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殘疾的心理輔導
『壹』 殘疾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自卑和孤僻是殘疾人共同面臨的心理困擾,因為生理缺陷、受教育的限制、版社會活動范圍的局限權等種種因素,除了影響生活質量外,殘疾人還往往自暴自棄,甚至喪失生活的勇氣,因此對殘疾人來說,心理健康比身體上的康復更為重要。
要從感情上對殘疾人予以支持和理解,使其正視自己身體的殘缺,樹立勇氣,勇敢生活。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況下進行康復,訓練效果才可能最理想、有效。比如,殘障人士雖然失去了部分器官的功能,但其他器官仍能較好地運動,通過訓練後的敏感性和靈活性會遠遠優於常人,所以只要正視現實,勇敢生活,積極訓練,才能發現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也會在現實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空間,甚至可以打拚事業,成為強者。
殘疾人士還可以經常性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娛體育活動,如輪椅籃球、檯球、網球、乒乓球、輪椅競速、游泳等。文體活動的好處在於可提高運動功能和改善體質,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參加文體活動可以分散對自身殘疾的注意,許多文體活動還可以和健全人一起進行,這對他們積極參與和重返社會也十分有利。
『貳』 心理上的殘疾人。怎麼辦
其實你的心是善良的,你也沒有什麼心理殘疾,只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有些高,人生都會有這個階段的,非常迷茫。你可以去戶外,對每個人微笑,不需要你多麼健談的,微笑會讓你得到微笑的回報,讓你心情愉快,開心的。人生的目的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只要給自己目標,哪怕是看完一本書,每天跑步或散步1000米,或者打球等都可以,只要不把自己悶在家裡,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就給自己獎勵,這樣你就會開心起來了。如果有可能,你在戶外幫助那些你能幫助的人,你都會非常開心的,也許人存在的意義就是助人為樂。
讓自己拋開什麼心理殘疾的想法,去做一件略有難度的事情,這樣分心後就好了。
『叄』 什麼叫做殘疾心理
種心身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人,由於軀體功能或精神心理的障礙,不能或難以適應正常社會的生活和工作。因病致殘稱病殘。因傷致殘稱傷殘。構成殘疾的要素主要有3個:①有由於疾病或外傷所導致的一種現代醫學條件下尚無法使之完全「復原」的器官或組織的「終局狀態」。這種終局狀態的存在,是殘疾的病理要素,又稱病理損害。這是殘疾的必備要素。②有病理損害導致的軀體生理功能或精神心理功能的低下或喪失。這是殘疾的生理功能障礙要素。③有由於生理功能障礙或病理損害造成的在完成與其年齡、性別、文化相適應的社會角色方面的困難,這是殘疾的社會角色障礙。又稱社會功能障礙、社會環境障礙。狹義的殘疾人主要指同時具備三要素的或以社會角色障礙為主的殘疾者,他們是政府和社會關注的殘疾對象。廣義的殘疾人實際上指生理功能殘疾人。廣義的殘疾也泛指生理功能殘疾。殘疾人應當得到社會的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在家庭生活、教育、就業、住房、參加政治社團、利用公共設施、謀求經濟自主等方面,有權充分參與社會並獲得和健全人同等的機會。」這是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宣言》(1978.12.9)規定的基本宗旨。
採取各種措施預防殘疾的發生或使之在早期消除是《聯合國殘疾人世界行動綱領(1983~1992)》中規定的首要任務和目標。首先要建立地方的致殘原因流行學的動態分析和研究系統。對致殘的10大原因(疾病、遺傳變異和先天畸形、營養不良、葯物毒物傷害、社會和家庭變革中的心理沖擊、交通事故、職業病和職業勞動事故、環境污染、自然災害、戰爭)進行有地區針對性的逐年的統計分析,為地區具體的預防決策提供依據。另外,從醫療衛生、行政管理兩個方面,推行綜合性的兩級預防方案,並使之逐步落實。兒童殘疾預防的關鍵是控制先天性及遺傳性疾病。嚴格控制近親結婚,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妊娠遺傳學檢查,是預防工作的中心。
殘疾人的身體一級的失調。反映損傷給器官功能和個人活動所造成的後果。中國台灣稱「傷殘」,香港稱「弱能」。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按殘疾的不同程度和影響,提出以下解釋:
傷殘(有譯為缺損、能力障礙與形態異常):是指心理、生理及解剖或功能上的缺陷和異常。例如腦血管意外的偏癱,或由於疾病或外傷的大腿截肢。可以說是從生物學觀點所領會的殘疾。
殘疾(也有譯為「能力低下」):是指正常人當然可以完成的基本日常生活活動以及其他能力受到削弱的狀態。
殘障(嚴重殘疾):由於殘疾程度嚴重,不但個人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影響到參加社會活動和工作。
傷殘等級評定標准
傷殘的等級分為一級到十級傷殘。
一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別人幫助或採用專門設施,否則生命無法維持;
b. 意識消失;
c. 各種活動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d. 社會交往完全喪失。
二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需要隨時有人幫助;
b.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床上或椅上的活動;
c. 不能工作;
d. 社會交往極度困難。
三級傷殘劃分依據
a. 不能完全獨立生活,需經常有人監護;
b.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室內的活動;
c. 明顯職業受限;
d. 社會交往困難。
四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能力嚴重受限,間或需要幫助;
b.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居住范圍內的活動;
c. 職業種類受限;
d. 社會交往嚴重受限。
五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爾需要監護;
b.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就近的活動;
c. 需要明顯減輕工作;
d. 社會交往貧乏。
六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償,條件性需要幫助;
b. 各種活動降低;
c. 不能勝任原工作;
d. 社會交往狹窄。
七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嚴重受限;
b. 短暫活動不受限,長時間活動受限;
c. 工作時間需要明顯縮短;
d. 社會交往降低。
八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b. 遠距離流動受限;
c. 斷續工作;
d. 社會交往受約束。
九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活動能力大部分受限;
b. 工作和學習能力下降;
c. 社會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
十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b. 工作和學習能力有所下降;
c. 社會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肆』 殘疾人的心理障礙
我也是一個殘疾人,就拿我來說吧,我現在的生活如地獄,我無學可回上,我現在答幾乎每天在家上網,注意,我不是不能走路,而是不敢出去,我以前小時候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很快樂,但後來搬家了,我由於無學可上,長期在家,造成了我今天的如地獄般的生活,我沒有朋友,一個沒有朋友的人生是如此可悲的人生,最冰冷的南極人生,我的心理障礙恐怕永遠無法解決了,我在現實生活中比家養的寵物還孤單,這是本人真實的故事,我呼籲國家與社會,不要只是認為殘疾人只要有口飯吃就行了,重要的是搞好殘疾人教育事業與幫助殘疾人回歸社會,最後我再補充一句,如果沒有家人的幫助,盡管我能自理基本生活,我也絕對不可能生存的,就算給我五百萬,我也不可能獨立生活,因為我的心理問題
『伍』 如何對殘疾人進行心理疏導
對殘疾人進行梳理疏導首先,你應該把他當成正常人一樣去交流溝通,不要歧視他們,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心裡敞開,你才能夠進行疏導。
『陸』 怎麼輔導殘疾人心理健康
殘疾人復需要進行一些心理診制斷、心理治療讓不良行為得以改善,並且積極勇敢面對殘疾的現實,建議多和病人溝通,了解她的心理障礙,並且積極讓她克服,多陪病人出去走動,認識朋友,並且讓病人重塑生活的信心,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病人家屬一定要有耐心。
『柒』 下肢殘疾人怎樣讓自己的心理和精神都比正常人健全
忘記自抄己的殘疾,立即把心思和注意力投入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行動上去,讓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做當下所做的事情行動中忙碌起來,這樣就會收獲生活的充實和精彩。久而久之自己的心靜了,自然心理和精神也就健全起來了。
『捌』 簡述肢體殘疾兒童的心理行為特徵
身心往往是一體的,大多數身體殘疾的人員,心理方面容易敏感,自卑些,能夠做到身殘志堅的畢竟是少數。
『玖』 殘疾人有什麼心理特徵
一、殘疾人常見的心理特徵
1、強烈的自卑心理。由於遺傳或因以外事故導致某種身心缺損和功能喪失,喪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或認為被瞧不起和低人一等,因而性格變得孤僻、膽怯,從而意志消沉,喪失生活的信心。
2、深刻的抱怨父母、抱怨領導、抱怨領導;認為天地之間,難以容身;人海茫茫,唯我多餘。
3、嚴重的挫折心理。尤其是人為事故或原因造成的殘疾人,受挫感特別強烈,有的甚至會因此而改變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和性格。
4、急切的挫折心理。身殘之後,往往在自卑之中產生自憐,希望獲得人們的同情和幫助。性格內向不願表露的朋友,在得到幫助之後,感激之情與回報之心油然而生。
二、殘疾人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競爭越激烈,殘疾人面臨的現實越嚴峻,心理壓力也就越大,當拳拳之心無法承擔壓力時,就會出現問題。
2、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注不夠,很多人還存在著歧視、漠視殘疾人的問題,使殘疾人感到孤立無助,在生活和工作中均難以實現自己的願望而產生自卑心理。
3、在宣傳殘疾人佼佼者時,忽視了大多數殘疾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他們努力之後也無法達到人們仰慕的程度。
4、很多人只知道同情和憐憫,卻沒有關注過殘疾人的自尊與特點,他們的個體著異與奮斗的艱難往往被人忽視。
5、「不指望這片地收穀子」的心理,限制了殘疾人的生活生活范圍和生存范圍,也抑制了殘疾人的創造力與潛能的發掘,埋沒了很多本可以成為佼佼者的人才。
6、過高的期望值使一部分殘疾人失去信心和勇氣。
7、過高的要求和過多的保護使一部分殘疾人產生了過度的依賴心理而不求上進。
8、報復心理往往源於對以外事故的不當處理。
9、暴躁與抑鬱同樣源於不被重視和理解。
三、解決殘疾人心理問題的初步方法
1、在社會大力宣傳關注殘疾人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使其聰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建立殘疾人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讓殘疾人有回到家的歸宿感,像面對親人一樣面對心理醫生。在咨詢與治療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關愛、被重視,從而解決心理問題。
3、健全人經常與殘疾人平等地相處與溝通,不要把殘疾人看作是另類,而要把他們看作最需要幫助的朋友,最可信任的同事。殘疾人的心理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殘疾人的心理健康,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