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心理輔導室調查表

心理輔導室調查表

發布時間: 2021-03-07 07:06:52

⑴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表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記錄表
學生姓名 班級 輔導老師
時間 地點 學校心理咨詢室
家庭住址 父母聯系方式
輔導目標:
診斷:心理存在輕度的異常,其人格特徵明顯偏離正常,個體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系的異常行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為「人格障礙」。
目標:1、加強其個體的心理跟蹤輔導,減少或改善對他人的攻擊性行為、報復性行為等不良行為習慣,完善其人格品質。主要採用系統脫敏等行為方法進行干預。2、根據其自尊心強、好勝、希望與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採取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使到班集體的其它成員認識「悅納自我、悅納他人」的重要性;並可適當讓其充當班裡的班幹部,但一定要與其簽定任職前的自我管理合約,通過激勵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預,從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
輔導過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為特徵及心理狀況,建立個案心理檔案
積極向其班主任了解該學生的家庭狀況,一同進行家訪;詳細向現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學詢問並記錄他在以往的行為特徵及其突出性格。掌握好第一手的資料,以便分析其行為特點和心理症狀。
第二步:做好輔導前的相關工作,建立與被輔導者朋友式的關系
在准備好一切輔導所需的工作後,我開始尋找合適的時機接近該同學。藉助籃球這一項他最喜歡的運動,我們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一點為他接下來順利接受心理輔導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三步:開展實質性的心理輔導工作
1、營造舒適的環境進行心理晤談
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關系後,我分階段地對該同學進行心理晤談。第一階段主要是對他闡明輔導的目的和現狀,運用「同理心」的技巧降低其抵觸情緒;第二階段主要是通過各種心理測量表測試其心理特徵。第三階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採取合理的心理治療方式。最後階段主要是解釋為他設計的「階梯式療法」(系統脫敏法)的具體步驟,並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輔導技巧幫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礙。
2、為他設計「階梯式療法」(系統脫敏法)的具體步驟:
(1)通過心理晤談勾起令其產生報復行為、攻擊性行為等事件的回憶場景,使他重新產生憤怒,接著進行系統脫敏療法。
(2)通過其它同學進行角色扮演,製造令其產生心理沖突的事件,激發其憤怒心理,使其腦海里產生想實施攻擊性行為或報復性行為的狀態,實施「系統脫敏療法」。
(3)製造嚴重的沖突事件,進一步實施系統脫敏療法。
3、 開展班級的團體心理治療,適當舉辦一些團體心理活動,提倡「和諧」的班級氣氛,讓他盡量在活動中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並盡量挖掘其表現出來的優良品格行為進行放大。另一方面則要善於發現其存在的細微的不良品格行為,進行耐心教育和正確的心理輔導。通過團體心理治療逐步達成道寧團體心理治療的12個效能。
4、 與家長聯系,要求他們改變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點要分別肯定,對存在的人格障礙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地幫助他改變自我,改善環境。

輔導後記: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被愛、被關注、被認可、被尊重的需要,一個人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很容易造成其人格障礙,進行心理輔導的前提是要找准問題的根源,治其症結,否則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標不治本。本個案成功之處也在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詳實調查,認真思索為基礎,長時間的予以關注、關愛,用愛心去叩開孩子封鎖的心扉,融化其對老師設定的心理防線,這絕不是一朝一夕,或一兩次談話輔導就能辦到的。

效果反饋:
通過近一個月來的一系列輔導,其科任及同學陸續反映,該同學近來進步很大,連續兩周沒有與同學發生矛盾沖突事件,性格也呈現開朗樂觀積極的一面,心理日漸走向成熟健康。我叮囑班主任繼續給其鼓勵,同時也提供更優越的環境讓他成長。但整個過程,我必須對其進行為期一年的跟蹤指導。

⑵ 學習心理動向教育調查

把脈大學生心理動向 首都大學生心理健康節臨近之日——

記者深入高校就大學生四大心理壓力進行調查,在問及「哪方面的壓力最大」時, 被調查的50%學生在就業、學業、人際關系和戀愛四個選項中,選擇了就業壓力;27%的學生選擇了學業壓力。

5月12、13日,本報記者深入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高校,隨機邀請在校大學生填寫《大學生心理壓力調查表》,共發送調查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9份。

經統計,在有效問卷的學生中,大一學生24人,大二學生34人,大三學生46人,大四學生6人,研究生21人,博士生8人。分析顯示,本次調查的主要人群是非畢業班本科生。

在調查人群中,男生66人,女生73人;其中來自農村的40人,來自城市的96人(有3人未填寫該項)。

在回答「哪方面心理壓力最大」的時候,有70人在就業、學業、人際關系和戀愛四個選項中選擇了就業,占總人數的50%。此外, 27%選擇了學業,13%選擇了戀愛,10%選擇了人際關系。

就業篇

求職中最缺乏: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

據調查問卷顯示,50%的人認為就業造成的心理壓力大,其中84%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11%認為目前就業形勢正常。這組數據或許不會出人意料,大學生對當下就業形勢有較充分的認識。

直面就業形勢,大學生心理壓力大是必然的。通過進一步對調查問卷分析,44%的人認為最欠缺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17%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13%選擇溝通協調能力。

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言系大四學生梁同學說,她從大三就開始在新東方做兼職,輔導學生高考。 「或許在別人看來,我有些功利,每天除了學習還拚命地工作,但是我覺得到畢業時也要面臨就業問題,還不如早些接觸社會,總的來說,我還是比較有憂患意識的。」

當問道「你認為自己就業最缺乏什麼」時,一位在校大學生對記者說:「工作經驗比較重要。除工作經驗外,專業知識及溝通能力也是自己必須掌握的,它們可以提高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記者從一些高校了解到,很多企業在招聘時特別看重畢業生的有效實習經歷,尤其是行家的點評。同時,一些企業負責招聘的人員也告誡畢業生,太雜的實習經驗在應聘時並不管用,反而會適得其反。

最想獲得:用人單位信息

調查問卷顯示,36%的人認為最想獲取的信息是用人單位信息。此外,24%的人認為是職業規劃輔導,23%的人認為是應聘技巧,還有13%的人認為是專業出路。

北京某高校大四劉同學,曾面試了一家事業單位。經過一輪面試後,才知道競聘崗位做什麼。他對記者說,在求職過程中,往往只有從網上得知有關用人單位的信息,學校在這一方面提供的信息不多。

「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用人單位也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信息不對稱。作為學生,要積極主動了解企業的招聘信息。」一位學生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多是教學生一些應聘技巧和專業出路方面的信息,這個有一些作用,但我們更多地是希望得到用人單位的信息。建議學校應該多舉辦高校和企業洽談會,讓大學生直接面向企業。」

在就業壓力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時,有專家建議:「大學生在校期間要注意提早規劃好自己的就業方向,並有針對性地進行鍛煉,那麼在就業時一定會做到胸有成竹。」

學業篇

8成多大二學生:學業壓力來自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

調查顯示,在認為主要心理壓力來自學業的同學中,40.5%的人認為考研是最大的學業壓力。此外,同學們還認為壓力源自論文寫作和等級考試等。

調查還顯示,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大學生感受學業壓力的來源有所不同。63.5%的大一學生認為拿獎學金是自己目前最在意的事情;83.6%的大二學生則認為自己的學業壓力主要來自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69.2%的大三學生表示復習考研是學業上的主要壓力;71.8%的大四學生認為畢業論文的寫作最是頭疼。

大二學生陳琳略顯驕傲地告訴記者,她第一次考英語四級就拿了601分的高分。盡管付出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自己的能力在考試中得到了證明。小陳還表示,自己會加倍努力,以優異成績通過在本學期的英語六級考試。

面對各種學業壓力,大學生會採取什麼方法來緩解呢?調查顯示,56.8%的人首選適當的娛樂活動,比如玩電腦游戲、到KTV唱歌。此外,還有同學選擇運動(40.5%)、主動和老師或同學交流(32.4%)、大哭一場(11.3%)或找心理醫生(6.8%)。

調查中,86.4%的大學生表示學業壓力在自己的學習當中扮演著正面的角色。適當的學業壓力能夠促使自己更關心學習,有利於成才。也有13.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學業壓力過大,從而導致情緒低落、心中郁悶,嚴重者甚至習慣性失眠、身心疲憊,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

具體而適當的學業生涯規劃非常重要

「一入學老師就建議我們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具體的學業規劃書。老師說應該及早考慮自己在大學中可能遇到的學習問題,有備無患,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就會從容不迫。」剛剛考上碩士研究生的小余說,「學業規劃對我大學四年的學習具有指導作用,課程、等級考試、考研復習……一件件做好了,學業壓力在不斷充實自己的過程中逐漸消解了,也會成為我學習的動力。」

「大學生必須學會規劃自己的學業生涯。」首都師范大學的張老師說,「它能解決求學者學什麼、怎麼學、什麼時候學、在哪裡學等問題,能確保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學者的人生職業(事業)發展效率,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

戀愛篇

兩個同學的戀愛故事

北京某高校小李和男朋友是高中同學。上了大學以後,他們雖然不在一個學校,不能天天見面,但是感情依舊很好。

然而,就在他們大二的時候,男孩子突然決定要去西班牙留學,這給小李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但是她還是支持了他的決定。

在這兩年裡,由於距離太遠,他們連打電話的機會都很少。再加上逐漸出現很多觀念上的分歧。最後,他們分手了。

小李在接受采訪時說:「分手的那段時間,情緒特別的不好,偶爾會和朋友聊聊,但是大部分時間是自己默默承受。」

北京某高校小劉也在為戀愛煩惱。男朋友比她高一年級,現在已經工作了。近期,他們經常爭吵,彼此都非常煩惱。

請不要對心理專家說「不」

「雖然學校有心理咨詢室,但我寧願向同學訴苦,或者去操場跑幾圈。」大四學生小李說自己這幾年從來沒有找過心理醫生,他認為自我調控能力是最重要的。不過小李同學並不否認心理醫生的作用,「自我調節能力差,或者心理壓力過大的同學有必要向專業的心理醫生咨詢。」

調查顯示,一部分大學生認為當前最大的心理壓力來源於戀愛。分析顯示,當他們遇到愛情困惑的時候,80%的人不會選擇去咨詢,只有20%的人認為可以去找心理專家。

為何不去找心理專家呢?調查表明,17%的同學認為心理專家不可信任,32%的同學擔心自己被別人誤解為「神經病」,27%的同學認為咨詢解決不了什麼問題。還有15%的同學認為戀愛問題是隱私,不方便說,並擔心信息外漏。

針對這個問題,北京工商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張宏宇老師說:「戀愛是一種比較私密、內心深處的情感,當同學們遇到戀愛心理問題的時候,首先會想到找親朋好友傾訴,這是比較好的方法。但當遇到困境的時候,去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有的時候一些問題不方便對周圍朋友說,不妨去找心理老師咨詢一下,畢竟老師是長輩,是過來人,並且有很強的專業背景,能夠幫助同學們進行理性的心理疏導。」

對於同學們所擔心的信息安全問題,張宏宇老師說:「咨詢的信息都是嚴格保密的,老師們會很客觀、很理性地去幫助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不必擔心。」

人際關系篇

同寢室室友可能很陌生

在本次調查中,有10%的大學生選擇了人際關系是最大的心理壓力。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的同學是女生。

在回答「你在與同學或朋友的交往中有以下哪項不適」時,80%的女生選擇了「與個別人難以相處」。

一位接受調查的大二女生對記者說:「身邊有些同學的行為方式與性格我難以接受。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朋友,接受不了就不交往,反正也不是沒有談得來的同學。」

記者問她在宿舍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她說:「有,但就一兩個。我不能強迫別人按照我的思維來,反正只是休息的時候見面,反正也不怎麼交流,互不幹擾就行了。」

「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現在的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非常強烈,這是由成長環境決定的。同時,地域差異和生活習慣的不同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國農業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施鋼表示,「一旦長期無法融入新的環境就會迅速造成大學生自我封閉,也容易讓其他同學產生排斥心理。」

「我們還發現,人際關系障礙高發於女生群體當中。」施鋼說,女生的基本活動單位並不局限於班級和寢室,在寢室中又會有一個甚至多個小圈子。如果有的女同學在人際交往上產生問題,就容易產生相互對立的小群體或者被孤立起來,宿舍對於這部分同學來說與旅館無異。

性別帶來的心理差異

通過分析問卷,在「你和朋友關系減弱或疏遠的原因」這個問題上,60%的女生選擇了「不喜歡對方行為上或人格上的某些特點」。「你認為影響人際關系的心理原因是什麼」,女生的回答則集中在「猜疑」和「相互利用」這兩個選項。

心理專家提示,女生的感情比較細膩,情感沖動的強度較弱,外露表現不明顯。加之生理上的原因,女生的心理往往比男生更早熟。這就造成了她們對自身以外的人和事都抱有一定的警惕,在與同學交往的時候更注重對方的行為和性格上是否與自己的思維相沖突。處於問題當中的女生往往是一次無意的碰撞、不經意的言語傷害等小事都會猜疑半天。而源於自我中心意識和警惕心理,女生們防範別人占自己小便宜或利用自己的心思要比男生嚴重的多。更令人擔憂的是,大學女生在面對人際關系交往障礙的時候往往不把其看成是心理問題。

面對女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現實情況,各高校的心理輔導中心都已經有所行動。施主任告訴記者,中國農業大學心理輔導中心一方面努力增加女性心理輔導員的數量;另一方面,正在採取一種新的以宿舍為單位的小組咨詢方式。這種方式不僅針對女生,男生也包括在內。對於女生打破互相之間固有的一些看法和成見很有幫助。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及早在心理輔導和咨詢方面注意到性別差異所造成的心理問題是非常必要的。隨著90後一代進入大學,這個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

⑶ 心理咨詢師考試動機調查問卷

建議用表單大師做問卷,支持線上收集填寫和分析

⑷ 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表怎麼填

姓名 個人 簡介 籍貫 年,班級 Email(QQ) 血型 身體 狀況 既往病史 身體發育狀況 家庭住址 家庭人口 父親 家庭 狀況 母親 家庭其他成員情況 家庭經濟年收入 家長的教育方式 是否是單親或離異家庭 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一覽表 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一覽表 學年度 成績等級 學習態度 學習興趣 學習 生活 狀況 學習動機 學習意志力 考試心理 擔任班幹部職務 業余活動 睡眠狀況 精神狀態(心理傾向) 精神狀態(心理傾向) 人際 關系 狀況 成功經歷 困惑與煩惱 心理干預(主要從學生的性格及近期的情緒狀態,生活習慣,學習情況等進行了解。 ) 心理干預(主要從學生的性格及近期的情緒狀態,生活習慣,學習情況等進行了解。 關注程度評估(以心理干預的程度取:一般關注,重點關注,跟蹤關注。 ) 關注程度評估(以心理干預的程度取:一般關注,重點關注,跟蹤關注。 備註: 學生要客觀如實填寫個人資料。 備註:1。學生要客觀如實填寫個人資料。2。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要嚴格保密。本資料不得帶出咨詢室,不 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要嚴格保密。本資料不得帶出咨詢室, 得復印。非專職心理輔導人員不得查看本資料。學生心理檔案不同於一般人事檔案, 得復印。非專職心理輔導人員不得查看本資料。學生心理檔案不同於一般人事檔案,不得作為學生品行評 定依據,更不得作為學生終生檔案放入人事檔案材料。學生心理檔案一般要在學生離校後封存。 「 定依據,更不得作為學生終生檔案放入人事檔案材料。學生心理檔案一般要在學生離校後封存。3。 心理 干預」 干預」與「關注程度評估」由心理輔導老師填寫。 關注程度評估」由心理輔導老師填寫。 與父母關系 與老師關系 與同學關系 失敗經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家庭氛圍 親子關系 職業 職業 家庭聯系 家庭聯系 宗教信仰 是否獨生子女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生理缺陷 性別 民族 性格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愛好特長 聯系電話 消極心理

⑸ 急需心理學方面的問卷調查 的 提問

大學生與心理學問卷調查
性別: 年級: 專業:
第一部分(任意選項)
1、你認為心理學與你的生活的關聯程度如何?( )
1-聯系密切 2-無關緊要 3-說不清楚
2、你知道你的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在哪裡嗎?( )
1-知道 2-不知道
3、你曾經去過或者想要去心理咨詢室嗎?( )
1-沒有 2-有想過 3-去過
4、你借過或買過和心理學有關的書籍嗎?( )
1-借過 2-買過 3-兩者皆無
5、你對於心理測試有何感想?( )
1-大部分很准確,可以了解我所不知道的自己 2-太專業了 3-沒什麼想法
4-其他(請說明 )
6、請給「人格」一詞下定義:
7、如果你遇到心理問題,你對尋求心理咨詢幫助的態度如何?( )
1-會去咨詢 2-不一定會去咨詢 3-不會去咨詢 4-和朋友說說 5-和陌生人傾訴
8、你是通過什麼途徑來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
1-上選修課 2-心理咨詢 3-自己看書 4-上網查 5-其他(請說明 )
9、你認為高校心理咨詢主要針對哪些人?( )
1-有精神病的人 2-有心理障礙的人 3-情緒調節有困難的人 4-想改變個性不足的人
5-在戀愛、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了實際困難的人 6-想更好開發潛能的人
10、 你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哪些是迫切需要開展和加強的?
1-課堂教學 2-個別咨詢 3-舉辦宣傳月活動 4-建立心理網站
5-學生心理健康自助組織 6-其他(請說明 )
11、如果你在下列問題上遇到了困難,你更願意找哪一種性別、年齡、職業的咨詢員,接受哪一種方式的咨詢。
咨詢員性別:1-同性 2-異性 3-均可
咨詢員年齡:1-老年 2-中年 3-青年 4-均可
咨詢員職業:1-醫生 2-教師 3-輔導員 4-均可
咨詢方式:1-面談 2-電話 3-網上留言 4-QQ 5-通信 6-均可
資訊內容:1-戀愛 2-社交、人際關系 3-學習、工作困難 4-情緒調節、個性培養 5-頭昏、失眠、無力 6-恐懼、焦慮、抑鬱 7-心理疾病 8-性問題
第二部分
1、如果你能改變自己,你最希望改變的是什麼?( )
1-知識 2-出身 3-財富 4-性格 5-外貌
2、你認為自己經常處於哪種情緒當中?( )
1-快樂 2-平靜 3-無聊 4-郁悶 5-煩躁 6-興奮 7-不清楚
3、上大學後,你覺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麼?( )
1-學習成績不理想 2-戀愛不成功 3-不適應宿捨生活 4-經濟困難 5-就業競爭太激烈
4、你覺得目前壓力大嗎?( )
1-快要崩潰 2-大 3-一般 4-沒什麼壓力
5、你會採取何種方式應對壓力?( )
1-轉移(心裡不快時娛樂、游戲、讀書) 2-發泄(哭、傾訴、寫信、日記) 3-壓抑(喝酒、睡覺、假裝高興) 4-順其自然、自然調整
6、你如何評價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
1-非常高 2-較高 3-一般 4-無
7、你業余時間主要做些什麼?( )
1-談戀愛 2-上網或打游戲 3-自習或聽課
4-泡吧 5-圖書館 6-其他(請填寫 )
8、你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依賴朋友嗎?( )
1-不是,獨自應付 2-會聽朋友意見 3-偶爾會 4-完全是
14、你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
1-滿足心理或生理的需要 2-打發無聊的時光 3-調節緊張的學習壓力,選擇人生伴侶 4-隨大流,不落伍 5-情到深處
15、你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是否滿意?()
1-很滿意 2-一般 3-有所不滿 4-非常不滿
16、依你看所學的專業就業前景好嗎?()
1-很好 2-一般 3-不太好 4-很差 5-沒考慮過
17、畢業後你的選擇是什麼?()
1-就業2-考研3-不知道
18、你的生活費用最大支出在哪兩個方面?()
1-學習方面2-穿著方面3-娛樂方面4-戀愛方面5-飲食方面6-其他(請註明):
19、你認為自己的性格:()
1-外向 2-內向
20、你的愛好特長是:

⑹ 求有關《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的問卷

讓我們結合小學生實際情況,深入探討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包括入學適應問題、學習方面問題、厭學逃學問題、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意志障礙、問題行為、人格障礙、依賴心理、考試怯場的恐懼心理。從小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剖析了這些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並提出相應的有實踐價值的對策。
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一)入學適應問題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來說,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一種人際關系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這一切都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對於部分心理發展迅速的學生,以及在幼兒園受到過入學准備教育兒童,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兒童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這種適應不良大多表現在: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鬱、害怕等;注意力不夠集中,爾後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約束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一般經過幾周的自我調節能夠逐漸適應,少數學生可能會持續數月之久。通常個性內向、膽小、謹小慎微、急躁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容易出現入學適應不良。
(二)學習方面的問題
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中分數,給小學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據遼寧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 1995 年遼寧省中小學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准 60% ,而許多家長還給子女開「小灶」,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多數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 9 小時。加之現有的教學內容偏難,對學生學習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壓下,學生身心受到了極大損害。兒童年齡越小,學習過程中越容易產生疲勞,如果學生的學習持續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學習疲勞,若學生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使其視力下降,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大腦供血不足,瞌睡,失眠,頭熱,腳冷等。在心理方面則會產生抑鬱,煩躁,信心不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緩等現象。
(三)厭學與逃學問題
據調查,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的 5% —— 10% 。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又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教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麼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乾脆逃學、曠課,到處遊玩。有些農村的孩子厭學情緒還得到家長的支持,乾脆輟學在家,幫父母幹活,做生意等。還有一些優等生,由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心苦悶而無法宣洩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於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後,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範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一種壓抑感,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小學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泛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五)意志障礙
這類小學生主要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行動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容易上當受騙,愛說謊話,不能經受學校和生活帶來的正常競爭,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行動放任自流。中國的家長歷來很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溺愛,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當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甚至採取消極的逃避方式,這種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問題了。
(六)問題行為
問題行為是指擾亂他人或給個人身心造成妨礙的行為,主要表現為攻擊、逃避、自暴自棄等。按性質劃分,問題行為可以分為過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個體行為對組織紀律和社會一般生活准則的觸犯或違背,這種問題行為常常是由不恰當的需要、好奇、好動、試探、畏懼、缺乏經驗和認識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問題行為,是指個體行為對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對集體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違背或侵害。這種問題行為一般是由錯誤的意識傾向或個性特點所造成的,因此表現出經常型、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點。
(七)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指小學生人格的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為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異常固執,我行我素,人際關系緊張。
(八)依賴心理
由於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心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小學生較強的依賴心理,首先表現為對環境的依賴,如天氣的變化不能適應,不知道添減衣服,需要老師或家長的提醒才行,否則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現為自責傾向。這一現象在小學生中較多,危及著他們的心理健康。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九)考試怯場的恐懼心理
由於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部分小學生臨考時處於緊張而又恐懼的情緒狀態。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面對排名次和決定人生前途的升學考試,大部分學生感到精神緊張,壓力很大,他們渴望成功,也擔心遭到失敗。有的學生平時成績不錯,稍有一次失敗了,就懷疑自己的能力,過分自責,產生焦慮心理,導致對下次考試的擔憂,總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場就心煩意亂,身體顫抖,本來應該答上的問題在腦中毫無印象,發揮失常。嚴重者還會出現生理異常反應,不能正常參加考試。長期這樣,會造成其心理變態,性格乖僻和行為異常。
二、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來自小學生自身的因素
1、遺傳因素
在農村,由於近親婚姻造成兒童生理發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殘疾,智力偏低等,這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學習和生活,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其他人也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必然造成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
2、氣質類型
小學生同成年人一樣,氣質類型可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其中,膽汁質和抑鬱質類型的學生對不良刺激反應敏感,他們極易產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師批評而言在我們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對他們來說卻是莫大的打擊。如遼源市一小學生因受老師批評而服毒自殺的事件,恐怕與那位學生的氣質類型有直接的關系。
3、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兒童的身體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緩的階段,其大腦的發育趨於成熟,這對其心理發展極為有利,因此,童年期兒童的心理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但因為其心理還不夠穩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生變化,因此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來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環境,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小學生的情感意志,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1、父母的溺愛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已經20多年,使我國的家庭發生了重大變化: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護,不願讓他們受一點委屈,經歷一點風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錯誤時,父母也不說一個「不」字,天長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當他們走進學校,走向社會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時,便不能接受,無所適從。
2、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有的家庭,父母從來不把子女看作是與自己平等的一員,認為子女只能逆來順受,惟命是從。他們對子女過於嚴厲、粗暴和專制。還有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愛的誤區」,對子女過高要求,過度期望,過分保護,過度溺愛。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琴棋書畫樣樣學,英語電腦門門通,考試名列前茅……只要學習好就言聽計從,有求必應。而一旦失誤,就挖苦諷刺,棍棒相加。家長這種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和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損害,獨立性受到壓抑,加上彼此間生活觀,價值觀等存在差異,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間關系緊張,隔閡加劇,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懼、膽怯等消極心理品質,誘發心理問題。
3、家庭氣氛不和諧
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給越來越多的孩子帶來了不幸,嚴重破壞了兒童正常的生活環境,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創傷難以癒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離婚的父母,有的沒人要子女,有的隨法院判決,不管哪種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學齡期就仇視社會,嫉妒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還有在經常發生沖突的家庭中,有心理問題的兒童比例比較大,研究證明,家庭沖突不僅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還會導致孩子在神經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態。
(三)來自學校的因素
1、學習負擔過重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小學生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們背負著父母的希望和老師的期望。由於素質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課堂的現象依然存在。老師評價學生,社會衡量學校,理論上是全面發展,實質上是分數和升學率。為了追求升學率,加班加點,題海戰術,價值了學生的負擔。這種局面使小學生疲於應付,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或者產生焦慮、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障礙。
2、教師教育方法失當
小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它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一些教師把學生考高分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忽視心理素質的教育和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小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護。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遷移、泛化到小學生與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際交往焦慮。
3、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幾乎是空白
過去由於受政治因素的影響,我國曾不公正地對待心理學。80年代初,我國在部分高校恢復了心理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盡管普及心理學科學知識的工作已經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進入小學課堂,小學普遍沒有心理健康指導機構,國內較少的心理專家和心理醫生對小學生來說更是鞭長莫及。
(四)來自社會的因素
1、社會競爭的加劇
雖然小學生還沒有直接接觸社會,但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周圍的人無不在給他們灌輸一個事實: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信息傳播的瞬息萬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機制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使得小學生不得不體會到競爭的壓力和生活的壓力,導致他們對現實充滿迷茫和困惑,產生無所適從的心態,從而引起各種心理問題。
2、社會不良行為的影響
在社會環境還沒有達到凈化的情況下,新舊體制的共存,法規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敗現象的滋生和不健康東西的泛濫;一部分人的社會道德水平滑落,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兒童,這些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
三、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日益突出的小學生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但它並非洪水猛獸,它既然有形成發展的過程,我們就必然能找到預防和矯治的方法和措施。我們認為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必須重視,雖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學生僅僅極少數,但是我們發現學生中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偏差問題隨年齡增長,因此需要對全體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及有關部門都來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採取積極的對策,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對策。
(一)學校應採取的對策
1、小學心理健教育的原則。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面向全體、寬容、保密、持續」的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為有心理問題需要矯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發展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非是假設小學生群體中大量存在心理問題,而是所有的學生都要心理健康發展,個別學生確有心理問題可以通過面向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矯正。
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這一個學生的一切。寬待每一個學生,就不能把學生分類,不能假設班級學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為學生家庭經濟文化行為習慣不同而看不起學生。缺乏對學生的寬容,心與心難溝通,教師與學生難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進行。教師用寬容的態度接納每一個學生,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不能原諒的錯誤,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問題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和適時的問題。
保密事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教師一定要保密。談話紀錄、心理測試資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對象包括學生本人、家長和其他的老師,不能隨意使用學生個案資料,保密還要有時間的規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持續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系列化,一是要有長期的規劃和打算,要明確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應急任務,而把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學教育的一部分,伴隨整個小學階段。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團體輔導。團體輔導採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團體輔導通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因為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培養良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這也是時代發展對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輔導室。心理輔導室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也接受學生的主動咨詢。心理輔導室的工作應該專業化,教師應培訓上崗。心理輔導室要有專任教師負責和專門的工作計劃,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小學生心理輔導室的環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輔導的要求,還要增加兒童的特點,讓小學生一進門便喜歡它,彷彿進俱樂部活動一樣開心。心理輔導室的名稱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蘋果」俱樂部等。
個案教育。小學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兩種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個案的對象應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學生、智力臨界學生、模範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研究的需要而定。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期的跟蹤研究,一個學生在校接觸許多的教師,因此學生個案教育最好採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以負責人為主,幾位教師共同觀察和研究同一對象。個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記錄,盡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記錄一定要真實,還可以寫記錄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學生的個案資料,原則上學生在校期間個案研究不公開。
測試與矯治。採用問卷調查、測試紙等手段充分了解學生群體現狀,而後找出存在普遍意義的問題。測試量表宜採用心理專家提供的專門設計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設計的心理調查表。測試的數據資料僅供參考而已,所有的數據都不可全信, 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數據表現的。通過測試調查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團體輔導、心理輔導俱樂部活動、個案教育等,進行必要的預防和矯治,促進小學生整體發展。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小學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以幫助小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該課程可分為心理衛生與健康科普和實際訓練操作兩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後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藉此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洩痛苦、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等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二)家庭應採取的對策
1、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的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教正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
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議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例如小學生在學校里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後,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因此,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
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於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裡話的機會更少了。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裡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予以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周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 3 — 4 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松,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並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分寬或過分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
由於傳統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指導思想有試偏頗,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發展規律。要改變這種形狀,小學生的父母亟帶需接受比較系統的再教育。社會也有責任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如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間的關系,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愛型和專制型家庭,使小學生的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並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學習和發展。
3、父母要慎重對待離婚
父母離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寧靜,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不少子女因此心理開始扭曲。為人父母者,當夫妻關系不和時,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萬不要輕易去趕時髦、鬧離婚。即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離婚前,也應當多為子女考慮考慮,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正處在發展時期,給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是我們的責任。
(三)小學生自身應採取的對策
1、小學生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並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夏令營、手拉手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製的良好心理品質,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於形成並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那些已經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小學生應當在教師和家長的直接指導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2、小學生要學習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如:(1)學會放鬆。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像、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的。(2)與人談心。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裡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3)學習寫日記或周記。小學生要學慣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小學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3、小學生要善於求助,尋找支持
尋求幫助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積極態度,面對壓力、困惑,要尋找心理支持,以獲得良好的幫助和指導,有問題,可以和師長、親人、朋友談。求得幫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助的過程,我們所獲得的不僅是這一次的辦法,而是自己的更多體會。心理咨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心理咨詢,可以使咨詢對象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有所變化。在這個豐富的社會,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質量是完全可以改變的提高。

⑺ 大學生心理咨詢的求助行為調查

《2010-2011年度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發布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2月28日,大學生雜志社、中國大學生網圍繞涉及大學生心理困擾產生原因、現狀及對策等10個方面的問題,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網路調查,近萬名大學生進行網上投票。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就業等壓力日益增大,從而引發了一些心理健康問題。了解大學生心理狀況,如何以積極、健康、正確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已經成為了擺在學校和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一、調查結果■83%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處事樂觀、熱情誠懇。當問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什麼時,處事樂觀、熱情誠懇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際關系(56%),心平氣和、與世無爭(51%),吃的下、睡的香(38%)。■九成多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調查結果顯示: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另有3%的大學生選擇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由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九成以上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應引起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們的足夠重視。■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處理情感問題能力不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調查結果顯示: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依次是人際交往帶來的壓力問題(67%)、就業壓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強(51%)、情感問題(48%)、人生發展與職業選擇上有困難(48%)、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45%)、學習壓力(44%)、經濟困難(26%)、不適應大學生活(16%)。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對未來就業的擔心與自身素質的嚴厲要求。人際交往:人際問題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學生自卑、孤僻、害羞等無法和別人較好的溝通或者不同性格氣質的同學處理問題的方式的差異也會引起人際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就業壓力:隨著大學的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的推行,大學生人數大幅增長,高校教育與企業的需要脫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難問題。情感問題:大學生情感問題主要是友情、愛情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情感困擾主要集中在戀愛困擾。愛情是校園里一個敏感的話題,部分同學通過愛情排解心理壓力,有的女同學或者男同學過於靦腆,和異性在一起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是學生的一門必修課。■38%的大學生遇到煩心事或感到壓抑時不向任何人訴說。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選擇傾訴的對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師(9%)、學長、學姐(6%)、心理咨詢員(5%),而有38%的大學生選擇不找任何人。調查結果從積極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學遇到心理困擾會他人傾訴,從反面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受傳統心理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諱疾忌醫,極力掩飾和不願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煩惱,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件。為什麼選擇向朋友傾訴而向父母傾訴的人少呢?大學生認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語言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溝,自己的一些事他們根本不了解,也不認同。而且大學生已經成年了,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果碰到一點點問題就向父母傾訴,父母不了解情況,往往干著急,也難以解決問題。■87%的大學生會開導身邊存在心理問題的朋友。調查結果顯示:當周圍朋友存在心理問題時,87%的大學生會開導他、8%的大學生認為事不關己,無所謂、對外宣傳他有問題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遠躲多遠。表現了大學生熱心、樂於助人的一面。■85%大學生表示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咨詢室。在問及多長時間去一次心理咨詢室時,1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一個學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選擇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咨詢室的大學生達85%。3、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發揮作用不大,前來咨詢的學生人數不多。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置了心理咨詢機構。但是,由於學生對心理咨詢人員信任度低、咨詢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學校經費不足等原因,前來高校心理咨詢室咨詢的學生並不多。■95%的大學生表示會認真對待心理問題。在問及你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應引起重視時,95%的大學生表示要認真對待,根本不用在意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調查表明: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68%的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依次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68%)、解答一些思想問題(56%)、介紹一些為人處事的經驗(50%)、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30%)、在我難以自我控制時給予警醒(39%)。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特殊時期,在不同的年級、性別需要輔導的內容不同,當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時,渴求專業心理輔導員能對自己提供一些幫助。■近六成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應該加強的工作是深入學生中多溝通。調查中:5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深入同學中多與同學溝通,23%的大學生認為應該舉行心理健康講座與咨詢,12%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僅有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二、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一)學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定期舉心理健康講座。開展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為同學們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二)高校咨詢機構工作人員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咨詢要講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深入同學中去,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關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現苗頭及時給予溝通與輔導。(三)常見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每個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系,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提高認識,掌握技巧、充分實踐,改善交往措施、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在人際交往中應盡可能地做到:肯定對方、真誠熱情。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准確、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此外,一個人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學生,在閱覽室是讀者,在商店是顧客。在交往活動中,如果心理上能經常地把自己想像成交往對方,了解一下自己處在對方情境中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體會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態度,這種心理互換也是培養交往能力的好法。(四)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一方面政府要繼續深化就業體制改革,加快出台相應的政策保證大學生就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財政支持,為大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大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方式和就業觀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實現多形式就業。「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下基層、到西部去、到中小企業就業。(五)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及時疏導大學生情感問題。

⑻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不少於2500字啊

《2010-2011年度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發布
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2月28日,大學生雜志社、中國大學生網圍繞涉及大學生心理困擾產生原因、現狀及對策等10個方面的問題,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網路調查,近萬名大學生進行網上投票。
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就業等壓力日益增大,從而引發了一些心理健康問題。了解大學生心理狀況,如何以積極、健康、正確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已經成為了擺在學校和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調查結果
■83%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處事樂觀、熱情誠懇。
當問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徵是什麼時,處事樂觀、熱情誠懇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際關系(56%),心平氣和、與世無爭(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
調查結果顯示: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另有3%的大學生選擇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由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九成以上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應引起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們的足夠重視。
■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處理情感問題能力不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依次是人際交往帶來的壓力問題(67%)、就業壓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強(51%)、情感問題(48%)、人生發展與職業選擇上有困難(48%)、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45%)、學習壓力(44%)、經濟困難(26%)、不適應大學生活(16%)。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對未來就業的擔心與自身素質的嚴厲要求。
人際交往:人際問題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學生自卑、孤僻、害羞等無法和別人較好的溝通或者不同性格氣質的同學處理問題的方式的差異也會引起人際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就業壓力:隨著大學的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的推行,大學生人數大幅增長,高校教育與企業的需要脫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難問題。
情感問題:大學生情感問題主要是友情、愛情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情感困擾主要集中在戀愛困擾。愛情是校園里一個敏感的話題,部分同學通過愛情排解心理壓力,有的女同學或者男同學過於靦腆,和異性在一起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是學生的一門必修課。
■38%的大學生遇到煩心事或感到壓抑時不向任何人訴說。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選擇傾訴的對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師(9%)、學長、學姐(6%)、心理咨詢員(5%),而有38%的大學生選擇不找任何人。
調查結果從積極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學遇到心理困擾會他人傾訴,從反面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受傳統心理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諱疾忌醫,極力掩飾和不願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煩惱,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件。
為什麼選擇向朋友傾訴而向父母傾訴的人少呢?大學生認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語言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溝,自己的一些事他們根本不了解,也不認同。而且大學生已經成年了,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果碰到一點點問題就向父母傾訴,父母不了解情況,往往干著急,也難以解決問題。
■87%的大學生會開導身邊存在心理問題的朋友。調查結果顯示:當周圍朋友存在心理問題時,87%的大學生會開導他、8%的大學生認為事不關己,無所謂、對外宣傳他有問題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遠躲多遠。表現了大學生熱心、樂於助人的一面。
■85%大學生表示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咨詢室。
在問及多長時間去一次心理咨詢室時,1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一個學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選擇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咨詢室的大學生達85%。3、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發揮作用不大,前來咨詢的學生人數不多。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置了心理咨詢機構。
但是,由於學生對心理咨詢人員信任度低、咨詢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學校經費不足等原因,前來高校心理咨詢室咨詢的學生並不多。
■95%的大學生表示會認真對待心理問題。
在問及你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應引起重視時,95%的大學生表示要認真對待,根本不用在意的佔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調查表明: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
■68%的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依次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68%)、解答一些思想問題(56%)、介紹一些為人處事的經驗(50%)、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30%)、在我難以自我控制時給予警醒(39%)。
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特殊時期,在不同的年級、性別需要輔導的內容不同,當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時,渴求專業心理輔導員能對自己提供一些幫助。
■近六成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應該加強的工作是深入學生中多溝通。
調查中:5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深入同學中多與同學溝通, 23%的大學生認為應該舉行心理健康講座與咨詢,12%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僅有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二、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為同學們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高校咨詢機構工作人員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咨詢要講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深入同學中去,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關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現苗頭及時給予溝通與輔導。
(三)常見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
每個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系,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提高認識,掌握技巧、充分實踐,改善交往措施、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在人際交往中應盡可能地做到:肯定對方、真誠熱情。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准確、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此外,一個人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學生,在閱覽室是讀者,在商店是顧客。在交往活動中,如果心理上能經常地把自己想像成交往對方,了解一下自己處在對方情境中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體會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態度,這種心理互換也是培養交往能力的好辦法。
(四)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一方面政府要繼續深化就業體制改革,加快出台相應的政策保證大學生就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財政支持,為大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大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方式和就業觀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實現多形式就業。「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下基層、到西部去、到中小企業就業。
(五)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 及時疏導大學生情感問題。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