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機靈杯輔導書
⑴ 小升初數學輔導家長怎麼幫助
關於孩子的成績,家長總是格外上心,就怕孩子考得不好,所以家長們都親力親為,教孩子學習。今天和大家說說,家長平時該如何幫孩子進行小升初數學指導。
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六年級孩子的特性,六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對於學習有一定的自覺性,但六年級的孩子也將要經歷大考,心態上還需要家長和老師進行引導。
教孩子時,得先擺正自身心態。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很難教,這是因為這些家長用成年人的思維去指導孩子,但孩子也是剛學習這類知識,很多論證方式於他們而言都顯得難以理解,所以家長們先擺正自己的想法,多些耐心。
卓越教育的老師給過我一個建議,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而不是把知識嚼碎了再給孩子。如果孩子在做題中出現了錯誤,不妨先告訴孩子有錯誤,至於錯在哪、如何解決,不妨先讓孩子自己弄清楚。養成孩子自我檢查、回顧和檢驗的好習慣。
此外,還可以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可以嘗試建立錯題本,把平時練習、考試中做錯的題目記錄下來。錯題涵蓋的都是自己不牢固的知識點,將錯題集中的知識點摸透,也能幫助孩子解決數學知識盲區,提高學習成績。
家長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學習,而不是幫孩子檢查作業正確與否。小升初數學固然重要,但是家長也要照顧孩子的心理,擺正學習心態。
⑵ 平面上畫多少個圓,再畫一條直線,最多可以將平面分成44部分
很抱歉,答案應該是6個圓。
詳細解題過程:
1個圓:2部分
2個圓:4部分
3個圓:8部分
注意內4個圓時,容不是16部分而是14部分。
5個圓:22部分
6個圓:32部分
7個圓:44部分
因為一個圓被一條直線可分為2部分,所以5個圓時,正好等於44部分,但因為不可能畫的每一個圓都能被一條直線分為2部分,所以應為6個圓。(7個圓變成88部分,太多了,沒必要)
如果會了,請採納我為最佳答案,謝謝!!!
這道題是小機靈杯考試中的一道題,應該發了一本書,但那後面的答案很多是錯的,外面輔導班說這道題確切答案應該是6個圓,以上有解題過程,你可以自己畫個圖。
⑶ 參加上海小升初的孩子需要考很多證書嗎
近來上海小升初擇校競爭大,其中名校小升初升學形勢更是嚴峻。在上海市教委嚴禁將各類競賽獲獎證書作為義務教育學校招生錄取依據的背景下,參加上海小升初的孩子還需要考很多證書嗎?相信家長心裡自有數。下文上海愛智康小學輔導頻道整理了上海小升初需要考的那些證書,僅供參考。
小升初競爭無非有重要一項——杯賽,但孩子是否還適合搞杯賽呢?作為家長,你首先對自家孩子有個了解。
這里定位依據分別是孩子目前的表現,主要是:
1、班級里和年級里成績排位是不是靠前?
2、對於某些學科有沒有表現出過人天賦?
3、對於課外知識是否有學習興趣和能力?
主要從以上三個維度,相信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孩子究竟是不是這塊料,以及之後方向是哪幾個杯賽等。
而對於不適合的孩子,就不要搞杯賽,說句不好聽的,杯賽本身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玩的起的,畢竟一、二等獎的獲獎名額放在哪裡,一旦落敗,這樣的挫折和打擊是很難縫合的,對於以後的成長也很不利,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調整好心態,不要盲目追求這種短暫的榮耀。
關注哪幾個杯賽?
目前現在上海的數學類競賽中,中環、小機靈、春蕾、亞太、走美算是比較主流的;英語的話,全能五星、三筆四口、基口;語文的話滬港。請根據孩子的學習 興趣和傾向來進行選擇。
總的來說一流民辦學校大多會看中環、小機靈等大型奧賽的證書,而二線民辦則可能比較注重一些其他學科類的獲獎證明。上海各杯賽的詳細介紹請看下面。
數學:小機靈杯、中環杯、亞太杯、走美杯、春蕾杯思維、數學大王、希望杯、迎春杯、全小數、小數報杯
評級:
A類——小機靈杯、中環杯(完全第三方舉辦,上海參與人數最多,初中認可度高)
B類——亞太杯(上海參與人數較多,部分初中認可)
C類——走美杯(上海參與人數一般,考題設置經常出現瑕疵)
英語:口譯、全能五星、3E、實用科普英語、春蕾杯英語、全小英、中環英語、讀寫新天地英語
評級:
A類——口譯、全能五星、3E(難度、參與度、認可度皆高)
B類——中環杯英語(沾中環杯數學的光)
語文:博雅杯、滬港杯、讀寫新天地、文新杯、七彩杯、春蕾杯閱讀
評級:
A類——博雅杯(和初中古詩文大賽掛鉤,目前各初中選拔都側重古詩文。)
B類——滬港杯、讀寫新天地(參與人數多)?
更多資料可以搜索一下《參加上海小升初的孩子需要考很多證書嗎》這篇文章,寫的還挺好的。
⑷ 上海的小學生想上名牌中學需要什麼證書
這個的話,主要是看你想讀什麼樣的學校了。我兒子剛投了簡歷給蘭生復旦,現在進專入復試。
我們投了屬簡歷,裡面有很多證書,還有一些獲獎獎狀等。
比如說英語有1,2,3,4星口試、2,3星筆試
希望杯,培優杯,春雷杯,小機靈杯等等,這個幾個是全科都有的
還有些上呢嗎作文大賽啦,等等。還有些知識競賽的證書,和鋼琴畫畫的等級證書。
總之要准備很多啦。
而且,最開始我們自己在家輔導,弄得頭很暈的。
之後網上搜了搜,去逸仙路上樂寧,實在不太好,師資 和環境差強人意,學了一期走人了 。
又轉戰到吉浦路上一家新東方泡泡,我們去的時候剛般新校區,環境還行。
老師還算認真負責。
所以選培訓還是往大的選比較踏實啊。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給我選最佳,哈哈o(∩_∩)o 哈哈
⑸ 中國基礎教育之我所見
英盛觀察教育恐怕也將如此,沒有提前量的預判和預設,勢必也進入支離破碎的境地,現在不看不聽不做,將來某天一睜眼,眼前已是懸崖百丈冰……
1、 教育要面向未來——未來什麼樣?
寫下這個小標題,我的腦子里流出了這一句話:「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嗯,這好像是小平同志說的,感謝思想品德課感謝時事政治考試……國內當下的教育者們肯定當然也不會忘,各種規劃、報告中這個提法我相信一直作為綱領而存在,可精準的落實呢?
「你們坐過的最快的火車時速多少?」「430km,上海磁懸浮」「目前中國和美國正在研製超磁懸浮列車,最高時速可達多少?你們猜」現場的家長800、1000、2000、3000、4000地開始蒙……「是2900km,你們能想像么?能想像這會對世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么?……你們只需要想像,但我們的孩子卻需要真實面對。」這是今天宣講現場的一段不起眼的對話。也許這位老師舉得例子還不足以無法想像,因為這畢竟是實驗室已經達成的技術,可是未來的科技進步、社會變革,更多的是當下的我們、甚至當下的那些領英都無法想像的,而為了讓孩子能好好地生活於這一完全不在此刻人類頭腦中的未來,有什麼是當下的教育應該而且能夠賦予孩子們的?
摩爾定律的提出者說,在計算機為人類生活發揮作用的方面,現在還只是初級階段。你瞧,ICT技術如此,那麼能源呢,人工智慧呢,太空技術呢?目前尚未出現的新科技呢?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可以感知並創造幸福,這是教育應該考量的地方。教育是幫助一個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如果現在的教育不能為孩子的未來奠基,那我們的孩子20年30年後一定會被全新的社會所拋棄,他們將痛苦而無處可遁。
在任何已有知識都可以瞬間通過網路快速准確獲知的情況下,人的知識素養到底應該來自哪裡?人的創造力、幸福力該如何呈現?記憶和背誦已有的知識、掉書袋不再是必須技能,而如何學習、從哪裡學習、怎麼學習這些技能該不該教習?念書寫字做題目不再是卓然與人的技能,包容、合作、質疑、創造的素養該如何培育?情緒管理、自我認可、環境應激、感知美好這些基本品格如何養成?
未來科技進步帶來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工作方式的變革、甚至生活方式的變革、人與人之間關系模式的變革,這些都是我們的孩子將浸潤其中的,彼時代從容工作、快樂生活所需的素質與技能在當下時代的教育中該如何構建?怎麼才能讓孩子在瞬息萬變變化多端的世界中以不變應萬變,這恐怕該是教育者的使命,嗯,使命。
2、 工廠化教育勢必變革——我們走到哪兒了?
教育的英文單詞Ecation是偉大的蘇格拉底發明出來的,是三個詞根的拼寫,「E」是向外的意思,「ce」是引導,「tion」是名詞,引導出來。所謂的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成長成自己的樣子。(本段為抄襲)
英國教育專家Robinson在其關於學校教育的TED演講中提出,發端於工業革命之後的現代基礎教育體系最初建立的目標,並不是為了培養創新人士,而是為了出產合格的流水線工人。按照他的總結,它與大規模機械生產需求相適應,教導學生循規蹈矩,不能違抗權威;重視數理化而輕視人文藝術;不區分每個個體的不同天賦和興趣,而把所有人都往一個方向培養。而這,不恰恰就是國內當下教育的真實現狀么?
2014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美國人Russell L. Ackoff和Daniel Greenberg寫的一本書:《翻轉式學習:21世紀學習的革命》,在書中,兩位作者深入剖析了當今全世界教育面臨的巨大問題:後工業化時代已來臨,而我們的教育模式還停留在工業化時代的樣子,把學生培養成為工業社會服務的、馴良的標准化的產品(這與英國的Robinson觀點一致,看來這已是西方共識)。他們用深邃的洞察力展示出當今「工廠式」學校的顛倒、錯誤與可笑之處,告訴我們對個人教育有幫助的內在工具和外在環境是什麼,並構建出了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各個階段理想教育的藍圖。(這本書我已火速下單)。
台灣的知名雜志《天下》的子刊「親子天下」在2013年11月出了一期專題「翻轉教育——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未來的孩子」,這是一本「集結世界教育重大趨勢與改革思潮,探究台灣教育現場困境並提出務實解方的專書」,通過探討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和未來的孩子,來探索教育的本質。網上找了一下,只得見專刊的樣式與目錄,僅這目錄就能撬動我心。
然而我大內地呢?我能想到的最近的最刺激的就是「你買的學區房可能沒用了」這一「爆炸新聞」,教育部開始管房地產了調整樓價了!你有沒有看到國內基礎教育的不堪現狀,僅僅是學區房問題么?你有沒有看到世界教育的變革趨向? 回想近幾年的「教育改革」,一會兒說要取消英語考試一會兒說要……我可以不敬地說這純粹是容量本就不足的大腦間歇性抽筋兒的表現么?
教育是種滋養,是天長日久的浸潤,它原本是一件多麼美好與功德無量的事情啊!可現實中它究竟還存有幾分美好呢?僅從幼升小階段的選擇和去向分,我眼所見的教育路線大概有四派:
第一派,拼房派,進優質學區優質公立小學,這一派靠的是至少在孩子兩歲前、最好一出生就搞定的學區房,因為孩子上了好小學才能上好中學上了好中學才能考上大學,沒錯,定盤星就是高考,這一派家長甭管口頭同意不同意,但其潛意識里已將孩子的未來和成功押注在「考上大學了」這一個點上,所有的考量就到此戛然而止(其實大學畢業人生才剛剛開始好嗎?)。
第二派,拼娃派,進體制內的私立小學,所謂的體制內就是參加國內高考,這一派靠的是牛娃,牛娃的基本配置是在幼升小以前掌握了100以內的加減法、識字量超過2000、學過百花、吳品之一種,這一派家長的思路跟第一派一致,其實也是為了能考上好大學,或者說比第一派更急切更明確,因為當下SH的私立小學的小升初成績總體好於公立。
第三派,拼錢派,上體制外的私立學校,所謂體制外是不參加國內中考高考,直接面向出國一條路,就是那些雙語學校國際學校。這一派的家長對國內教育失望到不跟你玩了,對孩子的未來有更高的追求,不想讓孩子淪入課外補習和杯賽廝殺的戰場,崇尚全人教育、快樂成長,這一派,有錢人,別不多說。
第四派,拼不起派,拼不起學區房拼不起私立拼不起娃,反正基本就是沒錢,對口的菜小上上完事兒。這一派的家長倒也大多數是秉持「快樂」教育的,so what。
這四派基本又可劃分為兩種模式,第一第二派沖進國內高考,第三派走向世界教育。哦,還有第四派,忽略不計吧……
3、 廝殺在沖進國內大學的漫漫長路上——你們快樂嗎?
先看廝殺在體制內的沖進國內高考派。體制內的所謂的「好學校」是什麼?就是小升初能考上HY、SW等四大金剛的比例。
考上四大金剛主要靠什麼?不是學校的素質教育義務教育結果,因為JYB說要搞素質教育啊要給學生減負啊,校內教育教授的適齡知識在以分數為標準的升學考試中不足以「拉開孩子的差距」,不足以「選優」。實際上,考上四大金剛主要靠的是奧數、外語等各種杯賽,什麼中環杯小機靈杯,也是醉了。為了在這些競賽中捧杯,家長和孩子在課外時間奔波於各類補習機構,學奧數補外語,大量刷題……第一派和第二派基本都是這種學習模式,所以課外輔導學校在中國承擔了一半以上的「教育」任務,家長和孩子都被當下的「人才優選」標准路線綁架,一邊罵娘一邊拚命去澆築那塊不見得在未來真的能打開幸福成功之門的敲門磚。 不是他們見識短,是他們別無選擇。
在這種高強度高密度的轟炸級的補習情勢中,孩子不情願,因為玩耍時間被大量縮減,一個孩子周末上三四個補習班是基本配置,除了會做題,其他生活技能、社交技能的培育被擱置,自己的不會給升學加分的愛好更是被質疑「將來能當飯吃」么,然後被活活扼殺;家長也狼狽不堪,但凡有追求的家長,從孩子中大班開始就踏上了陪學陪讀的漫漫長路,哪裡還有自我?!不過是孩子睡覺起床的鬧鍾、補習路上的司機、孩子人生的總設計師(呵呵),對於家長他/她自己的人生來說,基本是「人未死,心已埋」。媽媽陪讀,爸爸拚命賺錢,一切為了孩子,家庭整體價值取向及其寡淡,這種犧牲性的親子關系本不該是溫情之一種,親子關系、家庭生活原應該更多元、更豐厚、更美好、更真切、更讓人內心充盈著幸福……
這種流水線教育打磨出來的孩子,能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么?能建設創新城市創新國家么?能,那就奇了怪了。這種家庭關系模式中,孩子無自主,家長無自我,大人孩子都焦慮,親子關系失去了原生的美好,家庭生活目標聚焦於孩子的升學,這能建設社會主義五好家庭么?這樣的模式化刷題打造出來的孩子,能適應未來多變的社會么?能成為未來新技術變革的開路先鋒么?
今天遇到一個在JT小學上了一年學的孩子,准備轉去康橋,媽媽說一個班裡52個孩子,擠死了,孩子們都坐到牆邊兒了!我想當初這些教室的設計容量都是30多個學生吧,現在雙倍的量上來了,就只好溜邊兒坐,冬天倒也暖和。這還只是種物理形態的不堪!僅這種物理形態上的不堪給老師帶來的煩躁、給孩子心理帶來的擠壓都是顯而易見的。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強調愛、創造性、自我表現、自主性、責任心等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徵的培育,當下中國的整體基礎教育不但完全與此無關,還充當了這些多數孩子生而帶來只是需要教育來導引而出的優秀品格的狙擊手與劊子手,教育成了一場天資殲滅戰。而且這種標准化有限數量優選還成了傷害孩子心理與精神、養成惡劣品行的沃土,強調起跑線,忽略做人的底線;分數標准下的有限優選讓孩子在競爭中養成了嫉妒心理,不會協作,排除異己,更不會給他人真誠喝彩;流水線式的知識灌輸捻滅了自主學習的聖火,扼殺了想像力、創造力,……這些孩子長大後遭遇的自我辨識困局、成功認知/幸福認知的扭曲、反觀走過的人生路的價值迷茫,將給他們人生帶來的困惑更是天大的問題。
如果按照目前大部分家長的思路將大學教育視為教育的基本終點,那麼中國的教育已經末端壞死,但是當下的形勢是大家還在拚命擠進這個壞死的末端,這一路上所有的拼搏廝殺,不過是為了進入一個囊腫。荒唐荒唐真荒唐!
寫到這里忽然想起寶玉那個關於女孩「寶珠變死魚眼」的論述——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死魚眼睛了——請把女孩兒置換為孩子,把出嫁置換為上學,主流教育對孩子天性光彩的泯滅畫面感立現。
4、 走向世界教育的精英路線——多少人走的起?
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這是一條無意義甚至可能殘害孩子幸福力的道路,因此轉而尋求體制外的教育,這就是進國際雙語學校,他們屹立成了第三派。這類學校越來越吃香,招生報名擠破頭,學費也水漲船高,上海僅在今年9月就新開了三所高大上的國際雙語學校,應考者眾。僅從宣講與目標導向看,目前的國際雙語學校旨在開展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教育、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激發孩子創造力。但是這一教育模式是大大的奢侈品。
目前上海的雙語學校的年基本學費多在每年10-15萬人民幣的水平,根據4-6%的年增幅,考慮到合理通脹水平,一個孩子讀完12年的課程的花費在500萬左右,這還不包括一些隱性花費——比如,寒暑假的海外游學你去不去?別人的孩子的生日趴在大house里辦你的就好意思到KFC去搓一頓?家長接送學的車子的級別也就不說了。這還沒完,出國念大學不得錢?so,當我看到一個夫妻雙方年收入合計150萬、家有三套房子兩套出租一套尚有貸款的SH媽媽上論壇問是否該選雙語學校,然後被群噴「姐姐你跨越階級了」的時候,我默默地擦拭起了眼角滑落的淚滴……
當然,這樣的學校也不是那麼容易進的,因為面向國外大學入學考試,因此其教材、教學都是英語,授課語言在小學一年級一般是母語外語各佔50%,到了三年級除了語文課基本是100%英語授課。進入這樣學校的一個必要條件是英語要好,對於外籍家庭和雙語家庭這不是難事,但是能在五六歲就英語日常交流無障礙的中國孩子還是少數,怎麼辦?進雙語幼兒園,三年下來基本可以達到國際學校招生的語言要求,三年雙語幼兒園讀下來的費用基本在15-20萬。而目前的一個趨勢是很多國際學校實行15年一貫制,也就是幼兒園K1-K3,小學中學G1-G12,隨著辦學成績的顯現,如果你的孩子不在幼兒園就進入這個學校而是從小學開始,那麼你的包票效能會大大降低,這導致國際學校的幼兒園名額比小學還要搶手。
看懂了吧,第三派是絕對的拼錢派,財力不是一般的雄厚。問題是,這樣經濟水平的普通老百姓真的很多麼?應該不多吧,中小城市的家長和孩子則連這樣的選擇都沒有。我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基礎教育義務教育怎能憑一句「鼓勵多元化辦學」就責無旁貸了?
有一說一,這些能上國際雙語學校的家長和孩子本身多就是精英,他們的學問、能力、見識必有至少一樣卓爾不群,他們都把自己優秀再優秀的孩子送去國外了,留下我們這些祖宗八代都是窮人的逼仄鬼來建設國家,你的中國夢交給我們來實現你放心嗎?
5、 面向未來的教育可不可以不高消費?
不知不覺啰里啰嗦了幾千字,多數是無建設性的吐槽,屌絲就這樣啊……多年的職業教育養成的習慣是:在文章的最後一定要給出措施建議(捂嘴笑)
其實我想問:面向未來的教育為什麼一定要與非母語捆綁?為什麼財政支持下的本土學校不變革教育模式?為什麼沒有本土的教育家來辦面向未來的教育。雙語學校都很大,你沒地么?蓋那麼多商品房的地皮不能少賣一點拿出來建個有游泳池有花園的學校么?雙語學校的老師理念都很新,你的教師培養模式怎麼就不能應時而變呢?
因為當了人家的媽,所以進入了家長梯隊。在蟲妞六歲之前,我也看了不多不少西方育兒書,身邊也聚攏了一批這樣的家長,可是我們多在即將走入基礎教育時候,陷入困頓與悲憤……當下一個趨向是:學前教育變革的星星之火已經點燃,一大批掌握了一套或掌握了一點人本育兒科學理念的人在通過線上線下傳播這些理念,很多奉行新教育的家長在日常的育兒中也自覺接軌人本教育,一些有識之士、有資源之士更是辦起了各種新幼兒園。但是新教育的癢癢撓遠未撓到基礎教育的皮毛,一則基礎教育屬於義務教育,是DG的天下,二則真的辦基礎教育,不是一般的資源撬動能力和資本實力能夠實現的。
旨在促進教育創新的跨領域全球倡議、促進全球合作並構築教育的未來的「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在年初轉發了楊東平教授的一個提議:「今天我們要為未來培養人才,必然要打破19世紀的教育工廠模式……我們需要啟動中小學辦學體制改革:一是改革公辦學校辦學體制,試點特許學校、自由學校的模式;另一個是把創新創業的概念從企業界擴大到教育界,鼓勵有理想有抱負的校長、老師創辦小微學校。」
⑹ 五、六年級容易的奧數題非常急。
⒈把圓錐的半徑擴大2倍,高擴大3倍,它的體積擴大(12)倍。
⒉把回一塊棱長6分米的木料加工成最答大的圓柱體,這個圓柱的體積是(169.56)立方分米。
⒊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高和體積相等,已知圓柱的底面積是13.5平方厘米,圓錐的底面積是(40.5)平方厘米。
⒋一個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相等,已知圓柱的高是圓錐高的5分之2,圓柱的底面積是圓錐底面積的(2)分之(15)。
⒌一個側面展開是邊長為15.7厘米的正方形的圓柱體,它的體積是(308.1125)立方厘米。
⒍一個圓錐體底面直徑是8厘米,高是直徑的8分之3,這個圓錐的體積是(50.24)立方厘米。
⒎一個圓柱形油桶的底面半徑是3分米,高10分米,內裝汽油佔全桶的4分之3,這只油桶裝汽油(211.95)升。
⒏一個底面半徑4厘米,高5厘米的圓柱體,如果沿底面直徑把它平均切成兩半,它的表面積增加(40)平方厘米。
⒐一個圓的周長增加20%,這個圓的面積增加(40)%
⑺ 上屆小機靈杯決賽三年級一二三等獎的分數線是多少
一等獎90分以上,二等獎80分以上,三等獎70分以上
⑻ 在上海是買市區學區房還是郊區買房
要知道學區房是體制內產物,而體制內繞不開高考,因此採取從「高中-初中-小學」倒推邏輯來聊學區房似乎也沒毛病,即普遍觀念會認為好的高中會影響初中,好的初中會影響小學。至於「為什麼學歷不一定值錢,但學區房卻非常值錢」這種世紀難題不在本文討論范疇,知乎上就有這個問題,有興趣的盆友可以查查。
高中。以下根據2016年清華、北大、復旦、上交的錄取人數羅列的上海高中名單。
「學區房」是一個民間概念,而非官方。從九年義務教育的角度講,每所房子都是學區房,顯然,我們關注的學區房並不是這個層面的,我們談到的學區房都是對口公辦、熱門、小學的房子。這里有三個關鍵詞。
第一:公辦,為什麼是公辦呢?只有公辦小學才跟房子有對應關系,民辦跟房子沒關。我們常談到的學區房都是指的公辦學校。
第二個關鍵詞,熱門,為什麼只關注熱門?顧名思義,那些鮮有人問津的,甚至是菜小的學校,大家不會為了他而過多關注他所對口的房子,因此我們聊到的學區房都是對口還不錯的學校。但存在一些學校並不是一開始就備受矚目,而是隨著教學質量的提升慢慢進入大家的視野,像老靜安的靜教院附小,10多年前接近菜小,換了校長之後,才逐漸成為靜安區一梯隊的小學。另外有些原本不錯的名校,近些年也有沒落的跡象,不過這種由於學校本身的質量導致的變動比例不大,而且周期不會短。
第三個關鍵詞,小學,為什麼是小學?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初中不是也有對口地段一說嗎?確實,小學升初中也有地段生,但是,小升初是有篩選的,主要還是看小孩的能力,不局限於房子。能力強的小學生可以去考民辦初中,或公辦初中的特色班(重點班),若小孩能力較弱,即使有對口初中的房產,也只能進入公辦初中的平行班(普通班),重點班和普通班可謂天壤之別。因此,初中學區房的性價比較低,本文不做重點討論。目前,大部分家長關注的學區房主要還是小學階段。
總結一下,我們所講到的學區房就是,對口公辦的,熱門的,小學的房子。
⑼ 什麼是小機靈杯
1, 初賽:時間:2008年12月28日
決賽:初定於年2月15日。
參賽對象:全市各小學三至五年級學生;分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三個組別。
獎項設置:一等獎占年級參賽人數的1%、二等獎占年級參賽人數的3%、三等獎占年級參賽人數的10%。
報名辦法:原則上以集體報名為主。報名費:每人30元
報名時間:2008年9月16日~11月16日(國慶休假日除外)上午9:30~下午3:30。
報名地址:學而思教育集團樂加樂進修學院(天山路1825號四樓,各分校報名亦可)
按照規定25%的勝出者將進入決賽。這個比例相對於中環杯與希望杯等其他一些杯賽說來要略微高一些。
2, 小機靈杯考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難度較大,與中環杯相比,題目難度更深,但是靈活性沒有中環杯大,中環杯的題目更具獨創性,尤其是最後的圖形的切拼割,更是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 小機靈杯的考試的題型來說,相對比較集中不零散,歷年題目的類型都不會怎麼改變,都是填空題型,不會對圖形的切拼割進行考察。
4,:就三年級舉例來說:速算與巧算(分組思想即余數的妙用的考察,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找規律進行運算),數列、數陣圖、數字謎,對於數列、數陣圖考察的重點的主要是基於等差數列來進行的,數字謎三年級主要考察的是和差問題,不過一定是考察進位或者借位這種情況,四年級考察商和積,相對復雜一些。還有一些知識點,比如簡單數論(主要考察能夠被2、3、5整除的數的規律),年齡問題、和、差倍問題,巧數圖形,巧求周長(面積),容斥,抽屜原理等問題。
5: 小機靈杯的復習主要還是分板塊進行,我們會在以後的課堂上把板塊的脈絡比較清晰的告訴大家。大家可以做到有目的和階段的進行復習。不宜過高的難度,也不能太簡單,主要還是要學生自己能夠比較好的舉一反三。
小機靈杯涉及的主要知識板塊:湊整、分組、數列、數陣、數論、年齡、和差倍、盈虧、平均數、巧球周長、面積,圖形計數、抽屜、容斥、加乘原理、行程問題、工程問題、圖形切拼割。
6,現在市面上關於小機靈杯詳細解答的書還是比較少的,畢竟小機靈杯考試只是上海本地的杯賽考試,而且難度也比較大。目前古吳軒出版社的《小機靈》對於歷屆小機靈杯有一個比較好的總結,不過詳解過程太少對於底子不夠深的學生和家長還是比較困難的。
7, 無疑杯賽考試的證書是小升初、升高的敲門磚,但是對於杯賽考試首先要端正參加競賽的態度。數學競賽,不同於學校內的正常學習,它需要較好的數學功底和應變能力,乃至於悟性,所以一賽下來成績就會參差不齊,就會有好有壞。因此參加競賽時,必須設定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不要太高,只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成功了。
在競賽中,針對自己的實際數學水平,可以定3種不同的目標:
1、如果平時數學學習一般,那隻要參加了競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感受競賽的氣氛,通過接觸那些有挑戰性的試題,使自己開闊了眼界,激發了鑽研的興趣,這是最重要的。
2、如果平時數學學習比較好,通過初試,能夠進入決賽就達到目標,主要是通過競賽看看自己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識還有什麼不足。
3、數學水平較好的同學,目標就是爭取奪得獎牌,通過競賽主要是查漏補缺,總結經驗教訓。
針對不同年級,對比賽的期望也有所不同。
對於4年級,主要是鍛煉自己心理狀態,能夠不畏懼,敢於應考,為以後參加其他考試煉膽量、煉能力;
對於5年級,初次參賽的應該是鍛煉自己為主,第二次參賽的同學目標就要稍微高一些。
8, 現在怎麼考試這樣一個問題,有很多原因,外因、內因都有,有的同學會因為緊張而發揮不出水平,可能參加小機靈杯考試的同學的最大障礙在於被題目所擊倒,舉目一望全篇居然有一半或者更多的題目都沒有做,所以就沒有心思繼續做下去了,其實這種心理是不對的,應該抱著「大家都一樣、差不多」的心態去考試,這樣就不會產生底氣不足而不願繼續認真做題的情況了,考前家長一定要做好這方面的引導,誰堅持到最後誰勝利!
最後祝願各位考生都能取得好成績!
⑽ 怎麼判斷一個六年級男生喜不喜歡你
如果你是一名教師,你從學生的聽課狀態就能判斷出六年級的男生喜不喜歡你。六年級的學生還不會表面一套背後一套,都還比較直接,所以你還可以從學生平時對你的態度上來判斷喜不喜歡你。如果大部分男生在見面後都會主動和你打招呼,也有男生主動和你聊天或者主動找你解決他的問題,這就說明男孩們還是挺喜歡你的。
六年級的老師,如果你班裡的男孩子都很喜歡你,那麼恭喜你!
小學的女生,不管六年級的男孩喜不喜歡你,這對你來說都不重要,好好學習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