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團體輔導的有效
1. 適合小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
應該是有的 ,不過這樣的話還不如買個小學生版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工具箱來的實際呢,也方便的多,博仁就有,看看唄!
2. 如何提高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實效性
心理輔導活動課是開放性的課堂,以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為主,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自我成長。心理課的問題設計有別於一般學科。其問題的導向不要求統一答案,不糾纏正確與錯誤,注重的是學生真實的情感、實際的需求和發自內心的話語。
筆者根據平時的觀課、教研活動發現,心理課堂問題設置的有效性和藝術性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引起注意並有效改進。
一、心理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誤區實例
(一)過於簡單,問題封閉
「你覺得這樣做對嗎?」「這樣處理好不好?」「是不是?」類似這樣封閉式的提問,表面上會得到學生們積極整齊的回應,看似熱烈,但根本沒有任何思考的價值。更有的教師一節課要問十幾個「是不是」,有的根本不需要學生回答,只是老師的口頭禪罷了。有些教師習慣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如,一節題為「當幸福來敲門」的課上,一開始教師就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幸福嗎?」沒有任何導入,沒有任何課前熱身,學生回答幸福也不是,回答不幸福也不是,結果學生啞口無言,只有寥寥幾人回應,師生皆處於尷尬局面。
(二)重復羅嗦,問題繁瑣
同一環境下對同一情境提問的絕對數量多,不但會帶給學生過重的思維負荷,還會影響學生對問題核心的把握和感知。
「我寬容 我快樂」一課中,教師首先展示了情境「善待他人」,然後向學生拋出了一系列問題:「如果你是小剛,為什麼聽了小麗的話你覺得不快樂?小麗自己快樂嗎?如果你是小剛,為什麼聽了小圓的話你覺得快樂呢?小圓自己快樂嗎?」不要說是學生,即便是聽課的教師也會感覺眼花繚亂,該問題的核心在哪?這樣細碎的問題,學生以一般的經驗和知識便能解決,並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成分,思維自然不能得到有效的激發和提升。
(三)價值模糊,問題歧義
心理活動課堂雖然不是專業心理知識的講授,但也離不開心理知識的融合和滲透,授課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心理學基礎,在處理一些價值判斷的問題時要科學,不能讓學生產生誤解。
如,「情緒紅綠燈」一課的「心理透視」環節,教師設定了以下四個情境:你被人冤枉時、與人吵架時、上台演講時、考試取得好成績時。接著讓學生根據情境畫出情緒臉譜。然後拋出問題:「你認為哪些情緒反應是合適的?哪些情緒反應是不合適的?為合適的情緒反應開綠燈,為不合適的情緒反應開紅燈。」由於問題本身的歧義,學生為了配合教師,紛紛把「憤怒、氣惱、憤憤不平、慌亂、痛心」等情緒反應劃為不合適的,而「開心、興奮、激動」等情緒反應才是合適的。教師此時也並沒有其他引導,默認了學生的發言。其實,這一問題的設計是有問題的。情緒本來就沒有合適不合適之分,也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是情緒管理上需要適度控制。由於授課教師的理念錯誤,導致課後有學生提出疑惑,「難道被人冤枉時感覺氣憤不正常嗎?難道與人吵架感覺憤懣不可以嗎?」所以,授課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要科學,價值取向要正確。
(四)脫離實際,問題偏難
一般情況下,心理課堂的提問要富有啟發性。但有時候問題過難,或者過於讓學生自我暴露,會使學生感到厭煩或產生阻抗現象。
筆者曾聽過「學會放棄」一課,教師列舉了四個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如何選擇。其中一個是「父母離異,選擇跟爸爸經濟無憂,但媽媽更懂得關心你。」其餘三個問題均有學生發言,唯獨這一問題沒有一個學生願意回答,問題就在於問題本身設計的偏頗。像這種情況大多數學生不會遇到,脫離了學生實際。有真實情況的學生也絕對不願意回答此類問題,害怕再次受到傷害。因此,教師對問題要有預見性,可能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的問題,要慎重處理。
二、心理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誤區分析
(一)教師問題設計的依據把握不足
有一項調查發現,很多教師都會在課前進行問題設計,但設計問題的依據卻各有不同。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比例最高,佔85.7%,遠遠超過了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也超過了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無可厚非,一節課要成功,問題設計上要結合本課目標。但過度照本宣科,忽視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就相當於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情分析。當學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師對問題本身的預期,教師又不善運用現場知識的生成,被學生牽著鼻子走,課上得很被動,自然也就談不上目標達成。因此,教師要善於總結實際教學經驗,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問得有效,答得生動。
(二)教師問題設計的能力不足
有的課學生有話可講,課堂氣氛熱烈;有的課學生沉默是金,課堂氣氛壓抑。這里的關鍵在於教師對問題設計的契合程度和提出問題的時機。如果問題脫離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漫無邊際;問題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問題提得並不契合時機;問題並不能幫助知識的展開……這節課再怎麼設計也是徒勞。所以,授課教師務必加強問題設計的能力,認真思考學生對課堂的期待是什麼、什麼樣的問題值得提、用什麼樣的方式問比較妥當、提出的問題能否幫助達成教學目標。從而避免盲目性,使課堂有深度、有啟發。
(三)教師問題設計的專業理念模糊
有些教師可能對某些新興的心理學理論不夠了解,教育理念缺乏更新,導致問題設計理念有偏差。就拿剛剛進行完的以「積極心理學之積極情緒」為主題的初中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來說,幾乎絕大多數教師都運用了情緒ABC理論,因此,所有的課聽起來大同小異,問題設計都圍繞如何轉換想法「B」。這樣的課、這樣的問題設計,只停留在表面,並沒有真正領會積極心理學的內涵,缺乏合理的選題和設計,千篇一律,乏善可陳。
三、心理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有效設計策略
(一)問題設計內容准,學生有話可說
「准」是指課堂提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水平和認知特點來設計,問題太多、思考時間太長、偏難、深澀等,都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懈怠等心理。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均有所差異,設計問題時,要體現年齡特點。1.小學課堂,宜動不宜靜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動,好奇心強,容易被新事物吸引,設計問題時,教師適合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直觀的手段,輔以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活動為主,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與積極性。
在小學心理課「聆聽你我他」中,為了踐行「積極傾聽和熱情有禮」,教師讓學生帶著「怎樣做到熱情有禮和積極傾聽」的問題,邀請在座的聽課教師一同加入自己小組的話題討論中。學生們紛紛熱情、主動地到聽課席邀請教師,並且饒有興致地聆聽教師提出的建議。討論一結束,學生們就積極地舉手分享自己是如何做到熱情有禮和認真聆聽的。因此,對於小學生而言,問題設計不宜「思考」太多,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操作、去實驗,效果會超出預期。
2.初中課堂,宜動靜結合
初中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佔主導地位,他們善於思辯,但很大程度上還屬於經驗型。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上來,思維特點與小學五、六年級學生更有類似之處,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切忌機械、封閉,應該形象、生動、逐步推進、層層深入,激起學生回答的慾望和無限的興趣,而問題設計的遞進性就好比「跳一跳,摘桃子」,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使問題圓滿解決。
「當怒火來到時」一課,教師首先展示了一段關於「憤怒」的視頻,根據視頻設計了以下五個問題,然後把問題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進行討論分享。
問題一:故事主要表現了哪種情緒,從誰開始,經過了哪些人,最後又到了誰那裡?這個故事讓你想到了什麼?
問題二:價值澄清——一個人有憤怒情緒正常嗎?當憤怒來臨時,是壓抑好,還是及時處理好?
問題三:管理有術——小欣可以怎麼想,讓自己沒那麼氣憤?
問題四:管理有術——(角色扮演)你對小欣表達憤怒的方式有什麼看法?你認為怎樣的表達更好?
問題五:管理有術——(製作「情緒魔方」)你對小濤以踹桌子、踢凳子的方式來宣洩憤怒情緒有什麼看法?像小濤這樣火氣特別大,特別容易激動的同學,當怒火來臨的時候,他們可以做些什麼,把怒氣消解掉呢?
以上五個問題貫穿於整節課,問題情境的挖掘利用做到了最大化。問題的設計嚴密周全,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從不同的角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既有思辨的過程,引導學生打開思維主動探索;也有形象思維的活動過程,充分調動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的經驗,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3.高中課堂,以思辯為主
高中生抽象邏輯思維進一步發展,處在由經驗型水平向理論型水平的急劇轉化的時期。其概括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命題能力和推理能力走向成熟。因此,高中課堂問題設計應更傾向於啟發式和探究式的提問為主。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通過探究性提問,讓學生不受思維定勢的束縛,產生獨到的見解,提出新穎的想法。
在「『秘密』引發友誼危機」一課上,教師出示了情境:「靜靜和朗朗是一對好朋友,她們每天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吃飯,形影不離,大家都稱她倆是姐妹花。但是,最近靜靜和朗朗鬧矛盾了,因為朗朗把靜靜的秘密泄漏了。」接著讓學生探討兩個問題:「靜靜要和朗朗絕交,是誰的錯?錯在哪裡?所有的秘密都不能泄漏或分享嗎?為什麼?」看似簡單的兩個問題,卻包含了讓學生判斷、分析、探究的過程。學生需要探究秘密的級別(輕度、重度、特殊秘密),判斷哪些可以分享,哪些需要保密;還要了解分享秘密的對象;最後還要學會正確分析情況,為自己的秘密負責。「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此問題設計的精妙之處在於符合高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心理,調動了學生的質辯思維,從而明確是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問題設計啟發巧,學生主動去說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有些教師喜歡直截了當,單刀直入,這種開門見山式的直接提問,實在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不妨採用啟發式提問。「當幸福來敲門」一課,直接提問學生「什麼是幸福」,不如把問題稍作變換,「知足常樂是一種幸福;每天品嘗到媽媽為自己准備的可口飯菜是一種幸福……對於你來說,你的幸福體現在哪裡呢?」學生自然而然會受到啟發,寫下最真實的幸福體驗。
(三)問題設計變化妙,學生願意去說
相信不少一線心理教師都有這樣的體驗,當話題比較敏感,涉及學生的隱私或者需要學生作適當的自我暴露時,學生往往不敢或者不願意說。當然,這可能跟課堂的安全性和開放性氛圍的營造有關。此時,我們不直接提問,可以採用迂迴戰術,嘗試著變一個角度提問,打破僵局,讓學生願意表達。如,「當花季來到時」一課,教師首先通過圖片呈現了一些性意識覺醒的表現,然後提問:「除了這些,你認為性意識的覺醒還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性意識活動的?」問題一出,大部分學生都羞於啟齒,或不好意思,或怕被同學笑話,課堂似乎處於膠著狀態。教師與其鼓勵學生說「沒關系,大膽地說」,還不如一開始就改變問題的設計。其實,教師可以編一個情境,我們暫且把情境的主角稱為「小明」,問題就變成了:「小明表現出哪些性意識覺醒的行為?你覺得可能還會有哪些?你如何看待小明的性意識覺醒?」問題從暴露自己迂迴變成了討論別人,學生的心理防線自然會降低,況且通過他人同樣能反思自己,教學效果一樣達成。
(四)問題設計追問到位,學生樂於去說
課堂上免不了教師的追問和對回答進行評價。評價更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情感層面。教師追問合理,評價到位,可以很好給予學生激勵、期待和安撫,從而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積極性。當學生回答得比較完美的時候,教師不妨說:「你回答得很到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是怎麼想到的嗎?」當學生的回答有所欠缺時,可以引導:「這個同學給我們提供了一點不錯的建議,還有其他同學需要補充完善嗎?」當學生的回答完全偏離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引導:「看得出你經過了一番思考,可是能不能結合問題本身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繼續考量呢?」當學生不願意回答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說:「我們在一起交流和分享,交換一種想法,我們就有兩種想法,這本身就是一件樂事,不是嗎?」積極的評價,合理的追問,學生定會樂於與教師一起享受課堂,深入課堂。
教師要不斷優化課堂,從目標、方法、過程、內容等方面設計有效的問題。通過科學的課堂問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充分發揮課堂問題的有效價值,從而真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打造高效心理健康教育課堂。
3. 如何有效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在全國范圍內都是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在這種「探新」的旅途上,一定會經歷很多次失敗,會有種種磨難。但只要用心,一次次的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相信可以讓這樣目前不完美的課堂慢慢更被學生接受、認可、歡迎。用心面對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受益更多,幫助他們的心靈更好的成長。
4. 求助幾個解決小學生自私的團體心理輔導游戲
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小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高他們對小學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開朗、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立、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結合我市幾年來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科學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有效地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根據小學教學內在機制和小學生自身發展特點來構築和優化育人環境。
一、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班級」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必然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小學班主任,同時又是中隊輔導員,每日每時把握著學生的思想脈搏,也同樣經常關注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以班主任為主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教育,科學文化知識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為一種「三合一」的教育、從而構建成為一種結合課程教學的滲透,結合斑級日常工作和活動,結合全面和個別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較為完善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操作系統。
這種操作系統所體現的主要功效有:
1.融入班集體建設
班主任要善於通過引導全體學生,以形成班集體共同奮斗目標來發展學生個性心理:這種共同的奮斗目標,旨在樹立正確的集體輿論凝聚,提升優良的道德情操,倡導良好的班級風氣和弘揚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因為良好的班集體建設,能美化集體生活,能振奮全體學生,能使集體像熔爐一樣,對全班每個學生起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功能。
2.豐富班級活動
有活動,才有生氣、才有活力、才有發展。把心理輔導滲透於班級活動,既是班級活動的創新和發展,又使輔導質量得到提高。寓心理健康教育於班級活動之中,學生能在豐富多彩愉悅舒心的實踐活動中獲得心理踐行和發展,而且這是一種比較自然、比較完美的踐行和發展。
3.發展班級文化
班級是學生在校內學習生活和相互交往的主要空間,充分利用這個空間,積極營造和發展健康的班級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發揮十分重要的陶冶、濡化的隱性教育功能。班級文化的發展要充分張揚班級中學生的個性、特長,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智慧和力量。
4.優化班級管理
優化班級管理的目的是為著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通過班級管理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就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且盡可能少地約束人、限制人和壓抑人。優化班級管理要在實施民主管理中發展民主意識;要在自我管理中發展學生自主;要在情意管理中發展學生情意;要在有形管理中發展無形管理。
5.構建班級教育合力
班級不是封閉的,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質都是在班內班外、校內校外、有意無意、有形無形的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發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班內外校內外,包括家庭和社會的各種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校內外教育資源,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教育」,都來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班主任構建整合一致的班級教育合力進行心理輔導,有賴於班主任自身的智慧和技巧。
6.建設良好班風
班風是一個班級穩定的、整體的、特色的集體風氣。班風需要靠班級中大多數學生為基礎的思想、品德、作風來形成、,需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發展來形成。而一經形成,可以對班級中的每一個人產生較為積極、穩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是內在的、無形的、激活的。建設良好的班風可以為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創設出一種美好的時空,喚發出一種蓬蓬勃勃的力量。
二、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多元的,其中校園文化的陣地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的物化工程。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校園文化」,首先要打造基礎性工程。這種基礎性工程,既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內部原有的一些設施,也可以不斷地開發出新的活動陣地,如:
1.讓校園內的牆壁、櫥窗、黑板、園落成為「不說話的心理輔導老師」。
2.隨著學校的園林化發展步伐,不斷創建出「開心園」、「舒心廊」、「交心亭」、「談心室」等等。
3.在校園內形成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的「一條龍」服務:心理信箱—心理熱線(電話、網站);—心語導播(紅領巾廣播、紅領巾小電視台、校園網)——心語小屋(心理輔導室、心理測量室)。
在這些陣地的建設中,「開心園」、「心語小屋」等要真正具有「快樂小屋」的功能,讓希望獲得心理幫助的學生從中感悟愉悅,體驗愉悅,釋放煩惱,消除煩惱;從中獲得歡樂的自助、互助和他助。「心理熱線」要不斷延伸、暢通,成為「寬頻網」,它由師生雙方或班主任――學生――家長三方建起連心的紐帶,通過「心理聯系卡」、家庭走訪、家長來校、師生通信、電話、上網聯絡、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定期或不定期,雙方或三方、個別或集體相結合的局部性和個別性心理教育與溝通。「心理熱線」較偏重於保守秘密、尊重隱私、尊重人格。也有利於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有利於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讓「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種「主體性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樣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的主體。要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新穎的豐富的「校園文化」,就要充分讓學生暢心地生活在這一文化天地之中。在實踐中,許多學校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活動。
1.心理教育活動課
心理教育活動課是在班主任組織下,全班師生共同參與,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活潑、交互、聯動的活動。活動課可以利用班會團隊活動課、科技文體活動課等活動課時進行,也可以利用周會、晨會進行,有條件的可以納入校本課程建設。根據需要可以安排在室內外、校內外進行。活動課體現主體性、實踐性、系統性、組織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通過游戲、討論、辨析、觀察、演講、表演、小品、訓練、檢測等方式方法,旨在發展和提高學生心理品質,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活動課有明確的目標,有精心的准備,有確定的內容,有具體的步驟,有恰當的技巧。心理活動方案的設計要根據小學生實際、班級實際、發展趨向、防範要求等作認真細致的處理。
2.心語沙龍
心語沙龍類似於少心理活動課,相比較它參加人數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動形式更顯簡約、寬松和靈活,活動時間一般利用課外、晚間或雙休日進行。場地選擇也十分自由,包括在師生家中。活動的主題也較為集中,參與的對象則較為專一,如班主任或按班級、團隊幹部,或單親家庭學生,或貧困生,或存有某向類心理困擾的學生,針對一個目標組織一次沙龍活動。心語沙龍更重於心靈溝通,情感體驗,更重於加深理解,求取共識。
3.心育小報
心育小報可以是小學生自辦的「手抄報」,班級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級牆報、黑板報中開辟出專欄。心育小報由學生自編自辦,旨在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內心世界,介紹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學生心理問題的探討。班級心育小報可以「走出」班級,與其他班級交流,與學校的廣播、小電視台相結合,充實校園媒體、校園文化內容。作為「心育小報」的「雙胞胎」,還可辦出「心理畫報」和「心理漫畫」,藉助美術表現、欣賞的功能,提高心育效應。
4.心育雛鷹行動
雛鷹行動是少先隊教育活動的一種形式,心育雛鷹行動是在此基礎上,側重在小學生中開展如品德踐行,社會實踐、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相互學習中,心心相印,共同進步。
5.心理小劇
心理小劇包括心理兒童劇、心理小品、心理故事會、心理訓練操等等。心理小劇的素材來自學生,心理小劇的寫、編、演、看、評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發揮支持、幫助、輔導、組織等作用。同時,還可以或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活動,或由教師演學生看。這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表演形成更具寓「教」於樂的作用。
6.「心語日記」
結合小學生寫日記、周記,鼓勵學生記「心語日記」(周記)。「心語日記」有學生心理宣洩和排解,有心理認知和感悟;是能反映學生內心世界的「鏡子」,也是能顯現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窗口」,還能成為學生健康進步的「階梯」。班主班老師通過瀏覽學生「心語日記」(以學生主動願意提供為前提),能搭通學生的「脈搏」,開展對話,交流思想情感。
7.「心語贈言」
「心語贈言」是班主任主動向學生作心理沖擊。班主任的「心語贈言」可出現在學生的作業練習本的改評批語中;可出現在「學生素質報告單」的操行評語里;可出現在「家校聯系卡」內;也可以是老師專門設置的「心語贈言」卡(由老師自製成的卡更佳)。「心語贈言」要抓住時機,如學生表揚獲獎時、困難受挫折時、心煩苦惱時、學生生日、畢業升學時等等。要選准火候,把握溫度;要擊中要害,引發震動。「心語贈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詩歌、名言,可以是書法、繪畫.可以是工藝小製作,總之,是能以「美」和「愛」來激活學生,在心靈深處迸發出璀璨的火花,成為學生渴望獲取的「珍藏品」。
「校園文化」建設,無論是「硬體」建設還是「軟體」建設都是無止境的,尤其是「軟體開發」凝聚著教師的創新和智慧,同樣,蘊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也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是開發者、建設者和創造者。
5. 什麼是小學心理健康團體輔導
就是在小學進行有關心理健康的輔導。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專形式屬,它是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的輔導策略與方法,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激發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
6. 如何上好小學心理健康團體輔導課
可以從視頻案例中作為引導,動畫方式切入比較好些~
7. 團體心理輔導的意義優點
個別咨詢的方式是一個有效的心理輔導途徑,但不足之處是耗時多、受眾面窄、解決問題單一等。而團體心理輔導能有效克服以上弱點。它是通過設立特定的場景活動,利用團體成員間的互動達到集思廣益、互幫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非常適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其優點主要有:
⑴適用面廣,既可以針對具有共同心理問題的十人左右的小組,又可以針對幾十人的發展性群體;
⑵形式多樣,生動有趣,有利於吸引學生積極投入;
⑶耗時短,效率高,收效好,每個成員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可在有引導的相互影響中多視角地學習,有理論,有實踐,有體驗,有分享,獲得多重的反饋,從而產生心理與行為的改變。在團體中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響或改變個人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還可以協助解決原本在個人之間難以解決的問題。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於使適應正常的廣大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使其內心世界的豐富、精神生活的充實、潛能的發揮與人生價值的正確體現。從整體上看,有不少學生會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一些「問題」,其中大部分是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發展性問題。如學習能力差引起的學習困難,挫折承受力低而導致的情緒易波動等,屬於學生正常心理發展中有可能出現並可以理解的問題。學校需要針對這些學生的共同的成長課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應該以發展性心理輔導為重點,而團體心理輔導能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8. 小學生心理團體輔導課怎麼上的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1、對知識、能力、情感三維教學目標是否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有理可據、細膩,否則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並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有的教師為了增加課堂容量,往往只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恨不得把所有知識都「灌」在學生頭腦中,而留給學生思考、訓練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
2、對重點、難點是否把握准確。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在教學目標中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對難點知識無法突破,其結果是學生渴望得到的知識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問題沒有解決,學生不懂的知識還是不懂,該掌握理解的知識沒有拓寬加深,這就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3、對學生的知識、心理狀態是否了解。老師要深入學生實際,掌握學生的知識動態和心理動態,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得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從而一筆帶過,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准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中學習、成長。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1、講授的知識是否正確,語言是否規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是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功。其一,任何學科都有著嚴密邏輯性,首先教師傳授的知識不能錯,推導要嚴謹、要有理論根據,使學生信服,層次之間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范簡練,詞意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板書設計是否合理,書寫是否工整。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重點知識一目瞭然,便於學生的課後復習。所以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書寫端莊大方,切勿潦草。
9. 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計劃
以班主任為主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教育,科學側重在小學生中開展如品德踐行,社會實踐、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
10. 如何開展小學生個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
給中小學准備心理輔導課程的話自然是要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大致就是獨生子女問回題、中高考壓力、答人際溝通、情緒調節、迷茫、自卑、厭學、青春期等常見問題,來作為中小學心理輔導的主要課題比較合適。
此外,給中小學生准備團體心理輔導還要注意兩點:
1.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標准版工具箱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常遇到的心理壓力、情緒困擾、人際沖突所設計。
2.青少年團體心理咨詢促進性主題工具箱針對一些典型主題設計層層深入的系統性整體活動方案。
博仁團體心理輔導課程可以幫助學校(大學、中學、小學)心理輔導老師,教會怎麼去設計和開展一期團體心理輔導,怎麼去當好團體咨詢教師的等等方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