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理輔導吳增強
1. 問題是「聯系實際談談心理輔導的原理和方法對於教育工作的啟示」,要求1500字左右,請高人回答!
PC版
1、學習的概念;學習的分類。
答:學習可以分為廣義的學習與狹義的學習。廣義的學習是指學習指由個體經驗的獲得所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及其過程。狹義的學習是指學生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和行為規范的活動,即在教育情境中進行的學習活動。
學習分類一般有五種:第一種,我國的對學習的分類,可分為:知識的學習、智力技能的學習、動作技能的學習、社會行為規范的學習。第二種,加涅按學習結果的分類,可分為:言語信息的學習、智慧技能的學習、認知策略的學習、運動技能的學習、態度的學習。第三種,按學習的意識水平進行分類,可分為: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第四種,按照布盧姆的分類,可分為:認知領域的學習、運動技能領域的學習以及情感領域的學習。第五種,按照奧蘇伯爾的學習分類,按學習材料的性質及其與學習者知識經驗的關系分為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按照學習進行的方式分發現學習與接受學習。(完)
2、什麼是正強化和負強化?舉例說明。
答:正強化:呈現一個愉快刺激以提高一個反應發生的概率,叫正強化。今天小明拾金不昧,老師獎勵他一個蘋果
負強化:撤消一個厭惡刺激以提高一個反應發生的概率,叫負強化。(表現好,減刑)小明今天字寫的很漂亮,媽媽說他今天可以不用掃地。(完)
3、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替代性強化功能及啟示)。
答:社會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首先其認為學習的實質是指個體通過對他人的行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從而獲得某些新的行為反應,或已有的行為反應得到修正的過程。該理論認為行為的習得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個體的直接實踐活動,是直接經驗的學習;第二個是間接經驗的學習,即通過觀察他人行為而學習,這是人類學習的主要形式。他認為觀察學習經歷了四個過程:注意過程,保持過程,復制過程以及動機過程。班杜拉提出的交互決定論認為個體、環境和行為相互影響。他將新的學習與習得行為的表現區分開來。把學習分為參與性學習和替代性學習。他提出三種強化。直接強化:在模仿行為之後直接給出強化,為學習者提供誘因和和信息。替代強化:觀察者因為看到榜樣受強化而受到強化。(情緒反應的喚起—替代強化的另外一個功能)自我強化:觀察者遺照自己的標准對行為作出判斷後而進行的強化。(啟示待補充)
4、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答:布魯納其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該理論的基本觀點有: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學習可以分為三個環節: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轉換,知識的評價;教學應促進學生對基本結構的理解;發現學習是學習知識的最佳方式。評價: 1、布魯納的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學生已有認知結構和學生的獨立思考。2、他將認知學習理論付諸於教學實際,為教改提供了理論基礎,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教材編寫等方面觀念上的變革,影響較大。3、他所倡導的發現學習,不僅成為一種學習方式,而且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4、布魯納的學習理論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特殊性,把學生的學習與科學家的發明創造等同起來是不對的。5、布魯納過分強調發現學習,過分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考慮到學校教育的特點,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削弱。在時間與經費上也是不經濟的。(完)
5、奧蘇伯爾的認知-接受學習理論
答:奧蘇伯爾的認知-接受學習理論中主要有兩點,有意義學習與接受學習。有意義學習實質是符號(語言文字及其他符號)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實質性的聯系。其條件是首先學習材料具有邏輯意義以及學生具有同化新知的有關觀念,這樣就形成了具有潛在意義的材料,然後學生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這樣就能使新舊知識相互作用,從而達到心理意義上的獲得。有意義學習的類型有表徵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三種認知同化方式:上位學習,下位學習以及組合學習。所謂接受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學習應該是通過接受而發生,而不是發現,學生接受的是一種經過有組織,有意義的加工後的知識。是最有用的知識。評價:貢獻:立足教學實際,將認知心理學與教學相結合,提出有意義學習理論。提出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局限:偏重知識掌握(接受學習),忽視能力培養。教學思想不符合程序性知識的掌握。沒有給發現學習應有的重視。(完)
6、什麼是學習動機?舉例說明。
答:所謂學習動機是指個體發動、維持其學習活動並使其指向一定目標的內部動力。在其結構中需要和誘因是兩個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為基本的。有近景性動機與遠景性動機之分,也有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之分,還有交往性動機與成就動機之分。比如說一個孩子本身的求知慾加上外部的獎勵就觸發了其學習努力的動力,這個就是學習動機。(完)
7、自我效能論;成就動機論;歸因理論
答:自我效能論感:個人對自己是否具有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觀判斷與信念。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受行為的結果因素與先行因素的影響。行為結果因素就是強化;期待就是先行因素。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1、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2、影響學習活動心象實現的內容和性質。3、影響學生在困難面前的態度。4、影響新行為的獲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5、影響活動時的情緒。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四個: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情緒的喚起。
所謂成就動機是指:人們在完成任務時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即一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樂意去做,並努力達到完美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成就動機論的代表人物有:阿特金森,麥克來倫,默里。其中有追求成功與避免失敗兩種情況,這種理論就會產生了如下影響:求成型的人喜歡選擇有50%把握、有一定風險的工作;避敗型的人傾向於迴避有50%把握的工作。期望—價值理論對教學工作的啟示:1、根據學生的不同成就取向,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2、適當掌握評分標准:成功必須在所有學生可及的范圍內,但又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
所謂歸因是指個體對某一事件或行為結果的原因的推斷過程。學生對自己學業成敗結局原因的推斷的過程叫學業成敗的歸因。歸因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海德在其對人際知覺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是一種認知動機理論。歸因影響個人期望的改變和情感反應(歸因後果),歸因後果又影響後繼的行為。於是歸因就具有動機功能。韋納認為歸因可以分為三個維度:內外源、穩定性、可控性。對教學工作的啟示有:1、教師要了解學生對成功和失敗的歸因方式,使其形成積極的歸因。2、幫助學生形成努力歸因——一個內部但可變的歸因。(待補)
(論述題)8、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
答:所謂學習動機的培養是指:社會、學校和家庭向學生提出的客觀要求逐漸變為學生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的過程。學習動機的激發是指:把已經形成的學習需要調動起來,以提高學習積極性的過程。對於學習動機培養與激發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第一、教學吸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設置合理目標,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喚起學習熱情;第二、興趣激發。利用教師期望效應培養學習興趣;利用已有的興趣形成新的學習興趣;加強課外活動指導,發展學習興趣。第三、學習的反饋。所謂學習的反饋是指對學習過程或結果的了解與知悉,其具有激發動機與提供信息兩方面的作用。其原則有:反饋要及時、具體,而且要經常;從教師反饋最終過渡到自我反饋;倡導師生之間的「雙向」反饋。第四、表揚與批評。應注意:實事求是、客觀公正;針對個別差異,適當選用;把表揚與批評結合起來。第五、外部獎勵,研究表明適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給予外部的物質獎勵能有效地促進其學習。但運用不當會導致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要實行有效獎勵,在進行有效獎勵的時候要注意:1、淡化獎勵的外部控製作用2、獎勵要與學生付出的努力相一致3、對已有內部動機活動,慎用物質獎勵4、要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第六、學習競賽。競賽是鼓勵進取、激發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在競賽中學生的成就動機表現得最為強烈,因而可以提高學習成效。要注意的是,加強宣傳;增加獲勝機會;不宜過多進行。(聯系實際待補)
9、什麼是德西效應?舉例說明。
答:所謂德西效應是指: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外在報酬和內在報酬兼得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強工作動機,反而會減低工作動機。此時,動機強度會變成兩者之差。這個結果表明,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即內感報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外加報酬),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因為對某一行為,如果多次受到外部獎勵,個體就會產生他人決定感,或從自我決定感變為他人決定感,結果,在沒有外部獎勵的條件下,就會表現出行為動機的喪失。
Tips:心理學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個專門的實驗。他讓大學生做被試者,在實驗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難題。實驗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所有的被試者都無獎勵;第二階段,將被試者分為兩組,實驗組的被試者完成一個難題可得到1美元的報酬,而控制組的被試者跟第一階段相同,無報酬;第三階段,為休息時間,被試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動,並把他們是否繼續去解題作為喜愛這項活動的程度指標。實驗組(獎勵組)被試者在第二階段確實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階段繼續解題的人數很少,表明興趣與努力的程度在減弱,而控制組(無獎勵組)被試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時間在繼續解題,表明興趣與努力的程度在增強。(完)
10、什麼是學習策略?舉例說明。
答:所謂學習策略是指:有助於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或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的方法的總稱,它既可以是內隱的規則系統,也可以是外現的操作程序與步驟。例如:學習策略的有效性,比如,記憶英語單詞,如果一遍一遍的記,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最終也能記住,但是,保持時間不會太長,記憶也不會很牢靠;如果採用分散復習或者嘗試背誦的方法,記憶的效果和效果一下子會得到很大的提高,這就是一種學習策略。(完)
11、學習策略的類型(邁克卡的分類)。
答:按照邁克卡的分類:學習策略可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認知策略又可以分為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元認知策略可以分為監視策略,計劃策略,調節策略。資源管理策略可分為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會資源利用策略。(完)
12、什麼是組織策略?舉例說明。
答:所謂組織策略是指:根據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對學習材料進行一定歸類、組合,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一種基本學習策略。其實質是發現要記憶的材料的共同特徵或性質,而達到減輕記憶負擔的目的。例如使用列提綱法,即運用簡要的語言描述新知識的內在層次,體現出知識的結構組織,促進理解與記憶。比如對於《晏子使楚》全文的理解,可以列出提綱:(1)晏子使楚(2)楚王侮辱(3)晏子反擊(4)楚王失敗。(完)
13、什麼是精加工策略?舉例說明。
答:所謂精加工策略是指: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內在的深層意義,並促進其記憶的學習策略。其本質是通過把所學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識聯系起來,以此來增加新信息的意義。例如其中記憶術——諧音聯想法,利用相似的聲音線索幫助記憶的一種方法,1314,就可以用「一生一世」諧音來記憶。(完)
14、元認知策略的分類。
答:所謂元認知策略就是:個體對自己學習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指導、監控與調節的高級學習策略。可分為:計劃策略,監控策略,調節策略。計劃策略是指根據認知活動的特定目標,在一項認知活動之前計劃各種活動,預計結果、選擇策略,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預估其有效性。監控策略是指在認知活動的實際過程中,根據認知目標及時評價、反饋自己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根據有效性標准評價各種認知行為、策略的效果。可分為:領會監控與注意監控。調節策略是指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果發現問題,則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根據對認知策略的效果的檢查,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完)
15、學習習慣的特點。
答:學習習慣的特點有:穩定性,一種穩固的神經聯系;自動性,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發生;約束性,一種無形的、內在的約束。(完)
16、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不良學習習慣的矯正方法(代幣制)。
答: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有如下幾種:認知法、強化法、行為塑造法、鏈索法、自我管理法、榜樣示範法、集體熏陶法。所謂代幣制,是指系統地運用代幣來矯正不良行為、形成良好行為的程序。其具體操作的程序是:明確目標行為;確定代幣;確定強化物;擬定代幣交換系統;執行與實施;消除代幣等。其優點有:1、使強化作用更加有效。馬上發放,及時強化;強化物多樣,避免飽厭;明確看到進步,增強興趣和信心。2、用代幣懲罰學生,比體罰好。3、代幣本身是一種良好的教學工具。缺點有:費時費力;容易產生對代幣的依賴性。(完)
17、考試焦慮的三種基本成分
答:考試焦慮的三種基本成分為:認知成分、生理成分、行為成分(完)
18、過度考試焦慮的危害
答:考試焦慮的危害有:首先其會干擾認知過程,具體有分散和阻斷注意過程,干擾回憶過程,瓦解思維過程;其次,危害心理健康:神經活動興奮與抑制功能失調;最後,影響身體健康,降低身體免疫技能。(完)
(簡答題)19、考試焦慮的影響因素
答:考試焦慮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有:神經類型和身體素質。人格特徵,特質焦慮水平高的人,容易感到緊張焦慮;內向、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產生考試焦慮。知識准備和應試技能。認知因素是決定因素,考試情境作用於個體,需要通過認知作為中介,才會喚起考試焦慮對考試性質的認識、對自身應付能力的估計都直接影響焦慮水平。 外部因素有:學校因素,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學校、大搞題海戰術的學校、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唯一標準的學校,專制的教師、高焦慮的同學都會對考試焦慮產生影響。家庭因素:管教過嚴、期待過高、期待不適合子女的興趣與專長,高焦慮的父母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產生考試焦慮。社會因素: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教育政策體制對考試焦慮的產生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完)
20、考試焦慮的輔導方法(系統脫敏法+案例分析)
答:考試焦慮的輔導方法主要有:認知調整法,自信訓練法,放鬆訓練法以及系統脫敏法等等。其中系統脫敏法其基本原理為:讓一個原可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復暴露,同時求助者以全身放鬆予以對抗,從而使這一刺激逐漸失去引起焦慮的作用。脫敏步驟:引出考試焦慮反應的集體刺激情景(「明天要考試了」、「我被一道考題給難住了」等);將上述刺激情景從弱到強排列;通過放鬆訓練形成鬆弛反應;按焦慮等級,在大腦想像中循序使鬆弛反應抑制焦慮反應。注意:對於焦慮等級的脫敏,每次數量不宜過多。一般每天進行一次,每次包含的「焦慮等級」不宜超過三次。若每次這樣想像放鬆後焦慮效果還是沒有減輕,則說明脫敏沒有發生,就應改用其他的方法會尋專家幫助。(案例分析,聯系實際,待補)
(選擇題)21、臨場發揮技巧
答:(一)基本的答題技巧
1、明確答卷要求(1)聽並看清說明和要求;(2)填好身份信息。 2、安排好答題順序,先易後難,「先易後難」的好處:(1)保證把能夠拿到的分數先拿下來;(2)迅速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降低焦慮反應(3)按題目序號做,避免漏題現象。【 Tip:兩種「先易後難」答題方法:(1)按照順序,先易後難;優點:迅速緩解考試緊張心理,避免把時間過多地花費在難題上。適合於考試容易緊張的學生。(2)通讀試卷,先易後難.優點:全面了解,科學分配時間,初步估計結果.缺點:如發現很多難題,會加重緊張情緒,造成慌亂。適合優秀、自控力強的學生。】3、合理控制答題時間;控制時間的具體策略:(1)根據題目分值安排時間,確定答案詳略(2)先易後難,先熟後生(3)避免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草稿上:盡量不打草稿;草稿要有秩序。(4)時間不夠時的應急策略:不放棄,能做多少算多少;不讓題目空著不答;盡量寫下所有要點(5)不要提前交卷。4、仔細檢查,查漏補缺:(1)是否有遺漏;(2)重新審題;(3)有無筆誤;(4)驗算;(5)檢查時的猜測不如答題時的猜測。5、書寫快而清晰,卷面整潔:影響主觀題的評分;加強平時訓練。
(二)考試中意外情況的處理
1、怯場的處置:(1)自我放鬆;(2)自我暗示;(3)轉移注意;(4)回憶考試成功經驗;
(5)想像美好生活情境 2、記憶卡殼(1)放下這道題,先做別的題目(2)利用多種線索幫助回憶(3)利用試卷上的其他試題幫助回憶。(完)
22、學習疲勞的含義及其表現
答:學習疲勞是指持續過度的學習或學習動力不足而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產生的倦怠。分為早起疲勞,顯著疲勞以及過度疲勞。生理表現:視力減弱、食慾不振、面色蒼白、血壓升高、大腦供血不足、失眠等。心理表現:心情憂郁、情緒煩躁、信心不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分散等。(完)
23、學習疲勞的形成機制
答: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平衡遭到破壞,致使興奮性降低而轉入抑制狀態,從而導致學習疲勞。學習生理疲勞的形成機制:由身體能量的過度消耗引起的,能量消耗比補充快,廢物積累比排除快,造成生物節律紊亂,人體器官活動能力的失調和降低。(心理疲勞形成機制待補)
(論述題)24、聯系實際,談談學習疲勞的防治。
答:學習疲勞的防治分為兩方面,生理疲勞的防治與心理疲勞的防治。首先關於生理疲勞方面的防治。第一、要學會科學用腦:要合理安排時間,抓住用腦最佳時機,把握自己的生物節律,根據生物節律安排學習,適應學校的作息制度。善於交替學習:用腦有節奏,內容有變化,使大腦各個區域輪流休息。可以進行學科交替、左右腦交替、動靜交替。運用優勢興奮法則:學習會引起大腦皮層相關工作區神經元的興奮,進而形成優勢興奮灶。第二、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為睡眠可以:消除疲勞、恢復體能,能幫助個體完成清醒時尚未結束的心理活動;REM睡眠利於神經系統建立新的突觸聯系而促進記憶;慾望滿足,宣洩壓力。第三、適當增加營養。膳食要合理平衡,主副搭配合理,養成定時、定量進餐習慣,不要迷信補品。第四、加強體育鍛煉,活動類型要合適,活動強度要適中。其次關於心理疲勞方面的防治。(聯系實際,心理疲勞的防治待補)
25、生理疲勞與心理疲勞的關系。
答: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顯然是不同的,生理疲勞是為學習所累,不能再學;而心理疲勞是倦於學習,不想再學。但兩者密切聯系,任何一種疲勞總有另一種疲勞相伴隨,極度的生理疲勞會使人產生厭倦情緒,精神崩潰;心理疲勞也會引起生理疲勞。(完)
(簡答題)26、什麼是學習困難?如何理解學習困難的含義?
答:所謂學習困難現在有兩種看法:學習障礙與學業不良。狹義的學習困難專指學習障礙,廣義的學習困難包括學業不良。總的來說「學習困難」是指一個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動機,智力正常又沒有感官障礙,但其學習成績明顯低於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學習目的的學生。【Tip:所謂學習障礙就是指學習失能。一般認為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異常引起的在獲取與應用聽、說、讀、寫、推理或數學能力和社會技能上有明顯的困難。所謂的學業不良學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學生花更多時間和精力,才能達到掌握知識技能的某種及格水平的學生。分為:相對學業不良,絕對學業不良以及成績不足】學習困難的涵義我們可以認為有如下幾點:1、智商屬正常范圍。2、具有一定的學習動機。3、學業成績明顯低於同年齡學生。4、學業成就明顯低於潛在能力。5、學習困難具有可逆或基本可逆性。6、學習困難之間是有差異的。(完)
27、學習困難形成的原因。
答:學習困難的成因有三個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環境因素。在心理因素上有:認知能力缺陷,基本學習技能失調,動機與情緒問題,個性因素原因。環境因素有父母的教養方式。(不是很清楚,老師的PPT上也很模糊,我沒有那本書,也許書上有,自己看看吧)
(選擇題)28、學習障礙的分類。
答:學習障礙的分類,按柯克等的分類可分為發展性學習障礙與學業性學習障礙。按照吳增強等的分類標准可分為暫時型學習困難;能力型學習困難;動力型學習困難;整體型學習困難。(完)
29、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與訓練。
答: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與訓練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第一、感覺運動障礙的輔導與訓練。大肌肉運動能力訓練,如翻滾的能力、坐的能力、爬行能力、行走能力、跳的能力等。精細運動能力訓練,如眼動訓練,手指操作能力訓練等。感覺動作協調能力訓練,如視動協調訓練,聽動協調訓練等。第二、認知能力不足的輔導與訓練。注意力訓練,如游戲輔導,感覺統合訓練等。知覺能力訓練,視知覺訓練。記憶力訓練。思維及問題解決技能訓練。自我監控訓練。第三、動機情緒問題及社會性發展不良的輔導與矯正。如行為矯正法,角色扮演法,角色轉換法,合理情緒療法。第四、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原則與教學模式。在教育原則上要有整體化的教育觀念【Tip:一方面指對學習困難兒童本身的幫助應該從認知和非認知兩個方面入手;另一方面指教育應該針對所有兒童,不能把一部分兒童從正常的教學班級和教學環境中分離出來,使他們有被隔離和貼標簽的感覺。】個別化的教育方案,多樣化的教育安置【Tip:隔離式特殊學校,隔離式特殊班,隨班就讀,資源教室——隨班就讀的一種做法】溫暖尊重的教育態度。教學模式上要進行分層遞進教學,教育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要成功教學【Tip: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
2. 學習的心理學定義是什麼認知策略輔導的的要點有哪些
一、學習策略概述
(一)學習策略的涵義
對學習策略(1earning-strategies)的解釋眾說不一。梅厄(Mayer,1986)認為:「學習策略是指在學習過程中,任何被用來促進學習效能的活動。」這個定義比較寬泛、含糊。其實促進學習效能的途徑很多,激發學生動機也可以提高學習效能。也有人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操縱信息加工過程,以提高學習效率的任何活動。」普雷里、威土頓等人(Pressleyetal,1990;Weinstein&Mayer,1986)則將定義具體化,「學習策略是引導成功地執行學習任務的認知計劃」。它包括選擇和組織信息,復述學習材料,提取記憶中的信息,增進理解材料的意義。策略還包括激發與維持積極的學習心向,如克服考試焦慮的方法,提高自我效能感,合理的學習價值觀以及培養積極的學習期望和態度。由此可以看出,學習策略既可能是具體的學習方法或技能,也可能是學習的程序與步驟,還可能是內隱的規則系統。
綜合上述觀點,學習策略是指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或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的方法的總稱,它既可以是內隱的規則系統,也可以是外顯的操作程序與步驟。只要是能提高學習效果的各種不同的方法、技巧都屬於學習策略的范疇,學習策略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學習策略具有以下特點:(1)主觀能動性。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達到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方法。(2)有效性。運用學習策略是為了取得學習的高效率。(3)過程性。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它規定學習時做什麼不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用什麼方式做、做到什麼程度等諸方面的問題。(4)通用性。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方案,由於學習任務和學習者個人特徵不同,每個人、每次學習採用的學習策略都不可能完全雷同。從知識分類的角度看,學習策略是一種程序性知識,由一套規則系統或技能構成,具有通用性。
(二)學習策略的種類
1.基本策略與輔助策略
丹塞雷(Dansereau,1985)根據學習策略所起的作用,把學習策略分為基本策略與輔助策略。基本策略是在信息加工過程中具體地直接操作信息的方法、技能,如識記、保持、回憶、組織、應用等策略。輔助策略則是用來幫助學習者維持內在心向,以保證基本策略有效地發揮作用,如學習目標的定向、時間管理、注意力分配、自我監控等,其作用是引起學習者定期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必要時調整自己的理解、注意和情緒,另外也包括控制和修正正在操作中的各種基本策略。
2.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與資源管理策略
邁克卡等人(Makeachieetal,1990)根據學習策略所涵蓋的內容把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與資源管理策略。認知策略分為復述策略、組織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元認知策略下分為計劃策略、監視策略和調節策略;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的環境和資源的策略,對學生的動機具有重要作用。學業成功的學生使用這些策略幫助他們適應環境,調節環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它包括時間管理、學習環境管理、其他人的支持等。
綜合上述分類,我們從基本學習策略、支持性學習策略與自我調控策略三方面分析學習策略的輔導。
二、基本學習策略與輔導
基本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對學習材料認知加工的策略,因此,也有些研究者稱之為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組織策略和精細加工策略。
(一)復述策略
1.什麼是復述策略
復述策略,是指學習者在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而對信息進行反復重復的過程,如要記住一個電話號碼、一個陌生人的名字等,都需要採用復述策略。
復述能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已為許多研究結果所證實。肯寧等人(Kenney,Cannizzo&Flavell,1967)給一年級小學生呈現八張圖片,要求他們在一定時間內記住這些圖片,研究者發現,有些兒童在15秒的保持時距內嚅動嘴唇,而另一些兒童在15秒內沒有表現出復述跡象,實驗結果表明前者的記憶測驗成績明顯優於後者。
2.復述策略的輔導
復述不是簡單的重復,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對學生進行輔導:
(1)逐字重復。逐字重復的復述形式是將短時記憶的信息貯存至長時記憶的主要形式,通俗地講,可以加深記憶「痕跡」,便於信息提取。
(2)劃線。劃線是在需要復述的信息較多時而採用的一種有用的復述形式。這種方法主要用於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活動。如背誦一篇較長的課文,通過劃線可以突出重點信息,忽略一些次要信息,以減少記憶的負荷量。
(3)概括。概括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口頭的、書寫的)將課文的主要意思表達出來。但當學習材料太多時,概括的效果將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之下,可將材料分成幾個部分,分別概括。
(二)組織策略
1.什麼是組織策略
組織策略是指對學習材料進行加工,按照材料的特徵或類別進行整理、歸類或編碼,以便於學習、理解的一種基本學習策略。運用組織策略可以使學習內容由繁到簡、由混亂到有序,從而有助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形成較為清晰的知識網路。
2.組織策略的輔導
組織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編碼過程,但比編碼更復雜,是對信息的更深層的加工。組織策略運用的關鍵就是如何建立和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
(1)聚類組織法
聚類組織法是一種按照材料的特徵或類別進行整理、歸類的方法。研究表明,對含有不同類型且隨意排列的片語,先「聚類」,並按類別來回憶,可以提高記憶效果。卡菲爾(Kafer,1967)的研究表明,被試在回憶同類的包含關系的詞表時,確實進行了類的群集,並且被試的回憶成績顯然比記憶一個同樣長度卻沒有明顯的類的包含關系的詞表的那些被試要好。
例如:要學生背誦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港、澳、台的名稱,可以按照序列逐個背誦,但這樣做費時費力。於是可以按照一定形式將要背誦的信息組織歸類,例如,可按地理區域加以組織——東北、西北、西南、中南、東南、華東、華北。
(2)概括組織法
概括組織法是指以摒棄枝節、提取要義的方式組織信息。布朗(Brown)等把概括歸納為五條原則:第一,略去枝節,概括時省略不那麼重要的材料;第二,刪掉多餘,已涉及的內容不再重復,盡管前後在形式上稍有不同;第三,代以上位,這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以一個類的標記去總括屬概念,如以「花」代替「水仙」、「玫瑰」、「牡丹」等;二是用一個更一般的行動去代替一系列具體行動;第四,擇取要義,找出主題句;第五,自述要義,對無現成主題句的段落,在閱讀之後概括出一個主題或中心思想。
下面我們以綱要法為例來具體說明概括組織法。綱要法是一種提取材料要義、組織綱目要點的方法。常用的綱要法可分為數字綱要法和圖解綱要法。
數字綱要法即以數字表示材料的層次,體現其邏輯關系的一種方法。其編寫主要在通讀、掌握材料的基礎上,將材料分為幾個層次,每層次包括若干要點,以數字(一、二、三……或1、2、3……)方式將材料的綱要表現出來。
例如:著名的《晏子使楚》一文,就可列出以下四層數字綱要:
一、晏子使楚 二、楚王侮辱 三、晏子反擊 四、楚王失敗
這樣《晏子使楚》一文的內容要點就容易掌握了。
數字綱要法中的綱要通常可借用大小標題、主題句、關鍵句;若無現成的主題句、關鍵句,則應用自己的話概述要義作為綱要。
圖解綱要法是運用圖示或連線、箭頭等手段表示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方法。
例如:學生在學完各種四邊形後,可概括出下圖,揭示各種四邊形的關系。
圖解綱要法的特點是形象、直觀、且概括性強,有利於我們一目瞭然地把握知識之間的復雜關系或內在聯系。
(三)精加工策略
1.什麼是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elaborationstrategies)是指學習者利用表象、意義聯系或人為聯想等方法對學習材料作充實意義性的添加、構建,以更好地記住所學內容,這是一種深加工策略。例如,要從圖片上辨別各國的首都,可以聯想各國首都的標志性建築,如北京的天安門城樓、華盛頓的白宮、法國的埃菲爾鐵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等。
精加工策略可分為兩大類型,一是當學習材料本身意義性不強的時候,一般採用人為聯想的方式,賦予其某種意義,以幫助記憶;二是用於意義性較強的學習材料,可採用形象聯想法、歌謠口訣法、諧音聯想法等方式,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做摘錄、畫線、列提綱、提問、記筆記等方式進行。
2.精加工策略的輔導
精加工策略多種多樣,對學生進行輔導時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位置記憶法
位置記憶法就是學習者在頭腦中創建一幅熟悉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確定一條明確的路線,在這條路線上確定一些特定的點,然後將要記住的項目全部視覺化,並按順序和這條路線上的各個點聯系起來,回憶時,按這條路線上的各個點提取所記的項目。許多著名的演說家常常利用這種方法記住自己演說的要點。例如,從教室到食堂要經過球場、健身房、音樂室、游泳池、草地,這些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地點,現在要記住的內容是香蕉、荔枝、汽車、巧克力、雞蛋。在特定位置與要記住的項目之間可做多種聯想:球場上打球的人個個都是香蕉式的身材;健身房周圍都是清一色的荔枝樹;音樂室里發出的音樂聲像巧克力的味道一樣,有點苦,又有點甜;草地上正圍著一群人正在煮雞蛋。這樣,按照自已熟悉的位置,就能提取要記住的內容,一般來說,這種聯想越奇恃,記憶效果就越好。
(2)諧音記憶法
所謂諧音記憶法就是根據要記憶的材料與某些諧音的關系,使之建立某種語音聯系的方法。據說有一個私塾先生,每天讓學生背誦圓周率(丌:3.1415926535897932394626…), 自己卻到山上寺廟里與一和尚喝酒。學生們總是背不會,一天,有一學生編了一順口溜,學生們很快就背會了,結果使先生大吃一驚。這個順口溜是:「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爾樂。」這里,學生將枯燥的數字與有意義的語音聯系了起來,從而輕松地記住了這些枯燥的數字。
(3)尋找聯系法
尋找要記憶的信息的聯系,是促進記憶效果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卡圖納(C.Katona)曾以數字為學習材料對意義識記和機械識記作了對比實驗,其實驗材料是:
5 8 1 2 1 5 1 9 2 2 2 6
2 9 3 3 3 6 4 0 4 3 4 7
被試分為兩組,一組為意義識記,努力找出規則來記憶;另一組為機械識記,以三個數為一組來記,第一組的記憶效果明顯優於第二組。①
(4)先行組織者方法
先行組織者是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的一種教學策略。組織者就是關於學習內容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其作用是將要學習的新內容與學習者已有的原有知識聯系起來,因為它們常常呈現在新內容之前,所以稱為先行組織者。例如,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前,先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程序相同」的這一先行組織者,能使學生有效地運用原有知識,迅速而牢固地掌握新知識「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師在指導學生運用精加工策略時,應重視以下幾點: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學速度不宜過快,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使其有時間對新學習內容進行精加工,更有利於對新知識的掌握。第二,課堂教學中,盡一切可能來促進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只有建立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學習,才可能是有意義的學習,教學只有根據學生已知的內容來進行才可能是成功的教學。第三,教學中,穿插精加工策略的訓練,使學生掌握精加工策略。
三、支持性學習策略與輔導
支持性學習策略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的組織安排、具體方法的運用等。支持性學習策略促使學生產生和維持某種內部狀態,從而使學生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學習策略。
(一)學習計劃與學習時間的自我管理
制定學習計劃是學生對自己學習管理的一項技能。但由於中小學生的獨立性正在形成中,缺乏時間計劃與管理的經驗與能力,學習中總是覺得忙忙碌碌,卻又看不出在忙些什麼,沒有什麼結果。吳增強等的研究(1992)發現:53.5%的學習優等生能制定學習計劃,而學習困難學生僅為29.75%。所以,缺乏學習計劃的技能是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說來,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1)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制定應包括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學習目標要適當、明確、具體。(2)學習內容。學習內容就是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或掌握的知識,包括學習科目和學習手段。(3)時間安排。這是學生對自己學習活動的一種調理,又稱為時間管理。尤其是課余時間的安排更為重要。
對學習計劃的時間管理進行輔導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一次學習時間不宜太長,要指導學生注意勞逸結合,張弛有度。(2)培養學生養成守時的習慣,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該學習,應該心中有數。(3)要注意學習時間的合理分配。(4)充分利用最佳學習時間。
(二)學習環境的自我管理
1.學習的自然環境
學習的自然環境包括空氣、溫度、光線、噪音等。舒適的環境對人體各部位機能的正常發揮具有明顯的影響,反之,則會使人產生不適、情緒煩躁、反應緩慢等症狀,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因此,要保證學習環境中空氣的流通與氣溫適宜,同時讓學生養成定時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的良好習慣。
2. 學習的物質環境
學習的物質環境包括學習的空間范圍、室內布置、用具的擺設等。如條件允許,家庭應為孩子提供一間書房,作為相對固定的學習場所,減少干擾,形成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
3. 學習的心理環境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環境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一般說來,高興、快樂、喜悅、熱情等情緒對學習有促進作用,而焦慮、痛苦、憂傷、憤怒、冷漠等情緒對學習起阻礙作用。
為了更好保持個體良好的心理狀態,除了從外界加以適度的調控外,重要的是從個體內部進行調整,特別是在個體無法左右外界因素時,個體內部的自我調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對學生進行管理學習環境的輔導中,以下幾點可以參考:(1)勞逸結合,避免因身體發生問題,而帶來心理上的不適,進而影響個體的注意、記憶、思維、情緒等心理因素的功能的發揮,導致學習效率的下降。(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避免因與他人人際關系不良而產生對學習的影響。(3)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增強學生抵禦挫折和失敗的能力。
(三)學習資源的充分利用
學習永遠離不了對學習資源的利用,如參考資料、討論、向他人尋求幫助等。但是,很多學生卻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不僅浪費了大量的學習資源,而且還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1.參考資料的選擇與利用
參考資料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擴大視野、活躍思維而編寫的輔助學習材料。在選擇和利用參考資料時應注意:(1)參考資料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雜;(2)要選擇權威機構或權威人士編寫的參考資料;(3)參考資料的內容是對書本內容的深化與補充,能啟發學生的思維,但也不能完全超越學生的接受水平;(4)參考資料應適合學生的知識和接受水平;(5)學生不要過分依賴參考資料。
2.廣播電視節目的選擇與充分利用
很多家長限制孩子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覺得耽誤時間,有時還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其實,很多廣播電視節目,如新聞調查、科技博覽、軍事天地、時事縱橫等,對學生開闊眼界、積累知識是大有裨益的。
3.網路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網路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學生可以通過網路學習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很多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網路信息資源查找、收集資料,對於提高學生的素質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同時,網路上也充滿著五花八門的不健康的東西,由於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因此,特別需要教師的指導。
四、自我調控策略與輔導
(一)什麼是自我調控策略
自我調控策略是個體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的方法與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如何有意識、系統地監測、評估、調節自己的思維、感知、情緒、動機與行為,以達成他們的目標的心理活動。它包括學習過程中個體確立學習目標、安排學習步驟、調節學習努力程度、選擇學習方法、利用學習時間、執行學習計劃、檢查與分析學習結果、採取補救措施等方法和策略。
自我調控能力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現出明顯的差異,調控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合理安排時間,客觀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主動彌補不足和弱點,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自覺抵抗干擾,學習目標明確;而調控能力差的學生則無計劃,缺乏時間觀念,學習態度不端正,消極被動,有畏難情緒,易逃避或放棄。
(二)自我調控策略的輔導
1.齊姆曼自我調控十四法
齊姆曼對眾多的相關文獻與研究進行匯總,提出了十四種學生普遍可以操作的自我調控策略,現摘錄部分如下:
(1)自我評價。在學習活動中有意識對自己學習成效的檢查與評價。例如:「我檢查了自己的作業,沒有出現錯誤」,或「我復查了數學作業,發現有兩道題做錯」等。(2)組織和轉換。指對學習材料的重新組合和安排,例如,「我在寫作文之前先列一個提綱」。(3)目標確定和計劃制定。即確定自己的學業目標,以及對與這些目標有關的程序、時間的計劃安排、具體行動等。例如,「考試之前我制訂一個兩周的復習計劃」。(4)尋求知識。即完成作業時,努力尋求與任務有關的知識,例如,「我在開展動筆之前,先去圖書館查找盡可能多的、與主題有關的資料」。(5)記錄與監督。自己動手記錄課堂討論內容和學習結果。例如,「我記錄小組討論的要點」、「我列一個自己的錯別字表」、「做一本自己的錯題集」。(6)安排環境。自己選擇或安排學習環境,以便學習能夠順利進行。例如,「我避開容易使自己分心的事情」,「我關上收音機,集中精力做我正在做的事」。(7)自我預測後果。對自己學習成敗可能得到的獎懲進行想像和安排。例如,「如果我考得好,我就去看場電影」。(8)練習和記憶。通過多種方法的練習記住學習材料。例如,「為了准備數學測驗,我默寫數學公式直到記住它」。(9)尋求社會幫助。主動尋求同伴、教師的幫助。例如,「如果我在完成數學作業中遇到困難,就找個同學幫助我」。
2.出聲思維法
出聲思維(thinking aloud)是培養學生自我調控能力的重要方法。自我調控過程是活動主體內在的過程,難以觀測,而且它總與具體的特定活動相聯系,難以程序化。因此,可由訓練者先提供具體的、外顯的指導,然後,通過出聲思維進行示範。示範是指訓練者用語言描繪自己自我監控的過程,使得調控過程中不可直接觀察的心理過程,能清楚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要求學生通過出聲思維進行練習,可更好地體會調控過程。例如: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進行大聲思維。調控預測過程練習:「從題目來看,這篇文章的內容是關於綠化環境的」,「下一段會講為什麼地球氣溫在升高」;調控想像過程練習:「在我的眼前出現了遼闊的草原,那裡有蒙古包、成群的牛羊和唱著歌的牧羊女」;調控理解的補救過程練習:「我最好重讀」,「這是個生詞,我要查查它的意思」等。4
3.直接指導法
培養學生自我調控能力,必須要讓學生了解、掌握有關自我調控的知識,具體包括對自己的認知特徵、監控過程的任務特徵、策略特徵、條件特徵和調控結果的認識。教師可通過講解如何運用策略來呈現知識,對學生進行直接指導。在教學過程中,直接指導可用於以下活動:回顧和檢查前一天學習的內容,呈現新的內容,提供反饋和修正,組織學生進行獨立學習,組織學生進行階段性總結等。
直接指導的程序如下:
(1)將學科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步驟,根據明確的目標組織學習。(2)確定步驟和選擇有組織的系列材料。(3)用豐富的例子進行充分的指導和講解。(4)設計許多問題,提供大量的練習機會。(5)予以反饋和修正。(6)積極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
直接指導法有利於促成學生掌握准確的知識,在運用時應注意教師應對策略程序進行解釋和示範,而且當學生在嘗試運用策略時,教師應給以指導和反饋。但是,直接指導法也有一些局限,尤其對於較復雜的學習策略,如熟練閱讀者所使用的許多策略難以進行直接輔導。
4.規程化訓練
規程化訓練是將活動的基本技能(如解題技能、閱讀技能、記憶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條理的小步驟,在其適宜的范圍里,作為固定程序,要求活動主體按此進行活動,並經過反復練習使之自動化。實踐表明,基本技能與自我調控能力密切相關。例如,在閱讀技能中,只有掌握基本的重讀技能、略讀技能、釋義技能、總結技能、查字典技能等,才能進行有效的自我調控。因此,基本技能的訓練成為培養自我調控策略的重要方法。
規程化訓練的基本步驟是:(1)訓練者將某一活動技能,按有關的原理,分解成可執行、易操作的小步驟,而且使用簡練的詞語來標志每個步驟的含義。(2)通過活動實例的示範來展示如何按步驟進行活動,並要求訓練對象按步驟活動。(3)要求訓練對象記憶小步驟,並堅持練習,直至使之自動化。
實例:自我調節學習課堂應用實例
第一步:自我評價與監控。教師要求該生詳細記錄學習以及准備考試的情形以便做自我評價。在自我記錄中,教師可以幫助她追查到不理想成績背後的根源:對較難的閱讀材料不能很好地理解。
第二步:目標設置與策略汁劃。建議該生將閱讀理解的任務分解為各個部分,例如找出重點,或者根據課文中的每一段內容為自己設立具體的子目標。學生需要確定採用某種策略改善閱讀理解。例如:為了幫助她識別課文重點,教師可能會建議,開始時關注每段的第一句話,然後快速瀏覽該段中其他句子是否更能揭示段落的意思。如果沒有的話,那麼第一句話就被選定了。應該用筆畫出選定的句子,或單獨記錄在另外的紙上,以突出其重要性。
第三步:策略執行與監控。開始,這個女孩還需要教師或者其他能力較強的同學的反饋,這樣會幫助她進行更為有效的自我監控。一旦精通了這種句子選擇策略,就繼續進入第四步。
第四步:策略結果的監控。將自我監控的范圍擴展到閱讀理解的結果,以及使用策略的過程方面。教師可以讓她經常進行閱讀理解的自我效能怦估,以促進自我監控的轉移,並通過歷史小測驗提供更多的反債。通過把考試成績和自我效能的評價進行比較。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我判斷的不精確性,從而使學生在以後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調控變得更為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