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心理輔導培訓班講話
⑴ 災後心理輔導的後記:
只說,災後心理救援,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選自:中科院心理所專家談災後心理援助)
(回答人:林春
簡介:林春,男,1965年出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秘書長,國家心理咨詢師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范圍為社會心理學、咨詢心理學。)
問:在遇到突發性災難的時候,如果心理援助還沒來得及幫助到我們,該如何進行自救,自己來進行心理調試?
答:一個事件發生以後,視而不見是不可能的。親人失去了怎麼可能視而不見呢,這是實實在在的事,並不是不去面對,它就不是真的,因此一定要回到現實中來。怎樣做心理調試呢?我覺得第一、要認識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承認接納自己的情緒狀態。災後所產生的情緒一般都是負面情緒,悲傷、痛苦、內疚,這都屬於正常的范圍,不要去否定它。不要覺得,我怎麼這樣呢,別人都說不要傷心,我還是傷心,我是不是有問題了。傷心沒有問題,肯定會傷心,有的人不僅傷心,還有內疚,還有憤怒,這些情緒都很正常,首先要接納自己的情緒。第二、多跟周圍人的交流。我們都學過物理學,一個系統如果是封閉的,跟外界其它系統不能進行信息、物質和能量的交流,那麼很快就會失去結構,而功能又是建立在結構的基礎上,沒有結構就沒有功能了。像瘋牛的腦袋裡面是糨糊狀的,那它就不能維持正常的活動了。人在災後,很容易出現自我封閉,自責、自疚……各種各樣的情緒導致自己減少社會交往,出現迴避行為,不願意跟別人說話,這樣其實對人恢復心理平衡,恢復心理功能是不利的。
問:那如果大家都有負面情緒,交流之後會不會更加嚴重?
答:不是這樣的。也許很多人有這樣的擔心:你也痛苦,我也痛苦,兩個人一交流不是雙倍痛苦嗎?其實不是這樣的,交流本身就是宣洩的過程,通過交流,心理壓力會減少,對恢復心理平衡、恢復正常的社會功能是有益的。比如說皮膚上長了個瘡,有兩種辦法,一種是你把它蓋起來,看不見它,但是看不見就會好了嗎?實際上不是這樣。你蓋起來視而不見,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損害,你不妨把它打開,該怎麼治療怎麼治,當時會疼痛一點,被治好以後就正常了,各種功能又重新具備了。這和我們很多人的常識是不一樣的。當人家很痛苦的時候,去安慰他說你別哭了,這並不科學。
問:比如說,一個人的親人在地震中去世了,我們該怎麼安慰他呢?
答:不一定要直接提他的親人,但是也不要對故意迴避或漠視,比如他懷念自己去世的爸爸媽媽的時候,你說別說了,都過去了。這種安慰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讓人覺得你特別冷漠。你可以陪著他,跟他分享對爸爸媽媽的回憶,然後說,如果他的爸爸媽媽活著,會希望他好好地生活。這是天災,不是人能夠控制和左右的,慢慢地,他會對事情有正確的認識,情緒得到充分宣洩,這樣有利於他的恢復。安慰和同情要講究方法,不僅專業的做心理工作的人,社會公眾在給別人同情和提供幫助的時候,也要學一點基本的心理學知識,這樣可以使幫助更有效。
問:地震之後,當晚上我收到幾個朋友的簡訊,他們住在高樓上,擔心地震了該怎麼辦。我想問的是,對於不在災區的人們,怎麼面對地震給我們造成的恐懼和負面的情緒呢?
答:假如住在高樓上,有震感,這時候人們有恐慌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還是像剛才說的,多做交流。我們關心災區,每天的電視,網路的報道和圖片,也會給我們帶來強烈的沖擊,對正常人來說也會體驗嚴重的負面情緒。如果認知模式和人格特點不是特別合理,或者是不太正常的、適應能力不是特別強的人,他會處於一種應激狀態,這種事情很難避免,很無奈。我個人覺得,我們媒體宣傳的時候也要把握一個度,地震嚴重的程度還是要說的,因為消息的公布有利於救災,也在整體上有利於恐慌情緒的平復。人們往往對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特別想搞清楚,你不告訴他,他會從其他渠道了解,很容易把事情的嚴重性放大。如果什麼都解釋清楚了,從整體來說有利於恐慌心理的消解。但是宣傳的時候要注意,特別血腥的東西還是少發一點。作為普通老百姓,我覺得地震我們已經知道了,每天關心這個事也是可以的,但還是要維持自己的正常生活,這本身也是對抗震救災的一種支持,如果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中,看起來令人動容,但是把事情都耽擱了,是於事無補的。所以還是應該正常工作,這本身就是對災區的支持,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安慰。再就是自己有能力的,可以捐錢,幫助災區人民。如果平常看到這種慘烈的畫面太多了,腦子里想得太多了,自己痛苦得不能自拔,晚上不能睡覺,可以通過跟周圍的人交流和溝通,特別是和有心理學知識的人溝通以緩解自己的壓力,使自己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如果對自己的生活構成嚴重且長期的干擾,可以找專門的心理學工作者幫助解決問題。不過,一定是這樣的,大部分人都不需要專門的服務和干預。
問:作為心理學家,從心理學的角度,您希望今後政府如何加強對重大事件、重大災害知識的宣傳,讓大家更願意接受呢?
答:我覺得我們國家和政府救災的工作組織得非常迅速,非常有效,比我們知道的以前那些救災工作好得多。當然還有不夠不足的地方,尤其心理服務這方面,我覺得應該納入國家整個危機救援體系,作為其中一部分的工作。在搶救生命和財產以後,心理服務要及時跟進,這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應該有預案,有隊伍的准備,有解決問題的專業的模式。平時就應該做好准備,組織一些專家和學者進行系統的研究。再就是在社會上多普及一些人們應對危機的心理知識,如正常的心理反應和不正常的心理反應是什麼樣的,如何助人、自助。
⑵ 災後心理輔導的災後心理輔導在我國
有資料顯示,我國最早的災後心理干預正式出現在1994年的新疆克拉瑪依大火後。回十多年來,我國的心答理干預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以2002年5月7日晚發生的大連空難事故為例,當時,我國一些精神衛生學專家就受政府的邀請,對遇難者家屬進行了心理干預。專家在大連和北京分別舉行了三次集體的心理干預,對有個別心理創傷嚴重的人進行個別心理輔導。由於干預及時、措施得當,「5·7」空難後遇難者家屬的失常程度相對要輕很多。
⑶ 論述危機干預,哀傷心理輔導在災後重建中的作用和意義
什麼是危機干預?
危機(crisis)是指人類個體或群體無法利用現有資源和慣常應對機制加以處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機往往是突發的,出乎人們的預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時緩解,危機就會導致人們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出現功能失調以及社會的混亂。因此,危機控(crisis management)、危機干預(crisis intervention)便成為人類處理危機,給處於危機之中的個人或群體提供有效幫助和支持的一種必然的應對策略。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危機干預是一種通過調動處於危機之中的個體自身潛能來重新建立或恢復危機爆發前的心理平衡狀態的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技術,目前危機干預已經日益成為臨床心理服務的一個重要分支。
早期的危機干預工作主要是由一些志願者參與進行。這些志願者或者是以往危機的受害者,或者是當前危機的受害者及其它受到危機影響的人。而早期出現的危機干預組織中較著名的有「消滅艾滋病委員會」等。但人們很快發現,危機干預中存在著非常復雜的問題,是志願者的美好意願所不能解決的。因此,危機干預越來越需要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工作人員參與。心理咨詢師在危機干預的專業人員中是一個最為活躍的群體。後來的事實證明,由於受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咨詢師的參與,危機干預的組織才逐漸從盲目走向成熟。那麼心理咨詢師為什麼能在危機干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專業性是如何體現、又是如何得到保證的呢?
危機干預工作中需要專業人員的參與,而心理咨詢師就是這樣的專業隊伍。他們不僅應具備該職業的基本素質,如道德素質、反省能力和誠實品質。而且還應具備特殊的專業素質,如生活經驗、鎮靜心態、靈活性、充沛精力、快速反應能力和換位思考能力等。當然,除去日常專業訓練所養成的各種素質以外,心理咨詢師也要掌握有關心理危機干預技術,如關注、傾聽、評估以及某些具體的危機干預措施。最後介紹了國內外危機干預中心理咨詢師的主要工作領域和服務形式,並探討了我國心理咨詢師參與危機干預工作的一些設想
危機干預,屬廣義的心理治療范疇。危機干預則借用簡單心理治療的手段,幫助當事人,處理迫在眉睫的問題,恢復心理平衡,安全度過危機。干預的對象不一定是「患者」,盡管大多數國家將此列為精神醫學服務范圍。干預的最低目標應是保護當事人,預防各種意外,故常動用各種社會資源,尋求社會支持。
[適應范圍]
當事人或求助者受到的常見心理沖擊簡括為以下四類:1.喪失因素涉及人員、財產、職業、軀體、愛情、職業、地位、尊嚴等的喪失。例如親人之故、失竊破產、失業下崗、受奸盡或致殘、失戀、離婚、事業及追求受挫等。約占危機誘發的加呢。
2.適應問題包括新生人學、退伍、離休、動遷新居、初為人媳、移民等情況,多指對新的環境或狀態時需要重新適應的心理應激。
3.矛盾沖突面臨各種急需作出決斷的矛盾及長期的心理沖突等狀況。例如棄學就商、商海沉浮、現實的趨俗與良心道德價值觀的激烈沖突等,均可導致心理危機。
4.人際緊張嚴重的或持續的人事糾紛極易陷人心理危機。
[方法與技術]1.干預的方法可有電話危機干預、面談危機干預及社區性危機干預等多種方式,干預技巧既有共性之處,也各有側重。
2.電話危機干預比較方便、及時、且經濟、保密性強。但難度較大,因為互不見面,聲音是獲得信息、施行干預的唯一途徑。治療者的任務應迅速從音調、語氣及簡潔應答中判斷求助者的心理狀態,基本干預策略是先穩住對方的情緒,導其傾訴,曉之以理。3.面談危機干預的基本方法為傾聽、評價及干預,干預措施包括①調整認知。②改善應對技巧。③鬆弛訓練。④充實生活內容。,⑤擴大交往,建立支持系統。
4.以社區為基礎的危機干預,具體內容包括成立各種自助組織,及時識別高危人群,(如抑鬱悲觀者、絕症思者、老人、殘疾人及天災人禍後的當事人等)。普及相關預防知識,在社區中宣傳心理衛生知識,提高扶弱濟因救危活動的公眾意識,預防危機所產生的不良後果。
⑷ 災後心理輔導的災後心理輔導禁語
心理干預成為災後重建的重要部分,沒有心靈的重建,所有的重建都看不到陽光。目前有上千心理志願者在災區與災民進行心理式的交流或集體心理活動。由於中國真正的心理醫生是很少的,災區大多心理干預者是只懂心理常規的志願者。除了熱情和愛心外,心理交流的方法是最重要的。下面是心理專家對心理志者進行培訓時,對與災民特別學生進行心理情緒釋放性交流時,非專業心理學志願者必須銘記的15條語言禁忌。
撫慰心靈,15條心理危機干預志願者不能說的話,原因附後。
1、「我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遭遇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倖存者的體驗是撕心裂肺的,我們只能想像災難的苦楚,不能體驗經歷者真實心理感受;
2、「你能活下來就是幸運的了」———倖存者常常寧願死去,他很可能會抱怨自己為什麼不和親人一起遭受苦難,一起死去;
3、「你能搶出些東西算是幸運的了」———這是旁觀者的話,是站在你的角度上評論倖存者的處境;
4、「你還年輕,能夠繼續你的生活」———死去的親人是無可替代的,倖存者會渴望與他們同甘共苦;
5、「你愛的人在死的時候並沒有受太多痛苦」———實際,死亡是最大的痛苦;
6、「她/他現在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更快樂了」———這只是看法,而不是感受,而且是你的看法,不是倖存者的看法;
7、「你會走出來的」———沒有站在倖存者的角度去看問題;
8、「不會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會有問題的」———問題已經發生了,而且還不可逆轉。
9、「你不應該有這種感覺」———任何感覺都是真切的,不能被否認的,也是否認不了的;
11、「時間會治療一切的創傷」———說這種話,是在幫助當事人主動遺忘悲劇,而這恰恰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源頭;
12、「你應該要回到你的生活繼續過下去」———或許他也想,但他暫時做不到,而原來的生活軌道也的確不可能再回去了。
13、「堅強點,想開點,面向未來吧!」——一個幸福的人有什麼資格來「要求」受傷如此之重的人們?
14、「過兩天我來看你。」——如果你不能保證到來的話,請不要隨意許下不能完成的諾言。
15、「我代表……政府……人民……」——不要一時激動「代表」政府和人民許諾。
另外,不要詢問慘烈事件中的細節,不要強迫回憶痛苦。如果他不願意回憶不願意說,自然是其內心力量不足以應對,強行介入會產生一系列創傷反應。此外,與受災群眾交流時出現冷場不要著急找話,只是深情而默默的陪伴本身也是一種安撫。再者,不要過分關懷,這樣會使對方失去真實自我需要的自由空間,使他們帶上面具生活。試想,領導如果天天來你房間看望你。
心理志願者不能以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撫慰受難的心靈。在災難發生十天後,作為心理救助者,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走過去,握著對方的手,無言地陪伴。站在災民的心理立場上去面對所有的問題。做一個好的心理志願者首先一定要進行心理換位。我們只是心理抑悶釋放的橋渠,給處於災難深淵中的心靈一線光明,再發現人性本能自救的力量,我們給災民生存的路上一盞明燈,照著他們用自己的腳走出來。讓住!面對我們受難的鄉親,我們不是上帝,我們不是拯救者,我們只是他們所歷災難的共同親歷者,在尋求快樂自生的路上我們是不願意退縮的陪伴者和積極向上的榜樣。
⑸ 試述危機干預、哀傷心理輔導在災後重建中的作用和意義
心理干預教你直面災難
蕭伯納有句名言:讓你疲憊的不是連綿不斷的群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其實,很多的時候,「滅頂之災」並沒有夭折我們信念的破壞力,只是我們因為自己給自己使絆兒;即便,真的是沉重得讓人難以喘息,也應該想到:因為我們失去了,並且不能失去更多。於是,「心理干預」開始讓我們凝眸,開始提醒我們,到了清除你鞋子里那粒沙子的時候了。
需要進行心理干預的除了受災人的家屬外,還包括他的朋友、同事,以及搶救人員、目擊者,他們都是需要進行心理干預的對象。
那麼,什麼是災難心理干預呢?呂秋雲教授說,心理干預在國外被稱為危機干預,是指在遇到災難事故時對當事人進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導活動。災難事故是突發的,而且危害程度深,當事人在沒有心理准備的情況下遭受打擊,短時間內會產生一種應激狀態,如果不能及時疏導,當事人往往容易產生絕望、無助、抑鬱等心態,最終造成無法彌補的心理創傷。因此,對當事人進行心理干預是非常必要的。
宣洩抑鬱直面現實
心理干預最主要的是傾聽,就是讓他們宣洩災難引起的抑鬱、焦慮等負性情緒,讓他們都說出來,而不是壓抑、迴避,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某些痛苦體驗別人也曾經或正在遭受,自己並非孤獨地面對這些不幸。心理專家在進行傾聽的時候,會從一些細微的動作中讓傾訴者感到,有人在默默地支持他,幫助他。然後心理專家必須幫助倖存者和遇難者家屬認識、面對、接受失去朋友、親人這一事實,這是成功干預的第一步。
原諒災難原諒自己
起初,倖存者和遇難者家屬往往存在否認失去朋友、親人的心理。為了讓他們接受這一事實,需要對他們與死者的關系及其他有關事件進行回憶。此時還要告訴他,哭泣、悲傷、內疚等等都是人在痛苦時的
一種很自然的情感表現,不是軟弱,這是正常的。還告訴他們如果酗酒、自傷、自殺等才是不正常的反應。而此時可以告訴倖存者和遇難者家屬,處理好與死者有關的消極情緒,將有助於發現他們關系中值得永遠懷念的一面。在干預中,可幫助他們分析,是否已盡了最大努力。讓他們學會原諒自己,以積極的方式消除內疚,改變不現實、不合理的信念。
呂教授還指出在提供干預時,有時會遇到阻力,原因之一在於他們認為自己不應放棄悲哀。他們認為如果悲哀的時間不夠長,或者悲哀的程度不深,就是對死者的不尊重,然後讓自己無休止地陷在悲哀之中。其實仔細想想,即便是死者也不希望我們永遠沉浸在沉重的悲哀中。此時應使他們了解到,從悲哀中解脫,從事其他有意義的活動並不是對死者的背叛,緊接著要幫助他們投身新生活。逝者已去,我們要堅強地活著。
健康心態紀念逝者
受到創傷後,每個人表達悲哀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的悲哀及創傷後所產生的自然反應都會慢慢地減弱。隨著悲哀反應過程和干預的進展,心理專家將幫助倖存者和遇難者家屬與死者保持一種健康的關系。要讓他們知道,現在已離去的親人或朋友,永遠存在於我們的記憶之中。呂教授指出,很多人都希望將創傷事件忘掉,但這是一個誤區。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忘掉創傷,而我們要做的是逐漸淡化悲哀,積極地投入新的生活。在每年的創傷事件的那一天,我們可以採取健康的行動去紀念逝者。
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災害,都使許多人要目睹死亡及毀滅,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災難發生後立即進行災後心理干預,可幫助倖存者和遇難者家屬最大限度地利用積極應付技能面對和經歷痛苦過程,盡快完成善後事宜,對於已經失去的,我們沒有回天之力。但面對現實,我們應該有所為。
⑹ 災後心理輔導的災後心理輔導對象及輔導方法等
就像這次5.12地震一樣,在許多象洪災、地震、飛機失事等嚴重的災難事件中內,人們歷經了一容般生活中不會遭遇的危機狀況,我們均會產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見的「正常」反應,有些人會變為冷漠、麻木,對環境與他人少有反應;有些人則會產生許多的情緒反應;還有些人會出現不舒服的身體症狀。
災後心理輔導手冊
⑺ 災後心理輔導的如何預防災後心理後遺症
連日來,大抄家一直注意受災最嚴重的地方,卻料不到,心理上的創傷也隨著電視、收音機、報紙、網際網路、開始打擊非災區的每一個人。災難心理後遺症,不用捐錢,你幫得上忙……
假如你的朋友或家人有恐懼而未到以上立即求醫的狀況者,那即使是非專業人員的你,你的關懷接納對他們來說十分有效,但最好具備以下的態度和方法: 是恐懼者最重要的葯方,很多人以為幫助別人需要說一些話來安慰他以使他覺得好一點,但根據心理大師所說,這是極錯誤的做法,因為這時候你所說出的話,其實大部分是為了減低自己內心焦慮的話,對恐懼而言其實都是廢話。
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對他們而然,無言的陪伴產生極大的安撫作用。 不要逼他說,他不想說就讓他停在那裡,受苦的人承受不起別人的推逼他。
如果有更加嚴重的情況,那就要趕快送去專業的心理醫生或醫院,必要的時候還要以葯物進行輔助治療。
⑻ 災後心理輔導的介紹
在災難發生來之後,許多人會經自歷親人的傷亡,或是自己身體也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受難者會因災難而產生一些身心反應。而其中的一系列心理反應如果過於強烈或持續存在,就可能導致精神疾患。有研究表明,重大災害後精神障礙的發生率為10%—20%,一般性心理應激障礙更為普遍。 因此,在近二十幾年以來,在全世界針對各大災難的救援活動之中,災後心理輔導基本上已被列為了正式的醫療救助手段和項目。而至今為止,大家最為熟知的災後心理救援活動就是關於911事件的心理輔導工作。
⑼ 災後心理輔導的災後心理輔導員的具體要求:
對於從事災後心理輔導的人員是有具體要求的:原則上,進行心理援助的志願者應該專是受過訓練的,至屬少大學里是學習過心理學或受過三級心理咨詢師以上的培訓,一些復雜的問題可能要更專業的人來做。
對於沒有心理學學科背景的志願者,只憑熱情去做危機干預其實是不合適的。這些志願者可以作為後勤支援,心理咨詢師在進行服務的時候,他們可以做一些輔助工作,但不適合獨立的從事心理服務工作。
由此不難發現,災後心理輔導正和所有的災後重建一樣,是一個專業而長期的工作。而這一工作的艱巨性和重要性,也就決定了我們要將這一工作與對災難造成的經濟方面的補救和重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