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做好貧困生心理輔導

做好貧困生心理輔導

發布時間: 2021-03-04 04:49:36

A. 如何做好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的論文

隨著高校的擴招及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校園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貧困生。相對於正常的學生,貧困生的心理壓力大,思想不穩定,情緒易波動,對社會的看法往往比較偏激,遇事容易走極端。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因此,正確引導他們,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貧困生往往又比較內向、自閉,不太願意與老師、同學交流思想,這使得做他們思想工作的難度增大,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准確把握其思想及心理特點,從而對症下葯。高校貧困生心理特徵及成因分析1、自卑心理。自卑是貧困生最容易萌生的一種心理,在進入大學後,這一心理狀態更是有增無減。在中學時期,同學往往來自於同一地區,經濟上的差距和壓力還不算太大,而且都處於緊張的學習當中,無暇顧及同學間的貧富差距。進入大學後,同學來自天南地北,家庭條件的差距也會加大,由於學習壓力減小,學生們會更注重消費,彰顯個性,此時,貧困生無論在消費、穿著打扮,還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都顯得落後、寒酸,時間久了會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值得指出的是,這種自卑心理往往與過分自尊交織在一起,學生變得過於敏感,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與人交往時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窮,常以迴避的方式加以掩飾,久而久之演化為性格的孤僻和心理的封閉,不敢面對困難和壓力,逃避現實。2、焦慮心理。貧困生需要面對的困難是很直接和現實的,學費和生活費的來源都需要去解決,去費思勞神,從而使得他們經常處於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當中。極端情況下,過度的焦慮導致心理防線崩潰,往往會做出反常的行為。3、社會不公正現象對貧困生心理的扭曲。貧困生家庭往往又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經常會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利益也會受到侵害。作為大學生,他們覺得應該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但卻常常無能為力,這種切膚之痛往往會嚴重扭曲他們年輕的心靈,對社會產生一種抱怨甚至是仇視的心理。另一方面,由於身處社會下層,耳聞目睹了很多不公正的現象,他們會認為社會本來就是不公正的,法律也只是一紙空文,這樣,就很容易削弱他們的法律意識,一旦遇到觸發時機就會為了一已之利,不惜違背道德原則,做出違法的事。4、思想偏激、輕生厭世。有的貧困生在困難和壓力面前,喪失了自信,甚至在思想上走向了極端,表現為對社會和學校的任何現象都看不慣,憤世嫉俗,思想偏激,成天嘮叨不斷,哀怨滿腹,覺得生活無聊沒有意義,有的通過酗酒、逃課等方式尋求寄託,少數的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做好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思考基於以上分析,要做好貧困生的思想工作,就需要從精神上和物質上同時進行,既要幫助貧困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又要從心理上讓他們擺脫陰影,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1、合理利用國家助學體系,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為解決貧困生上大學的問題,國家在高校設立了獎、貸、勤、補、減多項措施的助學體系,如何用好這個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是高校輔導員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首先,輔導員必須深入仔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最需要資助的學生獲得最大的幫助;其次,輔導員應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獲得的資助,有計劃地將其用於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講究吃穿,與同學比闊氣。2、拓寬勤工助學的渠道,引導學生積極有序地參加勤工儉學活動。高校現階段能提供勤工助學的崗位比較少,穩定性比較差,有些工作崗位比較卑微,而貧困生由於過分敏感,害怕丟面子,對到餐館當服務員、到企業或在學校掃地等工作不願或不敢申請。針對這種情況,輔導員一方面應該藉助學校的力量,盡量發揮大學生的自身優勢,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在社會上尋找一些適合大學生特點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打消學生的心理障礙,勇敢地去接受不那麼「體面」的工作。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勤工助學的安排一定要合理適當。大學生仍然要以學為主,不能讓勤工助學占據過多的學習和休息時間,以致影響他們的學業,使其陷入另一個問題當中。3、加強對貧困生的思想教育與引導。在幫助貧困生解決物質困難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解決他們心理上的問題,幫助他們走出自卑的陰影,樹立起信心。首先,要加強對貧困生自尊、自強、自立、自愛及社會責任感的教育;高等教育是一種人生的自我投資,作為已經是成人的大學生有為這種投資付出的責任;苦難和逆境是對個人意志的一種磨練,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要讓學生認識到,盡管目前大學生就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但一個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又有著堅強意志的大學生,在社會上是具有競爭優勢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對貧困生進行有關挫折感、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心理輔導,使他們學會自我調節,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迎接生活的挑戰,以坦然豁達的心態面對困難。4、結合「八榮八恥」教育,大力提倡比思想、比學習的新風尚,抵制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學生思想的影響。結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八榮八恥」的教育活動,輔導員可以在班級和年級樹立起學習好、思想正的榜樣,使這樣的學生獲得普遍的尊重和贊許,在評先進,選班干、團干時優先考慮這些學生,逐漸在學生中營造出比學習、比思想的良好風氣;針對社會上的一些擺闊氣、比消費的不良現象,具體分析其弊端,指出對成長中大學生的危害,使得人人都鄙視這種行為。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就是靠著艱苦奮斗,才創起了大業。更有不少人致富之後繼續保持了艱苦樸素的作風,保持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因為他們深深知道,艱苦奮斗的精神是他們的創業之本。5、做貧困生的知心朋友,讓貧困生走出封閉的自我。如前所述,貧困生往往傾向於自我封閉,不願意敞開心扉與外界交流,這樣不利於他們形成獨立的人格,建立和諧自然的人際關系,不利於他們走出自卑的心理陰影。通過交朋友的方式真心對待和關心他們,以心交心,以情動人,比較容易拆除他們心理上的障礙,使他們走出自我,說出自己的想法,融入到集體中去。同時也要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不要讓他們感到你在刻意地憐憫、幫助他們,否則會使他們產生一種被瞧不起、被傷害的感覺,進而產生一種逆反心理。6、對待貧困生,必須更加細心,更加耐心。貧困生內心敏感,遇到困難也不願意求助他人,作為輔導員,應該深入了解貧困生生活及學習情況,仔細觀察貧困生情緒變化,敏感地察覺到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和心理困惑,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心理輔導。另一方面,貧困生的心理解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們的心理問題復雜多樣,解決一個又會冒出另外一個,有時下了很大功夫,卻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這就要求輔導員必須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不能有一勞永逸的思想,在工作暫時沒有進展時不能失去信心,而是要長期堅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通過輔導員不懈的努力,貧困生最終會敞開他們的心扉,走出心理陰影。貧困生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有賴於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會的發展,需要社會各方及貧困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本文僅從高校班主任這個角度對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進行了初淺的分析和探討,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隨著黨和國家對這一問題的日益重視和關心,貧困生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貧困大學生一定能從困境中崛起,成為國家的棟梁,與祖國一起進步、成長!

B. 如何給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 巧用"厭惡"助學童

某四年級的小學生A,有一個讓父母頗為頭痛的難題:做作業不看題目,平常有父母在身邊提醒倒也可以應付,可一旦考試就糟糕了,老師不會在考試時幫他念題目,於是總是張冠李戴,答非所問,考試成績自然"慘不忍睹"。可如果有人幫他念著題目他基本能一一完成。父母不知對他說了多少遍要先看題目,甚至動用了武力,可小A"臨陣"就忘記了。為此,小A由父母陪伴來到我咨詢中心。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小A的問題多半出在父母身上,長期以來的"陪做功課"使小A養成了依賴的習慣,雖說父母是為了提醒他而無奈相伴的,可這恰恰無形中成了小A的"病因"。咨詢員一方面給家長提出了要求:改變"陪讀"的方式,另一方面用小A可以理解的語言同他交流,使他自覺地意識到"問"與"答"的關系--
咨詢員:小A你如果到外面去玩,到哪裡吃飯? 小A:飯店。
咨詢員:那麼要小便到哪裡去呢? 小A:當然是廁所。
咨詢員:你怎麼知道哪是飯店、哪是廁所呢? 小A:看牌子呀!
咨詢員:很對,我們要看牌子才不會搞錯,否則把廁所當餐館可要鬧笑話了! (小A哈哈大笑)
咨詢員:那麼,小A你想不想改掉不看題目瞎做作業的毛病?
小A:想的,可是沒辦法。
咨詢員:只要你記住:"如果不看題目就做作業,就好象到廁所吃點心"這句話就行了。你想試試到廁所吃點心的味道嗎? 小A(哈哈):當然不想了。
咨詢員:你說說看,如果不看題目就做作業,好象什麼? 小A:到廁所吃點心。
咨詢員:請你想像一下在廁所吃點心的味道。 小A:很惡心的。
至此,小A已將"問"與"答"的關系通過以上的比喻牢牢記住了,然後再配合其他的技巧指導使他不看題目的"毛病"逐日得到改善。 其實在上面的對話中包含著心理治療學里"厭惡療法"的原理:任何行為的產生對於個體都有著趨利避害的意義,若想改變個體的不良行為,必須讓他體驗到這種行為對他的"干擾",給他帶來某種痛苦,使他討厭原有的不良行為,然後才可能設法改變。
生活中不乏"厭惡療法",比如:發現孩子說謊,就狠狠打一頓;孩子功課不用心,就扣除玩耍時間;孩子哭鬧,就訓斥一番;少做一題,罰做十道......種種"厭惡"的目的都是要"除惡揚善",但很多的方法卻事倍功半或者適得其反,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孩子改變,只讓他們記住了"受到懲罰"這一不良行為的結果,而忽視了孩子對行為本身認識上的領悟。本文中所謂的"巧",就在於通過與孩子交流,要讓孩子在認識上"厭惡"不良行為,然後才是行動指導。

C. 高校班主任如何做好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隨著高校的擴招及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校園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貧困生。相對於正常的學生,貧困生的心理壓力大,思想不穩定,情緒易波動,對社會的看法往往比較偏激,遇事容易走極端。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因此,正確引導他們,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貧困生往往又比較內向、自閉,不太願意與老師、同學交流思想,這使得做他們思想工作的難度增大,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准確把握其思想及心理特點,從而對症下葯。 高校貧困生心理特徵及成因分析 1、自卑心理。自卑是貧困生最容易萌生的一種心理,在進入大學後,這一心理狀態更是有增無減。在中學時期,同學往往來自於同一地區,經濟上的差距和壓力還不算太大,而且都處於緊張的學習當中,無暇顧及同學間的貧富差距。進入大學後,同學來自天南地北,家庭條件的差距也會加大,由於學習壓力減小,學生們會更注重消費,彰顯個性,此時,貧困生無論在消費、穿著打扮,還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都顯得落後、寒酸,時間久了會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值得指出的是,這種自卑心理往往與過分自尊交織在一起,學生變得過於敏感,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與人交往時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窮,常以迴避的方式加以掩飾,久而久之演化為性格的孤僻和心理的封閉,不敢面對困難和壓力,逃避現實。 2、焦慮心理。貧困生需要面對的困難是很直接和現實的,學費和生活費的來源都需要去解決,去費思勞神,從而使得他們經常處於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當中。極端情況下,過度的焦慮導致心理防線崩潰,往往會做出反常的行為。 3、社會不公正現象對貧困生心理的扭曲。貧困生家庭往往又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經常會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利益也會受到侵害。作為大學生,他們覺得應該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但卻常常無能為力,這種切膚之痛往往會嚴重扭曲他們年輕的心靈,對社會產生一種抱怨甚至是仇視的心理。另一方面,由於身處社會下層,耳聞目睹了很多不公正的現象,他們會認為社會本來就是不公正的,法律也只是一紙空文,這樣,就很容易削弱他們的法律意識,一旦遇到觸發時機就會為了一已之利,不惜違背道德原則,做出違法的事。 4、思想偏激、輕生厭世。有的貧困生在困難和壓力面前,喪失了自信,甚至在思想上走向了極端,表現為對社會和學校的任何現象都看不慣,憤世嫉俗,思想偏激,成天嘮叨不斷,哀怨滿腹,覺得生活無聊沒有意義,有的通過酗酒、逃課等方式尋求寄託,少數的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做好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方法思考基於以上分析,要做好貧困生的思想工作,就需要從精神上和物質上同時進行,既要幫助貧困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又要從心理上讓他們擺脫陰影,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合理利用國家助學體系,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為解決貧困生上大學的問題,國家在高校設立了獎、貸、勤、補、減多項措施的助學體系,如何用好這個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是高校輔導員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首先,輔導員必須深入仔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最需要資助的學生獲得最大的幫助;其次,輔導員應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獲得的資助,有計劃地將其用於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講究吃穿,與同學比闊氣。 2、拓寬勤工助學的渠道,引導學生積極有序地參加勤工儉學活動。高校現階段能提供勤工助學的崗位比較少,穩定性比較差,有些工作崗位比較卑微,而貧困生由於過分敏感,害怕丟面子,對到餐館當服務員、到企業或在學校掃地等工作不願或不敢申請。針對這種情況,輔導員一方面應該藉助學校的力量,盡量發揮大學生的自身優勢,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在社會上尋找一些適合大學生特點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打消學生的心理障礙,勇敢地去接受不那麼「體面」的工作。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勤工助學的安排一定要合理適當。大學生仍然要以學為主,不能讓勤工助學占據過多的學習和休息時間,以致影響他們的學業,使其陷入另一個問題當中。 3、加強對貧困生的思想教育與引導。在幫助貧困生解決物質困難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解決他們心理上的問題,幫助他們走出自卑的陰影,樹立起信心。首先,要加強對貧困生自尊、自強、自立、自愛及社會責任感的教育;高等教育是一種人生的自我投資,作為已經是成人的大學生有為這種投資付出的責任;苦難和逆境是對個人意志的一種磨練,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要讓學生認識到,盡管目前大學生就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但一個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又有著堅強意志的大學生,在社會上是具有競爭優勢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對貧困生進行有關挫折感、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心理輔導,使他們學會自我調節,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迎接生活的挑戰,以坦然豁達的心態面對困難。 4、結合「八榮八恥」教育,大力提倡比思想、比學習的新風尚,抵制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學生思想的影響。結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八榮八恥」的教育活動,輔導員可以在班級和年級樹立起學習好、思想正的榜樣,使這樣的學生獲得普遍的尊重和贊許,在評先進,選班干、團干時優先考慮這些學生,逐漸在學生中營造出比學習、比思想的良好風氣;針對社會上的一些擺闊氣、比消費的不良現象,具體分析其弊端,指出對成長中大學生的危害,使得人人都鄙視這種行為。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就是靠著艱苦奮斗,才創起了大業。更有不少人致富之後繼續保持了艱苦樸素的作風,保持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因為他們深深知道,艱苦奮斗的精神是他們的創業之本。 5、做貧困生的知心朋友,讓貧困生走出封閉的自我。如前所述,貧困生往往傾向於自我封閉,不願意敞開心扉與外界交流,這樣不利於他們形成獨立的人格,建立和諧自然的人際關系,不利於他們走出自卑的心理陰影。通過交朋友的方式真心對待和關心他們,以心交心,以情動人,比較容易拆除他們心理上的障礙,使他們走出自我,說出自己的想法,融入到集體中去。同時也要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不要讓他們感到你在刻意地憐憫、幫助他們,否則會使他們產生一種被瞧不起、被傷害的感覺,進而產生一種逆反心理。 6、對待貧困生,必須更加細心,更加耐心。貧困生內心敏感,遇到困難也不願意求助他人,作為輔導員,應該深入了解貧困生生活及學習情況,仔細觀察貧困生情緒變化,敏感地察覺到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和心理困惑,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心理輔導。另一方面,貧困生的心理解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們的心理問題復雜多樣,解決一個又會冒出另外一個,有時下了很大功夫,卻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這就要求輔導員必須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不能有一勞永逸的思想,在工作暫時沒有進展時不能失去信心,而是要長期堅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通過輔導員不懈的努力,貧困生最終會敞開他們的心扉,走出心理陰影。 貧困生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有賴於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會的發展,需要社會各方及貧困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本文僅從高校班主任這個角度對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進行了初淺的分析和探討,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隨著黨和國家對這一問題的日益重視和關心,貧困生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貧困大學生一定能從困境中崛起,成為國家的棟梁,與祖國一起進步、成長!

D. 對貧困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記錄怎麼寫

對象,范圍,時間,內容,參加人員。

E. 貧困生的心理問題

貧困生3大心理問題
和其他的大學生相比,貧困大學生有許多優秀的品質,但同時,家庭貧困也造成了部分貧困大學生心理失衡,使他們在心理上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弱勢群體。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的輔導員夏帕克提江吾守爾和曹良才及清華大學黨委學生部的譚鵬曾專門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研究。他們的研究發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強烈的自卑意識和失落感。
經濟上的困難使貧困學生容易在學習上、生活上自我否定,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而感到自卑。在校期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與其他同學有著明顯的區別,他們生活節儉、學習認真;但是由於成長環境、教育環境的不同,他們往往知識面較窄,學習上有困難,而且大多性格內向,這讓他們產生了強烈的失落感,遇到打擊容易產生自卑意識。
二是敏感的人際關系和孤獨感。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上表現對人際關系很敏感,家庭經濟困難使他們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和加入學生組織,他們往往自我封閉、交往面狹窄。
三是迷茫的擇業心態和恐懼感。
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便是就業,在職業選擇和人生規劃時他們不但要考慮自己的發展,而且還要想到家庭的經濟問題,這給他們帶來了現實的壓力。加之有些學生對社會的認識片面,對社會感到不滿、失望,這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心理負擔。
海南醫學院臨床學院學生黨總支書記韓祥疇同樣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非常關注,他發現,長期的自卑、壓抑會使貧困大學生的內心非常脆弱、敏感。經濟上的窘迫是他們不願提及的,害怕同學的憐憫。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對任何事情都多疑,其他同學無心的說笑,在他們聽來可能是嘲笑,與自己本來無關的事情,他們也會認為同學是在背後議論自己。這樣既為他們自己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又使他們容易受到更多挫折,從而對他人產生對抗情緒甚至敵意,致使人際關系緊張。同時,他們通常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困難情況,寧可自己艱苦一些,也不願輕易求助。在有關調查中發現,56%的貧困生對「其他同學主動幫助你」的態度是「雖心懷感激但不願接受」,31%的貧困生對「無償資助」表示「不願接受」,其原因是「認為會被別人瞧不起,會對自己產生不良影響」。

F. 三.對自尊心極強的貧困學生進行物質援助時,應如何做好心裡方面的工作,幫助他們打

一、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1.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要把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抓緊抓好。

2.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進一步完善高校幫困育人體系。為幫助貧困大學生減輕經濟壓力,國家不斷健全助學體系,推出包括獎學金(含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困難生補助、學費減免、社會無償資助等一系列積極措施,但它只能緩解少部分亟待解決經濟困難的貧困大學生的壓力,而由此引發的關於貧困生隱私、依賴社會和受資助產生的心理壓力等問題層出不窮。因此,高校在幫助貧困生解決經濟困難的同時,應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進一步改善社會的人口素質。大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但一部分貧困生由於各種壓力產生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和疏導,就會影響到其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提高。高校中的貧困生終究要走上社會,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前提條件。

4.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關繫到高校的穩定和和諧社會發展的大局。當前我國提出要建設和諧社會,高校要建設和諧校園,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如何促進貧困大學生群體與學校、社會的融合和諧。這就要求我們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在幫助貧困大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困難的同時,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他們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通過扶助一個貧困生,往往能帶動一個貧困家庭、家族,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是較大的。

二、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

1.因學習壓力較大而產生的焦慮和緊張心理。貧困大學生把取得大學學歷作為日後提高就業水平,從而讓家庭和自己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他們在求學過程中承載著比非貧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壓力。在現實生活中,貧困生為了緩解經濟壓力,在拚命學習以期獲得獎學金的同時又不斷尋求勤工儉學的機會,使貧困生身心俱疲,長期處於心理緊張、焦慮的狀態,學習壓力更大。

2.自卑、敏感、不穩定心理。面對經濟貧困的現實,由於自卑缺乏承受挫折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從心理上採取了逃避、退縮的應對方式。具體表現為很少與同學交流,不常參加集體活動,消極地對待人生,消極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自卑與自尊的矛盾性是貧困生的心理特點。貧困生因家庭貧困而自卑,但他們又有強烈的自尊要求,內心極為敏感。因此,對涉及自己的事情容易引起強烈的情感波動。

3.因人際交往困難而產生的抑鬱、孤僻心理。貧困生由於經濟匱乏難以支付這類額外開支,如果不能另外開辟人際交往空間,易導致一部分貧困生索性採取「自我封閉」,失去與他人交往的熱情;如果因「寒酸」形象遇到歧視或冷遇,強烈的自尊心也可能使他們產生對社會文化的敵對態度和強迫症狀,造成抑鬱孤僻心理。

4.虛榮、嫉妒心理。少數貧困生好攀比、講究衣著打扮,追求享樂與高消費。由於圖虛榮,往往打腫臉充胖子,常用資助的錢或者父母辛苦借來的錢大肆擺闊,而對家庭經濟困難視而不見。還有些貧困生自尊心極強且心胸狹窄,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因不滿、不服氣或者羨慕對他人產生嫉妒情緒。

5.行騙、犯罪心理。個別貧困大學生在個性心理方面,表現為自私自利、佔有欲強、自我素質低、自製力差、法制觀念淡薄,經受不住貧窮的磨難或者對社會及富裕的人抱有抵觸、敵對、報復心理。他們無視校規校紀,在校內外從事行騙或者進行刑事犯罪,這類貧困生雖然人數極少,但對社會影響很壞。

三、導致高校貧困生異常心理的原因分析

1.來自弱勢群體身份的壓力。貧困生來自貧困家庭,其作為社會上所定義的弱勢群體的身份會直接給貧困生帶來諸多壓力。社會上部分人群對貧困家庭的偏見或者人們無處不在的同情都會給貧困生帶來壓力。

2.社會評價標準的變化和社會亞文化的沖擊。在中學時代幾乎以成績作為對學生個人評價的唯一標准,貧困大學生只要通過努力學習使成績優異就能獲得社會尊重和重視,而在大學時代評價體系的多元化使貧困大學生失去成績優勢,又因為家庭教育資源的匱乏而缺乏其他評價所需資源。另外。大學生中不時泛起的各種各樣的消費熱點給囊中羞澀的貧困生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社會貧富差距在校園中的反映以及社會「一切向錢看」的亞文化的沖擊,都給貧困大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3.來自擇業、就業的壓力。當今社會就業競爭越來越大,大學生為了保證高質量就業,在大學期間通過各種途徑如考證、培訓、考研等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而這些均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貧困生如果要獲得同樣的機會必須比別人多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努力;同時,他們面對高薪酬的渴望而自身綜合素質培養條件相對缺乏與社會高薪酬對應相對綜合素質較高的矛盾,目前,就業市場中存在的不正之風,都使貧困大學生產生一系列的負性情緒,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

4.來自公開資助方式的壓力。當今社會越來越關注貧困生的問題,並通過各種方式對貧困生進行資助,這本身是件好事,但如果資助方式不當,善意的舉動也會造成貧困生的心理失衡。由於我國的慈善事業尚不發達,機制尚不健全,再加上貧困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導致一些學生雖然經濟上得到了救助,自尊心卻受到嚴重傷害,甚至導致自卑、抑鬱、嫉妒心理加重。

5.來自學習的壓力。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那裡普遍存在著文化環境和教育條件相對落後、學習起點低(特別是英語、計算機等公共課)等客觀情況。進人大學後,由於經濟原因,他們在學習上的投入比其他學生要少得多。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期望通過努力學習獲取高額獎學金以改變自身經濟困境。這使他們經常處在一種想勤工助學又怕耽誤學習、想學習又需要勤工助學的矛盾心理沖突中,面臨著巨大的心理考驗。

6.來自人際交往的壓力。貧困大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都有強烈的交往需要,但由於整日為學習、生活奔波,而且缺乏擴大交往的經濟實力,使貧困生在人際關繫上趨於封閉,並產生了種種心理障礙。有的貧困生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處境,並不可抑制地抗拒著師生善意的同情;有的貧困生不願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生活封閉;還有的貧困生由於貧困而對社會持極端的觀點,影響了心理健康。另外,與普通學生在生活習慣、言行舉止甚至藝術修養上的差異,也常使貧困大學生相形見絀而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暗示。

四、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採取的措施

1.確立清晰的貧困生工作思路。在做好貧困生救助工作中,要從單純的經濟救助逐步轉向「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經濟救助與能力提高相結合,形成清晰的貧困生工作思路。堅持以人為本,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經濟資助與能力培養相結合,以提高能力為重點;堅持關愛與激勵相結合,以激發貧困生內在動力為重點;堅持以學校為主體,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著力構建貧困生資助和能力建設體系;堅持解困與人才培養相結合,讓所有貧困生在校期間生活有保障,情感有歸宿,學習有動力,心理無障礙,使他們成為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務實作風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2.形成科學規范的貧困生工作體系。健全貧困生工作的組織領導體系,建立起學校、學院、班級三級助學幫困網路,健全貧困生工作的制度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貧困生工作制度,建立貧困生信息資料庫,每年根據學生的變化,及時更新資料庫。為學校黨委、行政對貧困生工作決策及學校貧困生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較為翔實和准確的數據;為學校勤工助學崗位人員的選拔、貧困生各項評優、助學金發放等提供方便;健全貧困生工作的獎勵資助體系和貧困生工作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較為完善的貧困生獎勵資助體系。此外,合理安排、優先安排經濟困難的學生在校園和社區參加勤工助學公益勞動,既獲得報酬、彌補經濟困難,又得到鍛煉,促進學習。讓貧困生在服務於他人、服務於社會的過程中,達到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實現自我價值,保持人格尊嚴。

3.加強典型事例的媒體宣傳。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對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充分運用貧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頑強拼搏而獲得成功的優秀代表,抓典型、樹榜樣,增強貧困生發奮成才的自信心,以他們健康和上進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挑戰,在自立自強自助奉獻方面為廣大貧困生樹立光輝榜樣。

4.營造良好校園環境,大力拓展高校的育人途徑。充分發揮學生會、社團的作用,積極開展心理互助活動,特別是對服務於貧困生的社團,應予以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使貧困生在社團活動中感受到社會和學校的溫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深刻地體驗到社會的支持。培養他們積極、主動地利用社會支持的意識和行為習慣,最大限度地消除經濟貧困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注意加強班級、宿舍的管理工作,倡導同學之間形成相互關懷、真誠接納、共同成長的理念,為貧困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大力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營造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

5.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構建貧困生健全人格。以心理健康教育課、各種專題講座等形式在校園中開展心理衛生宣傳普及活動,讓廣大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加強心理健康意識,掌握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輔導,針對貧困生的心理狀況,通過各種教育使貧困生對貧困問題有正確的認知,並進行必要的行為指導。在加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在堅持做好物質資助的前提下,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提高貧困生綜合素質有機結合。只有提高貧困生自身自助能力,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一些貧困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總之,貧困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全面發展,這里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而是一群優秀青年的健康成長問題,是我們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的健康發展問題。深入研究高校貧困生心理,不斷加強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貧困生人格培養的問題,更是在強調建設和諧社會、強調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探索如何發揮高校育人功能,如何形成和諧成長氛圍的問題。注重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研究已經成為社會和高校刻不容緩的事情。

G. 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

一個農村女生的逆境獨白
不久前,馬加爵成了各大報紙和雜志上的熱點。他因為殺害了四名同學而聞名全國,也給全國人民留下了面目猙獰的殺人犯形象。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痛恨他的極端行為,但作為同是從農村出來的學生,我理解他曾經有過的一些境遇和心情。 幸運的是,經過了種種磨礪和掙扎,我走出了困境,就像趟過冰冷河水的人終於上岸。這種經歷對我來說,是一場磨難,也是不可多得的心靈財富。就在關於貧困生心理問題被熱烈討論的今天,我願意講出自己的真實經歷,也許能給在校的貧困生、農村生一點啟示。 彷彿從地球的一隅被空投到了繁華的都市 我考上大學那年,是全縣的文科第三名。我們村已經十多年沒出過一個大學生了,連鄰居嬸嬸大娘都為我高興。鄉親們特意送來紅包表示祝賀,村頭的奶奶給了我20元錢,直誇我有出息。 進了大學校門,頭一個感受就是新鮮,我彷彿從地球的一隅被空投到了繁華的都市。我沒見過火車、沒見過大海,沒見過那麼寬的馬路、那麼高的樓房。初進校門,我驚呆了:比家裡牆上的畫還要漂亮呀!校園依山傍水、建築物起伏有致……我一屁股坐在校園門口的一棵樹下,再也不願意站起來。 那時候,我特別喜歡到處閑逛。第一次去肯德基是陪一位同學結算暑期工的薪水,那杯加冰的可樂真好喝啊!當時我還不知道肯德基是世界著名的快餐店,心裡特別羨慕同學,心想,要是自己有機會來這里打工就好啦! 因為覺得新鮮,所以也很願意表現自己,主動認識同學,爭取給老師多幫忙,但就在表現的過程中,我陷入了尷尬境地。 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像個白痴,即便再使勁兒表現也無濟於事。上課時,老師帶來投影儀,我坐在前排,老師隨便點了我過來幫忙,可我只能手足無措地站在旁邊,完全不知道該干什麼。學校開了電腦課,這是我頭一次瞧見電腦長啥樣兒。我獃獃地坐在那裡,看著旁邊的同學熟練地開機、打字、做圖。那一瞬間,我忽然理解了什麼是被人取笑的「土」———我真的很土! 學生會要招新人,我滿懷信心地報了兩次名,要知道,從中學起,我一直都是班幹部。可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被拒收。原因是我無任何特長,書法、唱歌、跳舞、排球、網球,哪樣都不靈。我想,要是我長得漂亮一點,或者衣服再光鮮一點,也許他們會讓我做一些事務性的工作吧!可我是個處於貧困邊緣的農村孩子。我頭一次產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對自己產生了全面懷疑。我忽然發現,除了考試,我居然什麼都不行。 就連我上醫院看病,都被醫生數落一番。在校醫院,我緊張得不知道該怎樣向醫生講自己的病情!還是一個同學幫我向醫生講述症狀。我至今記得那個醫生的輕蔑眼光:「看看你,再看看人家,差得多遠!還是大學生呢,連話都不會說。」 我像被重棒猛擊了一下!恨不得一頭扎進地縫里。在那天的日記本里,我狠狠宣洩著恥辱感,恨自己的不爭氣,居然連反駁的勇氣都沒有。我憤怒地寫道:謝謝你(指醫生)告訴我這一點!我發誓,以後再不會出現這種事……直到現在,那一頁的日記上還有清晰可見的淚痕。 日常生活中與別人不和諧的小事太多了 所有的遭遇彷彿在時刻提醒我,我是個來自農村的孩子,身上打著農村的烙印!這個烙印帶給我太多的不平、委屈,甚至是怨恨。我只能默默忍受,一點一點努力改變。但是,從哪兒下手呢?日常生活中我與別人不和諧的小事太多了。 因為我口音濃重,連食堂的師傅都會責怪我說不清「四」和「十」。宿舍的同學也經常拿我開玩笑,盡管沒有惡意,但次數多了,我心裡很別扭。 我找來詞典,把可能會發音錯誤的字和拼音抄在本子上,一個個地糾正。沒人的時候反復練,每天講話之前都要先想想再說,這樣一直堅持了半年多。直到有一天,我去做家教的那家家長說:「真奇怪啊,你是從農村來的,卻沒有口音。」聽到這話,我真想大哭一場。 同宿舍還有一個農村來的女生。有時候,我們經常悄悄相互提醒注意一些生活細節,培養城市生活習慣,避免丟人。 一天中午,只有我們倆在宿舍,我正在吃飯,她突然吞吞吐吐地告訴我:「以後你吃飯不要弄出這么大聲音。」我當時真想跑到我媽面前質問她:這些知識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後來放暑假時,我還真問我媽了。她很驚訝,因為她從來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學來的技能好像從未讓我感到自信 在大學,同學們的價值標准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上中學,只要你學習好,老師同學就喜歡你。可現在同學們比較的是誰會玩、誰能出風頭、誰見多識廣、誰有組織能力,甚至是誰的家庭背景好、誰的衣服貴、誰有錢,而這些,我都沒有。 為了跟同學們玩在一起,我花費了很多心思。城裡同學都會「轉筆」:在做作業、思考問題的時候,手指靈活一翻,玩出各種花樣。大家還暗暗比較看誰玩得好。為了學會「轉筆」,我經常一個人偷偷在宿舍練,為此摔壞了好幾支筆。 宿舍里有個同學的姐姐是商場收銀員,這個同學因此會點鈔。看她點鈔,大家都覺得新鮮,都跟著學。我突然發現這項技能是個普遍的「空白」,大家起點都一樣,我就拚命練。直到現在,我點鈔還是又快又准。 我還學過打響指、報名學電腦。為了跟上大家時髦的話題,我特意記住了很多名車的牌子,像賓士、寶馬、本田、豐田等。 但是,這些好像都沒有讓我感到過自信,因為我總在學別人早已熟知的知識。而且「生活方式」包含的內容太多了,它是長期積累、不斷學習並溶入血液的過程,我學得很累,也很生硬。就算我掌握了很多,可我的獨特性在哪裡? 整個大一上半年,我每天都感到壓抑和恐慌,經常一個人發呆。實在煩悶之極,就躲在宿舍使勁打被子。我一度懷疑自己根本不該來上什麼大學。 應當說,我人緣兒還不錯,有幾個談得來的好朋友。但我很少求助於別人,寧願自己摸索、摔打。 一篇作文讓我找到揚眉吐氣的感覺 我的生活終於出現轉機是在大三。那個教我們應用文寫作的、脾氣古怪的老師,讓我們寫一篇文章《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是小學的作文題目,很多同學覺得與課程無關,草草了事。可我寫得很認真,我從小學起,作文成績一直是班裡數一數二的。 沒想到講評課上,那個老師竟大肆表揚了我一番,這可是「怪老師」從未有過的。他說我有「慧根」、有思想,如果以後好好寫作,會成績斐然,並建議大家傳閱我的文章。 同學們紛紛來借我的文章。我想自己當時一定臉紅了,但心裡美滋滋的。我這個默默無聞的人,第一次被人重視起來。從此,班裡、系裡的同學都知道我的文章寫得好。 不久,系學生會需要一個秘書長,輔導員問我願意不願意擔任。我當時真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因為學生會的工作,我認識了更多的人。跟其他同學、老師逐漸熟悉起來。後來,我參與並組織了多項活動,比如礦泉水的市場調查、中央電視台的居民收視情況調查、大學生科技創業項目等。在日益豐富的活動中,我鍛煉了能力,性格也更開朗了。最重要的,是我逐漸找到了「自我」。 在礦泉水調查活動中,我認識了現在的「老闆」———我的研究生導師。我在調查中的表現得到了他賞識,他主動問我願意不願意以後到他的公司工作。也正因為後來加盟到他旗下,我開始接觸趣味盎然的管理咨詢、職業咨詢和心理學。 因為追求成長才會遭遇陣痛 考上了研究生,並學習了心理學之後,回過頭來看待那段心態不平衡的歲月,感慨良多: 我不會像以前那樣怨恨自己、怨恨我的出身。這是社會現實的客觀存在,我與城市同學的差別是社會環境不同造成的,既不是我父母的錯,也不是我的錯。 如今看來,磨礪中的壓力和焦慮都是我的財富。應當說,當環境轉換、壓力增大的時候,是一個人最痛苦的時候,但也是成長最快的時候。換句話說,因為你追求成長,所以才會遭遇這么多陣痛。 而且你會發現,所有快樂和幸福感都來自你一步步地成長,而不是你目前是什麼水平。我從一個起點很低的地方走來,每一點進步都會讓我感到滿足,這是條件優越的同學體會不到的。我是個空瓶子,給我一點兒水,就覺得是收獲。而有的人本身就端著盛有水的瓶子,遇到點波折就叫喊:「哎呀,我的水沒有了!」不容易產生幸福感。 我還學會了宣洩。以前我認為流淚是不好的,常常躲起來哭。現在我認為,哭是表達情緒的方式,我哭完,也不會覺得自己軟弱。另外,當你煩悶的時候,找一個信任的朋友聊聊天,或痛快地打一場球、購物,都比一個人生悶氣強。 最重要的是積極儲備、耐心尋找機會。我常常想,「作文」是我的一個機遇,但是不是我特別幸運呢?不見得。關鍵在於,我們雖然承受痛苦,卻依然要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我相信,只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機會一定會青睞於我。每個人都有優勢,只要努力,肯定會有展現自我的那一天。 我至今深深懷念和感謝的,是我們宿舍友善可愛的姐妹們。記憶中的溫馨片段是我大學生活最美好的剪影。我的很多的「第一次」都是和她們一起度過的,第一次吃海鮮、吃荔枝、坐電梯、學游泳等等。我的第一件棉外套也是在她們七嘴八舌的討論下買的,她們怕我不認識路,不會砍價,特意陪我去……這件衣服我穿了整整四年。 雖然我現在離開了那個城市,但我仍然認為那裡是我的半個家,因為曾經的歲月,我的同學們、朋友們曾扶持、陪伴我一起走過。
參考資料:http://em-cn.com/chuangye/Print.asp?ArticleID=6067
回答者:還能問嗎 - 初

http://..com/question/6275586.html?si=2
看看~~~~~~~

H. 如何做好學困生的學習心理輔導

首先要解釋貧困的原因
貧困不是個人的責任
貧困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力

I. 貧困兒童心理輔導程序和操作方法

必須科學地設計輔導程序,對輔導題目、主題分析、目的要求、課前准備、操作過程,及總結和建議等各個環節進行科學、合理、有序的安排。
(一)輔導題目
題目是主題的標識,它蘊涵著一堂輔導課、一次主題班會或一項課外活動的中心、主旨及基本內容。比如「學習中的苦與樂」要學會寬容」「給自己畫像」「我最崇敬的人」「我的理想不是夢」「擁抱大自然」「快樂的雙休日」「愉快的假期」等活動題目,都涵蓋著是什麼、為什麼、應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及理想的活動效果等。新鮮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輔導題目或活動題目也有助於激發小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增強輔導活動的導向性和實效性。
(二)主題分析
主題即輔導活動的中心,亦即活動內容的核心。主題分析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1)揭示輔導活動的中心、主旨,明確重點、難點或疑點;(2)闡明輔導活動的原因及相關的理論依據;(3)明確輔導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三)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活動過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和結果。目的要求既是活動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活動過程和程序設計的前提依據。
輔導活動的中心、主題主要是通過目的要求來體現的,可以說沒有目的就沒有方向,沒有動力;也就沒有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確定輔導活動的目的要求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明確輔導活動的結果使小學生內在心理狀態所發生的變化,比如小學生的認識能力、思想情感、人格品質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2)明確活動過程對小學生的智能結構和人格結構的影響,比如學會什麼,掌握何種技巧,提高何種能力,形成怎樣的人格特點;(3)目的要明確、具體,便於操作和檢查。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