課。這就是一個中學生的作息時間,每天學習時間17個小時,才休息幾個小時,這簡直是超負荷工作.大人們的工作時間無非就是一天8個小時.為什麼一個中學生卻要如此辛苦?這都要歸功於中國的教育制度。一個人從剛一出生,在享受幾年童年快樂之後,便將難逃「魔掌」.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這其中需要十二三年的時間.再加上上大學考研念研又要六七年的時間.如果你可以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功走向社會這當然是令人興奮羨慕的,你的生活因此而絢麗多姿.但如果你因為一點或更多的失誤,沒有機會跨入大學的校門,你很可能成為時代的淘汰者.也許你的一生就將會從此染上黑色的陰影,你的下半生將成為勞苦的代名詞。這就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在這種殘酷的制度下,有多少人為之瘋狂,又有多少人為之遺憾.為什麼只有上大學繼續深造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但為什麼我們不能以歡樂對待,卻要將它示為我們的包袱.我們要改變它就必須努力學習.我們掌握了一定的權利在手之後,就可以改變它.說來說去,都是中國的教育制度,讓我們去改變它吧,使它不再「毒害」我們的後代。這個問題現在的確值得每個人考慮.其實中國的教育體制有利有弊,但弊要比利大的多.
1. 現在中國的選拔人才的唯一方式是應試制度,就是以考試的成績來決定一個人的水平,但這樣的方法卻不是很科學.第一,考試考的只是在卷面的技巧,有的人也許並不會什麼東西,但卷子里考的很多內容都是他本人會的,這樣考試就不公平,也就是說考試的內容僅僅是含蓋了很小的一個范圍,對那些認真學習的人來說這個考試是不公正的.第二,考試的信息性.現在離2007年的高考只有4個月的時間了,現在很多的學校都在爭取信息題,何為信息題?就是那些高考的時候很可能考的題目,但學校和學校之間的實力以及資金不同,導致很多學校,尤其是普通的高中在這個方面落伍了,他們得到的信息都是其他學校享用後的信息,這樣即使有的人在在普通高中中努力學習,那他依舊是不公平的.所以應該杜絕所謂的信息題來源,但從現在來看,不可能!第三,偶然因素太大.比如在考試的那天,如果狀態不好怎麼辦,筆試是不能延期的,那我們只能是就此說:我完了. 總結上面的幾點,中國的應試特點:實力+絕對的運氣+資金+狀態=書獃子的成功.
2.教育越來越畸形,多年前我們一直都是使用應試,現在也是.大約在2000年的5月份.教育部提出"減負"的口號,當時喊的是相當大,而且新聞也爭相報道了這個新聞,並舉了很多的事例,然而現在呢?我們不還是在拚命的學習嗎,所以減負是不可能的,因為教育體制決定了這個.相同的還有所謂的"素質教育",更是一個空中樓閣.國家靠這個來維持著當今的教育制度,像一個金科玉律一樣,一點都不允許動搖.
3.不公平的政策.就是各地的招生指標不同.而且對於北京,國家是相當的照顧,眾所周知北京的教育水平在全國是倒數的,可他們上大學的機會遠比其他地區的大,在這個問題上國家是不能做出合法合理的解釋的,同在一個國家,為什麼不能得到公平的政策,這個問題很值得體會.
以上三點就是中國教育的弊端,通過這樣的教育走出來的學生,創造里字人很低,難怪很多的國家,尤其是教育發達國家一直都不承認中國高等教育的水平.
1、奴化。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我們的教育制度不允許存在不同的思想。即使偶爾允許有不同的思想,那也是在若干原則的規范之下的。
2、捷徑。為了考試,所以有了應試教育。但是應試教育的最大後果還不是學不到知識,而是學生們在思想中建立了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只要通過了考試,就是學會了知識,掌握了技能。所以,這些學生無論到了哪裡,都想找到類似的方式。在他們眼中,無論在哪裡,都不過是考試,只要是考試,就有通過考試的捷徑。
3、猥瑣。這里的猥瑣不是說形容很猥瑣。而是說不懂得與人溝通和協調。要麼忍著,要麼爆發,沒有任何的中間狀態。
4、殘忍。也就是沒有人性,當我們去贊揚一個小孩子殺死了所謂敵人的行為的時候,也就證明了,只要面對那些敵對的人,我們有權,而且必須採取一切手段去消滅他們的肉體和靈魂。我們對於自然界的教育也是利用的教育,怪不得國人對於吃狗虐貓沒什麼感覺呢,我們教育不就在培養這樣的暴民嗎?
5、鑽空子。從捷徑觀念出發,一部分人進化為拋棄一切信義,特別是公共領域的信義,去鑽一切可以鑽的空子。考試的捷徑之一就是作弊。既然只要通過了就沒有人追究,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不要作弊,除非你不被人發現!那麼,聰明的學生就開始琢磨著如何才能不被發現。
6、承諾。承諾沒有了價值,宣誓就像吃菜。小學生就宣誓: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時刻准備著!跟背書一樣。其實腦子里一點也沒有這個東西。久而久之,長此以往,這樣的人怎麼能成為司法制度下值得信賴的人呢,我們的證言如何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呢?怪不得中國的司法體系中,證人遠遠不夠,人證不如物證呢。
中國的教育太死板,雖然現在一直呼喊著素質教育,但不知道是指揮棒還是沒放開還是底下的對策又亂了,總之,這個真正的素質教育還是沒有到位的。
1。中國的成年人對兒童的教育都有點期望太高,然後在這樣的期望中又無限放縱了幼兒,這樣導致幼兒在冷熱交替中難受著並改變著自己,這樣的改變不一定是很好的改變哦。
2。雖然還是有不少學校對信息化教學有著些些的重視,但不難發現,所謂的重視,很多的孩子還是要到初中以後才能真正懂得一些電腦的知識,孩子們對本能的游戲確實操作不錯,有用嗎?
3、孩子們基本上是沒有選擇的自由,大部分是去實現大人所想要的。
4、中國的孩子所學的知識的起碼是60%一輩子也許都不能用到什麼。
中國教育弊端太多,好處就是集百家之長,幾乎任何科目都有學到,對個人的素質,知識面有很大壙沖,但這是雙刃的,眾百家,不如專一家,就是這樣,想在某方面有突出比較難的 。
還有中國教育問題就在學校,一些教育局,亂補課,亂收費數見不鮮,
而且還沒有一部完全的法律制度規范這些不良現象..而且學生學習壓力比較重,家長心切,無疑給學生很大壓力。
缺點:教育制度由不教書的人去定製 。首先是教育體制--教育受行政限制過大,教育的獨立性體現不出來。 再者是教育內容--由極個別的所謂專家,定製統一的教材,以滿足所謂適合年齡的兒童使用。 再者是教育形式--不斷的教法推崇,由此而帶來的評優, 評先,評職,限制了教育多樣性的發展。完全不能和實際聯系起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只是可惜 。作為教育工作者,覺得很悲哀 。
到了大學就輕松多了,大學之前吃點哭,好好學習,總能學點有用的東西的,還培養了吃苦的精神,為工作奠定基礎物,總是具有雙面性的.就咱們中國的教育,當然有它好的地方——系統、扎實、嚴謹,肯定也有它的不夠——實際意義不夠、容易扼殺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選拔制度局限性太大等等。
不要對國家的教育要求太高,承認每個人是有差異的,適合自己的就好了,責任
我個人覺得中國當代的教育春存在巨大的問題。全面發展究竟有沒有必要?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人長大也忘記了自己學了什麼,大家覺得如果順應自己的特點去發展,會不會更合理?
硬實教育嚴重虐殺了學生的發展,要是按比例計算,中國應該有15個愛因斯坦,但現實一個也沒有。
我覺得應試教育只適用於部分學生,而對很大一部分來說,是非常沒有必要。
特別是背誦,更是無稽之談,過後就忘記了,對學生,是浪費心神時間,只要讀懂大意,不求甚解。還有英語考試,什麼4、6級考試,有很多都是只會考試,不會運用的書獃子,我覺得應該換另一種方式去學生去學交流中的英語,並不是考試。
應試教育對中國數百萬學生來說真的很糟糕,他們苦不堪言,家長無可奈何地投入大把經費,但這樣也沒有達到什麼效果,連教師們自己都說現在的學生都是考試機器,什麼生活經驗都沒有,每天兩點一線,生活枯燥無味,同時,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迫使孩子過早地脫離五彩繽紛的童年,戴上有著厚厚的鏡片的眼鏡,背著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書包,不情願地上著沒完沒了各種補習班,即使是這樣,中國的孩子比起國外那些輕松的兒童仍舊差的多。而且即使辛辛苦苦靠上了大學,也不一定找的到工作。
最大的兩個問題就是:不實際性,不人性化。
首先,說第一個問題,不實際性。說到中國教育的不實際性,你不難看出,你所學的東西,費最大力量才學好的的知識,或者說能力,本領,在你的生活中很少見到他們的身影,很少用到。你也許會聽到爸媽在你小時候說,說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就沒飯吃,就像民工一樣,說白了,人生在世,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養活自己的一口飯,即然為吃飯,學那麼多干什麼呢?學那麼多有不可以當飯吃,活得很不快樂。在外國,學生要學習的是生存的辦法,是一種謀生的道路,是對你人生有用的本領,可在中國,不一樣。你要學習的的你一輩子也用不到,見不到的知識,所以,我認為,這,是不實際性的所在。
其次,不人性化。外國,教育者注重學生的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中國也是。但中國是口口聲聲說出來而不是作出來的,全面發展是一個幌子,真正的還是學習。人們常說中國學生向書獃子,我看,不僅是像的問題,並且就是的問題,中學,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實驗班,普通班,在學生心裡就不單單只是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微小區別,他們也是有自尊的,進不了實驗班也許不是他們願意或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我認為在一種環境下,一種狀態下被造成的結果,甚至可以說是後果。人性化,何為人性化?以人為本就叫人性化?中國強調了那麼多年以人為本,我為什麼還說它不人性化?以人為本,也是一個幌子,學生學習負擔重,政府口口聲聲說減負,誰料這負是越減越負,越來越累,中國學生什麼時候死亡率最高?告訴你,是考完試!你應該明白了,他們放鬆了,精神的極度緊張,與極度放鬆,造成了他們失去生命啊!你我之所以能在網上對話,因為我們都是倖存者啊,可誰知道這倖存者離死亡也不會太遠了!你不膚淺,因為別人不和你同一年齡他們不會了解你的苦,我看,你說話很有水平,年紀不是很大可以看出中國教育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誰能說你膚淺?
我看,在中國只有學習不是特別好的孩子,才是學生,才能叫做正常人,只有他們不傻。中國教育,在家長眼中,是完美無缺的,在孩子眼中,是漏洞百出的,在教育者眼中,怎樣能使他們腰包鼓,利益大,怎樣讓家長滿意,怎樣就是對的!
我很嚮往美國的教育,孩子們擁有的是自由,游戲,無憂無慮和屬於他們那個年齡的笑聲,而中國孩子一無所有,他們為擁有的是被學習佔領有一去不復返的童年,沒有了童年,我們還擁有什麼?
中國如今的應試教育的確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改善。但立足於我國現在的國情,到目前來說還找不到比應試教育更好的辦法。首先中國人口眾多,不可能學歐美國家那樣。為了為國家選拔人才,也只能用應試教育。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快一點長大,長大之後,來改變中國教育,改變下一代的孩子,改變中國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