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進行心理輔導的重要性

進行心理輔導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 2021-03-02 22:42:45

Ⅰ 結合你的經驗談談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淺談小學生嫉妒心理的克服
呂桂萍
曉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進取之路
鑒於小學生低年級學生理性思維水平不高的現狀,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注重採用舉例說明的方法,為學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舉陷於嫉妒深淵,干出誹謗、中傷,甚至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毀滅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殘害孫臏終遭滅亡的龐涓,嫉妒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氣死的周瑜等,使學生引以為戒;另一方面,列舉能控制其嫉妒之心從而取得巨大成績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話,如「將相和」中的廉頗等,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別人的進步,正確看待榮譽,正確估計自己的優缺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此外可組織學生摘錄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種比仇恨還強烈的惡劣情緒」等,並結合學生實際,採取多種形式組織他們消化這些格言,凈化心裡意識,使他們普遍能見賢思齊,踏實學習,與別人友好相處。
關愛:營造關愛氛圍,化解嫉妒心理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起點基本相同,在學習和各種競賽活動中形成的差距相對而言並不懸殊,他們嫉妒的主要對象是老師對某些同學的偏愛,和老師對取得優異成績同學的溢於言表的過分欣賞之情。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做到公正和公平,師恩普施,師愛遍灑,切不可厚此薄彼。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對那些暫時落後、有待進步的學生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愛意,並採取具體的措施,幫助指導落後的同學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徹底改變落後面貌趕上來,從而從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激勵:充分肯定成績,強化進取信心
在幫助落後者進步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尤其是對那些落後程度比較嚴重的學生,更應該用「放大鏡」去尋找他們淹沒於問題與缺點之中的「閃光點」和細微的進步,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贊揚。這樣就能使他們重新點燃自尊心的火種,獲得克服缺點、發奮進取的勇氣和自信。美國現代著名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為,及時地發現、充分地肯定一個人所取得的成績,能使他產生「最佳情緒體驗」,即「感到強烈的喜悅、欣慰、幸福……還會對別人,對整個世界產生愛意,甚至會有一種要馬上做點事作為報償的慾望」。對於年幼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表揚、肯定、獎勵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疏導:競爭合作互補,優化人際關系
「競爭」是指個體或群體為充分實現自身的潛能,力爭按優勝標准使自己的成績超越對手的過程。「合作」是指學生群體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協助以完成某項任務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這兩者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由於認識上的偏頗,以前對小學生強調競爭多了一點,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實際上這正是導致學生產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優化學生間的人際關心,在組織學生進行適量和適度的競爭同時,必須強調、強化與之互補的「合作」。合作有助於學生發展良好的個性,增強群體凝聚力,形成和諧的教育氣氛。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縮短與後進生的心理距離
萬 焱
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自然要經常與後進生交往。但在交往的過程中後進生很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心理上總是存在一定的隔膜,這為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通常後進生給我們的印象是麻木,對學習毫無興趣,對成績持無所謂的態度。在這種表面的背後,我們可以發現後進生的內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對後進生的心理特點剖析從宏觀上看,通常表現為:強烈的自尊心與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與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進與習慣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與經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從微觀上看,由於每個人的氣質特點不同,其心理狀態又不盡相同。後進生復雜的心理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具有較強的心理防禦機制,要想讓後進生敞開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們,有效的轉化他們。
一、運用期望理論
轉化後進生的關鍵是要對後進生充滿信心和期待。只有這樣,在與後進生進行交往時,才會減少無意中傷害他們自尊心的幾率,讓師生的心靠得越來越近。教師的期望也是學生進步的一大因素,教師良好的期待會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從而加倍努力,獲得更大的進步。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對小學生作了一次所謂的學習潛力測驗。然後,隨機地在各個班抽取少數學生,故意告訴教師說,他們是班裡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並要求教師長期觀察,但不要告訴本人。8個月後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同學進步快,並且在感情上顯得活潑開朗,求知慾旺盛,與老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原來,這一項心理學實驗所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機的。他通過自己「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調動了教師獨特的深情,教師通過眼神、笑貌、嗓音,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教師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師不應該放棄後進生,要充分利用羅森塔爾效應,要改變「朽木不可雕」的觀念,堅信「人是可以改變的」,牢固樹立後進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堅強信念,對他們滿懷期待。只有這樣,在與後進生接觸的過程中才會真正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愛好、尊重和期待,他們就會很自然地產生肯定的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對教師的敵對心理,願意對老師講真心話,願意接受教師的幫助和教育。也只有這樣,後進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才能油然產生。教師接受到後進生良好的反饋後,他的「熱情期待」再次受到強化,無意或有意地又給這些學生以更大的關懷、更多的指導,產生良性循環。在這樣良好的心理氛圍里就能產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效應,這是後進生發生轉變的重要環節。
二、利用身體言語溝通
人與人溝通的類型十分復雜,除了言語溝通,還有一種較重要的是身體言語溝通。身體言語語溝通是指非語詞性的身體信號,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身體姿勢與外表、身體之間的空間距離等。心理學家經過嚴格的觀察發現在人際溝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過無聲的身體語言實現的。身體語言在人際溝通中有著口頭語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為身體語言所傳遞的的信息是內心感情的真實流露,是無法掩飾的。我們知道,表面上後進生可能對很多事都顯得滿不在乎,其實內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時教師一個細微的動作可能增強了後進生的自信心,縮短了彼此的心理距離,也可能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因此在與後進生交往時一定不能忽視自己的表情和動作,因為這也是讓後進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利用空間距離的縮短
空間位置結構與人際心理距離是聯系在一起的。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課堂上,教師站在台上,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拉大,形成一道無形的心理防線;辦公室里,老師坐著學生站著,師生間的不平等性明顯拉大。在與後進生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與他們邊走邊談,也可以請他們坐下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感到老師尊重他們,信任他們,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編排上,可以讓他們的座位盡量靠前。而不要總是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排在前面。如果有條件可以將課桌排成圓形或半圓形,學生自由選擇座位,與教師圍坐在一起,讓後進生感到老師是在平等的對待他們。隨著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師生空間距離的縮短,心理距離也自然縮短了。
四、利用鼓勵
來自學業的失敗,使後進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認為別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學老師和家長面前總覺得低人一等,處處表現出自卑感。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一次在課上與學生談到如何提高學習興趣時,一位女學生不好意思的說:「不知為什麼,哪個老師表揚我,我就感覺特別愛上哪個老師的課,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教室里一下子沸騰了,同學們都深有感觸的說:對!就是這個樣子,我也是。看來表揚和鼓勵確實能夠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後進生來說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與一位學習成績特別差的學生聊天時,當我問到他最近學的怎麼樣時,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語,自豪的說:「語文老師說我比以前有進步了。」後來經了解因為他在聽寫字詞時,比以前有一點進步,語文老師及時鼓勵了他。這小小的鼓勵,對這位學生來說卻是莫大的鼓舞。教師的鼓勵之所以對後進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老師在他們心中是神聖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後進生很少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更不用說是表揚和鼓勵了。因此,對後進生來講,老師的每一次鼓勵,每一個微笑,對他們的心靈都是一種安慰和激勵。教師在鼓勵後進生的同時不但縮短了教師和後進生的心理距離,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五、利用班級環境
影響學生成長的環境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對於教師來說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級。從物資環境來講,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都應給人以美的感受,使學生從中得到教育和心靈的凈化。班級心理環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風,良好的班風能催人積極上進、團結,人際關系和諧。不難想像,在這樣的班級中,後進生也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體中的的樂趣,與老師的關系自然也非常和諧。初中一年級的一位男同學對我說:「老師,我感到很沒意思,每天都是上學、放學、吃飯、睡覺,總是在機械的重復。」可想而知,在學校、在班級找不到一點快樂的學生,他就是再怎麼努力,成績也不會有很大提高。所以,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對提高後進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級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與老師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後進生在良好的集體氛圍中逐漸往好的方面發展,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便得心應手了。
後進生的轉化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後進生在進步的過程中及易出現反復,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但無論怎樣,只要教師與後進生的心靈相通,心理相近,並努力做到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以頑強的毅力、耐心細致的工作,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一定會取得更大的突破。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趙丹陽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上和諧發展,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也可以說它的整體優化教育。這種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個性為出發點和歸宿。但長期以來,很多人對身體健康比較重視,而對心理健康卻較少注意。實際上只有體(身體)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衛生組織對人的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沒軀體的殘缺與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可見人的健康不僅指生理上,而且還應包括心理上的健康。這觀點正被越來越多人所認識、所接受。
但在中小學中,卻有不少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據有關部門進行的心理調查表明,學生的厭學障礙和人際關系問題相當突出。用學生自己的話說,終日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抑鬱」的生活。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來,中小學生由於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會。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成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學習壓力、社會影響、家庭環境和教師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學校教育及社會家庭等方面的許多矛盾,只有了解學生存在問題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去避免它。
家庭影響。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品德修養,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環境條件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和家長的條件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的家長對子女經常訓斥,使孩子對父母見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勵,使孩子有種「壓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雙親離異,嚴重摧殘了孩子的心靈。更有些「問題家庭」家長本身品德低劣,作風不正,對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學校教育不當。由於種種原因,使我們學校的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課內教學,輕課外教育;重尖子生,輕後進生學校生活內容、方式單一,許多學生對學習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視課堂為牢獄,視學習為苦差事。而一些教師忽視學生心理特點,在教育學生是採用不當的方法,體罰、心罰學生,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學生產生孤獨、自卑的心理。有些後進生,被教師所嫌棄,失去上進心而自暴自棄。
社會影響。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影響對學生沖擊甚大,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深入,難免帶來一些資本主義的精神污染,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視內容流入,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於缺少辯別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學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時期,尤其從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這一階段的年齡,正是學生的「過渡時期」,國外稱之為「危險年齡」。這時期青少年身高體重迅速增長。性成熟時期開始。由於生理上的迅速「成長」極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間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諸因素之間的平衡。這時期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有了顯著的發展,但又有較多的片面性和主觀性,他們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帶有沖動性,不善於克制,行為不易預測,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可惜對於這種悄悄來到的變化,青少年自身沒有思想准備,我們的一些家長老師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備,沒有主動及時地採取相應教育措施,幫助他們渡過「過渡時期」、「危險年齡」,致使這時期成為心理問題的多發時期。有的專家通過個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產生於中小學時期。小學生心理疾病多與家長有關,中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於教師。這應當引起家長和老師足夠的重視。
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總體規劃,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此外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不出現失誤。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同時應對學校進行整體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融洽師生關系,創設一個使學生心情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據調查,目前上中小學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學過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據《中國青年報》5月17日報道:「95%的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方面的書。」他們不了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到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復,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准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學生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規律。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希望孩子成才,這是人之常情,但壓力過大,也會適得其反。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留總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
三、在中小學開設有關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學已開設健康教育課,其中也開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識。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的心理健康標准,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四、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目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缺少專業人員是一大問題。在近期內還很難配專業的心理醫生,但教育行政部門應考慮盡快培養和培訓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在上級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在學校開設心理咨詢室,心理閱覽室,心理活動室,開設心理咨詢電話熱線。定期為師生舉辦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專題講座。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前途職業指導等並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作為班主任、任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依據。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實處。
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提高學生思想修養水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是一個同步實施的過程。它對學生高尚品質、人格和情操的形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智力發展。各校都應把它列入教育教學的目標和計劃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淺談小學生懶惰心理的表現及矯正
韓晶
懶惰是一種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缺少責任心,缺少時間觀念的心理表現。小學生的懶惰表現尤為突出。在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而懶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門,打不開它,提高素質、能力又何從談起?因此我就小學生懶惰心理的表現,成因及矯正方法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 懶惰心理的表現
1、思想方面的懶惰
懶惰的人常有明日復明日的思想。明知道這件事應該今天完成卻總期待著能夠明日去做。例如:有懶惰心理的學生在完成當天作業時,常找出各種理由拖拖拉拉,邊玩邊學,時間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點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學後,又有了新的任務,這樣明日復明日,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懶惰的人常有依賴別人的思想。老師們經常會發現,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的總是個別幾名同學,而更多的人懶得動腦思考問題。心裡想:反正我不舉手,也會有人說出正確答案。這種依賴別人的懶惰心理只會使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
2、行動方面的懶惰
思想的懶惰必然導致行動上的懶惰。懶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應該做,甚至應該馬上做.可卻遲遲不做,或硬挺過去;做事時總是無精打采、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積極、不主動、不勤奮。例如:在我校的養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場或教學樓內看到雜物要主動撿起」的要求,而許多同學由於懶惰,即使是彎彎腰這樣的動作也懶得去做。學校每周末的大掃除,總有個別行為懶惰的同學溜邊或幹活時拈輕怕重,其懶惰程度可見一斑。
二、懶惰心理的成因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懶惰心理的產生呢?
l、依賴性強。
如今的獨生子女有嚴重的依賴性。什麼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沒有主見,缺少獨立性,他們在家靠父母,在學校依靠老師,在社會上依靠其他人。這種依賴性就是導致懶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進心
上進心是前進的動力。缺少上進心的學生做事容易滿足,對自己要求不高,得過且過的思想嚴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質量,不求快節奏,常抱著「應付」的態度和「混過去就行」的不負責任的態度。而這種缺少上進心的表現必然導致懶惰現象的產生。例如:在我校每屆兒童畫展中,要求班級中的每位同學創作一幅美術作品,在班級內展出。就有個別同學放鬆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級有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這一幅,應付過去就得了,於是懶得精心構思,懶得用心著色,草草完成了事。這種缺少上進心的表現是產生懶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關系的影響
從客觀上說,家長的過分溺愛,也是造成學生懶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過分嬌縱,大包大攬,只會使孩子從小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勞而獲的壞習慣。另外,有的家長本身就缺少時間觀念,沒有勤勞的習慣和雷厲風行,果斷利落的作風。「身教重於言教」,這樣的家庭影響嚴重影響了子女良好健康習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的發展,促進懶惰現象的發生。
三、矯正懶惰習慣的方法
懶惰是成功的絆腳石,在充滿困難與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懶惰的人習慣於等、靠、要,從來不想去求知、發明、拼搏、創造,最終只能是一事無成。只有勤奮、刻苦、好學、上進,朝著預定目標孜孜以求,才會達到光輝的項點,為此要努力克服懶惰的習慣。
l、要養成每天清早按時起床和外出鍛煉的習慣,改掉戀床不起的惡習。
2、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在家裡主動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父母打掃衛生、洗臉、洗自己的衣物。在學校認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別人,積極參加學校組織和各種勞動、遠足活動,從而鍛煉意志,磨練耐力。
3、制定學習計劃。所有各科作業都嚴格按老師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的完成,逐步養成不完成作業不睡覺的習慣,改掉「明日復明舊」的思想。
4、尋找榜樣。找一個學習勤奮,做事勤勞的同學做為自己的榜樣,並請這位同學多幫助和監督自己。
5、又進步了,天天堅持檢查自己行為,如果當天沒有懶惰現象發少,就在當天的日記本上貼一面小紅旗,表明進步了。只要堅持一至兩個月,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6、厭惡療法。做一個小丑娃放在寫字台上,每當發覺自己有懶惰的心理或行為時,就在小丑娃的臉上畫一筆,或塗些顏料,久而久之.再看或丑娃醜陋的樣子,就會提醒自己改掉懶惰的習慣。

總之,懶惰是一個人成功的大敵,戰勝懶惰,戰勝自我,才能不斷地前進。

Ⅱ 學校建立「心理輔導」的重要性!!(高高高高高分!)

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心理咨詢是各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現代學校整體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學校建立心理咨詢版塊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咨詢的主要功能是,對存在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輔導。這是傳統意識上的心理咨詢室的重要功能,包括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心理測量,採取適當的方法進行矯治。
我們充分認為,成長家園心理咨詢室在未來的建設中,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Ⅲ 心理咨詢的作用和重要性

你可以上上海善妍心理咨詢中心網站的來訪者須知欄查閱,非常詳細。

Ⅳ 大學心理課的重要性

大學心理課的重要性是: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Ⅳ 心理咨詢的作用與意義是什麼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任務就是移除阻礙一個人成長的障礙,協助咨詢者達成個人成長和基本人格轉變,在成長過程中自然減輕身心痛苦、移除症狀。
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沒有必要給任何人灌輸成長的慾望、好奇心、意志力、對生活的熱情、關懷等等。他們要做的就是確定障礙並且移除障礙,剩下的工作受到每個咨詢者自身自我實現力量的推動,會自然而然地完成。
心理咨詢(治療)師,能在關鍵的時候、十字路口扶起我們、拉我們一把、推我們一下、陪伴我們一程。詩人紀伯倫曾說「你們是道路,也是行路者。當你們中的一個人跌倒,他是為後面的人失足,使他們小心避開絆腳的石頭。噢,他也是為了前面的人失足,因為他們步履雖然輕捷堅定,然而卻沒有挪開絆腳石。」作為父母,我們因為我們的父母沒有挪開絆腳石而跌倒,但我們也因為跌倒而能看到並挪開我們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心理咨詢(治療)讓我們不必絆倒,絆倒後傷得輕一些,受傷後療愈得快一些;少走或不走彎路;迷失時盡快找到方向和出路;協助我們減少生命中的黑暗、痛苦,增加幸福度、安全感、滿意度。 
心理咨詢能在以下幾個方面協助我們,少付出代價,少遭受痛苦,更加平靜、愉悅、健康、幸福。 
心靈環保:心理咨詢協助我們及時清除情緒垃圾,保有平靜、愉悅的心情。
改善關系:心理咨詢教會我們有效溝通、管理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可以建設良好的關系:親密關系、親子關系、兄弟姊妹間的關系、朋友關系、上下級關系。包括婆媳關系、妯娌關系、同學關系等等。良好的關系往往是幸福的與安全和保障。 
解決問題:解決各種關系中的沖突、身心沖突等等。
健康身心:沒有了情緒垃圾、沒有了關系中的沖突和障礙、沒有了令人難以入睡、難以咽下(食物、還有「這口氣」)的憤怒,我們的心靈自然健康、柔軟、溫暖,我們的身體自然健康、充滿活力!

Ⅵ 結合你的經驗,談談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首先學生處於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階段,此時接受健康向上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內,對於個人成長容是非常有益的。
2、此時學生心理處於成長和成型階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必要,可以塑造其將來,不怕困難,積極樂觀,團結向上的優秀品質。
3、學生處於成長階段,個人心理尚不成熟,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輔導,個人很容易受環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給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因素,為將來一些不良心理埋下了禍根。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說應該占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可以說是比語文數學還要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心理可以決定將來走的生活道路,將來能否成功,但語文數學考100分將來就能生活的好嗎?中國傳統教育弊端已經顯現,而且在逐步改進中。

Ⅶ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注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證學生正常健康發展的需要,青少年時期是內建立正確人生容觀、價值觀,建立健康意識和性意識的關鍵時期,注重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當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健康的狀態下,他才能接受社會的各種要求和道德規范,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品德。

須加強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預防與消除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滋生,促進小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陷入心理不平衡狀態的學生恢復到正常狀態,才能保證其正常的生活和發展。

(7)進行心理輔導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情緒調節、情感體驗,是心靈的溝通、理念的認同,而不是乾巴巴的說教。當前,有一種傾向值得我們注意,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著成人化、課程化、知識化的趨勢。

有些學校採用簡單生硬的說教,生搬硬套心理學概念,心理教育課以傳授心理學知識為主。有的還不恰當地、無足夠科學根據地按學科知識體系的方法,規定不同年級每個學期的訓練目標與任務。

Ⅷ 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於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學校教育和兒童發展事業受到了沖擊和挑戰。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鬱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但在當前的學校教育實踐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解,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沒必要在學校教育中普及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於精神醫學中的診療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
所以,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還有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個別生開展的教育活動。誠然,個別生在心理健康發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別的教育和幫助。但是,如前所說,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於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於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採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就此邁上了自殺、輕生的道路來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壓力。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並非只是個別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還有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歸屬德育工作,是學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師的任務。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使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認識和看待自己的學生以及學生出現的一些行為問題,可以有效地幫助學校教師改善師生交往狀況。以往教師容易只注意到學生表面的那些行為問題並將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斷,而忽略了這些行為問題背後掩藏著的原因,包括學生的心理需求。如,一個小學生最初在課上搗亂,可能就是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了。如果教師重視並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會覺察這位學生行為問題背後的心理需要,進而調整自己和班上同學與這位學生的交往方式,更多地給這位學生以積極的關注,並不失時機地向他指出引起老師和同學們關注的合理方式是什麼。很快,這位學生課上搗亂的那些行為問題不見了,而變成一個守紀律、愛學習的好孩子。相反,如果以傳統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這位學生課上表現出來的搗亂行為,這位學生很容易就被納入壞孩子的行列。而且由於這位學生行為問題背後的心理需要沒有被覺察和得到滿足,他將免不了還會繼續搗亂。久而久之,由於長期被當成壞孩子,這位學生也就會自認為是壞孩子,並真的搗亂起來。
「我以前被評為'德育帶頭人',可我對學生是'治'字當頭,從表面上看是取得效果了,可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現在我認為教育效果的提高在於對學生'愛'字的升華,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Ⅸ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談談高級中學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早在博羅高級中學的前身,師范學校時期,我校就開展了以「發展健康心理,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主題的學校教育改革。引起了惠州市乃至省教育界同行和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成為學校的一個品牌。第一輪的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在學校營造了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提高了教師們的教育心理理論認識,建立了「全員參與 全面關愛 全程輔導」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隨著博羅師范學校的成功轉制,成為博羅高級中學後,學校在樹立心理健康教育品牌的同時,定位在深挖內涵,與時俱進,研究學生,根據學校實際,發展校本心理輔導,走專業化道路,開展新一輪的研究探索。學校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源於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生物科學和醫學證明,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時期雖不是精神疾病的多發時期,但卻是不健康行為的孕育期。由於中學生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性、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性等,使得他們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慮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暫時性的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反應,從而影響以後心理的健康發展,甚至會釀成日後難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學階段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溫床期。由此,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工作。 「馬家爵事件」使我們對現代中學生的心理現狀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使我們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們的目標究竟是要造就什麼樣的人才,用什麼標准來衡量我們教育的成功與失敗?用什麼來檢驗我們教育的得與失?在新形勢下,我們不得不對這個問題重新加以思考。當前的中小學教育更關心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心理需求。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言必談高考,升學率成了學校教育的唯一目的。學習成績決定了一切,主宰了一切。從家庭到學校,學生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做與學習無關的事被認為是沒有「正事 」的表現。有的學校評「三好學生」基本上也成了「一好學生」。我們的德育工作很多時候也是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習為目標對學生進行教育。致使有的學生厭惡學校,逃避學習,甚至產生仇視心理。我們忽略了學生的自身發展和心理需要,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中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往往有下面幾方面原因:一是與學習有關。學校課業繁重,競爭激烈,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使得學生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學習成績好才能得到老師和家長們的獎賞,才能被評為好學生,考上好學校,長大了找到好工作;反之,不少學習差的學生,則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家長的打罵。由於老是擔心成績不好,不少學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書寫作業,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睡眠質量不高,第二天到校時精神狀態不佳,聽課效率低,成績無法提高,造成惡性循環,以至許多學生出現了厭學的問題。二是由人際關系引起。由於教師、父母對學生缺乏理解和溝通,過多干涉學生的業餘生活和正常交往,從而引起學生的困惑和煩惱,或因父母離異、家庭關系不和給學生造成了心靈傷害。另外,處理不好與同學的關系也令他們十分苦惱。三是來自情感方面的困惑。青年時期是花的季節,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性徵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此時,情緒較為敏感、易沖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嚮往,當然也會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困感的煩惱等等。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並沒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一些家長總以為孩子只有感冒發燒才是得了病,出現學習障礙、多動症、焦慮、厭學、膽小、說謊、不守紀律、打架等就不是病。而學校和老師們也總是把著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上,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考慮開設相應的課程,來幫助他們了解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巧來轉移情緒、渲泄痛苦、發泄憤怒。其實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兩方面組成,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要隨時經常注意學生心理的微妙變化,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切不可等閑視之。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里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系。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里里生機盎然,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淀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製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里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睬和踢,隨意採摘踐踏花草等。曾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間學校學生老喜歡用腳踢門,為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安裝了一扇玻璃門,結果玻璃門完好無損。我們從中得到了啟示,於是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了40多個環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果然學生不忍心破壞,過去的壞毛病也改了。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教師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除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心理指導,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學生。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後進生全盤否定,出語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可能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對學生評價時要多鼓勵、少批評多說溢美之詞,對學生的贊揚體現在具體細微中,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誇獎一番。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諷刺學生,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學生。我們教師缺乏這種意識,對學生太求全責備了,我們應學會贊美,讓學生能不斷地從中得到鼓勵。 三.重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亮起了警告信號,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挑起這付擔子,不能僅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上,而是要著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實際的意義。同時,我相信,我們博羅縣高級中學的領導和老師們會一如既往的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使我們的工作始終能夠走在博羅縣甚至惠州市的前沿.並爭取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