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通過熱線電話開展心理健康輔導

通過熱線電話開展心理健康輔導

發布時間: 2021-03-02 17:21:38

1.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第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普及心理科學知識、開展心回理保健答和良好行為訓練等。

第二,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幫助信箱,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咨詢方面的知識,並對學生進行個別咨詢指導。

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會教育的內容結合起來,使班會內容更加充實,又有利於解決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

第四,在各科教學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如在語文、政治、歷史、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中有顯性或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發掘並恰當運用。

第五,對家庭教育進行心理保健知識的指導,如向家長介紹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在學校設立心理咨詢日,定期向家長開放,幫助家長有效地教育和指導子女。

第六,利用學校宣傳條件進行多種方式的心理保健知識的宣傳,如專題講座、廣播、牆報、黑板報等,要充分運用這些教育渠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普及。

2.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有哪些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

6,小組心理輔導.

3. 對社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建議

各省轄市、省直管試點縣、重點擴權縣(市)教育局,廳直屬實驗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下簡稱《綱要》)(見附件),切實做好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認真學習《綱要》,進一步提高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實國家和我省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對於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真學習《綱要》精神,貫徹落實《綱要》要求,擺到教育工作突出位置,採取得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
二、因地制宜,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體教師都要自覺地在各學科教學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注重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班團隊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路、板報等多種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從2013年秋季開學起,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課程計劃,所需課時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中統籌安排。小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於12課時,中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於14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情境設計、問題辨析、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有效減少學生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的產生。
3.積極開展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是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針對個別或學生團體而實施的心理疏導活動。旨在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排解心理困擾。心理輔導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開展心理輔導應遵循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遵守職業倫理道德規范,在學生知情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在心理輔導或咨詢過程中,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得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學校要加強心理輔導室的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心理檔案,開設心理熱線。
4.通過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與家長一起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設立家長學校、開設專題講座,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利用不同渠道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積極宣傳心理健康在人的發展中的重要性,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協助他們解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加強與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公共文化機構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的聯系與合作,組織開展各種有益於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和文體娛樂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現實中積極向上的生活素材,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4. 結合你的經驗談談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淺談小學生嫉妒心理的克服
呂桂萍
曉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進取之路
鑒於小學生低年級學生理性思維水平不高的現狀,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注重採用舉例說明的方法,為學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舉陷於嫉妒深淵,干出誹謗、中傷,甚至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毀滅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殘害孫臏終遭滅亡的龐涓,嫉妒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氣死的周瑜等,使學生引以為戒;另一方面,列舉能控制其嫉妒之心從而取得巨大成績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話,如「將相和」中的廉頗等,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別人的進步,正確看待榮譽,正確估計自己的優缺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此外可組織學生摘錄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種比仇恨還強烈的惡劣情緒」等,並結合學生實際,採取多種形式組織他們消化這些格言,凈化心裡意識,使他們普遍能見賢思齊,踏實學習,與別人友好相處。
關愛:營造關愛氛圍,化解嫉妒心理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起點基本相同,在學習和各種競賽活動中形成的差距相對而言並不懸殊,他們嫉妒的主要對象是老師對某些同學的偏愛,和老師對取得優異成績同學的溢於言表的過分欣賞之情。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做到公正和公平,師恩普施,師愛遍灑,切不可厚此薄彼。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對那些暫時落後、有待進步的學生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愛意,並採取具體的措施,幫助指導落後的同學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徹底改變落後面貌趕上來,從而從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激勵:充分肯定成績,強化進取信心
在幫助落後者進步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尤其是對那些落後程度比較嚴重的學生,更應該用「放大鏡」去尋找他們淹沒於問題與缺點之中的「閃光點」和細微的進步,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贊揚。這樣就能使他們重新點燃自尊心的火種,獲得克服缺點、發奮進取的勇氣和自信。美國現代著名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為,及時地發現、充分地肯定一個人所取得的成績,能使他產生「最佳情緒體驗」,即「感到強烈的喜悅、欣慰、幸福……還會對別人,對整個世界產生愛意,甚至會有一種要馬上做點事作為報償的慾望」。對於年幼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表揚、肯定、獎勵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疏導:競爭合作互補,優化人際關系
「競爭」是指個體或群體為充分實現自身的潛能,力爭按優勝標准使自己的成績超越對手的過程。「合作」是指學生群體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協助以完成某項任務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這兩者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由於認識上的偏頗,以前對小學生強調競爭多了一點,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實際上這正是導致學生產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優化學生間的人際關心,在組織學生進行適量和適度的競爭同時,必須強調、強化與之互補的「合作」。合作有助於學生發展良好的個性,增強群體凝聚力,形成和諧的教育氣氛。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縮短與後進生的心理距離
萬 焱
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自然要經常與後進生交往。但在交往的過程中後進生很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心理上總是存在一定的隔膜,這為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通常後進生給我們的印象是麻木,對學習毫無興趣,對成績持無所謂的態度。在這種表面的背後,我們可以發現後進生的內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對後進生的心理特點剖析從宏觀上看,通常表現為:強烈的自尊心與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與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進與習慣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與經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從微觀上看,由於每個人的氣質特點不同,其心理狀態又不盡相同。後進生復雜的心理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具有較強的心理防禦機制,要想讓後進生敞開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們,有效的轉化他們。
一、運用期望理論
轉化後進生的關鍵是要對後進生充滿信心和期待。只有這樣,在與後進生進行交往時,才會減少無意中傷害他們自尊心的幾率,讓師生的心靠得越來越近。教師的期望也是學生進步的一大因素,教師良好的期待會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從而加倍努力,獲得更大的進步。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對小學生作了一次所謂的學習潛力測驗。然後,隨機地在各個班抽取少數學生,故意告訴教師說,他們是班裡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並要求教師長期觀察,但不要告訴本人。8個月後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同學進步快,並且在感情上顯得活潑開朗,求知慾旺盛,與老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原來,這一項心理學實驗所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機的。他通過自己「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調動了教師獨特的深情,教師通過眼神、笑貌、嗓音,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教師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師不應該放棄後進生,要充分利用羅森塔爾效應,要改變「朽木不可雕」的觀念,堅信「人是可以改變的」,牢固樹立後進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堅強信念,對他們滿懷期待。只有這樣,在與後進生接觸的過程中才會真正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愛好、尊重和期待,他們就會很自然地產生肯定的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對教師的敵對心理,願意對老師講真心話,願意接受教師的幫助和教育。也只有這樣,後進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才能油然產生。教師接受到後進生良好的反饋後,他的「熱情期待」再次受到強化,無意或有意地又給這些學生以更大的關懷、更多的指導,產生良性循環。在這樣良好的心理氛圍里就能產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效應,這是後進生發生轉變的重要環節。
二、利用身體言語溝通
人與人溝通的類型十分復雜,除了言語溝通,還有一種較重要的是身體言語溝通。身體言語語溝通是指非語詞性的身體信號,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身體姿勢與外表、身體之間的空間距離等。心理學家經過嚴格的觀察發現在人際溝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過無聲的身體語言實現的。身體語言在人際溝通中有著口頭語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為身體語言所傳遞的的信息是內心感情的真實流露,是無法掩飾的。我們知道,表面上後進生可能對很多事都顯得滿不在乎,其實內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時教師一個細微的動作可能增強了後進生的自信心,縮短了彼此的心理距離,也可能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因此在與後進生交往時一定不能忽視自己的表情和動作,因為這也是讓後進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利用空間距離的縮短
空間位置結構與人際心理距離是聯系在一起的。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課堂上,教師站在台上,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拉大,形成一道無形的心理防線;辦公室里,老師坐著學生站著,師生間的不平等性明顯拉大。在與後進生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與他們邊走邊談,也可以請他們坐下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感到老師尊重他們,信任他們,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編排上,可以讓他們的座位盡量靠前。而不要總是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排在前面。如果有條件可以將課桌排成圓形或半圓形,學生自由選擇座位,與教師圍坐在一起,讓後進生感到老師是在平等的對待他們。隨著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師生空間距離的縮短,心理距離也自然縮短了。
四、利用鼓勵
來自學業的失敗,使後進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認為別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學老師和家長面前總覺得低人一等,處處表現出自卑感。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一次在課上與學生談到如何提高學習興趣時,一位女學生不好意思的說:「不知為什麼,哪個老師表揚我,我就感覺特別愛上哪個老師的課,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教室里一下子沸騰了,同學們都深有感觸的說:對!就是這個樣子,我也是。看來表揚和鼓勵確實能夠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後進生來說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與一位學習成績特別差的學生聊天時,當我問到他最近學的怎麼樣時,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語,自豪的說:「語文老師說我比以前有進步了。」後來經了解因為他在聽寫字詞時,比以前有一點進步,語文老師及時鼓勵了他。這小小的鼓勵,對這位學生來說卻是莫大的鼓舞。教師的鼓勵之所以對後進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老師在他們心中是神聖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後進生很少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更不用說是表揚和鼓勵了。因此,對後進生來講,老師的每一次鼓勵,每一個微笑,對他們的心靈都是一種安慰和激勵。教師在鼓勵後進生的同時不但縮短了教師和後進生的心理距離,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五、利用班級環境
影響學生成長的環境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對於教師來說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級。從物資環境來講,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都應給人以美的感受,使學生從中得到教育和心靈的凈化。班級心理環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風,良好的班風能催人積極上進、團結,人際關系和諧。不難想像,在這樣的班級中,後進生也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體中的的樂趣,與老師的關系自然也非常和諧。初中一年級的一位男同學對我說:「老師,我感到很沒意思,每天都是上學、放學、吃飯、睡覺,總是在機械的重復。」可想而知,在學校、在班級找不到一點快樂的學生,他就是再怎麼努力,成績也不會有很大提高。所以,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對提高後進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級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與老師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後進生在良好的集體氛圍中逐漸往好的方面發展,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便得心應手了。
後進生的轉化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後進生在進步的過程中及易出現反復,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但無論怎樣,只要教師與後進生的心靈相通,心理相近,並努力做到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以頑強的毅力、耐心細致的工作,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一定會取得更大的突破。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趙丹陽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上和諧發展,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也可以說它的整體優化教育。這種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個性為出發點和歸宿。但長期以來,很多人對身體健康比較重視,而對心理健康卻較少注意。實際上只有體(身體)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衛生組織對人的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沒軀體的殘缺與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可見人的健康不僅指生理上,而且還應包括心理上的健康。這觀點正被越來越多人所認識、所接受。
但在中小學中,卻有不少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據有關部門進行的心理調查表明,學生的厭學障礙和人際關系問題相當突出。用學生自己的話說,終日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抑鬱」的生活。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來,中小學生由於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會。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成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學習壓力、社會影響、家庭環境和教師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學校教育及社會家庭等方面的許多矛盾,只有了解學生存在問題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去避免它。
家庭影響。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品德修養,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環境條件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和家長的條件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的家長對子女經常訓斥,使孩子對父母見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勵,使孩子有種「壓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雙親離異,嚴重摧殘了孩子的心靈。更有些「問題家庭」家長本身品德低劣,作風不正,對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學校教育不當。由於種種原因,使我們學校的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課內教學,輕課外教育;重尖子生,輕後進生學校生活內容、方式單一,許多學生對學習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視課堂為牢獄,視學習為苦差事。而一些教師忽視學生心理特點,在教育學生是採用不當的方法,體罰、心罰學生,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學生產生孤獨、自卑的心理。有些後進生,被教師所嫌棄,失去上進心而自暴自棄。
社會影響。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影響對學生沖擊甚大,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深入,難免帶來一些資本主義的精神污染,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視內容流入,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於缺少辯別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學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時期,尤其從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這一階段的年齡,正是學生的「過渡時期」,國外稱之為「危險年齡」。這時期青少年身高體重迅速增長。性成熟時期開始。由於生理上的迅速「成長」極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間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諸因素之間的平衡。這時期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有了顯著的發展,但又有較多的片面性和主觀性,他們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帶有沖動性,不善於克制,行為不易預測,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可惜對於這種悄悄來到的變化,青少年自身沒有思想准備,我們的一些家長老師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備,沒有主動及時地採取相應教育措施,幫助他們渡過「過渡時期」、「危險年齡」,致使這時期成為心理問題的多發時期。有的專家通過個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產生於中小學時期。小學生心理疾病多與家長有關,中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於教師。這應當引起家長和老師足夠的重視。
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總體規劃,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此外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不出現失誤。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同時應對學校進行整體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融洽師生關系,創設一個使學生心情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據調查,目前上中小學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學過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據《中國青年報》5月17日報道:「95%的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方面的書。」他們不了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到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復,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准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學生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規律。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希望孩子成才,這是人之常情,但壓力過大,也會適得其反。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留總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
三、在中小學開設有關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學已開設健康教育課,其中也開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識。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的心理健康標准,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四、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目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缺少專業人員是一大問題。在近期內還很難配專業的心理醫生,但教育行政部門應考慮盡快培養和培訓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在上級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在學校開設心理咨詢室,心理閱覽室,心理活動室,開設心理咨詢電話熱線。定期為師生舉辦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專題講座。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前途職業指導等並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作為班主任、任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依據。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實處。
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提高學生思想修養水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是一個同步實施的過程。它對學生高尚品質、人格和情操的形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智力發展。各校都應把它列入教育教學的目標和計劃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淺談小學生懶惰心理的表現及矯正
韓晶
懶惰是一種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缺少責任心,缺少時間觀念的心理表現。小學生的懶惰表現尤為突出。在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而懶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門,打不開它,提高素質、能力又何從談起?因此我就小學生懶惰心理的表現,成因及矯正方法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 懶惰心理的表現
1、思想方面的懶惰
懶惰的人常有明日復明日的思想。明知道這件事應該今天完成卻總期待著能夠明日去做。例如:有懶惰心理的學生在完成當天作業時,常找出各種理由拖拖拉拉,邊玩邊學,時間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點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學後,又有了新的任務,這樣明日復明日,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懶惰的人常有依賴別人的思想。老師們經常會發現,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的總是個別幾名同學,而更多的人懶得動腦思考問題。心裡想:反正我不舉手,也會有人說出正確答案。這種依賴別人的懶惰心理只會使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
2、行動方面的懶惰
思想的懶惰必然導致行動上的懶惰。懶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應該做,甚至應該馬上做.可卻遲遲不做,或硬挺過去;做事時總是無精打采、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積極、不主動、不勤奮。例如:在我校的養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場或教學樓內看到雜物要主動撿起」的要求,而許多同學由於懶惰,即使是彎彎腰這樣的動作也懶得去做。學校每周末的大掃除,總有個別行為懶惰的同學溜邊或幹活時拈輕怕重,其懶惰程度可見一斑。
二、懶惰心理的成因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懶惰心理的產生呢?
l、依賴性強。
如今的獨生子女有嚴重的依賴性。什麼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沒有主見,缺少獨立性,他們在家靠父母,在學校依靠老師,在社會上依靠其他人。這種依賴性就是導致懶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進心
上進心是前進的動力。缺少上進心的學生做事容易滿足,對自己要求不高,得過且過的思想嚴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質量,不求快節奏,常抱著「應付」的態度和「混過去就行」的不負責任的態度。而這種缺少上進心的表現必然導致懶惰現象的產生。例如:在我校每屆兒童畫展中,要求班級中的每位同學創作一幅美術作品,在班級內展出。就有個別同學放鬆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級有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這一幅,應付過去就得了,於是懶得精心構思,懶得用心著色,草草完成了事。這種缺少上進心的表現是產生懶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關系的影響
從客觀上說,家長的過分溺愛,也是造成學生懶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過分嬌縱,大包大攬,只會使孩子從小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勞而獲的壞習慣。另外,有的家長本身就缺少時間觀念,沒有勤勞的習慣和雷厲風行,果斷利落的作風。「身教重於言教」,這樣的家庭影響嚴重影響了子女良好健康習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的發展,促進懶惰現象的發生。
三、矯正懶惰習慣的方法
懶惰是成功的絆腳石,在充滿困難與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懶惰的人習慣於等、靠、要,從來不想去求知、發明、拼搏、創造,最終只能是一事無成。只有勤奮、刻苦、好學、上進,朝著預定目標孜孜以求,才會達到光輝的項點,為此要努力克服懶惰的習慣。
l、要養成每天清早按時起床和外出鍛煉的習慣,改掉戀床不起的惡習。
2、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在家裡主動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父母打掃衛生、洗臉、洗自己的衣物。在學校認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別人,積極參加學校組織和各種勞動、遠足活動,從而鍛煉意志,磨練耐力。
3、制定學習計劃。所有各科作業都嚴格按老師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的完成,逐步養成不完成作業不睡覺的習慣,改掉「明日復明舊」的思想。
4、尋找榜樣。找一個學習勤奮,做事勤勞的同學做為自己的榜樣,並請這位同學多幫助和監督自己。
5、又進步了,天天堅持檢查自己行為,如果當天沒有懶惰現象發少,就在當天的日記本上貼一面小紅旗,表明進步了。只要堅持一至兩個月,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6、厭惡療法。做一個小丑娃放在寫字台上,每當發覺自己有懶惰的心理或行為時,就在小丑娃的臉上畫一筆,或塗些顏料,久而久之.再看或丑娃醜陋的樣子,就會提醒自己改掉懶惰的習慣。

總之,懶惰是一個人成功的大敵,戰勝懶惰,戰勝自我,才能不斷地前進。

5. 如何運用網路電話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

建議使用用中樂通網路電話~通話清晰穩定還不用錢,還不會被攔截,其他的網路電話都會被殺毒軟體攔截的。而且一個電話全程僅需2KB流量~

中樂通還有專門的國際卡哦,目前國內就中樂通一家可以打國際網路電話

6. 有專業的心理健康輔導員,由心理熱線電話,參照廣播直播設置空間什麼意思

心理健康輔導員證書是由共青團中央心理健康輔導員考核認證辦公室與中國回心理衛生協會共同頒發答的《心理健康輔導員資格證書》。與其他證書的區別之處除頒發的機關不同外,《心理健康輔導員資格證書》是專業以青少年心理健康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資格證書。

7. 中學生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看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對身體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趨重視。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人際關系和諧,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當前,全國出現了許多起中小學生心理偏差的事故,引起了國家教委的重視。現在中學生存在著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壓力感:這個問題相當普遍。學生生怕考試成績不好,無顏見江東父老,心理壓力過大。2.適應性差:由於生活自理能力差,如同溫室的花朵,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不適應學校生活和老師的指導方法及團隊活動。3.情緒不穩定;隨著考試的成績好壞,情緒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4.人際關系敏感:與別人不合群,同學之間、鄰里之問、親戚之間情感不能溝通,性格內向、孤僻。5.焦慮現象:遇到困難時或考試前,顯得精神晃惚,緊張不安。6.抑鬱、自卑現象:受到挫折後,表現出情緒低落,孤獨感、自卑感嚴重。沒有一點上進心。7.心理不平衡性:常常忌妒別人學習成績比自已的好,別人各方面比自已強。忌妒是一種可怕的心理;是一種痛苦又十分有害的心理。8.敵對現象:在受到批評時,容易產生抬杠,產生敵對觀象。9.偏執現象:以自我為中心,在家庭中及班級里,處處都以我為中心。我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獲得了一些經驗,產生了一定的效果。關於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充分認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設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需要。 隨著市場經濟進一步推進,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給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通過情感的交流、情緒的疏導等活動化解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這不僅對促進青少年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獲得全面和諧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促進學校與社會的和諧穩定,構建現代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幫助人從容應對各種挑戰與挫折,而且能使人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輕松自然地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3.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學生全面發展、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也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重要環節。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拓展了傳統德育的范圍,而且由於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預防、疏導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與學生平等地溝通、交流,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由的心靈空間。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理解其科學內涵,而且要有明確的工作目標。 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 1. 幫助學生培養適應當代社會環境的能力,充分開發學習的潛能,在學習生活中獲得情感體驗。 2. 幫助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安全地度過青春期。 3. 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正確處理與異性及他人的交往,建立對他人的積極的情感反應和體驗。 4. 幫助學生提高承受挫折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與心理品質。 5. 幫助學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和未來社會就業條件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進行職業選擇和心理准備。三、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1、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教育途徑。 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其課程的特色是在生理衛生課中增加心理衛生的內容,稱為生理心理衛生。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特點,通過心理衛生課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常識,使學生能夠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況,提高抵禦心理疾病的能力。 ②開展團體咨詢活動。出現同類心理疑問的小組成員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自由議論,利用團體的相互影響,啟發。引導和幫助,形成團體的共識,使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有所領悟和理解,進而改進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③開展多元化的集體活動。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可促進人際交往,建立團體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化,如體育比賽、知識競賽、登山、演講,交友聯誼會等等。④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師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來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尤其是學習心理方面的常識,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心理規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2、面向個體學生的心理咨詢途徑首先,學校要宣傳心理咨詢的意義,改變心理咨詢意味著存在心理疾病的不正確認識,鼓勵需要咨詢的學生進行個別咨詢。其次,設置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詢室。開設熱線電話,多渠道開展心理咨詢。3、潛在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①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實施心理教育,我們還可利用學校的隱性課程-----校園文化,把這無聲的教育與有聲教育相結合。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如設立心理教育專題板報,成立心理教育校刊,開設心理圖書閱覽室,開展「心理專題」手抄報等做法,可營造一種濃厚的心理教育氛圍,起滲透性、暗示性的作用,能提高學生的心理教育意識,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心理教育。②成立家長學校,形成心理教育網路.學生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不僅來自於學校,也來自於家庭。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康的心理,不恰當的教養方式,不和諧的親子關系都會直接引起學生的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應延伸到家庭中去,建立採取「家長與學生同時接受教育」的策略,提高家長的心理教育意識。家長學校在心理教育方面的任務是:一是向家長宣傳普及心理教育知識,二是幫助家長了解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在這階段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三是向家長及時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動態及所出現的具體問題,使家長與學校積極配合,共同做好心理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極具科學性的工作,加強科學研究,是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堅持做好心理教育的個案記錄與教學研究,建立學生心理成長檔案,為學生心理教育與科研積累豐富的第一手材料。

8. 如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你好,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參考如下:一、高度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由於青少年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性;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叛逆及依賴的沖突;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等,使得他們的焦慮情緒較重。並且由於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脆弱,生活閱歷的膚淺,抗挫能力較低,因而更易產生心理障礙。暫時性的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的反應,進而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以致釀成日後難以挽救的精神疾病。所以青少年時期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非常時期,全社會都應當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二、改善家長及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者,與教師一道結成施教的主幹力量。能否培養出身心健康,個性發展全面和諧的人才,家長及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師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家長和教師應當全面深入地學習健康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及咨詢心理學等相關學科,自覺地運用科學的理論梳理好自己的情緒情感,調適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指導、解決青少年存在的各種錯綜復雜的心理現象,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三、中小學應有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實行心理干預。
1、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幫助青少年了解心理學知識,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調節技術。2、寓心理健康教育於各學科教學之中,滲透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3、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學校應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等,進行個別與團體咨詢、電話咨詢、信件咨詢、專欄咨詢,採用科學、專業的方法對症下葯,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矯治。4、兼顧對家長及社會其他人員進行心理健康宣傳,營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四、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1、協調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不理解、不信任會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教師的認知偏差會帶給學生心理上的壓抑,出現攻擊行為。青少年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榜樣之一,是公正的代表,遭遇問題時,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理解、關心與愛。如果教師缺乏包容心和耐心,不能以平和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更易叛逆。教師對學生缺乏尊重,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會使學生的心理遭受嚴重的創傷。2、協調親子關系。親子關系即家庭中以自然的血緣和人倫為主的關系,如父母與子女、弟兄姊妹。民主的、寬松的家庭給青少年一個溫馨的港灣,專制的、嚴苛的家庭會造成家庭成員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易養成孩子孤僻、專橫的性格。因此,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維護必須以家庭為起始點,以全體家庭成員的優良品質及和睦的關系為依託,同心協力為每一個生命營造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3、協調同學、朋友間的關系。青少年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被同學、朋友接納,渴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若同學、朋友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就會呈現孤獨、苦悶、鬱郁寡歡的情緒狀態。學校和家庭應通過各種形式,倡導青少年廣泛接觸社會、結交朋友,在日常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關心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取得進步,克服緊張、恐懼、自卑、孤獨、偏見、敵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
五、如果發現青少年有明顯的適應不良、學習不專心或學習成績下降、古怪異常行為、焦慮抑鬱情緒等,就應該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希望對你有幫助。

9. 結合你的經驗,談談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首先學生處於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階段,此時接受健康向上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內,對於個人成長容是非常有益的。
2、此時學生心理處於成長和成型階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必要,可以塑造其將來,不怕困難,積極樂觀,團結向上的優秀品質。
3、學生處於成長階段,個人心理尚不成熟,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輔導,個人很容易受環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給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因素,為將來一些不良心理埋下了禍根。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說應該占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可以說是比語文數學還要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心理可以決定將來走的生活道路,將來能否成功,但語文數學考100分將來就能生活的好嗎?中國傳統教育弊端已經顯現,而且在逐步改進中。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