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心理輔導
㈠ 怎樣對過度保護型和溺愛型的親子關系進行心理輔導
我是一名心理師,我來回答一下吧。 干涉型(過度保護型) 表現:家長出於一種保護的態度對待孩子,為了使孩子變得更好而細心照顧,盡量給予幫助和囑咐。有的家長甚至對孩子的學習、健康、前途等過分擔憂。 危害:由於過分保護,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差,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由於習慣依賴父母,他們做事沒有主見,猶豫不決。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沮喪,甚至焦慮不安。此外,這樣的孩子到青春期容易出現對抗行為,對父母和老師的要求故意反著做,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這樣的孩子,因為習慣依賴父母,沒有主見,承受力差,所以,我們首先要問父母,希望得到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先請父母做行為矯正,放棄過度干涉的舉動,制定規則。然後逐漸對孩子進行行為訓練,這里的重點,父母可能要比孩子重要。 溺愛型 表現:家長過度寵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無條件接受,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為其爭辯。 危害:在這樣的親子關系中,孩子習慣高人一等、以自我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禮貌、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徵。在人際交往中,他們缺乏責任感、不懂得關心別人,難以交到朋友,逐漸孤僻離群,遇到不滿容易導致攻擊報復等反社會行為。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四個老人,兩個父母共愛一個孩子,溺愛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幫助家長認識到自己的溺愛行為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不良的後果,會讓孩子將來無法在社會上生存,等等,做針對性的幫助。同時,孩子也要做一些評估,針對孤僻、攻擊行做一些理解性的談話和訓練。 請採納,謝謝。
㈡ 親子教育心理咨詢
您可以和女兒商量,一起接受心理治療。 造成她從挺乖到現在的行為問題,一定是有背後的原因的。這個原因需要通過談話和分析進行探尋,然後和家長一起,逐步幫助她解決目前的問題。
㈢ 如何幫助學生改善親子關系幼兒大班心理輔導活動課設計
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因篇幅所限,社會因素在此暫不談及。)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㈣ 天津心理咨詢機構有哪些親子關系方面比較好的
天津格萊德
㈤ 親子心理咨詢專家哪家好
要我說心來理咨詢 每家源都有每家的好處和不足
如果你是關於親子之間的問題
其實可以自己學習點心理學
因為沒有誰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二者你是孩子一天之中相處最多的人,更加容易潛移默化的影響的孩子
三者就算心理咨詢處理好了你們的親子關系,誰能夠保證不復發?心理的事情都是瞬息萬變的
四者家長學會了親子關系的相處,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等等不都是一個道理嘛,一舉多得,還省去了次次咨詢的費用,畢竟咨詢費還不算便宜。
㈥ 親子關系問題引發家庭矛盾心理咨詢如何解決
這個,如果親子有矛盾的話應該就是溝通不到位,一般把話談開了沒有什麼難解的題。
㈦ 誰知道那個網站是專業做親子關系的心理咨詢的啊
您好,我認為您應該到法院去問問,而不是在網上找這樣的網站。
㈧ 親子關繫心理咨詢
朋友你好。從你自己的描述中說,家人對你管教比較嚴,而你自己13歲就在外邊上學,離家也很早,一個月回一次家,和家人的溝通相處的時間也較短,而現在和家人處於一種矛盾的階段,很渴望改變。從你的這些話里,不難看出,你認為你缺乏家庭的「關愛」,所以甚至於你的標題都用了「親子」,側面反映出你渴望家人對你親近。 其實,血濃於水。或許每個家長對待子女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家長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家長則喜歡子女自然成長,有的家長希望子女有出息,成龍成鳳!每一種家庭模式下,都和家長自身對生活,對社會的認知不同而不同。但不管是何種異樣,不變的卻是親情的「愛」!你不認同的關愛方式,家人卻偏偏給你,這讓你遠離他們,甚至覺得感覺不到他們對你的愛。而做父母的內心也同樣很受煎熬,因為他們給子女愛,但是子女卻不領情。矛盾就越積越深! 而找到這個矛盾的根源卻只是化解難題中最簡單的開始,並不是一把一擰就開的鑰匙!畢竟他們生活的時代,接受的信息,以及這么多年的生活方式,不可能簡單就改變!你也畢竟22歲了,也有22年的生活經驗了,兩個不常在一個環境里生活的兩代人,接受的觀念,和期待的「愛」,以及對愛的理解肯定都是不同的!但是想化解就必須為之努力,找到矛盾的根源,就平心靜氣去和對方表達!家人不接受你的觀點,只是因為在他們眼裡,你是個孩子!他們沒看到你的成長!試著先改變一下自己,不要太內向,什麼感情都內斂起來,你不說,誰知道呢?但是也不要吵,因為你吵著說這就只能說明你是個孩子!先試著去表達你對他們的感謝,沒有那個父母不會被子女子女真誠的感謝而感動的?!他們辛苦生活,管你很嚴,只是他們的愛,他們不求你真的匯報什麼,但是你一句真誠的感謝,他們會真切得看到你的成長!經常得溝通,在溝通中表述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你對愛的理解,你渴望得到的是什麼樣的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親情之間的矛盾,不要指望一下就化解!去改變你能改變的,然後坦然得去接受你不能改變的!
㈨ 求心理健康活動課設計:如何幫助學生改善親子關系
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洩;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有關研究表明:心理發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里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系。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園里生機盎然,校園里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曲徑廊亭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淀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製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里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睬和踢,隨意採摘踐踏花草等。曾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間學校學生老喜歡用腳踢門,為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安裝了一扇玻璃門,結果玻璃門完好無損。我們從中得到了啟示,於是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了40多個環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果然學生不忍心破壞,過去的壞毛病也改了。http://93304650.qzone.qq.com 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許多學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詢室,有的還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洩,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了解,咨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製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行為咨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咨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學校心理咨詢師要給予咨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控,還要詳細了解咨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的傾訴者,又是學生的咨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於心理咨詢師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 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http://93304650.qzone.qq.com 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這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幾個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改變評價方式。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後進生全盤否定,出語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可能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被譽為 「德國普通教育之父」「德國教師的教師」的19世紀德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嚴厲的面孔和訓斥、咒罵學生是一種惡劣的行徑」。我們應學習借鑒英國教育的優點,英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從不吝嗇自己的溢美之詞,對學生的贊揚體現在具體細微中,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誇獎一番。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諷刺學生,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學生。我們教師缺乏這種意識,對學生太求全責備了,我們應學會贊美,讓學生能不斷地從中得到鼓勵。 教師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除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美國中小學參與心理咨詢的人員有如下幾類人:有關的醫療專家、健康專家、教育專家(包括教育專家、學科教師、特殊教職人員、資源人員)、行政人員、學生、家庭成員和學校協助部門等。教師始終生活在學生之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學過程中參與心理指導。我分管學校心理咨詢工作,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詢室了解情況,我發現我班學生×××徘徊在門外,我覺得應該幫助他。於是經常找他閑聊,了解到他因學習壓力過重,致使學習緊張、焦慮,成績下降,進而產生自卑心理,結果惡性循環。找出症結後就能「對症下葯」,我與他分析原因和尋找解決的辦法,他初中成績拔尖,父母期望過高,高中基礎不扎實,學習競爭激烈,一時無法擺脫失敗的困惑,便產生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無法靜下心來學習。我提出如下幾個解決辦法: 一、調整學習方法,夯實基礎; 二、樹立成功意識,不斷激勵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績; 三、調整心態,擺脫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慮成績的名次; 四、學會放鬆,到大自然中慢跑,釋放精神壓力,保持輕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狀態。經過多次的心理疏導,他的情緒終於較為穩定,成績也穩步上升, 2 0 0 2年高考總分取得631分的成績,各學科中最高分是語文659分,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欣慰!看來,中學生心理失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習造成的心理壓力,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引導學生如何面對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三.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因篇幅所限,社會因素在此暫不談及。)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
㈩ 對於不良類型的親子關系,應進行哪些心理輔導或家庭教育指導
做為一名職業心理師,您的問題把我問胡塗了。 幾種常見的不良親子關系類型有: A.溺愛型 表現:家長過度寵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無條件接受,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為其爭辯。 危害:在這樣的親子關系中,孩子習慣高人一等、以自我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禮貌、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徵。在人際交往中,他們缺乏責任感、不懂得關心別人,難以交到朋友,逐漸孤僻離群,遇到不滿容易導致攻擊報復等反社會行為。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四個老人,兩個父母共愛一個孩子,溺愛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B.矛盾型 表現: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態度缺乏一致性,同一行為有時斥責、禁止,有時卻寬恕、勉勵。父母管教態度不一致也是矛盾的一種表現,例如父親嚴厲,而母親放縱,父親斥責子女時,母親卻來阻止。 危害: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中,母親負擔更多的教養孩子的責任,對細節更為關注,對孩子的要求也更嚴格;父親則相對寬松。因此,多數孩子抱怨「媽媽很煩,太嘮叨」,產生逆反心理。但是,長期的不一致態度,孩子無所適從,做事難以決定,時間長了出現焦慮情緒,甚至強迫症狀。 C.期待型 表現:父母對孩子雖有愛,但常以嚴厲、頑固、強迫的態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來監督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夙願、希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忽視子女的能力與性格,希望孩子完全遵從父母的要求和標准去做。 危害:用過高的期望要求和監督孩子,孩子容易變得敏感,性格膽小畏縮,缺乏自信,獨立性差,做事缺乏主動性,不善與人交往。他們情緒不穩定、易自卑,嚴重時甚至出現抑鬱症狀。 D.干涉型 表現:家長出於一種保護的態度對待孩子,為了使孩子變得更好而細心照顧,盡量給予幫助和囑咐。有的家長甚至對孩子的學習、健康、前途等過分擔憂。 危害:由於過分保護,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差,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由於習慣依賴父母,他們做事沒有主見,猶豫不決。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沮喪,甚至焦慮不安。此外,這樣的孩子到青春期容易出現對抗行為,對父母和老師的要求故意反著做,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E.忽視型 表現:家長感情冷漠,與孩子很少溝通,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此外,忽視還可能表現為對孩子體罰、虐待、威脅等。 危害:這種親子關系容易導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極、孤獨自閉,人際關系敏感,難以交上朋友。對家庭和社會產生敵對心理,甚至受到不良社會團伙的引誘,成為問題兒童或青少年。 心理輔導沒有哪些不哪些的,我們只需要針對相應的類型做出正確行為指導,比如說溺愛型的,我們需要幫助家長認識到自己的溺愛行為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不良的後果,會讓孩子將來無法在社會上生存。等等,做針對性的幫助。 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