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輔導班培訓總結
1. 關於心理健康培訓班的培訓心得怎麼寫
的11月我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關愛」教師培訓,通過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里,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著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 班主任培訓體會:怎樣去認識,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
對正處於心理上不斷發展不斷變化時期的中學生該怎樣進行教育和管理?這對於中學老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發展規律對其進行教育和管理。
可以說,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最關鍵而又有特色的時期,是人一生中黃金時代的開端。中學生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現出積極向上的趨勢。在整個中學階段,中學生的心理表現出種種特點。也正是由於多方面的心理特點,在中學生身上才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作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然後對症下葯。
一、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1.掌握中學生的過渡性心理
學生在中學以前處於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顧、保護,他們的獨立性、自覺性都較差。進入中學階段後就進入了少年時期,而中學後期則處於青年初期,是個體逐步發展成熟的時期,它標志著個體真正開始逐步成為獨立的社會成員。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過渡性,反映出中學初期(少年期)和中學後期(青年初期)過渡狀態的兩種不同特點。前一時期,即少年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復雜充滿矛盾的時期;後一時期,即青年初期是一個逐步趨於成熟的時期,是獨立的走向社會生活的准備時期。前一時期,還保留著一定的幼稚性;後一時期,卻包含著成熟後的獨立性和自覺性。即使如此,他們也只是剛剛達到成熟時期,他們的認識能力、水平還是不高的,他們的個性傾向還不穩定,還需要教師、家長對其關懷和指導,以便加強他們的自我修養,使其真正趨向成熟。
2. 掌握中學生的閉鎖性心理
中學生的心理逐漸顯示出閉鎖性,即他們的內心世界逐漸復雜,開始不大輕易將內心世界表露出來。中學生處於青春發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變化也必將引起情感上的變化。這些變化一般是不會輕易流露的。即使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動,由於這個時期相應的意志力的發展,他們也往往會控制住而不表現出來。這是閉鎖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礎。由於閉鎖性的特點,中學生心裡的話常常是不願對長輩說的。中學生的年齡越大,這個特點就越為明顯,初二、三以後的中學生,自己放東西的抽屜總愛加鎖,似乎有什麼秘密的東西不願讓人知道,其實裡面並沒有什麼要緊的東西。因此,要了解和研究這個階段的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據他們一時一事或某個舉動就做出判斷,或做出研究的結論,那常常是容易發生錯誤的。
中學生在閉鎖性心理的同時還有一個心理特點,就是容易對同齡、同性別的人,特別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這就為我們老師教育管理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啟示:就是要生活在學生的中間,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學生尊敬師長,是理所當然的。但學生對老師敬若天神,勢必造成師生間的距離感,久而久之,教師就會感到學生越來越難管理,越來越抓不住學生的心。解決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感到教師不僅可敬,而且可親(但要注意「度」的問題,否則,學生就會由於跟教師太親近而不服從教師的管理,家長感到孩子難管的道理就在於此)。
3. 掌握中學生的自尊心理
中學生有一個心理特點就是自尊心強,愛面子。他們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育管理學生時,一定要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則,就會事與願違。
如果學生犯了錯誤,則教師對其行為嚴正指明是很有必要的,有時甚至需要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不傷其自尊心的原則。可以在一個沒有其他教師和同學的環境中,心平氣和地單獨與他談及他的錯誤行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因為避免了讓在別人尤其是同學面前感到難堪,他就會較容易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和批評,並且暗地裡還會感激老師的,這能為教師以後管理班級創造更好的條件。
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刮臉前先塗肥皂」,即批評前先表揚。塗上肥皂刮鬍子,自然干凈,但最重要的還是舒服。如某個學生籃球打得很好,但學習成績卻很差。我們就可以先誇獎他在校籃球賽上的優秀表現和頑強的拼搏精神,趁他自豪的時候,向他建議如果他在學習過程中也發揚如此頑強的拼搏精神,他的學習成績一定能趕上去的。
值得我們教師注意的是,學生的自尊心更多地表現在要求別人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來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接受學生所犯的錯誤,學生畢竟是「人」而不是「神」,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