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學前兒童心理輔導主要方法游戲療法

學前兒童心理輔導主要方法游戲療法

發布時間: 2021-03-04 01:14:17

❶ 學前兒童常見的心理療法有哪些

學前兒童正處於身心加速發展時期,在這一階段,家長關心的往往是兒童的身體健康,除非兒童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否則大多數家長不太容易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但等到兒童產生心理問題時,往往很難再矯正過來,因此對於兒童的心理問題應以預防為主。
兒童心理問題的界定
學前兒童心理問題主要指處於6、7 歲以前的兒童行為在持續時間上和嚴重程度上偏離了大多數兒童的正常行為標准。關於兒童期心理問題應該認識到以下兩點:第一,兒童心理內化水平很低,其行為異常可以視為心理異常所致。第二,沒有妨礙到正常生活的程度較輕的異常行為不能視為心理問題。兒童心理問題種類比較多,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

兒童自閉症
又稱兒童孤獨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對幼兒的社交、語言、感知覺、認知等方面會產生全方位的嚴重影響的疾病。其產生原因很復雜,可能涉及到遺傳、病毒感染、疾病、環境污染、輻射等。
臨床表現:
1.語言障礙
患兒語言發育遲緩、開口說話較晚,有的患兒甚至終生不語。患兒只能機械地模仿別人的語言,對別人的提問不能回答。如別人問:「你叫什麼名字?」患兒也會說:「你叫什麼名字?」別人叫他的名字,患兒也不會做出應答。有的患兒不會運用代詞:把「我的」說成「你的」。說話時很少看著對方,甚至把頭扭過去。
2.社會交往障礙
患兒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交往。與別人沒有目光對視,沒有與他人擁抱、親吻的意願;被愛撫時也不會表現出溫情。不區分熟人、陌生人,對家人和對其他人的態度是一樣的。父母只是患兒生活起居的依賴,並非是情感的依賴,只有餓了才會找媽媽,然後又不理媽媽。經常獨處,不願意和同伴一起玩耍。看見別的兒童玩游戲,也沒有參與的願望或觀看的興趣。
3.重復刻板的行為模式
患兒反復做一些沒有意義的行為,如玩弄自己的手掌、反復拍手、轉圈等。很多患兒拒絕接受變化,行為刻板,如玩具一定要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回家要走相同的路線,一旦這些行為被制止,會出現敵意或反抗行為。
4.興趣狹窄、奇異
患兒對周圍事物不敏感、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對周圍環境所發生的事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對於其他兒童所喜歡的玩具或卡通動畫從不關注,反而喜歡一些單調乏味的東西,如會盯著旋轉的電風扇一連看數小時,或對某個電視廣告特別衷情,經常性地背誦某句廣告台詞。
5.智力障礙
在自閉症兒童中,智力水平發展存在很大差異,少數患兒智力正常,大多數患兒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還有一部分患兒甚至在某個領域智力超群,遠遠超出其他正常人,堪稱天才,令人驚嘆。關於這一現象,目前心理學界還無法解釋。

矯正措施:
1.行為療法
該療法源於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對於患兒病態、刻板行為不予關注,更不要制止,對於偶爾出現的意義行為馬上給予表揚鼓勵,及時強化,以提高意義行為出現的頻率。
2.寵物療法
即給患兒撫養一些寵物,這種方法是針對患兒的情感淡漠、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聯系提出來的,患兒在撫養寵物的過程中,需要承擔起照顧小動物的責任,會逐步培養出他的愛心,使他產生愛的情感。
3.藝術療法
藝術活動可以撫慰人的心靈、宣洩人的負面情緒,如:繪畫、舞蹈、音樂等,通過患兒所繪的圖畫可以反映他的潛意識內容,成為進一步治療的重要依據;而音樂可以提高患兒的感知能力,訓練他對周圍環境的敏感程度,患兒在音樂的激發下所產生的無意識反應也可以反映患兒內心的情感,有利於更好地觀察了解患兒。
4.游戲療法
兒童在游戲活動中,不僅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鬆,游戲對兒童的心理問題還可以起到改善和促進作用。在游戲中可以模擬社會生活領域的真實情景,使兒童在游戲中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培養實際社會生活所需要的生活技能,促進他們社會認知的發展,提升社交能力。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又稱「幼兒多動症」,是一種以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容易沖動、情緒不穩定和活動過多為主要症狀的心理發展障礙。其產生原因有:神經系統病變、母親孕期高熱、社會文化影響等。
臨床表現:
1.活動過多
在剛學會走路時,就以跑帶走。手腳活動很多,總是忙個不停。不顧及場合、時間的亂跑、亂跳、大聲喊叫,即使家裡來了陌生人也是如此。如活動時,小動作多,坐立不安、身體扭來扭去,甚至來回走動,大聲說話,干擾其他同學;不能很好地投入某一個游戲中,在多個游戲中挑來挑去。
2.注意力不能集中
很難專心致志地做某件事情,周圍很小的聲音或細微的事情都會吸引他的注意力。聽別人說話時總是心不在焉、似聽非聽;不能復述別人剛剛說過的話,做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廢,不能自始至終把一件事情做完,往往在一件事情剛做沒多久,就去做另一件事情。
3.沖動任性
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做事情很任性隨意,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考慮後果、不知危險。如教學活動過程中突然大聲吵鬧;在大街上盲目亂跑,從不注意來往的車輛;不聽從成人的勸告、教育等。
4.學習困難
理解困難,對教師的提問反應遲鈍。計算或閱讀時經常出錯,不能完成作業。閱讀、書寫或計算時有困難,較粗心,如:把「6」看成「9」,把「b」寫成「d」,雖經多次提醒,依然如此。
5.動作不協調
部分患兒的動作不協調,如:難以完成系鞋帶、扣紐扣的活動,快速輪換動作較笨拙。走路或跑步呈「S」前進,難以直線前進。
矯正措施:
1.冷處理法
對於患兒的大吵、大鬧,滿屋子亂跑,不要呵斥或打罵,也不要給予目光上的關注,成人依然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這樣會讓患兒覺得沒有意思便會慢慢安靜下來,等到患兒安靜下來,馬上給予表揚和鼓勵。
2.教育示範法
成人可以在患兒面前大聲地演示自己學習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我先做第一題,第一題是計算題,我先認真地讀題,2+3 等於多少,我想一想啊,兩個蘋果加上三個蘋果,一共是五個,所以2+3 應該等於5。」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患兒的思路更加清晰,有利於集中注意力。
3.限制看電視、上網的時間
研究表明,兒童對電視和網路依賴的時間越長、程度越嚴重,則注意力越難以集中,因為電視節目、網路的信息量都很大,會讓兒童難以靜下心來選擇。
4.感覺統合能力訓練
對於有運動不協調症狀的患兒,可以進行感統訓練,如跳繩、踢毽子、打球等。這些運動簡單、容易操作,可隨時隨地進行,而且效果良好。
5.非言語交流法
患兒由於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專心地聽別人說話的內容,在和患兒交流中,成人可以一直和患兒進行身體接觸來引起患兒的注意,如:可以一邊撫摸著患兒的腦袋一邊和他們說話,說完後可以提問「我剛才說什麼了?」如果患兒仍然不清楚,可以再撫摸著患兒的腦袋,重新說一遍,直到他能復述為止。

攻擊行為
產生原因:
攻擊性兒童在認知上一般存在錯誤,他們對自己的體能優勢評價較高,在遭遇不良的心境體驗時,不能理性地思考問題,把攻擊性行為作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還有部分兒童的攻擊性行為來自於對其他人的模仿。
矯正措施:
1.培養兒童的野移情冶能力
「移情」是指兒童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涉身處地的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很多兒童之所以會攻擊別人,往往和他的「移情」能力發展不足有關,不能夠體驗被攻擊兒童的無助和恐懼,沒有同情心。可以通過角色游戲的方式,讓兒童感受被攻擊時的委屈和傷心,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2.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要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圍,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兒童面前爭吵或發生肢體沖突,以免強化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夫妻之間相處融洽、其樂融融,會對兒童的心理壓力起到宣洩、緩解的作用,降低他們的攻擊行為發生的頻率。
3.多從事體育活動
攻擊行為較多的兒童,往往體能過剩,精力充沛。成人可以帶領兒童從事一些戶外活動,如跑步、爬山、游泳等,在鍛煉身體的基礎上,消耗他們多餘的能量。
4.讓兒童學會用非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當兒童遇到問題不懂得怎樣解決,就本能地產生攻擊行為。如兒童因為不會輪流玩玩具,都要先玩,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攻擊行為。成人要教會兒童遇到問題時能通過商量、妥協,或按照某種制定的規則來解決。
5.對兒童多一些關注
有些兒童會攻擊別人,是因為長期被成人忽視,沒有體會到和父母在一起的安全感,通過攻擊其他兒童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哪怕是父母的呵斥和打罵。所以父母要多陪伴兒童,當感受到父母的呵護和愛的時候,攻擊性行為自然會減少。

偷竊行為
產生原因:
偷竊行為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兒童問題行為,其原因有:兒童沒有「物品所有權」的意識,不理解物品具有所有權,覺得喜歡就可以隨便拿,不能抵抗物質的誘惑,被其他人唆使,想要獲得具有相似行為兒童的認同感等。
矯正措施:
1.不要輕易地給兒童貼上野小偷冶的標簽
當發現兒童有偷竊行為時,家長態度要保持冷靜、和緩,切忌對兒童大聲批評,甚至責罵兒童是「小偷」,一些兒童本來是無心的行為,而且他們根本就沒有「偷」的概念,如果此時家長過早地給他貼上「小偷」的標簽,這會令兒童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這種行為就是「偷」啊,今後反而會更容易出現偷竊行為,這種現象叫做「心理暗示」。
2.幫助兒童建立野物權冶意識
家長可以給兒童建立一個「私人空間」,裡面只放兒童自己的物品,不要和其他人混用。讓兒童從小建立「我的」「你的」的概念,同時幫助兒童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物品,除非經過同意,否則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3.培養兒童延遲滿足的能力
所謂延遲滿足指:能夠克服眼前所想要物品的誘惑,等待更適合的時間和場所來實現自己願望的能力。也就是讓兒童學會等待和忍耐,學會克制自己的慾望。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一些確實有偷竊動機的兒童提出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兒童十分想要的玩具和零食,成人不要當場滿足,告訴他們過幾天再買,或者要求兒童完成某件事情然後再給予滿足。
4.讓兒童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
當兒童出現偷竊行為時,成人要教育兒童直接面對問題,而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迴避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成人帶領兒童歸還或賠償所偷物品,而且給兒童一點懲罰,讓兒童明白,做錯事情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但是懲罰必須適度,不能傷害兒童的自尊心,如可以把取消一個月的零食作為懲罰的一種手段。
學前期是人一生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家長和幼教工作者要把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首要的工作,看成是兒童健康生活、快樂成長的基礎性工作,給兒童一個陽光、積極的童年。

❷ 兒童心理疏導的基本方法

第一,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小時候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但到到了青春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

第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一樣尊重對待。沒有孩子同意不能看孩子日記,孩子已經長大了,她需要有一個獨立的心理空間了。你不能這樣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動涉及她隱私的東西。

第三,要讓他參與家庭大事。孩子走向工作單位,往往是要先做領導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動手能力。作為家長,家裡老人病了,周一到周五你照顧,周六、周日讓孩子照顧,這樣你老了他也會照顧你。

第四,善於從孩子的態度中發現自己教育方式的問題。有的父母愛得沒有節制,他今天對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對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後有苦頭吃。在家裡你要讓他明白,讓他先反省自己,然後再告訴他。

第五,要關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相關家庭背景。我們要讓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讓他跟不好的朋友同流合污。

第六,要關注孩子的興趣,盡可能與他共同感興趣。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也是找到他未來的職業所向。

第七,要給孩子信任,減少不必要的嘮叨。孩子青春期時,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嘮叨,你的嘮叨只會讓他離你越來越遠,話要說,一兩句足夠了。

❸ 常用的心理輔導方法有哪些

1、會談法:咨詢師通過談話了解內心世界的問題和矛盾,也通過談話對認知、情專感和意屬向發生變化。運用這一方法了解心理問題時,要讓對象自由的、無限制的陳述,以充分暴露壓抑在心中的矛盾和發泄積壓的情緒;
2、觀察法:有意識地觀察外部的行為表現,包括面部表情、說話聲調、姿勢和動作等,以研究和判定其內活動的方法;
3、測驗法:心理測驗的種類很多。採用心理測驗的方法應該十分慎重,一是不能過高估計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而迷信心理測驗。特別是把心理測驗的結果告知本人時,要講究分寸和策略,以免造成消極的後果。二是對從國外引進的各種心理測驗量表,由於編制者及其所在國家的文化、價值觀不同,應該採取分析的態度,不能未經我國檢測修訂就加以搬用。

❹ 游戲治療相對其它心理學方法在兒童心理方面的優勢是什麼

游戲是兒童最自然的語言,兒童的認知、語言功能發育決定了他們很內難像成年人一樣純粹地通容過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這就註定了在兒童心理輔導中,凡是以談話為主的治療法都比較難實施。
相對於其它心理學方法,游戲治療特別針對兒童,治療手法多樣而豐富。包括戲劇治療、沙盤治療、故事治療、藝術治療...此外游戲治療以兒童為本,可起到綜合性的治療效果。對於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也有很大幫助。

❺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研究方法有哪些

實證研究法——英國哲學家培根(F.Bacon)說:「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條件。」兒童心理學與其他科學一樣,重視用理性方式去整理感性材料。具體體現為以下三種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兒童在一定條件下言行的變化,作出詳細的記錄,然後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判斷他們心理活動的特點的方法。
觀察法是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過觀察,人們可以收集到最直接的資料,包括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和相關的數據。按不同的維度,觀察法分為以下幾種具體類型。
從時間上看,分為長期觀察和定期觀察。長期觀察指研究者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連續進行系統觀察,積累資料,並加以整理和分析。定期觀察指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持續觀察(如每周一次),到一定階段後予以總結。
從范圍上看,分為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全面觀察指在同一研究內對若干心理現象同時加以觀察、記錄。重點觀察則是在同一研究中只觀察、記錄某一項心理現象。
從規模上看,可分為群體觀察和個體觀察。群體觀察指研究者的觀察對象是一組兒童,記錄這一群體中發生的各種行為表現。個體觀察又稱個案法,是對某一特定兒童作專門的觀察。個案法是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具有啟蒙和試點的作用。
2.調查法:調查法包括談話法、問卷法、測驗法和產品分析法四種。
3.實驗法

❻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具體有哪些方法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原則有客觀性原則、活動性原則以及發展性原則。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觀察法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並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徵的方法。觀察法是研究幼兒
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
實驗法是根據研究目的,改變和控制幼兒的活動條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動有規律的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活動之間關系的方法。我們重點來看一下實驗室實驗法。
實驗法又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教育心理實驗法等。實驗室實驗法是在有特殊裝備的實驗室內,利用專門的儀器設備進行心理研究的一種方法。廣泛應用於對出生幾個月的幼兒進行研究。實驗法的最主要的優點是能夠嚴格控制條件,可以重復進行,可以通過特定的儀器探測一些不易觀察到的情況,取得有價值的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科學資料。不足之處在於:幼兒在實驗室環境內產生不自然的心理狀態,由此導致所得實驗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調查訪問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兒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兒童的心理表現。
談話法是通過和幼兒交談,以研究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方法。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幼兒的作品(如手工、圖畫等),去了解幼兒心理的方法。對幼兒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結合觀察和實驗進行。

❼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評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評估的主要方法有談話法,觀察法和人格測驗法。

三歲是人格形回成的重要時期答,也是學前教育最重要的時候。這時教的是孩子的行為習慣、做人及做事的原則、自理能力的培養。一旦孩子的性格形成,不去及時糾正不良行為,隱患將隨終生。

學前教育會為將來的課堂學習打基礎。學前教育就是為了將來孩子九年義務教育做一個基礎。讓孩子有如課堂教育一些坐息時間及生活有規律及集體意識,這是單一的家庭教育所無法給予的。學前教育包括交際、情感、求知諸多內容。

(7)學前兒童心理輔導主要方法游戲療法擴展閱讀: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介紹如下:

有很多人會以成人的意識來看待學前教育。功利性很大,只看到表面,卻沒看到隱性的內容。學前教育不是以提升能力為主。而是以全面培養孩子性格及行為習慣為主的。

有些可以說是受益終生的。比如交往能力,人的成功是百分之七十的交往,百分之三十的知識。交往力是學前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學前教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對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關注也不可小覷。

❽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是什麼

通過圖書或教育雜志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年齡發育特點,因材因時因地教育!

❾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具體有哪些方法 幼兒心理學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幼兒(3-6、7歲入學前兒童)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 幼兒心理學和嬰兒心理學、學齡兒童心理學、少年心理學、老年心理學等都是發展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和幼兒衛生保育教程、幼兒教育學、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等教育理論課都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